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相色谱常见问题解答

气相色谱常见问题解答

气相色谱常见问题解答
气相色谱常见问题解答

气相色谱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为什么有些峰出现拖尾

答:①这可能是由于进样口或色谱柱不干净,或色谱柱切割不正确.冷却进样口,关闭气流并更换或清洁进样口部件,包括进样口衬管和金密封垫.取出色谱柱.切掉一段色谱柱以清除不挥发性残留物,隔垫碎屑和密封圈碎片.这段色谱柱的长度可以是 1 英寸到 1 米,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更长.使用正确的切割工具来切割色谱柱.如果切割不好,则可能导致样品吸收.使用黄铜刷子或氧化铝粉末等软质研磨剂擦洗进样口钢质内壁.在重新安装其他部件前,要确保已将进样口清洗干净.对于5890,卸下分流出口管路并用溶剂清洗是比较好的方式.

②在不分流方式下进行分析时,不分流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拖尾.通常时间应在0.5 至 1 分钟范围内.

③未吹扫(死)体积也可能导致拖尾.确保在进样器和检测器中色谱柱安装正确.

④如果考虑色谱柱部分流失,则可以使用色谱柱前的保留间隙(制备色谱柱).如果没有降低色谱柱效率,则可以将其切割掉或更换掉,并可延长色谱柱的寿命.但要注意保留间隙和分析色谱柱的连接可能引起泄漏和样品吸收.

问题2:如何改善峰形(前伸峰,拖尾峰)

答:前伸峰是由于色谱柱过载.当一种或多种化合物的进样量超过色谱柱固定相容量时,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液相膜越薄,色谱柱中保留的每种化合物就越少. 这涉及到进样体积和进样中每个峰的化合物浓度.通过减少进样量,分流样品或进样浓度较低的样品,可减小进样体积.

问题3:什么原因导致峰比原来大,而且出现的早

答:过快,过大的峰通常是由于从分流口和隔垫吹扫口排出的载气减少,而更多的进入色谱柱;因此增加柱头压力,可降低分流比.检查分流出品的气体流量,如需调整分流比则对调整此流量.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可卸下并清洁分流口.这个问题也可能由于柱头压调节阀有问题而引起.

问题4:何时需更换隔垫或衬管

答:通常比较好的隔垫至少能保证100 次进样不发生问题. 当色谱特征说明衬管有问题时,需要更换衬管.影响隔垫寿命的因素有注射器尺寸,进样口温度和压力,当然受压力影响的程度比较小.影响衬管寿命的因素通常是样品的清洁度.应该根据仪器维护历史记录来选择色谱需要的特定程序.

问题5:随着进样室温度升高,对分析物分解有影响吗

答:如果化合物热稳定性差,分析物分解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这在制药工业中比较常见.如果药物或中间体热分解温度低于进样口温度,则分析结果中将出现特殊的峰或与目标分析物发生反应.

问题6:排除色谱柱流失问题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答:诊断色谱柱是否存在流失问题的最佳方法是第一次在方法条件下安装色谱柱时,做一次空白色谱图,然后将最近的运行和空白运行色谱图对比.如果在空白运行中产生了很多峰,则色谱柱性能改变,这可能是由于载气中含有氧气,也可能是由于样品残留.如果有GC-MS,则低极性色谱柱的典型流失离子(例如DB/HP-1 或5)质/荷比m/z 将为207,73,281,355 等,大多数为环硅氧烷.

问题7:如何得知分流/不分流进样口的进样体积不超过进样口衬管反应室的容积

答:如果不是多次重复进样引起精度问题,则不会经常发生这个问题.精度问题经常是由于不合适的进样体积引起.因为分流进样的进样口流速比较高,样品进出进样口比不分流快得多.同样地,由于溶剂没有时间扩散到衬管外,因此分流模式进样体积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实际上,1 微升是比较合适的,由于降低分流比对增大峰面积比增加进样量更有效.然而,不分流进样要求要严格的多,建议使用蒸汽体积计算器估算最终的扩散体积.

问题8:排除色谱柱流失问题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答:诊断色谱柱是否存在流失问题的最佳方法是第一次在方法条件下安装色谱柱时,做一次空白色谱图,然后将最近的运行和空白运行色谱图对比.如果在空白运行中产生了很多峰,则色谱柱性能改变,这可能是由于载气中含有氧气,也可能是由于样品残留.如果有GC-MS,则低极性色谱柱的典型流失离子(例如DB/HP-1 或5)质/荷比m/z 将为207,73,281,355 等,大多数为环硅氧烷.

问题9:色谱分析运行时,标样和样品的峰均随时间加宽,这正常吗

答:如果保留时间没有很大区别,只是加宽的峰拖尾,可能表明有活化点.如果加宽的峰是对称的,可能是由于正常的色谱柱"损耗和流失".如果峰前伸,说明色谱柱过载.

问题10:为什么在空白运行中出现了我的样品组分峰

答:有可能是由于样品制备或系统清洁问题.尝试在样品和空白样品制备中使用新溶剂,并在样品清洗瓶中装上新溶剂.尝试使用新的注射器和隔垫.取出并清洗分流出口管路.在未进样情况下运行以观察仅加热色谱柱有无峰出现.

问题11:什么原因导致基线不稳和干扰

答:1. 进样针受污染.清洗进样针;做一浓缩试验,载气线路可能也要清洗.

2. 色谱柱受污染.烘焙色谱柱,限定时间1-2h.

3. 检测器不平衡.检测器一般需要24h才能得到平衡.

4. 在程序升温的时候改变载气流速(在很多情况下为正常现象).

问题12:什么原因导致过多的基线噪音

答:1. 进样针受污染.清洗进样针;做一浓缩试验,载气线路可能也要清洗.

2. 色谱柱受污染.烘焙色谱柱,限定时间1-2h.

3. 检测器不平衡.清洗检测器,通常噪音不是突然增大而是逐渐产生.

4. 污染或载气质量降低.使用高质量的载气或检查气体是否泄露.一般在换载气钢瓶的时候会突然发生.

5. 柱子安装太过.可重新安装.

6. 载气流速不合适.重新设定流速.

7. 与MS,ECD,TCD联用时发生漏洞,查找并消除漏洞即可.

8. 检测器的灯或电子倍增管老化.

问题13:什么原因导致峰形改变

答:1.检测器响应改变.检查气体流速,温度和设置.

2.样品的浓度改变.检查并检验样品的浓度,样品的蒸发或成分的改变都可能引起.

3. 色谱柱受污染.

问题14:如果分离度下降,如何处理

1.柱温不同.检查柱温.

2.不同的色谱柱的维数和相位.核实色谱柱的特性.

3.改变载气流速.

4.色谱柱受污染,应用溶媒清洗柱子.

5.进样器的改变.检查进样器的设置.

6.样品的浓度或溶解能力的改变.试用一个不同的浓度.

问题15:如果出现分裂峰,如何处理

1.试着改变一下进样方法.

2.改变溶媒,使其成为单一的溶媒.

3.重新安装色谱柱.

4.减小进样温度.

问题16:如果怀疑进样器或载气被污染了,应采用何种检测

1. GC在40-50℃保持8小时或8小时以上.

2. 运行一个空白分析(开启GC,但不进样).

3. 收集空白分析的色谱图.

4. 第一个空白分析完成以后立即开始第二次,二者间隔时间不要超过5min.

5. 收集第二次空白分析的色谱图,并与第一次的图谱进行比较.

6. 假如在第一次时,峰图包含了大量的色谱峰,而且基线不稳定,那就暗示了

毛细管柱被污染了(进样器或载气被污染).

7. 假如两次色谱峰图都包含少数的峰或基线的微小漂移,那就可以假定进样器

或载气是比较干净的.假如

8. 假如两次色谱峰图都包含重大数量的噪音和(或)基线漂移,那通常也就表

明了进样器或载气被污染了.

问题17:保护柱应为多长

比较有代表性的保护柱柱长为0.5-10m.虽然没有确定的长度适合所有的样品,但是以下一些建议也可以参考.假如样品相对来说比较纯净,溶质为极性,保护柱应该在0.5-1.0m之间;若样品相对来说不纯净,保护柱应该适当长些.5-10m长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单一系统.长保护柱允许使用者减去大约1m而代替整个保护柱安装.

问题18.用HPLC进行分析时保留时间有时发生漂移,有时发生快速变化,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关于漂移问题:

①温度控制不好,解决方法是采用恒温装置,保持柱温恒定

②流动相发生变化,解决办法是防止流动相发生蒸发、反应等

③柱子未平衡好,需对柱子进行更长时间的平衡

关于快速变化问题

①流速发生变化,解决办法是重新设定流速,使之保持稳定

②泵中有气泡,可通过排气等操作将气泡赶出。

③流动相不合适,解决办法为改换流动相或使流动相在控制室内进行适当混合

问题19.液相色谱中峰出现拖尾或出现双峰的原因是什么?

①筛板堵塞或柱失效,解决办法是反向冲洗柱子,替换筛板或更换柱子。

②存在干扰峰,解决办法为使用较长的柱子,改换流动相或更换选择性好的柱子

③可能柱超载,减少进样量。

问题20.HPLC灵敏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

①样品量不足,解决办法为增加样品量

②样品未从柱子中流出。可根据样品的化学性质改变流动相或柱子

③样品与检测器不匹配。根据样品化学性质调整波长或改换检测器

④检测器衰减太多。调整衰减即可。

⑤检测器时间常数太大。解决办法为降低时间参数

⑥检测器池窗污染。解决办法为清洗池窗。

⑦检测池中有气泡。解决办法为排气。

⑧记录仪测压范围不当。调整电压范围即可。

⑨流动相流量不合适。调整流速即可。

⑩检测器与记录仪超出校正曲线。解决办法为检查记录仪与检测器,重作校正曲线。

问题21.做HPLC分析时,柱压不稳定,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①泵内有空气,解决的办法是清除泵内空气,对溶剂进行脱气处理;

②比例阀失效,更换比例阀即可;

③泵密封垫损坏,更换密封垫即可;

④溶剂中的气泡,解决的办法是对溶剂脱气,必要时改变脱气方法;

⑤系统检漏,找出漏点,密封即可;

⑥梯度洗脱,这时压力波动是正常的。

问题22.我最近更换了另一种牌号的ODS柱,虽然分离情况仍可以,但保留时间不能重现,为什么?

这是因为被分析物可能具有形成氢键的能力。尽管过去几年来,填料的制造技术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不同的厂商的ODS填料表面硅醇基的浓度不同。正是这些硅醇基可能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同一被分析物中的各组分在不同牌号的ODS柱上的相对保留时间就可能不同。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竞争物,如三乙基胺(TEA),将会使硅醇基的成键能力饱和,从而能保证不同牌号柱子上的相对保留时间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如分离情况可以,系统稳定,达到系统适用性要求,就不必保留时间的重现。

问题23.我购买的HPLC柱验收测试时柱压过高,请问为什么?

柱压过高是HPLC柱用户最常碰到的问题。其原因有多方面,而且常常并不是柱子本身的问题,您可按下面步骤检查问题的起因。

①拆去保护预柱,看柱压是否还高,否则是保护柱的问题,若柱压仍高,再检查;

②把色谱柱从仪器上取下,看压力是否下降,否则是管路堵塞,需清洗,若压力下降,再检查;

③将柱子的进出口反过来接在仪器上,用10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冲洗柱子,(此时不要连接检测器,以防固体颗粒进入流动池)。这时,如果柱压仍不下降,再检查;只用于使用过的柱子。

④更换柱子入口筛板,若柱压下降,说明您的溶剂或样品含有颗粒杂质,正是这些杂质将筛板堵塞引起压力上升。若柱压还高,请与厂商联系。一般情况下,在进样器与保护柱之间接一个在线过滤器便可避免柱压过高的问题,SGE提供的Rheodyne 7315型过滤器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

问题24色谱双峰产生的可能及判断和处理

HPLC分析中,在色谱柱正常,样品灵敏度足够,分析方法合适,色谱峰在出峰时间较短的条件下(不包括梯度),峰型应对称而尖锐。但是,在对样品了解程度不够,方法不妥,样品处理方法及进样方式不合理下,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而对色谱峰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尤其对于新手更是如此。下面根据本人几年工作的体会,提出一些看法,向同仁指教。

色谱双峰指的是明是一种物质,但在色谱图中出现双峰,而表明含二种物质。我将这种情况分为四种原因。

1 色谱柱

如果你分析样品时发现每个色谱峰都双峰出现(出峰越快,双峰的可能性会减少),尤其采用单一纯物质时,可以肯定色谱柱出问题-柱头受损或柱头固定相变脏或流失。如果进样量少,原来色谱柱正常,色谱峰的形状多为一大峰带一小峰,不一定拖尾,这一般应是柱头受堵,将色谱柱反过来接,用流动相冲洗或酸洗或其它溶剂,将堵在柱头的残留物冲掉,再反过来,一般情况下就行了。当然不反冲,正冲有时也会正常的。如果峰拖尾,双峰强弱相差不大,柱头固定相变脏或流失可能性更大,这是可以将进样那头拧开,将微孔滤片超声,柱头刮去一部分填料,重新填上新填料拧紧,不过这种活,需要一定技术,同时不能老干那种事,否则用不了几次,色谱柱就会应柱效很低而报废。

2 溶剂极性及进样量

许多HPLC分析者对此可能不以为然,一般的HPLC的书籍和文献都不会提到这方面的内容,而这确是双峰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目前HPLC分析多为反相色谱,流动相多为甲醇、乙腈、水,加各种添加剂以改善分离性能。样品一般用与流动相相溶的溶剂溶解。最佳的溶解方法是用流动相溶解,但是很多情况是不一致的。当用溶剂极性强度大的试剂,如纯甲醇、纯乙腈,纯乙醇,而分析体系中以水为主,样品进样量大,如定量管为20ul,此条件下完全可以肯定,单一的纯物质出双峰,第二峰比第一峰小(每次都不太一样),且拖尾,保留时间会提前(相对进样量少而言),将进样量减少一半以上,峰型将变为正常。这是样品的溶剂与流动相极性相差太大,而流动相来不及将其稀释达到平衡造成的。上面提到进样量造成双峰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进样量不一定大,但绝对量很大,色谱图上的双峰紧靠在一起,基本上齐高,不拖尾(如果出峰很快,也可能是色谱柱问题)。将样品稀释再进样就可以了,这是由于进样量过大,色谱柱过载造成的。临床实验室

3 样品的特性

有些样品由于其化学结构的特点,存在互变异构现象,而这种互变异构体无法分开,而是以一个动态平衡存在。在色谱分析时,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一种物质将出现双峰,双峰靠的很近,基本齐高,不拖尾,条件稍一变化,尤其pH,双峰现象将消失,如红霉素等。有的样品紫外的色谱图上看不到双峰,但在LC-MS下,用质谱检测器,其质谱的总离子流图上较明显,例如我分析过的农药啶虫眯(吡虫清)。

4 参数记录的参数一般都内定的,不必修改,但GC和HPLC的参数是不完全一致的,例如C-R3A数据记录仪上的一般记录时间间隔GC为2ms,HPLC

为5ms,如果记录间隔时间缩短,一个峰将变为二个峰或更多。

问题25色谱柱中的流动相会排干吗?

不少做色谱分离试验的人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不慎未及时补充流动相,泵将溶剂瓶中的流动相吸干了,HPLC系统由此而停止工作了。如此情况是否会损坏色谱柱?泵是否已将色谱柱中所有流动相都排干了?色谱柱还能使用吗?事实上,如果泵将溶剂瓶中的流动相吸干,并不会造成色谱柱的损坏。即使泵中充满了空气,泵也不会将空气排入色谱柱。因为泵只能输送液体,而不能输送空气。

相比之下,另一个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忘记盖上色谱柱两端的密封盖或盖子太松而使色谱柱变干。同样,整个色谱柱干涸的情况不太容易发生,多半可能只是色谱柱两端的几个毫米变干了,因挥发掉所有溶剂是色谱柱变干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即使色谱柱真的变干了,也不一定就不可救药了。可以尝试用一种完全脱气的、表面张力低的溶剂(如经氦气脱气的甲醇)冲洗色谱柱以除去气体。较低的表面张力有助于浸润填料表面;已脱气的溶剂应该能够溶解并去除滞留在填料中的气体。色谱柱大约需要(以1mL/min的流速)冲一个小时或更多的时间被彻底浸润,恢复到正常状态。

问题26.使用PEEK(polyetheretherketone)管路和接头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如果经常需要改变流路或更换不同品牌的色谱柱,使用PEEK材料制成的管路和接头会非常方便。PEEK管路容易连接;PEEK接头不仅无需工具,手拧即可固定,而且容易调节锥箍之外的管路长度,方便与不同品牌或规格的色谱柱相连接。

使用此类材料的管路需要注意的是:PEEK对卤代烷烃和四氢呋喃的兼容性不好。虽然未观察到上述溶剂溶解PEEK材料的明显迹象,但PEEK遇到上述溶剂会变脆。另一个西药考虑的因素是压力限。不锈钢管可耐受6000psi的压力,但PEEK管只能耐受近4000psi(但多数HPLC应用系统压力不会超过3000psi)。

使用PEEK接头时则无需担心接头耐溶剂性能,因为接头几乎或很少与溶剂直接接触。但手拧固定的PEEK接头压力限低于不锈钢管,因而压力太高时,可能会使接头在管路上滑动而产生死体积或漏液。

问题27.为何会基线漂移

原因

①柱温波动。(即使是很小的温度变化都会引起基线的波动。通常影响示差检测器、电导检测器、较低灵敏度的紫外检测器或其它光电类检测器。)

②流动相不均匀。(流动相条件变化引起的基线漂移大于温度导致的漂移。)

③流通池被污染或有气体

④检测器出口阻塞。(高压造成流通池窗口破裂,产生噪音基线)

⑤流动相配比不当或流速变化

⑥柱平衡慢,特别是流动相发生变化时

⑦流动相污染、变质或由低品质溶剂配成

⑧样品中有强保留的物质(高K’值)以馒头峰样被洗脱出,从而表现出一个逐步升高的基

线。

⑨使用循环溶剂,不提倡。未调整检测器。

⑩检测器没有设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

解决方法

①控制好柱子和流动相的温度,在检测器之前使用热交换器

②使用HPLC级的溶剂,高纯度的盐和添加剂。流动相在使用前进行脱气,使用中使用在线脱气或氦气脱气。

③用甲醇或其他强极性溶剂冲洗流通池。如有需要,可以用1N的硝酸。(不要用盐酸)

④取出阻塞物或更换管子。参考检测器手册更换流通池窗。

⑤更改配比或流速。为避免这个问题可定期检查流动相组成及流速。

⑥用中等强度的溶剂进行冲洗,更改流动相时,在分析前用10-20倍体积的新流动相对柱子进行冲洗。使用离子对试剂、缓冲盐更应注意平衡柱。

⑦检查流动相的组成。使用高品质的化学试剂及HPLC级的溶剂

⑧改变分析条件。使用保护柱,如有必要,在进样之间或在分析过程中,定期用强溶剂冲洗柱子。

⑨重新设定基线。使用新的流动相。

⑩将波长调整至最大吸收波长处。重选检测波长。

问题28.规则的基线噪音是如何产生的

原因

①在流动相、检测器或泵中有空气(尖锐峰)

②漏液。

③流动相混合不完全。

④温度影响(柱温过高,检测器未加热)

⑤在同一条线上有其他电子设备(偶然噪声)

⑥泵振动。

临床实验室

解决方法

①流动相脱气。冲洗系统以除去检测器或泵中的空气。

②检查管路接头是否松动,泵是否漏液,是否有盐析出和不正常的噪音。如有必要,更换泵密封。

③用手摇动使混合均匀或使用低粘度的溶剂

④减少差异或加上热交换器

⑤断开LC、检测器和记录仪,检查干扰是否来自于外部,加以更正。采用精密级稳压电源。

⑥在系统中加入脉冲阻尼器

问题29.不规则的基线噪音是如何产生的

原因

①漏液。

②流动相污染、变质或由低质溶剂配成

③流动相各溶剂不相溶

④检测器/记录仪电子元件的问题

⑤系统内有气泡

⑥检测器内有气泡

⑦流通池污染(即使是极少的污染物也会产生噪音。)

⑧检测器灯能量不足

⑨色谱柱填料流失或阻塞

⑩流动相混合不均匀或混合器工作不正常

解决方法

①检查接头是否松动,泵是否漏液,是否有盐析出和不正常的噪音。如有必要,更换密封。检查流通池是否漏液。

②检查流动相的组成。

③选择互溶的流动相

临床实验室

④断开检测器和记录仪的电源,检查并更正。

⑤用强极性溶液清洗系统

⑥清洗检测器,在检测器后面安装背景压力调节器

⑦用1N的硝酸(不能用磷酸)清洗流通池

⑧更换灯

⑨更换色谱柱

⑩维修或更换混合器,在流动相不走梯度时,建议不使用泵的混合装置

问题30.保留时间漂移的故障排除

保留时间不重现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既保留时间漂移和保留时间波动。前者是指保留时间仅沿单方向发生变化,而后者指保留时间无固定规律的波动。将此两种情况区分开来对找到问题的原因往往很有帮助。如,保留时间的漂移往往由柱老化引起;而柱老化不可能引起保留时间的无规律波动。事实上,保留时间漂移的多半原因是不同机理的色谱柱老化,如固定相流失(例如通过水解),色谱柱污染(由样品或流动相所致)等。保留时间漂移的几种最常见的原因如下:

一色谱柱平衡

如果我们观察到保留时间漂移,首先应考虑色谱柱是否已用流动相完全平衡。通常平衡需要10-20个柱体积的流动相,但如果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添加剂(如离子对试剂)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平衡色谱柱。

流动相污染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溶于流动相中的少量污染物可能慢慢富集到色谱柱上,从而造成保留时间的漂移。应注意:水是很容易污染的流动相成分。

二固定相稳定性

固定相的稳定性都是有限的,即使在推荐的PH范围内使用,固定相也会慢慢水解。例如,硅胶基质在pH4时水解稳定性最好。水解速度与流动相类型和配体有关。双官能团配体和

三官能团配体比单官能团配体的键合相要稳定;长链键合相比短链键合相稳定;烷基键合相比氰基键合相稳定的多。

经常清洗色谱柱亦会加速色谱柱固定相的水解。其他硅胶基质键合相在水溶液环境中也可以发生水解,如氨基键合相等。

三色谱柱污染

保留时间漂移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色谱柱污染。HPLC色谱柱是非常有效的吸附性过滤器,它可以过滤并吸附流动相携带的任何物质。污染源可以是:流动相本身,流动相容器,连接管、泵、进样器和仪器密封垫,以及样品等。通常通过实验可判断污染的来源。

样品中如果存在色谱柱上保留很强的组分,就可能是使保留时间漂移的潜在根源。这些根源通常是样品基质。如:配药中的赋形剂,生化样品(如血清)中的蛋白及类脂类化合物,食品样品中的淀粉,环境水样中的腐殖酸等。通常样品中的强保留组分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在此情况下,保留时间漂移的同时或其后会有反压的增加。可以通过使用固相提取(SPE)等样品前处理方法来去除样品基质的影响。临床实验室

避免色谱柱污染最简单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相比之下,找到问题的所在并设计有效的清洗步骤以去除污染物要困难的多。通常使用在给定色谱条件下的强溶剂,但并非所有污染物都可以在流动相中溶解。如THF可去除反相色谱柱中的许多污染物,但蛋白在THF中就不能溶解。DMSO常常用于去除反相色谱柱中的蛋白。

使用保护柱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反冲色谱柱仅是不得已时采用的办法。

四流动相组成

流动相组成的缓慢变化也是保留时间漂移的常见原因。如流动相中易挥发组分的挥发及循环使用流动相等。

五疏水坍塌

当小孔径、端基封口良好的反相填料色谱柱使用接近100%的水为流动相时,有时会发生分离突然丧失及被分析物质保留明显降低或完全不保留的现象,这就是疏水坍塌。此现象是由流动相不浸润固定相表面而致。挽救的办法实现用含大量有机组分的流动相浸润固定相,再用高水含量的流动相进行平衡。色谱柱长期储存也会发生此现象。使用内嵌极性基团的反相色谱柱(如Waters SymmetryShield RP色谱柱)或非端基封口的色谱柱(如Waters Resolve 色谱柱)也可避免发生坍塌。

(一)保留时间变化

①柱温变化--柱恒温临床实验室

②等度与梯度间未能充分平衡--至少用10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平衡柱

③缓冲液容量不够--用>25mmol/L的缓冲液

④柱污染--每天冲洗柱

⑤柱内条件变化--稳定进样条件,调节流动相

⑥柱快达到寿命--采用保护柱

(二)保留时间缩短

①流速增加--检查泵,重新设定流速

②样品超载--降低样品量

③键合相流失--流动相PH值保持在3~7.5;检查柱的方向

④流动相组成变化--防止流动相蒸发或沉淀

⑤温度增加--柱恒温

(三)保留时间延长

①流速下降--管路泄漏,更换泵密封圈,排除泵内气泡

②硅胶柱上活性点变化--用流动相改性剂,如加三乙胺,或采用碱至钝化柱

③键合相流失--同前(二)3

④流动相组成变化--同前(二)4

⑤温度降低--同前(二)5

问题31.为何出现肩峰或分叉?

①样品体积过大--用流动相配样,总的样品体积小于第一峰的15%

②样品溶剂过强--采用较弱的样品溶剂

③柱塌陷或形成短路通道--更换色谱柱,采用较弱腐蚀性条件

临床实验室

④柱内烧结不锈钢失效--更换烧结不锈钢,加在线过滤器,过滤样品

⑤进样器损坏--更换进样器转子

问题34.为何出现鬼峰?

①进样阀残余峰--每次用后用强溶剂清洗阀,改进阀和样品的清洗

②样品中未知物--处理样品

③柱未平衡--重新平衡柱,用流动相作样品溶剂(尤其是离子对色谱)

④三氟乙酸(TFA)氧化--每天新配,用抗氧化剂

⑤水污染(反相)--通过变化平衡时间检查水质量,用HPLC级的水

问题35.为何出现峰拖尾?

①柱超载--降低样品量,增加柱直径采用较高容量的固定相

②峰干扰--清洁样品,调整流动相

③硅羟基作用--加三乙胺,用碱致钝化柱,增加缓冲液或盐的浓度降低流动相PH值,纯化样品

④柱内烧结不锈钢失效--更换烧结不锈钢,加在线过滤器,过滤样品

⑤柱塌陷或形成短路通道--更换色谱柱,采用较弱腐蚀性条件

⑥死体积或柱外体积过大--连接点降至最低,对所有连接点作合适调整,尽可能采用细内径的连接管

⑦柱效下降--用较低腐蚀条件,更换柱,采用保护柱

临床实验室

问题36.为何出现峰展宽?

①样品体积过大--用流动相配样,总的样品体积小于第一峰的15%

②在进样阀中造成峰扩展--进样前后排出气泡以降低扩散

③数据系统采样速率太慢--设定速率应是每峰大于10点

④检测器时间常数过大--设定时间常数为感兴趣第一峰半宽的10%

⑤流动相粘度过高--增加柱温,采用低粘度流动相

⑥检测池体积过大--用小体积池,卸下热交换器

⑦保留时间过长--等度洗脱时增加强溶剂含量,也可用梯度洗脱

⑧柱外体积过大--将连接管径和连接管长度降至最小

⑨样品过载--进小浓度小体积样品

问题37.除了流速外,还有哪些因素能引起压力改变?

改变流动相组成和温度;改变柱长、柱内径和填料粒度;柱突然阻塞压力升高(正常情况下其它条件不变柱压都是逐渐升高的)。

问题38.什么是强溶剂、弱溶剂?

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或溶剂溶剂强度就可以改变峰容量因子和保留时间。在一定条件下,减少保留时间或缩短分析时间的溶剂为强溶剂,增加保留时间或延长分析时间的溶剂为弱溶剂。

问题39.怎样才会使峰位发生重排?

在分析多组分样品时,仅改变流动相的强度(组成百分比)而不改变其组成,一般仅仅改变所有组分的保留时间,不会发生峰位的重排。

下列条件改变可能发生峰位重排:流动相中换了强溶剂;PH值的改变;柱填料的改变;柱温的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改变(如加入离子对试剂三乙基胺等)。

问题40.除了在线脱气,常用的实验室脱气方式还有哪些?

加热回流脱气,脱气效果最佳,但无法保持;氦脱气,此方法脱气效果佳,能除去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空气,但氦气价格太贵,所以用的不多;真空脱气,效果仅次于氦脱气,但脱气过程中容易造成样品溶液挥发损失;超声脱气,只能脱去约百分之三十的空气,但在实验室中最常用。目前还是尽量争取用在线脱气,方便且效果好。

问题41.评价一个色谱柱的最基本指标有那些?

评介一根色谱柱的基本指标是:塔板数、峰不对称因子、柱压降、适用范围和键合相浓度以及峰容量。

问题42.什么是时间常数?

时间常数实际上是响应时间的设定,起着过滤噪音的作用。时间常数太小(太快)可能增加短噪音,时间常数太大(太慢)可能出宽峰、拖尾峰。临床实验室

问题43.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倒峰?

所用的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下有吸收,而进在此波长下没有吸收或吸收低于流动相的溶液,在流动相中会出现洞穴,通过柱后出现倒峰。

问题44.为何会出现“胖"峰和平头峰?怎样避免?

用比流动相强度大的大体积样品进样,通常会损害色谱图的质量,而出现“胖"峰和平头峰。应遵循下列规则选用溶剂溶解样品:A最好用流动相溶解样品进样。B用大体积弱溶剂溶解样品,如反相色谱中用水溶解样品进样,主要缺点是每次进样后在色谱图的开头出现大的负峰,有时还波及到样品峰。C需要时用强溶剂溶解进样。

问题45.什么是次级保留效应?

在良好的色谱分离中,样品分子是以单一的保留过程被保留。如在反相色谱中,溶质与柱填料的非极性烷基链发生疏水性相互作用。但在以硅胶为基质的填料中,有些样品组分能与硅醇基团相互作用,脱附的过程很慢,使峰严重拖尾,这就是次保留过程。对付次保留效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选用封尾更好色谱柱或加入流动相改良剂(也叫扫尾剂)。

问题46.前延峰的发生及处理?

因柱温问题很易引起前延峰,有些样品在常温下分离可见前延峰,提高温度后前延峰的现象消失。在离子对色谱中,前延峰的另一个原因是用非流动相作样品溶剂。因此在离子对色谱中要求仅用流动相溶解样品,而且进样量不要太大,否则会导致前延峰或其它问题。在RP-HPLC中样品溶液的强度大于流动相引起前延峰。增加流动相的强度,减少样品溶液的强度,在离子对色谱中增加离子强度,可以克服前延峰的效应。此外使用流动相溶解样品是解决的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问题47.峰变宽的原因?

A在使用过程中柱本身退化,逐渐降低柱效。B柱外峰宽效应。一根很好的专用柱用于另一

液相色谱系统引起塔板数降低,说明新系统有很大的柱外峰宽效应。C化学效应,多数是流动相和固定相相互作用所致,改变流动相可使宽峰有所改善。

问题48.柱平衡慢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柱平衡慢的常见原因是,组分在旧的或新的流动相中对柱吸附强,或者在新的流动相中浓度小甚至为零。A流动相含有胺改良剂;B流动相含有离子对试剂;硅胶柱;流动相中有四氢呋喃。可考虑采用专用柱用于特殊的方法,不用时将柱折下来,注满适当的溶剂或流动相,密封保管,不再作其它的分析。

问题49.用内标法实验时对内标物的要求有哪些?

A内标物的结构或理化性质应与被分析组分相似或相近;B内标物的保留值应稍大于或小于被分析物的保留,不能相差过大;C内标物的峰要与所有被分析物的峰有良好的分离度(R 大于1.5),不能让内标物成了干扰物;D无结构相似的内标物,可用保留相近的内标物;E 仪器对分析物的响应与内标基本一致,出峰面积大小不能相差悬殊。

问题50.管子切割与安装注意事项?

临床实验室

A管子的断面必须垂直,否则,将会产生死体积而引起色谱峰峰形扩展。B确保管子内表面不被损伤,如果损伤,可能会发生管路堵塞。C将管子完全插入开口端,直至其与开口端的末端相碰为止。否则,将会产生死体积而引起色谱峰峰形扩展。D不要过分拧紧螺帽,以防损坏螺纹。

问题51. 什么是HPLC的“无限直径效应"?

在HPLC分析中由于使用了高效微粒固定相及高压流动相,样品以柱塞式注入色谱柱后,因柱的阻力大,样品分子在柱中的分子扩散很小,直至它从色谱柱流出也未与色谱柱内壁接触,因而引起的色谱峰形扩展很小,能保持高柱效。

问题52.如何评价一台检测器?

A噪声:通常噪声是指由仪器的电气元件、温度波动、电压的线性脉冲以及其他非溶质作用产生的高频噪声和基线的无规则波动;

B基线飘移:漂移是基线的一种向上或向下的缓慢移动,可在较长时间(0.5~1h)内观察到。它可掩蔽噪声和小峰。漂移与整个液相色谱系统有关,而不仅是由检测器引起的;

C灵敏度(最小检出浓度或最小检出量):在一个特定分离工作中,检测器是否有足够的灵

敏度是十分重要的。当比较检测器时,常使用敏感度这一性能指标。敏感度即指信号与噪声的比值(信噪比)等于2时,在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溶质的浓度或质量;临床实验室D线性范围: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希望检测器有宽的线性范围,以便在一次分析中可同时对主要组分和痕量组分同时进行检测;

E检测器的池体积:它应小于最早流出的死时间色谱峰的洗脱体积的1/10,否则会产生严重的柱外谱带扩展。

问题53.如何简单判断比例阀是否内漏?

设定泵使用一个单独通路(A),打开Purge阀,流速5ml/min,提起其他溶剂瓶内的溶剂过滤头直至离开液面,观察这些通路(B、C、D)内的溶剂是否随着流动,正常时均不应流动

问54:用HPLC进行分析时保留时间有时发生漂移,有时发生快速变化,原因何在?如何解

决答:关于漂移问题:

1温度控制不好,解决方法是采用恒温装置,保持柱温恒定

2流动相发生变化,解决办法是防止流动相发生蒸发、反应等

3柱子未平衡好,需对柱子进行更长时间的平衡

关于快速变化问题

1流速发生变化,解决办法是重新设定流速,使之保持稳定

2泵中有气泡,可通过排气等操作将气泡赶出。

3流动相不合适,解决办法为改换流动相或使流动相在控制室内进行适当混合

问55:色质联用中毛细柱的选择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1柱效要高

2热稳定性好

3化学惰性强

具体选择应注意

1柱极性。根据分析样品选择不同极性的柱子进行分析

2柱子内径。内径大小决定柱容量

3液膜厚度。分析样品温度一不一样,对膜厚有不同要求,温度高液膜要厚,温度低液膜要薄

4柱长度。柱越长,柱效越高,分离效果越好,但也存在吸附问题,柱子过长,分析时间长,因此要根据样品考虑柱子长度

5外涂层(柱体)的选择

6另外还有仪器型号、分析对象等因素

问56:液相色谱中峰出现拖尾或出现双峰的原因是什么?

答:1筛板堵塞或柱失效,解决办法是反向冲洗柱子,替换筛板或更换柱子。

2存在干扰峰,解决办法为使用较长的柱子,改换流动相或更换选择性好的柱子

问57:从那些方面可以简单判别毛细管柱子的热稳定性好坏?

答:1分配容量(或容量因子)K,好的柱子在高温运行后,分配容量K不应有明显的下降,否则,说明柱子的热稳定性不好。

2理论塔板数n,热稳定性好的柱子经受高温后,理论塔板数应基本保持恒定

3柱子的极性。热稳定性好的柱子,高温前后极性变化不大,具体表现为保留指数I值没有大的变化。

4噪声。热稳定性好的柱子在高温下使用后,噪声不能增加.

5柱子的去活层,毛细管柱子涂固定液前内部一般要用去活性试剂去活以增加惰性。质量好的毛细管柱子高温后,去活层不应该变化,表现在对强极性样品或酸碱性样品的吸附性不能增加。

问58:为什么进样器内的玻璃衬套会对色谱行为造成影响?

答:进样器内的玻璃衬套主要有下列作用:

1提供一个温度均匀的汽化室,防止局部过热。

2玻璃的惰性不如不锈钢好,减少了在汽化期间样品分解的可能性。

3易于拆换清洗,以保持清洁的汽化室表面,一些痕量非挥发性组分会逐渐积累残存于汽化室,高温下会慢慢分解,使基流增加,噪声增大,通过清洗玻璃衬套可以消除这种影响。4可根据需要选择管壁厚度及内径适宜的玻璃衬套,以改变汽化室的体积,而不用更换整个进样加热块。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知道玻璃衬套对色谱行为造成影响的原因。

问59:毛细管色谱分流进样时,非线性分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进样器温度太低,样品汽化不完全,发生分级分流。

2进样器温度太高,某些组分可能发生热分解,也有的样品可能发生催化分解,或样品部分地被吸附在进样器内表面上。

3在分流点以前样品没有混合均匀或混合不充分。

4系统的进样垫,柱接头等地方漏气。

问60:HPLC灵敏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

答:1样品量不足:解决办法为增加样品量

2样品未从柱子中流出:可根据样品的化学性质改变流动相或柱子

3样品与检测器不匹配:根据样品化学性质调整波长或改换检测器

4检测器衰减太多:调整衰减即可。

5检测器时间常数太大:解决办法为降低时间参数

6检测器池窗污染:解决办法为清洗池窗。

7检测池中有气泡:解决办法为排气。

8记录仪测压范围不当:调整电压范围即可。

9流动相流量不合适:调整流速即可。

10检测器与记录仪超出校正曲线:解决办法为检查记录仪与检测器,重作校正曲线。

问61:做HPLC分析时,柱压不稳定,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答:原因可能有:

1泵内有空气,解决的办法是清除泵内空气,对溶剂进行脱气处理;

2比例阀失效,更换比例阀即可。

3泵密封垫损坏,更换密封垫即可。

4溶剂中的气泡,解决的办法是对溶剂脱气,必要时改变脱气方法;

5系统检漏,找出漏点,密封即可。

6梯度洗脱,这时压力波动是正常的。

问62:做PGS/MS分析时,如何防止焦油状污染物进入毛细柱?

答:聚合物,尤其是一些含氮、硫及卤素的高分子裂解时,常有焦油状物质产生。为防止这种焦油状物质进入毛细柱造成污染而使柱性能下降,可采用保护预柱,即在裂解器与毛细柱之间接一填充预柱,通过控制预柱温度而使焦油状物质滞留在预柱内,预注可置于GC气化室内,这样既容易控制温度,又减少系统的死体积,当然,预柱填料需经常更换。

问63:我最近更换了另一种牌号的ODS柱,虽然分离情况仍可以,但保留时间不能重现,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被分析物可能具有形成氢健的能力。尽管过去几年来,填料的制造技术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不同的厂商的ODS填料表面硅醇基的浓度不同。正是这些硅醇基可能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同一被分析物中的各组分在不同牌号的ODS柱上的相对保留时间就可能不同。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竞争物,如三乙基胺(TEA),将会使硅醇基的成键能力饱和,从而保证不同牌号柱子上的相对保留时间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问64:我购买的HPLC柱验收测试时柱压过高,请问为什么?

答:柱压过高是HPLC柱用户最常碰到的问题。其原因有多方面,而且常常并不是柱子本身的问题,您可按下面步骤检查问题的起因。

1拆去保护柱,看柱压是否还高,否则是保护柱的问题,若柱压仍高,再检查;2把色谱柱从仪器上取下,看压力是否下降,否则是管路堵塞,需清洗,若压力下降,再检查。

3将柱子的进出口反过来接在仪器上,用10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冲洗柱子,(此时不要连接检测器,以防固体颗粒进入流动性)。这时,如果柱压仍不下降,再检查;

4更换柱子入口筛板,若柱压下降,说明你的溶剂或样品含有颗粒杂质,正是这些杂质将筛板堵塞引起压力上升。若柱压还高,请与厂商联系。一般情况下,在进样器与保护柱之间接一个在线过滤器便可避免柱压过高的问题,SGE提供的Rheodyne 7315型过滤器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

问65:高温毛细柱的使用寿命一般为多长?

答:毛细柱寿命除决定于柱子本身的性能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情况,比如使用温度、样品状态,进样量等,如果在其使用温度范围内,样品干净,色谱柱不被污染的情况下,柱子寿命一般在2—3年之间。

问66:如毛细管柱被污染,柱效和分辨率降低,有何方法使它恢复?是否可通过老化来解决?答:根据柱污染程度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如果污染不严重,污染物沸点不是太高,可通过老化来解决,但老化温度不可超过柱子的最高使用温度,且一般要较长时间(8—30小时),如果污染较严重,或通过老化仍不能使柱性能恢复,那就必须采用溶剂清洗,通常是用5倍柱容积的溶剂(如正戊烷,二氯甲烷等)通过色谱柱。当然,清洗溶剂用的越多,对柱性能的损坏越大,清洗完后,在通载气老化一定时间,如果柱性能恢复,便可继续使用。必须指出:只有交联柱才能清洗,对于非交联柱,清洗柱会彻底失效,因为固定液被洗掉了,至于清洗用溶剂的选择,可参考说明书。

问67:BPX70毛细管柱是否可用于GC/MS分析?

答:完全可以,BPX70为极性柱,使用温度范围宽(25—260℃),程序升温可达290℃,流失低,适合于分析脂肪酸甲酯的各种位置和几何异构体,药物异构体,碳水化合物等。因BPX70为交联住,故用于GC/MS很稳定,污染后可清洗再生。

问68:农残检测一般会用到哪些仪器?

答:

前处理部分主要用到:前处理设备,如筛网、样品粉碎机、冷冻干燥机、匀浆机等,电子天平等称量仪器,一般性的实验室玻璃仪器,还有索氏提取器、快速溶剂萃取仪等提取设备、旋转蒸发仪,氮吹仪,SPE,超声波清洗器、烘箱或干燥箱,保存标准溶液的冰箱。

检测仪器主要用到:GC、HPLC、GC-MS、HPLC-MS和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

问69:1.做666-DDT检测时,第2和第3个DDT峰始终分不开,是什么原因?2.浓硫酸对仪器有伤害吗?如何避免?3.分析666-DDT 可以选择什么柱子?答:

1.峰分不开,可以初始温度为110摄氏度,选择每分钟5度的升温速率

2. 浓硫酸对仪器有损害,可以用浓度为2%的硫酸钠溶液除去硫酸,然后再过无水硫酸钠除水。

3. (1)DB-1701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200度,检测器温度270度,160度程序升温到22 0度,速率为每分钟8度;(2) 19CB\8CB柱,程序升温:150(10℃/min)-260,保留20

分钟; (3) 还可以选用se54、HP1和DB-5的色谱柱。

问70:SPE柱如何回收再生?

答:

1.ENVI-18(C18小柱),用水溶性溶剂如甲醇来浸润填料然后在用水或样品溶剂来平衡即可;

2.不同的柱子处理方法也不同。处理完的柱子一定要经过评估。一个是要测定空白本底,另一个是要测定回收率。一般反相硅胶柱可以再生3-5次。如果是高聚物为填料的薄膜柱,可以再生10次之多;

3. C18的固相萃取小柱和膜,一般的只要是水样不是很脏的话,用完一次可以重复使用的,我是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清洗的,重复使用四、五次是没有关系。

问71:能否用GC/MS直接判断药材中存在什么农药残留?

答:

1.应该可以用谱库检索来初步确定,然后用标准品对照;

2.可以的,是可以用GC-MS來鑑定,不過最好有DATA bank會比較好;

3. 高浓度可以,但中药中残留值不一定很大,可能灵敏度达不到,SCAN方式中药本底很高,有的不一定检出,SIM方式必须有标样才好说。总之,还要买标样的;

4. 直接做是肯定不行的。任何检测都不可能是无目的的检测,而且所有的检测都应该遵守一定的标准,比如是EPA还是欧盟标准,否则检出限就是个无底洞吧?还要要看样品来源,和作物在生长中会合法使用哪些农药,会非法使用哪些农药,还要看这些东西是出口到哪个国家,看看他们的要求是什么。

问72:在农残检测中以前用索氏提取的地方能否用快速溶剂萃取仪代替答:

可以做实验比对,但索提取法已经不常用,费时且杂质多,提取效果倒不错。

索式提取是一种经典的方法,提取的比较完全。而加速溶剂萃取及微波萃取是正在兴起的萃取方式。一般如果使用加速溶剂和微波提取的话,需要作个方法并与索式提取相比较一下问73:为何需要用与供试品溶液pH值较接近的标准缓冲溶液对仪器进行校正(定位)?假如不定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

答:

当玻璃膜内外溶液H+ 浓度或pH?M=0,但实际上?1. M 不为值相等时,从前述公式可知,0,这说明玻膜内外表面性质是有差异的,如表面的几何形状不同、结构上的微小差异、水化作用的不同等。由此引起的电位差称为不对称电位。其对pH 测定的影响可通过充分

浸泡电极和用标准pH 缓冲溶液校正的方法加以消除。

2. 酸度计是以PH单位作为标度的,在25℃时,每单位PH标度相当于0.059V的电动势变化值。测量时,先用PH标准溶液来校正酸度计上的标度,使指示值恰恰为标准溶液的P H值。换上试液,便可直接测得其pH值.由于玻璃电极的实际电极系数不一定等于其理论值(0.059V/pH,在25℃),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故测量是所选用的标准溶液PH值应与试液的PH值相接近。

问74:我查中药农药残留文献中多用有水的溶剂进行萃取,如:含30%水的丙酮或是用水浸泡过夜。不知加水的用途是什么?如果直接用有机溶剂萃取还需过SPE柱净化处理吗?答:

1.是为了充分的与植物组织浸润,提取溶剂能提取完全。至于直接用有机溶剂萃取还否需过SPE柱净化处理,视情况而定,不过大多是要的。

2.的环境下是容易农药的充分提取吧;另外如果用有机溶剂提取,看你用什么仪器的检测器了,如果是fpd就不用特别的净化,如果其他的ecd或者液谱等,当然就需要好好净化了。问75:蔬菜水果农残检测样品的提取有些什么方法?

答:

最经典的方法还是索式提取,匀浆法在水果蔬菜中用得最多,目前使用的有微波萃取、超声波萃取、加速溶剂萃取及固相基质分散技术等

问76:农残的国标方法有GC-MS吗?

答:

GB/T 19648-2005 水果和蔬菜中446种农药多残留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19649-2005 粮谷中405种农药多残留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19650-2005 动物组织中437种农药多残留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问77:除了食品,土壤,中草药,还有什么东西里有农残?

答:

农药残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除了在施用的对象(果树、蔬菜、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卫生等)上存在残留外,还可以残留在环境中(如土壤和水),进一步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和大气、水等循环使得分布范围加大。因此,农药残留不仅仅在施用的对象上存在,即使在没有使用过农药的地方也可能会存在。

问78:在非极性柱上,六六六的alpha,beta,gamma,delta异构体的出峰顺序如何?

答:

se54:出峰顺序是:阿二发、白他、伽马、的而他

OV-1701柱,出峰顺序为alpha,gamma,beta ,delta

DB-5的柱子是:alpha,beta,gamma,delta

DB-17:alpha,beta,gamma,delta

非极性柱DB-1和极性柱DB-17上都是alpha,beta,gamma,delta

问79:请问在做茶叶有机氯农残检测时,如果不净化测得的值会不会误差很大?我做茶叶有机磷农药的检测用NPD检测器,但是得出的峰很奇怪,做标样也总是找不到相应的峰答:

1. NPD用的是洳珠,是个消耗品,得集中时间做,否则灵敏度会变化,当然,其气体流量的比例也很重要,否则,就当fid用了;有机磷标样应该还是很容易在仪器上作出来的,调

节一下仪器看看!关键是气体和洳珠电压。

2.茶叶中有机氯可以用ECD效果不错,一般现在这种农药很少用只要基体干扰不大就没有必要用硫酸磺化,很麻烦的要磺化好多次,我感觉检测出阳性后可以考虑用磺化排除一下比较省事,当然要是做八氯二苯(丙)迷就一定要磺化,有机磷我感觉还是用FPD结果会好一点,干扰小几乎没有杂质峰。

问80:在用氨基键合丙基硅胶SPE柱处理蔬菜、水果样品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时它主要去除的是样品中的那类干扰物质?

答:

氨基键合丙基柱的功能团属于伯氨基,pKa为9.8。要用NH基柱吸附阴离子,系统的pH 值必须低于其pKa两个pH单位,同时,样品的pH必须使得分析物呈阴离子状态。主要作用力是极性、阴离子交换,第二作用力是非极性、阳离子交换。做蔬菜/水果中的农残用PS A柱效果会更好。

问81:农残前处理如何脱脂?效果怎么样?

答:

牛奶、大豆的前处理脱脂,我用SPE前处理

可以用磺化,一般用佛罗里硅土柱净化或者是凝胶渗透色谱法

问82:什么是回收率,回收率怎么作呢?答:

1.回收率是反应待测物在样品分析过程中的损失的程度,损失越少,回收率越高。例:添加5ppm的待测物,最后测的结果也是5ppm,那么你的回收率就是100%。做回收率一般找一个待测样品中没有此待测物的样品,这样做出来的更能接近理想要求

2. 回收率等于测定值减去本底值除以加入量乘以100。他用来表征你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一般加入量与样品测定值比较接近即可。回收率可以大于或小于100,这与你选择的方法与操作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回收率越接近100越好。

3. 回收率有多种情况:有空白回收率,添加回收率,某一前处理过程的回收率,根据您不同的实验目的有不同的选择,可以验证某一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大小。

问83:农残提取的溶剂如何选呀?

答:

级别的选择应该是对分析结果干扰较少;种类应该按照“相似相溶”原理,最好使用混合溶剂。

问84:农残检测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东西进到气相色谱中结果却不同,一次的检出物质只有甲胺磷;一次却有两种物质,其一为甲胺磷,另一为久效磷.

答:

我想你可以多进几针,如果每针都不一样,那说明你的标样有问题,或者室仪器有问题,可以用另外的几种比较稳定的有机磷农药标样去进样,能判断是否是仪器的问题。因为甲胺磷相对容易分解。

问85:敌百虫标样在气谱上还没发现转换成敌敌畏,但上了质谱就变成了敌敌畏,匹配率达95以上,不知是啥原因?

答:

这可能是由于你没有很好的扣本底底缘故,谱库底检索是参考性的,这两个东西本来一些是一样的,应该保留时间是不一样的,同时用敌百虫和敌敌畏的标准选择离子上气质就可以看得到两者的区别

问86:大蒜的检测很难,干扰素太多,该如何去除?

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