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数据中心
- 格式:pdf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18
IBM 常见部门关于IBM公司IBM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业务和技术服务、咨询服务、IT 研究及IT融资机构。
IBM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以解决其业务问题,从而帮助企业向“随需应变”转型。
IBM在中国有很多子公司,合资的、独资的,还有一些公司在国内有“活动”但并没有商业业务,境外操作。
所以说清楚IBM很难。
ISU行业销售部门的缩写,Industry Solution Unit,根据不同的行业,IBM将销售分为几个不同的部门,例如金融、通信、制造业、政府、中小企业等。
BrandIBM每一产品都有对应的销售和售前技术支持,这个部门就叫做Brand部门。
IGSCIBM Global Service Company IBM全球服务部在中国的称谓GTSglobal technology service原ITSIntegrate Technology Service,负责与IBM产品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务,特别是保修、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的集成。
AMSApplication Management Service,负责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以后者为重)GBSglobal business service原BCSBusiness Consultant Service以提供业务咨询、应用开发为主。
SOStrategy Outsourcing,IBM全球服务部的一个分支,主要负责服务外包。
SO负责基础设施平台管理,偏重硬件、系统和日常操作REPIBM的客户代表,Representative的缩写。
是懂得用户行业特点和组织关系的销售。
ISSCISSC,即IBM Solutions and Services(Shenzhen)Co. Ltd,是IBM 中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作为IBM 全球服务部的战略性应用软件管理服务(AMS, Application Management Services)的实施部门,ISSC 集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管理服务经验和IT 技术于一身。
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云计算解决方案1项目目标和总体计划1.1项目目标和总体计划数据中心生产和开发测试环境主要包含了IBM小型机、SUN小型机、PC服务器、SAN存储、Weblogic中间件、WAS中间件等。
本项目作为基础架构云,将对生产环境和开发测试环境涉及的服务器、存储、中间件进行统一规划,在利旧和新购设备的基础上,实现基础架构云的主要功能,达到节能增效、提升业务支撑能力、提升IT运维能力的目标。
数据中心现有的基础设施环境主要存在如下问题:设备利用率不高、应用上线周期长、缺乏专门的开发测试环境。
为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将搭建基础架构云,实现如下收益:1.搭建专门的开发测试环境,节约800万人工成本,并减少安全隐患:新的开发测试环境将使开发测试资源申请和部署周期从现有的2周压缩到2天。
以一年开发测试100个项目、每个项目10个开发测试人员为估计,相当于节约8000个人天,也就是节约800万人民币的人工成本。
同时,也避免开发测试过程中对生产系统的影响,提升了系统整体可靠性。
2.提高设备利用率,相当于多增加20%的设备:目前CPU利用率不到5%,新方案部署后,CPU利用率至少可达6%,也就是多增加20%的设备。
3.改善运维管理水平:通过管理自动化、平台标准化、资源可视化和使用人性化等措施很大程度改善油田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水平,同时,为下一步IT基础架构的变革打下良好基础。
4.绿色节能:方案技术先进性实现的20%设备增加,无需消耗新的能源、机房空间等,可节约20%的能源。
1.2双方工作范围本方案公司主要工作范围包括:1.设计并建设云管理平台、用户自服务平台;2.设计并建设被管理资源池:被管理资源池将分成生产和开发测试两大部分,包含利旧和新购的全部的设备;3.系统迁移:将部分现有应用和新建项目迁移到新的云平台上,并提供迁移手册给油田;4.设备供货:新购软件和设备的产品提供。
油田主要工作范围包括:1.基础设施准备:包括准备机房环境,小机及存储设备,网络等。
数据中心能源效率评估服务方案建议书上海国际商业机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港澳路389号邮编200131致客户的一封信尊敬的xx用户:您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IBM产品及方案的关心、支持和厚爱。
同样,长期以来,IBM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已任,秉承“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的价值观,运用IBM公司强大的软硬技术、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研发和客户服务能力竭诚为客户服务;致力于帮助客户解决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改善业务模式以及提高企业灵活性、适应性的能力。
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与传统服务器相比,全新设计的高密度服务器能够以更低的能耗实现更高的计算能力。
然而随着服务器数量的增多,整个数据中心的能耗需求节节上升;同时设备冷却需求的增加,使许多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无法承受新IT设备带来的压力。
据美国电力转换公司(APC)透露,数据中心70% 与能源相关的成本都来自基础架构系统,而非IT设备,这意味着改善能源利用情况是提高数据中心管理效率的关键。
IBM数据中心能源效率评估服务,是改善能源利用情况、提高数据中心管理效率的第一步IBM将对数据中心的冷却、电力和楼宇系统的能源利用情况提供一次完善的、基于事实的评估与分析,并将能效使用情况与行业数据中心的标准能效进行对比,从中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以便在整个数据中心内安排战略计划的优先顺序,帮助提高能源效率,并降低与能源相关的成本;同时,能效评估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报告,能够帮助企业从财务角度出发对业务案例的合理性进行论证,提高投资回报率,并为基础架构的投资决策提供指导框架。
再次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来浏览我们的方案建议,期望能有机会跟您针对方案的详细内容进行更细致的交流,并期待着与您开展真诚的合作。
销售代表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件:签名:目录第1章为什么需要能源效率评估服务 (1)1.1 数据中心能耗需求分析 (1)1.2 IBM数据中心能源效率评估服务简述 (1)1.3 IBM数据中心能源效率评估服务带给您的益处 (2)第2章IBM数据中心能源效率评估服务概述 (3)2.1 能源效率评估指标 (3)2.2 数据中心能源效率评估方案架构与实施流程 (3)2.3 IBM能源效率评估技术和工具 (5)第3章IBM绿色数据中心 (7)3.1 企业数据中心“绿色计划”势在必行 (7)3.2 IBM绿色数据中心的“五大战略组件” (8)3.3 IBM数据中心服务的优势 (10)第4章成功案例 – 上海电信的EEA之旅 (12)第5章IBM公司简介 (13)第1章 为什么需要能源效率评估服务1.1数据中心能耗需求分析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遭遇严峻的节能减排挑战,能耗不仅是每一个企业账上的开支,也是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更事关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国家大计。
数据中心发展简史大事年表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本文是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的《漫话云计算》系列文稿之一。
现作为云计算学习笔录,奉献给云计算业外读者,作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参考。
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下面是正文数据中心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
当时,美国航空公司与IBM合作,创建了一个属于美国Sabre公司的乘客预定系统,使其主要商业领域的这一部分变得自动化。
1960年,数据处理系统的概念成为现实。
它用于创建和管理飞机订座系统;让任何地方的任何代理点都可以及时获取电子数据。
从此,开启了企业级数据中心的大门。
数据中心是现代软件技术的中心,为扩展企业能力发挥着关键作用。
自那以后,计算和数据存储领域的技术进步,导致数据中心走上了一条通往今天的曲折道路。
下面,简要回顾一下数据中心的发展历史,从以前的大型主机到现在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
1946年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出现于1946年;当时用于美国军队存储炮兵射击码。
它被称为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
1960年代早期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于1954年采用。
它是第一台全部使用晶体管和二极管而没有使用真空管的机器。
20世纪60年代之后,开始出现成型的商业系统,促成像IBM System系列这样的主机,在计算技术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971年英特尔采用了它的4004处理器,成为了市场上第一个通用可编程处理器。
它提供了“积木”式服务,使得工程师能够购买并定制化软件,让众多电子设备实现不同功能。
1973年Xerox Alto(施乐奥托)成为第一台使用图形化界面的台式电脑。
它采用图形用户界面和高分辨率屏幕、超大内存和专用软件。
1977年ARCnet提供第一个局域网服务,在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被投入使用。
它支持2.5Mbps的数据速率,最多可连接255台电脑入网。
ARCnet是1977年由Datapoint公司开发的一种安装广泛的局域网(LAN)技术。
数据中心液冷应用案例数据中心液冷是一种高效的散热技术,通过将液体直接接触到热源,快速带走热量,实现对数据中心的散热。
下面列举10个符合要求的数据中心液冷应用案例。
1. Microsoft Project Natick:微软在苏格兰海域部署了一个水下数据中心项目,使用海水作为冷却介质,实现了高效散热,并且通过与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2. Baidu MARS:百度通过引入液冷技术,将数据中心的能耗降低了约50%,并提高了服务器的性能。
这个项目使用了定制的液冷系统,将热量快速带走,实现了高效散热。
3. Google DeepMind:谷歌使用了液冷散热技术来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
通过在服务器上安装液冷板,将热量直接传递给冷却液体,然后通过循环将热量带走,实现了高效散热。
4. 北京大学天河数据中心:北京大学天河数据中心引入了液冷散热技术,通过将冷却液体与服务器直接接触,实现了快速散热。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数据中心的能效,还减少了能源消耗。
5. Intel Omni-Path:英特尔推出了一种液冷散热技术,用于其Omni-Path互连产品。
这种技术通过在服务器上安装液冷散热器,将热量快速带走,提高了服务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6. Facebook Open Compute Project:Facebook的Open Compute Project推动了数据中心液冷技术的发展。
他们设计了一种名为RackCDU的液冷散热系统,通过将冷却液体引入服务器机架,实现了高效散热。
7. IBM Aquasar:IBM开发了一种名为Aquasar的液冷超级计算机,使用了直接液冷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将冷却液体直接接触到计算机芯片,实现了高效散热,并减少了能源消耗。
8. 中国移动南京数据中心:中国移动在南京建设的数据中心采用了液冷散热技术,通过将冷却液体引入服务器机架,将热量带走,实现了高效散热。
这种技术使得数据中心的能效得到了显著提高。
HDS高端存储介绍与EMC、IBM竞争分析和技术比较日立数据系统有限公司2012年2月目录第1章中端与高端存储划分分析 (4)1.1业界公认的中端、高端存储对应分析 (4)1.2业界选型的高端划分证明 (5)1.3中端和高端存储差异和划分依据 (7)1.3.1结构差异,高端多控制器的优势 (7)1.3.2高端存储的扩展能力优势 (12)1.3.3高端存储的可靠性优势 (12)1.3.4容灾优势,高端存储才有三中心技术 (13)第2章中端存储的对比分析 (15)第3章高端存储的对比分析 (18)3.1HDS高端存储指标比较 (31)3.2HDS高端存储总体优势比较 (35)3.2.1HDS高端存储市场占有第一 (35)3.2.2HDS存储100%承诺的可靠性第一 (36)3.2.3安全服务、易用易管理第一 (38)3.2.4完美高端“交换式”结构带来的性能第一 (38)3.2.5HDS存储创新的“软件功能”第一 (39)3.2.6HDS有众多OEM厂商,开放性第一 (40)第4章国家电网2010年存储入围选型档次对应说明 (41)第5章HDS解决方案的优势对比 (43)附件:HDS、EMC、IBM存储详细比较 (48)第1章中端与高端存储划分分析1.1业界公认的中端、高端存储对应分析HDS、EMC与IBM作为传统的竞争对手,存储产品线的发展一直处于交替竞争状态。
目前三个厂商都把自身产品明确分为中端和高端存储产品线,高端存储主要为HDS的VSP系列,EMC的DMX系列,IBM DS8000系列,并主要采用多控制器结构,在扩展容量的同时可以横向扩展控制器并保证性能扩展。
中端存储主要为HDS AMS2000系列,EMC CX4系列(刚升级为VNX系列),IBM DS5000系列,HP EVA系列,主要采用双控制器接口,尤其两个控制器已经固定配置,能够扩展的只有容量。
在高端存储中,业内公认竞争比较关系如下图,其中HP和SUN都是OEM的HDS高端存储,SUN已经被ORACLE收购,因此目前拥有高端技术的只有HDS、EMC、IBM这三个厂商(IBM因为采用2台小机的控制器结构只能是部分高端技术):在中端存储产品中,业内公认竞争比较关系如下图:具体的对比分析详见后面的参数对比详细说明部分。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了企业业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更好地应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存储需求,建设一个高效可靠的大数据中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包括硬件设备选型、网络架构设计、数据存储和备份策略以及安全措施等。
二、硬件设备选型1. 服务器选型在大数据中心建设中,服务器是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选择适合的服务器可以提高数据处理和存储的效率。
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和需求,可以选择常见的服务器品牌,如惠普、戴尔和IBM等。
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处理器性能:选择性能强大的多核处理器,以确保能够快速处理海量数据。
•内存容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存容量,以保证数据的高速访问。
•存储容量:大数据中心需要存储大量的数据,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较大存储容量的服务器。
•网络接口:服务器需要具备高速网络接口,以满足数据的快速传输和交换需求。
2. 网络设备选型大数据中心要保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交换,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
在选购网络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带宽需求: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和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带宽来满足数据的传输需求。
•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公司内部网络环境以及数据中心的规模选择适当的网络拓扑结构,例如使用三层交换机或者使用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可扩展性:网络设备需要具备较好的可扩展性,以便随着数据中心的扩张而进行相应的扩展。
三、网络架构设计合理的网络架构设计是确保大数据中心高效运行的基础。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大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 外部网络 || | |++-----+--+----+---+--+| 交换机1 | | 交换机2 |+--------+ +--------+| |+--+---+ +---+--+| 服务器 | | 服务器 |+--------+ +--------+通过以上网络架构设计,可以实现以下目标:•分流和隔离:通过外部网络、交换机和服务器之间的连线,实现数据的流量分流和隔离,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带你去看亚洲唯一T4级数据中心在苏州国科综合数据中心有限公司的现办公地点,有一个巨大的球形建筑还处在钢结构施工阶段。
据国科数据中心运营中心总监于佳武介绍,未来这里将会作为公司的整体展示大厅。
尽管离建设全面竣工还有不少时间,但从公司的规划沙盘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出,坐落在独墅湖畔的这个建筑群必将会成为苏州工业园区一个崭新的靓丽风景。
苏州国科数据中心鸟瞰图于佳武称,由于球形结构的施工复杂性,所以直到别的办公区都已投入运营,这个建筑还在不断调试当中。
但于佳武显然在这里卖了一个关子,因为在后来的参观中,记者发现苏州国科综合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善于玩复杂工艺的远远不仅限于这些高难度的建筑而已。
平衡之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在于对称,而这也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平衡,向往平和、中庸的心理特征。
上海世博会里中国馆以斗拱为架构、以斗冠为造型、以九宫格为屋顶,极富中国韵味。
此外,中国城市往往呈现棋盘式结构,就像是练字的九宫格,相互对称。
而在苏州国科数据中心里,贯穿始终的竟然也是这种平衡之美。
尽管苏州国科数据中心总经理顾宗根介绍说:"目前国内大多数据中心的建筑规模一般都在1~2万平方米,而我们的规划面积达到5.2万平方米。
"但是,在实际参观中,记者发现如此浩大的数据中心实际机房占用面积却只在30%左右。
苏州国科数据中心电力系统千万不要急着去感叹如此的一种"浪费",因为,在这其中隐含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平衡。
原来,在国科数据中心里,所有的IT主设备、管路路由等都是按照双路所设计,除了电力、制冷、网络以外,就连弱电系统、空调设备、电信系统以及柴油发电机等都必须要求双路备份。
这既是符合T4认证的首要标准,而且即使在发生单点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营,从而实现为最终用户带来99.995%的可靠性。
说到这,也许你会对如此严格的认证体系感到好奇,其实早在美国标准TIA-942 《数据中心的通信基础设施标准》中,就已根据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可用性(Availability )"、"稳定性(Stability )"和"安全性(Security )"分为了四个等级:Tier I, Tier II,Tier III,Tier IV。
全球十大最酷数据中心不知不觉间一年过去,又到了我们评点全球最佳数据中心的时间了。
这一次我们仍然沿用老规矩,从建筑学创新、环保设计、对现有楼宇的拓展灵感或者简单粗暴地比较整体规模角度评选今年的世界十强。
在这份榜单中,各种极具冲击力的新鲜思路向我们再一次证明,数据中心绝不仅仅是充斥着冷空气并堆满过热服务器的硕大房间。
瑞典希斯塔的Bahnhof模块化数据中心Bahnhof公司在全球各地通过租地方式建立起多家传统数据中心。
但在瑞典希斯塔郊外,设计人员做出大胆规划,通过集中式可充气机制为我们带来这家拥有三个可由卡车运送的便携式容纳空间,专门用于存放数据中心硬件。
该项目于今年春季正式投付使用,可充气式设计既为中心工作人员提供了办公环境,又能作为硬件设备开箱及组装的处理地点。
Bahnhof公司表示,新设施的模块化特性不仅能够节约大量前期建设成本,而且可以随时根据需求进行规模扩张。
芬兰哈米纳港的谷歌数据中心谷歌公司之所以选择了这套造纸厂旧址,完全是看中了其颇具延展性的顶棚空间以及与芬兰港直通的便利地理位置。
大家可能要问,数据中心与港口有甚关联?取之不竭的冷水资源成为设施服务器的最佳冷却手段,这就是谷歌的思路。
设计人员通过一条长达450米的管道将冷水供给至热交换器端,在这里刺骨的海水将帮助冷却水降温,后者则通过循环流经设施内部的服务器运转区域。
升温后的海水会与补充进来的海水进行混合,将温度降低至一定程度后才排放回取水港口——这样能够最大程度降低高温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整套数据中心没有采用任何制冷压缩机或者氟利昂制冷剂,而且还能为员工提供免费的桑拿服务,实在是一举多得。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普林斯顿高性能计算研究中心这家位于普林斯大学中的高性能计算研究中心占地47000平方英尺,利用曾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领先能源环境设计(简称LEED)金牌认证的设施自动将能源利用率推向巅峰。
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都由来自Automated Logic的设备进行控制。
数据中心发展历程及功能演进的四大阶段http:2010年02月11日00:43IT【IT168专稿】从功能特征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机构对IT认识的深入,数据中心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功能的内涵,可将数据中心可以分为四个大的阶段,数据存储中心阶段、数据处理中心的阶段、数据应用中心,数据运营服务中心阶段。
数据中心发展历程概述1945年,由美国生产了第一台全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英文缩写词是ENIAC,即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中文意思是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器)。
它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
这台计算机1946年2月交付使用,共服役9年。
它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减运算。
它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100只电容,7000只电阻,体积3000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耗电140~150千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
在革命性的开启了人类计算新时代的同时,也顺带开启了与之配套的数据机房的演进。
事实上,从发明计算机到目前网络盛行的横跨60余年的大的时间尺度来看,人类社会的计算方式经历了从集中主机要分散运算要再次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当然不是简单的往复的过程,具体如下:第一阶段:1945-1971年代,计算机器件组成主要以电子管,晶体管为主,体积大,耗电大,主要运用于国防机构,科学研究等军事或者准军事机构。
由于计算消耗的资源过大,成本过高,因此计算的各种资源集中也就是必然的选择。
同时,也诞生了与之配套的第一代的数据机房。
UPS,精密机房专业空调就是在这个时代诞生。
第二阶段:1971-1995年代,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除了向巨型机方向发展外,更多地朝着小型机和微型机方向快速演进。
1971年末,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美国旧金山南部的硅谷应运而生,它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IBM BNT RackSwitch™G8264 是一款专为数据中心设计的10 和40 Gb 以太网(GbE)交换机,在一个可靠的平台之上提供了速度、智能和互操作性。
RackSwitch G8264 在1 U 占用空间之下提供了多达64 个10 GbE端口和4 个40 GbE端口。
RackSwitch G8264 以顶尖性能为设计理念,提供了线速、高带宽的交换、筛选和流量队列,不会延迟数据。
大量数据中心级缓存可确保流量顺利通行。
冗余电源和风扇以及大量的高可用性特性使得RackSwitch G8264 可用于业务敏感流量。
RackSwitch G8264 提供的低延迟特性使其成为了高性能计算群集和财务应用程序等延迟敏感应用的理想之选。
G8264 支持最新的协议,包括用于支持以太网光纤通道(FCoE)的数据中心桥接/融合增强型以太网(DCB/CEE )。
软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