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基础
•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 、“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 大要素; • 因此,抛锚式教学策略要求教学过程应围绕“ 锚”来展开,且应注重现实与知识的衔接或转 变;同时,课程的设计也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 内容进行探索;
组成步骤
创设情境 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确定问题
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的答案
协作学习
讨论,从而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效果评价
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
特点
• 强调教学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 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 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往往没有规则和稳定性,不能简单 的套用原来的解决办法。因而要求学生把握概念之间的 复杂联系并广泛灵活地应用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 • 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探索,提倡自主学习。 • 强调教学要以真实事件或问题为基础,从而把学生的注 意力引向他们不知道但确实值得花时间和精力要解决的 问题。
提高学生的主动 参与意识
局限性:
教学方法
• 搭建脚手架: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向他们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
• 主动学习:有关研究发现,使学生理解问题 解决和交际体验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们积极 地参与由影像支持的各种活动。
案例分析
• 以澳大利亚“门尼·彭兹中心小学”所作的教改试验 为例:
小结
抛锚式教学策略
目录
• • • • • • 定义 理论基础 组成步骤 特点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
背景
•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由温特比尔特 认知与技术小组(简称CTGV), 在美国范德堡大学教授约翰·布 朗斯福特(John Bransford)的 领导下开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