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总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6.66 MB
- 文档页数:130
一、力学
1.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单位和符号。
2.力的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平衡和不平衡。
3.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特点和计算。
4.重力:重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重力的特点。
5.压力:压力的概念、压力的计算、压力与面积的关系、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6.浮力: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物体浸没的条件、浮力的应用。
二、光学
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
2.反射:反射的规律、反射的应用。
3.折射:折射的规律、折射的应用。
4.光的色散:光波分解成不同颜色的波长、光的色散现象和光谱的组成。
5.光的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成像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
三、电学
1.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计算、电路的基本元件和符号、电路的种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分配。
2.电阻:电阻的概念和单位、电阻的计算、电阻的种类和特点、串联
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
3.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描述和公式、欧姆定律的应用。
4.电能和功率:电能的概念和单位、电能的计算、功率的概念和公式、功率的计算。
5.静电:带电物体和静电感应、带电物体和带电电场相互作用、静电
场和静电场强度。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的复习知识点总结,包括了力学、光学和电学三个
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内容,通
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掌握,能够帮助学生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
更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力学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一、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惯性、摩擦力和力的合成等内容。
1.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1)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惯性。
这条定律指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时才会改变。
(2)动力定律: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这个定律指出了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它都必然会对其他物体施加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条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 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直至受到外力作用时才改变的特性。
它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用于解释物体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的摩擦阻力,它是由于不同物体表面之间的不平整程度和粗糙程度导致的。
摩擦力不仅会使物体受到阻挠,还会使物体加速度减小或变为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知识可以计算物体在受到摩擦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4.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合成力是指代替这些力的一个力,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
力的合成原理可以通过向量或几何图形的方法来求解。
二、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力平衡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了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和杠杆的相关知识。
1.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用物理学的方法分析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得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受力分析中,需要考虑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以及物体本身所施加的反作用力。
2. 平衡条件平衡条件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所满足的条件。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力矢量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这就是说,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都应该为零,才能保持静止状态。
3. 杠杆原理杠杆是利用力矩平衡来达到工程目的的一种简单机械。
力学总复习(3)小题热身【例1】 将同一重物举高,如图所示,使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使用斜面的机械效率之比为8:7,则分别使用这两种机械拉同一物体时,拉力之比为12:________F F =【答案】 7:12【例2】 如图所示,已知斜面长5m ,高2m ,拉力为50N .利用这个装置将重为100N 的物体在5s 内匀速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则拉力做功的功率为W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答案】 100;40%【例3】 (多选)小宇自制的训练器械如图所示,轻杆AB 长1.5m ,可绕固定点O 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A 端用细绳通过滑轮悬挂着底面积为0.02m 2的重物G ,在B 端施加一个大小为650N 竖直向上的推力时,重物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当推力变为450N 时,重物对地面的压强为5×103P a ;当重物对地面压强为8×103P a 时,小宇对地面的压力为980N ,则(g 取10N/kg ,绳重及摩擦不计)A .小宇的质量为55kgB .重物的重力325NC .当重物对地面压强为1.2×104P a 时,小宇对地面的压力为820ND .轻杆OA 与OB 之比为3:2B C【例4】 如图所示,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河水中的物体A ,在被打捞的物体没有露出水面之前,牵引车控制绳子自由端,使物体A 以0.4m/s 的速度匀速上升,牵引车对绳的拉力为F 1,F 1的功率为P 1;当被打捞的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牵引车控制绳子自由端,使物体A 以0.3m/s 的速度匀速上升,牵引车对绳的拉力为F 2,F 2的功率为P 2,且P 1=P 2. 已知动滑轮重100N ,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g 取10N/kg ),则被打捞的物体A的密度为 g/cm 3【答案】 3.2综合大题训练【例5】如图甲所示装置中,物体甲重G甲=150N,动滑轮重G轮=50N,人重G人=650N.轻杆AB可以绕O点转动,且OA∶OB=5∶9.不计轴摩擦和绳重,当轻杆AB在水平位置时,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地面对物体乙的支持力为F1=210N.求:⑴物体乙受到的重G乙.⑵若用物体丙替换物体甲,并在物体乙的下方连接一个弹簧,如图乙所示,当轻杆AB在水平位置时,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地面对人的支持力F=225N.求:此时弹簧对物体乙的作用力F2为多大?方向如何?【答案】(1)G乙=840N(2)F2=780N,方向向下【例6】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简易打捞装置结构示意图. AOB是以O点为转轴,长为4m的轻质横梁,AB呈水平状态,AO=1m. 在横梁上方行走装置可以在轨道槽内自由移动,行走装置下方固定有提升电动机. 提升电动机通过细绳和滑轮组提起重物.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配重T通过细绳与横梁A端相连,G T=3000N. 当行走装置处于C位置时,开始打捞物体A. 质量mA是100kg、体积V为0.04m3 物体A在水中匀速上升时,地面对配重T的支持力是N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当物体A全部露出液面,滑轮组将物体A以v是0.1m/s的速度匀速竖直向上提升1m,此时电动机拉动细绳的功率为P,地面对配重T的支持力是N2;N1∶N2=5∶1,若行走装置和提升电动机及定滑轮的总质量m2是20kg,,忽略细绳与滑轮的摩擦以及水对物体的阻力,g取10N/kg. 求:(1)动滑轮的重力G动(2)电动机拉动细绳的功率P(3)OC的距离【答案】(1) G动=200N (2)120W (3)OC=2cm【例7】如图是小刚利用现有设备设计的一个滑轮组来打捞落水铝锭的示意图. 已知图中大小滑轮的质量之比为3:1,小刚身体的质量是65kg,铝锭的体积为0.06m3,铝锭出水前与完全出水后小刚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9:7,铝的密度为2.7×103kg/m3(若不计水的阻力、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N/kg),求:⑴出水前铝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⑵出水前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⑶出水后如果铝锭以0.06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小刚作用在绳子自 由端拉力的功率是多少?(1)F 浮=600N (2)%85=η (3)P 自=108W【例8】 如图所示装置,重为GM =100N 的物体M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两侧用水平细线拴住,左侧水平细线通过定滑轮悬挂重为G A =80N 的物体A ,A 浸没在一个足够大的盛水容器中,右侧通过滑轮组拉着重为G B =150N 的物体B ,恰好使物体M 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右运动(物体A 未露出水面);撤去盛水容器,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 1拉物体A ,使物体B 匀速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 ;当把盛水容器放在右侧使物体B 浸没在水中,此时在再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 2拉物体A ,使物体B 在5s 内匀速上升10cm (物体B 未露出水面)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已知物体A 、B 和水的密度之比为ρA ∶ρB ∶ρ水=2∶5∶1,两次拉力之比为F 1∶F 2=3∶2. 若不计绳重、滑轮组装置的摩擦及物体A 、B 在水中的阻力,g 取10N/kg. 求:(1)物体B 所受浮力;(2)η1与η2的比值;(3)物体B 没有露出水面时,拉力F 2的功率P 2 .(1) F 浮=30N (2)η1:η2=13:12 (3) P 2=1.2W【例9】 小成用滑轮组打捞水中物体A ,工作时小成站在长方体水泥块B 上.当物体完全在水中以0.2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小成竖直向下拉绳的力为F 1,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水泥块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1. 当物体完全在空气中匀速上升时,小成竖直向下拉绳的力为F 2,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4%,水泥块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2. 已知:物体A 的体积为2.5×10-2m 3,p 1 :p 2=4:3,小成的质量为64kg. 不计绳重和摩擦,g 取10N/kg. 求:(1)物体A 的密度.(2)物体A 完全在水中被匀速提升时,拉力F 1的功率P(3)水泥块B 的质量【答案】 (1) 33A kg/m 102.4⨯=ρ (2) 200W =P (3)kg m 63=【例10】 质量为60kg 的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提升物体A , 物体A 的质量mA 为72kg ,底面积SA 为22210m −⨯. 当小明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时,物体A 未被拉动,此时物体A 对地面的压强p 为3510Pa ⨯,小明对地面的压强为p1;当小明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2时,物体A 恰好匀速上升,小明对地面的压强为p2,且12:16:15p p =, 已知B 、C 、D 、E 四个滑轮的质量相同,不计绳重和摩擦,g 取10N/kg ,求:(1)当小明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F1时,物体A 对地面的压力FN ;(2)每个滑轮所受的重力G0;(3)当小明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F2时,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η.【答案】 (1)100N N A F pS ==(2)分别对两个状态进行受力分析, 得到方程:()()00001116221115++22A A A G G pS G G G G G G ⎡⎤−−++⎢⎥⎣⎦=⎡⎤−⎢⎥⎣⎦人人 代入数据: ()()3000011600N 720N 510Pa 16221115600N 720N++22G G G G ⎡⎤−−⨯++⎢⎥⎣⎦=⎡⎤−⎢⎥⎣⎦利用变化量方法快速计算结果: 100N A pS ∆=, 100N 25N 4= 125N 16400N N =⨯=, 225N 15375N N =⨯=, 1200N F = 2225N F =带回原方程, 求出060N G =(3)2720N 80%4225N 4Gh F h η===⨯。
初中物理力学基础题目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初中物理总复习力学部分一.填空、选择题1.在人提水时,桶受到向上的拉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手同时也受到向下的拉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
2.在跳水这个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
但这两个力作用的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改变了跳板的______,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
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句话反映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
4.物体运动状态的以改变包括物体的_______或_______的改变。
运动状态不变的有_______状态,或______状态。
5.“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而石头却完好,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石头对鸡蛋的力______于鸡蛋对石头的力,只是鸡蛋没有石头硬。
6.人开门和关门时用力方向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门不易打开时,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打开,说明______________;手作用在门框能把门轻易打开而作用在门轴很难打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
7.下列情况中,具有弹力的是()A.弹簧B.橡皮筋C.拉弯的弓D.皮球8.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弹性形变的是()A.用手将充气的皮球按凹形B.人站在木板上使木板弯曲C.用铁锤把铁块打成各种形状D.撑杆跳高运动员将撑杆压弯9.质量为20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800N,它的质量是______。
10.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5:2,则它们受到的重力之比是______,若甲物体质量是10kg,则乙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_________。
11.一个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等于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1/6,将12kg的物体放在月球上,其所受到的重力是______。
12下列哪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可能是30N()A.一个中学生B.一辆轿车C.一枝铅笔D.一个装满书的书包13.用钢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间的摩擦是_______;用水性笔写字,笔尖与纸面间的摩擦是_______,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是______。
初中物理力学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 力一.力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性质有推、拉、提、压、吸引和排斥等。
表示符号: 单位: 单位符号:观察上图我们得到给物体施加力会 或 。
练习:1. 如图所示,(a)(b)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 ,(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二、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 )、(b )、(c)、(d) 各图中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431F F F ==>2F ,从图中可以的出的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分别是 、 、 . 能得到此结论的图像分别是图 、 、 。
练习:1.物体A 的质量都是5 kg ,画出图中A 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2.重20 N 的小球正从斜面上加速滚下,所受摩擦力为10 N ,在下图中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3.在水平地面上有辆小车,甲用6 N 的力水平向右推车;乙用9 N 的力向右上方与水平面成30°角拉车,在下图中作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4.如图,一物体放在斜面上,重15 N ,对斜面的压力为12 N ,用力的示意图画出这两个力。
一、分析下图可以的到的结论分别是(1) (2) (3)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相同的是( )A 、作用点B 、力的大小C 、力的方向D 、力的大小和作用点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图中能生动地体现这一规律的是 ( )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3.用绳子系着水桶,手拿着绳子从井中向上提水,此时水桶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手 B.绳子 C.地球 D.水4.划船时,使船和桨一起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划船的人对桨的力B.船桨对水的力C.河中的水对桨的力D.船对水的推力三、观察右图中图甲为捏橡皮泥,图乙是拉弹簧总结两图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整理物理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1. 物体的运动与力- 运动的种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等。
-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2. 力的性质和表示- 力的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
-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 力的表示方法:箭头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3. 摩擦力- 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阻碍物体的运动。
-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当物体运动前和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时,称为静摩擦力;当物体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小于运动前的摩擦力时,称为动摩擦力。
4. 重力- 重力的概念和作用:重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产生的一种吸引力,使物体朝着地面方向下落。
- 重力的计算公式:F = mg,其中F表示重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g 表示重力加速度。
5. 弹力- 弹力的概念和作用:弹力是物体因受到其他物体的压缩或拉伸而产生的一种力,使物体恢复原状。
- 弹簧弹力和橡皮筋弹力的特点:弹簧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橡皮筋弹力与伸长量成反比。
6.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力:当两个或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合力是这些力的矢量和。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使得这些力合力为原来的力。
7. 斜面上的力- 斜面的概念和特点:斜面是倾斜的平面,可分为光滑斜面和粗糙斜面。
- 斜面上的力的分解:将平行于斜面的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力分解,使得平行于斜面的力与斜面接触面的分力相平衡。
8. 杠杆和力矩- 杠杆的概念和作用:杠杆是由杠杆臂、支点和力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用于转动物体或提升重物。
- 力矩的概念和计算:力矩是一个物体受到的力相对于某一点产生的转动效果,计算公式为力矩 = 力 ×力臂。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力学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基础部分,它涵盖了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以下是初中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力的概念- 定义: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推或拉的作用,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发生改变,或者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单位: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
- 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 2. 力的测量与表示- 测量工具:弹簧秤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常用工具。
- 力的图示: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分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分力,分力的合理选择可以使问题简化。
# 4. 重力- 定义: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计算公式:重力 \( F = mg \),其中 \( m \) 是物体的质量,\( g \) 是重力加速度。
# 5. 弹力- 定义: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力的方向与形变恢复的方向相同。
-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 6. 摩擦力- 定义: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有滑动趋势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 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 影响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 7.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 8. 力的平衡- 概念:当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相互抵消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条件:对于任何物体,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
# 9. 简单机械- 杠杆:固定点附近的硬棒,可以绕固定点转动,利用杠杆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方向发生改变的原因。
2.力的计量: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力的计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3.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平动、转动和形变。
4.力的合成:合力是指多个力的效果合成为一个力的结果。
5.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二、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F=ma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三、摩擦力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所产生的力。
2.摩擦力的特点: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有关,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粗糙程度有关。
3.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物体在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物体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四、力的作用与力的性质1.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和物体的质量、地球的质量有关,计量单位是牛顿。
2.弹力: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3.引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是由于物体的质量而产生的。
4.正常力:是支撑着物体的力,垂直于支撑面。
五、压力和压强1.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2.压力的计量单位:帕斯卡(Pa)或牛顿/平方米(N/m²)。
3.压力的计算公式:P=F/A(压力=力/面积)。
4.压强:是指物体受到的外界力导致的单位面积上的承压程度。
六、力的简单机械应用1.斜面:可以将负重分成横向的水平力和纵向的垂直力。
2.杠杆:可以通过改变力臂的长度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3.轮轴: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同时将力转化为力矩。
4.力的传递:应用滑轮、传动带、齿轮等方式将力传递给其他物体。
七、功和机械能1.功的概念:当力作用于物体使其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乘以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的余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