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优秀经典
- 格式:ppt
- 大小:597.50 KB
- 文档页数:16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景物形象分析(典例、练习解析)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绚丽、明丽、雄奇、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特色,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
【典例解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行香子赵鼎①草色芊绵,雨点阑斑。
糁飞花、还是春残。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谩凝眸、老泪凄然。
山禽飞去,榕叶生寒。
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①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
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
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问题: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E )A.“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C.“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D.“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这七个字直抒胸臆。
E.“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答案解析】A项,“以乐景衬哀情”错,词中的“草色芊绵,雨点阑斑”不是乐景。
E项,“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错,“生寒”的意思是绿色的榕叶让作者内心升起寒意,更感悲凉。
【例2】(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问题: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描绘画面是一种分析景物形象的题型,回答时要找出诗中的景物(意象),概括景象(意境)的特点。
古代诗歌鉴赏自然景观形象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其中饱含对自然景观形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入鉴赏。
古人通过诗歌将自然景观的美妙展示,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瑰丽之处,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山水描写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对山水的描写,这些描写常常展示出山水之美。
诗人通过对山峦的形状、色彩的描绘以及对山水的感受,将景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些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山峦的壮丽和黄河奔腾的气势,引起读者对自然景观的共鸣。
花草赞美花草的美丽也是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的主题。
诗人通过对花草的描写和赞美,将花草的美妙之处展示给读者。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里的红杏被描绘成春景中的一抹亮色,使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鲜活和美好。
自然与情感的结合古代诗歌中通过自然景观形象的描绘,将自然景色和情感体验相融合。
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通过情感的表达,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之美。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夕》中写道:>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些描写中既有对秋夜景色的描绘,又有对情感的表达,使读者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结语古代诗歌通过细腻描绘自然景观形象,将大自然的美妙展现给读者,让人们能够在文学艺术的享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能够表达诗人的情感,还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共鸣。
这些古代诗歌的鉴赏,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景物形象题归纳诗歌鉴赏景物形象题归纳“景物形象”即“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因此,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抽象的意和情,不能构成意境;孤立的纯客观的景物,也不能构成意境。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才是创作诗的目的。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但它们又有区别: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
鉴于意境的高度综合性、复杂性,高考诗歌鉴赏很少涉及。
即便涉及,多简单考查,如只要求描述一下画面特点,或者分开考查,如把境(画面)与情分成几问考,以降低难度。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4.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词)。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常见意境特点类型术语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壮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另附四字术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静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二)分析诗歌景物形象两方法方法一:把握景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感情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理解诗歌的景物形象的特点时,考生要注意以下两点:1.意象的色彩(明艳、清丽、素雅、清冷等)。
从意象的色彩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淡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