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溶液的浓度及溶液配制知识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950.00 KB
- 文档页数:35
第02讲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配制目录考情分析网络构建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物质的量浓度知识点2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点3物质的溶解度知识点4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比较及其计算【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1根据定义式c B=n BV计算物质的量浓度考向2溶液混合与稀释的计算考向3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考点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熟悉配制溶液的仪器知识点2配制步骤知识点3误差分析【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考向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真题感悟考点要求考题统计考情分析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2022海南卷7题,2分2021湖南卷5题,3分2020新课标Ⅲ捐9题6分本讲为高考命题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但未单独命题,穿插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考查,考查内容主要有:1、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溶解度之间的换算;3、溶液稀释的计算;4、几种溶液混合后浓度的计算;5、物质的量浓度与PH值以及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计算;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等等。
预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2021广东卷7题,2分今后还是主要以穿插在生活、算(如食品污染物空气污染物的测定、食品中的营考点一物质的量浓度及其相关计算知识点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
(2)表达式:c B =nB V 。
(3)单位:mol·L -1(或mol/L)。
知识点2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以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2)表达式:w (B)=m (B )m (aq )×100%。
知识点3物质的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其单位为“g”。
浓度配制知识点总结一、浓度的概念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通常用质量或体积比例表达。
浓度的单位有多种,常见的有质量浓度(g/L)、摩尔浓度(mol/L)、百分比浓度(%)、体积浓度(mL/L)等。
浓度的选择取决于溶质性质、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条件等因素。
二、浓度计算1. 质量浓度计算:C = m/V,其中C表示浓度(g/L),m表示溶质的质量(g),V表示溶液的体积(L)。
2. 摩尔浓度计算:C = n/V,其中C表示浓度(mol/L),n表示溶质的摩尔数(mol),V表示溶液的体积(L)。
3. 百分比浓度计算:C% = (溶质质量/溶液总质量) × 100%。
4. 体积浓度计算:C = V1/V2,其中C表示浓度(mL/L),V1表示溶质的体积(mL),V2表示溶液的体积(L)。
三、浓度配制1. 理论计算浓度:首先根据实验要求和已知数据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然后根据溶质的溶解度和实验要求计算出所需的溶剂体积以及最终的浓度。
2. 实际浓度配制:根据已知浓度和体积计算出所需的溶质质量或摩尔数,然后根据溶质的溶解度和实验要求计算出所需的溶剂体积以及最终的浓度。
四、常用的浓度配制方法1. 加溶剂法:将一定量的溶质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最后调整体积至所需浓度。
2. 稀释法:将一定浓度的溶液逐渐加入适量的溶剂中,稀释至所需浓度。
3. 重量法:根据所需质量浓度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将其称取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最后调节至所需体积。
4. 体积法:根据所需体积浓度计算所需的溶质体积,将其加入适量的溶剂中,最后调整至所需体积。
五、浓度配制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溶剂:应根据溶质的性质、溶解度和溶液的用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溶剂。
2.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搅拌速度等因素,以确保溶质充分溶解且稳定。
3. 注意安全防护:在配制浓度较大的溶液时,应注意防护措施,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4. 记录实验数据:应详细记录浓度配制实验的实验条件、操作步骤、测量数据等,以供后续参考和复现。
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考纲要求】 1.了解溶液的含义。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
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
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4.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物质的量浓度及计算(重点保分型--师生共研)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页[核心知识大通关]1.物质的量浓度2.溶质的质量分数小题热身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 L水中溶解5。
85 g NaCl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 mol·L-1。
( )(2)将25 g CuSO4·5H2O晶体溶于75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 )(3)将40 g SO3溶于60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4)将62 g Na2O溶于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 )(5)50 mL 1 mol·L-1氯化铝溶液与150 mL 3 mol·L-1氯化钾溶液的c(Cl-)相等。
( )(6)T℃时100 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溶质NaCl的质量是m g,则该温度时,NaCl的溶解度是m g。
( )答案:(1)×(2)×(3)×(4)×(5)√(6)×2.将36。
5 g HCl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 mol·L-1吗?为什么?答案:不是。
当HCl溶于水后,溶液体积不再是1 L,故不可能是1 mol·L-1,但可以叙述为将36.5 g氯化氢溶于水得1 L溶液,则其浓度为1 mol·L-1.[考向精练提考能]考向一依据定义式(c B=错误!)计算23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考点3 物质的量的浓度及溶液配制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主要体现在N A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及化学计算中;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重要的化学定量实验之一,融合于选择题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填空题的实验设计与评价之中。
预计2022年需要关注涉及物质的量浓度渗透于N A 考查;填空题中需关注滴定实验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一、溶液的浓度 二、溶液的稀释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溶液的浓度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
(2)表达式:c B =n BV。
(3)单位:mol·L -1(或 mol/L)。
(4)注意事项:①c B =n BV 中的V 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②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相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2.溶质的质量分数1.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并计算其物质的量(1)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Na 、Na 2O 、Na 2O 2――→水NaOH ;SO 3――→水H 2SO 4;NO 2――→水HNO 3。
(2)特殊物质:如NH 3溶于水后溶质为NH 3·H 2O ,但计算浓度时仍以NH 3作为溶质。
(3)含结晶水的物质:CuSO 4·5H 2O―→CuSO 4;Na 2CO 3·10H 2O―→Na 2CO 3。
2.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尤其是固体、气体溶于水,一般根据溶液的密度进行计算: V =m (气体或固体)+m (溶剂)ρ×10-3 L 。
3.注意溶质的浓度与溶液中某离子浓度的关系溶质的浓度和离子浓度可能不同,要注意根据化学式具体分析。
如1 mol·L -1 Al 2(SO 4)3溶液中c (SO 2-4)=3 mol·L -1,c (Al 3+)=2 mol·L -1(考虑Al 3+水解时,则其浓度小于2 mol·L -1)。
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配制单科命题考试要点素养链接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c)的含义。
2.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根据溶液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微粒数目。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从问题和实际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能够正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问题。
考点一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1.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①物质的量溶液里②溶质质量与③溶液质量的比值表达式④c B=ω(B)=⑤×100%常用单位⑥mol·L-1⑦ 1关系c B=⑧或ω(B)=提醒①c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ρ为溶液密度,单位为g·cm-3;ω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
②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相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③公式推导及关系图:c=⇨ω=。
2.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标准状况下)3.同种溶质的溶液稀释或混合的“守恒”计算(1)同种溶质溶液稀释a.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ω1=m2ω2。
b.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⑨c1V1=c2V2。
c.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2)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a.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c1V1+c2V2=c混V混,其中V混=。
b.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即m1·ω1+m2·ω2=(m1+m2)ω混。
(3)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如K2SO4溶液中存在:c(K+)=2c(S) 。
化学物质的浓度与溶液配制化学物质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内所含有溶质的量,通常使用质量百分比、摩尔浓度、体积百分比等方式来表示。
溶液的配制就是按照要求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控制好溶质的浓度以满足特定的实验或应用需求。
本文将介绍浓度的计算方法以及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
一、浓度的计算方法浓度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1. 质量百分比(w/w%)质量百分比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占总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质量百分比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100%2. 体积百分比(v/v%)体积百分比是指溶质占溶液总体积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体积百分比 = (溶质的体积 / 溶液的体积)× 100%3. 摩尔浓度(mol/L)摩尔浓度是指在溶液中单位体积(一般是1升)内溶质的摩尔数。
其计算公式为:摩尔浓度 = 溶质物质的摩尔数 / 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以上只是常见的浓度计算方法,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
二、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溶液配制是指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使得溶剂中的溶质浓度达到所需的目标浓度。
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包括溶质质量的计算、溶解方法选择以及溶液的稀释。
1. 溶质质量的计算在进行溶液配制之前,首先要计算所需的溶质质量。
以质量百分比为例,计算公式为:溶质质量 = 溶液的质量 ×质量百分比(以小数形式表示)2. 溶解方法选择溶解方法的选择与待溶解物质的性质有关。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搅拌、加热、超声波等方式进行溶解。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物质可能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在溶解过程中可能需要控制温度和添加溶剂以促进溶质的溶解。
3. 溶液的稀释有时候,需要将浓缩的溶液稀释到所需的目标浓度。
稀释的计算可以根据摩尔浓度来进行。
假设要将摩尔浓度为C1的溶液稀释到摩尔浓度为C2,体积为V1的溶液,则需要加入的溶剂的体积为:V2 = V1 × (C1 / C2)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方法进行溶液的稀释。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溶液的浓度及溶液配制知识梳理2017级教学指导意见核心素养
1.了解溶液的组成及饱和溶液的概念。
2.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
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
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
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根据溶液体积和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溶质的物质的
量、溶质微粒数目。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从问题和实
际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配制一定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案,进行实验探
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能够正确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问题。
考点一溶液的浓度及相关计算
[学在课内]
1.溶液组成的两种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
[名师点拨]
①物质的量浓度中的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指溶剂的体积,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如溶液混合,也不是两份溶液体积和。
②对于某浓度的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密度、质量分数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质量则因体积不同而改变。
③溶质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不一定相同,要注意根据化学式具体分析计算。
例如:
1 mol·L -1 CaCl 2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 -1,而是2__mol·L -1。
(2)质量分数
①概念: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的比值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②表达式:
饱和溶液(溶质的溶解度用S 表示)w =
S
S +100
×100%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两大类型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计算公式:c =
1 000ρw M
(c 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 -1
,ρ为溶液密度,单位g·cm -3,w 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 -1)。
[名师点拨]
两种溶液浓度换算关系推导
以n 为核心⎩⎨⎧质量分数溶液n =ρ×V ×w
M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n =c ×V ,故ρ×w ×V M
=c ×V
如ρ单位为
g·L -1,c =
ρw M ,如ρ单位为g·cm -3,c =ρw ×1 000M
(2)溶液稀释、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
①溶液稀释:
a .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 1w 1=m 2w 2。
b .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
c 1V 1=c 2V 2。
c .溶液质量守恒,m (稀)=m (浓)+m (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②溶液混合:
a .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c 1V 1+c 2V 2=c 混V 混(稀溶液混合时,常认为V 混=V 1+V 2进行粗略计算)。
b .溶液质量守恒,即 ρ1V 1+ρ2V 2=ρ混V 混。
[考在课外]
教材延伸
(1)从100 mL 5 mol·L -1 H 2SO 4溶液中取出了20 mL ,所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1(×)
(2)将62 g Na 2O 溶于水中,配成1 L 溶液,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
1
(×)
(3)将100 mL 0.5 mol·L -1盐酸加热蒸发至50 mL ,所得溶液的浓度为1 mol·L -1(×) (4)将10 g CaCO 3粉末加入水中配成100 mL 溶液,所得溶液的浓度为1 mol·L -1(×) (5)将0.5 mol·L -1的NaCl 溶液100 mL 蒸发掉50 g 水,所得溶液的浓度为1 mol·L
-1
(×)
(6)将20 mL 2 mol·L -1 NaCl 溶液与20 mL 水混合,所得的溶液浓度为1 mol·L -1(×) 拓展应用
(1)将80 g SO 3溶于120 mL 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9%。
(2)将标准状况下22.4 L NH 3通入83 mL 水中,所得的质量分数为17%。
(3)将1 mol CuSO 4与胆矾分别加水溶解,配成1 L 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下同)。
(4)将160 g CuSO 4与胆矾分别加水溶解,配成500 g 溶液,所得的质量分数不相等。
思维探究
(1)已知酒精的密度ρ(酒精)=0.8 g·cm -3,水的密度ρ(水)=1 g·cm -3,向水中加酒精,随着酒精的加入,溶液的浓度、密度如何变化? 答案 浓度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减小。
(2)如何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 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Na 、Na 2O 、Na 2O 2――→水NaOH SO 3――→水H 2SO 4 NO 2――→水HNO 3 ②含结晶水的物质: CuSO 4·5H 2O ―→CuSO 4 Na 2CO 3·10H 2O ―→Na 2C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