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74.00 KB
- 文档页数:1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教学目标理解影响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因素;认识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偏置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措施能力目标分析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因素并能够利用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增强动手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模电知识,认识模电与技术联系的兴趣。
教学重点1、放大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和常用方法;2、分压式偏置电路Q 的估算;3、分压式偏置电路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教学难点1、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和措施;2、分压式偏置电路微变等效电路画法及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引入新课问:有时,一些电子设备在常温下能够正常工作,但是当温度升高时,性能就可能不稳定,甚至不能正常工作,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回答: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电子器件的参数受温度影响而发生变化。
教学组织过程本节以教师讲授为主。
用多媒体演示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和常用方法、分压式偏置电路Q 的估算、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等,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主要内容放大电路的多项重要技术指标均与静态工作点的位置密切相关。
如果静态工作点不稳定,则放大电路的某些性能也将发生波动。
因此,如何使静态工作点保持稳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必要性静态工作点不但决定了电路是否产生失真,而且还影响着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等动态参数。
实际上,电源电压的波动、元件老化以及因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晶体管参数变化,都会造成静态工作点的不稳定,从而使动态参数不稳定,有时甚至造成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在引起Q 点不稳定的诸多因素中,温度对晶体管的影响是最主要的。
2、温度变化对静态工作点产生的影响温度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温度变化影响晶体管的三个主要参数:CBO I 、β和BE U 。
这三者随温度升高产生变化,其结果都使CQ I 值增大。
硅管的CBO I 小,受温度影响小,故其β和BE U 受温度影响是主要的; 锗管的CBO I 大,受温度影响是主要的。
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
电工电子教案
课前复习:
一.共射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1.输入信号为v i
经C1耦合加到b、e极。
5
I BQ = b
BEQ
G R V V
I CQ β I BQ V CEQ
V G
I CQ R C
三、静态工作点的作用
(1)当输入正弦信号V i 时,在其正半周,发射结导通,负半周,发射结截止,即负半周信号不能输入三极管,无信号输出。
(2)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可避免信号的负半周出现截止失真。
(3)流经G C -R b -V BE 结-地回路的电流,称为偏置电流。
提供偏置电流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截止失真。
四、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1.直流通路
把电容视为开路,可计算静态工作点。
2.交流通路
容抗小的电容器及内阻小的电源,交流压降小,可视为短路。
§2.3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授课班级:中一(6)教学楼201室时间:2011.4.14上午第三节教学要求:知识要求1、进一步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分析。
2、了解温度对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影响3、分压式稳定静态工作点偏置电路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要求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中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感受知识的美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压式稳定静态工作点偏置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教学方法探究与推理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给放大器提供了一个正常的工作环境,外界环境可能会引起静态工作点的漂移,造成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
如何实现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新课教学一、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1)温度上升→反向饱和电流 ICBO 增加→ ICQ↑。
(2)温度上升→发射结电压 UBE 下降,ICBO增加,基极电流 IB上升→ ICQ↑。
(3)温度上升→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β增大→ ICQ↑。
总之,温度上升,ICQ增加,静态工作点会升高,将产生饱和失真;反之,将产生截止失真。
解决方法:(1)工作环境采用恒温;(2)从放大电路本身考虑,优化放大电路。
二、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优化放大电路)1.电路组成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如图(a)所示。
Rb1 、 Rb2——提供固定基极电位UB;2.稳定过程T↑→ IC ↑→ IE↑→UE↑→ UBE↓→ IB↓→ IC↓R E 的作用:抬高UE。
C E 的作用:消除RE对放大倍数的影响思考:CE对静态工作点有无影响?3、静态工作点的计算例题 在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中,已知R B1=75k,R B2=18k,R C =4k,R E =1k,V CC =9V,U BEQ =0.7V,β=50。
试确定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解:本课小结:1、分压式偏置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分压式偏置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电子线路》市公开课教案授课时间: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下午第六节授课班级:电器22班授课教师:陈里平课题:用图解法来分析放大电路3.2 用图解法来分析放大电路一、教学目的1.掌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的画法;2.掌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用图解法来分析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三、德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放大电路设置正确静态工作点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热爱电子线路这门课以及电子电器这个专业。
教学重点: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教学难点: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直流和交流通路的画法;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直流和交流负载线的画法及与。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利用PowerPoint、仿真软件对课堂内容做鲜明显示。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我们在前面学了三极管输出曲线可分为三个工作区,讨论了放大电路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
[导入新课]我们在上节课的内容学习了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法,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图解法来分析放大电路。
[讲授新课]一、直流负载线的画法1、直流通路:电容(隔直流通交流)视为开路,其他的保持不变。
直流通路2、根据直流通路可得到V CE=V G-I C R C,为直流负载线的方程。
3、取一个点:V CE=0时,I C= V G/R C取另一个点:I C=0时,V CE= V G将以上两点用直线连起来,作成直流负载线。
二、Q点的确定取I BQ=(V G-V BEQ)/R B的值,与直流负载线交点为静态工作点Q点。
结论:直流负载线是为了确定Q点,为交流负载线作铺垫。
三、交流负载线的画法1、交流通路将电容、直流电源视为短路。
2、根据交直流通路可以得到:v CE =V G -i C R L ′为辅助线的方程式,其中R L ′=R L //R C 。
取一个点:v CE =0时,I C = V G / R L ′ 取另一个点:i C =0时,v CE = V G将以上两点用直线连起来,作成辅助线。
静态工作点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静态工作点的定义及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计算静态工作点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学生能够解释静态工作点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自行设置和计算静态工作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是否合理。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中的静态工作点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电路知识的欲望。
2. 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电路分析习惯。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静态工作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静态工作点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电路分析和设计中。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中第四章“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分析”为核心内容,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静态工作点的概念与重要性:介绍静态工作点的定义,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强调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
2.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方法:讲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计算静态工作点,使学生掌握具体计算步骤。
3. 静态工作点的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验证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是否合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 静态工作点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结合具体电路实例,分析静态工作点在实际电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电路分析。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第一课时:静态工作点的概念与重要性,计算方法;第二课时:静态工作点的实验操作;第三课时:静态工作点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张国礼;张延曹【摘要】In the teaching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Fundamental course,the quiescent point st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roblem,which is hard to understand for students.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problem chain. By focu-sing on the skeleton of knowledge,we break up their doubts step by step,so as to make the knowledge easier to master. Besides,we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discovering,analyzing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during teaching process. The practices indicate that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improved obviously.%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易理解与掌握。
本文采用了问题链教学方法。
通过将授课重点放在理清知识脉络上,层层解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虑,进而达到使其掌握该知识点的目的。
同时,在教授知识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表明,该方法使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期刊名称】《电气电子教学学报》【年(卷),期】2016(038)001【总页数】3页(P102-104)【关键词】教学设计;问题链;Q点稳定【作者】张国礼;张延曹【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陕西西安710051;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陕西西安7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10“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放大电路,而静态工作点(Q点)的稳定是关系到放大电路能否不失真放大的关键因素,因此是教学的重点;又因为许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到吃力,所以也是教学的难点。
射极偏置电路 .Q 点稳定原理
1)目标:温度变化时,使I C 维持恒定。
如果温度变化时,本不变,则可实现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2)b 点电位基本不变的条件:I 1 >>CC b2
1b 1
b BQ V R R R ⋅+≈
3)稳定过程: T ↑ → I CQ ↑ → I EQ ↑ → U E ↑、U BQ V BE Q ↓ → I BQ .Q 点的求解 (CQ CC e EQ c CQ CC CEQ I V R I R I V -≈--=分压式偏置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稳定性好,对交流信号基本无消弱作用。
若是放大电路满足 I 1 >>I BQ 和 V BQ >>V 电源和电路参数决定,与三极管参数几乎无三、巩固小结
1> 影响静态工作点的因素,重点是温度的影响。
2> 分压式偏执电路结构基本特点。
3> 静态工作点的近似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