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见疾病与护理 (14)
- 格式:pdf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18
常见内科疾病的治疗与护理1. 引言内科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内部各系统的疾病,涵盖广泛的疾病种类,如心脏病、肝炎、糖尿病等。
本文将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两方面,探讨常见内科疾病的处理方法,以期提供给读者更多科学、有效的信息与帮助。
2. 心脏病的治疗与护理心脏病是一类严重的内科疾病,必须得到妥善的治疗和护理。
在治疗方面,心脏病患者需要根据病情接受药物治疗、手术或介入治疗,例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等。
在护理方面,心脏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遵循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同时还需要保持适量的运动,定期测量血压和心率。
3. 肝炎的治疗与护理肝炎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
在治疗方面,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
在护理方面,肝炎患者需要注意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和酗酒,同时还要定期检查肝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4. 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在治疗方面,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血糖控制,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
在护理方面,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保持合理的体重和营养摄入,定期进行眼科和足部检查,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在治疗方面,患者需要坚持使用吸入器等药物,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
同时,患者还需要戒烟、避免污染物等呼吸道刺激物。
在护理方面,患者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加强体育锻炼,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6. 结论常见内科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
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内科疾病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治疗和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注:以上内容仅为模拟示例,实际文章内容可能因题目或需求的差异而不同)。
1.患者男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请问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贫血B.出血C.感染D.肝.脾肿大E.淋巴结肿大【答案】:A【解析】:考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慢性再障起病及进展较缓慢。
贫血往往是首发和主要表现。
2.女孩,11岁。
因体温38.9℃伴皮肤、黏膜出血一天就诊。
经医生了解健康史、全面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确诊为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有关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描述,下列错误的是A.好发于儿童B.起病前有感染史C.病程多为自限性D.出血部位下肢最多E.痊愈后经常要复发【答案】:E【解析】:考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多数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或病毒感染史。
起病急骤,有发热、畏寒及全身广泛性出血,皮肤黏膜瘀点、瘀斑,下肢多见,甚至出现血肿、血泡;也可出现消化道和泌尿道的出血,少数病人约1%~4%并发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
病程常呈自限性,在数周内恢复,仅有少数病程超过半年而转为慢性。
3.某患儿,自幼缺乏凝血因子被诊断为血友病,请问此病人的临床表现哪项是正确的A.肌肉血肿B.消化道症状C.神经系统症状D.全血细胞减少E.恶心、头痛、呕吐【答案】:A【解析】:考察血友病的临床表现。
血友病以皮肤、肌肉深部出血为常见症状。
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关节腔若有出血现象,可造成关节活动障碍。
4.女孩,10岁。
因发热、体温38.8℃,畏寒、全身皮肤、黏膜出血就诊,确诊为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予激素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可引起A.库欣综合征B.高血压C.易发生感染D.血糖增高E.便秘【答案】:E【解析】:考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护理。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西药,但长期大量应用或突然停药会产生许多严重不良反应。
不少患者服用激素一段时间后会致食欲增强、身体发胖、皮肤痤疮,有的甚至可诱发和加重感染,还可引起消化道溃疡和出血、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副作用。
内科疾病的护理技术与操作规范内科疾病是指发生在内脏和器官系统内部的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病、肝病等。
对于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护士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照顾。
本文将从疾病的常见护理技术和操作规范入手,探讨内科疾病护理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
一、心脏病患者护理技术与操作规范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工作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在护理心脏病患者时,护士需要掌握以下技术和规范:1. 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及时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2.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和呼吸频率,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3. 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作用;4.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5. 配合医生开展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以上是护理心脏病患者的一些常见技术和操作规范,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并不断提升自身护理水平。
二、肾脏病患者护理技术与操作规范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给患者带来不少困扰。
在护理肾脏病患者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技术和规范:1. 监测患者的血尿素氮、肌酐等指标,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2. 控制患者的饮食,低盐、低蛋白饮食是肾脏病患者的首要选择;3. 保持患者水平衡,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和尿量;4. 给予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如透析、血液滤过等;5. 注重肾脏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保持乐观情绪。
肾脏病患者的护理要求护士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只有做好相关技术与规范,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三、肝病患者护理技术与操作规范肝病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肝病患者需要护士具备以下技术和操作规范:1. 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2. 控制患者的饮食,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助于保护肝脏;3. 确保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帮助其恢复体力;4.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5. 定期复查患者的B超、CT等检查,密切关注病情发展。
一、实训目的本次内科护理实训旨在通过临床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内科护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临床护理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在内科病房的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及地点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训地点:xx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病房三、实训内容1. 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实习期间,我负责了一位COPD患者的护理工作。
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我严格执行医嘱,给予患者吸氧、雾化吸入、抗感染等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在护理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氧疗、如何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以及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
(2)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监测血压。
在实习期间,我负责了一位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
我教会患者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并告知患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血压监测、如何调整药物剂量,以及如何预防高血压并发症。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监测血糖。
在实习期间,我负责了一位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
我教会患者正确测量血糖的方法,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并告知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方法。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等。
2. 内科护理技术操作(1)生命体征监测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如何正确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
(2)静脉输液我掌握了静脉输液的操作技巧,包括穿刺部位的选择、穿刺方法、输液速度的调节等,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地完成输液治疗。
(3)鼻饲法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鼻饲法的操作步骤,为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
(4)导尿术我掌握了导尿术的操作技巧,为患者解除尿潴留症状,保证患者正常排尿。
3. 内科病房管理(1)病房环境管理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病房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病房清洁、舒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章急症护理常规第一节高热护理1.卧床休息。
2.进食高热量半流质饮食,体温过高时应给予流质饮食。
3.高热病人应给予足够的水分;每日摄入量应在3000ml左右。
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一次。
4.体温在39℃以上者给予头部冰袋,39.5℃以上者给予酒精或温水擦浴,也可应用退热药物或针刺降温(取大椎,曲池,合谷,十宣等穴)。
5.体温骤降时应予以保温,及时测血压,脉搏,心率,做记录,同时报告医师。
6.注意口腔卫生,每日给予口腔护理3-4次,口唇干燥时涂润滑剂。
7.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大量出汗者,及时更换被单及内衣;注意病人勿直接吹风,以防感冒。
8.过高热出现谵妄,昏迷时加用床档,以防坠床。
9.诊断未明确者,配合医师及时留取大小便,以做常规化验及培养。
第二节休克护理1.设专人护理,分秒必争进行抢救。
2.给予平卧位或休克卧位(中凹位),头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注意保暖。
3.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代血浆﹑低分子右旋输血准备,并准备生理盐水﹑4.抽血检查血型,按医嘱做好输液﹑糖酐﹑5%葡萄糖﹑抗生素﹑肝素等。
5.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选用粗套管针,以利纠正缺水及失血,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根据血压情况按医嘱应用升压药物;血容量补足后维持血压时,应注意升压药物的浓度和输液滴数,以防水肿。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特护记录。
7.对心愿性休克的病人,注意心率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不超过40滴。
8.对过敏性休克病人,应立即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加入5%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或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9.急性中毒引起的休克病人应迅速洗胃,减少毒物吸收,按医嘱及时应用解毒药物。
护理常规心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心内科是医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心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整个身体的功能。
以下是心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1.心绞痛: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心肌缺氧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胸闷、压榨样疼痛。
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的变化,并及时记录;-保持患者平稳的情绪状态,避免患者过度劳累;-教育患者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心功能的评估和药物的调整。
2.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一种因冠状动脉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组织缺血坏死的疾病。
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维持患者的呼吸循环稳定;-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血压等重要生命体征,监测心功能的恢复情况;-提供舒适的环境,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教育患者关于疾病的知识,指导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由于心脏无法从全身组织提供足够的氧供而导致的疾病,其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护理常规主要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呼吸频率、心率、体重等;-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呼吸功能,给予适当的氧疗;-管理患者的液体平衡,保持体液的平衡;-帮助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提高心脏的功能;-教育患者关于疾病的知识,如药物的使用和合理饮食等。
4.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脏电传导系统发生异常造成的心跳规律紊乱的疾病。
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的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避免患者的情绪激动;-教育患者关于疾病的知识,如药物的使用和健康生活方式等;-定期复查患者的心电图,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除了以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还有其他一些疾病,如心肌炎、心包炎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护理常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内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管理1.心绞痛:监测心电图、用药管理、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
2.冠心病:监测心电图、用药管理、心电图解读、心血管护理等。
3.心力衰竭:休息和体位调整、液体管理、氧气治疗、药物管理等。
4.高血压:血压监测、药物管理、饮食控制、锻炼指导等。
5.糖尿病:血糖监测、胰岛素管理、饮食调理、足部护理等。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氧气治疗、呼吸训练、咳痰护理、药物管理等。
7.肺炎:氧气治疗、抗感染药物管理、体位引流、营养支持等。
8.肝炎:肝功能监测、肝保护药物管理、营养调理、病情观察等。
9.慢性肾病:肾功能监测、蛋白质控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透析监测等。
10.消化系统疾病:饮食调理、胃肠减压、药物管理、肠内外营养支持等。
二、内科常见护理技术1.静脉留置针的插拔和护理:选择静脉注射部位、静脉穿刺操作、留置针护理等。
2.血压监测:血压测量方法、正确操作技巧、动态血压监测等。
3.心电图监测和测量:导联的安装和拆除、心电图波形分析、异常心电图识别等。
4.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护理: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低血糖的急救措施等。
5.呼吸机护理:呼吸机的操作和监测、气管插管护理、机械通气的常规护理等。
6.根据病情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护理技术,例如鼻饲、膀胱冲洗和尿管插入等。
三、内科护理原则1.保持环境整洁和舒适:保持病房内外的清洁和整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
2.让患者保持心理安宁:给予患者支持、关爱和安全感,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
3.做好病情观察和记录:观察和记录相关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饮食摄入和排泄等数据。
4.有效的药物管理:准确计算剂量、正确给药途径、及时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5.提供健康教育和指导: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疾病的特点、治疗原理和预后等。
6.与多学科团队合作:与医生、营养师、心理专家等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护理计划。
以上是内科护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总结,内科护士应掌握上述知识,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活动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而决定适度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过重体力劳动。
心功能不全出现呼吸困难者,应半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必要时吸氧。
(二)饮食护理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禁刺激性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
(三)用药护理有水肿、心衰或使用利尿剂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和监测体重。
服用洋地黄药物时应密切观察疗效、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四)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五)基础护理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六)急救护理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电除颤等救护技术,备齐及定期检查抢救物品及药品。
(七)出院指导:做好出院指导,按时服药、注意饮食、避免过劳,预防感冒,定期门诊复查。
二、冠心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休息与活动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用力排便。
(三)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肪饮食。
(四)吸氧根据病情予低流量吸氧。
(五)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胸痛的性质、程度、部位、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用药后反应。
(六)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需要,保证患者情绪稳定。
(七)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限制钠盐摄入<6g,保持大便通畅。
病情稳定后加强体力活动,每日30-60分钟,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坚持服药,不随意增减药物,详细告知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
定期随诊。
三、高血压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休息与活动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防止情绪激动。
晚期血压持续增高,伴有心、脑、肾症状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三)饮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禁烟、酒。
(四)病情观察1.监测血压,注意有无剧烈头痛、呕吐、神志、面色改变。
注意高血压危象及脑血管意外发生。
2.服用降压药时,密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五)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稳定情绪。
内科护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内科护理学是认识疾病,了解其治疗和预防方法,学习护理病人,保证医疗工作有序开展的一门专业学科。
在临床工作中,有关内科的疾病治疗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这对改善患者医疗体验,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内科护理重点知识的了解,我们能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医疗护理内容,掌握疾病健康知识。
1内科疾病基础护理在内科护理中,针对患者到院就诊的过程也需要开展护理工作,包括热情接待、指导办理入院手续或急危重症抢救等,是保障医院医疗工作秩序的重要基础,因此也是内科护理中的基础内容。
(1)为了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恢复环境,内科护理需要做好病房管理,保持病房通风,干净整洁,根据患者的恢复需求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从而促进疾病的治愈恢复。
(2)对于行特殊检查、治疗以及危重症患者,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禁止随意活动,按照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卧位,病情较轻的可以指导患者适度活动。
(3)对于刚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需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呼吸、体温、心率、脉搏、血压等,4次/天,连续监测3天。
针对危重患者或者发热患者,则4h测量一次,对于体温变化大的患者,密切关注,随时监测。
(4)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入院需要完成的检查并进行指导,且在24h内留大小便送检。
(5)确定护理等级,按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临床治疗效果,检查排泄物、分泌物情况,以及监测药物使用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6)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做好与患者的沟通,耐心解答相关医疗问题。
(7)根据内科疾病需求及不同科室的特色,准备抢救物品,为所有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先行准备。
(8)患者出院时进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
2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一)上消化道出血(1)观察病情在疾病护理时,首先要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观察患者24h尿量,如果尿量过少,则表明血容量缺少,需及时处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大多有黑便情况,需要观察其次数、形状与排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