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PPT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4.64 MB
- 文档页数:27
语文上册《语言的魅力》教学课件语文上册《语言的魅力》教学课件语文上册《语言的魅力》教学课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会认“魅、绅、姗、辰”等4个生字,会写“魅、黎、丐、牌、绅、衷、辰、酸”等8个字。
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心酸”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让·彼浩勒添加的那几个字为什么那样有魅力,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教学难点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布置学生收集精彩的广告词和打动人心的警示语。
(二)识字写字本课要求学生认识的4个生字,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教学时可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如读生字卡片,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要求会认的字中,“姗、辰”两个字是前鼻音,也是翘舌音。
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魅”和“丐”较难写,书写时要作重点指导。
“魅”是半包围结构,第七笔竖弯钩写时要稍拉长,以托住里面的“未”字,注意提醒学生“未”不要写成“末”。
“丐”字共四笔,第四笔是竖折弯钩,书写时要注意它是一笔写成。
“酸”左边是“酉”,不要写成“西”。
词语的理解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也可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查字典、词典。
(三)朗读感悟、理解1.本文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文章语言精练,情感丰富,人物对话简洁。
教学应让学生多朗读,多体会。
先让学生整体阅读,从读通开始,然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在阅读过程中,自行探究课文意思,并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鼓励学生和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道理,体验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可通过朗读课文,把“我什么也看不见”和“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进行对比,引导学生领会加了几个字后,盲老人行乞的效果为什么大不一样。
语文上册《语言的魅力》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上册《语言的魅力》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语言的表达技巧、语言的感染力、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语言魅力进行有效沟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使学生了解语言的感染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魅力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运用、语言感染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语言表达技巧、有效沟通能力的提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体会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新课内容:(1)讲解语言表达技巧,举例说明。
(2)分析语言感染力的来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3)实践演练: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沟通。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语言的表达技巧2. 语言的感染力3. 修辞手法的作用4. 有效沟通能力的提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所学表达技巧,写一段话描述你的周末生活。
(2)运用修辞手法,改写教材中的一段文章。
2. 答案:(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语言魅力提高沟通能力。
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如《演讲与口才》、《修辞手法与应用》等,进一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与例证2.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细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随堂练习设计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条理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示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与例证在讲解语言的表达技巧、语言的感染力、修辞手法的作用时,应结合实际例证,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