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实验一 作物育种计划书的制定及实施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实验一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定及实施进行作物育种试验时,首先必须制定出详细的育种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各项工作得以有计划地进行,也便于按阶段或年度检查试验地执行情况。
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定及播前试验材料的准备,则是每年度育种试验工作的开始,也是承上启下确保育种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由于作物育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试验的项目和材料多,既有室内准备,又有田间实施。
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差错,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1.1 作物育种计划书的制定一、实验目的学习和初步掌握作物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订;通过参加或了解水稻、小麦、玉米等某一个作物育种试验的播种前后准备工作,熟悉和掌握作物育种工作计划的实施。
主要内容包括年度的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订及播种前试验材料的准备和田间实施。
二、内容说明(一)播种材料的整理将去年经过分析研究,评选留用的各种试验材料,按照原来试验的种类和小区号码的先后顺序,分别排列于种子箱内,并与上年田间试验计划书或田间记载表核对,检查无误后待用。
(二)种子检验1、种子净度指种子清洁、干净的程度,用目测鉴定法检验。
即种子样品中去除去杂质和废种子后,留下本作物的好种子的重量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率。
2、种子发芽力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幼苗的能力。
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
种子发芽势是发芽试验初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发芽势高,种子生活力强,出苗整齐一致。
种子发芽率是发芽试验终期(规定日期)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种子发芽率高,有生活力的种子多,播种后出苗率高。
发芽势和发芽率以3次重复的平均数表示,计算至整数。
正常发芽种子的标准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幼根达种子长,幼芽至少达种子的1/2长。
正常发芽种子的标准禾谷类作物种子缺根、缺芽或根芽畸形、腐烂。
3、种子水分指种子所含水分的重量占样品重量的百分率。
它是种子安全贮藏的主要因素,也是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订和实施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初步掌握作物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订。
2.通过参加大豆、玉米或小麦等某一个作物育种试验的播种前后工作,田间观察和管理,熟悉和掌握作物育种工作。
二、内容说明进行作物育种试验时,每一项试验在进行前,都必须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广泛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根据已定的试验目的和要求,制订出周密、详尽育种计划和实施方案,并以文字形式将全部试验设想表达出来,就是田间育种试验计划书。
通过严格执行计划书,才能使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合理地进行,也便于按阶段或年度检查试验的执行情况。
年度的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订及试验地的区划、播前试验材料的准备、田间实施,则是每年度育种工作的开始,也是承上启下确保育种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作物育种试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内容多,既有室内准备,又有田间实施,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差错,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三、材料仪器用品1.材料水稻、小麦、玉米或大豆等作物育种过程中的播种材料。
2.用具钢卷尺、皮尺、计算器、白纸、标杆、测绳、木牌、铁锤、种子盘、数粒板、种子袋、打号机、铅笔、毛笔、天平、划行器、点播尺等.四、方法步骤(一)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订育种试验计划书一般包括种植计划、田间种植图和田间观察记载、测定和室内考种等。
1.种植计划其主要包括:⑴试验的名称、地点和计划进行时间写明课题的全称,力求反映出该试验的主要内容。
如品种比较试验、鉴定试验等。
⑵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预期目标包括试验依据及同类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
⑶试验支持单位、协作单位主持人、执行人等。
⑷试验材料及供试处理名称包括作物名称和品种、试验处理或材料的数目、名称和对照等。
⑸试验地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质地、肥力、前作及排灌条件等。
⑹田间设计原始材料圃、杂交圃和选种圃常采用顺序设计,逢零设对照,不设重复;鉴定圃可采用顺序设计或随机区组设计;品种比较试验一般采用对比法或随机区组法设计,重复3~4次,每隔一定小区设一对照;区域试验必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5次;品种示范或生产试验一般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
根据你所参与的育种实践课程的个实验步骤,详细写出作
物育种技术
作物育种又称品种改良。
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是育种的目标。
但特定的育种目标要综合考虑当地品种的现状、育种基础、自然环境、耕作制度、栽培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并随生产的发展不断加以调整。
还要以本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或有代表性的几个品种作为标准,明确需要保持或提高、改进或克服的方向,使育种目标具体化。
作物育种方法与作物的繁殖方法密切相关。
自交作物群体是一些纯合基因型混合体,也可能是单一的基因型,异质性不大或同质,遗传上高度纯合。
这类作物宜采用混合选择、纯系育种、杂交育种(主要是品种间杂交)和回交育种。
最终目的是育成纯合度高的品种。
但同是自交作物,育种方法也不尽一致。
异交作物群体是异质的,含有很多不同的基因型,在遗传上高度杂合,自交后呈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再杂交时又恢复正常。
这类作物宜采用混合选择、轮回选择、自交系间杂交和综合杂交。
无性繁殖作物用营养器官繁殖后代,育成的品种表型虽整齐一致,基因型则高度杂合。
常会产生突变或芽变,因而可对之进行选择。
其中,纯系育种方案以自交对作物本身无不良影响为依据,采取不同方法导致纯合性为归宿。
其他3种异交育种方案,有的自始至终保持着杂
合性(开放授粉群体、无性系),有的先分离纯系而在最后阶段再恢复其杂合性(杂交种)。
杂交种和无性系可以挖掘出全部遗传变异的潜力,包括超显性效应在内,而纯系则无法利用超显性作用。
经常配合上述常规育种技术进行的还有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杂种一代育种计划制定试验五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杂种一代育种计划制定一、实验目的通过利用所学杂种优势育种及相关章节的育种知识,制定具体育种计划,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育种计划制定的依据(一)亲本的选择和选配(二)自交系的选育(三)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四)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五)配合力测定(六)配组方式的确定三、育种计划制定的内容** *育种工作者在开始工作之前,应该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育种计划方案,以免事倍功半。
育种计划的制定因育种目标、选育方法、环境条件人力和物力条件而异,无固定模式可循。
下面以蔬菜作物甘蓝为例,说明甘蓝杂种一代新品种选育计划设计方案的制定以供参考。
(一)确定育种目标及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目前,从甘蓝生产及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今后甘蓝的总需求量不会大量增加,但期望周年均有甘蓝供应,并且要求高品质、小型化。
因此,优质抗病丰产是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甘蓝育种的主要目标。
国家“七五”及“八五”攻关项目“甘蓝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专题,具体的育种目标为:1(品质叶球外观符合当地消费者的要求,叶球帮叶比不高于30,;叶球紧实度0.5以上,球内中心柱长不超过球高的1/2: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无异味; 维生素C每100g含量在45mg以上,粗纤维少。
2(抗病性抗病毒病(TuMV)兼抗黑腐病。
3(产量高于同类主栽品种10,。
(二)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1(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甘蓝种质资源,为项目的实施打下基础对收集到的资源材料进行整理与观察。
在当地甘蓝种植季节,在田间设观察圃地进行栽培,按当地的种植习惯,在同样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对其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特性作观察鉴定。
观察记录项目有:(1)植物学性状:株高、开展度、外叶叶形、叶片大小、外叶数、叶色,叶面特征、叶球形状等。
(2)生物学特性:整齐度、抗病性(主要是病毒病、黑腐病等);产量(包括全株重、叶球重)、净菜率、紧实度、生育期等。
通过观察鉴定从中初步选出基本符合育种目标,并有利用价值的原始材料,进一步自交纯化,选出优良的自交不亲和系。
作物育种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1.课程属性:必修2.实验属性:独立设课3.学时学分:总学时16、总学分1.0、实验学时16、实验学分1.0。
4.实验应开学期:春季5.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农业气象学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农学专业的专业课,其紧密与作物育种学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验课上的实际操作,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作物育种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加强学生对作物育种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认识,达到能胜任农业科研和生产及教学工作的水平。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课上实际操作占30%,综合表现占30%,实验报告占40%;实验平均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实验一育种计划书的制定和实施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学习和初步掌握作物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定。
通过参加或了解水稻、小麦或棉花等一个作物育种试验的播种前后准备工作,熟悉和掌握作物育种工作计划及实施。
2.实验内容或原理年度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订及播前试验材料的准备和田间实施,是每年育种工作的开始。
由于作物育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内容多、既有室内准备,又有田间实施,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差错,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小麦、棉花、水稻、高粱、玉米等作物育种过程中的播种材料。
4.实验步骤①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订②田间试验总体安排和规划5.教学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会对试验地进行田间设计,制定育种计划书。
6.考核要求与实验二结合,制定出育种计划书。
7.实验报告要求如实写出实验报告,设计引入几个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的育种试验计划书。
实验二育种实验地的播前准备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作物育种试验种子准备的方法。
2.实验内容或原理作物育种试验每年都要进行,所以田间播种非常重要,在播种之前应将将要播种的材料按计划准备好,并在种子袋上标明品种(材料)名称及行号。
育种策划方案1. 引言育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活动,通过改良农作物及家禽家畜的遗传基础,以获得更好的品质和高产量。
本文将介绍一个育种策划方案,从需求分析、目标设定、实施计划、监测评估等方面对育种方案进行全面规划。
2. 需求分析在育种策划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我们希望改善的农作物或家禽家畜的特定特性或性状。
这可以包括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抗病抗逆性等。
通过详细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育种策划的具体方向。
3. 目标设定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我们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可量化的,以便于在育种过程中评估进展。
例如,我们可以设定增加农作物产量10%、提高农作物耐旱能力等目标。
4. 实施计划在制定实施计划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种质资源的选择、育种方法的选择、育种杂交方案的设计、实验设计以及育种过程与时间的安排等。
以下是一个简要的实施计划:4.1 种质资源的选择:根据目标需求,选择具有理想基因型的品种或群体作为育种材料。
4.2 育种方法的选择:根据育种目标和种质资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育种方法,如自交系育种、杂交育种等。
4.3 育种杂交方案的设计:根据育种目标和种质资源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杂交方案,包括亲本选择、杂交组合等。
4.4 实验设计: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法和方案,包括试验区域划分、品种间和品种内重复等。
4.5 育种过程与时间安排:制定详细的育种计划表,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确保育种进程的顺利进行。
5. 监测评估育种过程中的监测评估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育种材料的表型分析、基因分型及基因组测序等手段,对育种进程进行评估和监测,以确保育种方案的有效性。
6. 风险与挑战在育种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例如不适宜的环境条件、病虫害的侵袭、遗传缺陷等。
为了降低风险和应对挑战,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如加强病虫害防控、经常性的基因监测等。
7. 结论育种策划方案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规划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及家禽家畜的品质和产量,并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实验一园艺作物育种目标的制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特点、育种主要的目标性状、目标制定原则,了解现代农业对园艺品种的要求,育种目标制定的过程。
二、园艺育种主要目标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的依据和指南,制订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的第一步,是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
园艺作物的主要育种目标有1、高产稳产,2、品质优良,3、适应性强,4、抗病虫和除草剂,5、不同成熟期,三、主要目标性状1、产量性状丰产是园艺作物育种的基本要求,具有丰产潜力的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
产量可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前者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内全部光合产物的总量,后者指其中作为商品利用部分的收获量,两者比值叫做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s)。
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s)=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用于园林装饰的观赏植物,整个植株乃至群体为利用对象,经济系数可达100%,而以生产水果、蔬菜、切花等园艺产品的作物则经济系数较低,且品种类型间变异较大。
产量的高低和产量构成因素有关。
如葡萄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单株(或单位面积)总枝数、结果枝%、结果枝平均果穗数、单穗平均重等。
根据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选择有时比直接根据植株产果量进行的选择更能反映株系间的丰产潜力。
2、品质性状园艺产品的品质按产品用途和利用方式大致可分为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贮运品质等。
感官品质常包含植株或产品器官的大小、形状、色泽等由视觉、触觉所感受的外质和风味、香气、肉质等由味觉、嗅觉、口感等感知的内质。
园艺作物中果品、蔬菜常以内质为主或外质与内质并重,花卉常以外质为主,表现为花型、花色、叶形、叶色、株型、芳香等各方面。
经过加工、贮运后利用的园艺产品还要鉴定加工、贮运前后(含加工成品)的感官品质。
感官品质的评价受到人们传统习惯的影响,有较多的主观成分。
这在观赏植物的外观品质评价中尤为突出。
如赏菊中有人喜爱色泽艳丽,有人则喜爱色泽淡雅;有人喜爱莲座、圆球花型,还有人以细瓣飞舞花型为上品。
育种工作计划范文一、背景介绍育种是指在众多生物个体中选择出有利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以获得更优良的后代。
育种工作主要分为植物育种和动物育种两大类,通过对基因的优化和选择,可以改良物种的品质和性状,提高生物的生产力和适应性。
本文主要针对动物育种进行讨论。
二、目标定位1. 确定育种目标:根据养殖场的需求和市场需求,确定所育种动物的优势性状和性能指标,例如生长速度、繁殖力、抗病能力等。
2. 确定育种种群:选择具有良好遗传背景和性状表现的个体作为育种种群,建立育种基地并落实良好的管理措施。
3. 制定育种计划:根据育种目标和种群状况,制定详细的育种方案和时间表,确保整个育种过程的有序进行。
三、育种基础工作1. 收集基础资料:调研相关文献和市场需求,了解该物种的育种历史和现状,为未来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2. 测定性状和遗传参数:运用统计学方法,测定种群中各项带有遗传性状的表型数据,并计算相应的遗传参数,如遗传力、遗传相关等。
3. 建立育种基地:根据育种目标和种群规模,选择合适的地点建立育种基地,建立标准化的养殖和管理流程,确保良好的饲养环境和动物健康状况。
四、选择育种种群1. 选择父本:根据种群的自身性状和遗传参数,选择潜在的父本,即具有优良基因的个体。
2. 选择母本:根据配合目标和优势性状,选择优质的母本,确保后代品质的提高。
3. 进行育种组合:根据养殖需求和遗传背景进行合理的配对,制定出最佳的育种组合,保证每一代后代的优良特性的遗传。
五、育种实施工作1. 繁殖操作:通过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的方式进行繁殖,控制每一对配对的次数和时间,避免近亲交配的发生,提高基因的多样性和品种的优良性状。
2. 选择筛选:根据预定的育种目标和性状表现,对每一代后代进行选择筛选,保留优良个体,淘汰劣质个体。
3. 基因监控:运用分子遗传学技术对种群中重要基因进行监测,确保育种过程中不发生不期望的突变和遗传问题。
六、育种效果评估1. 对育种后代的性状进行评估:通过对个体的生长速度、体型大小、生产性能等进行具体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评估育种效果和性状遗传的稳定性。
实验一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定及实施进行作物育种试验时,首先必须制定出详细的育种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各项工作得以有计划地进行,也便于按阶段或年度检查试验地执行情况。
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定及播前试验材料的准备,则是每年度育种试验工作的开始,也是承上启下确保育种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由于作物育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试验的项目和材料多,既有室内准备,又有田间实施。
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差错,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作物育种计划书的制定一、实验目的学习和初步掌握作物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订;通过参加或了解水稻、小麦、玉米等某一个作物育种试验的播种前后准备工作,熟悉和掌握作物育种工作计划的实施。
主要内容包括年度的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订及播种前试验材料的准备和田间实施。
二、内容说明(一)播种材料的整理将去年经过分析研究,评选留用的各种试验材料,按照原来试验的种类和小区号码的先后顺序,分别排列于种子箱内,并与上年田间试验计划书或田间记载表核对,检查无误后待用。
(二)种子检验1、种子净度指种子清洁、干净的程度,用目测鉴定法检验。
即种子样品中去除去杂质和废种子后,留下本作物的好种子的重量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率。
2、种子发芽力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幼苗的能力。
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
种子发芽势是发芽试验初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发芽势高,种子生活力强,出苗整齐一致。
种子发芽率是发芽试验终期(规定日期)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种子发芽率高,有生活力的种子多,播种后出苗率高。
发芽势和发芽率以3次重复的平均数表示,计算至整数。
正常发芽种子的标准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幼根达种子长,幼芽至少达种子的1/2长。
正常发芽种子的标准禾谷类作物种子缺根、缺芽或根芽畸形、腐烂。
3、种子水分指种子所含水分的重量占样品重量的百分率。
它是种子安全贮藏的主要因素,也是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定种子水分的方法很多,用105C 8小时一次烘干法(标准法)和130C 60分钟快速烘干法(常用法)。
作物育种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1.课程属性:必修2.实验属性:独立设课3.学时学分:总学时16、总学分1.0、实验学时16、实验学分1.0。
4.实验应开学期:春季5.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农业气象学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农学专业的专业课,其紧密与作物育种学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验课上的实际操作,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作物育种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加强学生对作物育种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认识,达到能胜任农业科研和生产及教学工作的水平。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课上实际操作占30%,综合表现占30%,实验报告占40%;实验平均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实验一育种计划书的制定和实施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学习和初步掌握作物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定。
通过参加或了解水稻、小麦或棉花等一个作物育种试验的播种前后准备工作,熟悉和掌握作物育种工作计划及实施。
2.实验内容或原理年度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订及播前试验材料的准备和田间实施,是每年育种工作的开始。
由于作物育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内容多、既有室内准备,又有田间实施,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差错,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小麦、棉花、水稻、高粱、玉米等作物育种过程中的播种材料。
4.实验步骤①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订②田间试验总体安排和规划5.教学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会对试验地进行田间设计,制定育种计划书。
6.考核要求与实验二结合,制定出育种计划书。
7.实验报告要求如实写出实验报告,设计引入几个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的育种试验计划书。
实验二育种实验地的播前准备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作物育种试验种子准备的方法。
2.实验内容或原理作物育种试验每年都要进行,所以田间播种非常重要,在播种之前应将将要播种的材料按计划准备好,并在种子袋上标明品种(材料)名称及行号。
育种实施方案的写法育种实施方案。
育种实施方案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了培育出更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而制定的一系列实施措施和方法。
通过科学的育种实施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效益。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育种实施方案。
首先,选择优良的亲本。
亲本的选择是育种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优良的亲本是育种成功的关键,只有选择了具有良好遗传特性的亲本,才能培育出优质的新品种。
其次,进行杂交配制。
在确定了优良的亲本之后,需要进行杂交配制。
通过杂交配制,可以将两个亲本的优良特性进行组合,产生出更具有优势的杂种。
杂交配制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方法,确保成功率和效果。
然后,进行后代选择。
在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需要进行选择和鉴定。
通过对后代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从而逐步稳定和提高新品种的优良性状。
接着,进行品种选育。
在后代选择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品种选育工作。
通过对具有潜在优势的个体进行组合和繁育,逐步培育出具有稳定遗传特性的新品种。
最后,进行品种测试。
在育种实施方案的最后阶段,需要对新品种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
通过在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下的试种和试验,验证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确保其在实际生产中的表现。
总的来说,育种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
只有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严格把关和精心实施,才能培育出更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本文介绍的育种实施方案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如何制定育种计划书英文回答:To develop a breeding plan, there are several key steps that need to be followed. These steps include defining breeding objectives, selecting parental lines, designing crosses, conducting field trials, and evaluating the results.Firstly, it is important to clearly define the breeding objectives. This involves identifying the specific traits or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desired in the new variety. For example, if the goal is to develop a drought-tolerant crop, the breeding objectives may include traits such as deep root systems and efficient water use.Once the breeding objectiv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next step is to select suitable parental lines. These lines should possess the desired traits and be genetically diverse. Genetic diversity is important as it increases thechances of obtaining desirable combinations of genes in the offspring. For instance, if the breeding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a disease-resistant variety, parental lines with different resistance genes could be selected.After selecting the parental lines, the next step is to design crosses. This involves crossing the selected linesto produce offspring with a combination of desirable traits. The choice of which lines to cross depends on the breeding objectives and the genetic makeup of the parental lines. It is important to carefully consider the geneticcompatibility and potential for hybrid vigor when designing crosses.Once the crosses have been made, field trials a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ffspring. These trials involve growing the plant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d assessing their performance for thedesired traits. For example, if the breeding objective isto develop a high-yielding crop, the field trials would measure the yield of the different offspring.Finally, the results of the field trials are evaluated to determine which offspring have the desired traits and are suitable for further breeding. This evaluation involves analyzing data and making selections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ffspring. The selected offspring are then used as parental line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rosses, and the breeding process continues.中文回答:制定育种计划书需要按照一系列的关键步骤进行。
农作物播种技术计划农作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播种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起点。
科学的播种技术计划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份农作物播种技术计划,以实现高效的农作物种植。
一、目标和背景农作物播种技术计划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播种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正常进行。
该计划将针对特定地区和特定农作物进行制订,以确保技术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二、农作物选择农作物的选择应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判断。
在选择农作物时应考虑作物的适应性和经济价值,并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播种面积。
三、土壤准备良好的土壤准备是农作物播种成功的重要保证。
在播种前,应进行土壤调查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状况等指标应符合农作物的生长要求。
四、品种选择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市场需求和耕作方式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农作物品种。
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其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稳定性,并结合市场需求确定适宜的品种。
五、播种时间播种时间的选择应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
应尽量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以确保农作物在恰当的生长季节进行生长和发育。
六、播种技术1.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保证种子萌发率和健康生长的关键。
可以采用种子处理剂进行种子浸泡和杀菌,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2.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应根据农作物的种类和种子大小进行合理判断。
通常情况下,播种深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以保证种子能够顺利萌发并生长。
3. 行距和株距:行距和株距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株型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合理的行距和株距有利于农作物的通风透光和养分供应,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七、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是农作物播种技术计划中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和水分需求,合理施肥和灌溉,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作物试验计划书1. 引言作物试验计划书用于规划和组织作物试验活动,以评估新品种、新农艺措施及其他因素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本文档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个明确的试验计划方案,并确保试验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2. 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不同宽度的作物行间距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农民提供行间距的科学种植建议。
具体的试验目标如下:•评估不同行间距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确定最佳的行间距配置方案以提高作物产量。
•分析作物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与不同行间距的关系。
3. 试验内容和设计3.1 试验作物和品种选择本次试验选择小麦作为试验作物,优良的小麦品种为XX。
该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和适应性,是本地主要种植的小麦品种之一。
3.2 试验区划和处理设计本次试验将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的行间距为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
具体的处理设计如下表所示:处理编号行间距(cm)T1 40T2 50T3 60T4 703.3 试验设计方案每个处理的试验区域面积为10 m²,试验区域之间留有2 m的隔离带,以减小处理间的干扰。
在每个处理的试验区内,随机布置作物种植点。
每个种植点长度为3 m,种植点之间的间距为50 cm。
3.4 试验示意图以下是本次试验的示意图,用于说明试验区划和处理设计:试验示意图试验示意图4. 试验实施计划4.1 地点选择本试验将在XX农场进行,该农场有充足的种植面积和设施,同时具备良好的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符合试验要求。
4.2 时间安排本次试验计划于XX年XX月开始,持续至XX年XX月结束。
具体的时间安排如下:•XX年XX月:试验准备和土地整理。
•XX年XX月:作物种植和初期管理。
•XX年XX月:中期管理和数据记录。
•XX年XX月:收获和数据分析。
4.3 试验操作流程以下是试验操作的大致流程:1.土地整理:清除杂草、平整土壤等准备工作。
2.种植准备:选择健康的种子,进行种子处理和种植点布局。
实验一育种试验计划书得制定及实施
进行作物育种试验时,首先必须制定出详细得育种计划与实施方案,使各项工作得以有计划地进行,也便于按阶段或年度检查试验地执行情况。
田间试验计划书得制定及播前试验材料得准备,则就是每年度育种试验工作得开始,也就是承上启下确保育种工作顺利进行得基础。
由于作物育种就是一个连续得过程,试验得项目与材料多,既有室内准备,又有田间实施。
因此,必须遵循一定得方法、步骤与操作规程,以免发生差错,造成难以弥补得损失。
1、1 作物育种计划书得制定
一、实验目得
学习与初步掌握作物育种试验计划书得制订;通过参加或了解水稻、小麦、玉米等某一个作物育种试验得播种前后准备工作,熟悉与掌握作物育种工作计划得实施。
主要内容包括年度得田间试验计划书得制订及播种前试验材料得准备与田间实施。
二、内容说明
(一)播种材料得整理
将去年经过分析研究,评选留用得各种试验材料,按照原来试验得种类与小区号码得先后顺序,分别排列于种子箱内,并与上年田间试验计划书或田间记载表核对,检查无误后待用。
(二)种子检验
1、种子净度
指种子清洁、干净得程度,用目测鉴定法检验。
即种子样品中去除去杂质与废种子后,留下本作物得好种子得重量占样品总重量得百分率。
2、种子发芽力
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幼苗得能力。
常用发芽势与发芽率表示。
种子发芽势就是发芽试验初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得百分率。
发芽势高,种子生活力强,出苗整齐一致。
种子发芽率就是发芽试验终期(规定日期)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得百分率。
种子发芽率高,有生活力得种子多,播种后出苗率高。
发芽势与发芽率以3次重复得平均数表示,计算至整数。
正常发芽种子得标准禾谷类作物种子得幼根达种子长,幼芽至少达种子得1/2长。
正常发芽种子得标准禾谷类作物种子缺根、缺芽或根芽畸形、腐烂。
3、种子水分
指种子所含水分得重量占样品重量得百分率。
它就是种子安全贮藏得主要因素,也就是种子品质得重要指标之一。
测定种子水分得方法很多,用105℃ 8小时一次烘干法(标准法)与130℃ 60分钟快速烘干法(常用法)。
4、种子千粒重
1000粒种子得绝对重量,直接称重测定,单位用g表示。
它就是种子充实饱满、粒大得综合指标,因此就是种子质量得指标之一。
(三)播种量计算
小麦育种试验得原始材料与选种材料,因为试验面积小,采用点播法,所以只按照株行距与小区面积得大小,统计出每小区得播种粒数,即为该小区得播种量。
小麦育种品种鉴定与品种比较试验,因试验小区面积较大,又就是接近生产得试验,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条播法。
所以要根据每亩规定得播种粒数,种子得千粒重及发芽率,来计算试验小区每行得播种量,计算公式如下:
供试品种,各小区每行播种量计算称重后,随机按行装袋。
将每小区按行装有种子得袋捆在一起,以备排队编号。
(四)种子袋排队及试验区编号
将各项试验种子全部称重装袋后,按照各试验圃田间试验设计得要求排好队,然后加进对照品种。
在原始材料与选种试验圃中,对照品种排列在0、10、20、30……得位置上。
在品系鉴定试验圃中,一般采用间比法排列,每隔4个小区放一个对照品种,即每逢0、5、10……、放一对照品种。
品种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一重复加一个对照品种,位置不定。
当对照品种得位置确定后,立即着手进行各试验圃种子袋排队编号,即在每种试验得各小区纸袋左上角用打号机或铅笔依次编号,按照各试验圃规定得区号范围,每
个小区编一个号码(若小区种子分行称重装袋,则在每个种子袋上编相同得号)。
例如,小麦原始材料圃区号范围为0—499,则第一小区号为000,第二小区号为001,第三小区号为003……等;选种试验圃区号范围为500—1999,则第一区号为0500。
第二区号为0501……等;品系鉴定圃区号范围如2000—2099;品种比较试验圃区号范围如2100—2130。
总得编号原则就是全试验中各试验圃区号不能重复,否则会发生混乱。
这些小区号码就就是本年试验得区号。
各试验圃种子袋编号后,按序排列,放到种子箱内,以待播种之用。
(五)填写田间记载表
各试验圃种子排队编号后,再进行一次核查,确实无误时,按照不同试验种子排列顺序,依次填写在田间试验记载表上,填写得内容有当年试验小区号、品种(系)或组合系谱号、去年小区号码、种子来源、播种行数等。
填写完后,记载表与种子袋要相互核对一遍,防止号码与材料名称发生错误。
(六)编制试验计划书
试验计划书一般有如下内容:
1、试验名称:写明课题得名称,力求反映出该试验得主要内容。
2、试验研究得意义:试验得依据及同类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3、试验研究得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得关键问题。
4、年度试验要求、写明年度试验要求与所要解决得问题。
5、供试材料:材料名称与数目
6、试验地得基本情况:试验地得位置、面积、土质、肥力、前作及水利条件等。
7、试验设计:试验区面积,小区总数与小区面积(长度与宽度),田间种植方式等,并
绘出田间布置图(附在试验计划书得后面,注明地点与方位)。
8、材料得种植:播种方法,播种量,播种期,移栽期与播种密度等。
9、试验地得田间管理:整地、施肥、中耕除草、灌水、病虫害防治及一些主要
得栽培措施等。
10、田间观察记载与室内考种项目。
试验计划书与田间记载本应一式两份,一本存档,一本用于田间试验田间得观察
记载,并应妥善保存,以防遗失。
(试验记载必须用铅笔书写,字迹要清楚)
三、作业与思考
1.试设计6个品种(系)得品种比较试验计划书(附田间记载表)。
1、2 作物育种试验得田间区划及播种
一、试验目得:
掌握试验地得田间区划方法、步骤与各种试验播种得基本技能及要求。
二、内容说明:
育种试验得田间区划及播种,就是根据各种试验得目得及试验计划书得要求,在田间进行试验得重要环节。
通过试验地选择、规划及播种,明确选择试验地得条件,保质保量得搞好播种工作。
(一)田间区划:
试验地得田间区划就是根据试验计划书得要求。
在选定得试验地段上划出各个小区、重复、排列、走道及保护行得位置等。
其具体步骤如下:
选好试验地并划出一条标准基线,标准基线得位置要根据试验地得实际情况而定。
试验地肥力比较均匀,标准基线得位置要根据试验地得长边。
标准基线离开地边至少1米。
标准基线以外土地可种保护带。
以标准基线为准,利用勾、股、弦定理划出直角,拉出垂直标准线。
利用勾、股、弦定理地具体做法就是:先用皮卷尺3米长度固定在标准基线地一端,再用4米长得长度于标准基线得同一端拉一直边,然后用5米得长度加以校正,做一直角三角形,即4米长度拉出得直角边,就就是垂直标
准线。
划行与分段:用规定好行距得划行器以标准基线与垂直标准线得交点为起点,延着垂直标准线,从标准基线得一端到另一端,然后根据各试验小区得长度与走道宽度分段,划出各试验小区、重复区、走道及保护带。
(二)分发种子
各试验圃规划完毕后,根据填好得田间试验记载本,把排队编号得试验种子,依次按顺序放到各试验小区内,小区与小区之间空一行,即为区距,每个小区得试验种子,应放在该小区第一行,同时在发放种子得过程中,在田间试验记载表上要表明试验重复及各排、段得播种方向与转弯得小区标记。
在分发种子得同时,在各个试验得对照内插上已准备好得木牌。
品种鉴定与品种比较试验,可以每隔4个或9个小区插一木牌,然后把田间试验记载表得号码、行数与各个试验小区得种子袋号码、行数核对一遍,经核对完全一致时,方可播种。
(三)播种
播种前首先要搞清楚试验排、段及小区得播种方向,然后查对种子袋得号码、播种行数或袋数,就是否与试验小区得号码、播种行数完全一致。
严防误播、漏播、重播。
如发现错误立即纠正,并在田间记载表上注册。
播种时,用开沟锄或开沟器,按照试验区所划行得标准长度开沟。
小麦得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为宜,干旱时可以更深一些,最好播在湿土上,沟要开直,沟底要平,沟长与行长完全一致,下籽要均匀,开沟深浅一致,及时覆土,防治跑墒。
播种原始材料与选种试验圃时采用点播方法,可事先按株距在竹竿上用油漆或墨汁划好距离,播种时将竹竿放在开好得播种沟内,按规定株距点播。
播种时如果种子不足,应将种子尽量播种在每行得中间,如果种子有余,需将多余得种子装入原纸袋内,播后应立即覆土耙平。
播种品种鉴定与品种比较试验材料时,采用条播法,人工开沟溜种除按上述要求播种外,一个试验小区最好固定一人溜种,保证播种质量一致。
如用机播时,事先要调好播种量,播种要均匀,同一个试验最好在一天内完成,如遇特殊情况播不完时,一定要完成一个重复得各个试验小区。
播完每个试验小区时,将空种子袋用土块压在该小区得一角上,当全部试验小区播完之后,再与田间记载表检查核对无误时,即可收回纸袋。
如发现错误,应及时再记载表上注明,与此同时,应根据播种得实际情况,立即绘制出各试验田间种植草图。
三、作业与思考
1、将自己试设计得6个品种(系)得品种比较试验,田间实际播种,绘出该试验圃田间种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