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v1.2
- 格式:doc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39
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一.实验原理1.1以太网交换机基础以太网的最初形态就是在一段同轴电缆上连接多台计算机,所有计算机都共享这段电缆。
所以每当某台计算机占有电缆时,其他计算机都只能等待。
这种传统的共享以太网极大的受到计算机数量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减少冲突域类的主机数量,这就是以太网交换机采用的有效措施。
以太网交换机在数据链路层进行数据转发时需要确认数据帧应该发送到哪一端口,而不是简单的向所有端口转发,这就是交换机MAC地址表的功能。
以太网交换机包含很多重要的硬件组成部分:业务接口、主板、CPU内存、Flash、电源系统。
以太网交换机的软件主要包括引导程序和核心操作系统两部分。
1.2以太网交换机配置方式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方式很多,如本地Console 口配置,Telnet远程登陆配置,FTP TFTP配置和哑终端方式配置。
其中最为常用的配置方式就是Console 口配置和Telnet远程配置。
1.3以太网交换机基本配置方法1.3.1交换机的用户界面交换机有以下几个常见命令视图:(1)用户视图:交换机开机直接进入用户视图,此时交换机在超级终端的标识符为。
(2)系统视图:在用户视图下输入实system-view命令后回车,即进入系统视图。
在此视图下交换机的标识符为:。
](3)以太网端口视图:在系统视图下输入interface命令即可进入以太网端口视图。
在此视图下交换机的标识符为:。
(4)VLAN配置视图:在系统视图下输入vlan vlan —number即可进入VLAN配置视图。
在此视图下交换机的标识符为:。
(5)VTY用户界面视图:在系统视图下输入user-interface vty number 即可进入VTY用户界面视图。
在此视图下交换机的标识符为:。
进行配置时,需要注意配置视图的变化,特定的命令只能在特定的配置视图下进行。
1.3.2交换机的常用帮助在使用命令进行配置的时候,可以借助交换机提供的帮助功能快速完成命令的查找和配置。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中原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系2014年12月10日实验一Windows系统网络命令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 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功能。
2. 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和输出格式。
3、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能用ping 、ipconfig等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路由跟踪命令、使用route、netstat、arp等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二、实验内容1、常用网络测试命令PING的使用2、网络配置查看命令IPCONFIG的使用3、网络连接统计命令NETSTAT的使用4、网络路由表操作命令ROUTE的使用5、地址解析命令ARP的使用6、路由跟踪tracert命令的使用三、实验步骤(一)常用的网络测试工具-PING.EXE1、工作原理Ping的主要作用是验证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CP/IP 协议后才可以使用。
向远程计算机通过ICMP协议发送特定的数据包,然后等待回应并接收返回的数据包,对每个接收的数据包均根据传输的消息进行验证。
默认情况下,传输四个包含32 字节数据(由字母组成的一个循环大写字母序列)的回显数据包。
过程如下:(1)通过将ICMP 回显数据包发送到计算机,并侦听回显回复数据包来验证与一台或多台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2)每个发送的数据包最多等待一秒。
(3)打印已传输和接收的数据包数。
2、用法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参数一览表:3、示例(1)判断本地的TCP/IP协议栈是否已安装Ping 127.0.0.1 或Ping 机器名说明:若显示Reply from 127.0.0.1....信息则说明已安装。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前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给《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堂教学应该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
将《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成国内一流的课程,是近期《计算机网络》课程努力的方向。
我校自1986 年开始为本科生同学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当时由于设备紧张,基本没有实践环节。
1996 年,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筹建了《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实验环境。
这个实验环境为同学提供了基本的网络操作和功能,在当时达到了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基本水平,这个实验环境为我院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3 年,我们又重新改建了实验环境。
目前,本实验室拥有40 台联想公司的个人计算机和五台联想、方正服务器。
现在的网络实验环境不逊于国内各知名学府,在这样良好的硬件环境下,我们就在软件上也力争达到国先进水平。
所以,我们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书,调整了实验安排,加大了实践力度。
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实验条件,认真完成实验,从实验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培养。
希望同学们在使用本实验指导书及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使《计算机网络》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课程。
本学期授课教师为杨松波,此外张学东、武传胜、吴建胜等教师也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
实验要求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过去十几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在一个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对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实现一个传输层协议,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基本实现技术;通过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传输过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网络基本原理和技术的理解,进而为今后逐步再涉及到难度较大的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打下扎实的基础。
7A版优质实用文档创新源于实践《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实验指导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组20GG-9目录实验一网线的制作 (1)实验二常见网络测试命令使用 (4)实验三VLAN的基本配置 (15)实验四对等网的组建 (21)实验五TCP/IP协议分析 (33)实验六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36)实验七网络地址转换 (39)实验八WWW、FTP服务器配置 (41)实验一网线的制作1实验目的掌握网线的制作和测试方法,了解标准568A与568B网线的线序。
2实验内容每2人一组,剪取适当长度的双绞线进行实验,一个人制作直连网线,另一人制作交叉线。
3实验原理3。
1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Unshielded Twisted Pair,简称UTP)是在塑料绝缘外皮里面包裹着8根信号线,它们每2根为一对相互缠绕,形成总共4对,双绞线也因此得名,如图1-1所示。
双绞线这样互相缠绕的目的就是利用铜线中电流产生的电磁场互相作用抵消邻近线路的干扰并减少来自外界的干扰。
每对线在每英寸长度上相互缠绕的次数决定了抗干扰的能力和通讯的质量,缠绕得越紧密其通讯质量越高,就可以支持更高的网络数据传送速率,当然它的成本也就越高。
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国际电信委员会EIA/T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已经建立了UTP网线的国际标准并根据使用的领域分为几个类别(Category或者简称CAT),每种类别的网线生产厂家都会在其绝缘外皮上标注其种类,例如CAT-5或者Categories-5。
在日常的局域网当中,一般的双绞线、集线器和交换机均使用RJ-45连接器进行连接。
基于RJ-45的网络连接线分为直通线和交叉线两种。
3。
2 RJ-45水晶头之所把它称之为“水晶头”,估计是因为它的外表晶莹透亮的原因而得名的吧。
双绞线的两端必须都安装RJ-45插头,以便插在网卡、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itch)RJ-45接口上。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指导书实训一:网络基本概念及简单应用一、实训目的1)单机系统软件的安装方法2)网卡设备的驱动程序安装方法3)掌握获取Internet资源的方法,掌握Internet搜索引擎的使用,熟练掌握电子邮件E-mail 的使用二、实训环境1)Windows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具备Internet环境。
2)Win2000、Ghost、网卡驱动程序三、实训步骤1、安装单机系统计算机的主机首先要安装操作系统,Windows 2000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操作系统之一,由于本实训中需要进行多次反复操作,基于Windows 2000的基本安装大家在计算机组装实训中已经操作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操作,下面着重以磁盘克隆软件Ghost为例来说明系统的还原方法。
(1)GHOST软件介绍:GHOST是著名的硬盘复制与还原的软件,不仅可以进行硬盘对硬盘的克隆,而且可以进行分区到分区的克隆。
菜单介绍:Local本地硬盘间的备份LPT网络硬盘间的备份Option设置(一般不做调整,使用默认值)Quit退出作为单机用户,我们只选择Local,其包括以下几选项:●Disk硬盘操作选项To Disk硬盘对硬盘完全拷贝To Image硬盘内容备份成镜像文件(*.gho)From Image从镜像文件恢复到原来硬盘●Partition硬盘分区操作选项To Partition分区对分区完全拷贝To Image分区内容备份成镜像文件From Image从镜像文件复原到分区check检查功能选项(2)操作步骤(划线部分为键盘输入命令)●进入DOS界面:插入win98启动光盘或软盘,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或重新启动计算机时选择安装win98 dos系统(按F8选择)●运行GHOST软件:C:\>D:D:\>CD \SETUP\GHOSTD:\SETUP\GHOST>GHOST●恢复镜像文件选择Local→Partition→From Image,从镜像文件恢复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课程代码:0660086理工大学计算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XX9月目录一、实验指导书的选用围1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简介2三、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2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2五、考核方式与实验报告要求2六、实验项目3实验一:验证常用网络命令3实验1.1 验证常用的网络命令3实验1.2 用telnet方式收发10实验二:基于TCP/UDP的Socket编程13实验2.1:基于TCP and UDP的socket编程13实验2.2:基于TCP的Web Server14实验2.3:基于TCP/UDP的Daytime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14实验2.4:基于TCP/UDP的Echo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14实验2.5 SOCKET编程实现聊天程序14实验2.6 SOCKET编程实现mini FTP Client/ Server程序15附录1 参考程序15附录2 网络编程接口WinSock API18实验三:模拟环境下的路由器配置223.1 [Boson Router Simulator4.3安装及注册]223.2 [Boson Router Simulator启动及使用]243.3 实验习题27七、实验主要仪器名称33八、课程设计交付成果说明33一、实验指导书的选用围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所属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方向:网络编程,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相关方向参考学时:课12学时,课外12学时以上适用学生: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先修课要求:《通信原理基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实验成绩占总成绩:20 %大纲依据:课程指导委员会指导意见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课。
课程教学目的是立足于介绍本方向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为使学生能追踪网络技术最新发展而奠定基础。
通过网络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发展规律,掌握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等知识,能够编写网络软件、设计一般的网络并能分析网络的性能及解决网络中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主编郭雅参编余小华黄锦煜罗肖辉主审陶培基前言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支柱。
培养一大批谙熟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具有综合应用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信息化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目的。
编者在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工作多年,一直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及其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
包括编者所在学校在内的许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采用了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作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
该教材内容丰富,说理透彻。
针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应该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各所院校都开出了一定的实验课时。
为规范实验内容,严格实验训练,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编者多年来一直对本类院校的实验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内容,使之既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编者一直坚持编写和完善实验指导书,并与选用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做教材的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师多次交流,修订完成了这本《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本书内容涵盖诠释网络原理,应用组网技术和实施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实验项目十九个。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紧迫,不足与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余小华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教育信息技术部黄锦煜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网络中心罗肖辉老师。
本书由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主任陶培基教授担任主审。
感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石硕对本书编写和出版所提供的意见、建议和热忱帮助。
编者2011年6月于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州E-mail:***************目录实验一网络命令的使用 (1)实验二制作双绞线 (16)实验三子网掩码实验 (24)实验四交换机基本配置 (33)实验五管理MAC地址转发表 (37)实验六VLAN实验 (42)实验七三层交换机的配置 (51)实验八三层交换机的访问控制 (56)实验九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61)实验十静态路由实验 (68)实验十一RIP实验 (76)实验十二OSPF实验 (83)实验十三访问控制列表实验 (91)实验十四Windows 2003 终端服务 (98)实验十五Web、FTP服务器的配置 (114)实验十六DNS服务器的配置 (126)实验十七DHCP服务器的配置 (136)实验十八wireshark(Ethereal)抓包实验 (150)实验十九安装RedHat Linux9.0操作系统 (163)实验一网络命令的使用一、实验要求1.了解常用网络命令的工作原理。
双实验平台的路由实验设计双实验平台的路由实验设计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实验二路由器的密码恢复实验实验三路由器的IOS恢复实验实验四路由器通信基础实验实验五静态路由的配置实验实验六RIP路由协议实验实验七OSPF路由协议实验实验八PPP协议实验实验九ACL配置实验实验十NAT配置实验实验十一DHCP配置实验实验十二Packet Tracer综合实验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1.1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我们应该掌握:●通过Console口配置路由器●通过telnet配置设备●基本配置命令1.2 设备要求●路由器一台●PC机一台●网线一根●Console线一根1.3实验环境搭建图1-1实验基本拓扑1.4命令参考1.5 检测PC与路由器的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检测,能否ping通路由器;并在PC上运行telnet应用程序登录路由器。
如果没有成功,请检查配置文档实验二路由器的密码恢复实验2.1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我们应该掌握:●路由器的密码恢复●路由器重置2.2 设备要求●路由器一台●PC机一台●Console线一根2.3实验环境搭建图2-1 实验基本拓扑2.4命令参考真机平台第一步:当我们用console线连接MSR路由器控制时同样需要密码,而这个密码也被遗忘了。
第二步:这时我们可以将MSR路由器的电源关闭,然后在CONSOLE线连接正常的情况下重新启动MSR路由器。
第三步:注意观察终端连接中显示的信息,当出现“press CTRL+B to enter extended boot menu”时我们迅速按下CTRL和B键,这样将进入扩展启动选项。
第四步:在扩展启动选项中有九个选项提供给我们选择,依次是启动CF卡中的系统,进入串口子菜单,进入以太口子菜单,文件控制,修改bootrom的密码,忽略加载系统config文件启动,清空super超级密码,设备操作以及重新启动。
要注意的是清空super超级密码并不是我们要选择的,他只适用于基于密码的验证而不是基于用户名和密码两者验证的方式。
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1.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及其相互切换。
2.掌握交换机的全局配置。
3.掌握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
4.掌握交换机配置的查看方法。
二、实验设备S2126G交换机一台,PC机两台,直连线一条。
三、技术原理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
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包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包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交换机有以下四种命令行操作模式:1.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这是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模式,该模式下可以查看交换机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
用户模式下输入enable即可进入下面的特权模式。
2.特权模式,提示符为switch#,这是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个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行管理和查看。
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ue terminal即可进入下面的全局配置模式。
3.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换机的全局性参数(如主机名、登陆信息等)。
全局模式下输入类似interface fastethernet 0/5即可进入下面的端口模式。
4.端口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if)#,属于全局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参数配置。
可以通过exit命令退回到当前模式的上一级操作模式,通过end命令从特权模式以下级别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
交换机的端口速率参数有10(10Mbit/s)、100(100Mbit/s)、auto(自适应)等三种选择,默认是auto。
端口工作模式有full(全双工)、half(半双工)、auo(自适应) 等三种选择,默认是auto。
四、实验步骤1.按图1-1将PC机通过串口(Com)连接到交换机Switch的控制(Console)端口,通过网卡(NIC)连接到交换机的F0/1端口。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指导书目录《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指导书 (1)实验一网线制作和网络连通测试实验 (2)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内容: (2)三、实验要求: (2)四、实验步骤: (2)实验二Windows网络配置和TCP/IP协议配置及诊断 (10)一、实验目的 (10)二、实验内容 (10)三、实验性质 (16)四、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7)实验三IP协议验证 (18)一、实验目的 (18)二、实验内容 (18)三、实验环境 (18)四、实验步骤 (18)实验四TCP协议验证 (22)一、实验目的 (22)二、实验内容 (22)三、实验环境 (22)四、实验步骤 (23)实验一网线制作和网络连通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五类双绞线制作平行线和交叉线的方法、线序;2. 掌握测线仪的使用方法;3. 学会组建简单的局域网;4. 掌握几个常用的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平行线和交叉线的制作方法;2. 测线仪的使用方法;3. 用平行线、交叉线和网络设备组建简单的对等网;4. 常用的网络命令。
三、实验要求:1. 能正确地使用网线制作工具2. 熟悉网线制作的流程3. 能进行简单局域网的组网4. 能使用常用的网络命令四、实验步骤:1、双绞线的制作(1)工具介绍和线序的标准本节主要介绍目前局域网中使用最多的双绞线和RJ-45接口的制作过程。
在制作工作开始之前,先来认识在制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和线序的标准。
UTP-5双绞线图1.1 非屏蔽双绞线图 1.2压线钳UTP-5(5类非屏蔽双绞线)是目前局域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线。
它有八根铜质导线两两绞合在一起,每英才旋绞3~4次,绞合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导线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导线的主体颜色分别为:橙、蓝、绿、棕。
与橙色线绞合在一起的白线为橙白,与蓝色线绞合在一起的白线为蓝白,与绿色线绞合在一起的白线为绿白,与棕色线绞合在一起的白线为棕白。
目录实验1 网线的制作和应用实验2 Windows 2000 Server域管理和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实验3 DNS、WEB、FTP和SMTP服务器安装和配置实验4 华为交换机的配置实验5 华为路由器的配置实验6 Packet Tracer 5.0模拟器使用实验7 访问CISCO路由和交换设备实验8 IOS软件的基本操作实验9 配置IP、静态路由协议实验10 动态路由协议(RIP)的配置实验11 交换机上创建VLAN实验12 路由器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附录华为、思科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密码恢复方法及命令比较实验1 网线的制作和应用双绞线一般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两类。
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在计算机网络中一般使用非屏蔽双绞线,所以本节主要以非屏蔽双绞线为例进行介绍。
1.1 实验概述双绞线一般用于星型网络的布线,每条双绞线通过两端安装的RJ-45 连接器(俗称水晶头)将各种网络设备连接起来。
双绞线有其标准的连接方法,目的是保证线缆接头布局的对称性,这样就可以使接头内导线之间的干扰相互抵消,增强双绞线的抗干扰能力。
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在学习直连双绞线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直连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和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2.实验原理双绞线的连接,如图1-1 所示、图1-2 所示和图1-3 所示。
图1-1 直连双绞线在网络中的应用图1-2 通过直连双绞线连接设备图1-3 用直连双绞线连接两台交换机不同生产商的产品的标志可能不同,但一般都包括以下一些信息:•双绞线类型•NEC/UL 防火测试和级别•CSA 防火测试•长度标志•双绞线的生产商和产品号码以下是一根双绞线上的记号,我们以此为例说明不同记号标志的含义:A V AYA-C SYSTEIMAX 1061C+ 4/24AWG CM VERIFIED UL CAT 5E 31086FEET - 09745.0 METERS,这些记号提供了这条双绞线的以下信息:•A V AYA-C SYSTEMIMAX:指的是该双绞线的生产商。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适用于电子商务专业)实验一网线制作 (4)1.实验目的 (4)2.实验任务 (4)3.实验设备 (4)4.实验方法 (4)5.实验预习要求 (5)6.实验报告内容 (5)7.思考题 (6)实验二网络常用命令 (6)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6)二、实验环境 (6)三、预备知识 (6)四、实验步骤 (7)五、实验报告内容 (10)实验三DNS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11)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1)二、实验环境 (11)三、预备知识 (11)四、实验步骤 (11)五、实验报告内容 (17)实验四W EB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18)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8)二、实验环境 (18)三、预备知识 (18)四、实验步骤 (18)五、实验报告内容 (29)实验五FT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30)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30)二、实验环境 (30)三、预备知识 (30)四、实验步骤 (31)五、实验报告内容 (35)实验DHCP服务器配置与管理(选做) (36)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36)二、实验环境 (36)三、预备知识 (36)四、实验步骤 (36)五、实验报告内容 (41)实验六熟悉网络互连设备及其基本配置 (42)一、实验目的 (42)二、实验环境 (42)三、实验步骤 (42)四、实验报告内容 (45)实验一网线制作1.实验目的(1)认识LAN中常用的几种网线、连接器及各自特点。
(2)认识网卡、Modem、Hub、电话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熟悉其基本功能。
(3)学会用双绞线制作网线。
(4)学会网卡、Modem、Hub、电话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安装、接线等基本使用方法。
2.实验任务(1)熟悉LAN中常用的几种网线、连接器及各自特点。
(2)独立制作一根合格的双绞线网线。
(3)完成网卡的硬件安装。
(4)熟悉网卡、Modem、Hub、电话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接口及接线与使用方法,弄清各指示灯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目录《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 IP协议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验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验学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验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实验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TCP网络编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验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验学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验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实验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 IP协议分析一、实验目的1. 掌握I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2. 掌握子网掩码和路由转发二、实验学时4学时三、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四、实验步骤实验分组进行,每组6人,采用网络结构二。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网络拓扑的构建、网络服务的搭建与测试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或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若干台,配置不低于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8GB 内存、500GB 硬盘。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
网线、水晶头等连接材料。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Windows Server 等。
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GNS3 等。
网络工具软件:Wireshark、Tracert 等。
三、实验要求1、实验前,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
2、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实验设备,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3、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任务,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尝试自行解决,若无法解决,可向教师请教。
4、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整理好实验设备,关闭电源,清理实验台,并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内容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1、了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2、使用网络模拟软件(如 Packet Tracer)构建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包括计算机、交换机等设备。
3、为网络中的设备配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等网络参数,使其能够相互通信。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1、认识交换机的外观、端口类型和指示灯含义。
2、通过控制台端口(Console 口)连接交换机,使用命令行界面(CLI)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如设置交换机名称、管理 IP 地址、VLAN 等。
3、学习使用 Telnet 或 SSH 方式远程管理交换机。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与管理1、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XXXX计算机系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网络工程系目录实验1:网线制作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设备 (4)1.3实验要求: (4)1.4背景知识 (4)1.5实验步骤 (5)1.6实验结果 (10)实验2 简单组网实验 (11)2.1 实验目的 (11)2.1实验内容 (11)2.1实验环境和分组 (11)2.1实验组网 (11)2.5实验步骤 (12)实验3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分析 (13)3.1、实验目的 (13)3.2、实验环境 (13)3.3 实验组网 (13)3.4 实验步骤 (13)3.5、作业 (14)实验4:VLAN基础实验 (15)4.1 实验目标 (15)4.2 背景需求 (15)4.3 实验组网 (15)4.4 技术分析 (15)4.5 实验过程 (16)实验5:VLAN级联实验 (17)5.1 实验目标 (17)5.2 实验组网 (17)5.3实验基本配置准备 (17)实验6:ARP协议分析 (20)6.1 实验目的 (20)6.2 实验内容 (20)6.3 实验环境和分组 (20)6.4 实验组网 (20)6.5 实验步骤 (21)实验7:单臂路由实验 (24)7.1 实验目标 (24)7.2 背景需求 (24)7.3 实验组网 (24)7.4 技术分析 (24)7.5 实验过程 (25)实验8:静态路由实验 (27)8.1 实验目标 (27)8.2 实验组网 (27)8.3配置路由器接口和PC的IP地址 (27)8.5 实验过程 (28)实验9:TCP协议分析 (29)9.1 TCP 协议介绍 (29)9.2实验工具软件简介 (30)9.3实验环境与说明 (32)9.4 实验步骤 (33)实验10:UDP协议分析 (35)10.1 UDP 协议介绍 (35)10.2 实验工具软件简介 (35)10.3 实验环境与说明 (36)10.4 实验步骤 (37)实验11:FTP协议分析 (39)11.1 实验目的 (39)11.2 实验内容 (39)11.3 实验环境和分组 (39)11.4 实验组网 (39)11.5 实验步骤 (39)实验12:HTTP协议分析 (42)12.1 实验目的 (42)12.2 实验设备和连接 (42)12.3 实验步骤 (42)实验13:子网规划与组网(综合实验) (44)13.1 实验目的 (44)13.2 实验设备及环境 (44)13.3 实验内容及要求 (44)附录1 FTP 协议简介协议简介 (45)实验1:网线制作1.1 实验目的1 .了解以太网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连接器的性能及其特点。
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网络》目录实验一简单局域网组网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环境 (1)三、实验内容 (1)四、实验步骤 (2)1.制作RJ-45双绞线 (2)2.用测通仪测试双绞线 (4)3.组建并配置局域网 (4)4.测试局域网连通性 (6)五、相关知识 (7)1. ping命令用法简介 (7)六、注意事项 (8)实验二使用网络模拟器PacketTracer (9)一、实验目的 (9)二、实验环境 (9)三、实验内容 (9)四、实验步骤 (9)1.安装网络模拟器 (9)2.使用PacketTracer模拟器 (9)3.观察与IP网络接口的各种网络硬件 (13)4. ping和traceroute实验 (13)五、相关知识 (17)六、注意事项 (17)实验三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与ARP (18)一、实验目的 (18)二、实验环境 (18)三、实验内容 (18)四、实验步骤 (18)1. 在PacketTracer模拟器中配置网络拓扑 (18)2. 根据要求完成实验环境设置 (19)3. 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19)五、相关知识 (20)六、注意事项 (22)实验四VLAN与三层交换机 (23)一、实验目的 (23)二、实验环境 (23)三、实验内容 (23)四、实验步骤 (23)1. 配置网络拓扑 (23)2. 配置交换机VLAN (24)3. 分析交换机转发报文过程 (24)4. 配置三层交换机 (24)4. 分析三层交换机转发过程 (25)五、相关知识 (26)实验五子网划分与路由器配置 (27)一、实验目的 (27)二、实验环境 (27)三、实验内容 (27)四、实验步骤 (28)1. 规划网络拓扑 (28)3. 划分IP地址块 (28)4. 配置路由器及主机接口属性 (29)5. 配置路由器的接口IP地址 (29)6. 配置静态路由 (31)7. 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33)8. 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 (34)9. 查看路由器交换RIP报文的过程 (36)10. 改进网络规划设计 (38)五、相关知识 (39)六、注意事项 (39)实验六OSPF (40)一、实验目的 (40)二、实验环境 (40)三、实验内容 (40)四、实验步骤 (40)1. 规划网络并配置网络拓扑 (40)2. 为路由器配置OSPF (41)3. 修改OSPF链路开销 (41)3. 分析OSPF报文 (42)五、相关知识 (42)实验七使用Wireshark分析网络协议 (43)一、实验目的 (43)二、验环境 (43)三、实验内容 (43)四、实验步骤 (44)1. Wireshark的使用 (44)2. 分析Web应用中的协议交互 (48)五、相关知识 (50)1. Wireshark相关知识 (50)2. 相关命令简介 (51)六、注意事项 (54)实验八用Wireshark分析TCP协议特性 (55)一、实验目的 (55)二、实验环境 (55)三、实验内容 (55)四、实验步骤 (55)1. 俘获本机与远程服务器的TCP踪迹文件 (55)2. 熟悉TCP踪迹文件 (55)3. 分析TCP序列/应答编号和流量控制 (56)4. 分析应用层内容 (57)5. 分析TCP拥塞控制 (58)五、相关知识 (58)六、注意事项 (59)实验九无线局域网 (60)一、实验目的 (60)二、实验环境 (60)三、实验内容 (60)四、实验步骤 (60)1. 构建虚拟Internet路由器及互联网Web服务器 (61)2. 部署实验网络并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 (62)3. 验证无线连接并对实验网络进行分析 (63)五、相关知识 (64)六、注意事项 (64)实验十DNS服务管理及邮件服务管理 (65)一、实验目的 (65)二、实验环境 (65)三、实验内容 (65)四、实验步骤 (65)1. 配置DNS服务器 (65)2. 测试DNS服务器 (70)3. 添加邮件服务器所需资源记录 (72)4. 安装MDaemon邮件服务器软件 (73)5. 配置MDaemon邮件服务器 (74)6. 测试MDaemon邮件服务器 (76)五、思考与实践 (81)实验十一配置DHCP服务器(Server2003版) (82)一、实验目的 (82)二、实验环境 (82)四、实验步骤 (82)1. 配置DHCP服务器 (82)2. 启动DHCP服务 (85)3. 测试DHCP服务器 (85)五、思考与实践 (87)实验十二DHCP中继代理 (88)一、实验目的 (88)二、实验环境 (88)三、实验内容 (88)四、实验步骤 (88)1. 配置网络拓扑 (88)2. 配置DNS服务 (88)3. DHCP中继代理 (90)4. 测试并分析DHCP交互过程 (90)五、相关知识 (90)实验十三利用Java开发网络应用程序 (92)一、实验目的 (92)二、实验环境 (92)三、实验内容 (92)四、实验步骤 (92)1. 安装Java编程环境 (92)2. 在Java集成开发环境下调试程序 (93)3. 编写UDP Ping程序 (96)4. 编写Web代理服务器程序 (100)五、相关知识 (107)六、注意事项 (108)实验十四TCP文件传输的设计与实现 (109)一、实验目的 (109)二、实验环境 (109)四、实验步骤 (109)1. Code::Blocks开发环境简介 (109)2. Windows Socket API入门 (114)3. 编译运行文件传输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源代码 (116)4. 程序改进 (123)五、注意事项 (124)1. 实验报告要求 (124)2. 预习与参考 (124)实验十五简单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124)一、实验目的 (124)二、实验环境 (124)三、实验内容 (125)四、实验步骤 (125)1. 编译运行Web服务器源代码 (125)2. 程序改进 (126)五、注意事项 (127)1. 实验报告要求 (127)2. 预习与参考 (127)实验十六访问控制列表 (128)一、实验目的 (128)二、实验条件 (128)三、实验内容 (128)四、实验步骤 (128)1. 配置网络拓扑 (128)2. 标准ACL配置 (129)3. 扩展ACL配置 (129)五、相关知识 (130)实验一 简单局域网组网建议学时:1 一、实验目的1)掌握RJ-45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一、引言计算机网络实验是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掌握网络技术的重要途径。
本实验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网络编程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指导书包括四个实验,分别涵盖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应用、网络安全和综合实验等内容。
二、实验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实验目标: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拓扑结构、协议等基础知识,理解网络通信原理。
实验内容:1、搭建简单的局域网(LAN),配置网络参数(如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2、使用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如Wireshark)分析网络数据包,观察网络通信过程。
3、测试网络连通性,掌握ping、traceroute等常用网络命令。
三、实验二:计算机网络应用实验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应用场景,掌握常见的网络应用技术,如Web开发、FTP服务等。
实验内容:1、开发一个简单的Web应用程序,实现用户注册、登录、信息查询等功能。
2、搭建一个FTP服务器,实现文件上传、下载、删除等操作。
3、配置DNS服务器,实现域名解析。
四、实验三: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目标: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实验内容:1、使用加密算法(如AES)对网络数据进行加密,观察加密效果。
2、配置防火墙,设置安全策略,拦截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
3、利用Snort等工具检测网络入侵行为,保护网络安全。
五、实验四:综合实验实验目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实验内容:1、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Socket的网络通信程序,实现两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2、针对某一实际应用场景,如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应用,并评估其性能和安全性。
3、以实际企业或组织为对象,分析其网络安全风险,制定网络安全防护方案。
六、参考文献1、《计算机网络》(第七版),作者:Andrew S. Tanenbaum。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二〇〇八年四月十六日目录实验一Windows网络配置和TCP/IP协议配置及诊断 (3)(1)IPconfig命令的使用 (5)(2)路由配置route命令 (14)(3)ping命令 (16)(4)arp命令 (17)(5)Tracert命令 (18)(6)Nslookup (19)(7)netstat (20)(8)net命令 (23)实验二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分析 (24)实验三:网络层的协议分析 (27)实验四运输层的协议分析 (32)实验五应用层的使用与协议理解 (33)(1)WEB服务器的配置与网页发布 (33)附录:Sniffer工作原理 (37)实验一Windows网络配置和TCP/IP协议配置及诊断一、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网络的基本配置2.掌握TCP/IP协议的配置3.掌握TCP/IP协议的故障检测和排除方法4.了解系统网络命令及其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所能对网络进行的操作二、实验内容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用ping ipconfig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 路由跟踪命令、使用route、netstat、arp、nslookup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安装TCP/IP协议;配置TCP/IP协议;验证TCP/IP协议是否正确配置;诊断TCP/IP协议配置的连通性;利用网络命令对网络进行简单的操作.三、实验步骤①安装配置TCP/IP协议(Windows XP)1.右击“网上邻居”图标,从弹出菜单中选择“属性”选项,打开“网络连接”窗口。
2.右击“本地连接”图标,从弹出菜单中选择“属性”选项,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打开“常规”选项卡。
3.如果在“此连接使用下列项目:”列表框中未出现“Internet协议(TCP/IP)”,则点击“安装→协议→添加→Internet协议(TCP/IP)→确定”,此时列表框中出现“Internet协议(TCP/IP)”,表明TCP/IP协议已成功安装。
4.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单击“属性”按钮,打开“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根据计算机所在网络的具体情况,决定自动获得IP地址或指定IP地址。
若选中“自动获得IP地址”,计算机将会从DHCP服务器自动获取IP地址、子网掩码等信息。
若局域网中没有专用的服务器为计算机分配IP地址,或不想通过DHCP服务器分配IP地址,则需要手工输入IP地址。
5.本实验要求手工输入IP地址。
IP地址在同一个网络中必须是唯一的。
在局域网内部一般使用非路由地址。
非路由地址不会被Internet分配,专用于内部局域网使用。
它们从不会被路由。
6.请选中“使用下面的IP地址”,分别在“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文本框中输入“192.168.0.XX”(注意:XX取值范围为2~254,请严格按照教师指定IP输入,以保证IP地址唯一性),“255.255.255.0”,“192.168.0.1”。
分别在“首选DNS服务器”、“备用DNS服务器”文本框中输入“202.118.176.2”,“202.97.224.68”。
7.输入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以使所有设置生效。
②TCP/IP诊断1.ping 环回地址:验证是否已安装TCP/IP协议及配置是否正确。
点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出现“命令提示符”窗口,在DOS下输入“ping 127.0.0.1”回车后,显示“Reply from 127.0.0.1: bytes=32 time<10msTTL=128”,则表明TCP/IP协议配置正确。
2.ping默认网关或一个本地计算机的IP地址:验证TCP/IP协议是否被正确绑定在网卡上,验证能否与本地网络上的其它计算机通信。
在DOS下输入“ping 192.168.0.XX”回车后,显示“Reply from 192.168.0.XX:bytes=32 time<10ms TTL=128”,则表明协议、网卡均无问题,默认网关运行正常,网络连接正常。
3.ping远程主机的IP地址(或域名):验证能否通过路由通信。
在DOS下运行“ping ”,显示“Reply from 64.233.189.104: ……”,则表明远程连接正常。
③查看DNS、IP、MAC1.在DOS下运行“ipconfig/all”,记录显示内容,包括:“Physical Address, IP Address,Subnet Mask, Default Gateway, DNS Servers”。
2.在DOS下运行“nslookup 202.118.176.2”,记录该IP地址的域名。
从显示内容分析配置该IP地址的计算机为校园网用户提供何种服务?3.在DOS下运行“nslookup 202.118.176.8”,记录该IP地址的域名。
从域名分析配置该IP地址的计算机为校园网用户提供何种服务?4.在DOS下运行“nslookup ”或运行“nslookup 你所喜欢网站的域名”,观察显示内容,记录该域名的IP地址。
④查看当前ARP 缓存表(了解网关、ARP协议的作用)1.在DOS下运行“arp -d”命令清除ARP表2.在DOS下运行“ping 192.168.0.8”,然后运行“arp -a”,记录显示的ARP缓存表中的IP与MAC 。
3.在DOS下运行“arp -d”命令清除ARP表4.在DOS下运行“ping ”,然后运行“arp -a”,记录显示的ARP 缓存表中的IP与MAC 。
注意观察网关所起的作用。
5.在DOS下运行“arp -d”命令清除ARP表6.在DOS下运行“ping ”,然后运行“arp -a”,记录显示的ARP 缓存表中的IP与MAC 。
注意观察ARP协议的作用范围。
⑤查看路由跟踪情况在DOS下运行“tracert ”,记录到达目的地需要跨越的每个路由器或网关。
四、实验报告要求2.写明实验名称;3.写出实验中所配置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及首选域名服务器4.写出实验中所配置的IP地址的类别、网络号与主机号。
5.写出子网掩码及域名服务器的作用。
6.写出验证TCP/IP协议配置是否正确所使用的命令,并写出验证结果。
7.写出你是如何诊断TCP/IP协议配置的连通性,并写出诊断结果。
8.写出所使用主机的MAC地址。
9.请分析网络通信中,域名服务器、网关、ARP协议所起的作用。
(1)IPconfig命令的使用1 具体功能:ipconfig 是内置于Windows的TCP/IP应用程序,用于显示本地计算机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和IP地址等配制信息,这些信息一般用来检验手动配置的TCP/IP设置是否正确。
当在网络中使用DHCP服务时,ipconfig可以检测到计算机中分配到了什么IP地址,是否配置正确,并且可以释放、重新获取IP地址。
这些信息对于网络测试和故障排除都有重要的作用。
2 ipconfig 命令参数简介:在使用ipconfig命令时,如果不带参数,将只显示简单的IP地址配置信息,如果配合参数使用,还可以实现其他的一些管理功能。
(1)语法ipconfig [/all] [/renew [adapter] [/release [adapter][/flushdns] [/displaydns] [/registerdns] [/showclassid adapter][/setclassid adapter [classID](2)参数说明/all 显示所有适配器的完整 TCP/IP 配置信息。
在没有该参数的情况下 IPCONFIG 只显示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各个适配器的默认网关值。
适配器可以代表物理接口 ( 例如安装的网络适配器 ) 或逻辑接口 ( 例如拨号连接 ) 。
/renew [adapter] 更新所有适配器 ( 如果未指定适配器 ) ,或特定适配器 ( 如果包含了 adapter 参数 ) 的 DHCP 配置。
该参数仅在具有配置为自动获取 IP 地址的网卡的计算机上可用。
要指定适配器名称,请键入使用不带参数的 IPCONFIG 命令显示的适配器名称。
/release [adapter] 发送 DHCPRELEASE 消息到 DHCP 服务器,以释放所有适配器( 如果未指定适配器 ) 或特定适配器 ( 如果包含了 adapter 参数 ) 的当前 DHCP 配置并丢弃 IP 地址配置。
该参数可以禁用配置为自动获取 IP 地址的适配器的 TCP/IP 。
要指定适配器名称,请键入使用不带参数的 IPCONFIG 命令显示的适配器名称。
/flushdns 清理并重设 DNS 客户解析器缓存的内容。
如有必要,在 DNS 疑难解答期间,可以使用本过程从缓存中丢弃否定性缓存记录和任何其他动态添加的记录。
/displaydns 显示 DNS 客户解析器缓存的内容,包括从本地主机文件预装载的记录以及由计算机解析的名称查询而最近获得的任何资源记录。
DNS 客户服务在查询配置的 DNS服务器之前使用这些信息快速解析被频繁查询的名称。
/registerdns 初始化计算机上配置的 DNS 名称和 IP 地址的手工动态注册。
可以使用该参数对失败的 DNS 名称注册进行疑难解答或解决客户和 DNS 服务器之间的动态更新问题,而不必重新启动客户计算机。
TCP/IP 协议高级属性中的 DNS 设置可以确定 DNS 中注册了哪些名称。
/showclassid adapter 显示指定适配器的 DHCP 类别 ID 。
要查看所有适配器的DHCP 类别 ID ,可以使用星号 (*) 通配符代替 adapter 。
该参数仅在具有配置为自动获取 IP 地址的网卡的计算机上可用。
/setclassid adapter [classID] 配置特定适配器的 DHCP 类别 ID 。
要设置所有适配器的 DHCP 类别 ID ,可以使用星号 (*) 通配符代替 adapter 。
该参数仅在具有配置为自动获取 IP 地址的网卡的计算机上可用。
如果未指定 DHCP 类别的 ID ,则会删除当前类别的 ID 。
/?在命令提示符显示帮助。
(3)注意事项IPCONFIG 等价于 WINIPCFG ,后者在 Windows 98/Me 上可用。
尽管 Windows XP 没有提供象 WINIPCFG 命令一样的图形化界面,但可以使用“网络连接”查看和更新 IP地址。
要做到这一点,请打开网络连接,右键点击某一网络连接,点击“状态”命令,然后点击“支持”选项卡。
该命令最适用于配置为自动获取 IP 地址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