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机的温度与温升

电机的温度与温升

电机的温度与温升
电机的温度与温升

电机的温度与温升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电机的温度与温升

衡量电机发热程度是用“温升”而不是用“温度”,当“温升”突然增大或超过最高工作温度时,说明电机已发生故障。下面就一些基本概念进行讨论。

1 绝缘材料的绝缘等级

绝缘材料按耐热能力分为Y、A、E、B、F、H、C7个等级,其极限工作温度分别为90、105、120、130、155、180℃、及180℃以上。性能参考温度(℃)

A80 E95 B100 F120 H145

绝缘材料根据热稳定性可分为如下7个等级:

1,Y级,90度,棉花

2,A级,105度,

3,E级,120度

4,B级,130度,云母

5,F级,155度,环氧树脂

6,H级,180度,硅橡胶

7,C级,180度以上

常用的B级电机,其内部的绝缘材料往往是F级的,而铜线可能使用H级甚至更高的,来提高其质量。

一般为提高使用寿命,往往规定高级绝缘要求,低一级来考核。比如,常见的F 级绝缘的电机,做B级来考核,即其温升不能超过120度(留10度作为余量,以避免工艺不稳定造成个别电机温升超差)。

所谓绝缘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系指电机在设计预期寿命内,运行时绕组绝缘中最热点的温度。根据经验,A级材料在105℃、B级材料在130℃的情况下寿命可达10年,但在实际情况下环境温度和温升均不会长期达设计值,因此一般寿命在15~20年。如果运行温度长期超过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则绝缘的老化加剧,寿命大大缩短。所以电机在运行中,温度是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

2 温升

温升是电机与环境的温度差,是由电机发热引起的。运行中的电机铁芯处在交变磁场中会产生铁损,绕组通电后会产生铜损,还有其它杂散损耗等。这些都会使电机温度升高。另一方面电机也会散热。当发热与散热相等时即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再上升而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当发热增加或散热减少时就会破坏平衡,使温度继续上升,扩大温差,则增加散热,在另一个较高的温度下达到新的平衡。但这时的温

差即温升已比以前增大了,所以说温升是电机设计及运行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标志着电机的发热程度,在运行中,如电机温升突然增大,说明电机有故障,或风道阻塞或负荷太重。

3 温升与气温等因素的关系

对于正常运行的电机,理论上在额定负荷下其温升应与环境温度的高低无关,但实际上还是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的。

(1) 当气温下降时,正常电机的温升会稍许减少。这是因为绕组电阻r下降,铜耗减少。温度每降1℃,r约降%。

(2) 对自冷电机,环境温度每增10℃,则温升增加~3℃。这是因为绕组铜损随气温上升而增加。所以气温变化对大型电机和封闭电机影响较大。

(3) 空气湿度每高10%,因导热改善,温升可降~℃,平均为℃。

(4) 海拔以1 000 m为标准,每升100 m,温升增加温升极限值的1%。

4 极限工作温度与最高允许工作温度

通常说A级的极限工作温度为105℃,A级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是90℃。那么,极限工作温度与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有何不同其实,这与测量方法有关,不同的测量方法,其反映出的数值不同,含义也不一样。

(1) 温度计法其测量结果反映的是绕组绝缘的局部表面温度。这个数字平均比绕组绝缘的实际最高温度即“最热点”低15℃左右。该法最简单,在中、小电机现场应用最广。

(2) 电阻法其测量结果反映的是整个绕组铜线温度的平均值。该数比实际最高温度按不同的绝缘等级降低5~15℃。该法是测出导体的冷态及热态电阻,按有关公式算出平均温升。

(3) 埋置温度计试验时将铜或铂电阻温度计或热电偶埋置在绕组、铁心或其它需要测量预期温度最高的部件里。其测量结果反映出测温元件接触处的温度。大型电机常采用此法来监视电机的运行温度。

各种测量方法所测量到的温度与实际最高温度都有一定差值,因此需将绝缘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减去此差值才是“最高允许工作温度”。

5 电机各部位的温度限度

(1) 与绕组接触的铁心温升(温度计法)应不超过所接触的绕组绝缘的温升限度(电阻法),即A级为60℃,E级为75℃,B级为80℃,F级为100℃,H级为125℃。

(2) 滚动轴承温度应不超过95℃,滑动轴承的温度应不超过80℃。因温度太高会使油质发生变化和破坏油膜。

(3) 机壳温度实践中往往以不烫手为准。

(4) 鼠笼转子表面杂散损耗很大,温度较高,一般以不危及邻近绝缘为限。可预先刷上不可逆变色漆来估计。

6 电机发热故障的排除

当电机温度超过最高工作温度或温升超过规定或温升虽然未超过规定,但在低负荷时温升突然增大时,说明电机有故障,其判断和排除方法是:

(1) 在额定负荷下温升未超过温升限度,仅由于环境温度超过40℃,而使电机温度超过最大允许工作温度。这种现象说明电机本身是正常的。解决的办法是用人工方法使环境温度下降,如办不到,则必须减负载运行。

(2) 在额定负载下温升超出铭牌规定。不管什么情况,均属电机有故障,必须停机检查,特别对温升突然变大更要注意。其外部原因有:电网电压太低或线路压降太大(超过10%),负载太重(超过10%),电机与机械配合不当;内部原因有:单相运行、匝间短路、相间短路、定子接地、风扇损坏或未固紧、风道阻塞、轴承损坏,定转子相擦、电机与电缆接头发热(特别是铜铝或铝铝连接)、电机受腐蚀或受潮等。此外,从理论上讲电机均可正反转,但有些电机的风扇有方向性,如反了,温升会超出许多。总之,必须针对各种具体情况,排除故障。

电动机过热故障原因及其检测与防护

伴随着电动机故障的产生,一般会出现电动机过热现象,过热对电动机的绝缘是很不利的。电动机对发热反应最敏感的部位就是定子绕组绝缘,每种绝缘材料只能承受一定的温度,超过自身允许的温度,就会加速绝缘的老化,缩短电动机使用寿命,而且还可能因绝缘损坏引发各种事故。因此,电动机过热故障的检查、检测和防护,对于降低事故率和减少事故损失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1.电动机温升与绝缘等级的关系

由于电动机使用场所与环境温度的不同,常采用“温升”来表明电动机绝缘材料实际耐热程度的强弱。所谓温升,是指电气设备(包括电动机)高出环境的温度。电动机的额定温升,是指在设计规定的环境温度(+40℃)下,电动机绕组的最高允许温升,它取决于绕组绝缘等级。电动机的绝缘等级是表示电动机绕组所用的绝缘材料能够耐受温度极限的等级。电动机最高允许温度(额定温升)与绝缘等级的关系见表1。

电动机额定温升Δt0=电动机最高允许温度t-环境温度t0,式中

t0=+40℃,t是指电动机绕组的最高允许温度。而对于运行的电动机,由于无法直接测出绕组实际温度,只能间接测出机壳外表温度(即吊环孔内的温度),比电动机绕组最热点约低10℃左右。故机壳外表实测温度加上10℃左右温差,方为电动机最高允许温度t。

2.电动机各部位最高允许温升见表2

3.电动机温度测定方法

(1)手感法:即用手触摸电动机规定部位,根据手感热度的强弱来估计电动机温度大小的一种方法。见表3。

(2)温度计法:即用温度计直接测定电动机的温升。

当电动机达到额定运行状态时,其温度也逐渐上升到某一稳定值而不再上升,这时可用温度计(最好是酒精温度计)测量电动机的温度。方法是:将酒精温度计的球体用锡纸包缠后插入电动机吊环孔内,使温度计球体与孔内四周紧贴,然后用棉花将孔封严。此时温度计测得的温度比电动机绕组最热点低10℃左右,故把所测得的温度加上10℃,再减去环境温度(+40℃)即为电动机实际温升。

表1电动机温升与绝缘等级的关系

电动机额定温升Δt0=电动机最高允许温度t-环境温度t0,式中

t0=+40℃,t是指电动机绕组的最高允许温度。而对于运行的电动机,由于无法直接测出绕组的实际温度,只能间接测出机壳外表温度(即吊环孔内的温度),比电动机绕组最热点约低10℃左右。故机壳外表实测温度加上10℃左右温差,方为电动机最高允许温度t。

2.电动机各部位最高允许温升见表2

表2电动机各部位最高允许温升(环境温度:+40℃)

部位名称? ? ? ? 不同绝缘等级的温升限度℃

A E

B F H

温度计电阻法温度计电阻法温度计电阻法温度计电阻法温度计电阻法

3.电动机温度测定方法

(1)手感法:即用手触摸电动机规定部位,根据手感热度的强弱来估计电动机温度大小的一种方法。见表3。

表3电动机机壳表面温度与手感关系

机壳表面温度

℃? ? ? ? 手感? ? ? ? 说明

30? ? ? ? 稍冷? ? ? ? 比体温低,感觉稍冷

40? ? ? ? 稍温? ? ? ? 感觉到暖和的程度

45? ? ? ? 温和? ? ? ? 一用手摸时,就感到暖和

50? ? ? ? 稍热? ? ? ? 长时间用手摸,手掌变红

55? ? ? ? 热? ? ? ? 仅可用手摸5~6s

60? ? ? ? 更热? ? ? ? 仅可用手摸3~4s

65? ? ? ? 非常热? ? ? ? 仅可用手摸2~3s,手离开后,手掌还感到热

70? ? ? ? 非常热? ? ? ? 用一个指头仅可摸约3s

75? ? ? ? 极热? ? ? ? 用一个指头摸,能忍受1~2s

80? ? ? ? 极热,怀疑电动机已烧坏? ?用一个指头摸一下都不行,乙烯树脂卷缩

85~90? ? ? 极热,怀疑电动机已烧坏? ?如用手指摸一下,就像烧着了一样

(2)温度计法:即用温度计直接测定电动机的温升。

当电动机达到额定运行状态时,其温度也逐渐上升到某一稳定值而不再上升,这时可用温度计(最好是酒精温度计)测量电动机的温度。方法是:将酒精温度计的球体用锡纸包缠后插入电动机吊环孔内,使温度计球体与孔内四周紧贴,然后用棉花将孔封严。此时温度计测得的温度比电动机绕组最热点低10℃左右,故把所测得的温度加上10℃,再减去环境温度

(+40℃)即为电动机实际温升。

(3)电阻法:利用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理进行测量。只要分别测出电动机某相绕组的冷态和热态电阻,就可算出电动机平均温升

Δt0=t2-t0=[(R2-R1)(235+t1)/R1]+t1-t0

式中t1——电动机某相绕组冷态温度,℃

t2——电动机某相绕组热态温度,℃

t0——环境温度,+40℃

R1——电动机某相绕组冷态电阻,Ω

R2——电动机某相绕组热态电阻(必须在电动机断电后半分钟内测定),Ω

4.电动机过热故障的原因

(1)电动机过载运行。如:定、转子之间摩擦(俗称扫膛)、装配不合格、被驱动的机械部分有摩擦或犯卡等过载故障。

(2)电动机缺相运行。

(3)三相电压及三相电流的不平衡程度超出规定的允许范围。

(4)电源电压过高或过低,超出电动机额定电压的允许变动范围(即±10%)。

(5)电动机绕组接线错误。如:定子绕组某相端接头接反。

(6)电动机绕组存在故障。如:绕组匝间或层间短路、绕组接地。

(7)定子铁芯硅钢片之间绝缘损坏,以致定子铁芯短路,引起定子铁芯涡流增大,造成电动机过热。

(8)启动频繁。

(9)电动机风道阻塞,通风不良。

(10)电动机周围环境温度过高(超出设计规定的+40℃),散热不良、冷却效果差。

5.电动机过热故障诊断程序见图1。

综上所述,及时准确地检测和诊断电动机过热故障,对于迅速排除因过热引起的故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日常维修中,必须按照规定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以期减少事故损失,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变频控制电机发热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变频控制电机发热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近年来变频控制电机在井区使用更加广泛,电机发热问题总是困扰着使用方,下面我就《变频控制电机发热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这一课题加以阐述: 一、变频控制电机发热的原因分析 1、高次谐波引起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变差,电机损耗增加。变频装置用交-直-交控制,变频器输出的电压、电流波形均有高次谐波。由于普遍电机是按正弦波电源制造的,当有高次谐波流过电动机绕组时,铜损增大,并引起附加损耗,从而引起绕组发热。有资料表明,变频器传动与工频电源传动相比,电流约增加10%,温升约增加20%。 2、电机低速运转,散热能力变差使用变频调速后电机往往处于低于额定转速的运行状态,标准电机的冷却风扇装在转子轴上,所以在低频下运转的电机,因电机转速降低而使冷却效果大幅度下降。 3、电压变化率du/dt增高,电机故障率增加。目前市场上的变频器大部分是交-直-交变频器,其逆变部分是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压,通过控制六个桥臂的开关元件导通、关断来实现三相交流电压的输出。如常见的改变变频器输出电压的PWM方式,它虽与正弦波电压幅值等效,但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矩形波组成,由于电机绕组匝间电压变化率du/dt很高,电机绕组的电压分布变得很不均匀,使绕组匝间短路的故障增加。从我维修变频控制电机的故障情况来看,几乎全是由匝间短路引起,由此可见,变频控制对电机的绝缘等级的要求更高。

4、电机发热除上述原因外,还由于电机长期运行在粉尘含量较高的环境中,未定期清扫,造成定转子风道堵塞,致使气流不畅,散热效果降低,尤其是夏季,环境温度高,电机工作温度大大增加,导致电机过热烧毁。 二、变频控制电机发热问题的相应对策: 1、合理选用变频控制电机,原电机如果工作频率达不到30Hz,在峰值电流不致引起过电流保护动作的情况下,可以极数更高的电机替代,尤其对于恒转矩负载要适当加大电机的功率等级与电机极数,以提高其带载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变频专用电机。 2、加强电机的计划检修,尤其在夏季来临前,要对定转子风道进行清扫,改善电机的散热条件。在夏季时应采用外加风机对电机强迫风冷。 3、将电子过热保护器的整定值调小,配外加热过载继电器,最好在电机绕组内配PTC热保护。 4、提高电机的绝缘材料等级,如在电机检修时,将B级绝缘提高为F级绝缘,以提高匝间绝缘性能及绕组的耐热能力,这样可从根本上解决变频控制电机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5、尽可能提高电机的运行频率。使用证明电机工作频率30Hz 以上时,基本可以解决变频电机的散热问题。 这是我工作多年来的对变频控制电机发热问题的维修技术总结,供大家参考。 旗四转徐东

电机温升

中小型电动机的温升 ——资料来自机械设计手册第三版并经整理 发热与温升: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有能量损耗,可分为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固定损耗包括铁损和机械损耗,与负载大小无关,一般型电动机此项数值较小;可变损耗主要是铜损,是电机发热的主要热源,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 损耗导致电机发热。 电机的温升:发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电机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称为电动机的温升。若以Q 代表单位时间内电动机的发热量;A代表电动机与环境温度相差1度时,单位时间内电动机的散热量,则温升稳定值 ?T=Q/A 达到温升稳定值所需的时间:理论上达到温升绝对稳定的时间是无限长的,实际上只能达到基本稳定。所需要的时间与发热时间常数T有关。若以C代表电机的热容量,即电动机温度升高1度所需的热量,则 T=C/A (A的定义同上) T与电动机的构造和尺寸有关。小型电动机(中心高80~315属于小型)一般为0.5小时左右,大型电动机(中心高大于630mm属于大型)一般为3~4小时。电机的冷却时间常数为发热时间常数的2~3倍,采用强迫通风时,两者相等。 T并不就是温升的稳定时间。温升按指数规律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趋于稳定值。下表是根据公式计算出的温升与温升稳定值之比TB与时间的关系 表列数据可以用来估计温升稳定值和大致达到温升稳定值所需的时间。举例来说,如果某小型电动机的T=0.5小时,运行3xT=1.5小时的温升为35度,便可得到TB=0.95,则可以推算出温升稳定值为?T=35/0.95=36.84度。 电机的绝缘等级与允许温升:电机的绝缘等级决定于所采用的材料的耐热等级。若电机的主要部件采用不同耐热等级的绝缘材料,则其绝缘等级按绝缘材料的最低耐热等级考核。一般用途的中小型电机常选用较低耐热等级的绝缘材料,如E级,B级;有特殊要求的如高温环境,频繁启动的电机,则采用较高耐热等级的绝缘材料,但有时为了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与可靠性,往往也采用较高耐热等级的绝缘材料,但其温升按较低等级考核。 电机的允许温升决定于:(1)电机的绝缘等级;(2)电机的使用环境(如海拔和环境温度等);(3)电机各绕组的冷却方法;(4)电机温升的测量方法。如果用温度计法测量温升,其温升限值(空气冷却)对于E级绝缘为65度;B级为70度;F级为85度;H 级为105度。 电动机铭牌标示的额定功率,应理解为,当电动机在额定条件下长期运行时,因发热而升高的温度恰好达到制造厂所规定的允许温升(即额定温升)数值。电动机的选择与使用,都以不超过额定温升为原则。 电机轴承的允许温升:对于滚动轴承为95度;滑动轴承为80度。 注:1. 以上温度均为摄氏度。 2. 以上内容,特别是数据仅供参考。控制数据以作业文件为准。

电机绕组温度与温升的国家规定允许标准

电机绕组温度与温升的国家规定允许标准大家都知道衡量电机发热程度是用“温升”而不是用“温度”来衡 量的,当“温升”突然增大或超过最高工作温度时,说明电机已发生故障。下面就一些基本概念给出基本说明。 1 绝缘材料的绝缘等级 绝缘材料按耐热能力分为Y、A、E、B、F、H、C7个等级,其极限工作温度分别为90、105、120、130、155、180℃、及180℃以上。 所谓绝缘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系指电机在设计预期寿命内,运行时绕组绝缘中最热点的温度。根据经验,A级材料在105℃、B级材料在130℃的情况下寿命可达10年,但在实际情况下环境温度和温升均不会长期达设计值,因此一般寿命在15~20年。如果运行温度长期超过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则绝缘的老化加剧,寿命大大缩短。所以电机在运行中,温度是影响绕组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 2 温升 温升是电机与环境的温度差,是由电机发热引起的。运行中的电机铁芯处在交变磁场中会产生铁损,绕组通电后会产生铜损,还有其它杂散损耗等。这些都会使电机温度升高。另一方面电机也会散热。当发热与散热相等时即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再上升而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当发热增加或散热减少时就会破坏平

衡,使温度继续上升,扩大温差,则增加散热,在另一个较高的温度下达到新的平衡。但这时的温差即温升已比以前增大了,所以说温升是电机设计及运行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标志着电机的发热程度,在运行中,如电机温升突然增大,说明电机有故障,或风道阻塞或负荷太重。 3 温升与气温等因素的关系 对于正常运行的电机,理论上在额定负荷下其温升应与环境温度的高低无关,但实际上还是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的。 (1) 当气温下降时,正常电机的温升会稍许减少。这是因为绕组电阻R下降,铜耗减少。温度每降1℃,R约降0.4%。 (2) 对自冷电机,环境温度每增10℃,则温升增加1.5~3℃。这是因为绕组铜损随气温上升而增加。所以气温变化对大型电机和封闭电机影响较大。 (3) 空气湿度每高10%,因导热改善,温升可降0.07~0.38℃,平均为0.19℃。 (4) 海拔以1 000 m为标准,每升100 m,温升增加温升极限值的1%。 4 极限工作温度与最高允许工作温度 通常说A级的极限工作温度为105℃,A级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是90℃。那么,极限工作温度与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有何不同?其实,这与测量方法有关,不同的测量方法,其反映出的数值不同,含义也不一样。

电机发热原因和解决方法

电机发热原因和解决方法 1、室温过高 2、散热不良 3、过载 4、过压欠压或电压不平衡 5、频繁起停或频繁正反转 6、缺相 7、风扇坏或进出风口堵 8、轴承缺油 9、机械卡住堵转 10、负载转动惯量过大启动时间过长 11、匝间短路 12、新电机内部接线有误 13、星三角接线有误 14、星三角或自偶降压启动负载重启动时间长或因故障未正常转换 15、电机受潮 16、鼠笼式异步电机转子断条 17、绕线式异步电机转子绕组断线或电阻不平衡 18、转子扫膛 19、电源谐波过大,例如附近有大型整流设备,高频设备等 20、多次维修的电机铁心磁通减小 21、有些电机绕线工艺差 三相异步电动机应用广泛,通常用得最多的是鼠笼式异步电动机(以下简称“电机”)。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价格低廉、起步方便、工作可靠、坚固耐用、运行效率较高、便于维护检修的特点。在泵、风机及传动机构的驱动都离不开电机,电机出现任何故障都会对生产造成影响。因此,电气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有关异步电动机安全运行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做到及时发现和消除电机事故隐患,保障安全运行。 选择电机的功率时,应考虑电机的发热、允许过载和启动能力三方面因素。一般情况下以发热问题最为重要。电机发热的原因是运转中的能量损耗在电机内部转变成了热量。电机中耐热最差的是绕组的绝缘材料,当电机温度不超过所用绝缘材料的最高允许温度时,绝缘材料的寿命较长,可达20年以上;反之,如果温度超过上述最高温度,则绝缘材料老化、变脆,

并缩短电机寿命,严重情况下,绝缘材料将碳化、变质、失去绝缘性能,从而使电机烧毁。可见,电机的故障大都因为温升不正常所致。而不同的电机绝缘等级则对应不同的电机允许温升,如下表。 绝缘等级A E B F H C 允许温度105℃ 120℃ 130℃ 155℃ 180℃ 180℃以上 允许温升60℃ 75℃ 80℃ 100℃ 125℃ 125℃以上 必须指出,在研究电机发热时,常把电机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之差称为“温升”。我国规定的环境温度为:40℃。 由温升曲线可知,发热开始时,由于温升较小、散发热量较少,大部分热量被电机吸收,因而温升τ增长较快。随温度升高,散发热量不断增长,电机散发热量由于负载不变而维持不变,电机吸收热量不断减少,温升曲线趋于平缓。最后电机温度不再升高,温升达到稳定值tw。总结电机发热过程与输出功率如下式: PN= tw AhN/(1-hN) 对同样规格的电机欲提高额定功率PN,有3种方法: 1.可以提高额定效率hN,即采取措降低电机损耗; 2.提高散热系数,即加大流通和散热面积; 3.提高绝缘材料温升。电机一旦选定,以上3项均成定数,所以生产中必须时刻监视电机各部分的温升。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电气或机械方面的原因,常会使电机出现过热或烧毁等故障。所以通过检查电机在运行中的温度来和判断其故障尤为重要。电机发热大致有以下原因及解决办法,供同行参考。 1. 电机定、转子之间气隙很小,容易导致定、转子之间相碰 在中、小型电机中,气隙一般为0.2mm~1.5mm。气隙大时,要求励磁电流大,从而影响电机的功率因数;气隙太小,转子有可能发生摩擦或碰撞。一般由于轴承严重超差及端盖内孔磨损变形,使机座、端盖、转子三者不同轴心引起扫膛,很容易使电机发热甚至烧毁。如发现轴承磨损应及时更换,对端盖进行更换或刷镀处理,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是给端盖镶套。 2. 电机的不正常振动或噪音容易引起电机的发热 这种情况属于电机本身引起的振动,多数是由于转子动平衡不好,以及轴承不良、转轴弯曲,端盖、机座、转子不同轴心,紧固件松动或电机安装地基不平、安装不到位造成的,也可能是机械端传递过来的,应针对具体情况排除。振动不仅会产生噪声,还会产生额外负荷。 3. 轴承工作不正常,必定造成电机发热轴承工作是否正常可凭听觉及温度经验来判断。可用手或温度计检测轴承端判断其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也可用听棒(铜棒)接触轴承盒,若听到冲击声,就表示可能有一只或几只滚珠轧碎,如果听到有咝咝声,那就是表示轴承的润滑油不足,电机应在运行3,000小时~5,000小时左右换一次润滑脂。 4. 电源电压偏高,励磁电流增大,电机会过度发热 过高的电压会危及电机的绝缘,使其有被击穿的危险。电源电压过低时,电磁转矩就会大大降低,如果负载转距没有减小,转子转数过低,这时转差率增大会造成电机过载而发热,长

导致电机烧的原因

烧电机的原因总结起来都有哪些呢 电源问题or负载问题... ①电源电压过高,使铁芯发热大大增加;②电源电压过低,电动机又带额定负载运行,电流过大使绕组发热;③修理拆除绕组时,采用热拆法不当,烧伤铁芯;④定转子铁芯相擦; ⑤电动机过载或频繁起动;⑥笼型转子断条;⑦电动机缺相,两相运行;⑧重绕后定于绕组浸漆不充分;⑨环境温度高电动机表面污垢多,或通风道堵塞;⑩电动机风扇故障,通风不良;定子绕组故障(相间、匝间短路;定子绕组内部连接错误)。 2.故障排除:①降低电源电压(如调整供电变压器分接头),若是电机Y、Δ接法错误引起,则应改正接法;②提高电源电压或换粗供电导线;③检修铁芯,排除故障;④消除擦点(调整气隙或挫、车转子);⑤减载;按规定次数控制起动; ⑥检查并消除转子绕组故障;⑦恢复三相运行;⑧采用二次浸漆及真空浸漆工艺;⑨清洗电动机,改善环境温度,采用降温措施;⑩检查并修复风扇,必要时更换 这个原因很多。 1.电源问题 a.三相电源不对称

b.接法错误包括三角形接成星形,星形接成三角形 c.电压过高或过低 2.负载问题 过载; 负载被卡住 3.电机问题 线圈匝间短路 线圈断开 电机内有异物 定转子相擦 4.其它问题 轴承问题 油脂不好 通风有问题 楼上的比较全面。一般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烧毁的电机主要原因是:过载、单相、缺相、匝间。 拆开电机后检查绕组线包,可以判断出烧毁的大致原因:1、过载机过载烧毁时,线包一般会全部烧黑。

2、单相、缺相烧毁一相线圈或两相线圈 3、匝间在线包或是线槽上会有铜线烧熔化后烧出来的洞和铜珠 另外轴承内盖配合不好或是轴承故障抱死轴烧坏电机的情 况也会有,这个可以直接看到。这个属于机械方面的故障 造成电动机过负荷的原因主要有: (1)电源电压低。当机械负载不变时,电源电压降低,就会造成电动机工作电流加大。由于电动机工作电流的增大,电动机的温度就会上升。当过负荷时间较长,电动机的温度就会超过允许温度而烧毁。实际工作表明:电动机的实际工作温度每超过允许温度8℃,其使用寿命就减少一半。 (2)频繁启动。异步电动机的启动电流为正常工作电流的5倍~7倍,如果电动机频繁启动,就会使电动机的温度上升。井下采区工作面输送机和采煤机容易出现这种过负荷现象。 (3)启动时间长。带负荷启动往往会造成启动时间长,电动机温度高的过负荷情况。例如,工作面输送机上堆满了煤,这时启动电机就会出现堵转、启动时间长的问题。 (4)机械卡堵。由于电动机轴承损坏,转子被卡,或电动机所拖动的负荷被卡等都会造成电动机过负荷。

电机绝缘等级与防护等级

电机绝缘等级与防护等级 2009-10-28 15:11 一.绝缘等级 电动机的绝缘等级是指其所用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分A、E、B、F、H级。允许温升是指电动机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相比升高的限度。 绝缘的温度等级 A级 E级 B级 F级 H级 最高允许温度(℃) 105 120 130 155 180 绕组温升限值(K) 60 75 80 100 125 性能参考温度(℃) 80 95 100 120 145 在发电机等电气设备中,绝缘材料是最为薄弱的环节。绝缘材料尤其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而加速老化并损坏。不同的绝缘材料耐热性能有区别,采用不同绝缘材料的电气设备其耐受高温的能力就有不同。因此一般的电气设备都规定其工作的最高温度。 人们根据不同绝缘材料耐受高温的能力对其规定了7个允许的最高温度,按照温度大小排列分别为:Y、A、E、B、F、H和C。它们的允许工作温度分别为:90、105、120、130、155、180和180℃以上。因此,B级绝缘说明的是该发电机采用的绝缘耐热温度为130℃。使用者在发电机工作时应该保证不使发电机绝缘材料超过该温度才能保证发电机正常工作。 绝缘等级为B级的绝缘材料,主要是由云母、石棉、玻璃丝经有机胶胶合或浸渍而成的。 二.防护等级 1. 电机外壳防护等级 GB4942.1-85《电机外壳防护分级》;IEC34-5 第一种防护: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部分和触及壳内转动部件(光滑的旋转轴和类似部件除外),以及防止固体异物进入电机。 第二种防护:防止由于电机进水而引起的有害影响。 代号IP xx,含义见下表。 第一位表征数字 第一位表征数字防护等级 简述含义 0 无防护电机无专门防护 1 防护大于50mm固体电机能防止大面积的人体(如手)偶然或意外地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但不能防止故意接触) 能防止直径大于50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体 2 防护大于12mm固体电机能防止手指或长度不超过80mm的类似物体触及或接

电动机过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电动机过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根据多年来从事电动机维护与检修的经验,总结出电动机常见的过热原因及处理方法。 1、负荷过大。应减轻负荷或换大容量的电动机。 2、绕组局部短路或接地,轻时电动机局部过热,严重时绝缘烧坏,散发焦味甚至冒烟。应测量绕组各相的直流电阻,或寻找短路点,用兆欧表检查绕组是否接地。 3、电动机外部接线错误,有一下两种情况: (1)应当△接法误接成Y接法,以致空载时电流很小,轻载时虽然可带动负荷,但电流超过额定值,使电动机发热。 (2)应当Y接法误接成△接法以致空载时电流可能大于额定电流,使电动机温度迅速升高。 如属上述原因,可按正确方法更改接线。 4、电源电压波动太大,应将电源电压波动范围控制在-5~10%之间,否则要控制电动机的负荷。 5、大修后线圈匝数错误或某极、相、组接线错误,可通过测量电动机三相电流与铭牌或本身三相电流比较,发现问题予以解决。 6、大修后导线截面比原来截面小,要降低负荷或更换绕组。 7、定、转子铁芯错位严重,虽然空载电流三相平衡,但大于规定值,应校正铁芯位置并设法固定。 8、电动机绕组或接线一相断路,使电动机仅两相工作。应检查三相电流,并立即切除电源,找出断路点并重新结好。

9、鼠笼转子断条或存在缺陷,电动机运转1~2h,铁芯温度迅速上升,甚至超过绕组温度,重载或满载时,定子电流超过额定值。应查出故障点,重焊或更换转子。 10、绕线式电动机的转子绕组焊接点脱焊,或检查时焊接不良,致使转子过热,转速和转矩明显下降。可检查转子绕组的直流电阻和各焊接点,重新焊接。 11、电动机绕组受潮,或有灰尘、油污等附着在绕组上,以致绝缘降低,应测量电动机的绝缘电阻并进行清扫、干燥。 12、电动机在短时间内启动过于频繁。应限制启动次数,正确选用热保护。 13、定子、转子相碰,电动机发出金属撞击声,铁芯温度迅速上升,严重时电动机冒烟,甚至线圈烧毁。应拆开电动机,检查铁芯上是否有扫膛的痕迹,找出原因,进行处理。 14、环境温度太高,应改善通风、冷却条件或更换耐热等级更高的电动机。 15、通风系统发生故障,应检查风扇是否损坏,旋转方向是否正确,通风孔道是否堵塞。 电动机发热的原因可能还有其他方面,但是我们平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电动机,正确维护电动机,使电动机表明清洁,电流不超过额定值,振动值在范围之内,运行声音正常,轴承正切维护等,电动机的使用寿命一定会延长的。

电动机温升的基本测量方法

电动机温升的基本测量方法 电力作业人员都知道,电力设备在运行做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产生热能,进而产生无功功率等,电动机的运行也不例外,其中电动机的温升是判断电动机是否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那么电动机的温升具体是怎么测量的呢? 一,电动机温度热量的产生。 一台电机中的温度分布和热量流通情况十分复杂。各种损耗形成不同的热风损耗转化为热量后,将流过不同的材料,由电机外表面散发至外面。 主要的热源来自电机内部,即来自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的铜损耗,以及在铁芯内当磁通变化时所产生的铁损耗。轴承摩擦所产生的热,仅为局部的热源,对绕组和铁芯的温升影响不大。在电机内部,各点的温度是不均匀的。在发热量大而散热不易之处,例如在电枢的槽的底部温度为最高。 当电机开始运转后,由于热量不断产生,各部分温度将继续增加,直到热量的产生和散发达到乎衡为止。 二,电动机散热的基本方式。 1,电机的热量向外发散时主要依靠对流作用,其次为幅射作用。 因为电机的底座和电机所接触的空气都为不良导热体,由传导作用传热主要在电机内部进行。辐射作用的有效表面仅为电机各部分的

外表面。 2,对流作用又可区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 自然对流作用:是由于和散热面相接触的热空气的上升,且其所逸出的空间由周围的空气的填补; 强制对流作用:是由待备的通风器,例如附装在机轴上的风扇,在冷却表面上形成气流。 旋转着的电枢本身也起着带动气流的作用。限制温升的有效方法是增强散热作用。 三,电动机温升的基本测量方法。 由于电机各部分的发热和散热过程比较复杂,影响的因素很多,所以对温升的计算通常只作近似的估算,在设计电机时,常以经验数据为依据。 测定电机各部分温度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四种方法: 1、温度计测量法。 此法用温度计直接测定温度,最为简便。但用温度计仅能接触到电机各部分的表面,所测得的仅为表面温度。用温度计无法测出电机内部的最高温度。 2、电阻测量法。 此法只能用以测定绕组的平均温度。原理: 在电机运转以前,我们先测得绕组的冷态电阻r1,即当绕组温度等于冷却介质温度t1时的电阻。设电机运转以后绕组的湿度升高至t2,绕组的电阻便增加至r2。加温度用摄氏来量度,则对铜线绕组

电动机的绝缘等级及允许温升

电动机的绝缘等级及允许温升 电动机的导线及槽内都要用绝缘材料,槽内所采用的绝缘材料有纸、布、绸、玻璃纤维、石棉、云母等,导线绝缘也有绝缘漆、树脂漆、环氧漆、纱包、丝包、漆包等方式,按电动机的功率大小、使用环境条件、环境温度等因素而定,具体分六级,见表1。 表1 电动机的绝缘等级及允许温升 对中小功率的电动机,绕组内(即槽内)不埋温度测量元件,所以无法得知较真实的温度值,只能从电动机外壳的温度高低来判别,这比槽内的温度要低20~30℃,日常判别电动机的温度也只能如此,具体可用棒形酒精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表面电子测温仪、红外辐射测量仪。允许温升的计算方法为 允许温升=允许最高温度-内外温差-环境温度 例如,用A级绝缘材料时 允许温升=[105-(20~30)-35]℃=(40~50)℃ 这时外壳测得的温度应是[(40~50)+35]℃=(75~85)℃ 电动机的温升高低与电动机的负载大小、环境温度高低、通风量的大小、实际转速高低(尤其是变频调速f<50Hz 运行时要注意)和电动机的质量好坏有直接关系,但不能超过允许最高温度,否则会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甚至冒烟、烧毁。所以在电动机运行中要经常测量,观察电动机的外壳温度的变化,切不可马虎大意。 电机绕组温度与温升的国家规定允许标准 大家都知道衡量电机发热程度是用“温升”而不是用“温度”来衡 量的,当“温升”突然增大或超过最高工作温度时,说明电机已发生故障。下面就一些基本概念给出基本说明。 1 绝缘材料的绝缘等级 绝缘材料按耐热能力分为Y、A、E、B、F、H、C7个等级,

其极限工作温度分别为90、105、120、130、155、180℃、及180℃以上。 所谓绝缘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系指电机在设计预期寿命内,运行时绕组绝缘中最热点的温度。根据经验,A级材料在105℃、B级材料在130℃的情况下寿命可达10年,但在实际情况下环境温度和温升均不会长期达设计值,因此一般寿命在15~20年。如果运行温度长期超过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则绝缘的老化加剧,寿命大大缩短。所以电机在运行中,温度是影响绕组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 2 温升 温升是电机与环境的温度差,是由电机发热引起的。运行中的电机铁芯处在交变磁场中会产生铁损,绕组通电后会产生铜损,还有其它杂散损耗等。这些都会使电机温度升高。另一方面电机也会散热。当发热与散热相等时即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再上升而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当发热增加或散热减少时就会破坏平衡,使温度继续上升,扩大温差,则增加散热,在另一个较高的温度下达到新的平衡。但这时的温差即温升已比以前增大了,所以说温升是电机设计及运行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标志着电机的发热程度,在运行中,如电机温升突然增大,说明电机有故障,或风道阻塞或负荷太重。 3 温升与气温等因素的关系 对于正常运行的电机,理论上在额定负荷下其温升应与环境

电动机发热过载的原因

电动机发热过载的原因 电动机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就是负载转矩在额定转矩以下情况时,电动机总能维持负载转矩与电机输出转矩的平衡,并且保持转速变化很小,但当负载转矩过大,超过额定转矩时,电动机仍然要维持转矩平衡,只有降低转速,继续提高转矩,(如果转矩超过最大负载转矩电机将堵转)转矩的继续提高,必然导致定子电流的升高,从而导致定子绕组发热增加,如果持续大过载,会造成电动机烧毁. 电机会发热的原因是由21种原因造成:1、室温过高 2、散热不良3、过载 4、过压欠压或电压不平衡 5、频繁起停或频繁正反转 6、缺相 7、风扇坏或进出风口堵 8、轴承缺油 9、机械卡住堵转 10、负载转动惯量过大启动时间过长 11、匝间短路 12、新电机内部接线有误 13、星三角接线有误 14、星三角或自偶降压启动负载重启动时间长或因故障未正常转换 15、电机受潮 16、鼠笼式异步电机转子断条 17、绕线式异步电机转子绕组断线或电阻不平衡 18、转子扫膛19、电源谐波过大,例如附近有大型整流设备,高频设备等 20、多次维修的电机铁心磁通减小 21、有些电机绕线工艺差 电机发热故障原因分析方法: 在分析电机发热故障时,用非接触式的红外线温度计,或万用表的温度测量挡位(带温度测量的万用表),测量电机端盖的温度超过

环境温度25℃以上时,表明电机的温升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一般电机的温升应在20℃以下。电机发热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电流大引起的。电机电流I,电机的输入电动势E1,电机旋转的感生电动势(又叫反电动势)E2,与电机线圈电阻R之间的关系是:I=(E1-E2)÷R,I增大,说明R变小或E2减小了。R变小一般是线圈短路或开路引起的。E2减小一般是磁钢退磁引起的或者是线圈短路、开路引起的。在电动车的整车的维修实践中,处理电机发热故障的方法,一般是更换电机。

干式变压器绕组温升计算方法分析

干式变压器绕组温升计算方法分析 傅华强 2003 1发热与散热的平衡—绕组的稳定温升 绕组上的损耗功率是绕组温升的热源,这是比较好算的.而绕组的散热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绕组内部热量通过传导的方式传到绕组的表面,在表面则通过对流和幅射的方式传到外界环境中去.当绕组的发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就是绕组的稳定温升。 绕组的散热是一个复杂过程。影响绕组散热的主要因素:绕组温度;绝缘层厚;绕组外包绝缘厚:绕组外包绝缘材料的散热性能;散热气道的宽度和长度;气流速度;铁芯和相邻绕组散热的影响等。因而绕组温升计算随其所用绝缘材料和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2 绕组温升计算的数学模型 绕组的稳定温升一般用一个简化的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结构和绝缘材料的绕组所用系数是不同的。公式运用的温度范围也是有限定的。如: τ= K Q X Q = W/S S=∑ αi S i 式中:τ—绕组温升; K—系数; X—与散热效果有关的系数,散热越好X的值越小; Q— 绕组的单位热负荷 W/m2 W—参考温度下的绕组损耗功率 W S— 等效散热面 m2 S i— 绕组散热面 m2 αi— 散热系数 2.1 不同结构型式的变压器所用的计算公式是不同的。 2.2 干式变压器的散热主要是对流和幅射完成的,非包封变压器的传导温升

所占比例很小,因而有些计算公式将层绝缘与外绝缘造成的传导引起的温升计算省略了,有些公式还要加上传导引起的温升,如西欧树脂绝缘干式变压器的计算公式。 2.3 黑体面的热量幅射与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比例的,在一个不大的温度段,对流和幅射对散热的综合影响造成的温升式中系数X—与散热效果有关的系数,散热越好X的值越小.如油浸变压器层式绕组温升X值取0.8,而强迫油循环时X取0.7,饼式绕组X取0.6。一般干式变压器X值取0.8,当温升在80K 左右时,由于温度高时散热效率高,在一些计算公式中X取0.75,因而当温升在100—125K时,X的取值应该再小些。 2.4 当温升范围较大时,用一个计算公式会首尾不能兼顾,需要用两个以上的公式,它们的X值不同,即斜率不同。实际上是由几条直线组成的近似曲线。 2.5 绕组的单位热负荷Q 是指在无遮盖的单位散热面上的功率(W/m2),有气道的散热面,则要确定气道的散热系数。 2.6如果计算所得温升离参考温度很远,由于计算所用绕组损耗功率离实际功率差得太大而误差很大,则应调整计算绕组损耗功率所用的参考温度。 3 确定数学模型的工厂方法 最实用的确定数学模型的方法是通过典型变压器的温升试验。无气道绕组的温升是最基本的,如绕在厚绝缘筒上的外线圈。线圈外部的面积大小就是有效散热面,先算出热负荷Q值,由试验所得温升与Q值在双对数座标纸上打点,最少要有3个试验数据,即可在对数坐标纸上连成一条合理的直线,从这条直线上确定公式的两个系数K和X。 τ= K Q X τ1 K = ———— Q1 X Lgτ2 - Lgτ1Lgτ2/τ1 X =———————— = ———— Lg Q2 - Lg Q1Lg Q2/Q1 式中:

电机绝缘等级

电机绝缘等级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电机绝缘等级划分依据是按电动机所用绝缘材料的允许极限温度划分的。有Y、A、E、B、F、H、C等几个等级,各级的允许极限温度如下表。所谓允许极限温度是指电机绝缘材料的允许最高工作温度,它反应绝缘材料的耐热性能。绝缘材料按耐热能力分为Y级、A级、E级、B级、F级、H级、C级, 允许温度(℃)90、105、120、130、155、180、180℃以上。 电动机采用B级绝缘时定子绕组的温升极限(电阻法)应不超过80K; 电动机采用F级绝缘时定子绕组温升极限应不超过105K; YR电机集电环的温升极限(温度计法)应不超过80K; 电机轴承的容许温度(温度计法或埋置检温计法)对滚动轴承应不超过95℃; 对滑动轴承(出油温度不高于65℃时)应不超过80℃或按双方协议。 电机温升说明:电机某一部分的温升为该部分温度冷却介质温度之差,单位为K。电机温升包括定、转子绕组温升,定、转子铁心温升;集电环温升及轴承允许温度(前面已作说明)。B级电机绕组温升限制为80K;F级电机按B级考核亦为80K;按F级考核则为 105K,按相应标准,B级绝缘材料可长期承受的工作温度是130℃,F级可长期承受155℃,按电机实际运行最高环温40℃计算,则电机允许工作温度为: B级时≤120℃(环温40℃+温升80)<130℃ F级时≤145℃(环温40℃+温升105)<155℃ 电机的工作制的分类 S1、连续工作制:在恒定负载下的运行时间足以达到热稳定。 S2、短时工作制:在恒定负载下按给定的时间运行,该时间不足以达到热稳定,随之即断能停转足 够时间,使电机再度冷却到与冷却介质温度之差在2K以内。

电机发热温度标准值

电机发热温度标准值 通常我们衡量电机发热程度是采用“温升”而不是用“温度”,当“温升”突然增大或超过最高工作温度时,说明电机已发生故障。下面就一些基本概念进行讨论。 1 绝缘材料的绝缘等级 绝缘材料按耐热能力分为Y、A、E、B、F、H、C 7个等级,其极限工作温度分别为90、105、120、130、155、180℃、及180℃以上。 所谓绝缘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系指电机在设计预期寿命内,运行时绕组绝缘中最热点的温度。根据经验,A级材料在105℃、B级材料在130℃的情况下寿命可达10年,但在实际情况下环境温度和温升均不会长期达设计值,因此一般寿命在15~20年。如果运行温度长期超过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则绝缘的老化加剧,寿命大大缩短。所以电机在运行中,温度是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 2 温升 温升是电机与环境的温度差,是由电机发热引起的。运行中的电机铁芯处在交变磁场中会产生铁损,绕组通电后会产生铜损,还有其它杂散损耗等。这些都会使电机温度升高。另一方面电机也会散热。当发热与散热相等时即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再上升而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当发热增加或散热减少时就会破坏平衡,使温度继续上升,扩大温差,则增加散热,在另一个较高的温度下达到新的平衡。但这时的温差即温升已比以前增大了,所以说温升是电机设计及运行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标志着电机的发热程度,在运行中,如电机温升突然增大,说明电机有故障,或风道阻塞或负荷太重。 3 温升与气温等因素的关系 对于正常运行的电机,理论上在额定负荷下其温升应与环境温度的高低无关,但实际上还是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的。 (1) 当气温下降时,正常电机的温升会稍许减少。这是因为绕组电阻r下降,铜耗减少。温度每降1℃,r约降0.4%。 (2)对自冷电机,环境温度每增10℃,则温升增加1.5~3℃。这是因为绕组铜损随气温上升而增加。所以气温变化对大型电机和封闭电机影响较大。 (3) 空气湿度每高10%,因导热改善,温升可降0.07~0.38℃,平均为0.19℃。 (4) 海拔以1 000 m为标准,每升100 m,温升增加温升极限值的1%。 4 极限工作温度与最高允许工作温度 通常说a级的极限工作温度为105℃,a级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是90℃。那么,极限工作温度与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有何不同?其实,这与测量方法有关,不同的测量方法,其反映出的数值不同,含义也不一样。 (1) 温度计法其测量结果反映的是绕组绝缘的局部表面温度。这个数字平均比绕组绝缘的实际最高温度即“最热点”低15℃左右。该法最简单,在中、小电机现场应用最广。 (2) 电阻法其测量结果反映的是整个绕组铜线温度的平均值。该数比实际最高温度按不同的绝缘等级降低5~15℃。该法是测出导体的冷态及热态电阻,按有关公式算出平均温升。 (3) 埋置温度计试验时将铜或铂电阻温度计或热电偶埋置在绕组、铁心或其它需要测量预期温度最高的部件里。其测量结果反映出测温元件接触处的温度。大型电机常采用此法来监视电机的运行温度。 各种测量方法所测量到的温度与实际最高温度都有一定差值,因此需将绝缘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减去此差值才是“最高允许工作温度”。

三相异步电机发热原因剖析

电动机发热原因及分析 1. 电机定、转子之间气隙很小,容易导致定、转子之间相碰 在中、小型电机中,气隙一般为0.2mm~1.5mm。气隙大时,要求励磁电流大,从而影响电机的功率因数;气隙太小,转子有可能发生摩擦或碰撞。一般由于轴承严重超差及端盖内孔磨损变形,使机座、端盖、转子三者不同轴心引起扫膛,很容易使电机发热甚至烧毁。如发现轴承磨损应及时更换,对端盖进行更换或刷镀处理,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是给端盖镶套。 2. 电机的不正常振动或噪音容易引起电机的发热 这种情况属于电机本身引起的振动,多数是由于转子动平衡不好,以及轴承不良、转轴弯曲,端盖、机座、转子不同轴心,紧固件松动或电机安装地基不平、安装不到位造成的,也可能是机械端传递过来的,应针对具体情况排除。 振动会产生噪声,还会产生额外负荷。 3. 轴承工作不正常,必定造成电机发热轴承工作是否正常可凭听觉及温度经验来判断。可用手或温度计检测轴承端判断其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也可用听棒(铜棒)接触轴承盒,若听到冲击声,就表示可能有一只或几只滚珠轧碎,如果听到有咝咝声,那就是表示轴承的润滑油不足,电机应在运行3,000小时~5,000小时左右换一次润滑脂。 4. 电源电压偏高,励磁电流增大,电机会过度发热

过高的电压会危及电机的绝缘,使其有被击穿的危险。电源电压过低时,电磁转矩就会大大降低,如果负载转距没有减小,转子转数过低,这时转差率增大会造成电机过载而发热,长时间过载会影响电机的寿命。当三相电压不对称时,即一相电压偏高或偏低时,会导致某相电流过大,电机发热,同时转距减小会发出“嗡嗡”声,时间长了会损坏绕组。 总之,无论电压过高、过低或三相电压不对称都会使电流增加,电机发热而损坏电机。因此按照国家标准,电机电源电压的变化应不超出额定值的±5%,电机输出功率可保持额定值。电机电源电压不允许超过额定值的±10%,三相电源电压之间的差值不应超出额定值的±5%。我公司曾发生过因为网络电压偏底,所有经变频的电机都无法启动或不能连续开机的情况。 5. 绕组短路,匝间短路,相间短路和绕组断路 绕组中相邻两条导线之间的绝缘损坏后,使两导体相碰,称为绕组短路。发生在同一绕组中的绕组短路称为匝间短路。发生在两相绕组之间的绕组短路称为相间短路。不论是那一种,都会使某一相或两相电流增加,引起局部发热,使绝缘老化损坏电机。绕组断路是指电机的定子或转子绕组碰断或烧断造成的故障。不论是绕组短路或断路都可能引起电机发热甚至烧毁。因此,发生这种情况后必须立即停机处理。 6. 物料泄露进入电机内部,使电机的绝缘降低,从而使电机的允许温升降低

温度与温升

温升就是电机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高出的数值. 电机温度与温升的概念及测量和计算 收藏此信息打印该信息添加:用户发布来源:未知 电机绕组、轴承及其它部件,只有低于其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下使用,才能保证其经济使用寿命和运行可靠性。《电气时代》2001年第2期刊登的《温度与温升》值得学习和深思。笔者愿借题再探讨有关认识。 电机的发热避免不了的想到了发热程度,涉及到电机发热程度的理论认识是:温升,温升限度、绝缘材料、绝缘结构,耐热等级等。因此,要认识和理解上面几个名词的含义,才能更好地注意和修正电机的发热程序。 1.温升电机温升温升限度 (1)某一点的温度与参考(或基准)温度之差称温升。也可以称某一点温度与参考温度之差。 (2)什么叫电机温升。电机某部件与周围介质温度之差,称电机该部件的温升。 (3)什么叫电机的温升限度。电机在额定负载下长期运行达到热稳定状态时,电机各部件温升的允许极限,称温升限度。电机温升限度,在国家标准GB755-65中作了明确规定,如附表所示。 在电机中一般都采用温升作为衡量电机发热标志,因为电机的功率是与一定温升相对应的。因此,只有确定了温升限度才能使电机的额定功率获得确切的意义。 2.绝缘材料绝缘结构耐热等级 (1)什么叫绝缘材料。用来使器件在电气上绝缘的材料称绝缘材料。 (2)什么叫绝缘结构。一种或几种绝缘材料的组合称绝缘结构。 (3)什么叫耐热等级。表示绝缘结构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并在这样的温度下它能在预定的使用期内维持其性能,在允许的范围内及其所分的等级耐热等级。耐热等级分为Y级9

0℃、A级10℃、E级120℃、B级130℃、F级155℃、H级180℃和H级以上共七个等级。 从上所述,电机中不同耐热等级的绝缘材料有着不同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所谓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是指:在此温度下长期使用时,绝缘材料的物理、机械、化学和电气性能不发生显著恶性变化,如超过此温度,则绝缘材料的性能发生质变,或引起快速老化。因此,绝缘材料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是根据它经济使用寿命确定的。从附表中可以看到,温升限度基本上取决于绝缘材料的等级,但也和温度的测量方法、被测部的传热和散热条件有关,取决于绝缘材料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当周围冷却介质(例如空气)的最高温度确定后,就可根据绝缘材料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规定电机部件的温升限度。根据统计我国各地的绝对最高温度一般在35~40℃之间,因此在标准中规定+40℃作为冷却介质的最高标准。 3.温度的测量 (1)冷却介质温度测量。所谓冷却介质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把定子和转子绕组、铁心以及轴承的热量带走的物质;如空气、水和油类等。靠周围空气来冷却的电机,冷却空气的温度(一般指环境温度)可用放置在冷却空气进放电机途径中的几只膨胀式温度计(不少于2只)测量。温度计球部所处的位置,离电机1~2m,并不受外来辐射热及气流的影响。温度计宜选用分度为0.2℃或0.5℃、量程为0~50℃为适宜。 (2)绕组温度的测量。电阻法是测定绕组温升公认的标准方法。1000kW以下的交流电机几乎都只用电阻法来测量。电阻法是利用电动机的绕组在发热时电阻的变化,来测量绕组的温度,具体方法是利用绕组的直流电阻,在温度升高后电阻值相应增大的关系来确定绕组的温度,其测得是绕组温度的平均值。冷态时的电阻(电机运行前测得的电阻)和热态时的电阻(运行后测得的电阻)必须在电机同一出线端测得。绕组冷态时的温度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与电机周围环境温度相等。这样就可以计算出绕组在热态的温度了。

电机的绝缘等级和防护等级划分

电机的绝缘等级和防护等级划分 一.绝缘等级 电动机的绝缘等级是指其所用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分A、E、B、F、H级。允许温升是指电动机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相比升高的限度。 绝缘的温度等级A级E级B级F级H级 最高允许温度(℃)105 120 130 155 180 绕组温升限值(K)60 75 80 100 125 性能参考温度(℃)80 95 100 120 145 在发电机等电气设备中,绝缘材料是最为薄弱的环节。绝缘材料尤其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而加速老化并损坏。不同的绝缘材料耐热性能有区别,采用不同绝缘材料的电气设备其耐受高温的能力就有不同。因此一般的电气设备都规定其工作的最高温度。

人们根据不同绝缘材料耐受高温的能力对其规定了7个允许的最高温度,按照温度大小排列分别为:Y、A、E、B、F、H和C。它们的允许工作温度分别为:90、105、120、130、155、180和180℃以上。因此,B级绝缘说明的是该发电机采用的绝缘耐热温度为130℃。使用者在发电机工作时应该保证不使发电机绝缘材料超过该温度才能保证发电机正常工作。 绝缘等级为B级的绝缘材料,主要是由云母、石棉、玻璃丝经有机胶胶合或浸渍而成的。 二.防护等级 1. 电机外壳防护等级 《电机外壳防护分级》;IEC34-5 第一种防护: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部分和触及壳内转动部件(光滑的旋转轴和类似部件除外),以及防止固体异物进入电机。 第二种防护:防止由于电机进水而引起的有害影响。 代号IP xx,含义见下表。 第一位表征数字 第一位表征数字防护等级 简述含义

0 无防护电机无专门防护 1 防护大于50mm固体电机能防止大面积的人体(如手)偶然或意外地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但不能防止故意接触) 能防止直径大于50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体 2 防护大于12mm固体电机能防止手指或长度不超过80mm的类似物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 能防止直径大于12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体 3 防护大于固体电机能防止直径大于的工具或导线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 能防止直径大于的固体异物进入壳体 4 防护大于1mm固体电机能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1mm的导线或片条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 能防止直径大于1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体 5 防尘电机能防止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 进尘量不足以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行 6 尘密完全防止外物侵入,且可完全防止灰尘进入 第二位表征数字 第二位表征数字防护等级

电机温度标准

GB3215-82 4.4.1 泵工作期间,轴承最高温度不超过80 JB/T5294-91 3.2.9.2 轴承温升不得超过环境温度40,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0 JB/T6439-92 4.3.3 泵在规定工况下运转时,内装式轴承处外表面温度不应高出输送介质温度20,最高温度不高于80。外装式轴承处外表面温升不应高处环境温度40。最高温度不高于80 JB/T7255-94 5.15.3 轴承的使用温度。轴承温升不得超过环境温度35,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5 JB/T7743-95 7.16.4 轴承温升不得超过环境温度40,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0 JB/T8644-1997 轴承温升不得超过环境温度35,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0 规定是这样,但是各个制造厂由于制造工艺不同可能会有点细微差别,但是不会太大的 没什么感觉 30度 有暖意 40以下 明显知道发热 45度以下 能长久触摸并无困难 50度 能长久触摸极限或只能触摸10秒 55度 触摸3秒 60度 触摸至感觉热后必须马上缩手 70度

不敢再次触摸 70以上 个人经验感觉 通常我们衡量电机发热程度是采用“温升”而不是用“温度”,当“温升”突然增大或超过最高工作温度时,说明电机已发生故障。下面就一些基本概念进行讨论。 1 绝缘材料的绝缘等级 绝缘材料按耐热能力分为Y、A、E、B、F、H、C 7个等级,其极限工作温度分别为90、105、120、130、155、180℃、及180℃以上。 所谓绝缘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系指电机在设计预期寿命内,运行时绕组绝缘中最热点的温度。根据经验,A级材料在105℃、B级材料在130℃的情况下寿命可达10年,但在实际情况下环境温度和温升均不会长期达设计值,因此一般寿命在15~20年。如果运行温度长期超过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则绝缘的老化加剧,寿命大大缩短。所以电机在运行中,温度是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 2 温升 温升是电机与环境的温度差,是由电机发热引起的。运行中的电机铁芯处在交变磁场中会产生铁损,绕组通电后会产生铜损,还有其它杂散损耗等。这些都会使电机温度升高。另一方面电机也会散热。当发热与散热相等时即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再上升而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当发热增加或散热减少时就会破坏平衡,使温度继续上升,扩大温差,则增加散热,在另一个较高的温度下达到新的平衡。但这时的温差即温升已比以前增大了,所以说温升是电机设计及运行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标志着电机的发热程度,在运行中,如电机温升突然增大,说明电机有故障,或风道阻塞或负荷太重。 3 温升与气温等因素的关系 对于正常运行的电机,理论上在额定负荷下其温升应与环境温度的高低无关,但实际上还是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的。 (1) 当气温下降时,正常电机的温升会稍许减少。这是因为绕组电阻r下降,铜耗减少。温度每降1℃,r约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