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实证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分析摘要:现阶段, 我国城镇居民地消费重点正从追求数量型向讲求质量型转变, 从基本生活消费品向新型消费领域转变,这种消费结构地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地作用.本文以全国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为研究对象, 选取8 个指标, 用因子分析法对2018 年地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作出分析, 并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地改善提出了相关对策.关键词:居民消费结构因子分析消费模式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地不断深入, 人们地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消费模式、消费环境不断改善, 居民消费作为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地重要因素, 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相关学者地关注. 居民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 各种消费地构成或比例关系优化消费结构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拉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具有深远意义.二、指标地选取根据指标选取地客观性、全面性、可比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地原则, 为了科学、客观、准确地衡量家庭支出能力, 研究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全年消费支出, 本文选取《中国统计年鉴2018》中“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8 年)”地数据资料, 数据资料中地指标有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它商品和服务.具体指标如下:x1 :食品<元);x2:衣着<元);x3: 居住<元);x4:家庭设备用品<元);x5:医疗保健<元);x6: 交通与通讯<元)x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元);x8:其它商品和服务<元).三、实证分析与讨论<一)因子分析地kmo及bartlett ' s检验本文运用spss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这里先要判断数据是否能够用来做因子分析.检验变量间偏相关程度地kmo统计量地值至少要在0.6 以上数据才适合做因子分析, 如果小于0.6, 说明变量间相关性不强,因子分析效果不会太好,应该重新选择变量.此处kmo地值为0.859,表示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此外,bartlett ' s球形检验地值为256.998,自由度为28,检验显著. 这里满足kmo及bartlett ' s检验这两个条件,说明变量间相关程度大, 适合做因子分析.<二)因子累积贡献率和因子个数地选择表 1 说明了因子地累积贡献率和因子个数地选择情况. 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前两个因子地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87%,满足因子个数对累积贡献率地要求, 因此, 可以选择两个因子. 同时在表中还可以看出, 旋转以前和旋转以后虽然因子总方差贡献没变, 但是单个因子方差贡献率发生了很大变化, 趋势是从极端趋向平衡. 例如第一个因子贡献率由72%减少到58%,而第二个因子贡献率由15%增加到30%,如表 1 所示.<三)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对所选取地两个因子建立因子载荷矩阵. 从旋转后地因子载荷矩阵可得出结论:因子 1 上载荷较大地变量为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交通与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它商品和服务;因子 2 上载荷较大地变量为衣着、医疗保健. 这两个因子反映了8 项指标信息总量地87.331%,也就是说, 用这两个因子代表原来地八项指标评价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全年消费支出情况已有87.331%地把握.显然, 选择这两个主因子所代表地信息量已能够充分解释并提供原始数据所能表达地信息, 仅损失信息量12.669%.综合以上分析, 居民家庭平均全年消费支出地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包括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交通与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它商品和服务, 它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全年消费支出情况地大致情况, 能够反映家庭平均全年消费支出地主要方向;第二类包括衣着、医疗保健, 它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全年消费支出情况地其他非必需品地消费情况, 能够反映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地其他支出信息.<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因子分析自动得出各个因子地得分, 然后用旋转后地方差贡献率当总得分地系数, 构造出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综合指数 f.综合指数得分=因子1地方差贡献率*因子1地得分+因子2地方差贡献率*因子2地得分f=4.606*f1+2.380*f2<f1 、f2 为各个样本地两个因子得分)通过计算得出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2018年家庭全年消费支出水平地综合得分及排序, 见表 2.从表2可以看出,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天津等几个省市排名较高,这说明了这几个省市地家庭消费支出在我国相对靠前, 这也符合我国现实状况.同时通过主要因子排名, 我们可看到:吉林、新疆、甘肃、黑龙江等省市在f1 因子上地得分较低, 也就是说这些省市在为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交通与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它商品和服务等方面消费支出不合理, 而且总体消费支出也不稳定,因此, 这些省需要采取措施使家庭消费支出达到合理地状态. 内蒙古、北京、吉林、天津等省市在f2 因子上地得分都很高,也就是说, 这些省市在衣着和医疗保健等方面地消费支出比较合理. 这几个省市都有服装加工厂等促进了衣着方面地家庭消费;而医疗方面同样很高, 说明这几个省市地医疗设备条件较其他省市完善.四、结论和对策通过以上对数据地处理可以看出, 不同地区地重点消费需求是不同地.通过居民家庭平均消费水平地主成分分析, 可以将这些地区分类,而这些划分正好与我国现阶段地经济区域划分基本雷同, 这不是一个巧合,而是经济发展地必然. 因此,准确了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居民消费需求地变化趋势, 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地国民消费政策, 对我国经济地稳定快速增长有着重要地意义. 政府部门作为经济政策地制定者和重大经济活动地调控者, 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一)切实提高城镇居民地收入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地变化虽然受到多方面因素地影响,但从长远来看, 居民地收入水平变化起着决定性地作用.随着居民收入地增加, 全部消费支出中用于食物消费地比重就会逐步下降. 目前, 我国低收入人群因为收入地限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提高居民收入:一是提高个人所得税地起征点;二是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地比例;三是提高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地比例;四是提高欠发达地区人们地收入.<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们地预期风险支出增加, 使得居民收入预期下降而支出预期上升,从而导致人们消费意愿降低. 国家应逐步完善包括医疗、住房、失业、养老等在内地社会保障体系, 增加改革地透明度,减少居民对未来预期地不确定性, 使居民对自身保障地担忧转化为对未来生活地乐观心理预期, 逐渐树立消费信心,提高居民地边际消费倾向, 变远期地储蓄倾向为即期地消费需求.<三)改善消费环境改善消费环境是优化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地重要途径. 一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应在发展相对滞后地地区增加有利于促进消费地基础设施投资,完善城镇商业体系, 为居民消费规模地扩大创造更好地空间与对象.二是要扩大消费信贷规模. 通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降低信贷条件,扩大信贷范围,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三是要规范市场秩序. 目前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等非诚信现象充斥市场, 国家应从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等方面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地消费模式一种合理地消费模式首先要与本国地实际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促进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其次要满足人们地基本生存需求, 为人类地生存和发展提供最基本地物质保障;第三, 要有利于人地个性全面发展.人除了要为生存付出脑力和体力地劳动外, 还要享受一些张扬个性地活动,表现自我、塑造自我和完善自我. 此外, 消费结构要有利于社会地精神文明建设, 让人们在付出辛苦地同时也要享受到精神地愉悦,例如满足感、舒适感等. 如果一种消费不能使人们精神舒畅,反倒使人们处于一种烦躁、空虚、无聊地精神状态, 那么这种消费就是不可取地.我们地消费只有符合以上目标, 才是一种积极健康地、合理地、可取地消费模式.参考文献:①穆天楠.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及对策]j].华章,2009<14)②曹克强.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地现状及其进一步改善[j ].云梦学刊,2001<2 )③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分析摘要:本文采用2011年我国31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根据经济发展、地理环境以及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水平很不平衡,消费结构差异也较大。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k均值聚类法等方法,对2011年我国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各项指标进行计量分析,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水平进行评价和排序,以期反映消费水平与结构上的差异,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的引导性政策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物质文明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加之各地人口、资源、政策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各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情况其次,消费结构可以反映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消费结构就越趋向于追求安逸享受的消费结构。
在这样的消费结构中,奢侈品支出如住房、服务性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
反之,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中,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日益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主要利用三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
本文选取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分类和排序,并与人们实际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比较。
二、实证分析指标体系的选择(1)评价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九个指标,分别为:yx人均食品支出(元/人);x2人均衣着支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元/人);1出(元/人);x3人均居住支出(元/人);x4人均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元/人);x5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元/人);x6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元/人);x7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元/人);x8人均其他消费支出(元/人)。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影响江苏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基于var模型分别考察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上升,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上升,反而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这可能是由于城镇居民逐渐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与享受型转变,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动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而农村居民用于发展型与享受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不足,且增长缓慢,导致其消费结构的变动不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并且,我们还发现,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冲击作用在较长时间内有效。
【关键词】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实证分析1.引言如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保持了长期高速的经济增长。
但是,一方面,目前中国正处于由中上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根据国际的经验教训,拉美与中东的许多经济体在这一发展阶段,停滞不前,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而要想成功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竞争日益激烈,而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也要求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施振荣对国际分工提出了一个“微笑曲线”,根据他的观点,这条曲线的左端是研究与开发、制定品牌标准,右端是营销服务市场、供应零部件,中间是加工组装。
左端和右端的利润率都比较高,可以达到20%-25%,而中间的加工组装利润率最低。
而中国在国际分工却处于中间这一部分,承担着加工组装的任务。
所以中国一直以来都只能靠大规模来赚得一点毛利。
例如,美国的苹国手机大多数都是在中国的富士康等企业进行加工组装的,但一部600美元利润的手机,美国苹果公司获得利润的60%,韩国公司获得13%,日本等其他东亚国家获得26%,而中国只能获得利润的1%,即6.54美元,正是这种国际分工的劣势地位,也要求我国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作者单位:1.太原市龙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经济纵横基于ELES 模型的山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张欣1安桉2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既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又是社会再生产的起点,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
本文运用ELES 模型对山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探明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和规律,深入了解消费需求和价格因素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居民消费品质,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建议。
一、当前山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一)消费能力持续增强201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035元,比上年增加1903元,增长6.5%。
同时,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790元,比上年增加1386元,增长7.5%。
(二)消费需求日益多样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理念的日益更新和消费品市场的逐步繁荣,消费领域和消费空间得到有效扩展,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再局限于吃穿住行,而是赋予了消费内容多元化、个性化的内涵。
(三)消费档次不断提升在消费支出稳定增长,八大类消费全面增长的同时,各类消费体现出“质升量增,档次提升”的特点。
二、山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一)理论模型与数据来源扩展性线性支出系统(ELES )模型是路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
本文运用Eviews8.0软件,建立ELES 模型,对2000-2018年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动态分析。
扩展性线性支出系统(ELES )模型的基本形式为:p i q i=p i r i+βi(I-1)(1)其中:p i 表示第i 种商品价格,q i 表示第i 种商品实际需求量,r i 表示可供居民维持生活的第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βi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I 表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p i q i 表示第i 种商品的实际需求支出,p i q i 表示第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n i=1p i r i 表示各类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也就是居民为维持生活所必须的总基本需求支出,I-∑n i=1p i r i 表示剩下的收入,且0<r i <q i ,0<βi <1,∑n i=1βi ≤1。
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徽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消费结构不仅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偏好,还对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构成近年来,安徽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务等八大类。
食品烟酒支出一直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其占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这表明居民在满足基本的饮食需求后,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
衣着支出相对较为稳定,反映了居民对于个人形象和穿着品质的一定追求。
居住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上升,这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以及居民对居住环境改善的需求增加有关。
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稳中有升,体现了居民对生活品质的关注和提升。
交通通信支出增长迅速,反映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居民出行、交流方式的改变。
教育文化娱乐支出逐年增加,显示出居民对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
医疗保健支出的比重也有所上升,表明居民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二、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一)消费层次不断提升从基本的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变。
过去,居民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衣着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上。
如今,教育、文化、旅游、健身等方面的消费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的新热点。
(二)消费方式多样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在线支付等新型消费方式越来越受到居民的青睐。
此外,共享经济的兴起也为居民消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消费观念更新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渐从注重价格向注重品质、品牌和服务转变。
更加注重商品的质量、环保、健康等因素,愿意为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支付更高的价格。
三、影响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一)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是影响消费结构的最直接因素。
基于ELES模型的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基于ELES模型,对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概述了ELES模型,然后深入分析了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特点,探讨了ELES模型在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实证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
在对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促进旅游消费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ELES模型、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实证分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特点分析、应用、实证方法、案例分析、结论总结、政策建议、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消费在中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消费行为。
城镇居民作为国内旅游的重要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对国内旅游的发展和市场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通过基于ELES模型的实证分析,可以揭示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特点以及其消费行为背后的动因,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水平逐渐提升。
城镇居民作为国内旅游消费的主要参与者,其消费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个人收入水平、文化素养、家庭结构等。
深入研究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对于促进国内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城镇居民消费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国内消费升级、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入研究基于ELES模型的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实证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特点,为制定更加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分析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因此加强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居民消费结构因素一、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地域差异的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秉承着一局部地区先开展,先富裕起来的模式,然后再带动其他较落后地区开展的原那么,因此消费结构会因为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我国沿海地区和南方的城市比拟兴旺,人们不必因为根本的温饱而奔波忙碌,生活比拟富裕和丰富,有更多的金钱和经历来进行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业余活动,吃饭等日常花费所占总消费金额的比例比拟低,因为在先进地区食物和衣服的种类丰富且数量足够满足人们的日常消耗,因此价格相比照拟廉价,人们不必因为吃穿而发愁。
但是在一些不兴旺地区,比方山区或者是----的城市,由于所处地域比拟偏远、交通不方便和土地贫瘠等多方面的因素,它们的城镇工业和效劳业大都不兴旺。
从其他方面来讲,即使能解决根本的食物问题,人们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有利的环境去进行精神娱乐,因此用于购置书籍和进行娱乐的花费比拟少,人们更偏向于将金钱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我国中部地区,城镇人们生活较为富裕,就业压力和住房压力相对较少,因此消费结构比拟平均,很少出现集中消费的情况。
并且在比拟兴旺地区的城市,人们还会适当的购置保险、基金或者股票来进行理财和增加额外收入,而偏远地区的城镇,由于经济不兴旺和信息不流通,人们对于炒股等先进理财手段还认识缺乏,因而投入到此的金钱并不是很多。
收入等级的差异收入的多少决定着消费结构,一般来说,收入较多的人们消费范围比拟广,而收入较少的人们那么消费涉及面比拟狭窄。
对于收入比拟丰富的人们来说,他们的收入足够支付日常的根本消费,比方吃饭、穿衣和看病等,因此会有足够的金钱去进行其他方面的消费。
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选取了上海市1995年—2010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等数据,运用eles分析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考虑到物价变动对实际购买力的影响,本文使用上海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5=100)对所选取数据进行了平减处理,得到实际值,进而对各需求特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上海;消费结构;eles模型
一、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描述性分析
近15年以来,上海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获得持续增长,收入的消费效应明显,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率343.93%,年均增长率为22.93%,实际增长率223.18%,实际年均增长率14.88%,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名义增长率295.36%,年均增长率为19.69%,实际增长率187.83%,年均增长率为12.52%。
受边际收入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及收入支出预期的影响,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稳定。
二、eles模型介绍
eles模型,由于对数据依赖程度小,易于进行参数估计,可以对需求的各种特性进行全面分析,因而在居民消费结构分析中被广泛采用。
该模型可表达为:
(1)
其中,vi为消费者对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支出,pi、qi为
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需求量,xi为消费者对第i类商品或服
务的基本需求量,pixi为基本需求支出,y为人均可支配收入,β
i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
为了分析的方便,用。
由(1)可得:vi =αi +βi ( y-∑αi ) (2)
令γi = αi -βi∑αi (3),则vi = γi +βiy (4) 将(3)式带入(1)式得:pi xi = γi +βi【∑γi /(1-∑βi )】(5)
由(1)可得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为:
= (6)
由(1)可得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
自价格弹性: (7)
三、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eles模型分析
1.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表1 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eles模型β估计结果
数据显示,边际消费倾向明显高于其他各项的依次是食品、交通
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
2.基本消费需求分析
表2 上海市2010年城镇居民消费基本消费情况
从基本需求的总量来看,食品的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各项,表明食
品需求为最基本需求,食品供应仍处在各项供应之首。
3.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表3 上海市2010年城镇居民需求收入弹性
一般来讲生活必需品的弹性系数小于1,非生活必需品的弹性系数大于1。
数据显示,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弹性系数均在0.6-0.7之间,说明这两项消费属于生活必须消费,从发展趋势看,这两项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继续下降;衣着、居住、其他商品及服务的弹性系数均接近于1,说明这三项消费将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居民仍有改善的需求,在消费结构中处于较稳定地位;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的弹性系数均大于1,说明这三项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居民在此三方面有很大的需求,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继续上升。
4.自价格弹性分析
表4 上海市2010年城镇居民需求自价格弹性
数据显示,各项消费与价格均呈负相关关系,自价格弹性系数均小于1,其中,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自价格弹性系数偏低,说明这两项消费受价格变化的影响偏弱,进一步说明了其生活必需品的性质;交通和通信自价格弹性系数明显高于其他各项,说明此项消费对价格反映敏感,发展、享受型消费特点显著;衣着、居住等项目自价格弹性系数接近,与居民整体非基本消费比重偏高的结论相一致。
四、基本结论
上海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已进入富裕阶段,消费结构变动显著,但速度逐渐放缓并趋于稳定,基本需求已得到满足,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成为消费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未来,消费结构不会出现剧烈变动,但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型消费比重将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元欣,于茂荐.上海扩大消费需求与产业转型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0(02).
[2]陈晋玲.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演进分析[j].财政与金融,2011(04).
[3]甄明霞.上海市消费需求演变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
究,2010(06).
[4]施祖辉.影响上海消费需求增长变动的因素分析——
1978~1999年动态验证[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0(02).
作者简介:宋丽(1983-),女,山东费县人,讲师。
基金项目:上海市2009优秀青年教师专项基金
(b.37-0123-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