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京剧音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异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以及对京剧脸谱谱式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通过介绍作品背景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京剧。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听《xx起解》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由京剧的起源开始介绍京剧的历史。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
(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
大凡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
(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
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
(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四、介绍京剧的乐队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
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
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而舞蹈必须表现出光鲜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打击乐。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五、重点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欣赏《穆桂英挂帅》中《猛听得金鼓响》选段,和《红灯记》中《血债要用血来还》选段,分析花旦和老旦的音乐特色。
高一音乐鉴赏优质教案第九节现代京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一音乐鉴赏教材第九节现代京剧。
详细内容包括现代京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角色分配、唱腔特点等。
重点学习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经典剧目,分析其音乐结构、唱腔风格和表演艺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京剧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在我国戏曲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2. 学会分析现代京剧的音乐、唱腔、表演等艺术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现代京剧的兴趣,激发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现代京剧的音乐结构、唱腔特点、表演艺术。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京剧的艺术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现代京剧《红灯记》经典唱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现代京剧的音乐魅力。
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音乐来自哪个剧种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现代京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角色分配、唱腔特点等,让学生对现代京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经典唱段,分析其音乐结构、唱腔风格和表演艺术,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现代京剧。
4. 随堂练习(10分钟)播放现代京剧《红灯记》另一段经典唱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巩固所学内容。
5.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个现代京剧剧目,分析其艺术特点,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现代京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角色分配、唱腔特点。
2. 现代京剧经典剧目:《红灯记》、《沙家浜》。
3. 现代京剧音乐结构、唱腔风格、表演艺术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一个唱段,从音乐、唱腔、表演等方面进行阐述。
2. 答案:见教材P98。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分析、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现代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音乐欣赏《京剧的行当》教学过程一、从音乐情境入手导入播放《京调》音乐,投影“中国京剧”四个字。
1.简介京剧,导入课题京剧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戏剧剧种,是中国的“国粹”,两百多年来京剧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它不仅为中国的老百姓所喜爱,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为了让德国来我校的同学们了解我国的京剧艺术,我来给你们作些介绍。
京剧艺术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京剧的历史、唱腔、流派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京剧的行当。
(投影课题及人物)2.讲解京剧行当的概念及分辨的方法京剧的行当就是指京剧演员的分类。
你们猜猜看,投影的四个人物分别代表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京剧划分行当,对演员来说,可按行当的特点和要求,集中学习某种行当的表演;对观众来说,京剧的行当把人物的内在特征加以外化,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容易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了解行当的特点后,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区分京剧的各种角色。
那我们又如何区分京剧的行当呢?应从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扮相、性格及表演特点来观察、分析京剧的行当。
二、从观察入手学习“生行”1.提出问题首先我们来学习“生行”。
京剧的行当以“生”为首,“生”在京剧中扮演什么性别的人物?常见的“生”有几种?他们有各有什么特点?2.观看三个“生行”人物录像分辨是何种生角?请观看三个“生行”人物的录像,分析三个人物的年龄、扮相、身份、及表演特点,分辨是种哪种生角?这三个人物分别是《空城计》中的孔明;《吕布与貂禅》中的吕布;《独木关》中的周青。
(看一个分析一个)孔明——中壮年,挂黑须,穿八卦衣、持鹅毛扇;三国时刘备的军师、充满智慧的文人;以唱为主、真声为主。
是老生。
吕布——年轻,穿蟒装,插雉尾;三国时董卓手下的将领;唱以假声为主,是小生。
周青——大唐元帅薛仁贵的结义兄弟;戴扎巾、穿箭衣、着薄底靴、手持棍,表演以武打为主,是武生。
3.归纳、讲解从上面的三个人物的分析可见,“生”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
高中高一上册音乐教案:京剧音乐高中高一上册音乐教案:京剧音乐精选4篇(一)教案标题:了解京剧音乐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能够欣赏和分辨京剧音乐的基本曲调和音乐元素。
教学准备:1. 电脑或投影仪。
2. 相关音乐片段和视频。
3. 京剧音乐的基本掌握。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京剧片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独特音乐神韵,引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介绍京剧音乐的发展历程(10分钟)1. 讲解京剧音乐的发展历程,从明代的六百曲、清代的偏文戏、盖曲、长曲以及现代京剧的蕤宾、豪旋、连旋等。
2. 讲解京剧音乐的特点,包括高亢、富有表现力、有节奏感和情感性等。
步骤三:学习京剧基本曲调(15分钟)1. 为学生介绍京剧的四大曲调:大锣调、小锣调、对板调和套曲调。
2. 播放不同曲调的京剧片段,让学生听辨并体验不同曲调的特点和韵味。
步骤四:分析京剧音乐的元素(15分钟)1. 介绍京剧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声乐、器乐和韵律。
2. 通过播放一些京剧唱段,引导学生分析代表性的声乐技巧和京剧特有的器乐伴奏。
步骤五:欣赏代表性京剧音乐(15分钟)1. 播放一些京剧经典唱段,让学生欣赏京剧音乐的魅力。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步骤六:小结与拓展(5分钟)1. 对学生所学的京剧音乐知识进行小结,强调学生所学的京剧音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和欣赏京剧音乐,扩展自己的音乐视野。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分组进行京剧音乐的创作,自选故事情节,并结合学到的京剧音乐元素进行演示。
2. 带领学生去剧院欣赏京剧演出,深入感受和体验京剧音乐的艺术魅力。
高中高一上册音乐教案:京剧音乐精选4篇(二)教案题目: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目标:通过学习亚洲传统音乐,使学生了解亚洲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亚洲传统音乐的历史和特点。
高中高一上册音乐教案:京剧音乐教学目标•了解京剧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熟悉京剧音乐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演唱技巧•能够辨识不同类型京剧音乐,并理解其中的意涵和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京剧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技巧•难点:京剧音乐的意象化和情感表达教学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京剧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料•京剧音乐的简述和历史背景介绍教学步骤1. 了解京剧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讲述京剧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介绍京剧的曲调和唱腔特点,解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关系。
2. 学习京剧音乐的基本表现方式和技巧•介绍京剧音乐的四种唱腔:黄钟、角音、清腔和大调,并演示如何演唱。
•讲述京剧音乐的配器和曲式,如京韵大鼓和打击乐等。
•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类型的京剧音乐,如起胡、定型、清唱等。
3. 探索京剧音乐的意涵和情感•通过分析京剧音乐的曲调、唱腔、配器和歌词等要素,学生可深入理解其中的意涵和情感表达。
•设计练习活动,如听取不同类型的京剧音乐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下自己听后的感受。
教学评价1. 作业评价•课堂上分发听辨记录表,让学生听取不同类型的京剧音乐,去辨别其中的唱腔、曲调和配器。
•设计创作任务,让学生写下自己对于京剧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 课堂评价•观察学生是否能够跟随演示唱腔的演唱者一起唱出音调和节奏。
•演唱练习时,评估学生发声的准确性和表现的自然度。
教学延伸•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京剧演出,并结合本课学习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讨论。
•奖励学生阅读相关的京剧历史和理论著作,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和艺术欣赏能力。
结语本次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京剧音乐的文化背景、表达方式和演唱技巧,使其在欣赏与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这一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价值和审美情趣。
高中音乐京剧欣赏教案【篇一: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周锐课题:中国京剧音乐课型:专题音乐欣赏年级:高一年级教具:录音机、录像机、彩电、投影机、录像带、打击乐器、钢琴课时:一教时教学目标:1、通过著名京剧选段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秀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2、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如,角色、行当、唱腔等。
以及一些代表人物。
3、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
4、通过学唱,使学生演唱出有一定的京剧韵味。
教学内容:l、音乐知识:中国京剧的历史、行当、唱腔等代表人物。
2、欣赏《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选自京剧《侧美案》选段)《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
3、学唱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及模仿动作表演。
4、节奏训练:打击乐“锣鼓经”练习。
5、小论文一篇(课外)。
教学方法: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京剧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继承了昆剧、皮黄、梆子诸声腔的精华,并加以集中而成。
京剧的行当为生、旦、净、丑。
京剧的唱腔主要分西皮、二黄两大类。
目前已成为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及人物扮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艺术形式。
作品分析:《包龙图坐打在开封府》是选自中国京剧传统剧目《侧美案》秦香莲告状的故事(剧情略)是包拯审判陈世美时的一段西皮净角的成套唱段(裘盛戎演唱),导板高亢有力的散打散唱,表现包公升堂审案的肃穆气氛和威摄力量以及刚直不阿不畏强暴的正义形象。
西皮的曲调以七声音阶跳进旋法为主,每一句起拍都在弱拍,落拍多在强拍,拍色色彩明朗,多用于叙述描写。
《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阿庆嫂的唱段(剧情略),这段二黄慢板唱段为表现她对隐蔽在芦苇荡中的)8名伤病员的关心和复杂情况的分析,是一段表达心理活动的自叙性唱段,表现了她为掩护芦荡养伤的战士们,与汉奸刁德一明争暗斗的焦虑心情。
高中音乐《京剧》教案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历史,了解京剧的基本构成和表演特点,掌握京剧的基本唱腔和表演姿势,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2.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京剧》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京剧的唱腔、表演动作;•能够用流畅的语言介绍和评价京剧,提高能力;•小组合作,展示自己学习和锻炼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教授以下内容:•京剧的起源和历史;•京剧的基本构成和表演特点;•京剧的唱腔和表演姿势。
三、教学过程1. 通过故事了解京剧的起源•老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猜测京剧的起源;•老师介绍京剧的起源和历史,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京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有关京剧起源的故事,并进行展示。
2. 京剧的基本唱腔•老师现场演唱京剧常用的唱腔,让学生听觉体验,并传授唱腔的基本知识,如音调、节奏等;•学生跟唱,磨练嗓音和节奏感。
3. 京剧的表演姿势•老师演示京剧基本的表演姿势和动作;•学生模仿,在老师的指导下,磨练表演技巧。
4. 组合表演•小组合作,选择一幕经典京剧台词,进行排练表演;•进行练习,互相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每个小组进行展示,体验表演氛围。
四、教具准备•京剧的音频材料;•京剧的视频材料;•电子黑板;•PPT课件。
五、教学评价通过该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京剧的起源和历史;•熟悉京剧的唱腔和表演姿势;•创造合理的展示形式,展现自己的文化素养;•参与小组合作,锻炼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
通过课程展示和学生平时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同时,随时修正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介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实用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简单历史,培养学生对戏曲文化及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
2、初步了解京剧的行当、艺术形态、声腔、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简单历史,培养学生对戏曲文化及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
2、初步了解京剧的行当、艺术形态、声腔、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参与、感受;2、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戏曲是中国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它与印度的梵剧、希腊的悲剧喜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曲文化。
新课导入:1 、欣赏视频歌曲《青衣》☆ 1 (由流行音乐引入能消除学生对戏曲的烦感)京剧1 、起源与形成17 9 0 年,乾隆八十寿辰,诏令四大徽班(来自安徽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戏班)进京,使皮黄腔风靡京城,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道光年间形成了京剧这一剧种,迄今已有2 0 0 多年的历史,为中国的国粹。
2、行当的分类及脸谱生:扮演男性的角色(小生、老生、武生等分别用图片展示)旦:扮演女性的角色(图片展示)正旦、青衣——大家闺秀花旦——天真的小姑娘、泼辣的妇女彩旦——诙谐、有趣老旦——中年妇女净:正净、架子花脸丑:诙谐幽默(在舞台上如何使人们看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出脸谱)欣赏《说唱脸谱》☆ 2 ,作下面的连线题:红色凶狠残暴黑色躁黄色蓝或绿正直白色人★ 脸谱: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
全课总结:这堂生动的关于戏曲的教学课在流行音乐中开始,又在流行的歌声中结束,消除了学生对戏曲的烦感,使学生不仅对中国的戏曲有了大致的了解,还提高了对戏曲的鉴赏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戏曲的美,使学生更热爱民族传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高中音乐《京剧》教案设计(精选6篇)高中音乐《京剧》设计篇1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室一.教学目的1 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2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和宏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3.教学方式:演示,教师讲解、示范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⑴听歌曲:《唱脸谱》 (出示课件)[师]这首歌曲是关于我们的国粹--京剧的。
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
我国的戏曲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
而我国的戏曲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
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
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
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了解多少呢?⑵谈谈对京剧的认识。
(学生讨论回答)2.京剧艺术基础知识(1)起源: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
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
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
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微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
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发明,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
(2)角色的分类与脸谱:“ 生、旦、净、丑” 是什么?其实不过是角色分类。
“ 生” 是男性正面角色。
“ 旦” 是女性正面角色“ 净” 是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 丑” 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每种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脸谱、扮相等,只要演员一上场,你一望便知。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剧情的关键。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
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
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九节现代京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九节,主题为“现代京剧”。
详细内容包括现代京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代表作品及演唱技巧。
重点分析《红灯记》、《沙家浜》等经典剧目的选段,让学生深入了解现代京剧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京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学会欣赏现代京剧的代表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掌握基本的京剧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现代京剧的演唱技巧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经典剧目的选段欣赏和演唱技巧的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钢琴。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现代京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3. 欣赏:分析《红灯记》、《沙家浜》等经典剧目的选段,讲解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 实践:分组练习演唱技巧,教师指导,学生互相评价,提高音乐表现力。
六、板书设计1. 现代京剧鉴赏2. 内容:a. 历史背景b. 艺术特色c. 经典剧目d. 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红灯记》选段的艺术特色,并尝试演唱。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从剧情、角色、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现代京剧的演唱技巧掌握程度,以及欣赏能力的提高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看现代京剧演出,深入了解京剧艺术,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推荐相关书籍、视频等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现代京剧的演唱技巧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分组练习演唱技巧,教师指导,学生互相评价。
3. 作业设计:分析《红灯记》选段的艺术特色,并尝试演唱。
一、现代京剧的演唱技巧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现代京剧演唱技巧主要包括气息控制、咬字清晰、行腔优美、表情生动等。
高中音乐《京剧》教案设计教学背景在高中音乐学科中,学生需要学习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其中京剧是最为重要的代表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京剧的基本知识、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要能够鉴赏和表演京剧。
本教案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了解、理解和欣赏京剧,并能够进行基本的演唱和表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流派、唱腔等内容;2.掌握京剧的音乐特点、唱腔特点,并能够识别和分析唱腔;3.了解京剧的造型和服饰特点,并认识角色的基本特征;4.掌握京剧的表演技巧和基本舞台动作;5.能够合理利用音乐知识和技巧,演唱和表演京剧。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对京剧的欣赏能力;2.提高学生的演唱和表演技巧;3.培养学生整体协作和团队合作精神;4.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教学内容第一节:开篇导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历史和发展背景,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播放京剧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音乐特点。
第二节:京剧音乐与唱腔1.教师向学生讲解《京剧》的基本唱腔,比如“二黄”、“二狮”等;2.播放京剧唱腔,指导学生认识和分析唱腔的特点;3.让学生跟着唱,练习基本京剧唱腔的发音和节奏。
第三节:角色造型和服饰1.教师向学生介绍《京剧》中的角色造型和服饰特点,比如面谱、华丽饰品、宽袖衫等;2.分组让学生自行选择一种角色并设计服饰、化妆,用简单的材料手工制作;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穿服饰,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
第四节:基本表演技巧1.介绍《京剧》中的基本表演技巧,包括身段、踏步、手势等;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角色切分、造型、手势动作练习;3.让学生练习京剧经典剧目的表演片段,如《红楼梦》中的黛玉怨诉。
第五节:综合实践1.让学生自主组织小剧组,编排和表演小剧目,演唱京剧唱腔,展示角色特点和造型,展示表演技巧。
2.老师根据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并为学生提供有用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参与状态;2.学生制作的服饰和化妆成果;3.学生整体表演效果;4.学生自评和互评。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高级中学音乐课本》京剧音乐歌曲部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音乐的基本特点,包括唱腔、伴奏乐器等。
2. 通过欣赏和学唱京剧音乐歌曲,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京剧音乐的基本特点。
2. 京剧音乐歌曲的欣赏与学唱。
教学难点:1. 京剧音乐歌曲的唱腔特点。
2. 学生对京剧音乐歌曲的欣赏与理解。
教学准备:1. 录音机、教学音带、京剧音乐歌曲(VCD或MP3格式)。
2. 京剧音乐歌曲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3. 京剧音乐歌曲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京剧音乐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音乐的韵味。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京剧音乐有什么了解?3. 学生分享自己对京剧音乐的认识。
二、讲解京剧音乐的基本特点1. 介绍京剧音乐的起源、发展历程。
2. 讲解京剧音乐的主要唱腔特点,如西皮腔、二黄腔等。
3. 介绍京剧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如京胡、京二胡、板鼓等。
三、欣赏京剧音乐歌曲1. 播放《唱脸谱》等经典京剧音乐歌曲,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2. 分析歌曲的唱腔特点、音乐结构等。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欣赏感受。
四、学唱京剧音乐歌曲1. 播放歌曲的范唱,让学生跟随学唱。
2. 教师示范歌曲的唱法,强调唱腔特点。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京剧音乐的基本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学唱京剧音乐歌曲的感受。
3. 拓展:课后欣赏更多京剧音乐歌曲,了解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基本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京剧音乐歌曲的欣赏与理解能力。
3. 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京剧音乐的基本特点时,要注意结合实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2. 在欣赏和学唱京剧音乐歌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课后拓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京剧艺术的魅力。
高中音乐《京剧》说课稿.doc1、《京剧》说课稿一、说大纲依据《大纲》要求,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激发、培育、进展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从而把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学问和技能,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的产生、进展的历史沿格及主要的代表人物。
二、说教材1,教材分析2,教学目的1〕观赏乐曲,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特点及情感内涵,在这基础上认识两个唱腔的特征。
2〕通过京剧名段观赏和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育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喜爱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倾听,认识〔南邦子〕和〔四平凋〕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角色情感方面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
三、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般高2、中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感受表达表现音乐美的载体来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
因此,要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去学习选择方法很重要,依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纳让学生听音乐作品的节奏、音色、唱腔、拖腔等方面用比较的方法来了解京剧的不同唱腔特点,从而来探究音乐所要表达的心情和有关京剧的学问。
四、说教法京剧是我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剧种,尤其是老年一辈特殊痴迷,相反对于我们年青一代来说起魅力却不是很大,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其京剧所要表达的一些内在的东西了解甚少,所以,为了要激起学生对倾听京剧的兴趣我采纳以下的方法来教学。
1,视觉图象法京剧的声腔、行当、板式和伴3、奏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生疏的,为了能关心学生在了解京剧的有关学问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我在课前收集了一些有关京剧的片段,让学生来观赏,给学生视听结合,通过图象和声音来直接触动学生的感官,为易于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打好基础。
2,对比倾听法在了解两个乐曲的唱腔特点时,我运用画面表格的形式将两个乐曲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特点做比较,这样有助于学生朝这几方面有目的地去倾听。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高级中学音乐课本》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音乐的基本特点,感受京剧唱腔的魅力。
2. 通过学唱京剧歌曲《唱脸谱》,提高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京剧唱腔的旋律特点。
2. 《唱脸谱》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1. 京剧唱腔的发音和咬字。
2. 《唱脸谱》歌曲的演唱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京剧知识介绍、京剧唱段欣赏、京剧脸谱图片等。
2. 教学音频:《唱脸谱》歌曲。
3. 教学视频:京剧表演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京剧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京剧表演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二、学习京剧音乐知识1. 介绍京剧音乐的基本特点,如唱腔、板式、节奏等。
2. 分析京剧唱腔的旋律特点,如高亢、激昂、婉转等。
3. 介绍京剧脸谱,让学生了解不同角色脸谱的特点。
三、欣赏京剧唱段1. 播放京剧经典唱段,如《红灯记》、《沙家浜》等,让学生感受京剧唱腔的韵味。
2. 分析唱段中的节奏、韵律和演唱技巧。
四、学唱京剧歌曲《唱脸谱》1. 教师播放《唱脸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教师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发音、咬字、呼吸等。
3.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个别指导。
4.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发音和咬字。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京剧音乐的特点。
2. 强调学唱京剧歌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
六、课后作业1. 观看京剧表演,了解不同角色的表演特点。
2. 学唱其他京剧唱段,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京剧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学唱《唱脸谱》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3. 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演唱技巧。
高中高一上册音乐教案:京剧音乐
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高级中学音乐课本》第三节
执教:深圳市碧波中学廖平凡
教具:影碟机影碟(唱段实况)幻灯片幻片机彩电等
教学目的
1、通过对京剧的简介,使学生了解京剧基础知识。
2、通过京剧名段欣赏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用提问式导入课题内容。
(我国戏曲中,影响的是什么剧种?)
2、介绍京剧基础知识:(根据内容出示相应的幻灯片)
(1)京剧的形成:
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寿辰,诏令“四大徽班”(清朝安徽省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戏班)进京演出,皮黄腔风靡京城。
后来,留京徽班艺人与来自湖北的汉剧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
术风格和表演体系。
京剧虽只有二百多年历史,但因为它久居京城这种特殊背景之下,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影响遍及全国以致世界,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国剧。
(2)京剧音乐:
1)京剧音乐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
西皮腔源于秦腔,形成于武汉一带。
西皮腔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适于表现激昂、明朗、欢快的情绪。
二黄的起源在江西,形成于湖北、安徽,它的唱腔沉着稳重,凝炼严肃,适合表现深沉、悲怨的情绪。
2)伴奏乐队称为“场面”,分为“文场”、“武场”两部分。
文场由演奏旋律的管弦乐器组成,常用的乐器有京胡、月琴、小三弦、京二胡、笛子、唢呐、笙等(出示挂图),。
高一音乐:京剧音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作者廖平凡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高级中学音乐课本》第三节
执教:深圳市碧波中学廖平凡
教具:影碟机影碟(唱段实况)幻灯片幻片机彩电等
教学目的
、通过对京剧的简介,使学生了解京剧基础知识。
2、通过京剧名段欣赏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用提问式导入课题内容。
(我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剧种?)
2、介绍京剧基础知识:(根据内容出示相应的幻灯片)
(1)京剧的形成:
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寿辰,诏令“四大徽班”(清朝安徽省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戏班)进京演出,皮黄腔风靡京城。
后来,留京徽班艺人与来自湖北的汉剧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
京剧虽只有二百多年历史,但因为它久居京城这种特殊背景之下,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影响遍及全国以致世界,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国剧。
(2)京剧音乐:
1)京剧音乐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
西皮腔源于秦腔,形成于武汉一带。
西皮腔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适于表现激昂、明朗、欢快的情绪。
二黄的起源在江西,形成于湖北、安徽,它的唱腔沉着稳重,凝炼严肃,适合表现深沉、悲怨的情绪。
2)伴奏乐队称为“场面”,分为“文场”、“武场”两部分。
文场由演奏旋律的管弦乐器组成,常用的乐器有京胡、月琴、小三弦、京二胡、笛子、唢呐、笙等(出示挂图),
深圳市碧波中学
高一音乐京剧音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