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双向细目表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506.00 KB
- 文档页数:34
高中历史单元测验双向细目表单元一:古代文明与帝国的兴衰知识点1. 早期古代文明- 石器时代及其特点- 巴比伦、埃及古王国的特点-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衰2. 古希腊与古罗马- 希腊城邦及其民主制度-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转变- 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3. 华夏文明的诞生与发展- 黄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商代与西周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能力要求1. 识记与理解- 能够准确记忆和表述各个古代文明的兴衰过程- 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和文化特点- 了解华夏文明的基本起源和演变过程2. 分析与应用- 能够分析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掌握希腊罗马文化对其他文明的影响及传播路径- 分析华夏文明的发展与变革过程3. 综合与评价- 能够对比多个古代文明的特点、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总结各个文明的兴衰原因和影响- 评价不同文明对世界历史的贡献和影响评估方法1. 单元测验- 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考查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能力2. 小组讨论- 分组进行文明对比和影响分析- 考查分析和综合能力3. 书面作业- 撰写一篇综合性的历史论文- 考查综合评价和批判思维能力研究资源1. 教材- 《世界历史概论》- 《古希腊与古罗马史》- 《中华古代史》2. 网络资源3. 音视频资源- MOOC课程:《古代帝国与文明的兴衰》- TED演讲:《历史的错误教训》以上是《高中历史单元测验双向细目表》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制定研究目标和评价方法。
祝你学业进步!。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考点双向细目表2.考试形式开卷、笔试。
四、试题类型与命题建议初中历史课程学业考试可采用多种试题类型,积极探索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新的命题模式,尤其应在考查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方面进行改革,以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
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主要包括简答题和综合题)可作为基本试题类型。
命题要有新意和创意。
1.选择题选择题是当前各种试卷中最常见、命题方式变换最多、试题数量最大的一种题型。
其基本结构是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
题干是主体,以简明的语言表明本题的考查目的和内容,选项是可供选择的答案。
选择题对考查内容可以有足够的覆盖面,能够保证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考查更多的知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阅卷评分可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建议采用单项选择题题型。
单项选择题有最佳选择题、填空选择题、复合是非选择题、配伍选择题、否定项选择题、排列选择题、材料选择题、图表选择题等不同类型,可以实现填空题、是非题、列举题、匹配题、识图题等许多题型的考查功能。
选择题因有固定答案,所以不易测量学生组织材料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易看出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存在一定猜测程度,命题时应引起注意。
选择题命题应注意的问题:(1)试卷中每个选择题所配列的选项数必须一致,一般以4个为宜。
(2)选择题的题意必须明确,文字简明扼要。
(3)题干的叙述应表明题意,表达应力求完整,不能搞文字游戏。
(4)选项应按逻辑顺序排列,相互之间不能有内容重叠现象,在语法上应该与题干语一致。
正确选项在形式或内容上都不要具有特殊性,以免产生暗示作用。
正确选项应随机排列,各序号的选中次数应大致相等。
错误的选项应该有一定的“迷惑性”或“似真性”。
(5)选择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加上图表或材料,突破以往只根据课本中原话来命题的局限。
2.简答题简答题是指答案简短、指向明确的主观性试题,比较适合于考查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以及基本认识等。
2023年全国新课程卷I历史命题双向细目表第一章:中国革命史1.1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背景-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其意义1.2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和意义- 北伐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1.3 中国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背景- 抗日战争的过程和发展- 抗日战争的结果和意义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2.1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2.2 改革开放的开启与进行-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必要性-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和措施- 改革开放的影响和意义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第三章:全球化与现代化3.1 全球化的背景与进程- 全球化的起因和背景- 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全球化的加速和影响3.2 现代化进程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现代化进程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现代化进程的成就和挑战3.3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内涵- 文化传播的形式和途径- 文化传播对国际交往的影响第四章:历史与人类发展4.1 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 科技进步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科技进步对生活方式的改变4.2 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和挑战4.3 历史哲学的思辨与启示- 历史哲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 历史哲学对人类发展的启示- 历史哲学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以上是2023年全国新课程卷I历史的命题双向细目表,涵盖了不同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和题目方向,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双向细目表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单元课题课程标准能力测试知识点细目分化近三年考点分布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形成。
2、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识记层次1、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识记层次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历史知识,感受古代文明的灿烂。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影响。
2011年中考选择20、种姓制度—印度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1、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2、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识记层次1、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2、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2012年中考列举32(1)、伯利克里第二单元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识记层次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知道他与伊斯兰教创立的关系。
2012年中考列举32(2)、大化改新1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识记层次运用层次1、介绍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线索:世界近代史分类归纳的主要线索如下: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已有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政治上当权,以确保经济上发展。
而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由此而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1640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开始到期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经过半个世纪的斗争,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后期,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得到发展,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束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压迫下,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随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为大革命的到来作了舆论准备。
1789年至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在资产阶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下,完成了摧毁封建制度.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羁绊的任务。
1794年至1814年,拿破仑执掌法国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斗争最激烈.影响最广泛的一次。
它不仅结束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为以后各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具有世界意义。
③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以17世纪初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起,经过一百多年,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北美13个殖民地人民为了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现而联合起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在乔治.华盛顿的领导下,从容不迫1775年至于1783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值得注意的是,它即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它确立的确良1787年宪法,有重大历史意义。
独立战争解决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外在障碍,而内在障碍即黑人奴隶制,是通过美国内战解决的。
人教版初中历史知识双向细目表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和学习过去的人类经验和智慧。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籍。
下面我将以人教版初中历史知识双向细目表为主题,介绍其中的内容。
第一章:学会观察历史学习历史的第一步就是学会观察历史。
本章主要包括历史的时间、空间、人物等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历史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需要通过观察和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
第二章:远古的人类和文明的起源在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人类的起源和远古时期的文明。
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金石时代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等内容。
学生将了解到人类的文明起源于何时何地,以及人类是如何通过石器制作、狩猎和聚居生活的。
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兴起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本章主要介绍了早期奴隶社会的特点,包括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等。
学生将了解到奴隶社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奴隶制度是这一阶段社会关系的重要表现。
第四章:城市的兴起城市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章主要介绍了古代城市的特征和功能。
通过学习古代城市的产生原因、城市规划和社会组织等内容,学生将了解到城市是人们进行经济交流、政治活动和文化传播的中心。
第五章: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
本章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国文明的起源、特点和发展。
学生将通过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了解到古代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史上的杰出代表,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六章:希腊城邦文明的兴起希腊是古代欧洲文明的重要代表。
本章主要介绍了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文明成就。
学生将通过学习希腊城邦的政治、军事、哲学和艺术等方面,了解到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和贡献。
第七章:罗马帝国的兴衰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大的帝国之一。
本章主要介绍了罗马帝国的兴起、辉煌和衰落。
通过学习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军事力量和文化成就,学生将了解到罗马帝国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以及其衰落的原因和教训。
高考历史知识点双向细目表近年来,高考历史科目的考试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得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让他们更有针对性地复习,一个详细的知识点双向细目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古代史1. 文明起源与早期人类社会- 大汶口文化与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地理位置、时代背景等- 古代人类的进化史及步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杨谷文化、仰韶文化及其社会特点2. 奴隶社会与亚洲古代国家- 亚洲古代文明(如长城文化、两河文明等)的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古代典籍《尚书》、《易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黄帝、颛顼等中华民族的神话传说3. 古代希腊罗马世界- 希腊城邦的兴起及其政治制度- 古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和其思想- 罗马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及重要统治者(如凯撒、奥古斯都等)二、近代史1. 欧洲的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 启蒙运动的思想内涵及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英国、美国等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经过及结果- 法国大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带来的影响2. 近代亚洲史- 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如鸦片战争等)- 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五四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目标和成果3. 近代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参战国及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参战国及后果- 冷战时期的冲突与调和(如二战后东西方的分裂等)三、现代史1. 中国近现代史概述- 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新文化运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 中共党史-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初期活动-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3. 当代世界- 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与发展- 全球化与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当代国际组织及其作用(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通过这样一份知识点双向细目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历史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内容:全部难度系数:0.55—0.60 命题:文宝生、李凤莲题型题号考试大纲考查能力分值知识点1 2 3选择题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 西周宗法制的目的2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 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内容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孔子的思想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5 晚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 了解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史实6 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理解清政府已经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7 维新思想√ 2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8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2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9 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 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10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2 我国民主政治的比较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农村的进一步改革12 雅典的民主政治√ 2 希腊城邦、城邦公民13 罗马法√ 2 理解罗马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14 宗教改革√ 2 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15 工业革命√ 2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6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17 罗斯福新政√ 2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和影响18 “斯大林模式”√ 2 农业集体化的内容和结果19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 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0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2 美英法中政治制度的比较21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2 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3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2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24 文学的主要成就√ 2 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综合题25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与启蒙运动√25 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其时代要求,启蒙运动的背景与伏尔泰的思想。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编写:九中丽娟)【双向细目表】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条约》的主要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双向细目表解读】林则徐虎门销烟:(识记)时间:1839年6月地点:虎门海滩领导人:林则徐概况: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中英《条约》的主要容:(识记)签订时间:1842年签约双方:英国、清政府主要容: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赔款 2100万元);开埠通商(开放、、、、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识记、理解、应用)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分期: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配套习题】1.年6月3日,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
2.中英《条约》中规定:割给英国;赔款万元;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商定。
3.与虎门海滩有关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事件是()A.林则徐销烟 B.中英签订《条约》C.英商贩卖鸦片 D.琦善与英军谈判4. (江宁2009年一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陪了夫人,又折兵”不算,还搭上了许多银子,最主要的是让人家割走了中国近代第一块地()A.九龙司 B.澳门 C.D.香港岛5.八年级某班在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形成了以下四种观点。
你认为最正确的是()A.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D.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A.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B.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C. 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D. 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答案】1.1839 林则徐虎门2.香港岛 2100 上海英国3.A4.D5.D6.A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编写:九中丽娟)【双向细目表】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双向细目表解读】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识记)时间:1860年侵略者:英国、法国地点:北京圆明园(要求识图)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识记)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手段:俄国强迫清政府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2023年中考历史双向细目表
考试形式
本次中考历史科目以笔试形式进行,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两部分。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古代史
- 历史起源和原始社会
-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
- 秦汉两代的统一与繁荣
-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融合
- 隋唐两代的辉煌与衰落
现代史
- 近代中国的开端与变革
- 清末民初的革命风潮
-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世界历史
-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演变
- 中古世界的文化交流与科技进步
- 近代世界的殖民与帝国主义
-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 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与国际关系
历史思维与方法
- 历史思维的培养与应用
- 历史文献的分析与解读
- 历史问答与论述的能力培养
- 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评价与比较
考试要求
- 熟悉考试内容,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与影响
- 能描述历史事件的过程、背景和重要人物
- 具备分析历史文献和资料的能力
- 能够论述历史问题并做出评价
- 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请同学们合理规划研究时间,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应试能力。
> 注意:本文档内容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以教育部门发布的考纲为准。
历史高考知识点双向细目表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过去、认识现在,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历史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思考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以下是历史高考知识点的双向细目表。
一、古代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 三皇五帝时期:神话传说与实际历史的关系,对社会制度的认识。
2) 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
3)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各种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发展。
4)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盛、中央集权制度。
5)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分裂、民族融合。
2. 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 早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
2) 古罗马帝国的兴衰:道德堕落、内外因素导致帝国的崩溃。
二、近代史知识点1.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清朝的衰弱和兴起:内忧外患和变法思潮。
2)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失去与西方接轨的节奏,开始有了自己的民族自信。
3)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建立的现代政治制度和思想变革。
4) 新中国的成立:中共的兴起和建国过程。
2.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参战原因和战争的影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对世界的侵略及反击。
3) 冷战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美苏两极对抗、各国社会主义革命。
4)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联动与合作。
三、文化史知识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1) 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佛教文化的传播: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和改变。
3) 中国古代文学、文艺的发展:诗词、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兴盛。
2. 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1) 宗教的传播: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与吸收。
2) 文艺复兴运动:意大利文化运动的影响与传播。
3) 科学技术的发展:经世界传播与应用的科学技术体系。
四、政治制度知识点1. 政治制度概论1) 各种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专制制度、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