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行业社会发展统计数据:4-1-2 2017年各地区卫生总费用
- 格式:xlsx
- 大小:13.69 KB
- 文档页数:2
年诊疗87.2亿⼈次,卫⽣总费⽤6.5万亿2019卫⽣健康公报来源:IVD资讯前⾔6⽉6⽇,国家卫⽣健康委发布《2019年我国卫⽣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新医改⼗年后,我国卫⽣健康事业都有哪些变化?⼀起来看看吧!⼀、居民⼈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及婴⼉死亡率均有改善近三年的《公报》中,居民⼈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及婴⼉死亡率,都在报告⾸段被提及。
通过对⽐发现,从2016年到2019年,这3项数据都有所改善。
2016年,我国居民⼈均预期寿命为76.5岁;2019年,该指标已上升⾄77.3岁。
孕产妇死亡率从2016年的19.9/10万下降到17.8/10万,婴⼉死亡率也从7.5‰下降到5.6‰。
表1:全国居民⼈均预期寿命、孕产妇、婴⼉死亡率制图:医学界⼆、医疗卫⽣机构总数上升,公共卫⽣机构数量逐年下降据《公报》数据显⽰,截⾄2019年末,我国医疗卫⽣机构总数为1007545个,⽐去年增加10112个。
2016年,我国医疗卫⽣机构总数⽐上⼀年减少了134个,从2017年开始,这项指标实现了正增长,且逐年增加,2017年增加了3255个,2018年的增长量破万——10785个。
2019年,我国医疗卫⽣机构中,医院34354个,基层医疗卫⽣机构954390个,专业公共卫⽣机构15924个。
与去年相⽐,医院增加1345个,基层医疗卫⽣机构增加10751个。
相较于前两项数据,从2016年⾄2019年,专业公共卫⽣机构数量逐年下降,⼏年间,共减少了8942个。
具体数据可参见下图。
表2:全国医疗卫⽣机构及床位数制图:医学界图1:全国医疗卫⽣机构数图⽚来源:国家卫健委三、每千⼈⼝床位数达6.3张《公报》显⽰,我国医疗卫⽣机构床位已达880.7万张,其中,医院686.7万张(占78.0%),基层医疗卫⽣机构163.1万张(占18.5%),专业公共卫⽣机构28.5万张(占3.2%)。
构28.5万张(占3.2%)。
72000 1卫生经济研究特稿摘要本文分析1978~1998年20年间,中国卫生总费用的发展变化趋势,认为医疗卫生保健消费的收入弹性反映社会对医疗卫生费用的承受能力,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水平、国有经济单位负担的职工人均医疗消费水平、人均卫生事业费四项指标对卫生总费用的影响最大。
因此,21世纪中国卫生总费用增长的主要潜力是政府对卫生投入的增加和国有经济单位对职工医疗卫生卫生费的负担水平的提高,而居民个人医疗消费负担水平的开发潜力较弱。
关键词卫生总费用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一、中国卫生总费用发展变化趋势1978~199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实记录和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20年医疗卫生保健总支出的历史发展进程。
这里我们使用的评价指标是卫生总费用占GDP 比重。
90年代以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总支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一直在3%~3.5%之间徘徊,1978年为3.04%,1989年为3.38%。
进入90年代以后,该比值开始上升,达到4%,经过两年低谷期之后,反弹为1996年的4.21%,1997年的4.53%和1998年的4.68%。
从总趋势看,我国医疗卫生保健支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表现为一种迂回上升态势(见图1)。
图1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 比重(1978~1998)中国卫生总费用发展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赵郁馨高广颖杜乐勋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total health expense and relevant factors in the p revious twent y y ears from 1978to 1998.It is believed that the income elasticit y of health care consum p tion reflects social tolerance of health expense.Per capita health expense of city and town residents,that of countryside residents,that of State-owned-enter p rises laborers borne b y unit,p er ca p ita total health service ex p ense are the four indicators that have the m ost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total health expen se.Thus,in the 21stcentury,governm ent 's increasing health input,State-owned-enter p rises 'increasin g laborers 'health ex p ense ratio borne b y unit are the main p otential factors that ma y increase China's total health expense.The ratio of health expense borne by residents is thought less potential.Ke y w ords T otal health ex p ense Develo p ment trend Influential factors 总费用测算结果 ,内部资料.世界银行. 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52.世界银行. 卫生保健筹资 中国的问题和选择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2.世界银行. 卫生保健筹资 中国的问题和选择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2,32.世界银行. 防止老龄危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17,21.作者单位: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100083(责任编辑徐芸)4.004.502.503.003.501.502.001.000.500.0078798081828384858788899091929394959697985.008682000 1卫生经济研究特稿从国际上其它国家卫生费用发展水平看,OECD 国家的医疗卫生保健支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一般在7%以上,最高是美国达到13.6%,东欧一些国家一般是在7%以下,特别是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更低,大约只有3%~4%。
2017年宝鸡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按照省卫计委,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卫生服务能力和效率稳步提高,健康扶贫工作全面推进,现将有关统计数据公报如下: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量稳定。
2017年底, 全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3041个,其中:医院10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835个(内: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2个、乡镇卫生院165个、门诊部2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26个、规范化村卫生室184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6个(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卫生监督所1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采供血机构1个、计生技术服务机构46个),合疗经办机构12个,卫生职业学校3所。
与上年比较,机构总数增加12个,主要是民营医院和诊所增加。
(二)卫生人力总量增加,构成合理。
2017年底,全市卫生人员总数达38518人,比上年增加3178人,增长8.98%。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0411人,比上年增加3104人,增长11.37%(执业(助理)医师9858人,比上年增加990人,增长11.17%;注册护士12282人,比上年增加1680人,增长15.74%;药剂、检验与见习等其他卫生技术人员8271人,比上年增加434人,增长5.54%);管理人员2342人,比上年增加153人;工勤技能及其他技术人员2281人,比上年增加12人;村卫生室乡医3271人,卫生员213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卫生人力增长原因主要是民营医院人员增加所致。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2016年的2.35人增加到2017年的2.61人。
(2017年常住人口:378.1万人) 从人员构成看,卫生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78.95%,比上年增长 1.68%;管理人员占 6.08%,工勤技能与其他技术人员占5.92%;村卫生室人员占9.05%,均与上年基本持平。
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与国内外对标分析基于“四横八纵两国际”评价结果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加,中国内地的顶级医院在国际上尤其是在亚洲地区的竞争力与话语权逐渐增强,在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艾力彼”)于2020年8月发布的“中国·东盟最佳医院100强”“中日韩最佳医院100强”中,中国内地分别有59家和29家顶级医院入围。
中国内地医疗服务不断努力“走出去”,同时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也一直在加强。
早在2009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艾力彼紧跟国家卫生政策,在2010年就设计出科学、客观、可量化的医院第三方分层分类评价体系并推出“县级医院100强”排行榜。
在连续发布排行榜的10年间,县级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有所提升。
分级诊疗制度推进虽然仍面临难题,但是随着国家的政策扶持、技术的革新和居民就医观念的改变,相信终将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解决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以及外部支持政策不完善不到位等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9年5月发布《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明确提出通过建设紧密型医共体,使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力争到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
同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发布了《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和试点县名单的通知》,确定山西省、浙江省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北京市西城区等567个县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快县级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县级医院的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有序的就医格局有望基本形成。
医院第三方分层分类评价体系主要分为医院综合评价体系、专科能力评价体系、社会办医·医院集团评价体系和中日韩最佳医院、中国·东盟最佳医院、粤港澳大湾区最佳医院评价体系。
第七章卫生总费用第一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卫生总费用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卫生总费用的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卫生总费用分析与评价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卫生总费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节卫生总费用核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卫生总费用核算的内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卫生总费用核算体系框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卫生总费用核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社会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中国卫生总费用分析顾昕【期刊名称】《《中国医院院长》》【年(卷),期】2019(000)009【总页数】6页(P84-89)【作者】顾昕【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医改也随之进入了新时代,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增加投入势在必行。
这不仅要求进一步巩固全民医保体系,提升其筹资水平和支出水平,而且也要求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增加卫生支出的比重。
在考察公共财政对于医疗的投入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把握全社会医疗卫生资源的总体状况,对此,最常用的度量指标就是卫生总费用(Total Health Expenditure, THE)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卫生总费用在很大程度上以货币量的形式反映了一个国家用于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资源总量,其中既包括公共部门动员的资源,也包括民营部门(或私人)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支出,其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府、社会和民众对卫生、健康和医疗的关注程度。
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盟以及各国的社会政策专家,均通过对卫生总费用的分析,揭示各国卫生资源的总量和配置,从而透视公共财政支出的变化以及社会政策的总体变化。
当然,应该注意的是,卫生总费用并不代表医疗卫生健康资源总量的货币值,另一些政府与社会的投入,例如,在全民健身运动领域的投入,在官方统计上并未纳入卫生总费用。
但无论如何,卫生总费用这一指标足以代表医疗卫生健康资源总量的绝大部分。
很显然,在任何一个国家中,卫生总费用的来源都是多元的,支出流向也是多元的。
为了推进国际卫生政策的比较及其改善,一些国际组织尤其是WHO和OECD发展了国家卫生账户(national health accounts)数据收集和核算的办法,向会员国推荐。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卫生部委托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承担卫生费用核算研究工作,到2003年建立了中国国家卫生账户的核算体系。
2015年12月出版正文目录1、医疗行业市场空间广阔,互联网医疗方兴未艾 (4)1.1、医疗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4)1.2、互联网医疗方兴未艾 (7)2、对接医院与患者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有望闭环 (11)2.1、互联网医疗具有7 大类别,其闭环需构建三大要素 (11)2.1.1、互联网医疗具有7 大类别 (11)2.1.2、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闭环需要从三大要素的构建着手 (12)2.2、我国医疗服务的特点决定医院成为最好的流量入口 (13)2.2.1、医生资源成为互联网医疗流量导入的关键 (13)2.2.2、对接公立医院是卡位医生资源的关键 (15)2.3、对接医院与患者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具有强用户粘性 (16)2.3.1、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是看病难与看病贵的核心原因 (16)2.3.2、对接医院与患者的模式将成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重要手段 (18)2.3.3、第三方平台有望形成对医疗资源的广泛覆盖 (20)2.4、分级诊疗将推动互联网医疗平台模式落地 (21)2.4.1、分级诊疗势在必行 (21)2.4.2、政策与技术双重推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运营分级诊疗将成趋势 (23)2.5、健康大数据运营打开互联网医疗长期价值空间 (25)2.5.1、健康大数据价值巨大,亟待挖掘 (25)2.5.2、我国健康大数据融合开始启动 (28)2.5.3、平台模式成为转型数据运营的最优路径 (29)3、由提供产品到数据运营,医疗信息化厂商涅槃 (31)3.1、医疗信息化厂商具有与医院连接形成平台的优势 (31)3.2、把握具有综合产品能力与跨区域优势的医疗信息化龙头 (34)4.3、美国价值医疗促进健康大数据应用 (36)4.3.1、Athenahealth 打通健康大数据运营获得高估值 (39)4.3.2、Practice fusion:数据运营的典型 (41)5、主要公司分析 (42)5.1、创业软件:向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转型 (42)5.2、万达信息:建立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 (43)5.3、卫宁软件:医院信息化高速扩张,B2B2C 战略转型互联网医疗 (44)5.4、银江股份:通过社区医疗和健康管理O2O 变现 (45)5.5、海虹控股:医保资源优势显著,PBM 模式的最佳标的 (45)5.6、延华智能:以城市级医疗数据平台打造健康管理闭环 (46)5.7、万方发展:覆盖医院数量有望快速提升 (47)5.8、东华软件:互联网医疗生态体系蓄势 (48)6、健康大数据行业投资结论 (49)6.1、边界扩张和衍生产业的发展推动健康服务产业10 万亿空间 (49)6.2、医改不断推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出台打消数据运营的政策疑虑 (49)6.3、健康大数据运营具有生态化特征,是互联网医疗最具前景的方向 (50)6.4、第三方平台有望成为健康大数据运营的主流模式 (50)6.5、医疗信息化厂商占据关键入口,转型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具有天然优势 (51)6.6、具有综合产品能力与跨区域优势的医疗信息化龙头有望胜出 (51)附录1:PBM 模式成型的关键:资源优势与药品议价权 (52)附录2:医改已经触及核心利益环节,改革成效值得期待 (56)附录3:福建三明模式标杆效应明显,医改破冰能见度大幅提升 (61)图表目录图表 1: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占GDP 比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5)图表 2:2008-2013年医疗机构诊疗人次逐年提升 (5)图表 3:2008-2013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逐年提升 (6)图表 4:大健康服务产业范围不断拓展 (6)图表 5:我国医疗服务行业核心产业链条 (7)图表 6:互联网医疗对服务本身的推动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8)图表 7:2013 年医药电商销售额仅占药品销售额0.32% (9)图表 8:医药电商销售品类处方药占比极低 (10)图表 9:国家政策彰显医改力度与决心 (10)图表 10:我国当前互联网医疗有7 大类别 (11)图表 11:服务标准化、供给充足,打车平台快速扩张 (13)图表 12:服务个性化,医生资源稀缺,互联网医疗扩张受多方制约 (14)图表 13:2020 年公立医院每千人床位数 (15)图表 14:制度设计造成优质医疗资源向发达地区大型医院聚集 (16)图表 15:2012 年我国城市每千人医疗资源远高于农村 (16)图表 16:2012 年我国三级医院床位利用率显著高于基层 (17)图表 17:公立医院平均药品收入占比超过40% (17)图表 18:远程医疗功能示意图 (18)图表 19:互联网医院功能示意图 (19)图表 20:区域健康管理功能示意图 (19)图表 21:互联网对接医院与患者,平台模式与垂直整合模式的对比 (20)图表 22:世界主要卫生服务体制国家均采用分级诊疗进行医疗资源配置 (21)图表 23:其他国家实施分级诊疗的基本框架 (21)图表 24:2012 年我国各级医院平均诊疗人次 (22)图表 25:2012 年部分国家每万人口医师数量 (22)图表 26:医改从多方面为分级诊疗提供支撑 (23)图表 27:我国分级诊疗体系顺利运营的三大要素 (24)图表 28:分级诊疗实现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患者、医院与医院对接 (24)图表 29:第三方通过提供云管端的互联网设施与应用,搭建分级诊疗平台 (25)图表 30:第三方平台来主导医疗资源的联动将带来更大的灵活度 (25)图表 31:健康大数据资源池 (26)图表 32:我国已具有一定健康大数据基础 (26)图表 33:预计我国可穿戴设备将快速增长 (26)图表 34:健康大数据将为美国每年节省千亿美元级卫生费用 (27)图表 35:健康大数据运营的5 大商业路径 (28)图表 36: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出台,打消市场对于数据运营的政策疑虑 (28)图表 37:当前我国健康大数据融合是趋势 (29)图表 38:平台模式更贴近大数据的本质 (29)图表 39:健康大数据运营具有生态化特征 (30)图表 40:分级诊疗平台转型数据运营,潜在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 (30)图表 41:四种建立平台的主要途径 (31)图表 42:以医生为入口向以医院为入口转变符合平台对于粘性的要求 (31)图表 43:春雨医生、平安保险开展自建诊所计划,向以医院为入口转变 (32)图表 44:医疗信息化厂商向数据运营转型的路径 (32)图表 45:主要医疗信息化厂商服务客户与产品 (33)图表 46:医疗信息化厂商通过提供产品实现医疗资源卡位 (33)图表 47:区域卫生信息化具有区域统筹优势 (34)图表 48:美国医疗保障计划中商业健康保险人口覆盖率达57% (36)图表 49:美国医疗健康产业已经涌现出一批巨头企业 (37)图表 50:各医疗参与主体共同推进健康管理 (37)图表 51:奥巴马平价医疗法案主要内容 (39)图表 52:美国涌现大量基于健康数据运营的公司 (39)图表 53:2006-2014年Athenahealth 收入及增速 (40)图表 54:2006-2014年Athenahealth 净利润 (40)图表 55:Athenahealth 与美国其它主要医疗信息化上市公司对比 (41)图表 56:Athenahealth 商业模式: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 (41)图表 57:数据平台与入口助Practice Fusion 实现健康管理模式闭环 (42)图表 58:ESI 药品福利管理由处方审核监控向综合控费转变 (52)图表 59:保险、药品零售\电商、第三方平台组成PBM 厂商主体 (53)图表 60:PBM 模式主要通过药品流通议价与配送盈利 (53)图表 61:2012-2014年ESI、Catamaran 药品相关收入占比 (54)图表 62:2012-2014年ESI、Catamaran 毛利率 (55)图表 63:资源优势与药品议价能力成为PBM 的重要竞争力 (55)图表 64:医保控费市场格局开始呈现集中化趋势 (56)图表 65:公立医院的逐利性和垄断性是看病难看病贵的核心内因 (57)图表 66:多方制度设计造成医改难题 (58)图表 67:三医联动是本次医改的核心内容 (58)图表 68:三医联动触动核心利益环节 (59)图表 69:三明市医疗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实现多方共赢 (61)1、医疗行业市场空间广阔,互联网医疗方兴未艾1.1、医疗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个人健康需求驱动医疗服务价值不断提升:医疗健康需求是刚需。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进入40周年,40年间,我国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生领域同样进步明显。
40年前,老百姓往往是“小病基本靠扛、大病基本靠拖”,特别是偏远地区缺医少药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经过40年的努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不仅能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病,且医疗服务也有了很大改善,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大大减轻了看病负担……40年沧桑巨变,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飞速,“健康中国”之路越行越稳、越走越远。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邱婷婷年前,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使经济持续稳定地快速增长,夯实了中国人日益长寿和健康的基础,在医疗卫生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
1.预期寿命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指出,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2016年的76.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90年的88.9/10万下降到2016年的19.9/10万,婴儿死亡率从1981年的34.7‰下降到2016年的7.5‰。
从总体水平看,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有些地区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衡量寿命和生命质量还有一个指标,即健康预期寿命。
健康预期寿命是指个体生命质量好或较好,能健康生存的时间;但在生命后期,很多人的生命质量并不高,如患各种疾病,需要每天服药维持生存,甚至残疾或失能,需要人照料,在这种状态下的生存就是病态预期寿命。
2016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是78.5岁,比中国高2岁,但健康预期寿命为68.5岁,比中国低0.2岁。
2.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与经济、收入、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更与医疗水平和技术的提高密不可分。
2017年5月,《柳叶刀》公布了全球195个国家的“医疗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指数”(简称医疗质量指数)排名。
医疗质量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从0~100分来打分,分数高低取决于32种可防可治疾病的治愈率与死亡率,如癌症、心脏病、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特别策划40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