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级标准(WHO)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2
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CR):所有可见病变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
部份缓解(PR):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维持4周以上。
好转(MR):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缩小25%以上,但<50%无新病灶出现。
稳定(SD):肿瘤病灶两径乘积缩小<25%,或增大<25%,无新病灶出现.病变进展(PD):肿瘤病灶两径乘积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
总缓解率:CR +PR率(好转及稳定病例不得计入)。
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WHO)0度I度II度III度IV度血液学(成人)血红蛋白(g/>11.010.9—9。
59.4—8.07。
9—6。
5〈6.5白细胞(1000〉4。
0 3.9-32。
9-2.0 1.9—1.0〈1.0粒细胞(1000〉2。
0 1.9—1。
51。
4-1。
00.9—0.5〈0。
5血小板(1000>10099—7574-5049—25〈25出血无淤点轻度出血严重出血出血致衰竭胃肠道胆红素<1。
25×N*1。
26-2.5×N 2.6-5×N5。
1-10×N〉10×N SGOT/SGPT〈1。
25×N1。
26—2.5×N 2.6-5×N5。
1-10×N〉10×N 碱性磷酸酶〈1.25×N 1.26-2。
5×N2。
6—5×N5。
1-10×N〉10×N 口腔无红斑、疼痛红斑、溃疡、可进食溃疡,只进流食不能进食恶心、呕吐无恶心暂时性呕吐呕吐,需治疗难控制的呕吐腹泻无短暂性(<2天)能耐受(〉2天)不能耐受,需治疗血性腹泻肾、膀胱尿素氮、血尿〈1.25×N 1.26—2.5×N 2.6-5×N 5.1-10×N>10×N 肌酐<1。
化疗后不良反应分级标准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分级标准是评估化疗副作用的重要依据,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毒性分级标准使用最为广泛。
根据WHo毒性分级标准,化疗后不良反应可分为四级,具体如下:1.轻度:这类不良反应程度较轻,通常不需要治疗。
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通常不会对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2.中度:中度不良反应需要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如重度恶心、呕吐、脱发、疲劳、感染风险增加等。
需要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调整化疗方案等,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重度:重度不良反应威胁生命,但可恢复。
这类不良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器官功能损害、免疫力降低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然而,通过积极的治疗,如药物治疗、支持疗法等,患者通常可以恢复。
4.严重:严重不良反应直接致死或促进死亡。
这类反应极其严重,可能导致多个器官功能衰竭、不可逆的损伤等,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或加速死亡。
除了WHO毒性分级标准,白细胞下降程度也是评估化疗副作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白细胞下降程度,化疗后不良反应可分为四级:1.一级:白细胞计数在3000-4000之间,属于轻度不良反应。
2.二级:白细胞计数在3000-2000之间,属于中度不良反应。
3.三级:白细胞计数在2000-100o之间,属于重度不良反应。
4.四级:白细胞计数低于1000,属于严重不良反应。
通过这些分级标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化疗副作用,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提到的分级标准,化疗后不良反应还可以根据其他因素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反应的时间效应关系,不良反应可以分为急性不良反应和延迟性不良反应。
急性不良反应通常在给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如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而延迟性不良反应则可能在给药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如骨髓抑制、肺部毒性等。
此外,根据不良反应对器官系统的损害程度,也可以将其分为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
局部不良反应主要影响给药部位及其附近的器官,如静脉炎、口腔黏膜炎等;全身不良反应则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如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没有提供单独的化疗毒副作用分级标准,但他们通常使用一种称为CTCAE(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的标准来评估和分级治疗副作用。
CTCAE是一套国际通用的标准,用于评估临床试验中治疗或药物引起的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
它包含了各种治疗方法的常见不良事件及其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
CTCAE根据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5个等级,从0级到5级,具体描述如下:
0级:没有不良事件
1级:轻微不良事件,无需治疗干预,不会对日常活动和功能造成明显影响
2级:中度不良事件,需要轻微的治疗干预,可能会对日常活动和功能造成轻度限制
3级:严重不良事件,需要积极治疗干预,对日常活动和功能有较大影响
4级:危及生命的不良事件,需要紧急治疗干预,可能导致永久性损害或功能丧失
5级:死亡
这些分级标准是根据临床观察和患者报告的症状和影响进行评估,并且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和记录治疗引起的不良事件的严重性。
但请注意,具体的分级标准可能会因治疗类型、疾病状态和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对于特定的化疗药物和治疗方案,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不良事件分级信息。
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副反应分级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级标准如下:1. 血液系统:血红蛋白:≥110g/L为0级;95\~109g/L为Ⅰ级;80\~94g/L为Ⅱ级;65\~79g/L为Ⅲ级;<65g/L为Ⅳ级。
白细胞:≥×10⁹/L为0级;\~×10⁹/L为Ⅰ级;\~×10⁹/L为Ⅱ级;\~×10⁹/L为Ⅲ级;<×10⁹/L为Ⅳ级。
粒细胞:≥×10⁹/L为0级;\~×10⁹/L为Ⅰ级;\~×10⁹/L为Ⅱ级;\~×10⁹/L为Ⅲ级;<×10⁹/L为Ⅳ级。
血小板:≥100×10⁹/L为0级;75\~99×10⁹/L为Ⅰ级;50\~74×10⁹/L 为Ⅱ级;25\~49×10⁹/L为Ⅲ级;<25×10⁹/L为Ⅳ级。
2. 胃肠道:胆红素:<×正常值为0级;\~×正常值为Ⅰ级;>×正常值为Ⅱ级。
谷丙转氨酶:<×正常值为0级;\~×正常值为Ⅰ级。
碱性磷酸酶:<×正常值为0级;\~×正常值为Ⅰ级。
3. 口腔:无异常为0级;红斑、疼痛为Ⅰ级;红斑、溃疡,可进流食为Ⅱ级;红斑、溃疡,只能进流食为Ⅲ级;溃疡,不能进食为Ⅳ级。
4. 恶心呕吐:恶心、暂时性呕吐为Ⅰ级;呕吐,需治疗为Ⅱ级;难控制的呕吐为Ⅲ级。
5. 腹泻:不能忍受,需治疗为Ⅱ级;血性腹泻为Ⅲ级。
6. 肾、膀胱:尿素氮<×正常值为0级;\~×正常值为Ⅰ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分级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诊断结果进行判断。
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判定标准
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判定标准主要基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
通常,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 0级:无不良反应。
2. 1级:轻度不良反应,患者有明显不适,但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和活动。
3. 2级:中度不良反应,患者有明显不适,影响正常生活和活动。
4. 3级:重度不良反应,患者有严重的不适,需要立即停止治疗并进行干预。
5. 4级: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需要紧急治疗。
除了严重程度外,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也是重要的判定标准。
通常分为以下几级:
1. 罕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1%。
2. 偶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至10%之间。
3. 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0%至50%之间。
4. 非常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50%。
对于不同的药物和不良反应类型,判定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肿瘤药物时,应该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或异常反应,以确保得到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抗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分级标准(who)表格随着癌症发病率的增加,抗癌药物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抗癌药物也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这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了解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分级标准对于医生和患者都至关重要。
WHO(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套抗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分级标准,这些标准帮助医生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做出及时的评估和处理。
下面将介绍抗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分级标准。
1.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贫血:Ⅰ级:Hb(血红蛋白)下降≥30 g/L,但≤80 g/LⅡ级:Hb下降>80 g/LⅢ级:需要输血或Hb下降≤60 g/L(2)白细胞减少:Ⅰ级:WBC(白细胞计数)下降<3.0×10^9/LⅡ级:WBC下降<2.0×10^9/LⅢ级:WBC下降<1.0×10^9/L,或伴有发热或症状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恶心与呕吐:Ⅰ级:轻度,不影响日常生活Ⅱ级:需要药物治疗Ⅲ级:需要静脉输液治疗(2)腹泻:Ⅰ级:每天增加小于4次Ⅱ级:每天增加4-6次Ⅲ级:每天增加7次以上3. 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1)脱发:Ⅰ级:头发量减少Ⅱ级:需要使用帽子或假发Ⅲ级:持续脱发(2)皮疹:Ⅰ级:局部红斑、瘙痒等Ⅱ级:需要用药治疗Ⅲ级:需要住院治疗4. 肝功能不良反应(1)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Ⅰ级:ALT升高1-2倍正常上限Ⅱ级:ALT升高3-5倍正常上限Ⅲ级:ALT升高>5倍正常上限(2)黄疸:Ⅰ级:TB(总胆红素)升高1.25-2.5倍正常上限Ⅱ级:TB升高2.6-5倍正常上限Ⅲ级:TB升高>5倍正常上限5. 肾功能不良反应(1)肌酐升高:Ⅰ级:Cr(肌酐)升高1.5-2倍基础水平Ⅱ级:Cr升高2-3倍基础水平Ⅲ级:Cr升高>3倍基础水平(2)血尿素氮(BUN)升高:Ⅰ级:BUN升高1.5-2.5倍基础水平Ⅱ级:BUN升高2.6-5倍基础水平Ⅲ级:BUN升高>5倍基础水平以上就是抗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分级标准(WHO)表格。
一般来说,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主要为血细胞减少(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粒细胞、出血、感染等)、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皮肤黏膜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心功能异常、神经功能异常、电解质异常。
本文从如上几个方面介绍了化疗毒副作用的1-4 级。
血细胞减少
消化道反应
肝功能异常
肾功能异常
心功能异常
神经功能异常
电解质紊乱(单位:mmol/L)
皮肤及粘膜反应
其他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who化疗毒副作用分级标准化疗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
然而,化疗药物也会对身体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因此,对化疗药物的副作用进行分级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些副作用。
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分级标准通常是根据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来进行评定的。
一般来说,副作用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四个级别。
轻度副作用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中度副作用可能需要医生的干预和调整治疗方案,而重度和严重副作用则可能需要立即停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
在进行化疗治疗时,患者和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化疗毒副作用的分级标准:一、恶心和呕吐。
1. 轻度,偶尔恶心或呕吐,不影响日常生活。
2. 中度,每天出现恶心或呕吐,影响日常生活和饮食。
3. 重度,频繁呕吐,无法进食和饮水。
4. 严重,持续呕吐,伴有腹泻、脱水等并发症。
二、脱发。
1. 轻度,局部脱发或稀疏,不影响正常社交和工作。
2. 中度,明显脱发,影响外观和心理状态。
3. 重度,全身脱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形象和自尊心。
4. 严重,脱发伴随皮肤瘙痒、炎症等并发症。
三、贫血。
1. 轻度,血红蛋白降低在正常范围下限,无明显症状。
2. 中度,血红蛋白降低,出现疲乏、乏力等症状。
3. 重度,血红蛋白严重降低,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
4. 严重,血红蛋白极度降低,需要输血治疗。
四、免疫系统副作用。
1. 轻度,轻微感染或发热,不需要特殊处理。
2. 中度,反复感染或发热,需要注意预防和治疗。
3. 重度,严重感染或发热,需要住院治疗和抗感染药物。
4. 严重,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受损,需要特殊治疗和支持。
五、神经系统副作用。
1. 轻度,轻微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2. 中度,持续头痛、头晕、焦虑、抑郁等症状。
3. 重度,严重头痛、神经病变、抽搐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