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考研试题 结构力学
- 格式:pdf
- 大小:724.34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一判断题1. 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题1图题2图题3图题4图2. 图示体系为几何可变体系。
()3. 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4. 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5. 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题5图题6图题19图题20图6. 图示体系为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7. 几何瞬变体系产生的运动非常微小并很快就转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因而可以用作工程结构。
()8. 两刚片或三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规则中,不仅指明了必需的约束数目,而且指明了这些约束必需满足的条件。
()9. 在任意荷载下,仅用静力平衡方程即可确定全不反力和内力的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10. 计算自由度W小于等于零是体系几何不变的充要条件。
( )11. 几何可变体系在任何荷载作用下都不能平衡。
( )12. 三个刚片由三个铰相联的体系一定是静定结构。
( )13. 有多余约束的体系一定是超静定结构。
( )14. 有些体系为几何可变体系但却有多余约束存在。
()15. 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规则是可以相互沟通的。
()16. 三刚片由三个单铰或任意六根链杆两两相联,体系必为几何不变。
()17. 两刚片用汇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相联,可组成几何不变体系。
()18. 若体系计算自由度W<0,则它一定是几何可变体系。
()19. 在图示体系中,去掉其中任意两根支座链杆后,所余下都是几何不变的。
()20. 图示体系按三刚片法则分析,三铰共线,故为几何瞬变体系。
()21. 有多余约束的体系一定是几何不变体系。
()22. 几何不变体系的计算自由度一定等于零。
()23. 几何瞬变体系的计算自由度一定等于零。
()24. 图中链杆1和2的交点O可视为虚铰。
()题24图二选择题1. 图示体系为:()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几何常变 D.几何瞬变题1图题2图题3图2. 图示体系为:()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几何常变 D.几何瞬变3. 图示体系虽有三个多余约束,但为保证其几何不变,哪两根链杆是不能同时去掉的。
第一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1. 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X)2. 图示体系为几何可变体系。
(X)3. 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X)4. 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V)5. 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X)6. 图示体系为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X)7. 几何瞬变体系产生的运动非常微小并很快就转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因而可以用作工程结构。
(X)8. 两刚片或三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规则中,不仅指明了必需的约束数目,而且指明了这些约束必需满足的条件。
(V)9. 在任意荷载下,仅用静力平衡方程即可确定全不反力和内力的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V)10. 计算自由度W小于等于零是体系几何不变的充要条件。
(X )11. 几何可变体系在任何荷载作用下都不能平衡。
(X )12. 三个刚片由三个铰相联的体系一定是静定结构。
(X )13. 有多余约束的体系一定是超静定结构。
(X)14. 有些体系为几何可变体系但却有多余约束存在。
(V)15. 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规则是可以相互沟通的。
(V)16. 三刚片由三个单铰或任意六根链杆两两相联,体系必为几何不变。
(X)17. 两刚片用汇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相联,可组成几何不变体系。
(X)18. 若体系计算自由度W<0则它一定是几何可变体系。
(X)19. 在图示体系中,去掉其中任意两根支座链杆后,所余下都是几何不变的。
(X)20. 图示体系按三刚片法则分析,三铰共线,故为几何瞬变体系。
(X)21. 有多余约束的体系一定是几何不变体系。
(X)题20图题1图题2图题4图题19图Q22. 几何不变体系的计算自由度一定等于零。
(X)23.几何瞬变体系的计算自由度一定等于零。
(X)24.图中链杆1和2的交点0可视为虚铰。
(X)题24图选择题1.图示体系为:(A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 .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 .几何常变D .几何瞬变题1图2.图示体系为:(B)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 .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 .几何常变D .几何瞬变3.图示体系虽有三个多余约束,但为保证其几何不变,哪两根链杆是不能同时去掉的。
第一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一判断题1.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题1图题2图题3图题4图2.图示体系为几何可变体系。
(×)3.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4.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5.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题5图题6图题19图题20图6.图示体系为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7.几何瞬变体系产生的运动非常微小并很快就转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因而可以用作工程结构。
(×)8.两刚片或三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规则中,不仅指明了必需的约束数目,而且指明了这些约束必需满足的条件。
(√)9.在任意荷载下,仅用静力平衡方程即可确定全不反力和内力的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10.计算自由度 W小于等于零是体系几何不变的充要条件。
( × )11.几何可变体系在任何荷载作用下都不能平衡。
( × )12.三个刚片由三个铰相联的体系一定是静定结构。
( × )13.有多余约束的体系一定是超静定结构。
( ×)14.有些体系为几何可变体系但却有多余约束存在。
(√)15.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规则是可以相互沟通的。
(√)16.三刚片由三个单铰或任意六根链杆两两相联,体系必为几何不变。
(×)17.两刚片用汇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相联,可组成几何不变体系。
(×)18.若体系计算自由度 W<0,则它一定是几何可变体系。
(×)19.在图示体系中,去掉其中任意两根支座链杆后,所余下都是几何不变的。
(×)20.图示体系按三刚片法则分析,三铰共线,故为几何瞬变体系。
(×)21.有多余约束的体系一定是几何不变体系。
(×)22.几何不变体系的计算自由度一定等于零。
(×)23.几何瞬变体系的计算自由度一定等于零。
(×)24.图中链杆 1 和 2 的交点 O可视为虚铰。
第六章力矩分配法一判断题1. 传递系数C与杆件刚度和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2.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3.力矩分配法所得结果是否正确,仅需校核交于各结点的杆端弯矩是否平衡.(×)4.力矩分配法经一个循环计算后,分配过程中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是传递弯矩的代数和.( √)5.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汇交与每一结点各杆端力矩分配系数总和为1,则表明力矩分配系数的计算绝对无错误.( ×)6.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与同一结点的杆端弯矩之和与结点不平衡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7.力矩分配法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渐进法,这种计算方法不但可以获得近似解,也可获得精确解.( √)8.在任何情况下,力矩分配法的计算结构都是近似的.( ×)9.力矩分配系数是杆件两端弯矩的比值.( ×)10.图示刚架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 CB=-16/2ql( ×)题10图题11图题12图11.图示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 BC=—M/2.( ×)12.图示刚架可利用力矩分配法求解.( √)13.力矩分配法就是按分配系数分配结点不平衡力矩到各杆端的一种方法.(×)14.在力矩分配法中,同一刚性结点处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 √)15.转动刚度(杆端劲度)S只与杆件线刚度和其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16.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果是精确的.( √)17.力矩分配法仅适用于解无线位移结构.( √)18.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杆端AC的分配系数29/18=ACμ.(√)148149题18图 题19图 题21图19. 图示杆AB 与CD 的EI,l 相等,但A 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S AB 大于C 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 S CD .( √ ) 20. 力矩分配法计算荷载作用问题时,结点最初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仅是交于结点各杆端固端弯矩的代数和.( × )21. 若使图示刚架结点A 处三杆具有相同的力矩分配系数,应使三杆A 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之比为:1:1:1.( √ ) 22.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 × ) 23. 计算有侧移刚架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力矩分配法.( √ ) 24.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 × )二 选 择 题1. 图示结构汇交于A 的各杆件抗弯劲度系数之和为∑A S ,则AB 杆A 端的分配系数为: ( B ) A.∑=SAAB ABi /4μB. ∑=S AAB ABi /3μ C. ∑=SAAB ABi /2μD.∑=SAAB ABi /μ题1图 题2图 2. 图示结构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μ4A 为:( D )A. 4/11B. 1/2C. 1/3D. 4/91503. 在图示连续梁中,对结点B 进行力矩分配的物理意义表示( D )A. 同时放松结点B 和结点CB. 同时固定结点B 和结点CC. 固定结点B,放松结点CD. 固定结点C,放松结点B题3图 题4图4. 图示等截面杆件,B 端为定向支座,A 端发生单位角位移,其传递系数为( C )A. C AB =1B. C AB =1/2C. C AB =-1D. C AB =05. 等直杆件AB 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 AB :(A )A 与B 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B 只与B 端的支承条件有关C 与A 、B 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D 只与A 端支承条件有关6. 等直杆件AB 的弯矩传递系数C AB :(B )A 与B 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 B 只与B 端的支承条件有关C 与A 、B 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D 只与A 端支承条件有关7. 当杆件刚度(劲度)系数S AB =3i 时,杆的B 端为:(C )A 自由端B 固定端C 铰支承D 定向支承8. 力矩分配法计算得出的结果(D )A 一定是近似解B 不是精确解C 是精确解D 可能为近似解,也可能是精确解。
第七章影响线一判断题1. 图示梁AB与A0B0,其截面C与C0弯矩影响线和剪力影响线完全相同。
(X)题1图题2图2. 图示结构Q E影响线的AC段纵标不为零。
(X)3. 图示梁K截面的M K影响线、Q K影响线形状如图a、b所示。
4. 图示梁的M C影响线、Q C影响线形状如图a、b所示。
5. 图示梁的M C影响线、M B影响线形状如图a、b所示。
第七章影响线6. 图示结构M B影响线的AB段纵标为零。
7. 图示梁跨中C截面弯矩影响线的物理意义是荷载P=1作用在截面C的弯矩图形。
(X)8. 用静力法作静定结构某量值的影响线与用机动法作该结构同一量值的影响线是不等价的。
(X)9. 求某量值影响线方程的方法,与恒载作用下计算该量值的方法在原理上是相同的。
(√)10. 影响线是用于解决活载作用下结构的计算问题,它不能用于恒载作用下的计算。
(X)11. 移动荷载是指大小,指向不变,作用位置不断变化的荷载,所以不是静力荷载。
(X)12. 用静力法作影响线,影响线方程中的变量x代表截面位置的横坐标。
(X)13. 表示单位移动荷载作用下某指定截面的内力变化规律的图形称为内力影响线。
(√)14. 简支梁跨中截面弯矩的影响线与跨中有集中力P时的M图相同。
(X)15. 简支梁跨中C截面剪力影响线在C截面处有突变。
(√)16. 绝对最大弯矩是移动荷载下梁的各截面上最大的弯矩。
(√)17. 静定结构及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影响线都是由直线组成。
(X)18. 图示结构Q C影响线的CD段为斜直线。
19. 图示结构K断面的剪力影响线如图b所示。
(√)题19图20. 用机动法作得图a所示Q B左结构影响线如图b。
题20图题21图21. 图示结构a杆的内力影响线如图b所示22. 荷载处于某一最不利位置时,按梁内各截面得弯矩值竖标画出得图形,称为简支梁的弯矩包络图。
(X)23. 单位力P=1沿图a所示桁架上移动,杆K内力影响线如图b.第七章影响线24. 图为图所示结构Q C右的影响线。
第五章位移法一判断题1.图a为对称结构,用位移法求解时可取半边结构如图 b 所示。
答:(×)题 1 图2.图示结构,用位移法求解,有三个结点角位移和二个结点线位移未知数。
(×)。
题2图题3图3.以下两个单跨梁左端产生 1 所施加的弯矩相同。
(×)4.用位移法计算刚架,常引入轴向刚度条件,即“受弯直杆在变形后两端距离保持不变”。
此结论是由下述假定导出的:( D)A忽略受弯直杆的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B弯曲变形是微小的;C变形后杆件截面仍与变形曲线相垂直;D假定 A 与 B 同时成立。
5.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时,独立的基本未知数数目是 4 。
(×)题 5 图题 6 图6.图示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为 3 个(√)。
7.在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中,数值范围可为正、负实数的有:( D)A主系数;B主系数和副系数;C主系数和自由项D负系数和自由项。
8.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考虑了到的条件是:(A)A物理条件、几何条件、和平衡条件;B平衡条件C平衡条件与物理条件D平衡条件与几何条件9.规定位移法的杆端弯矩正负时,对杆端而言,以顺时针为正,对结点则以逆时针为正,这一规定也适合于杆端剪力的符号规定。
(×)10.图 a 对称结构可简化为图( b)来计算。
(×)题10图题11图11.图示结构用位移法求解时,基本未知量个数是相同的(√)12.图示结构用位移法求解时,只有一个未知数(√)题12图题13 图题14图13. 图示结构横梁无弯曲变形,故其上无弯矩。
(×)14.图a对称结构可简化为图b来计算,EI 均为常数。
(×)15.图示结构用位移法求解的基本未知量数目最少为3。
(√)题15图题16图16.图示结构EI=常数,用位移法求解时有一个基本未知量。
(√)。
17.位移法中固端弯矩是当其基本未知量为零时由外界因数所产生的杆端弯矩(√)18.位移法的典型方程与力法的典型方程一样,都是变形协调方程。
哈工大结构力学题库六章第六章力矩分配法第六章扭矩分配方法一判断题1.传递系数C与构件刚度和远端支撑有关(√)2.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3.力矩分配法所得结果是否正确,只需检查各节点杆端弯矩是否平衡(×)4.力矩分配法经一个循环计算后,分配过程中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是传递弯矩的代数和.(√)5.采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每个节点和每个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为1,表明力矩分配系数的计算是绝对正确的(×)6.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与同一结点的杆端弯矩之和与结点不平衡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同.(×)7.力矩分配法是基于位移法的渐进法。
这种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得到近似解,而且可以得到精确解(√)8.在任何情况下,力矩分配法的计算结构都是近似的.(×)9.力矩分配系数是杆件两端弯矩的比值.(×)10.图中刚架采用力矩分配法,得出杆端弯矩MCB=-QL2/16(×)题10图题11图题12图11.对于图中所示的连续梁,使用力矩分配法获得杆端弯矩MBC=―M/2(×)12。
图中所示的刚架可通过扭矩分配法求解(√)13.力矩分配法就是按分配系数分配结点不平衡力矩到各杆端的一种方法.(×)14.在力矩分配法中,同一刚性结点处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15.转动刚度(杆端劲度)s只与杆件线刚度和其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16.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果是精确的.(√)17.力矩分配法仅适用于解无线位移结构.(√)18.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杆端ac的分配系数交流电?18/29. (√)148第六章扭矩分配方法题18图题19图题21图19.图中所示的杆AB和CD的EI和l相等,但a端的刚度系数(旋转刚度)SAB大于C端的刚度系数动刚度)scd.(√)20.当使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荷载作用问题时,节点的初始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仅与节点的每个杆相交端固端弯矩的代数和.(×)21.如果图中所示刚架节点a处的三根钢筋具有相同的力矩分配系数,则应计算三根钢筋a端的刚度系数(旋转)刚度)之比为:1:1:1.(√)22.对于具有节点线位移的结构,力矩分配法不能用于内力分析(×)23。
《结构力学Ⅰ》考研龙驭球版2021考研结构力学真题库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1图1-1-1所示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是()。
[浙江大学2010年研]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C.几何常变D.几何瞬变图1-1-1【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如图1-1-2所示,把左上角斜杆看成刚片1,把右侧三角形看成刚片2,把大地看成刚片3。
刚片1和刚片2形成瞬铰O(1,2),刚片1和刚片3形成瞬铰O(1,3),刚片2和刚片3形成无穷远处瞬铰O(2,3),三个铰不共线,根据三刚片规则,该体系是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图1-1-22图1-1-3(a)所示体系的几何组成是()。
[武汉大学2012年研、郑州大学2010年研、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研、河海大学2007年研]A.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B.几何可变体系C.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D.瞬变体系图1-1-3【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在几何构造分析时,可以将曲杆替换为直杆进行简化,所以可将图1-1-3(a)所示体系替换为图1-1-3(b)所示体系。
在任一体系上添加或去除二元体不改变体系的几何构造,因此依次去除C支座链杆与CE杆、D支座链杆与DE杆所组成的二元体,以及二元体A—E—B后,可知原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3如图1-1-4所示结构在所示荷载作用下,其支座A的竖向反力与支座B的反力相比为()。
[郑州大学2010年研、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研]A.前者大于后者B.二者相等,方向相同C.前者小于后者D.二者相等,方向相反图1-1-4【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对C点取矩,∑M C=0,R A·l-R B·l=0,解得R A=R B,即支座A的竖向反力与支座B的反力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同。
4图1-1-5所示结构,当高度h增加时,杆件1的内力()。
[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研]A.增大B.减小C.不确定D.不变【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根据零杆判别法,图示结构是对称结构受到对称荷载作用,杆件1、2与底下两根水平杆件组成“K”形结点,所以杆件1、2均为零杆,与结构高度h 增加与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