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春地域文化期末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231.50 KB
- 文档页数:6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传承性的文化现象。
以下哪项不是地域文化的特点?A. 独特性B. 稳定性C. 多样性D. 传承性答案:C2. 地域文化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A. 地理环境B. 历史背景C. 社会结构D. 以上都是答案:D3.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通常指的是:A. 国家B. 省份C. 城市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因素对地域文化的形成有重要影响?A. 气候条件B. 经济发展水平C. 宗教信仰D. 政治制度答案:ABCD2. 地域文化的表现可以包括哪些方面?A. 语言B. 饮食C. 服饰D. 建筑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不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答案:错误2. 地域文化只存在于特定的地理区域内,不会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
答案:错误3.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地域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地域文化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还能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
答案:地域文化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教育系统传授相关知识,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以及通过艺术作品如电影、音乐、书籍等形式来展现和传承地域文化。
巴蜀地域文化试题2012年1月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得分评卷人一、列举题(每题5分,共30分)1. 请简述什么是四川路。
答:公元1001年(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北宋政权将巴蜀故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至此"四川"正式得名。
2.请列举四川从古到今的6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答:司马相如《子虚赋》、《天子游猎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蜀道难》等;苏轼《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郭沫若《女神》、;巴金《激流三部曲》、《随想录》;沙汀《淘金记》;艾芜《南行记》;周可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3. 请列举诸葛亮治蜀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继续推行联吴拒魏政策、实行法制、重视人才、任人为贤、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南征、北伐。
4.请列举15处四川的风景名胜古迹。
答: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黄龙溪、金沙遗址、大足石刻、乐山大佛、三星堆、瓦屋山、碧峰峡、白龙宫、龙池风景区、黄龙寺、剑门蜀道、蜀南竹海、四姑娘山、武侯祠、稻城、卧龙保护区、蒙山、海螺沟、杜甫草堂、罨画池、沪沽湖、望江楼、米亚罗、西岭雪山、九寨、贡嘎山、天台山、西岭雪山、白龙湖、诺水河、龙池、二滩、海螺沟、合江佛宝、盐亭高山、剑门关、七曲山、广元天台、二郎山等。
5.请简述落下闳及其太初历。
答:落下闳(大约公元前156~前87年),中国西汉著名的民间天文学家,字长公,巴蜀阆中(今四川阆中)人。
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全国文学家。
落下闳经同乡谯隆推荐,由故乡来到京城长安。
改革历法的工作由太史令司马迁主持。
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采用落下闳、邓平的改革方案,并由落下闳进行运算工作,于公元前104年制定出一部新历。
新历已具备了气朔、闰法、五星、交食周期等内容。
它首次提出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的原则和135个朔塑月中有23个食季的食周概念,并建立了一套推算五星位置的方法,为后世历法的树立了范例。
简答题1.简述三星堆文化。
答:三星堆文化遗址是广汉中兴古遗址的一部分,系指今四川广汉城西约8公里的南兴镇,三星村地区已大片古文化遗址,面积在6平方公里以上。
三星堆文化遗址于1929年发现并开始发掘,其出土文物十分丰富,三星堆文化蕴藏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三星堆文化层可分为四期,一般认为,三星堆文化层第一期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三星堆遗址的文化遗存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延续到西周初期。
三星堆遗址所在地是古蜀国鱼凫王朝至杜宇王朝的都城。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发掘出的大量文物,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早期蜀文化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前景。
2.简述解放以来四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1949年12月,四川地区解放。
1950年1月,中央将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划为西南区,在重庆市设立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分别由邓小平同志任西南局书记、刘伯承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同志任军区司令员,统一领导西南区的工作。
同时,将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和重庆市及西康省,均直属大区领导。
4个行署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1952年9月1日,中央决定撤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的建制,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并将重庆由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同年10月,将“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区专员公署”。
1954年2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撤销。
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四川省人民委员会”。
同年5月,将各“区专员公署”更名为“专员公署”。
10月,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各县并入四川省,以西的昌都地区划归西藏自治区。
为了加强四川西部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建设,按照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精神,先后设立了西康藏族自治区(后改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藏族自治州(后改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彝族自治县、茂汶羌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一批自治州、县。
为了加强三线建设,于1965年以攀枝花矿区为中心,设立了渡口市(1987年更名为攀枝花市)。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是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A. 同质性B. 多样性C. 单一性D. 封闭性2. 地域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地理环境B. 历史背景C. 社会结构D. 所有选项3. 地域文化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语言B. 饮食C. 服饰D. 所有选项4. 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A. 促进经济发展B. 增强民族认同C. 促进文化交流D. 所有选项5. 地域文化保护的意义在于?A. 保存历史文化遗产B. 维护文化多样性C. 促进文化创新D. 所有选项6. 地域文化研究的方法包括哪些?A. 田野调查B. 文献研究C. 比较分析D. 所有选项7. 地域文化与全球化的关系是什么?A. 对立B. 融合C. 互补D. 无关8. 地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哪些内容?A. 传统艺术B. 传统手工艺C. 传统节庆D. 所有选项9. 地域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A. 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B. 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所有选项10. 地域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旅游产品开发B. 旅游市场推广C. 旅游服务提升D. 所有选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______和______范围内,由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社会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
2. 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其______性,这种特性使得地域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
3. 在地域文化研究中,______是了解和理解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到文化现象的内部,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
4.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其中______是推动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5. 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全球化的冲击、______的侵蚀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第1题](单选题) 严格意义上的、体系性的湖湘学术思想是从( )才开始形成的。
∙ A.宋代[第2题](单选题)()为了在知行观上突出人道之诚,提出了“行先知后”、“知行相资以为用”等重要命题,强调了“行”在人性形成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 A.王夫之[第3题](单选题)()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种疑问,提出了宇宙是由运动着的元气构成的、“天人不相预”等一系列重要的观点的著作是∙ A.《天对》[第4题](单选题)()贬谪长沙期间,写下了《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等名篇。
∙ A.贾谊[第5题](单选题)()舆榇出征,收复伊犁,被梁启超誉为“五百年来对中国贡献最大的人”。
∙ A.左宗棠[第6题](单选题)()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京剧改革的先行者。
他创作的话剧有《不要忘了》、《青纱帐里》、《桃花扇》等。
∙ A.欧阳予倩[第7题](单选题) 在马王堆出土的()介绍了283个古医方和医疗方法,计有103个疾病名称、247种药物名称,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
∙ A.《五十二病方》[第8题](单选题)()模仿西洋的军事技艺,特创设江南制造局;为了使军事技艺在中国生根,特主张派遣幼童出洋攻读学艺。
∙ A.曾国藩[第9题](单选题)()出版于19 27年的《从军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记述大革命的报告文学。
A.谢冰莹[第10题](单选题)土家族文学的主体形式是()A.歌谣[第11题](多选题)湖湘学派的学术旨趣与学术追求表现在:∙ A.具有偏向佛学,融合佛学的倾向∙ B.坚持“体用合一”、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结合、内圣与外王并重的学风。
∙ C.以形而上与形而下为一体的存在论。
∙ D.以性为宇宙本体,提出了性本论的理学体系。
[第12题](多选题)关于屈原与湖湘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屈原的《离骚》既可视为一首想象奇特、气势恢弘的诗歌,又可视为一篇探讨宇宙天道问题的哲学奇文。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填空题:1、广东省内忧7个少数民族居住,其中有黎、壮以及畲是广东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3、岭南粤菜主要包括广东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以及海南菜。
4、广东的主要禁忌包括语忌、年禁、食禁、婚忌、丧忌、凶忌以及行为禁忌。
5、广州别名羊城、花城、简称穗6、广州的茶楼文化中,室内装修精美典雅,四周挂满名人字画,对联,铺名“陶陶居”三字为康有为题写,寓涵:乐也陶陶“之意。
7、广东现代出现几款主要穿着包括马褂、旗袍、唐装、妈姐装、中山装。
凤凰装、筒裙。
8、在岭南文化的食禁中,客人在喜宴上不吃“三点金”即鸡头、鸡尾、以及鸡翅膀。
9、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10、20初世纪广州茶楼文化“四大茶楼”文园、谟觞、南园、西园,其规模相当可观。
11、广东三件宝主要是指老姜、陈皮和禾秆草.12、今年来,广东人的服饰一改过去几百年一贯制的旧貌,出现了多样化、高档化、系列化、整体化的势头名词解释:竹筒屋:竹筒屋是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
它不同于我国一般房屋门面阔大于进深的结构,以开间小、进深大为特点,两者比例约为1:4至1:8不等,由前至后排列,旁开“冷巷”,中以天井间隔,行似竹筒,故名“竹筒屋”。
十番:又称十班协番等,乐队,由十种乐器所组成,包括宫乐器、弦乐器的打击的三大类,它是三种民间音乐,不能演唱,但可以吟,主要用于祝贺,欢迎、寿宴生日、金榜提名等。
雷州十贤:指北宋寇准、苏轼、苏辙、秦观、王岩受、任伯雨、南宋李纲、赵鼎、李光、胡栓、这十人遗居战贬经雷州时,体恤民情,兴办教育,促进雷州文化的发展,后人谓之“雷州十贤”。
城隍:原为城市守护神。
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城隍最初指护城沟渠水庸,后衍化为守护神和幽冥之神,负责监护本城百姓,兼掌管冥籍等。
扶乩:扶箕,古作“扶乩”,俗称“簸箕仙”。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地域文化的影响因素?A. 地理环境B. 历史传统C. 政治制度D. 经济发展水平2. 地域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共同作用?A. 单一因素B. 多种因素C. 偶然因素D. 人为因素3. 地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A. 阻碍社会发展B. 促进社会发展C. 无关紧要D. 仅在特定时期发挥作用二、填空题1.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 地域文化的核心是________,它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3. 地域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地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挑战有哪些?3. 如何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四、论述题1.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论述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案例:某地区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请分析这种地域文化是如何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
2. 某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原有的地域文化逐渐被外来文化所取代。
请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地域文化的建议。
六、综合题1. 请设计一个关于地域文化研究的调查问卷,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
2. 假设你是一名文化研究者,你将如何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七、思考题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文化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为什么?2. 你认为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应该如何发展和创新?八、附加题1. 请列举你所在地区的三种地域文化特色,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你认为地域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请给出你的理由。
三、判断题1、文献上最早见“青岛”的地名是在明代,那时的青岛为即墨县海滨的一个村庄。
()2、青岛在传承齐鲁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形成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有机融合、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最后凝结了独特的青岛文化。
()3、距今约四五千年前,不其族原始居民已在青岛地域集群而居。
()4、从现在出土的文物来看,旧石器时代,青岛一带已有人类聚居生活。
()5、在青岛地区,比较著名的文化遗址是胶州的三里河文化遗址和平度的岳石文化遗址。
()6、胶州三里河文化遗址上层为龙山文化遗存,下层为大汶口文化遗存。
()7、岳石文化遗址是青岛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化遗址,这充分说明早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青岛文化便开始萌芽了。
()8、岳石文化是夏商早期生活在山东境内的东夷族所创造的一种古老的文化,生动地反映了青岛地域古代居民的生活境况。
()9、即墨历史悠久,即墨因地居墨河而得名。
()10、即墨故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古址在今平度市东南大朱毛村附近。
()11、胶莱运河在元、明时期都曾有过10多年的辉煌兴盛期,在元、明南北航运史上起过短暂而重要的作用。
()12、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十分重视军事,在全国郡县设“卫所”,胶州湾以东是灵山卫,胶州湾以西是鳌山卫。
()13、明朝在青岛设立的卫所,既保卫了海疆安全,维护了地方的社会秩序,也促进了青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14、明朝青岛口不仅有商业价值又有军事价值,清末也成为了军港,发展到今天,青岛口已成为著名的现代化的大海港。
()15、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廷终于决定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4个营2000余人移驻青岛。
()16、章高元在青岛建炮垒设兵营外,还从旅顺运来器材,在前海建立了栈桥,以为旅游码头。
()17、德国侵占青岛以后,总兵衙门曾充当德国胶澳总督府,日本侵占青岛后曾为报社员工宿舍。
()18、清政府驻法、俄、奥大使许景澄,曾向清政府建议设防青岛,以阻止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对青岛的觊觎,可以说他是青岛的“知音”。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D5. B6. C7. A8. D9. B10. C二、简答题1. 什么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某一特定地区内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包括该地区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等方面的表现。
2. 地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地域文化的特点包括地域性、多样性、传承性和变迁性。
地域性指地域文化是特定地区的产物,受到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多样性指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差异性,表现出各自的特色;传承性指地域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传承下来;变迁性指地域文化会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
3. 地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有哪些?地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地域文化是人们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有助于形成个体的身份认同。
其次,地域文化能够传承历史和文化传统,让人们了解自己所处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此外,地域文化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
最后,地域文化也可以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吸引游客和投资,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4. 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哪些方法?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保护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完整性。
其次,可以建立相关机构和组织,负责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同时,加强地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重视。
此外,还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和节庆等形式,加强地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三、论述题地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社会多样性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首先,地域文化的传承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所处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对地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通过传承和保护地域文化,可以让人们了解自己所处地区的独特之处,增强对地域的认同感。
这有助于形成个体的身份认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文化现象。
下列哪项不属于地域文化的特点?A. 历史性B. 多样性B. 独特性D. 统一性答案:D2. 以下哪个选项是地域文化对当地居民生活影响的体现?A. 语言交流B. 饮食习惯C. 建筑风格D. 所有选项答案:D3. 地域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促进旅游业发展B. 增强地方品牌影响力C. 导致地区经济差异D. 推动文化产品创新答案:C二、填空题1. 地域文化的形成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密切相关。
答案: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族习俗2.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________的支持和________的参与。
答案:政府、民众3. 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
答案:文化多样性、社会认同、经济发展三、简答题1. 简述地域文化对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答案: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能够吸引游客,增加旅游吸引力;地域文化的历史性和传统性可以丰富旅游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地域文化的传播有助于提升地方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场。
2. 论述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答案:现代社会中,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可能对地域文化造成冲击,如文化同质化、传统技艺失传等。
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文化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鼓励和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化传播和创新,以及培养公众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四、论述题1. 结合具体实例,论述地域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地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资本,能够增强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社会多元化和包容性。
例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也是促进家庭团聚、社会交流的重要时刻。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可以加强社区凝聚力,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人群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域文化是指:A. 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B. 某一特定地区的人文环境C. 某一特定地区的经济环境D. 某一特定地区的政治环境2. 地域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历史B. 地理C. 气候D. 以上都是3. 以下哪个不是地域文化的特点?A. 多样性B. 独特性C. 普遍性D. 传承性4. 地域文化中,传统手工艺属于:A. 物质文化B. 非物质文化C. 精神文化D. 社会文化5. 地域文化中的方言属于:A. 物质文化B. 非物质文化C. 精神文化D. 社会文化6. 地域文化中的节庆活动主要反映了:A. 经济状况B. 社会结构C. 宗教信仰D. 历史传统7. 地域文化中的饮食习惯通常与下列哪项有关?A. 气候条件B. 地理环境C. 社会制度D. 政治体制8. 地域文化中的建筑风格通常反映了:A. 经济发展水平B. 社会文化背景C. 政治制度D. 科技发展水平9. 地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等,主要体现了:A. 个人情感B. 社会风尚C. 历史变迁D. 宗教信仰10. 地域文化中的民间传说和故事通常反映了:A. 个人经历B. 社会矛盾C. 历史事件D. 宗教教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3. 描述地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是如何影响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
4. 分析地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如何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
####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结合具体例子,论述地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2. 论述地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保护措施。
以上题目涵盖了地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保护措施,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掌握地域文化课程的核心内容。
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以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请同学们作好期末复习一、要做好平时作业。
.答案在四川电大教学平台《地域文化》课程的网上。
(注意选择和判断题)平时作业论述题答案⏹1、简述三星堆文化。
p2⏹三星堆文化发现于1929年,今四川广汉城西约8公里的南兴镇三星村。
面积6平方公里以上,由于三星村东南面有三个土堆犹如星布,故名。
出土的文物有金杖、黄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青铜鸟、大量鸟形图形,两个祭祀坑出土的文物震惊了世界,被考古界称为“简直是世界奇迹”。
⏹2、简述解放以来四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P39—46⏹1949年12月成都解放,1950年4月四川全境解放,经历了巩固政权、国民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国民经济巧遇遭受严重挫折和全面调整、文化大革命、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剿匪和镇压反革命、三反和五反运动、三大改造运动,平定“三州”少数上层分子发动的叛乱,整风和反右、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运动、反右倾运动和八字方针的推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战略,汶川“5.12”特大地震十四项重大历史事件。
5、试述五大宗教在宗教建筑方面的各自特色。
⏹道教建筑是用以祀神、修道、传教以及举行斋醮等祝祷仪式的专用建筑物、规模较大者称为宫或观,部分主祀民俗神的称庙。
道观建筑常由神殿、膳堂、宿舍、园林四部分组成,总体布局基本上采取中国传统院落建筑格式,神殿是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处于建筑群的中轴线上,是建筑群的主体。
大宫观大多为一串纵向布置,承地平面逐渐开之的院落。
⏹佛教建筑寺庙,又称寺院。
明代佛教兴盛,佛院、佛寺数量多,建造规模大,建筑富丽堂皇。
寺庙供奉佛像,历朝历代多有石刻造像、铸像、雕塑。
佛塔用以载舍利、佛像、供信众转经及贮埋高僧灵骨。
⏹伊斯兰教清真寺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格局,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同时遵循伊斯兰教建筑的一些基本原则,一般有礼拜大殿、沐浴室。
清真寺内,尤其大殿内绝不供奉偶像,也不用动物图形为饰,多采用云纹、卷草、花卉、几何图形或艺术体阿拉伯文字装饰。
2013年1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期末复习指南“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省教育厅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在贵州电大新教学计划中将贵州省情课程名称改为“地域文化”,成人教学计划仍然是“贵州省情”课程名称。
该期末考试由全省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按照本期末复习指南要求执行。
期末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由于学生分布广泛,课程责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面对面地交流相对较少,因而网上辅导和期末复习指导对于帮助同学们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巩固所学的专业技能,提高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对于“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的期末复习,首先应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网上教学资料,要求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重点的把握,并注意结合国家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掌握。
同时还必须注意复习时的学习方法,在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1.以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为依据。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文字教材采用的是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省高校统编通用教材《贵州省情教程》(第4版)。
网上教学资源主要是由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精心制作的视频课件、电子教案、各章重点难点解析、平时作业练习以及期末复习指南等教学资源。
平时面授辅导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通面授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通过看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有助于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把握本课程的科学体系和丰富内容,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2.要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灵活运用“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的有关理论和原理,分析和解决贵州目前市场经济中的实际问题。
在复习中,要能够根据贵州省情的特点,进行数据分析和全面论述有关实际问题,通过平时作业中的论述以及课程实践社会调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级选修课云南大学2011至2012学年下学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期末考试(开卷)试卷A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任课教师:王志芬题号一得分题目: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论文字数不低于2000字。
论文要求论文分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五个部分,A4纸双面打印。
具体要求如下:一、论文标题1、论文标题应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要具有学术性2、论文标题的格式:“黑体三号”字,居中。
3、论文标题中出现错别字,错一字扣一分。
二、摘要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二百字为宜。
摘要一般不分段。
三、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四、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正文的具体要求:1、正文至少分三个部分,即文章中要有小标题,没有小标题扣5分。
小标题格式为“黑体四号”;2、正文的格式:宋体小四,单倍行距3、正文的内容:要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
4、正文中错别字,出现一处扣一分,最多不超过5分。
五、参考文献1、论文要求有参考文献,没有参考文献不得分2、参考文献数量至少要2个及以上。
3、参考文献格式:例:著作、期刊、网络资料[1]作者名,著作名,出版社出版年月[2]作者名,文章名,刊物名,刊物年数期数[3]作者名,文章名,网址六、选题范围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课程中讲到的或没讲到的内容都可以。
浅析中国宗教文化与地域文化一、摘要:中国宗教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有自身独特的地域特点,历史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在一定时期,甚至对国家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探究在地大物博的中国,不同的宗教文化所对应的不同的地域化特征,也应该成为我们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时所需要探究的重要命题。
科目代号:6157 座号:甘肃广播电视大学2012年7月期末考试开放本科各专业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说明:从下列小题中选出2-4项正确答案,多选、少选、1.文献记载伏羲的主要贡献有:A .始作八卦,创造书契。
B .结网罟,教民渔猎。
C .养牺牲以充庖厨。
D .尝百草,播五谷。
2.马家窑类型彩陶:A .贮藏器瓮、罐逐渐增多。
B .多采用曲线构图。
C .非常盛行锯齿纹。
D .鸟形壶开始出现。
3.丝绸之路:A .因张骞出使西域而开辟。
B .是横跨亚欧大陆的商旅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
C .沿线重要都市都有不少胡商。
D .基本走向奠定于隋唐时期。
4.丝路重镇张掖:A .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城。
B .隋代已成为国际商业大都市。
C .元代为甘肃行省省会。
D .有保存完整的西夏大佛寺。
5.甘肃境内的明长城:A.大部分是1522年以后修起来的。
B.主干线西起嘉峪关。
C.金塔县至敦煌的长城史称“令居塞”。
D.在甘肃境内足有2000公里。
6.麦积山石窟:A.在北魏时期已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佛教艺术胜地。
B.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C.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D.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
7.莫高窟壁画中:A.绘制的内容以佛教题材为主。
B.有因缘故事画、佛传故事画。
C.早期壁画流行说法图。
D.其中本生故事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堪称艺术精品。
8.河陇学术人物中:A.王符是东汉后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B.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针灸医学史上不朽的经典巨着。
C.王符《潜夫论》提出“中和之气”是万物的本源。
D.张澍“精通天文地舆之学”。
9.敦煌藏经洞文献:A.大约百分之九十是佛教文献。
B.保存的诗歌数量很多,价值很高。
C.保存了有关摩尼教、景教文献。
D.保存了大量元、明时期的公私文书。
10.环县道情皮影:A.是道情与皮影相互结合的产物。
B.表演特点是唱念做打,一人包揽。
C.人物造型风格粗犷浑厚,粗中见细,名曰“寸线”。
第八篇地域文化复习学案班级:闵行中学高一(12)班
时间:2012. 05. 24 13:30—14:10
一、学习目标:
1、梳理本篇知识体系;
2、填图识别文化圈、文化区的名称与位置;
3、填表识记地域文化特征;
4、能用环境的视角分析典型的文化事象;
5、多一分包容之心。
二、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识记地域文化特征;用环境的视角分析典型的文化事象。
学习难点:用环境的视角分析典型的文化事象。
三、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建构本篇知识网络
1、梳理本篇知识体系
2、填图识别世界九大文化圈、中国十大文化区的名称和位置;
3、填表比较地域文化
三)典型题目及疑难解答
1、对东亚文化圈有很深影响的因素是()
A.日本文化B.中国文化C.韩国文化
D.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和汉字
2、下列地理事象,属于南亚文化圈的有()
①泰姬陵②吴哥窟③纱丽④和服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3、关于黄土高原文化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中华民族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
C.文化多样性突出D.文化外向型突出
4、下列文化区及其饮食的连线,错误的是()
A.四川盆地—喜麻辣B.新疆荒漠--绿洲—喜茶
C.黄土高原—喜酸D.华南妈祖—喜甜
6、海派文化最典型的建筑是()
海派文化属于我国的文化区;属于世界的文化圈。
简述海派文化形成的区位条件。
四)作业
1、上网查询,并整理西欧和东亚文化的差异。
2、完成作业《地理精练》P39---40
上海市闵行中学史为勇。
一、填空题(共18分)1、江苏境内时间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30万年的“南京猿人”,1993年在南京市东郊_汤山_葫芦洞发现两块人类头骨化石。
2、新石器时代,江苏南部有环太湖地区的马家浜文化和南京地区的北阴阳营文化,以及崧泽文化和_良渚文化。
3、春秋战国时期,江苏境内出现了三支代表性的区域性文化,即吴文化、越文化和楚文化。
4、元代,江苏长江以南属__江浙_行省,以北属_河南_行省。
5、汉代郡国并行,江苏分属于_扬州_、徐州刺史部和吴楚等诸侯国。
6、江苏地域文化应以江苏成为一级行政区,即_1667年,江苏建省为其源头。
7、_1667_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此为“江苏”得名之始。
8、清康熙六年(1667年),合江宁、苏州简称的“江苏”之名正式使用。
9、汉代以降,中原地区人口大规模南迁加速了江苏文化和_中原文化_文化融合的进程。
10、清代_徽派_的学术思想对江苏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1、目前的江苏古镇、民居建筑都有着非常明显的_徽派_风格。
12、元代,棉纺织业突飞猛进发展__黄道婆_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3、日涉园,建于明万历年间,取_陶渊明_《归去来辞》中“园日涉以成趣”之语意。
14、谢灵运和谢朓合称“大小谢”,是中国山水诗的重要推动者。
15、淮南王_刘安_编撰的《淮南子》是江苏学术文化史上的第一部巨著。
16、常熟人_黄公望_工诗词,善书法,其传世画迹主要有《富春山居图》等。
17、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称“_二王_”,一直被尊为正统书法的主流。
18、明代中叶,江苏画坛产生了著名的_吴门_画派,形成江苏绘画的又一高峰。
19、陆机的《_文赋_》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地专论创作的文章。
20、钟嵘的诗歌评论专著《_诗品_》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21、南唐后主_李煜_填词技艺娴熟,情境别致,被誉为“词中之帝”。
22、江苏境内科学家_沈括_所著的《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指南
(提示仅供参考)
复习题1
一、名词解释
1.巫山人(p1)
2. 三星堆文化(p3)
3. 李冰(p9、p90)
二、列举题
1. “成”公孙述25——36 (p12)
“蜀汉”刘备221——263 (p12-15)
“成汉”李雄306——347 (p16-17)
“前蜀”王建907——925 (p22)
“后蜀”孟知祥934——965 (p22-23)
“大蜀”李顺994——995 (p26)
“大西”张献忠1644——1646 ?(p39-41)
2. 继续推行联吴拒魏政策;实行法制、重视人才、任人唯贤;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南征、北伐(p13-14)
三、选择题
五、问答题(略)p2-4 p73-82
复习题2
一、1.太初历p100 2. 书院p117 3. 道教p139
二、列举题
1.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2. 青城山宫观建筑群、峨眉山寺庙群、青羊宫、文殊院、昭觉寺、宝光寺等(p142 、p149)
三、选择题
五、问答题
1. p91
2. p125
3. (供自行取舍精简)答:道教建筑以道观颇具代表性。
道观常由神殿、膳堂、宿舍、园林四部分组成,总体布局基本采取中国传统院落建筑格式,即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构成以庭院为单元建筑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群,一般规模宏大,工艺设计精巧。
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以塔状建筑为其突出特征,佛像造型或庄严或诙谐,千姿百态,有动静结合的艺术特色。
佛寺的布局,一般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僧房、禅堂等主房、配房组成对称的多进院落格式,附属建筑有山门前的牌坊、狮子雕刻、塔、幢、碑等。
伊斯兰教建筑以清真寺为标志性代表,以穹隆状屋顶为其建筑特色,穹顶上一弯新月,殿堂装饰淡雅素洁,内部设
有水池。
其平面布置采用集中式构图,显得体形完整,轮廓稳定,邦克楼建于寺院前方。
基督教教堂为哥特式建筑,尖顶,屋顶有十字架标志,内部有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壁画。
天主教堂的正统型制为长方形的拉丁十字平面布局,早期为“巴西利卡建筑”,采用多功能厅式样,朴素无华,中世纪后以“罗马式建筑”最具代表性,集中发展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顶结构和拉丁十字,轮廓富有变化,内部空间显得很宽广。
复习题3 一、1.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四川眉州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2. 三绝碑 P209
二、1. 第六章文学 p162——p189
2. 川剧、四川灯戏、四川曲剧、藏戏、四川傩戏 p222
四、判断题
五、问答题(略)1.(p162-163) 2.( p192-194)
复习题4
一、列举题
1.宫保鸡丁、鱼香肉丝、水煮肉片、麻婆豆腐、回锅肉、盐
煎肉、宫保肉丁、干煸牛肉丝、蒜泥白肉、肉末豌豆、过江豆花、东坡肘子、蚂蚁上树、火爆腰花、粉蒸肉、盐烧白、糖醋排骨等 p234
2. p265-277
四、问答题
1. 第八章建议菜、酒、剧、茶中只选一个予以回答。
2.答:四川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天下名
山归巴蜀,明川秀水甲天下,故有“天下山水在于
蜀”之说。
例证略……(p265-271)
(文无定法,鼓励自由发挥,凡做题应注意逻辑性或层次性,注意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Mooseman
Jan.10,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