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2年
- 格式:doc
- 大小:33.55 KB
- 文档页数:22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阶段以喘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轻症住院患者。
L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ll-2008)e(2)西医诊断渗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S市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
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t生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常见证候:夕卜寒内饮证风热犯肺证痰浊壅肺证肺气郁闭证痰热壅肺证虚喘(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月市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ll-2008)e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5天。
㈤纳入标准1.第一诊断必需符合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 •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入选前已接受治疗且症状明显缓害者;(2)严重免疫抑制,如恶性肿瘤、艾注病患者等及需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患者;⑶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或系统严重功能不全者;⑷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比)入院检查项目1 .检奁项目⑴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和隐血;(2)C反应蛋白(CRP);G)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4)呼吸道微生物培养;(5)胸部X线片;⑹心电图;⑺腹部超声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女口肺功能、胸部CT或胸部MRI、纤维支气管镜。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非危重)(ICD-10:J45)(二)诊断依据。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2、3、4条者或4、5条者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选择方案。
2.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5支气管哮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D-二聚体(D-di mer)、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血清过敏原测定、胸部CT、超声心动图、血茶碱浓度、痰病原学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一般治疗:氧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
2.支气管扩张剂:首选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制剂,也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吸入制剂)、茶碱类药物。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
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
两肺固定性细湿罗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以后可闻及,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
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临床表现时,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底部、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
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及湿度(60%)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经常变换体位,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
供给充足水分,给营养丰富饮食。
2.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补充,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适当补充液体还有助于气道的湿化。
喘证(扩张型心肌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病情分级心功能≤3 级的患者。
一、喘证(扩张型心肌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喘证(TCD 编码:BNF.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ICD-10 编码:I42.0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学扩张型心肌病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规划教材喘证诊疗方案”。
喘证(扩张型心肌病)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痰瘀互阻证阳衰气脱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关于喘证(扩张型心肌病)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 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喘证(扩张型心肌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喘证(TCD 编码: BNF.050))和扩张型心肌病(ICD-10 编码:I42.0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心功能分级≤3 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患有肺原性心脏病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 X 线片(5)心脏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功能、凝血功能等。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喘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
(2).多有慢性咳嗽、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呈桶状胸,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双肺呼吸音低,可及干湿性啰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4).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 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的相关标准。
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1).具备引起该病的常见原因,气管-支气管感染,主要是病毒、细菌的感染。
(2).该病加重的主要症状是气促加重,常伴有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粘度改变及发热等,亦可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乏抑郁和精神紊乱等。
3).出现运动耐力下降、发热和(或)胸部影像学异常时可能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征兆。
气促加重,咳嗽痰量增多及出现脓性痰常提示细菌感染。
4).与加重前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甚为重要。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常见证候:1.外寒内饮证2.风热犯肺证3.痰浊壅肺证4.水气凌心证5.痰热蒙窍证6.喘脱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一、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J42.x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内科学》(第七版)1.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 2 年或 2 年以上。
2.除外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症、肺脓肿、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内科学》(第七版)1.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及颗粒吸入。
2.抗感染治疗:选用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等。
如能培养出致病菌,按照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3.祛痰止咳: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
4.解痉平喘:茶碱类、β 2 受体激动剂加糖皮质激素吸入。
5.中医辨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1~ 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J42.x02 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 1-3 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潜血;(2)血气分析、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沉, CPR,病原性检查(结核抗体、支原体抗体、痰培养、痰涂片、痰找抗酸杆菌、痰找真菌菌丝);(3)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肺功能;2.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呼吸道肿瘤全项、痰找肿瘤细胞、肺CT。
(七)入院后5-7 天1. 询问患者症状及查体、复查血常规、血沉、CPR等,评价病情有无好转。
2.若症状好转继续以上用药,症状无缓解者进一步寻找病因,根据药敏或临床经验调整抗生素。
(八)出院标准1.临床症状改善。
2.复查血常规、血沉、 CPR等正常。
3.无其他需要住院的并发症。
(九)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科学技术出版社))治愈标准1.咳嗽、咳痰等症状缓解2.病情稳定 1 年以上无复发好转标准1.咳嗽、咳痰等症状减轻2.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复发标准1.临床治愈后,咳、痰、喘症状及肺部哮鸣音再度出现,其程度至少达轻度。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一、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2.x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
2.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3.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预防措施:戒烟和避免烟雾刺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控制感染。
3.祛痰、止咳。
4.解痉、平喘。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2.x02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血气分析、胸部CT、肺功能、有创性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感染治疗。
2.祛痰、止咳药物。
3.解痉、平喘药物。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二、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2.x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
2012年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肺炎的轻症患者。
一、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 编码:BEZ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ICD-10 编码:J18.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①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
或有轻度发绀。
②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③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①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②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
③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啰音,常伴干性啰音,或管状呼吸音。
④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临床常见证候:(1)风寒闭肺证: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
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3)痰热闭肺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发热,胸闷纳呆,泛吐痰涎,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或指纹淡紫于风关。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一、病名1、中医诊断:喘病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二、常见证侯要点1、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
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2、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
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3、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咯唾痰延,量多色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脘痞纳少。
苔白腻,脉玄滑。
4、肺气郁闭证: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
平素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
苔薄、脉弦。
三、常见症候要点1、咳嗽咳痰2、喘息气短3、发热4、腹胀纳呆四、症候施护1、生活起居指导(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
指导患者戒烟,室内勿方鲜花等可能引起过敏的物品,避免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的吸入。
(2)在寒冷季节或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在呼吸道传染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
(3)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病情加重时减少活动量。
(4)经常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联合应用,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2、饮食指导(1)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为宜,并补充适量无机盐,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及易产气食物。
多吃绿叶蔬菜及水果,食物烹饪以蒸、煮为宜,食物宜软烂,以利于消化吸收,同时忌辛辣、肥腻、过甜、过咸及煎炸之品。
(2)外寒内饮证:宜进食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食物,如紫苏粥、白果煲鸡等。
(3)风热犯肺证;宜进食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的食物,如金银花茶。
(4)痰浊雍肺证:宜进食清肺化痰、理气止咳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汤等。
(5)肺气郁闭证:宜进食开郁宣肺、降气平喘的食物,如杏仁粥、萝卜生姜汁等。
3、情志调理(1)本病缠绵难愈,患者精神负担较重,常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负责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西医)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J45.900;DRG:J45.900)(二)诊断依据。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20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2013年)制定。
1.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2、3、4条者或4、5条者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20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2013年)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选择方案。
2.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支气管哮喘疾病编码(ICD-10:J45.900;DRG:J45.9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血总IgE、凝血四项、D-二聚体、肌钙蛋白、动脉血气分析;(5)痰涂片细菌检查(普通、抗酸、真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合并感染时);(6)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7)FeNO、胸部CT、心电图、肺功能+激发试验(病情允许时)。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喘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
(2).多有慢性咳嗽、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呈桶状胸,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双肺呼吸音低,可及干湿性啰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4).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 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的相关标准。
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1).具备引起该病的常见原因,气管-支气管感染,主要是病毒、细菌的感染。
(2).该病加重的主要症状是气促加重,常伴有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粘度改变及发热等,亦可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乏抑郁和精神紊乱等。
3).出现运动耐力下降、发热和(或)胸部影像学异常时可能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征兆。
气促加重,咳嗽痰量增多及出现脓性痰常提示细菌感染。
4).与加重前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甚为重要。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常见证候:1.外寒内饮证2.风热犯肺证3.痰浊壅肺证4.水气凌心证5.痰热蒙窍证6.喘脱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喘证(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年(2012.
喘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2012年)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中医诊断为喘证(TCD编码:BNF050),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ICD-10:J42.x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a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
b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c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喘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浊阻肺证、痰热遏肺证、肺肾气虚证、外寒内饮证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喘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天。
14–7四、标准住院日为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
2.x0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
(3)痰培养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血气分析、胸部CT、心脏彩超、肝胆胰脾彩超及双肾彩超等。
七、选择用药。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风寒闭肺证:散寒宣肺
风热犯肺证:清泻痰热
痰浊阻肺证:疏风清肺
痰热遏肺证:清热化痰平喘
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外寒内饮证:解表散寒,化饮平喘
2、内科基础治疗:抗感染治疗、祛痰、止咳药物、解痉、平喘药物。
3、针灸疗法:根据病情选择应用耳尖放血疗法,针刺清喘穴,经络刺激法等。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需复查病原学检查并调整抗菌药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导致2.住院时间延长。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中医诊断为喘证(TCD编码:BNF050),
西医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编码:J42.x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期:出院日期:
7-14天标准住院日
或地塞米松磷酸钠临时医嘱:□血尿便常规、肝肾功临时医嘱:
能、电解质、心肌酶、□对症处理
心电图、痰培养及药□复查血常规
敏□胸片检查(必要时)
□血气分析、胸部CT□异常指标复查
或胸部正侧位(必要□病原学检查(必要
时)时)
创性检查(必要有□肝胆胰脾脏彩超、心□.
室检查及辅助检查□中医辨证调护□无□病情无
,原因有有□变异,原因□记录士护
签名
要□观察疗效、各种药物□指导患者有效的咳护作用和副作用嗽排痰方法
理□恢复期生活和心理□观察疗效、各种药物护理工作用和副作用院准备指导出恢复期生活和心理□作□医辨证调护中护理□出院准备指导□□医辨
证调护中无□无□病情.
抗菌药物□嘱痰剂□祛根据病情调整□临时医嘱:胸片或复□查血常规、CT胸部(必要时)复查有关据需要,□根检查症处理对□.
医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