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法律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399.00 KB
- 文档页数:68
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学习目的和要求西方法律思想史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它主要通过对西方历史上法律思想的介绍,使学生对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有一个大概地了解,加深对人类优秀法律思想的来龙去脉及其演变的历史过程的较全面理解。
为深入学习法学提供理论基础。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总课时为34学时,主要讲授古希腊开始到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和学说观点。
重点讲授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的主要法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二,课程体系第一章导论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及范围西方法律思想史是法律学科的一门历史学科,同时它也是法律学科的一门理论学科。
它所研究的是从西方古希腊古罗马社会到20世纪西方法学的主要观点,法学思潮以及各法学学派发展的规律。
二,西方法律思想发展的主要阶段西方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西方奴隶制社会阶段。
2,西欧中世纪3,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4,十九世纪的西方法学流派⒌,20世纪现代西方法律思想三,西方法律思想发展的主要特点西方法律思想在其发展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⒈,在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过程中,理性和正义一直是西方法律思想发展的主线,各个时期的西方法学家都围绕这一基本问题来论述法的基本理论问题。
他们认为,理性的命令或理性的规则就是法,而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维护全人类的正义和幸福。
所不同的是不同的法学家对理性和正义的理解各不相同。
⒉,在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法思想作为西方法学家论述的主要观点从古到今一支绵延不断,除在19世纪一度衰落外,它一直是西方法学家们论述的重点。
所不同的是不同的法学家对自然法的描述各不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法制主张。
⒊,在国家和社会的起源问题上,西方法学家普遍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认为人定法是社会契约的产物,国家和社会均产生于契约。
在西方,法学一直是同国家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方的法学理论与国家学说具有紧密的不可分离性。
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学习目的和要求西方法律思想史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它主要通过对西方历史上法律思想的介绍,使学生对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有一个大概地了解,加深对人类优秀法律思想的来龙去脉及其演变的历史过程的较全面理解。
为深入学习法学提供理论基础。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总课时为34学时,主要讲授古希腊开始到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和学说观点。
重点讲授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的主要法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二,课程体系第一章导论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及范围西方法律思想史是法律学科的一门历史学科,同时它也是法律学科的一门理论学科。
它所研究的是从西方古希腊古罗马社会到20世纪西方法学的主要观点,法学思潮以及各法学学派发展的规律。
二,西方法律思想发展的主要阶段西方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西方奴隶制社会阶段。
2,西欧中世纪3,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4,十九世纪的西方法学流派⒌,20世纪现代西方法律思想二,西方法律思想发展的主要特点西方法律思想在其发展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⒈,在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过程中,理性和正义一直是西方法律思想发展的主线,各个时期的西方法学家都围绕这一基本问题来论述法的基本理论问题。
他们认为,理性的命令或理性的规则就是法,而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维护全人类的正义和幸福。
所不同的是不同的法学家对理性和正义的理解各不相同。
⒉,在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法思想作为西方法学家论述的主要观点从古到今一支绵延不断,除在19世纪一度衰落外,它一直是西方法学家们论述的重点。
所不同的是不同的法学家对自然法的描述各不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法制主张。
⒊,在国家和社会的起源问题上,西方法学家普遍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认为人定法是社会契约的产物,国家和社会均产生于契约。
在西方,法学一直是同国家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方的法学理论与国家学说具有紧密的不可分离性。
第一章西方法律思想史导论1、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古希腊罗马——中世纪的神学法律思想——资本主义革命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现代资本主义时期(1)古希腊罗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西塞罗、“五大法学家”。
(2)中世纪:奥古斯丁、阿奎拉、马基雅弗利、布丹、加尔文。
(3)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荷兰的格老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美国的杰斐逊、潘恩和汉密尔顿,法国的孟德斯鸠和卢梭,德国的普芬道夫、康德和黑格尔,意大利的贝卡利亚等。
(4)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开始形成流派,边沁、约翰·密尔、奥斯丁、梅因、萨维尼、施塔姆勒。
(5)现当代:① 20世纪60年代前:新自然法学:马里坦、富勒、罗尔斯、德沃金;新分析法学:凯尔森、哈特等;社会法学:狄骥、庞德、弗兰克等② 20世60年代后:综合法学:霍尔、博登海默、伯尔曼;经济分析法学:科斯、波斯那、马劳伊等;行为法学:舒伯特、布莱克;新自由主义法学:哈耶克、诺锡克“左派”法学:批判法学(肯尼迪、昂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哈贝马斯、阿尔都赛、享特、霍维茨等)、女权主义法学(麦金侬)。
2、理解西方法律思想史与西方法制史的关系。
西方法律思想史与外国法制史最明显的区别是研究对象的不同,一个研究的是西方历史上存在过的法律制度,另一个研究的是西方历史上的法学著作。
这是因为,法律观念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于人的内心,它要为别人所感知并作为一种历史资料保留下来,就必须变为有声或有形的语言文字,就必须变为法学著作。
因此,法律思想史研究的最主要的直接对象是法学著作,不是法律制度,虽然法律制度是在的指导下产生的,但并不是法律观念表现的直接形式。
更不要说,存在的法律制度只是在一种法律观念的指导下制定的,不可能表达形形色色的法律观念。
第二章古希腊法律思想(重点章)1、古希腊法律思想有哪些特点?浓厚的城邦主义色彩,显著的自然主义倾向,相当程度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较大的依附性2、苏格拉底的法律观。
西方法律思想史框架《西方法律思想史》徐爱国版绪论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含义二、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历史分期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法律思想2、中世纪的法律思想3、近代的法律思想4、19世纪的法学流派5、20世纪的法律思想三、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主要内容1、在正义理论方面2、在人治与法治方面3、在国家起源理论方面四、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意义1、学习和研究西方法律思想史可以增加知识,开阔视野,启发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是培养高层次法律理论人才的需要。
3、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有利于提高法律实践水平。
第一编西方古代法律思想第一章古希腊法律思想第一节概述一、古希腊法律思想该说二、古希腊历史背景知识三、古希腊城邦的特点第一,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希腊城邦始终处于“小国寡民”的局面。
第二,在古希腊诸城邦中,由于民主政治的实践,在一些希腊城邦中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
第三,希腊城邦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也与环地中海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第四,民族的认同感。
四、古希腊法律思想的特点第一,论证国家的起源与组织形式第二,国家和法律的道德基础第三,哲学上的自然主义倾向与法哲学上的自然法思想第四,民主与自由思想第二节前期智者与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一、前期智者的法律思想二、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一)“认识你自己”(二)“美德即知识”(三)“守法即正义”第三节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法律思想一、伊壁鸠鲁学派(一)原子论(二)快乐主义(三)社会契约论二、斯多葛学派(一)“按照自然而生活”(二)“人人平等”(三)“世界城邦”与“世界公民”第二章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第一节柏拉图的法律思想一、生平与著作二、柏拉图的正义观三、政体理论与哲学王统治四、立法思想五、人治与法治思想第二节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一、生平与著作二、国家理论(一)国家的起源与目的(二)政体分类和最优良的政体(三)政体变更三、法律思想(一)正义观(二)法律的定义与性质(三)立法、执法和守法思想四、法治理论(一)“法治优于一人之治”(二)法治的含义第三章古罗马的法律思想第一节罗马法的形成以及历史地位一、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一)王政时期的习惯调整(二)《十二铜表法》时期(三)市民法与万民法并存时期(四)罗马法的古典时期(五)罗马法的法典编纂时期二、罗马法发达的原因(一)商品经济的发达(二)自然法思想的影响(三)罗马法学家的贡献第二节西塞罗的法律思想一、生平与著作二、国家的定义、起源和目的三、政体理论四、理想政体的机构设置(一)元老院(二)最高执政官(三)人民大会(四)平民保民官(五)监察官(六)审判官五、自然法理论(一)自然法的定义与性质(二)自然法与人定法的关系六、实在法理论第三节罗马法学家的法律思想一、法律与法学的定义二、罗马法学家关于法律分类的理论(一)公法与私法(二)自然法、万民法和市民法(三)成文法和习惯法三、罗马法学家的法律思想的特点(一)理论研究的实践目的(二)对外扩张的世界主义(三)政治上的专制主义第四章中世纪的法律思想第一节《圣经》中的法律思想一、《圣经》里的法律思想(一)契约理论(二)摩西十诫和古以色列法(三)自然法思想(四)原罪、赎罪和末日审判第二节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一、生平与著作二、原罪与救赎三、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四、神法与人法第三节教皇革命及其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影响一、教皇革命概况二、教会与教会法第一、教会法体系的宪法性基础第二、教会婚姻法第三、教会继承法第四、教会财产法第五、教会契约法第六、诉讼程序三、世俗国家及其法律体系的形成(一)理论基础(二)世俗国家与世俗法律体系四、西方法律传统的特征第四节阿奎那的法律思想一、生平与著作二、政治社会的起源与政治统治的形式三、法律的性质四、各种类型的法(一)永恒法(二)自然法(三)人法(四)神法五、自然法思想(一)阿奎那自然法思想的独创性(二)自然法的箴规(三)自然法的性质六、实在法思想(一)法律的定义与特点(二)人法的必要性(三)人法的效力范围与强制力(四)法律解释应有灵活性(五)人法的易变性与稳定性七、法律的正义性第五节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法律思想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一)新生产关系的成长(二)民族国家的发展(三)教会的腐败(四)文艺复兴运动二、马丁·路德的神学法律思想(一)生平与著作(二)神学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三、托马斯·闵采尔的神学法律思想四、加尔文的神学法律思想(一)生平与著作(二)神学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二编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古典自然法学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从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到布丹的主权论一、历史背景二、马基雅维里的贡献第一,赞扬与责难第二,慷慨与吝啬第三,仁慈和残酷第四,受人爱戴和受人畏惧第五,守信和无信三、布丹的主权论四、宗教改革的遗产第一,宗教改革促进了宗教自由第二,宗教改革发展了自由和民主的思想第三,宗教改革促进了民众教育第四,宗教改革限制了世俗统治者的权利第五,宗教改革鼓动了个人主义和谋求财产第二节古典自然法学总述一、自然法理论二、社会契约论三、分权原则四、法治原则第二章从格老秀斯的自然法到霍布斯的《利维坦》第一节格老秀斯的自然法一、自然法、实在法和国家法二、社会契约论第二节霍布斯的《利维坦》一、自然法理论特点:1、摆脱了宗教神学的影响,扩大了自然法理论范畴。
西方法律思想史课堂笔记总结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西方法律思想史课堂笔记总结历史背景:欧洲的历史时期1、古希腊时期 (前20世纪—前3世纪)2、古罗马时期(前3世纪—5世纪)3、中世纪(前、中,5世纪—15世纪)4、文艺复兴时期(后,16世纪)5、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640—英国工业革命完成)6、资本主义时期第一章古希腊的法律思想一、古希腊历史及法律发展简介古希腊历史,经历了四个不同时期。
1、荷马时代(前14世纪——前8世纪)2、立法者时代(前8世纪——前6世纪)3、鼎盛时代(前5世纪)4、希腊化时代(前334年——前300年)整个古希腊时期法学及法律思想没有独立诞生的原因:1、古希腊城邦的繁盛阶段时间太短2、古希腊城邦缺少安定,法学发展缺少必要的条件3、古希腊城邦的成文立法还比较原始和分散,法学的诞生困难4、古希腊尚未出现职业的法学家阶层,法学教育也没能开展古希腊早期的法观念公元前6世纪哲学家赫拉克里特(Heraclitus)的法观念赫拉克里特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法的分类——神法和人法;人法依赖于神法。
(一种朦胧的自然法观念,与我国庄子的法观念不同)二、智者学派(Sophistes)的法律思想:1、智者学派倾向于认为所有的法律都不过是约定的、随意的、偶然的、多变的。
2、侧重于对自然的观察和分析(1)希比亚的观点:主张把自然同法律对立起来,认为事物的本性、自然规律是真正的自然法。
事物的本性和自然的规律是真正的自然法,与错误的、人造的世俗法律是对立的,因为根据自然同胞是相互亲近的,而法律则统治人们,强迫许多人反对自然。
——希比亚(2)安提丰的观点:提出一种朴素的人人平等观点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
人的本性是持强凌弱,追寻自我利益,因此,法律是对自然的违反,因为法律禁止对未经审查的自我利益的追求。
西方法律思想史笔记绪论 (1)第一篇古代西方法律思想 (2)第一章古希腊的法律思想 (2)第一节前期智者的法律思想 (2)第二节苏格拉底和柏拉图2007的法律思想 2第三节亚里士多德2009的法律思想 (2)第四节伊壁鸠鲁2010和斯多葛学派的法律思想 (2)第二章古罗马的法律思想 (2)第一节波里比阿法律思想 (2)第二节西塞罗2008的法律思想 (3)第三节塞涅卡的法律思想 (3)第四节罗马五大法学家与罗马法 (3)第二篇中世纪的法律思想 (3)第三章封建社会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法律思想 (3)第一节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 (3)第二节索尔伯兹里的法律思想 (3)第三节阿奎那2008的法律思想 (3)第四节马西利的法律思想 (4)第四章封建社会解体时期的法律思想 (4)第一节马基雅弗利的法律思想 (4)第二节布丹的法律思想 (4)第三篇17、18世纪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 (4)第五章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法律思想 (4)第一节格老秀斯的法律思想 (4)第二节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 (5)第六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法律思想 (5)第一节霍布斯的法律思想 (5)第二节洛克2011的法律思想 (5)第三节弥尔顿的法律思想 (6)第四节哈林顿的法律思想 (6)第七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法律思想 (6)第一节孟德斯鸠2009、2010的法律思想 (6)第二节卢梭的法律思想 (6)第三节百科全书派的法律思想 (7)第四节摩莱里和马布利的法律思想 (7)第五节罗伯斯比尔的法律思想 (8)第八章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法律思想 (8)第一节华盛顿的法律思想 (8)第二节杰弗逊的法律思想 (8)第三节潘恩的法律 (8)第四节汉密尔顿2007的法律思想 (9)第九章德国统一时期的法律思想 (9)第一节康德2008的法哲学 (9)第二节费希特的法哲学 (10)第三节黑格尔的法哲学 (10)第四篇19世纪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 (10)第十章英国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 (11)第一节边沁的功利主义法学 (11)第二节奥斯丁的分析法学 (11)第三节约翰.密尔的自由主义法学 (11)第四节梅因的历史法学 (12)第十一章德国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 (12)第一节萨维尼2009论的历史法学 (12)第二节耶林2010论、2011论的目的法学12第三节施塔姆勒的新康德主义法学 (12)第十二章法国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 (13)第一节孔斯坦的自由主义法律思想 (13)第二节孔德的社会学法学 (13)第十三章俄国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 (13)第一节12月党人的法律思想 (13)第二节赫尔岑的法律思想 (13)第三节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法律思想 (14)第五篇20世纪欧美国家的法律思想 (14)第十四章社会法学派的法律思想 (14)第一节埃利希2009的法律社会学和自由法学 (14)第二节狄骥2007的社会连带主义法学 (14)第三节庞德2010的社会学法学 (14)第四节美国现实主义法学 (15)第五节斯堪的纳维亚现实主义法学 (15)第十五章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法律思想 (15)第一节凯尔森的纯粹法学 (15)第二节哈特2009的新分析法学 (15)第十六章新自然法学派的法律思想 (16)第一节马里旦的新托马斯主义法学 (16)第二节富勒2010的新自然法学 (16)第三节罗尔斯2011的新自然法学 (16)第四节德沃金07的新自然法学 (17)绪论一、研究对象及其范围研究对象是西方历史上各种法律思想、观点、理论和学说以及它们产生、发展的历史和沿革的规律。
读书笔记—西方法律思想史第一篇:读书笔记—西方法律思想史读书笔记—西方法律思想史一、摘要:由古春德主编的西方法律思想史首先介绍了西方法律思想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然后介绍了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研究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意义,接着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的法律思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西方法律思想发展的整体方向,掌握西方法律思想的精神,开阔了自己的法律视野,对西方的法律思想有了重新的认识。
关键词: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思想二、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结构和内容(一)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结构该书由30章组成,共5编,第1、2章重点介绍了西方法律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和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第一编介绍了古希腊罗马的法律思想,重点介绍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古罗马的波利比、西塞罗和罗马五大法学家的法律思想。
第二编介绍了中世纪西方法律思想,先介绍了中世纪欧洲封建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和注释法学派、评论法学派,然后介绍奥古斯丁、阿奎那、马西力、马基雅维斯的法律思想,第三编介绍了17、18世纪的法律思想,先介绍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生和发展,然后介绍了格劳秀斯、洛克、哈林顿、布莱克斯通、杰弗逊的法律思想,重点介绍了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的法律思想。
第四编介绍了19世纪的法律思想,先介绍英法工业革命及各国思潮,然后介绍边沁、奥斯丁、萨维尼、梅因。
第五编先介绍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点和主要法学思潮及其发展,然后介绍新康德主义法学、新黑格尔主义的法律、新自然法学、新分析法学、社会法学、新自由主义法学、经济分析法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批判法学和综合法学。
(二)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内容及读书感想1、西方法律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和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1)西方法律思想史学科的发展西方法律思想史是研究西方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思想家的政治法律思想、观点、理论和学说及其产生、发展和演变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西方法律思想史讲义(完整版)西方法律思想史讲义第一章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意义及方法第二章古希腊罗马的法律思想概述第一节古希腊罗马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希腊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大约在公元前8至6世纪,古希腊奴隶制国家便在其原始氏族制度中逐渐孕育和产生,中间经过五个发展阶段。
(一)胚胎阶段时间约为公元前12至8世纪。
根据荷马史诗的描述,这个时期古希腊社会已经开始使用铁器,土地公有,农业和畜牧业有所发展。
阶级分化,家庭奴隶制出现,国家制度的雏形?民众大会、长老会已经出现。
尽管它还是一种原始军事民主制度。
(二)确立阶段时间约为公元前8世纪至6世纪。
这一时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生产奴隶制取代家庭奴隶制。
工商业奴隶主与土地贵族的矛盾日渐突出。
经过多次改革,以财产状况划分居民,财产的多少与权力的大小成正比,加强了奴隶主对奴隶的管制,促进经济的发展,奴隶制国家得以最后确立。
(三)鼎盛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5世纪。
经过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49年的“波希战争”,即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国家同波斯之间的战争,持续43年,希腊打败了波斯,取得了胜利,促进了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雅典成为当时希腊的军事、商业和贸易中心,希腊奴隶主民主制得以确立,希腊国家达到鼎盛时期。
(四)衰落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431年-公元前331年。
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以雅典为首的民主制国家同斯巴达为首的贵族制国家之间发生了持续27年之久战争,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最后以雅典战败斯巴达而告终。
从此雅典失去了原来希腊国家的霸主地位,代之而起的是斯巴达的贵族制统治。
(五)希腊化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00年。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克洛尼亚战争中消灭了雅典的抵抗力量,从此,希腊便成为马其顿的附庸,经过三次“马其顿战争”,希腊国家于公元前168年为罗马人所灭。
亚历山大国王在东征和扩展领土过程中,广泛散布希腊文化的影响,故史称这个时期为“希腊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