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共3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08 MB
- 文档页数:32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方式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方式包括:
1. 宪法保障:我国宪法中明确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宪法是最高法律,对所有法律具有指导作用。
2. 法律保障:我国有法律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做出明确规定。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
3. 司法保障:中国法院对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司法保护和维护,对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进行仲裁和制裁。
4. 社会保障:我国政府制定出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为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5. 共同利益保障: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政府将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放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中来看待和保障。
6. 法治文化建设:新时代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形成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从思想教育和文化塑造上进一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与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5、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并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6、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利,劳动者休息权利,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因年老、疾病、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社会保障与物质帮助的权利;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包括受教育权利,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8、妇女保护权,包括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10、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抵御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照法律纳税;6、其他义务现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一、学校的任务: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守法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培养学生法治精神二、社会注意法制的要旨和精髓约束官员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三、基本法制观念宪法、法律至高无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依法使权四、目的1、使全体师生成为宪法和法律的忠实崇尚者、真诚信仰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社会之一法制的忠实崇尚者、真诚信仰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全面依法治国的忠实崇尚者、真诚信仰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
五、国家宪法日:每年的12月4日。
我国宪法中公民平等权的保障宪法中公民的平等权是指公民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等所有的领域内均依法享有的与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是一种不能因为任何差别而予以区别对待的权利。
平等权允许存在合理差别,实质是反对歧视。
平等是相对的,是实质平等与形式平等的统一,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禁止不合理差别待遇。
平等权既是一项宪法原则,又是基本权利的一项具体内容。
作为自然人社会生活的前提和条件,平等权有别于其他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既是基本权利体系的内容之一,又可以作为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权利以及社会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为实现这些权利创造条件。
法律必须同等对待同等的人法律必须是理性的,它必须对相同的情况予以相同的处理是宪法中公民平等权的基本要求。
看似内涵与要求较为完善的平等权在现实社会中的保障是严重不足的,追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探寻平等权有益的保障路径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平等权的具体内涵(一)平等权的性质平等的具体内涵指同种的人之间应当是同等地、毫无差别地享有一切可被赋予的有利条件,人们之间不存在等级的隶属关系。
依据法兰西大革命时代迭次人权宣言的宣示,则法律平等的意义,即国家对于一切人民,其保护或其惩罚,均应平等之谓。
法律上平等的意义,即系否认特殊人民享有任何特权,则其第一结果,便须否认贵族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第2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学术界关于这一款内容的概括主要是确定了平等权。
将平等权看作是一种宪法的基本原则,这是因为公民在各项基本权利的享有和行使上都应当是平等的,如果将平等权视为一种权利,与其他的公民基本权利在逻辑上难以并列,并且在事实上,公民只有先享有权利,才会有平等的问题。
其实,强调平等权的宪法原则性,并不否定平等权的权利属性,只是不同意存在与其他基本权利并列平行的独立的平等权,而强调平等权存在于各项权利之中,依托基本权利而存在,平等权是各项基本权利之下的一项具体的权利内容,例如公民享有人身自由的平等权、受教育的平等权、享受社会保障的平等权以及选举的平等权等等。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性限制——限制公民基本权利宪法规范之比较作者:朱福惠来源:《公法评论》第三卷来源日期:2006-10-19本站发布时间:2010-2-3 19:51:45阅读量:578次内容摘要: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实质上分为基本权利(或基本人权)和非基本权利两部分,对于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负有消极的不侵犯之义务,对于公民的非基本权利,政府负有保障和推动之义务。
据此,文章对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规范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公民基本权利应当受到限制,这是维护政治社会共同生活不可缺少的法律措施。
然而,宪法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目的其本质在于维护公民最大限度的自由,而不是通过限制剥夺这种自由。
关键词:基本权利宪法限制自由一、宪法权利的性质宪法确认的权利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权利,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宪法权利是由宪法来保护的基本权利,是基本人权,它具有对抗政府权力的性质。
以公民权利性质的认定为基石,从学理上确立了公民的宪法权利不可侵犯的原理:建立政府的目的不过是保障人权而已,政府滥用权力侵犯为宪法所保护的基本权利是违反宪法的行为。
然而,对上述原理的理解需要进一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宪法确认的权利(有学者将其称之为宪法权利)是否都属于基本权利或基本人权。
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宪法确认的基本权利不同于公民权利也不能等同于民权,它们是一种具有公权利性质的权利。
宪法上的基本权利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自我保存和肯定意义上的古典自然权利,包括生命、自由与财产等自然权利;自我表现意义上的公民政治权利,包括选举、创制、复决与罢免等;自我实现和发展意义上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受教育、休息、劳动以及物质帮助等。
[1]第二,宪法所确认的权利是否都具有对抗政府权力的性质。
西方宪法学界普遍认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属于人权,即自由权,它属于个人权利,这些个人权利是由宪法来保护的,但并不是源于宪法。
[2]我国学者也认为,西方的人权理念来源于自然法,在自然法意义上来讲,天赋权利与人权是相通的。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方式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
这些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权利等。
为了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我国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我国通过宪法和法律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各级法律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了具体规定和保障。
公民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发生侵犯行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国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监督机制包括了政府监督、舆论监督、司法监督等多种形式。
政府部门会定期发布公民权利的监督报告,对权利保障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
舆论监督则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对公民权利问题进行曝光和监督。
司法机关则通过审理案件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还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来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
学校、社会组织等机构会定期开展公民权利教育活动,向公民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权利意识。
同时,政府也会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向公众传达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我国还通过建立人权保障机构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人权保障机
构包括了人权委员会、人权法院等多种形式。
这些机构会定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评估和保障,为公民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
公民在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依照宪法规定在政治、人身、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享有的主要权利,也叫宪法权利。
它是公民最主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权利。
公民权中基本的、主要的部分。
通常由宪法加以明确规定。
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体现了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以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一、公民在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有哪些1、公民的平等权。
所有的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公民都不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公民都不得强迫其他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
简言之,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
这一宪法原则包括了司法平等,即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也包括了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即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有权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权利,及政治上表达个人见解和意见的自由。
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国家保护。
但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4、公民的人身自由。
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公民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保障,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享受其他权利和自由的前提条件,也是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利。
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任何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
5、公民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公民权利保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法治意识的日益增强,公民的权利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公民权利保护是指国家保障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在法律框架下保护其自由、尊严和平等。
本文将从宪法保障、法律保护和社会参与等角度,对公民权利保护进行论述。
一、宪法保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公民享有权利的最高法律依据。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同时,第四十一条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不受侮辱。
”这些条款为公民权利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此外,《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投票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一系列权利,并对这些权利进行了明确规定和保护。
宪法的保障为公民权利的行使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保障。
二、法律保护宪法规定的权利需要通过法律的具体规定和实施来保护和实现。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旨在保护公民的权利。
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
刑法对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权利进行了保护。
劳动法则保护了公民在劳动关系中的权益,确保公民享有合理的工资、工时和休假等权益。
妇女权益保障法则保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包括受教育、就业、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方面的权利。
同时,我国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律诉讼制度,为公民提供了维权的途径。
公民可以通过起诉、举报等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法律将为他们提供公正、公平的司法保障。
三、社会参与除了宪法和法律的保障外,社会各界的参与也是公民权利保护的重要方面。
公民应当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益及其保护途径。
他们可以积极参加社会组织和公益活动,通过集体行动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当加强公民权利保护工作。
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提高行政依法治理水平,加强对公民权益的保护。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培训、宣传、法律援助等活动,帮助公民了解和维护自身权益。
2023年“学宪法、讲宪法、用宪法”全民宪法教育知识竞赛试题库(附含答案)目录简介一、单选题:共155题二、多选题:共70题三、判断题:共100题一、单选题1、以下不属于宪法的实质特征是()。
A.市民生活的百科全书B.公民权利的保障书C.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D.各种政治力量对比的集中体现正确答案:A2、《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下列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是()。
A.受教育权B.选举权与被选举权C.迁徙权D.人身自由权正确答案:C3、以下哪个特征不属于宪法的形式特征()?A.宪法内容的根本性B.宪法框架的固定性C.宪法效力的最高性D.宪法制定、修改程序的严格性正确答案;B4、我国规定了广泛的公民权利,但是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是()。
A.言论B.出版C.集会D.隐私权正确答案:D5.自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次数是()。
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正确答案:D6.我国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正的时间是()。
A、2018年B、2004年C、1999年D、1993年正确答案:A7.我国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正案由()通过。
A、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B、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C、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D、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确答案:D8.我国现行宪法第五个修正案于()公布施行。
A、2018年3月11日B、2018年3月12日C、2018年3月14日D、2018年3月15日正确答案:A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一党制B、两党制C、多党制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正确答案:D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民主集中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D、三权分立制度正确答案:C11.中国人民建设国家的指导思想是()。
主义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答案:A12.我国对外政策包括()。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宪法规定了国家非常重要的内容,还有一些非常基本的内容,包括我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那么关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基本权利包括我们的人权,选举权,人身自由权,宗教信仰权等等权利。
宪法规定了国家非常重要的内容,还有一些非常基本的内容,包括我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那么关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基本权利包括我们的人权,选举权,人身自由权,宗教信仰权等等权利。
▲一、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人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选举权】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宗教信仰权】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人身自由权】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人格权】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住宅权】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通信权】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劳动权】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休息权】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