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中国山水画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5.13 MB
- 文档页数:16
第1课情景交融的中国山水画-鲁教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其在文化传承和艺术价值上的意义。
2.能够感受并表达中国山水画的情境、气氛、意境和审美价值,逐步形成对艺术欣赏的能力。
3.发扬探究精神,学习艺术创作方法,掌握画山水画的基础技能,创作一张主题明确、风格鲜明、有情境有意境的小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核心概念和基本构图,掌握画山水画的基础技能。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山水画的情境、气氛、意境和审美价值,进行艺术欣赏和创作。
三、教学过程1.前置活动学生就各自收集和筛选的中国山水画作品进行展示、评论和讨论,从感受、结构、构图、色彩、形态和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从学习和探究的角度进入教学状态。
2.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感受华夏大地的壮美和自然诗意的韵味,进而带动学生心情和兴趣,为后续的艺术欣赏和创作活动打好基础。
3. 学习活动(1)基础知识掌握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核心概念和关键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情境审美赏析以艺术史、文学典故、自然环境和生活情境为媒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情境、气氛、意境和审美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线条构图实践在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表现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模仿、修改、创新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画法和构图方法,培养学生用线条表现物体形态的能力。
(4)作品创作实践在掌握基本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题、情境和意境,自主创作一幅山水画小作品,体现出学习成果和留下自己的艺术印记。
4.巩固活动通过作品展示、评议和解读,再次强化学生的山水画欣赏和创作能力,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形成一种长期的艺术修养和发展素质。
四、教学设备与资源教学设备:录像机、投影仪、白板、笔、黑板等。
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1 山水画:中国画中表现自然风光的画种中国山水画取得重大成就在宋元时代3 青山绿水: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
4 北宋山水画的主要特点:表现题材多为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
《溪山行旅图》5 南宋山水的特点是将景物集中于一侧北宋米芾、米友仁有“米氏云山”“米派”之称,善用“模糊”的笔墨表现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7 “马一角,夏半边”:马远、夏圭8 元代山水特点:注重画家个人情感的抒发和理想意境的创造,追求“诗情画意”9 中国山水画的“三远”: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10 《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11 明四家(吴门画派):文徵(zheng)明、沈周、唐寅、仇英12 清四僧:弘仁、髡残、朱耷、石涛13 《游春图》(展子虔隋代)是我国存世最早的山水画卷,人物与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有“近在咫尺”的艺术效果,是山水画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14 文人画是画中带文人情趣、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强调神韵。
要求“诗书画印”相结合。
唐代的王维是文人画的鼻祖1 《江帆楼阁图》李思训(唐)2 《游春图》(我国存世最早的山水画卷)展子虔(隋代)3 《溪山行旅图》范宽(北宋)《云山墨戏图》米友仁(南宋)《山径春行》马远(南宋)《临流赋琴图》夏圭(南宋)《容膝斋图》倪瓒(元代)《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元代)《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代)《真赏斋图》文徵明(明代)《清凉环翠图》南京清凉山的风光龚贤(清代)《江山如此多娇》根据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的词意创作的大型中国画,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傅抱石、关山月(现代)《淮扬洁秋图》“之”字状石涛(清代)《青城山》黄宾虹(现代)《万山红遍》根据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进行创作的李可染(现代)1 唐代李思训及儿子李昭道并称“二李”,是“青绿山水”的集大成者2 明代石涛主张“笔墨当随时代”,著有《石涛画语录》1 风景画:用画笔描绘大自然给我们的感受,树木、田野、山川、河流……2 取景框(用手也可)可以确定构图,安排画面的中心。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中国山水画教学,旨在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自然意味和山水之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课程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线条韵律;
3.学习使用笔墨表现山水特征和氛围;
4.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眼光。
课程内容
第一课: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中国山水画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第二课:构图与线条韵律
•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线条韵律;
•分析具体作品中的构图和线条韵律。
第三课:笔墨运用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运用特点;
•学习使用笔墨表现山水特征和氛围。
第四课:作品赏析
•分析和欣赏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眼光。
第五课:学生作品展示及点评
•展示学生在本课程中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品;
•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
课程教材
•《中国古代艺术史》
•《中国山水画绘画技法》
•《中国山水画欣赏》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课程评估
•学生的作品创作和表现;
•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学生对老师讲授、指导和评价的反馈。
结语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中国山水画,让学生在了解和感受传统艺术文化的同时,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画基本技巧和表现能力。
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
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与揭题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
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
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
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
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1. 大自然风景图片欣赏。
2. 揭示课题。
二、欣赏与比较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三、欣赏解析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隋:《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技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2. 通过学习中国山水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关注自然环境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运用笔墨技法表现山水之美,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笔墨运用。
3. 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4. 学生动手实践,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技法,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学会用笔墨技法表现山水之美。
2. 难点: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特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山水画创作中的笔墨技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画册、毛笔、墨、颜料、宣纸等。
2. 学具:画册、毛笔、墨、颜料、宣纸、水桶、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什么是山水画?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技法,配合示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笔墨技法。
3. 欣赏经典:教师出示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如构图、笔墨、意境等。
4. 实践环节:教师示范山水画创作过程,学生跟随教师步骤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作业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互相学习、借鉴。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
2. 山水画的基本笔墨技法。
3. 经典山水画作品欣赏。
4. 山水画创作步骤与要点。
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中国山水画的欣赏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如有哪些环节需要改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2. 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如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如何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等。
3.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教学。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课程背景本课是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的第1课,主要讲授中国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和技法。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然山水为主题,通过绘画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既具有美学意义,也具有人文价值。
本课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基本构图和技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传统。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构图;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水墨渲染和构图方法;3.能够绘制一幅简单的中国山水画,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水墨渲染和构图的基本技法。
教学内容一、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的画家主要以描绘具体的景物为主,如山、水、树等。
到了宋朝,画家开始注重表现意境和人文情感,通过构图和写意表现表达画家的思想和感情。
元代和明代则发展出了以水墨为主的一派,如文人画和南宗画,这些画作主要表达文人士人的情感和思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山水画的主题是自然山水,表达的是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观念。
在中国文化中,自然被视为至高的存在,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则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核心思想。
因此,中国山水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二、水墨渲染和构图的基本技法水墨渲染是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之一,它通过深浅变化和颜色对比表现山水中的光影和空气感,同时也可以表现出山石和水面的纹理和质感。
构图是中国山水画的另一个重要技法,它通过对画面的水、陆、树、石等元素分析、归纳和组合,构建出一个和谐、平衡、和具有表现力的画面。
除此之外,中国山水画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法,如笔法、墨色处理、湿度控制等。
三、绘制一幅简单的中国山水画本课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和技法,然后让他们尝试绘制一幅简单的中国山水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他们一些指导,如画面的构图、水墨的用色、墨迹的处理等。
教案首页一、导入1.出示国画视频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旅行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心情愉快,现在我们就来一次特殊的旅行吧。
注意旅途中你能看到什么样的优美风光。
大家看大屏幕。
2.播放国画山水画视频片段。
3.师:同学们,你们看到哪些优美的风光?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师:感觉身临其境,好像进入了这个仙境,那哪位同学注意到了这么美丽的风光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生:水墨画、国画4.出示课题师:水墨画、国画也叫中国画,中国山水画泼墨淋漓,诗意盎然,我国古代很多的画家也喜欢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畅游其中,心旷神怡,他们把这种美好的感受用写意山水画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国山水画艺术,一起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吧。
二、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师:中国画中,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称为山水画,我国山水画的历史非常悠久,老师收集了一些不同时代的山水画珍品,我们一起来欣赏。
1.出示展子虔的代表作品《游春图》师:这是隋代画家展子虔的代表作品《游春图》,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师:是的,非常古朴,这幅画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在保存的最早的山水画,也是画家展子虔唯一的一幅传世之作,它描绘的是阳春三月,人们游春赏春时的情景。
2.出示《溪山行旅图》师:这是北宋范宽的代表作,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这件作品描绘了些什么?生:……师小结:你观察的真仔细,山底下,还有条小路,一些商人牵着马经过这里,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和马显得非常渺小。
中国画向来有“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一说,意思是说如果山画一丈高,那么人就只有一颗豆子那么小,这幅画很好的诠释了中国画中人物和景物的比例关系。
这幅画中有从山间直落的瀑布声、有马蹄声,有人交谈的声音,让整幅画充满了动感,使得画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3.出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师:让我们继续来欣赏,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是一幅六米多的长卷,上面是较为完整的全图,为了方便大家观看,我将它分为了三段。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课程类型:美术课程课题:中国山水画艺术教材版本:赣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基本技法。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山水画技法表现自然景色的能力。
4. 引导学生领悟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构图原则。
3. 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欣赏。
4. 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基本技法和构图原则。
2. 难点:运用山水画技法表现自然景色,领悟山水画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墨、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墨、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山水画的特点和魅力。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和构图原则。
3. 作品欣赏:教师展示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其艺术特点。
4. 实践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山水画技法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构图原则。
3. 山水画的意境表现。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尝试用山水画的技法进行描绘。
2. 收集中国山水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和创作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导入环节讨论山水画的特点和魅力。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如《溪山行旅图》、《千里江山图》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
2.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山水画能够经久不衰,受到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