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手术部位标识制度(附流程、标识图)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4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一、需作标识者: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识。
二、不需标识者:左右对称的单器官的手术(如心脏)、不能预先确定手术切口的手术、腔内手术、已有明显伤口的手术、早产儿(易造成发育不全皮肤的永久性着色)或有皮肤疾病不能做标识的手术等。
三、标识要求:1.手术患者离开病区到手术室前,手术医师(主术或一助)必须在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蓝色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标识、标示,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
2.手术部位标识应标在手术部位体表皮肤,以使用常规消毒后仍能辨识为原则。
四、患者手术部位标识方法:只有一个切口的手术,在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或龙胆紫画一直线;腹腔镜手术在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或龙胆紫画三个“×”;双侧、多手指(足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椎)手术时,在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或龙胆紫画一直线,并在直线旁写2位数字,标识如下:2〃1,2〃2;3〃1,3〃2,3〃3;4〃1,4〃2依此类推,前一个数字表示本次手术切口的数量,后一位数字表示本次手术切口的顺序,如“2〃1”是指本次手术有二个手术切口,此处为第一个手术切口;又如“3〃2”是指本次手术有三个手术切口,此处为第二个手术切口。
五、对于不便在体表作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的患者,则在手术患者左腕加一红色腕带,并于该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临床诊断和手术名称。
六、接病人时,手术室人员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属三方共同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标识,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将患者送到手术室。
若无标识,禁止将患者接进手术室(急诊除外)。
七、手术医师、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进行三步安全核查(由麻醉医师主导以麻醉医师提问、手术医师回答、巡回护士核对的方式进行),经核对无误,三方签字,方可开始麻醉、手术。
手术部位标识的制度和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手术部位标识制度与工作流程为加强我院对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管理,保证手术患者正确、手术部位正确、手术方式正确,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错误,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并确保病人生命安全,根据卫生部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1、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过程管理规范》。
2、手术病人术前必须做好识别标示。
术前由手术医师用记号笔在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以“+”号作为识别标识;主动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对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共同确认。
3、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及部位均应做“+”号标记。
4、患者手术部位标记方法:(1)体表有皮肤切口的——在相应手术切口部位用记号笔画一直线。
(2)腹腔镜手术——在切口位置用记号笔画“×”。
(3)眼科——在患侧眼部覆盖纱布。
(4)会阴部经自然腔道或窦道手术——在耻骨联合上方用“↓”标示。
(5)骨科——开放性骨折以包扎或固定作为标识。
(6)对于不便在体表作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的患者,术前由手术医生在手术患者左腕加一红色腕带作为标志,并于该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临床诊断、手术名称和住院号。
5、术前一日夜班护士认真检查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核对患者腕带标识是否与医嘱相符。
6、接病人时,手术室人员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属三方共同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体表标识和住院号,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将患者送到手术室。
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入手术室。
7、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在麻醉开始前和手术开始前,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进行三方核对,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进行的手术部位一致,特别是涉及侧别和相邻的部位,再次确认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体表标示。
医院手术部位标识制度(2023)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根据《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患者安全目标》等相关文件制定本规定。
1、所有手术均须在术前对手术部位或手术侧做相关标记,特别是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
2、主管医师在术前要明确手术方式及手术切口位置。
3、在手术前一天或备皮时,主管医师应在患者手术切□位置或手术侧规定位置用黑色记号笔(mark笔)标注,并与患者和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
同时责任护士负责进行手术部位标识的审核。
4、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须查看有无手术标识,若无标识,拒绝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5、麻醉医师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前,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同时查看患者手术标识,并查对术前切□标识是否和患者即将进行的手术部位一致,认真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若发现无标识或标识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师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
6、因手术部位标识不清引起的延误手术等后果,由患者所在科室承担。
附件一:手术部位标识方法1、一般手术在相应体表的手术切口部位画线。
2、腹腔镜手术:在切口位置画“X”。
3、烧伤、开放性骨折等以包扎或固定作为标识。
4、经自然腔道或窦道手术,且不涉及双侧结构时(如经阴道手术),不做标识。
5、脊柱手术:先在手术大体位置标识,后在手术室C型臂下定位。
6、眼、耳、鼻、口腔部位手术:均在患侧耳屏前方画“0”。
附件二: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工作流程图确定手术部位术者做标识手术医师____________________ >患者离开病区前 -------------------------- >手术室护士护士拒收核查切口标识正确无标识---------- 医护麻三方医师手术«—实施麻醉≤-------- 患者入手术室‹标识明确检查标识。
手术患者辨认标识轨制【1 】
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然,防止手术进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消失辨认错误.特制订本轨制.请相干科室与人员按照履行.
1.手术病人术前必须做好辨认标识.术前由手术医师用甲紫(龙胆紫)在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以“+”号作为辨认标识;自动邀请患者及家眷介入敌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配合确认.
2.涉及有双侧.多重构造(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敌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识表记标帜.
3. 对于便利在体表作手术部位辨认标识的患者,则在手术患者左腕加一红色腕带,并于该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临床诊断和手术名称.
4.临床大夫在医疗运动中要严厉履行《术前评论辩论轨制》及《手术进程治理规范》.
5.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接病人时根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眷三方查对,再次确认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辨认标识.
6.手术大夫.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在麻醉开端前和手术开端前,严厉按照手术安然核查轨制进行三方查对,特殊是涉及侧别和相邻的部位,再次确认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体表标识.经重复查对后,方可开端麻醉.手术.术后患者分开手术室前再次核查现实手术方法是否与手术患者及部位相符.切实做到手术麻醉实行前.手术开端前.患者分开手术室前“三确认”.
手术部位辨认.标识工作流程图。
***医院手术部位标识制度与工作流程为加强我院对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管理,促使临床医师准确掌握患者信息,保证手术患者正确、手术部位正确、手术方式正确,保证手术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并确保病人生命安全,根据卫生部的要求,结合医院的实际,医院特别制定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一、临床医师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二、手术病人术前必须做好识别标示。
术前由手术医师用记号笔在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示,以“ ”号作为识别标示。
主动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共同确认。
三、对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好标记。
各科手术部位标示及要求: 、普外科——以记号笔标示“ ”于相应手术体表部位;腹腔镜手术在近脐孔处以“⊙”标示,涉及双侧结构的还应在体表部位注明“ ”或“☹”。
、骨 科——以记号笔标示“ ”于相应手术体表部位,开放性骨折以包扎或固定作为标示。
、耳鼻喉科——以记号笔标示于手术侧耳后体表分别以“❆”—“喉”,“☜”—“耳”,“☠”—“鼻”。
、脑外科——以记号笔标示于患侧头皮。
、胸外科——以记号笔标示于患侧腋中线,若病变位于纵膈,以记号笔标示于胸骨正中。
、眼 科——以记号笔标示于患侧眉上方正中,以“▽”表示。
、妇 科——以记号笔标示“ ”于相应手术体表部位;腹腔镜手术在近脐孔处以“⊙”标示,涉及双侧结构的还应在体表部位注明“ ”或“☹”;阴式手术在耻骨联合上方以“↓”标示。
、产 科——剖宫产横切口于相应手术体表部位以“—”标示,剖宫产竖切口于相应手术体表部位以“︱”标示。
、泌尿外科——输尿管镜手术在患侧腹股沟处以“ ”标示;膀胱镜手术在耻骨联合上方以“ ”标示;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在耻骨联合上方以“ ”标示;经皮肾镜手术在患侧腰背部肾区处以“⊙”标示。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与工作流程为加强我院对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管理,保证手术患者正确、手术部位正确、手术方式正确,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错误,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并确保病人生命安全,根据卫生部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1、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过程管理规范》。
2、手术病人术前必须做好识别标示。
术前由手术医师用记号笔在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 以“+”号作为识别标识;主动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对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共同确认。
3、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及部位均应做“ +”号标记。
4、患者手术部位标记方法:( 1)体表有皮肤切口的——在相应手术切口部位用记号笔画一直线。
(2)腹腔镜手术——在切口位置用记号笔画“X”。
( 3)眼科——在患侧眼部覆盖纱布。
(4)会阴部经自然腔道或窦道手术一一在耻骨联合上方用“J”标示。
( 5)骨科——开放性骨折以包扎或固定作为标识。
( 6)对于不便在体表作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的患者,术前由手术医生在手术患者左腕加一红色腕带作为标志,并于该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临床诊断、手术名称和住院号。
5、术前一日夜班护士认真检查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核对患者腕带标识是否与医嘱相符。
6、接病人时,手术室人员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属三方共同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体表标识和住院号,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将患者送到手术室。
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入手术室。
7、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在麻醉开始前和手术开始前,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进行三方核对,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进行的手术部位一致,特别是涉及侧别和相邻的部位,再次确认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体表标示。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为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
特制定本制度。
一、需作标识者:
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识。
二、不需标识者:
非左右对称的单器官的手术(如心脏)、不能预先确定手术切口的手术、腔内手术、已有明显伤口的手术、早产儿(易造成发育不全皮肤的永久性着色)或有皮肤疾病不能做标识的手术等。
三、标识要求:
1.手术患者在离开病区到手术室前,手术医师(主术或一助)必须在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蓝色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形体表标识、标示,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
2. 手术部位标识应标在手术部位体表皮肤,以使用常规消毒消后仍能辨识为原则。
四、手术室工作人员接患者时必须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
位置是否有蓝色“+”记号及标示部位是否正确,若需标识而无标示或标示错误者,手术室工作人员有权拒绝患者进入手术室。
五、麻醉开始前,由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和患者共同确认手术部位及身体切口位置是
否有蓝色“+”记号,并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中确认签名。
若无标示或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直至手术医师标示清楚后方可进行麻醉。
六、皮肤切开前,由术组医生、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再次确认手术部位与蓝色“+”
记号标记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一致,并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中确认签名。
附件:《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工作流程图》
附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工作流程图。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一、手术患者术前必须做好手术部位的标识标记,术前由手术医生用甲紫(龙胆紫)在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以“+”号或直线“—”做为识别标识,并主动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对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的共同确认。
二、作为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
三、对于不便在体表做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的患者,则在手术患者的颈部挂一个手术确认卡(类似工作牌),在该确认卡中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临床诊断和手术部位。
四、临床医生在实施手术的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及《手术审核制度》《患者手术安全评估制度》。
三、经治医生在术前要明确手术切口位置、手术方式及手术目的。
四、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准确的标示,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六、麻醉医生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术前,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同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的手术部位一致。
若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直至经治医生标示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七、术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再次核查实施手术方式是否与手术患者的部位相符,切实做到“三确认”。
手术部位标识、标记工作流程图手术确认卡: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进行各项手术、治疗、护理活动中,应同时使用床头卡、治疗卡、腕带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二、患者资料提供来源于患者本人,患者本人不能完成者由患者家属提供,语言障碍时使用翻译,必要时提供有效证件。
三、实施任何操作和交接前至少使用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三种资料辨别患者身份,清醒患者采用反向查对,让患者自己说出姓名和相关资料,沟通障碍患者、无名患者加用住院号(门诊号)辨别患者身份。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附流程、标识图)手术部位标识制度一、本制度主要适用于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部位(如脊柱)及其它需要标示的手术。
其他有创操作参照执行。
二、择期及限期手术,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征得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后进行标记。
急症手术,应在确定手术方案后于术前由手术医师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后进行标记。
三、标示需由手术医师进行,主刀进行确认。
必须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的同意后、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方可进行。
如患者意识不清且无家属在场的情况下,须有至少2名手术医师共同确认标示。
四、在手术操作开始前,手术医师应再一次根据病历资料,结合手术部位标示进行患者及手术部位核对,待准确无误后,手术方可开始。
六、下列部位手术需进行手术部位识别标示:1.左右脑手术2.左右耳手术3.左右眼手术4.左右侧颈部手术5.左右侧乳房手术6.左右上肢手术7.左右下肢手术8.左右侧肾脏手术9.左右侧腹股沟手术10.脊柱手术11.周围血管手术以上手术部位,不论是否有伤口、纱布、石膏、牵引等,均需进行手术部位标示。
七、标示办法一)在手术部位标以手术切开线或“十”字,并标明左右侧(眼科手术左右以OS/OD表示,余以L/R表示)。
如左眼手术,则在左边额部皮肤上划“十”字形标记,并标明“OS”;右前臂手术,则在右前臂划手术切开线,并标明“R”。
二)手术部位已有纱布、石膏、牵引架等时,统一标记在包扎物上方5公分左右(约2-3横指)处,以“十”字标示并标明左右侧。
(三)标记颜色一律使用黑色标记笔,由主刀医师或一助在患者入手术室前做好手术部位标记工作。
四)对于新生儿、婴幼儿及拒绝手术部位标识的患者,应在手术部位标识图中进行标识,并详细注明手术部位及拟手术名称。
备注:本制度为修订版,于2018年6月15日正式施行,2015年XXX审议通过的《手术部位表示制度》同时作废。
手术部位标识流程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化验单、药物、医学影像资料等由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核对病人信息。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及流
程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手术患者识别标识制度
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
特制定本制度。
请相关科室与人员依照执行。
1、手术病人术前必须做好识别标识。
术前由手术医师用甲紫(龙胆紫)在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以“+”号作为识别标识;主动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对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共同确认。
2、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
3、对于不便在体表作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的患者,则在手术患者左腕加一红色腕带,并于该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临床诊断和手术名称。
4、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及《手术过程管理规范》。
5、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接病人时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属三方核对,再次确认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识别标识。
6、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在麻醉开始前和手术开始前,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进行三方核对,特别是涉及侧别和相邻的部位,再次确认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体表标识。
经反复核对后,方可开始麻醉、手术。
术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再次核查实际手术方式是否与手术患者及部位相符。
切实做到手术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确认”。
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工作流程图。
LC—045: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生效日期:202X年X月1日修订日期: 202X年X月25日起草部门: XXX部审核: XXXX
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
根据《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医务部特制定本制度。
一、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
二、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及《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三、经治医生在术前要明确手术切口位置、手术方式及手术目的。
四、手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前一天,主管医生必须在手术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红色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以“△”符号进行体表标识、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患者家属或患者授权委托人共同确认及核对。
对于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均需同期手术的,按照术前讨论的手术顺序在“△”符号内以数字“1、2…”标记手术部位和顺序。
五、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房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记号笔标示,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六、麻醉医生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术前,严格遵守《手术安全查对制度》,同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的手术部位一致。
若无标示或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直至主管医生标示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七、在专科手术室进行的专科手术,对住院或门诊患者进行的有创操作,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部位时,按照本制度执行。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流程图。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与工作流程为加强我院对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管理,保证手术患者正确、手术部位正确、手术方式正确,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错误,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并确保病人生命安全,根据卫生部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1、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过程管理规范》。
2、手术病人术前必须做好识别标示。
术前由手术医师用记号笔在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以“+”号作为识别标识;主动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对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共同确认。
3、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及部位均应做“+”号标记。
4、患者手术部位标记方法:(1)体表有皮肤切口的——在相应手术切口部位用记号笔画一直线。
(2)腹腔镜手术——在切口位置用记号笔画“×”。
(3)眼科——在患侧眼部覆盖纱布。
(4)会阴部经自然腔道或窦道手术——在耻骨联合上方用“↓”标示。
(5)骨科——开放性骨折以包扎或固定作为标识。
(6)对于不便在体表作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的患者,术前由手术医生在手术患者左腕加一红色腕带作为标志,并于该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临床诊断、手术名称和住院号。
5、术前一日夜班护士认真检查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核对患者腕带标识是否与医嘱相符。
6、接病人时,手术室人员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属三方共同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体表标识和住院号,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将患者送到手术室。
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入手术室。
7、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在麻醉开始前和手术开始前,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进行三方核对,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进行的手术部位一致,特别是涉及侧别和相邻的部位,再次确认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体表标示。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及流程1.目的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我院手术科室。
3.标准3.1 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腔镜、介入手术的第一穿刺点位置做标记。
3.2 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及《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3.3 经治医生在术前要明确手术切口位置、手术方式及手术目的。
3.4 以下手术可以除外:扁桃体、鼻窦,黏膜表面或会阴部位,单侧器官,单孔手术(消化道内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手术部位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决定的。
3.5 手术部位标识由手术或操作医师负责,一般情况下在患者清醒或知晓的情况下进行,由患者和/或家属的参与下共同完成,应在患者送至手术室或导管室前完成。
标识方法包括体表标识和书面标识两种,体表标识使用紫色标记笔标识,在消毒和铺巾后仍能清晰可见。
如无法标识或患者拒绝的,应做书面标识。
3.6 手术及有创操作部位标识符合:无植入物:“0”,有植入物:“0+”。
3.7 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记号笔标示,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3.8 麻醉医生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术前,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同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的手术部位一致。
若无标示或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直至经治医生标示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4.本制度及流程由医务部制定并负责解释和修订,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5.附件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工作流程图附件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工作流程图。
人民医院手术部位标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规范手术部位标识,确保患者手术部位正确,杜绝手术部位错误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制度目标患者手术标识完成率100%,手术标识正确率100机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院所有手术。
四、制度内容(一)标识职责1.由参与手术团队医师(主刀或一助)在患者手术部位皮肤做标识。
2.病房护士:确认手术部位。
3.手术室护士:确认手术部位。
4.麻醉医师:再次确认手术部位。
(二)标识原则1.请患者参与手术部位标识,如患者有困难参与(意识不清或无行为能力),则请患者家属参与确认手术部位。
2.用医用皮肤记号笔(紫色)以直径1-2厘米的空心圆标识,要求经过手术区皮肤准备和消毒后仍然清晰可辨。
3.同时禁止其他非手术部位的随意标识。
(三)标识方式1.开放手术:在相应手术切口部位标识。
2.腔镜手术:在手术器官对应体表皮肤位置标识。
3.眼科手术:在术眼颗侧皮肤标识。
4.耳鼻咽喉科手术:咽喉部手术在术侧颈部皮肤、鼻部手术在术侧鼻翼皮肤、耳部手术在术侧耳屏前方皮肤标识5.口腔科手术:牙齿相关手术在术牙对应体表皮肤标识,并在标识周边写明具体牙位数。
6.对术前已存在纱布、石膏、牵引器的手术:在距包扎物上缘2cm范围内的体表皮肤标识。
7.会阴部经自然腔道或窦道手术:在耻骨联合上方标识“O”。
(四)标识流程1.手术前一天,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与手术部位,并对手术部位做好标识,且与患方共同确认。
2.手术当天送手术室前,病房护士负责核对患者手术部位的标识情况,如标记部位是否正确、标识是否符合规定。
3.送入手术室等候区时,手术室护士负责与患方共同核对患者手术部位的标识情况,确认无误后,将患者接入手术间。
若无标识或标识错误,手术室人员拒绝将患者接入手术间,并将患者退回病房重新进行标识。
4.在麻醉及手术开始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进行三方核对,再次确认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体表标识,无误后,方可开始麻醉、手术。
手术患者识别标识制度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制定手术患者识别标识制度。
请各科室认真贯彻执行,切实保证手术患者安全。
一、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及《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二、手术病人术前必须做好识别标识。
术前由手术医师用甲紫(龙胆紫)在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以“+”号作为识别标识;主动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对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共同确认。
三、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
四、对于不便在体表作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的患者,则在手术患者左腕加一红色腕带,并于该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临床诊断和手术名称。
五、责任护士遵医嘱对手术患者进行查对(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经查对确认无误后,对手术区域进行皮肤准备。
在患者手腕上戴上腕带,标明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双侧手术部位注明左、右。
六、术前一日夜班护士认真检查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核对患者腕带标识是否与医嘱相符。
七、接病人时,手术室人员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与病房护士及患者或家属三方共同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体表标识,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将患者送到手术室。
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八、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在麻醉开始前和手术开始前,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进行三方核对,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臵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的手术部位一致,特别是涉及侧别和相邻的部位,再次确认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体表标识。
经反复核对后,方可开始麻醉、手术。
若无标示或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直至经治医生标示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九、术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再次核查实际手术方式是否与手术患者及部位相符。
切实做到手术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确认”。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一、本制度主要适用于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部位(如脊柱)及其它需要标示的手术。
其他有创操作参照执行。
二、择期及限期手术,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征得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后进行标记。
急症手术,应在确定手术方案后于术前由手术医师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后进行标记。
三、标示需由手术医师进行,主刀进行确认。
必须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的同意后、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方可进行。
如患者意识不清且无家属在场的情况下,须有至少2名手术医师共同确认标示。
四、在手术操作开始前,手术医师应再一次根据病历资料,结合手术部位标示进行患者及手术部位核对,待准确无误后,手术方可开始。
六、下列部位手术需进行手术部位识别标示:
1.左右脑手术
2.左右耳手术
3.左右眼手术
4.左右侧颈部手术
5.左右侧乳房手术
6.左右上肢手术
7.左右下肢手术
8.左右侧肾脏手术
9.左右侧腹股沟手术
10.脊柱手术
11.周围血管手术
以上手术部位,不论是否有伤口、纱布、石膏、牵引等,均需进行手术部位标示。
七、标示方法
(一)在手术部位标以手术切开线或“十”字,并标明左右侧(眼科手术左右以OS/OD表示,余以L/R表示)。
如左眼手术,则在左侧额部皮肤上划“十”字形标志,并标明“OS”;右前臂手术,则在右前臂划手术切开线,并标明“R”。
(二)手术部位已有纱布、石膏、牵引架等时,统一标记在包扎物上方5公分左右(约2-3横指)处,以“十”字标示并标明左右侧。
(三)标记颜色一律使用黑色标记笔,由主刀医师或一助在患者入手术室前做好手术部位标记工作。
(四)对于新生儿、婴幼儿及拒绝手术部位标识的患者,应在手术部位标识图中进行标识,并详细注明手术部位及拟手术名称。
备注:本制度为修订版,于2018年6月15日正式实施,2015年第二季度医疗质量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手术部位表示制度》同时作废。
手术部位标识流程
手术部位标记图
姓名:性别:男、女科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拟手术名称:
手术部位: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