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发展史概要共36页
- 格式:ppt
- 大小:4.30 MB
- 文档页数:36
通信行业的发展31202117 通信1204 陈鹏【摘要】通信行业是当前发展最快、最热门的行业,尤其是这两年科技的迅猛发展,软件业、IT产业和通信产业开始逐步实现全方位融合,使得全球电信产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的时期,电信业正在大变革中逐步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在此简单阐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特点、应用领域和前沿动态等内容。
关键词:数字化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一.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通信技术是当代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技术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通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
最早的通信包括最古老的文字通信以及我国古代的烽火台传信。
而当今所谓的通信技术是指18世纪以来的以电磁波为信息传递载体的技术。
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初级通信阶段(以1839年电报发明为标志)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标志)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互联网、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技术为标志)从1838年莫尔斯发明电报开始,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到光导纤维,从步进展、纵横制导数字程控交换机,从固定电话、卫星通信到移动电话、从模拟通信技术到数字通信技术的演进。
通信技术每一次的重大进步,都极大地提升了通信网的能力和扩展了通信业务,如从过去的电报、传真、电话到现在的可视电话、即时通信(QQ&MSN)和电子邮件(E-mail)等,给通信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社会通信服务水平的提高。
现在通信技术和业务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娱乐、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和工作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信息通信的需求更加强烈,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
理想的目标就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人以及相关物体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通信。
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特点现代通信发展现状:移动通信:为了实现客户对通信业务种类及数量的需求,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在经历了模拟、GSM数字系统变革后,,又提供了一种能够全球漫游、支持多媒体等数据业务且有足够容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既是码分多址技术(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中国通信发展史,⼀⽂看懂建党百年,来看看属于中国的通信发展史。
1837年,美国⼈莫尔斯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台电磁式电报机;1875年,苏格兰青年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台电话机。
这些都是通信世界史上⾥程碑式发明。
那我国通信史⼜是怎么变化的呢?烽⽕台,作为最早的通讯⽅式。
是⽤烟⽕通报敌情的,⽩天放烟叫“燧”,夜间举⽕叫“烽”。
是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
飞鸽传书,鸽⼦有飞得较快、辨认⽅向等多⽅⾯优点,古⼈将鸽⼦加以驯化,以提⾼送信的速度。
⽽且通常来讲,鸟类本⾝会认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样,所以就有了飞鸽传书来代替通信。
1871年,丹麦⼤北电报公司私⾃在中国敷设海底电缆,并在上海租界设⽴电报局,开办电报业务。
但在1905年中国政府陆续收回外国⼈在国内设⽴的相关电信业务。
为了抵制西⽅侵略者在中国领⼟架设电线的企图。
1879年,李鸿章⾸先架设了⼤沽⾄天津的电报线。
1880年10⽉,⼜在天津设⽴电报总局,同时附设电报学堂。
这也是中国经营公众电信业务的开端,到1935年,全国建成电报线17.3多万公⾥。
1899年,清政府规定由电报局兼办电话业务。
1900年,我国第⼀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后续在全国各⼤城市装设了市内电话。
到1935年,全国已装市内电话8.5万门,其中有官办,也有商办的。
那时的电话是装有话⾳增⾳机和单路载波电话机。
到1937年开始使⽤三路载波电话机。
1982年,中国第⼀批投币式公⽤电话在北京市东、西长安街等繁华街道出现,共22个投币式公⽤电话亭。
1987年11⽉。
全国六运会即将在⼴州开幕之际,⼴州的移动通信⼈成功推出了具有⾥程碑意义的科技产品——中国第⼀台移动电话,从此揭开了“⼤哥⼤”的历史序幕。
那是⼀台NEC模拟⼿机,拨打电话需要拉出天线,就像拿着⼀块“砖头”。
那时买这台⼿机要花近2万元,这⼀价格在当年相当于⼀部丰⽥牌农夫车的价格。
2002年,第⼀部固⽹的智能电话机COM2008在中国诞⽣并进⾏了批量⽣产。
关于我国通信行业发展历史的调研报告人:唐思静学号:201054080306我国的通信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一穷二白进入到现在业务种类丰富多彩、服务质量节节高升的时代。
回顾了我国通信产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其发展状况,可将其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电报到无线电话,从人工控制到程控交换,从架空明线到光纤传输,从固定通信到移动互联网,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通信技术和产品服务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繁衍”,中国通信产业这几十年来“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1949年以前—通信产业萌芽阶段解放前我国通信的发展还停留在电报和无线电机的层面,通过引进国外的电报设备到自行开办磁石式电话局,再到成立沈阳国际无线电台。
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国的通信一步步发展起来,为后来的腾飞式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1900年,南京首先自行开办了磁石式电话局。
1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
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
1920年9月1日,中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约。
1928年,这一年全国各地新建了27个短波无线电台。
1933年,中国电报通信首次使用打字电报机。
1946年,中国开始建设特高频(超短波)电路。
二、1949年—1978年通信行业起步阶段这期间我国通信的发展主要是围绕服务于党政军各部门的通信需求展开的,普及范围非常有限。
1950年12月12日,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北京至莫斯科的电话电路开通。
1954年,研制成功60千瓦短波无线电发射机。
1963年,120路高频对称电缆研制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套长途自动电话编码纵横制交换机研制成功,在北京安装使用。
1970年,960路微波通信系统Ⅰ型机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中国通信史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作为经济和技术落后的东方大国,在通信方面已经落在了其他国界的后面。
经过百年的努力,中国的现代通信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今天,中国在通信行业中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中国通信的历程:1881,英籍电气技师皮晓浦在上海十六铺沿街架起一对露天电话,付36文制钱可通话一次。
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电话1882年2月,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扬于天路办起中国第一个电话局,用户25家。
同年夏,皮晓浦以“上海电话互助协会”名义开办了第二个电话局,有用户30余家。
年底,英商“东洋德律风”公司兼并上述两电话局经营,用户仍仅300多家。
后又由工部局“华洋德律风”接办。
1889(光绪25年),安徽省安庆州候补知州彭名保,自行设计、制造了五六十种大小零件,造出一部“争气电话”,为中国人扬眉吐气,震惊世界。
1899年,我国最早使用无线电通信的地区是广州。
早在1899年,就在广州督署、马口、前山、威远等要塞以及广海、宝壁、龙骧、江大、江巩等江防军舰上设立无线电机。
1900年,南京首先自行开办了磁石式电话局,以后苏州、武汉、广州、北京、天津、上海、太原、沈阳等城市,在1900年到1906年之间也先后自行开办了市内电话局。
使用的都是磁石式电话交换机。
1901年,丹麦人濮尔生趁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机,在天津私设电话所,称为"电铃公司"。
1901年,该公司将电话线从天津伸展到北京,并开通了北京和天津之间的长途电话。
1905年,7月,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在南苑、保定、天津等处行营及部分军舰上装用,用无线电进行相互联系。
1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
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
1907年,北京市内电话改为共电式,4月1日,内外城电话一律改为共电式,月租费墙机由4元改为5元,桌机由5元改为6元,通话质量改善,用户已发展到2000户以上。
中国通讯行业发展情况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
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掠夺土地和财富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近代的邮政和电信。
1900年,我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1904年至1905年,俄国在烟台至牛庄架设了无线电台。
中国古老的邮驿制度和民间通信机构被先进的邮政和电信逐步替代。
1949年以前,中国电信系统发展缓慢,到1949年,中国电话用户只有26万。
1949以后,中央人民政府迅速恢复和发展通信。
1958年建起来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新中国通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十年“文革”,邮电再次遭受打击,一直亏损,业务发展停滞。
到1978年,全国电话普及率仅为0.38%,不及世界水平的1/10,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拥有的话机总数还不到世界话机总数的1%,每200人中拥有话机还不到一部,比美国落后75年!交换机自动化比重低,大部分县城、农村仍在使用“摇把子”,长途传输主要靠明线和模拟微波,即使北京每天也有20%的长途电话打不通,15%的要在1小时后才能接通。
在电报大楼打电话的人还要带着午饭去排队。
1978年,全国电话容量359万门,用户214万,普及率0.43%。
中国通信的百年沉浮:那些年的移动、电信、联通....一、萌芽时期1876年,福州城至马尾港的电报线建成并投入使用。
从此,中国有了第一条电报线路。
三年后,也就是1879年,福州南台(今台江)、马尾、长门设立省营官电局,将原仅供军用的电报通讯对外公开营业。
至此,电讯业务民用时代正式开始。
清朝的电报局1882年,我国第一部磁石电话交换机在上海开通。
此时,距离美国人亚历山大·贝尔申请电话专利已经过去了6年。
1888年,又是在福建,中国成功铺设了自己的首条海底电缆(从芭蕉岛入海,台湾沪尾上岸,总长177海里)。
但是,当时的中国依旧是积贫积弱,虽然引进了电报和电话技术,但绝大部分通信需求,仍然依赖传统书信。
当时的邮政局当时的乡间邮差1904年,北京的第一个官办电话局在东单二条胡同开通,当时是100门人工交换机。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国内与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电话和电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民政府中,邮政业务属于「中华邮政」,由国民政府直属。
而电信业务,属于交通部管辖。
从级别上来说,“电信”不如“邮政”。
民国时期的邮政局内虽然级别低,但电信业务的发展和普及速度很快。
像电话这样的新鲜事物,逐渐走进了少数富裕家庭的生活。
民国时期打电话的美女再来一位帅哥打电话的小姑娘尤其是到了战争年代,电报电话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如果没有它们,历史将无数次被改写。
正在发电报的解放区战士解放区的外国通信专家永不消逝的电波二、命运多舛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此时的中国,历经多年战乱,通信技术和基础设施非常落后。
当时我国的电话普及率不到0.05%,全国的电话总用户数只有26万。
绝大部分中国人没有用过电话,甚至没有见过电话。
建国之后,国内通信技术和通信工业的发展仍然不算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命运多舛。
从政府通信主管部门——邮电部的命运就能看得出来: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正式成立。
关于我国通信行业发展历史的调研我国的通信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一穷二白进入到现在业务种类丰富多彩、服务质量节节高升的时代。
回顾了我国通信产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其发展状况,可将其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电报到无线电话,从人工控制到程控交换,从架空明线到光纤传输,从固定通信到移动互联网,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通信技术和产品服务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繁衍”,中国通信产业这几十年来“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1949年以前—通信产业萌芽阶段解放前我国通信的发展还停留在电报和无线电机的层面,通过引进国外的电报设备到自行开办磁石式电话局,再到成立沈阳国际无线电台。
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国的通信一步步发展起来,为后来的腾飞式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1900年,南京首先自行开办了磁石式电话局。
1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
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
1920年9月1日,中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约。
1928年,这一年全国各地新建了27个短波无线电台。
1933年,中国电报通信首次使用打字电报机。
1946年,中国开始建设特高频(超短波)电路。
二、1949年—1978年通信行业起步阶段这期间我国通信的发展主要是围绕服务于党政军各部门的通信需求展开的,普及范围非常有限。
1950年12月12日,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北京至莫斯科的电话电路开通。
1954年,研制成功60千瓦短波无线电发射机。
1963年,120路高频对称电缆研制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套长途自动电话编码纵横制交换机研制成功,在北京安装使用。
1970年,960路微波通信系统Ⅰ型机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1978年,当时约占世界1/5人中的中国拥有的电话机数还不到世界话机总数的1%,电话普及率仅0.38%,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0%,在世界185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口第一的中国居然排在了161位,甚至不如一些非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