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表格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诸子百家目录1.诸子本义(30部)论语(孔子)庄子(庄周)论语集注(朱熹)荀子(荀子)大学章句(孔子)墨子(墨子)大学章句集注(朱熹)列子(列子)孔子家语(王萧)韩非子(韩非)中庸章句(子思)慎子(慎到)中庸章句集注(朱熹)易经(周文王)孟子(孟子)吕氏春秋(吕不韦)孟子集注(朱熹)春秋繁露(董仲舒)淮南子(淮南子)關尹子(佚名)老子(老子)孔叢子(孔鮒)老子集注(佚名)尸子(尸佼)管子(管子)礼记(佚名)鶡冠子(陸佃解)周礼(佚名)尹文子(尹文)仪礼(佚名)2.诸子要辑(54部)金人铭(黄帝)黄帝阴符经(节选)公孙龙子(公孙龙)商君书(商鞅)大戴礼记(大戴)韩诗外传(佚名)刘向新序(刘向)刘向说苑(刘向)陆贾新语(陆贾)陆贾新语注(王利器)申鉴(荀悦)新书(贾谊)棋经十三篇(张拟)鬼谷子(鬼谷子)鬼谷子七术(鬼谷子)周易参同契(佚名)厚黑学(李宗吾)盐铁论(桓宽)怕老婆哲学(李宗吾)潜夫论笺校正(王符)法言义疏(杨雄)贞观政要(吴兢)论衡(王充)新论(桓譚)明道编(黄绾)沖虛真經(沖虛)正蒙(佚名) 尔雅(佚名)推背图(李淳风\袁天罡)化书(谭峭)圣道发凡(段正元)恒德(段正元)外王刍谈录(段正元)万教丹经(段正元)通典目录(杜佑)阴阳正宗略引(段正元)通典-食货典(杜佑)随园食单(袁枚)通典-选举典(杜佑)茶录(蔡襄)通典-职官典(杜佑)茶录(张源)通典-礼典(杜佑)煮泉小品(田艺蘅)通典-乐典(杜佑)岕茶汇抄(冒襄辑)通典-兵典(杜佑)阳羡茗壶系(周高起)通典-刑法典(杜佑)茶经(陆羽)通典-州郡典(杜佑)大观茶论(赵佶)通典-边防典(杜佑)茶疏(许次纾)通典-附录3.诸子良训(6部)朱子治家格言(朱熹)菜根谭(洪应明)围炉夜话(王永彬)了凡四训(袁了凡)颜氏家训(颜之推)孝经(佚名)4.诸子兵略(4部)三十六计(佚名)孙子兵法(孙武)孙膑兵法(孙膑)百战奇略(刘基)5.诸子笔记(12部)山海经(佚名)搜神后记(佚名)世说新语(刘义庆)梦溪笔谈(沈括)南询录(邓豁渠)归田录(欧阳修)周敦颐集(周敦颐)聂先生文集(聂先生)王艮尺牍(王艮)王艮杂著(王艮)王心斋语录(王心斋)报任安书(司马迁)6.诸子史录(6部)尚书(佚名)战国策(刘向)春秋穀梁传(佚名)春秋公羊传(佚名)春秋左传(佚名)国语(佚名)7.诸子文论(34部)文心雕龙(刘勰) 二十四诗品(司空图)诗品(锺嵘)续诗品(袁枚)藏海诗话(吴可)诚斋诗话(杨万里)归田诗话(瞿佑)杜工部草堂诗话(蔡梦弼)答万季埜诗问(冯班)国雅品(顾起纶)钝吟杂录(冯班)梅磵诗话(韦居安)升庵诗话(杨慎)诗谱(陈绎曾)吴礼部诗话(吴师道)乐府古题要解(吴兢)诗人主客图(张为)庚溪诗话(陈岩肖)逸老堂诗话(俞弁)观林诗话(吴聿)艺苑卮言(王世贞)优古堂诗话(吴幵)古画品录(谢赫)姜斋诗话(王夫之)林泉高致(...)麓堂诗话(李东阳)南濠诗话(都穆)诗镜总论(陆时雍)四溟诗话(谢榛)人间词话(王国维)白香词谱(舒梦兰)水平韵部(佚名)词韵简编(佚名) 词格律(佚名)8.诸子蒙学(7部)三字经(王应麟等) 新三字经(佚名)百家姓(佚名) 增广贤文(佚名)幼学琼林(程登吉) 千字文(周兴嗣)训蒙骈句(佚名) *** *** *** *** 9.诸子命理(4部)子平真诠评注千里命稿(韦千里)滴天髓(任铁樵)一行禅师天元赋注解10.附录资料(13部)诗经(佚名)屈原诗全集宋诗一百首唐诗三百首历代诗歌精选千家诗唐宋词选释历代诗歌名句元曲:无名氏28首元人小令58首古文观止(佚名编) 文选(佚名)中华历史纪元*** *** *** ***。
中国古典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一览表医家方技家《黄帝内经》名家邓析《邓子》公孙龙《公孙龙子》儒家孔汲《中庸》曾子《大学》墨家墨翟《墨子》法家韩非《韩非子》商鞅《商君书》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引自百科: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着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着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与文化两千余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ˇ庶人不议ˇ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ˇ处士横议ˇ的活跃风气。
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ˇ天道ˇ,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
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ˇ诸子ˇ,ˇ百家ˇ则指这些学派。
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着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随之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和文学派别。
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春秋战国序号代表人物本名字号生卒年别称
1孔子孔丘仲尼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尼父、孔圣人
2孟子孟轲子舆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
3荀子荀况卿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
4老子李耳聃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老子、老聃
5庄子庄周周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庄子
6墨子墨翟翟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墨子
7韩非子韩非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非子
8孙子孙武长卿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孙子、孙武子
9孙膑孙膑生卒年不详
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
出生地所处时代派别主要作品成就
鲁国陬邑春秋末期儒家学派《六经》、《论语》开创儒学、创办私学
鲁国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孟子》发扬和创兴儒学
赵国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荀子》辞赋之祖
楚国春秋时期道家学派《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
宋国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庄子》道家学派继承人
宋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
韩国战国时期法家学派《孤愤》、《说难》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齐国春秋时期兵家《孙子兵法》著《孙子兵法》、成为兵家之祖齐国战国时期兵家《孙膑兵法》著《孙膑兵法》
主张尊称
为政以德、因材施教万世师表、至圣
民贵君轻、性善论亚圣
性恶论后圣
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圣祖
天人合一、清净无为与老子并称“老庄”
兼爱、非攻科圣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成为兵家之祖兵圣。
史上最全,诸子百家五行归类表西周末年,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如此一来,没有了统一的领袖,没有共同遵守的原则。
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思想大解放状态。
诸子百家的学术成就,可以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
诸子百家对于人性善恶,名实关系,治国方略,人生信仰,甚至宇宙万物,都展开了思考。
他们分别是儒家、墨家、道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小说家、兵家、医家等。
诸子,包括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管子、吕不韦、鬼谷子、邹衍、孙子、孙武、张仪、苏秦等风云人物。
诸子百家观点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代表不同的阶层。
不同的阶层,就有着不同的立场,有着截然相反的利益诉求。
比如商人和农民,手工业者和君主,知识分子和商人等等。
他们之间关系都是相生相克,相爱相杀。
其实,根据这些个学者按照他们所代表的阶层,可以按照五行分类的原则,将其归类。
一、兵家、儒家、法家属于金(君主)。
1、兵家给君主打天下的。
兵家代表人物,就是孙武和孙膑,以及吴起。
其代表作品,就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一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
君主的权力,都是一刀一枪,在枪林弹雨之中打下来的。
一旦丢了枪杆子,帝王君主下场还比不上一个老百姓的。
2、儒家替君主守天下的。
周朝享国八百年,算是中国最长的朝代了。
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秘密呢?其实,那就是姬氏家族之间,养成了彼此谦让,团结和睦的美德。
“泰伯三让天下”的故事,可谓感人至深。
周太王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王季。
泰伯看到王季之子姬昌有圣人瑞象,心里很欢喜。
他觉得整个孙子,一定会是一个兴旺王朝的领袖。
这个孙子就是周文王,他的大伯和二伯,看到父亲眼神,读懂了父亲的心思。
为了让父亲传位没有障碍,泰伯和仲雍去了吴国采药,用断发纹身等手段,给弟弟王季继位创造了条件。
后来,周文王果然兴盛了周部落。
春秋战国时序号人物本名生卒年出生地所处时代派别1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春秋末期儒家学派2孟子孟轲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鲁国战国时期儒家学派3荀子荀况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赵国战国时期儒家学派4老子李耳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楚国春秋时期道家学派5庄子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宋国战国时期道家学派6墨子墨翟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宋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7韩非子韩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国战国时期法家学派8孙子孙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齐国春秋时期兵家9子秉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赵国战国时期名家10邹子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齐国战国时期阴阳家11鬼谷子王诩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20年卫国战国时期纵横家12吕子吕不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35年卫国战国时期杂家13孙膑孙膑不详齐国战国时期兵家14扁鹊秦缓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卢国战国时期医家15许行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东周战国时期农家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主要作品成就《六经》、《论语》开创儒学、创办私学《孟子》发扬和创兴儒学《荀子》辞赋之祖《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道家学派继承人《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孤愤》、《说难》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孙子兵法》著《孙子兵法》、成为兵家之祖《公孙龙子》名家代表人物《邹子》《邹子终始》《大圣》阴阳学派的创始人《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纵横家的鼻祖、兵家代表人物《吕氏春秋》著《吕氏春秋》《孙膑兵法》取得桂陵、马陵之战的胜利《难经》《内经》《外经》奠定中医学切脉诊断方法先秦农家代表人物主张尊称为政以德、因材施教万世师表、至圣民贵君轻、性善论亚圣性恶论后圣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圣祖天人合一、清净无为与老子并称“老庄”兼爱、非攻科圣以法治国、君主专制成为兵家之祖兵圣离坚白、白马非马五行学说、大九州说、五德终始谈天衍圣人“兼儒墨。
诸子百家思维导图来了!给你梳理清楚,利于区分和记忆名句这两天小朋友常常问我孔子和庄子有啥区别,怎么那么多“子”?我都要搞蒙了。
是呀,这不是9岁孩子会搞蒙,估计很多人都搞不清具体的区别和关系了。
因此想通过思维导图来综合表达相互之间的关系。
尝试以“孔孟之道”为原点来做个思维导图。
孔子特意拜访过老子,所以他们之间存在师徒关系。
所以以孔孟为原点的话,那老子的道家思想,是孔孟的老师,但是老子的思想真正影响到的是庄子。
自绘思维导图: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关系图道家学说——老子和庄子老子,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
认为自然有一种内在的规律“因循为用”。
事物也经常在变化,所以提出“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因此老子的《道德经》是高智慧,高境界的阅读物,一般很难读懂,估计也是因为境界没到。
庄子是黄老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出的“老庄思想”。
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说服。
用意象构建的哲学世界,让人们去猜测、领悟。
倡导身无长物,却逍遥快乐。
在《庄子》里面讲了很多故事。
鸟兽虫鱼都是他的故事。
崇尚无拘无束的Z Y,提倡人与人之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来呼应老子的“上善若水”。
比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 H。
鹓鶵非梧桐不栖息...... 也跟惠施辩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庄子故事。
儒家之核心——孔孟之道,继承周天子的礼和仁孔子倡导的儒家是以“仁”为核心,倡导积极入世、治世,主张仁政、德治,重视伦常关系,不管是孔子还是孟子,他们都是从人性出发,倡导的是以“仁”治国。
孔子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其中《春秋》被孔子本身看得特别重,甚至自己说,成也《春秋》败也《春秋》。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後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这些都是出自《论语》。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著名人物及作品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著名人物及作品
1、儒家:孔子(春秋中期)《春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私人编著的通史)(五经之一)、曾子(春秋后期)《大学》(四书之一)、子思(战国前期)《中庸》(四书之一)、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四书之一)、荀子(战国后期)《荀子》
2、道家:老子(春秋前期或春秋中期)《道德经(老子)》、庄子(战国中期)《庄子(南华经)》
3、法家:申不害(战国中期)《申子》(大多散佚)、韩非(战国晚期)《韩非子》
4、墨家:墨子(春秋中后期—战国前期)《墨子》
先秦时期其他一些经典作品: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编纂的儒家经典。
(四书之一)
《国语》:传为左丘明所著。
《春秋左氏传》:左丘明所著。
孔子所著的《春秋》为经,此书则为传,并与《国语》的内容互相参证。
《易经》(周易):传为周文王所著。
(五经之一)
《礼记》:传为孔子整理。
(五经之一)
《孙子兵法》:“兵圣”孙子所编。
《吕氏春秋》:由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
《诗经》:孔子整理。
(五经之一)。
先秦诸子列表(五:大结局)现存诸子书一览并结论结论(一)所谓诸子百家,共计11门,有著作名世者,删其重复,共106人至110人。
106人,则以李克、李悝为一人,李耳、老莱子为一人,以宋子、宋玉为一人,二景子为一人。
110人,则分为二。
此尚为有著作者传者。
可知古人诸子百家之说,实不我欺也。
诸子分门则如下:儒家:孔丘、晏婴、孔伋、曾参、漆雕开、宓不齐、景子、世硕、李克、公孙尼、孟轲、荀况、芈婴、甯越、王孙子、公孙固、羊子、董无心、俟子、徐子、鲁仲连、虞卿、孔鲋道家:伊尹、吕望、辛甲、鬻熊、管夷吾、李耳、文子、蜎渊、关尹子、庄周、列圄寇、老成子、长卢子、王狄子、魏牟、田骈、老莱子、黔娄宫、孙子、鹖冠子、郑长者阴阳家:邹衍、乘丘子、南公、邹奭、闾丘快、冯促、将钜子、周伯法家:李悝、姬鞅、申不害、处子、慎到、韩非、游棣名家:邓析、尹文、公孙龙、成公生、惠施、黄疵、毛公墨家:尹佚、田俅、我子、随巢子、胡非子、墨翟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庞煖、阙子、国筮子杂家:伍员、尉缭、子晚、由余、计然、田仲、程本、尸佼、吕不韦小说家:姬丹、务成子、宋子辞赋家:屈原、唐勒、宋玉、荀况兵家:田穰苴、吕望、孙武、孙膑、姬鞅、吴起、范蠡、文种、庞煖、兒良、孙轸、尉缭、魏无忌、鵊冶子、师旷、苌弘、别成子、鲍子、伍员、公胜子(二)《艺文志》存周秦诸子书168种,《经籍志》存书46种,《四库》存书30种,《百子全书》存书31种(《百子全书》只入诸子,不入《论语》、《孟子》、《楚辞》),今存47种。
今存之中,《曾子》、《子思子》为宋汪晫辑本。
汪氏所谓辑佚,不过总理《孝经》、《礼记》、《大戴》、《论语》、《孟子》、《荀子》、《家语》、《孔丛子》、《韩诗》、《说苑》诸书,并非辑理前人文章引用,亦非是曾孔的原文。
故今存47种,实际上是45种。
较之《艺文志》,隋损书122种,存世约为原有27%;四库损书138种,存世的约占原来的18%;《百子全书》损135种(不含《论》《孟》),存世的约为原有19%(未计算《论》《孟》、《楚辞》);今损139种,存世占原有27%。
诸子百家思维导图
诸子,指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子”是一种尊称,当时的学者名流一般都以姓氏或姓名被敬称为“某子”,其流传的著作又多以其名号来命名,因此概括得之谓“诸子”,既指其人,亦指其书。
中国先秦时期的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是其思想的代表人物。
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其中在社会思想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儒、道、法、墨四家。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春秋战国时序号人物本名生卒年出生地所处时代派别1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春秋末期儒家学派2孟子孟轲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鲁国战国时期儒家学派3荀子荀况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赵国战国时期儒家学派4老子李耳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楚国春秋时期道家学派5庄子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宋国战国时期道家学派6墨子墨翟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宋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7韩非子韩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国战国时期法家学派8孙子孙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齐国春秋时期兵家9子秉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赵国战国时期名家10邹子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齐国战国时期阴阳家11鬼谷子王诩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20年卫国战国时期纵横家12吕子吕不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35年卫国战国时期杂家13孙膑孙膑不详齐国战国时期兵家14扁鹊秦缓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卢国战国时期医家15许行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东周战国时期农家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主要作品成就《六经》、《论语》开创儒学、创办私学《孟子》发扬和创兴儒学《荀子》辞赋之祖《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道家学派继承人《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孤愤》、《说难》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孙子兵法》著《孙子兵法》、成为兵家之祖《公孙龙子》名家代表人物《邹子》《邹子终始》《大圣》阴阳学派的创始人《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纵横家的鼻祖、兵家代表人物《吕氏春秋》著《吕氏春秋》《孙膑兵法》取得桂陵、马陵之战的胜利《难经》《内经》《外经》奠定中医学切脉诊断方法先秦农家代表人物主张尊称为政以德、因材施教万世师表、至圣民贵君轻、性善论亚圣性恶论后圣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圣祖天人合一、清净无为与老子并称“老庄”兼爱、非攻科圣以法治国、君主专制成为兵家之祖兵圣离坚白、白马非马五行学说、大九州说、五德终始谈天衍圣人“兼儒墨。
诸子百家简表“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墨学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由翟墨创立。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中国古典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一览表诸子百家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儒家的百家争鸣之孔子。
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
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要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
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也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这种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著作:《春秋》,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五种教本,连同《春秋》被后人称为"六经"。
【诸子百家】1-36全集
实话孔子01:夫子何人
实话孔子02:学而优则仕
实话孔子03:君子固穷
实话孔子04:头号教书匠
实话孔子05:谁是好学生
实话孔子06:伤心事与玩笑话
儒墨之争01:儒与侠
儒墨之争02:孔子的药方
儒墨之争03:墨子的药方
儒墨之争04:两位侠士
儒墨之争05:叁大分歧
儒墨之争06:儒墨是非
儒道之争01:隐士哲学家
儒道之争02:从杨朱到老庄
儒道之争03:无为之谜
儒道之争04:道之谜
儒道之争05:老庄之别
儒道之争06:儒道是非
儒法之争01:血染的思想
儒法之争02:谋士的哲学
儒法之争03:横行霸道
儒法之争04:两面三刀
儒法之争05:人性是个问题
儒法之争06:儒法是非
前因后果01:事出有因
前因后果02:以人为本
前因后果03:新文化与新制度前因后果04:命运呼叫转移前因后果05:士人的崛起
前因后果06:魅力所在
继往开来01:灰色的船票
继往开来02:墨子与杨朱
继往开来03:老子与庄子
继往开来04:再说法家
继往开来05:爱的呼唤
继往开来06:正义与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