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 格式:xls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砌体工程原位轴压法检测作业指导书砌体工程原位轴压法检测作业指导书1 、执行规范: GB/T50315-2000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2 、仪器型号:XY 型原位轴压仪。
3 、试验范围: 适用于推定240mm 厚普通砖砌体的抗压强度。
4 、检测数量:4.1 每一个检测单元内, 应随机选择6 个构件( 单片墙体、柱) 作为6 个测区。
当一个检测单元内不足6 个构件时, 应将每个构件作为一个测区。
4.2 每一测区的测点数不少于1 个。
5 、检测前的准备:5.1 取样前, 首先要了解所测试房屋的基本情况: 砌筑日期、房屋用途、结构类型、砖和砂浆的设计强度等级、各层载荷的布臵及重量、砌体所存在的问题及有关设计图纸等情况。
5.2 同-墙体上, 测点不宜多于1 个, 且宜选在沿墙体长度的中间部位: 多于1 个时, 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2.Om 。
5.3 测试部位宜选在墙体中部离地面高度lm 左右, 槽间砌体每侧的墙体宽度不应小于1.5m 。
. 5.4 测试部位不得选在挑梁下、应力集中部位以及墙梁的墙体计算高度范围内。
5.5 在选好的墙体上开上下两个水平槽, 上水平槽尺寸250 ×240 ×7Omm; 下水平槽尺寸250 ×240 ×(450型)或250 ×240×14Omm 7Omm(600 型): 上下水平槽必须对齐。
两槽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七皮砖高: 开槽时, 不应扰动四周的砌体: 槽问砌体的承压面应修平整。
6 、仪器安装与调试:6.1 准备:开箱后, 按装箱单检查清点零部件数量是否齐全, 并将各零部件擦干净待装。
6.2 连接:将三通直接与手动泵出口相连接, 再用高压软管通过三通将手动泵与液压油缸连接。
6.3 注油:关闭油泵阀门, 打开油泵加油盖, 通过120-160 目滤网向手动泵油箱中注满20 号机油2-3 升。
6.4 装表:打开油泵阀门, 轻按油泵手柄使油流入软管, 待三通上接表处有油流出时, 放上铜垫, 将压力表接上。
接触网工程冷滑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营业线接触网工程冷滑试验检测。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阅读、审核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本标段所采用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熟悉采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
制定针对本条线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实际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2.2 外业技术准备2.2.1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收集,包括线路资料、道岔资料、路基相关资料等的收集。
2.2.2 接触网线路各种测量数据的收集。
3. 技术标准3.1 接触网标志牌已全部安装,接地牢靠,包装物全部拆除,已达到冷滑检测的条件。
3.2 冷滑检测的速度,第一次为20km/h,第二次为40km/h。
3.3 接触线拉出值符合设计要求,允许施工偏差±20mm (静态)。
3.4 接触线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两悬挂点接触线导高相差不大于10mm(静态)。
3.5 接触悬挂的弹性不均匀度不应大于25%。
3.6 分段绝缘器、线岔、定位线夹、中心锚结线夹及吊弦线夹等应无碰弓现象及不允许的硬点。
3.7 接触线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应大于0.5%。
3.8 跨中预留弛度应符合实际要求,相邻间的导高差不应大于设计值。
3.9 受电弓距接地体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受电弓通过的绝缘间隙不小于设计值。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监测准备→第一次冷滑检测→根据检测报告整治→第二次冷滑检测→根据检测报告整治4.2 工艺流程5. 施工要求5.1 检测准备5.1.1 接触网工程全部竣工后,已具备冷滑检测条件,施工单位向试验中心提报冷滑试验委托检测书,试验中心根据检测报告,拟定《检测大纲》,并向集团工管中心提报检测出调动计划,工管中心负责车辆调动的调度员向铁道部运输部门申报批准本检测车的电报。
工程试验室胶凝材料检测室作业指导书1目的及适用范围1.1为保证胶凝材料检测室室内试验结果满足质量规定要求,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1.2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项目部承接的水泥室室内试验项目的质量控制。
2职责2.1试验室主任对胶凝材料室室内试验项目质量负责,并指定试验项目负责人。
2.2试验项目负责人组织胶凝材料检测室实施试验任务,并负责试验过程的控制。
3试验操作步骤试验项目负责人将按《材料试验过程控制程序》组织试验作业人员实施试验,并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 /T 208、《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mm筛筛析法)》GB1 /T 134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 8074、《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GB/T75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T 1596、《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JC/T738、《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GB/T12959、《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规定的试验操作步骤执行4水泥胶砂搅拌机操作:4.1试验前准备:将主机立柱上的功能切换开关拨至“手动”位置。
接通电源,按下手动开关的慢档,检查搅拌页的转动方向。
叶片转动方向正确后停机,将锅放在锅座上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扣紧,用手柄提升至工作位置,用测量规检测叶片与锅壁之间的最小间隙是否在3mm±1mm 的范围内。
4.2按下控制箱的启动开关,检查控制箱工作是否正常。
4.3操作过程4.3.1将立柱上的功能切换开关拨至“自动”按下控制器上的启动开关,整个运行程序将进行自动控制运行。
4.3.2将标准砂放入搅拌机的漏斗中。
4.3.3用量水器量好水,称好水泥,把水加入搅拌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
4.4.4 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 后,在第二个30s 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
工程试验室力学检测室作业指导书1 目的及适用范围1.1 为保证力学检测室室内试验结果满足质量规定要求,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1.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项目部承接的力学室室内试验项目的质量控制。
2 职责2.1 试验室主任对力学检测室室内试验项目质量负责,并指定试验项目负责人。
2.2 试验项目负责人组织力学检测室实施试验任务,并负责试验过程的控制。
3 试验操作步骤试验项目负责人将《建筑材料试验过程控制程序》QG/GYJC0201的3.1执行完毕后,组织试验作业人员实施试验,按《建筑材料试验过程控制程序》QG/GYJC0201的3.2试验过程控制、《力学检测室操作制度》QG/GYJC0310—1、《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81、《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混凝土外加剂》GB8076规定的试验操作步骤执行。
试验项目负责人将按《材料试验过程控制程序》组织试验作业人员实施试验,并按《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钢筋平面反向弯曲试验方法》GB5029、《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规定的试验操作步骤执行。
4 压力机操作4.1使用前检查油箱内油量情况,油管结头有无松动,以防漏油、漏气,影响使用。
检查总电源是否缺相,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2开动总电源开关,启动油泵,在每一次试验前机器预热30min,同时排除油泵内的空气。
4.3试验人员在试验前,应对所做试件的最大荷载有所估计,选用相应的测量范围,以得到准确数据。
4.4试验时试件应放在下压板的中心,避免偏心,装好试件后,预先调节上压板的高度,使上压板与试件稍有一点空间。
4.5校正零点。
4.6关紧回油阀,打开送油阀,对试件进行加荷,加荷速率应按试验要求进行。
试验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为明确试验室管理制度,试验室任务及操作程序,规试验操作特制定试验作业指导书指导施工。
二、编制依据1.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2.GB/T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3.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4.GB1345-91水泥细度检验方法;5.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6.TB10210-200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7.TB10108-200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8.TB10425-9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9.GB50086-2001锚杆喷混凝土支护技术规;10.GB/T701-1997低碳钢热扎圆盘条;11.GB1499-1998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12.GB13013-91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13.GB2649-89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14.JGJ18-9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15.GBJ81-85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16.GBJ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性能试验方法;17.JGJ63-89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18.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19.JC477-92喷混凝土用速凝剂;20.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21.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22.JGJ70-9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23.TB/T2140-90铁路碎石道碴;24.试验室暂行管理办法(项目部制定)三、试验室职责1、参与进场大堆材料的市场调查工作;2、负责原材料进场检验和试验;3、负责产品的复试检验;4、责产品质量的控制;5、参与工程的质量分析会议,提出合理化建议;6、对计量器具进行有效的使用和保养;四、适用围分部。
五、组织机构1、根据工程特点必须配备足够的试验员及一定数量的试验工,试验员必须持证上岗,才可以进行材料试验和签发报告单。
常用原材料原材料名称主要检测试验参数取样规定取样数量取样方法(附图)相关标准规范水泥(硅酸 盐、普通硅 酸盐、矿渣 硅酸 盐、粉 煤灰硅酸 盐、 火山灰硅酸 盐、复合硅 酸盐)1、散装水泥:随机从少于3个车罐中各取等量水泥, 经混拌均匀后, 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的水泥做为试样。
2、袋装水泥:随机从不必试: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其他:细度、烧失量、三氧化硫、碱含量、氯化物、放射性、水溶性铬(Ⅳ)少于20袋中各取等量水泥, 经混拌均匀后, 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的水泥做为试样。
现场随机抽取12kgGB175-2023砌筑水泥必试:细度、凝结时间、煮沸法安定性、保水率、强度、放射性其他:三氧化硫、氯离子、水泥中水溶性铬1、散装水泥:当所取水泥深度不超过2m时,每一个编号内采用散装水泥取样器随机取样, 经混拌均匀后, 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的水泥做为试样。
2、袋装水泥:每一个编号内随机抽取不少于20袋水泥经混拌均匀后, 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的水泥做为试样。
现场随机抽取12kgGB/T3183-2017原材料名称主要检测试验参数取样规定取样数量取样方法( 附图 )相关标准规范掺合料( 粉 煤灰 )必试 :细度 、 需水量比 、 烧失量其他 :含水量 、 三氧化硫质量分数 、 游离氧化钙质量分数 、 二氧化硅 、 三氧化铝和三氧化二铁总质量分数 、 密度 、 安定性 、强度活性指数散装粉煤灰和袋装粉煤灰应分别进行编号和取样。
不超过500t为一编号 ,每一编号为一取样单位(取样方法按GB/T12573进行 。
取样应有代表性 ,可连续取 ,也可从1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 ,总量至少3kg 。
)粉煤灰出厂前按同种类 、 同等级编号和取样3 kgGB/T 1596-2017掺合料(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必试 :密度 、 比表面积 、 活性指数 、 流动度比 、 初凝时间比 、含水量 、 三氧化硫 、氯离子 、 不溶物 、 烧失量其他 :玻璃体含量 、放射性取样按GB/T12573规定进行 ,取样应有代表性 ,可连续取样 ,也可以在20个以上部位取等量样品 ,总量至少20kg。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测试前的准备工作1.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监理(或监督)和建设单位名称。
2.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3.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安定性、厂名、砂石种类、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混凝土配合比等。
4.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类型、浇筑、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
5.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纪录。
6.结构或构件存在的质量问题,混凝土试块抗压报告等。
1.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应在构件上均匀布置测区,且不少于10个;2.当对同批构件抽样检测时,构件抽样数应不少于同批构件的30%,且不少于4件,每个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3.对长度小于或等于2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3个。
4.测区的布置应在构件混凝土浇筑方向的侧面;5.测区应均匀分布,相邻两测区间距不宜大于2m,,测区宜避开钢筋密集区和预埋件。
6.测区尺寸为200mm某200mm,相对的两个200mm某200mm方块应视为一个测区。
7.测试面应清洁、平整、干燥,不应有接缝、饰面层、浮浆和油垢,并避开蜂窝、麻面部位,必要时可用砂轮片清除杂物和磨平不平整处,并擦净残留粉尘。
回弹测试、数据计算及修正均与回弹法测试混凝土强度相同。
(四)操作的注意事项1.操作回弹仪时,回弹仪的轴线始终应与测试面垂直。
2.超声声时测量时,换能器与混凝土之间的良好耦合是十分必要的。
3.同批构件的条件是: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及龄期基本相同;构件种类相同;在施工阶段所处状态相同。
(五)超声声速值的测量与计算1.超声声时值的测量超声测点应布置在回弹测试的同一测区呢,在每个测区内的相对测试面上,应布置三个测点。
应保证换能器与混凝土耦合良好,且发射和接受换能器的轴线应在同宜直线上。
浇筑面超声测点图2-1-1超声测点布置2.声速值计算声速值按照下式计算:vltmtm式中:v-测区声速值(km/);l-超声测距(mm);(t1t2t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