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七上《枭逢鸠》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6
阅读训练五:中国古代寓言三则一 1 给斜体字注音并解释其含义。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三则寓言。
攘鸡《孟子·藤文公下》今有人日( )攘( )其邻人之鸡者。
或( )告( )之曰:“是( ) 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 )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效颦《庄子·天运》西施病心( )而颦( )其里( )。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归( )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 )妻子而去( )之走( )。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知所以美( )。
枭逢鸠《说苑》枭逢鸠( )。
鸠曰:“子( )将安( )之?”枭曰:“我将东徙( )。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 )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 )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 ) 恶子之声。
”二解释下列句中斜体字的古今义。
1. 或告之曰古义:今义:2. 是非君子之道古义:今义:3. 挈妻子而之走古义:今义:4. 子能更鸣古义:今义:三指出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
1 鸠曰:“子将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今有人日攘其邻人之鸡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简答题《攘鸡》1 偷鸡人知道自己偷鸡不对时,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的?(用原文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中点明寓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这句话用了什么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本则寓言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 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颦》1 出自《效颦》的成语是哪一个?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本则寓言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 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枭逢鸠》1 本则寓言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 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3课短文两篇枭逢鸠和穿井得人导学练测资料包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安:疑问代词,哪里。
徙x‹:迁移,搬迁。
枭xi o:一种形似猫头鹰的大鸟。
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去?子,对对方的尊称。
将,打算,准备。
之,到。
犹:还。
溉g…i汲jŠ:洗涤东西和打水。
汲,水下面井里往上面打水。
闻而传之:听到(这件事)后去传布这件事。
闻,听到。
而,顺接。
国人道之:国都的人都说这件事。
国人,指国都的人。
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国的君主听到了。
于,被。
得一人之使:需要一个劳动力使唤。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今江苏沛县人。
皇家后裔。
20岁担任练官,汉元帝时因多次上书批评时政,检举宦官专权误国,两次被捕入狱、罢官。
汉成帝时刘向在天禄阁校书,负责整理皇家收藏的经传诸子诗赋。
在校理图书中,他编著了《说苑》、《新序》、《列女传》等类书。
还撰成了《别录》,这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
还著有经学著作《五经通义》、《洪范五行传》等。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
原为富商,在赵国都城邯郸曾与当时作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交往,后人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
子楚继承王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
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
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
公元前238年,嬴亲自理政,次年吕不韦被免职,后忧惧自杀。
2、相关知识:《说苑》为西汉刘向所编著,成书于汉成帝时期(公元前17年)。
流传中有所散失,后经北宋文学家曾巩等人校理,今本共20卷。
即分20个门类,如“君道”、“臣述”、“贵德”、“尊贤”、“修文”、“谈丛”等。
内容多为采辑前人和当时人各种书籍中(包括今已失传的古籍)的史事传说,格言警句。
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生动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炼,清新隽永,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代笔记小说的创作颇有影响。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来理解文意,并积累文言字词。
2、学习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提倡个性化解读文章。
教学重点培养学习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个性化阅读能力。
学习内容整体感悟本课两篇文言文都属寓言故事。
《枭逢鸠》又名《枭将东徙》,是一则动物寓言。
“枭”即猫头鹰,是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鸟。
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叫声凄厉,故而不受人们喜欢。
枭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决定搬家。
可是斑鸠告诉它:除非它改变自己的叫声,也就是改变它们的生活习性,否则不管搬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本则寓言的寓意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另一种是我们站在枭的立场上看问题,枭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枭鸣是本性使然,也是枭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枭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枭吗?既然枭鸣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改变一下环境又有什么错呢?仅仅因为“群体都不喜欢”就一定要其中的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一谓迁就吗?如今的时代是张显个性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的个性呢?群体如何对待个体的个性?如何做到既尊重个性、又尊重共性?这些都是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时常遇到的问题,通过学习此文可引导他们作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
《穿井得人》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察传》。
“察”即细查明辨,“传”即传闻。
《穿井得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人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挖出了一个人。
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义,又要躬身实践。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