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和重难点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79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三年级数学考试重点难点解析小学三年级数学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常常令学生感到困惑。
作为三年级数学课程的“指南”,考试内容不仅包括基本的数学概念,还涉及到实际应用的能力。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解析这些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首先,三年级数学的核心重点之一是对基本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加法和减法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乘法和除法则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乘法表,能够熟练进行1到10的乘法运算,并逐渐理解除法的概念。
乘法和除法不仅是单纯的运算,还涉及到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生们需要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这些运算,比如计算商品的总价或分配物品。
这些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真实感受,使得数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工具。
其次,分数的概念是三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难点。
学生们开始接触分数时,常常会感到困惑,因为分数与他们之前学过的整数运算有所不同。
理解分数的意义,包括分母和分子的作用,以及如何比较不同的分数,是关键所在。
例如,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分数转换为相同的分母进行比较,并能理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分蛋糕或分享饮料等。
这些操作不仅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求他们能够在生活中灵活应用这些知识。
几何图形的认识也是三年级数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学习不同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和圆形等,并开始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比如,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学生们需要能够识别和分类这些图形,并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此外,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也开始出现,虽然在三年级的考试中,这部分内容还比较基础,但学生们需要对这些基本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另一方面,应用题是三年级数学考试中的一个难点。
应用题通常涉及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学生们需要学会如何分析题目,识别出其中的数学问题,并用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
例如,一道应用题可能涉及到时间的计算、物品的价格计算等。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重点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一)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小学数学不好怎么提升对于刚入门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或者,数学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口袋里的零花钱罢了,所以数学学得再好似乎都不影响正常生活。
久而久之,这门功课就被淡忘,因而就学不好了。
所以应当从培养兴趣开始。
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作为老师,要善于诱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2、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
这样既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孩子的思考。
3、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
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4、诱发求知欲。
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
二、发散思维能力。
三年级数学一到四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理解括号的作用,会正确使用括号进行混合运算。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认识并理解万以内的数位,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第三单元: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四边形的分类,会区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特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认识余数,理解余数的概念,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了解整除和除尽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或除尽。
会进行简单的验算,培养验算意识和验算能力。
复习知识点: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括号的作用。
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并理解万以内的数位。
复习四边形的特征和分类,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周长的概念。
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特点,认识余数、整除和除尽的概念,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和简单的验算。
数学园地:了解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时间、人民币换算等,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一些数学小知识,如数学符号的读法和写法、数字的排列组合等,丰富数学知识储备。
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思考和探索,如数字规律、图形变化等,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重点知识点归纳如下:1. 数字与数的概念:- 数的概念:理解数是用来计数和表示数量的概念。
- 数的顺序:通过数线、数列等形式来理解数的顺序关系。
- 数字的认读与写写:认读并正确写出各类数字。
2. 加减法:- 加法:掌握加法的概念,通过操作实际对象和计算器等进行简单加法运算。
- 减法:掌握减法的概念,通过操作实际对象和计算器等进行简单减法运算。
- 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实际问题和计算器等进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3. 单位与长度:- 常用的长度单位:认识并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
- 长度的比较: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掌握长度的大小关系。
- 长度的换算:通过计算和解题,掌握不同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4. 钱币与购物:- 认识常见的人民币面值,并能正确读写。
- 认识常见的货币符号,如¥。
- 进行购物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找零的概念。
5. 二位数与三位数:- 二位数的认识:认识二位数的概念和特征,能正确读写二位数。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二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行简单的二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 三位数的认识:认识三位数的概念和特征,能正确读写三位数。
- 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行简单的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6. 分数的认识:- 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平均分的计算。
- 半分之一: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半分之一。
- 分数的比较:通过实际问题和计算,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重点知识点的一些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
1. 数的认识与实际应用:了解数的读法、书写和认识数的大小,学会运用数来计数、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等。
2. 加法与减法:学习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包括口算、竖式计算和解决相关问题。
3. 乘法的初步认识:认识乘法的基本概念与符号,学习乘法口诀表,掌握简单的乘法计算和应用。
4. 分数的认识: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学会用分数表示物品的部分,学习分数的比较大小等基本操作。
5. 时间和日历的认识:了解钟表的读法,学习掌握常见的时间单位和时间转换,学习使用日历等。
6. 三角形和四边形:认识常见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并学习使用简单的几何性质进行分类和比较。
7. 数据和图表的处理:学习通过观察和收集数据来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进一步培养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有关分数的各类计算,例如: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与除法的计算。
这些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总结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三年级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重点知识,下面将对三年级数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整数运算1. 整数的概念: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号相加减,异号相加减的规则。
3.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含零的乘法、除法运算,零的性质。
二、面积与周长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的基本公式。
3. 单位换算:长、面积、质量、容量的相互换算。
三、小数的认识与运算1. 小数的概念:小数点的作用和读法,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2. 小数的加减法:按位对齐,进位借位的运算方法,小数的加减法规则。
3.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小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时、分与时间的换算1. 时、分、秒的概念:认识时、分、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时、分的基本运算:时、分的加减法运算,换算成分的计算。
3. 时间的顺序和持续时间:计算时间的顺序和两个时间之间的间隔。
五、平面图形1.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特征:认识各个图形的特点。
2. 特殊图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面积和周长。
六、数据和图表1. 图表的认识: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的概念及基本读图。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的统计、整理和展示。
3. 数据的分析:利用图表分析数据的规律和特点。
七、问题解决1. 运算顺序和算式的变形:计算中注意运算顺序及灵活运用算式的变形。
2. 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数学思维的培养1. 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和发现意识。
2. 抽象与推理: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创新与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三年级数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对这些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各部分重难点(一)数与代数1.乘法重点与难点的说明: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运算的基础,是一位数乘一位数(表内乘法)、一位数乘整十数、一位数乘整百数、0乘任何数的乘法运算,以及多位数的加法运算。
其中,一位数乘整十数与0乘任何数的乘法运算是必须理解和掌握的重点内容,能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运算,通过迁移原理也就能掌握一位数乘整百数的乘法运算。
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是理解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的基础和关键。
其算理就是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转化为求两个部分“积”(一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和”。
算法是多样的,但算理不会改变。
这个算理其实就是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在没有提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之前,它已经作为思维对象存在于学生的思维过程之中)。
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的运算,目的有二:一要突破“进位”这个难点,过好“进位”这个关;二要把这种形式运算的方法迁移到一位数乘三位数的情形。
由于后续学习乘法与除法的需要,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会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所以,一位数乘两位数要淡化笔算,加强口算。
2.除法重点与难点的说明:教学重点: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余数是怎样产生的,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就是除法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意义。
学习除法也必须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重点与难点的说明:体验1毫米、1分米和1千米有多远,1千克有多重是重点。
能例举日常生活中大约是1毫米、1分米、1千米长的物体,举例1吨、1千克和1克重的物体,就能使这些质量单位在学生的思维中变得具体、有意义。
其次是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认识时、分、秒重点与难点的说明:重点是了解1秒有多长,知道1分=60秒,1时=60分的相互转换。
难点是计算经过的时间,化解这个难点的办法是借助钟面的直观,进行计算;其次控制难度(二)空间与图形认识周长重点与难点的说明:周长是个重要概念,也是个难点。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三年级数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一、数与计算1、整数的认识认识更大的数,如万以内的数,能正确地读写这些数。
理解数位的概念,知道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加减法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会验算加减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乘法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
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4、除法初步认识除法,了解除法的意义。
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量与计量1、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和简单的长度测量。
2、质量单位认识质量单位吨、千克、克,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和简单的质量估量。
3、时间单位认识时分秒,知道 1 时=60 分,1 分=60 秒。
能认读钟表上的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三、图形与几何1、四边形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
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知道它们的周长计算方法。
2、周长理解周长的概念,能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3、面积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四、统计与概率1、数据收集与整理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数学广角1、集合通过直观的方式理解集合的概念。
2、等量代换学会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问题。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计算方面,可以多做一些练习题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在几何方面,可以通过制作图形、测量实际物体等方式来加深对图形和长度的理解。
同时,家长和老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问,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在购物时让孩子计算商品的价格、在出行时让孩子估计路程和时间等。
总之,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涵盖了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方面,孩子们需要认真学习,逐步掌握这些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与应用、数学运算、几何和量的比较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关键,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下面将对三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和难点进行分析。
一、数的认识与应用数的认识与应用是三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自然数0~1000的认识与读写、大小比较与排列、连续的数进行加减法计算等。
这个阶段学生要通过观察、实际操作和思维活动,逐步掌握数的特征和应用,建立数的概念。
难点:1.数字的认读与书写:学生在认读和书写数字时容易出现混淆和错位的情况,如“16”写成“61”、“26”读成“62”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注视数字的特点、重复书写和提示巩固数字的正确认读与书写。
2.数的大小比较与排列:学生要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并能够按大小对数进行排序。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数线、数表和比较图形等工具与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和排序方法。
二、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三年级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加法、减法和乘法的认识与运算。
学生要通过实际情境和物体操作等方式,理解运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计算技巧和策略。
难点:1.加减法运算的认识与运用: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情境进行加减法运算,理解加法是合并,减法是分割的过程,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进位与退位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容易出现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片的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并掌握相应的运算方法。
三、几何几何是三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几何形状的变换与组合等。
学生要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名称,能够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几何形状的变换和组合。
难点:1.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并辨认平面图形的形状与属性,能够准确地给出图形的名称和分类。
2.几何形状的变换与组合:学生需要掌握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几何变换的方法和应用,能够根据要求对几何形状进行变换和组合。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和重难点解析
数与计算
-1-
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
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
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5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认识,读法,写法。
比较小数的大小。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量与计量
长度单位
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重量单位
吨、千克、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定义。
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数学广角——集合
学会画韦恩图,利用韦恩图解决集合问题。
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一周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种数学能力
数概念
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认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楚,怎么办呢?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
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临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临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
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
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这个换算就变得十分简单而且准确了。
空间关系
第二,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
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
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观察活动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根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
(5+3)×2=5×2+3×2
(6+4)×30=6×30+4×30
(25+9)×4=25×4+9×4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下面的两个思考题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即规律)。
①竖里观察,等式的左边都有什么特点?等式右边又有什么特征?②横里观察,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再要求学生把记录的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配律”。
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
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学好数学的方法其实跟读其他科目没太大差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六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