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摘要】目的:对我院的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药品采购和科学管理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的药品出库数据,对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用药频度(ddds)居于前5位的分别为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以及利尿剂;ccb、arb、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和利尿剂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均有所上升,而acei药物的有所降低。
结论:我院的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高效、持久、价格便宜和不良反应少的药物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77-0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显现,高血压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高血压成为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生最多的一种,也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同时还可能由此引发心、脑、肾等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存在较大威胁[1]。
此外,高血压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2]。
在临床抗高血压治疗中,可供选择的抗高血压药物品种也在医药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
因此,对于医院药学工作者,如何合理选择和采购合适的药物品种供临床医生选择和使用,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此,我们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药品采购和科学管理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通过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的药品出库数据,对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品种、规格、数量以及销售情况等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抗高血压药物在我院的应用调查分析【摘要】目的:检查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并且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
方法:根据《医院处方分析方法》计算用药频度(ddds);抽查2013年4月份19、20、22日直至5月4日门诊处方7715张,其中抗高血压药物处方499张,统计分析。
结果:使用比例最高的是钙通道阻滞剂48.9%,其次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类占35.8%、利尿药类占20.0%、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占11.6%。
其中,药物利用指数(dui)>1的有硝苯地平、厄贝沙坦,即钙通道阻滞剂类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类药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结论: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某些不合理用药及需要改正的问题。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分析;处方;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34—02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在中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18.8%,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30.2%、24.7%、6.1%,依然很低。
为了探讨高血压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测,观察用药的流行趋势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本文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利用研究组推荐的一种药物测量单位“限定日剂量”(ddd)作为标准,对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院2013年4月份19、20、22日直至5月4日门诊处方7715张,其中抗高血压药物处方499张。
1.2方法1.2.1统计抗高血压药物处方。
统计内容:处方数、病人的性别、年龄、使用高血压药物的名称、用法、联合用药、用药的总剂量、各药品的日剂量及各药的用药天数。
1.2.2 计算ddds。
(ddds=总用药量/ddd,ddds越大,说明此药使用频率越大。
内蒙古中医药*大同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三医院(037017)2011年12月5日收稿未央区地处西安市城乡结合部,近年来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流动人口大量涌入,逐年增加,对预防接种及疫情控制工作造成困难。
2004~2005年麻疹发病例,从2006年开始,我们加大对十个街道办事处预防接种工作的督导,加强了适龄儿童的初免及复种工作,尤其是2007年9月15日~9月28日对8月龄~14岁儿童进行了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使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
流动人口的增加所形成的免疫空白对麻疹发病的影响日趋明显。
参考文献[1]范毅勤.南京市1999~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6):484-486.摘要:目的:对我院降压药进行分析,探讨适合我院覆盖地区城乡居民的抗高血压药物。
方法:统计分析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特点。
结果:用药量前三位的抗高血压种类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结论: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多是煤炭工人和农民,经济条件差,医生在用药时应考虑患者的经济条件,有针对性地合理用药,使之疗效满意、副作用少且价格适宜。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用药频度(DDDs );用药分析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4-0078-02我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分析高素萍*1材料与方法统计我院2009~2010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用药。
2结果统计结果见表1、表2.表1我院高血压药物种类用量构成比表2我院降压药DDDs 值前5位的药品3抗高血药物用药分析3.1利尿剂:利尿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在高血压治疗领域经历了“繁荣一衰落一再兴起”的过程。
最初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利尿剂降压效果确切,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改善预后,临床上应用广泛。
但随后的一系列试验显示在有效降压的同时会出现低钾、低镁血症,并可能升高血尿酸与血脂,还可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和糖耐量降低等不良应,因此利尿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门诊处方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刘丽【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了解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方法对样本资料中的口服抗高血压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门诊抗高血压药处方中,总处方数为35777 张,含各种抗高血压药物处方1572 张;年龄偏大者易发生高血压并发其他疾病;用药类别前3 位:CCB、ARB、ACEI;抗高血压药物前5 位为:非洛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依那普利、厄贝沙坦;DDDs 排序前5 位药品:非洛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依那普利、氨氯地平、厄贝沙坦;二联用药444 张,占28.2%,三联用药处方102 张,占6.5%,四联用药处方4 张,占0.3%.结论我院近年来,抗高血压药应用基本合理.【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1(009)034【总页数】2页(P26-27)【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用药;种类;日剂量;频度;合理性【作者】刘丽【作者单位】眉山三医院,眉山肿瘤医院,四川,眉山,62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4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140mm Hg(18.6kPa),舒张压≤90mmHg(12kPa)。
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正常人的收缩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故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升高。
根据降压药物治疗原则,通常根据治疗高血压药物分以下几种情况:利尿降压剂、钙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药(β-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交感神经抑制剂、扩张血管平滑肌药等7种类型[1]。
近年来,我院心脑血管门诊用药量最大,现就有关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35777张门诊处方中,含有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1572张,其中,男性734人,女性838人。
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以我院西药房计算机系统提供的数据为依据,并以处方的诊断为基础,进行核对、筛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处方,获得2005~2007年本院抗高血压药物的药名、规格、销售金额、销售数量等数据。
方法:确定药名、规格、销售金额、销售数量前10位药品,了解临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国际流行的消耗金额排序法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和分析。
用药频度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值为标准计算用药频度(ddds)。
ddd是指药物达到治疗目的所用于成人平均日剂量,根据《临床用药须知》和《新编药物学》(第16版)及药品说明书和医师用药习惯确定各种药物ddd值。
用药频率(ddds)=总用药量x规格/该药的ddd值,ddds是以约定日剂量为单位的某药品消耗量,ddds值大则反映患者对该药选择性强,反之患者应用该药较少。
结果
3年中各类口服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及构成比和排序情况:3年中每年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金额均在150万以上,并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与高血压发病率上升幅度相符。
见表1。
各类口服抗高血压药物ddds及构成比排序情况:其中钙拮抗剂类抗高血压药物的用量最大,所占金额最多。
近年研究发现噻嗪类传统利尿剂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
高,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宜慎用,痛风患者禁用,该类药物在我院抗高血压药ddds排序已逐年后移至倒数第二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的应用呈逐年递增趋势,其ddds值仅次于钙拮抗剂(ccb),分别列第二、三位,这三种药物占用药总金额的90%以上,这与国内抗高血压药物用药趋势相一致。
在总用药频度排序中,ccb、acei、arb占据了ddds 值的前三位。
讨论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明确指出利尿剂、受体阻滞剂、acei、arb、ccb、及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
本次分析结果显示,我院高血压患者常用的降压药物均符合该标准。
使用率最高的为ccb,其降压作用显著,疗效可靠且日均费用低,易被医生、患者接受,成为我院降压治疗首选药物。
acei、arb不但降压疗效确切,并且具有心、脑、肾等靶器官保护作用,在我院也较为常用,特别是arb,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小,与acei相比较作用更完全,临床使用不断上升并有取代acei的趋势。
利尿剂在高血压治疗中被列为一线常用降压药,特别是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单纯高血压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可单独应用。
近年噻嗪类传统利尿剂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宜慎用,痛风患者禁用,在我院抗高血压药ddds排序己逐年后移到倒数第二位。
ccb通过舒张小动脉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而发挥降压作用,又因不易引起水钠潴留,单用对轻、中度高血压同样安全有效。
短效制剂如尼群地平,因其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作用有效而广泛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用量还是居高不下,3年来用药频度排列居首。
但是,该药长期大剂量应用,有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危险,而且每日多次服用依从性差,血压多次波动对脑、肾等重要器官易造成损害。
随着长效制剂日均费用的降低,该药用量将会逐年减少。
而长效制剂硝苯地平控释片或缓释片、尼莫地平(尼莫同)、氨氯地平(络活喜)等,由于其具有高度的血管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改善侧支循环,起效缓和,平稳降压,且降压作用持续时间长,用药次数少,患者易于接受,随着日均费用的降低,用量呈不断增长趋势。
ccb在我院作为第一线抗高血压用药应用普遍,其长效钙拮抗剂的使用量逐年增加,符合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长期治疗时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长期控制血压的能力和服药依从性较好,而且价格适宜,所以在总用药金额和ddds排序中均位居前列。
acei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作用,特别适用于伴有心衰、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但有干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0%。
而arb不引起干咳,适应证与acei相同,且可与大多数降压药物合用,现在arb的销量已不断上升,逐渐超过acei。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首选药物之一,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有效,能够缓解心肌缺血症状,
稳定血压。
适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后预防、心动过速、妊娠、青少年高血压病人。
随着长效制剂日均费用逐年下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已经从短效向长效方向发展。
总之,本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趋势与国际上一致,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断药为主要降压药,符合目前的抗高血压药用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