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160-1997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被GBT 17160-2008代替)
- 格式:pdf
- 大小:361.83 KB
- 文档页数: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规定(1:500 1:1000 1:2000)2018年5月发布 2018年5月开始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XXXXXX发布目录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代号 (3)3.1 术语 (3)3.2 代号 (4)4 空间定位 (4)4.1 数学基础 (4)4.2 图幅分幅及编号方法 (4)4.3 有向点、线规定 (5)5 要素分类编码原则 (5)6 要素分类 (6)7 要素编码 (6)8 分类与代码扩充原则 (7)9 要素分层及图层属性 (7)10 入库数据的要求 (8)10.1 数据编码、数据结构要求 (8)10.2数据格式转换要求 (9)10.3逻辑一致性要求 (9)10.4接边处理要求 (9)11 数据入库 (9)附录A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大类、中类) (10)附录B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 (12)附录C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分层 (51)附录D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分层属性表 (53)附D.1 一般规定 (53)附D.2 测量控制点(CPTPT) (53)附D.3 坐标公里网(CPTLN) (54)附D.4 水系点(HYDPT) (54)附D.5 水系线(HYDLN) (55)附D.6 水系面(HYDPY) (56)附D.7 居民地点(RESPT) (57)附D.8 居民地线(RESLN) (59)附D.9 居民地面(RESPY) (61)附D.10 交通设施点(LRDPT) (63)附D.11 交通设施线(LRDLN) (64)附D.12 交通设施面(LRDPY) (65)附D.13 管线点(PIPPT) (67)附D.14 管线线(PIPLN) (67)附D.15 管线面(PIPPY) (68)附D.16 境界与政区点(BOUPT) (68)附D.17 境界与政区线(BOULN) (68)附D.18 行政区面(BOUPY) (69)附D.19 地貌点(TERPT) (69)附D.20 地貌线(TERLN) (70)附D.21 地貌面(TERPY) (70)附D.22 植被与土质点(VEGPT) (71)附D.23 植被与土质线(VEGLN) (72)附D.24 植被与土质面(VEGPY) (72)附D.25 文本注记 (73)1 范围本标准规定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用以标识数字形式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型。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基本要求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基本要求3.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3.1.1大比例尺地形图(指1:500、1:1000、1:2000地形图)是城市规划、管理、工程项目设计、建设和土地管理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为指导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特制定本要求。
3.1.2本要求主要对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测绘的主要内容和表示方法做出规定,测绘过程的技术要求将在随后的章节详细说明。
3.1.3大比例尺地形图精度、测绘的主要内容和表示方法在《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规范》)和《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中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规范》和《图式》是我院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依据。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规范》、《图式》中未作说明的地物,还有部分地物、地形要素的测绘未作详细说明。
为确保大比例尺地形图满足城市规划、管理和其他用户的要求,结合太原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要求,作为对《规范》、《图式》中未详细说明有关事宜的补充。
3.1.4本规定未明确规定的,按如下标准执行1 《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2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
3.2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规格太原市大比例尺采用40cm×50cm矩形分幅,图幅按太原市地形图编号方法进行编号。
3.3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成图,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应执行以下要求。
3.3.1图根点、测站点精度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得大于1/10基本等高距,丘陵地不得大于1/8基本等高距,山地,高山地不得大于1/6基本等高距。
XXXXXX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批准单位:申报单位:审批意见:总工程师:20xx年xx月xx日主要设计人:20xx年xx月xx日审批人:20xx年xx月xx日目录一、测区概况二、设计及作业依据三、已有资料情况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六、基础控制测量七、图根控制测量八、地形图测绘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Xxx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1.控制资料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④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利用。
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地形图资料由XX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0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500、1: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5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
A1.4杭州市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据数据结构规程杭州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2002 年 9 月目录第1 章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第2 章引用标准 (1)第3 章总则 (1)第4 章类型说明与缩写 (2)第5 章各层属性表结构 (3)5.1测量控制点 (3)5.2控制点注记 (3)5.3控制点辅助线 (3)5.4居民地 (3)5.5线状房屋附属设施 (4)5.6点状房屋附属设施 (4)5.7垣栅 (4)5.8单位名称标记点 (4)5.9居民地注记 (4)5.10居民地辅助层 (5)5.11居民地边线 (5)5.12线状工矿建筑及附属设施 (5)5.13点状工矿建筑及附属设施 (5)5.14场馆设施 (5)5.15工矿设施注记 (5)5.16工矿类辅助层 (6)5.17工矿类边线 (6)5.18铁路 (6)5.19线状铁路附属设施 (6)5.20点状铁路附属设施 (6)5.21道路中心线 (7)5.22道路边线 (7)5.24点状道路附属设施 (7)5.25道路注记 (7)5.26道路辅助线 (8)5.27各类管线 (8)5.28线状管线附属设施 (8)5.29点状管线附属设施 (8)5.30管线注记 (8)5.31管线辅助线 (9)5.32面状水体 (9)5.33岛屿 (9)5.34单线河流及沟渠 (9)5.35线状水系附属设施 (9)5.36点状水系附属设施 (9)5.37水体注记 (10)5.38水系辅助层 (10)5.39水系及附属设施边线 (10)5.40境界面 (10)5.41境界线 (10)5.42地名标记点 (11)5.43境界边线 (11)5.44地名注记 (11)5.45等高线 (11)5.46坡、坎 (11)5.47高程点 (12)5.48 地貌(线状) (12)5.49 地貌(点状) (12)5.50 土质 (12)5.51地貌与土质注记 (12)5.52地貌辅助层 (13)5.53地质地貌边线 (13)5.54 植被(面) (13)5.55 植被(线) (13)5.56 植被(点) (13)5.57植被注记 (13)5.58植被边线 (14)5.60地图图廓整饰线状要素 (14)5.61地图图廓整饰注记 (14)第1 章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1:500、1:1000、1:2000 地形图数据各层的属性表结构、属性项的中英文名称、数据类型及宽度。
地形图规范篇一:地形图数字化规范WORD版1:500、1:1000、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 17160-199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1:500、1:1000、1:2000地形图为信息源,采用手扶跟踪或图形扫描等手段获取地形图数据的方法和要求。
依据本标准获取的地形图数据可用于建立相应比例尺测绘数据库或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信息。
相应比例尺其他图种的数字化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 14804—9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3 术语3.1 工作底图 working base map 用于数字化作业的地形图。
3.2 检查图 check map经地形图数字化作业过程,把编辑处理后的地形图数据通过绘图仪按图式规范输出的用于检查数字化作业内容和精度的地图。
4 专业设备要求4.1 手扶跟踪数字化仪手扶跟踪数字化仪的幅面可根据数字化图纸的大小而定,一般选用A1(841 mm×597 mm)幅面。
数字化仪的分辨率不小于每cm394线,精度不低于0.127mm。
也可根据数字化的具体精度要求选择相应的数字化仪。
4.2 扫描仪可选用平台式或滚筒式扫描仪,其分辨率应满足8.2.4.1的精度要求,一般不小于每cm157点。
4.3 绘图仪用于检查图输出的绘图仪应满足以下要求: a)动态误差不大于0.1mm;b)单笔重复误差不大于0.05mm;c)有效绘图面积不小于841mm×597mm(A1幅面)。
4.4 数字化软件4.4.1 软件的使用环境数字化软件应在通用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系统下运行,并便于和通用的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进行通讯。
X X 市1 : 5 0 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一、数据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的分层、分类与代码、几何特征、质量要求,以及数据整理流程。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XX省供电公司1:500地形图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是1:500地形图数据数据现状数据整理、检查以及未来数据更新、入库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建设时,充分考虑了目前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现状及未来数据更新的要求,并具有相应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数据应用需求。
2、设计依据与引用标准GB/T 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7278-2009,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CH/T1005-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CH/T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JJ100-200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GB/T 16818-200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CH/T 9008.1-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3、数据地物类型要求如下所有的地物必须拥有自己相应的代码所有的地物必须在CASS的相应图层同一地物构成的面必须闭合同一地物构成的线、点或者注记不能被打碎4、图形规则(1)数据坐标位置必须保证正确;(2)提供数据空间范围信息;(3)点符号必须是块实体,并有正确的块名,块名要符合南方CASS标准规定;(4)线必须连续,要求构面的多段线其“属性”-“闭合”必须为“是”,或者首尾相连;(5)同一位置上同类对象必须唯一存在,不允许重叠。
东莞市1:500、1:1000、1:2000 矢量地形图数据标准(定稿)东莞市城建规划局武汉武大吉奥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零零五年三月前言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将《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 100-2004作为本标准的基础标准,沿用了相关的概念,少量进行了改变。
对需要描述拓扑关系的空间对象,参照本标准中附录所定义的城镇地籍空间对象。
本标准的附录部分为标准的附录,属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由东莞市城建规划局提出。
本标准由东莞市城建规划局归口。
本标准由东莞市城建规划局、武汉武大吉奥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益忠、叶伟翔、陈明辉、何瑞棉范业稳、黄彩贞、邓晓光、邱文、朱毅目录1总则 (1)1.1适用范围 (1)1.2数据标准设计的基本原则 (1)1.2.1 兼容性 (1)1.2.2 可操作性 (1)1.2.3 先进性 (1)1.3主要技术依据 (1)2质量要求 (1)2.1数据质量的具体内容 (1)2.1.1 几何精度 (1)2.1.2 图形质量 (1)2.1.3 属性精度 (1)2.1.4 逻辑一致性 (1)2.1.5 完整性 (2)3成图基本规定 (1)3.1平面坐标系统 (1)3.2高程系统 (1)3.3基本等高距 (1)3.4分幅与编号 (1)3.5文件命名方式 (1)3.6高程注记 (1)3.7成图精度 (2)3.7.1 平面精度 (2)3.7.2 高程精度 (2)3.7.3 最大误差 (2)4数据格式标准 (1)4.1数据编辑平台和数据提交格式 (1)4.2地形图要素分层设色及符号标准 (1)4.2.1 分层设色标准 (1)4.2.2 地形图要素符号标准 (2)4.3地形图注记标准 (2)4.3.1 注记字体定义 (2)4.3.2 地形图注记规定 (2)4.4地形要素表示准则 (3)4.4.1地形要素分类与编码标准 (3)4.4.2 地形图要素代码及属性放置准则 (5)4.5图幅接边 (8)4.6地形图元数据格式要求 (9)4.6.1 元数据格式 (9)4.6.2 填写要求 (9)4.7图廓整饰 (9)附件1 (10)附件2 (11)附件3 (23)附件4 (26)附件5 (46)附件6 (49)附件7 (54)附件8 (56)1总则1.1 适用范围1:500、1:1000、1:2000地形图是城市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