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各论
- 格式:ppt
- 大小:192.50 KB
- 文档页数:30
牙周炎牙周炎是由于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破坏——牙周袋形成和炎症、进行性的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
定植在龈牙结合部的牙菌斑日久可以引起牙龈的慢性炎症,若不及时得到治疗,则一部分人的牙龈炎病变可向牙周深部组织发展,牙龈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减少和破坏,结合上皮向根方增生,随后形成牙周袋。
在牙周袋壁附近发生的一系列免疫反应产生炎症介质,造成结缔组织和牙槽骨的丧失,使病变逐渐向根方发展加重,最后可导致牙齿的丧失。
1、牙周炎造成牙齿支持组织的破坏,若不治疗,最终导致牙齿丧失。
牙周炎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位原因。
2、牙周炎所引起的支持组织破坏经过规范的治疗,可以控制其进展。
但目前的治疗尚不能使已经破坏的牙周组织完全恢复正常。
而牙龈炎则是完全可逆的。
一、牙周炎的预后(一)对牙列整体预后的判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牙周炎的类型2、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程度3、局部因素的消除情况4、牙松动情况5、余留牙的数量6、患者的依从性7、环境因素8、全身状况9、危险因素评估二、牙周炎治疗的总体目标(一)控制菌斑和消除炎症菌斑是牙周病发生的始动因子,细菌及其毒素产物可引发牙龈的炎症和肿胀,并可进一步发展成为牙周炎,使牙周组织破坏,菌斑即使被除去,也还会不断地在牙面重新形成。
(二)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形态1、牙龈和骨组织2、牙齿及邻接关系(三)恢复牙周组织的功能1、修复缺牙3、纠正不良咬合习惯(四)维持长期疗效,防止复发三、治疗程序第一阶段基础治疗本阶段的目的在于运用牙周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消除致病因素,控制牙龈炎症。
此阶段亦称病因治疗。
1、教育并指导患者自我控制菌斑的方法,如建立正常的刷牙方法和习惯,使用牙线、牙签、间隙刷等辅助工具保持口腔卫生等。
2、施行洁治术、根面平整术以消除龈上和龈下的菌斑、牙石。
4、拔除无保留价值或预后极差的患牙,对不利于将来修复治疗的患牙也应在适当时机拔除。
牙周炎——中医解析窥一“斑”,知全“豹”。
这在中医理论中多有体现,比如看指甲、面色、唇色等都能帮助辨病,而除了这些比较常见的方法,观察牙齿及牙龈情况,也有类似的作用。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齿乃骨之余。
齿与龈和肾﹑胃及大肠都密切相关,因此观察齿和龈可以初步测知肾和肠胃的病变。
中医学里的温病学派就对辨验齿龈十分重视。
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可能肾气亏牙齿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如果一个人牙齿发育不好,通常肾也不好。
如成人牙齿稀疏、齿根外露或伴有牙龈淡白出血、齿黄枯落、龈肉萎缩等问题,多为肾气亏乏,同时要警惕有无肾脏方面的疾病。
牙龈红肿,胃炎或疲劳中医认为,牙龈与胃肠相关。
如出现单纯的牙龈红肿,多是胃火上炎所致,也可能与胃炎有关;如果红肿的同时,还伴有牙齿松动、强烈口臭等症状,多为牙周病。
患此病的原因,除了钙质摄取不足或刷牙刷得不干净外,也与过度疲劳造成免疫力降低有关。
牙龈出血,肠胃消化不好牙龈容易出血的情形不仅会发生在牙龈炎或牙周病患者身上,肠胃不好的人也有这种倾向,应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牙缝变宽伴随牙龈出血,在糖尿病、甲亢等疾病中常见;如在生病过程中,出现牙齿变黑或有寒冷感、牙齿变长而污垢、齿瓣变黄如豆瓣色,多预示着疾病变得严重,应提高警惕。
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的标志之一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牙槽骨不坚固,而牙槽骨的不坚固多由骨质疏松导致。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提早预防,如提早服用钙片,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并经常叩齿。
另外,牙齿松动脱落和牙齿不洁可能意味着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有调查显示,掉牙多的老年人中风的风险很高。
因此,多做咀嚼,可帮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而反过来说,心脏本就不太好的人,也更要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牙周炎属中医“牙宣”、“齿衄”等范畴。
李东恒认为,牙龈发炎、出血、红肿、疼痛及口臭,多由胃火上蒸、肾阴不足、火热邪毒外侵所致。
以东恒牙宣方,先清热脏腑热毒,消牙宣诸表症,再以补益肝肾之法,培本固原,健龈牢牙,而牙宣可除。
中医辨证治疗牙周炎牙周炎为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破坏性进行性疾病,本病的发展,伴以牙龈发炎溢脓、牙周膜变性、牙槽骨吸收,最后导致牙齿动摇、脱落。
传统名称为牙宣,又有齿龈肿,齿间出血、齿动摇、齿龈宣露、牙衄等名称。
1 医著记载古代文献有关牙宣症状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诊要经终论》说:“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
”所谓“齿长而垢”,当包括了牙龈出现萎缩,牙槽骨的吸收,牙根外露及牙垢附着等多种临床症状。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对牙宣的病因病理有明确的论述,指出:“手阳明之经脉入于齿,足阳明之脉又遍于齿,齿为骨之所终,髓之所养。
经脉虚,风邪乘之,气血不能荣润,故令摇动。
”认为牙齿动摇与经脉虚、气血不足和风邪入侵有关。
唐?王焘《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对于食床(即牙结石)有专门的论述,并引用《养生方》中的一段记载,准确的指出了牙石形成与其发病的关系。
宋?赵佶《圣济总录?口齿门》说:“气血不足,揩理无方,风邪袭虚,客于齿间,则令肌寒血弱,龈肉缩落,渐至宣露,永不附着齿根也。
”认为牙宣症状产生的原因与气血不足,风邪袭虚有关。
明?吴崐《医方考》卷五强调牙宣发生与肾虚的关系,指出:“肾主骨,肾虚则髓弱,髓弱则骨枯,骨枯则不能固齿,故令齿长而动。
”清?林珮琴《类证治裁》卷六:“若肾元虚,牙龈宣露动摇,宜大补,六味丸、还少丹。
”对牙龈宣露,牙齿动摇,提出从肾辨治。
唐容川《血证论》卷二中则认为牙床病变是因胃火上炎之故,如说:“齿虽属肾,而满口之中,皆属于胃……牙床尤为胃经脉络所绕,故凡衄血,皆是胃火上炎。
”综上所述,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注意其发病的内在因素,即肾虚、气血不足及胃火上炎。
2 病因病机牙宣之病变虽在牙周组织,但与全身脏腑气血阴阳之盛衰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尤其与胃火、肾虚、气血不足等关系密切。
2.1 胃火燔龈:上下牙床属阳明大肠和胃经所循。
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使胃腑积热,循经熏蒸齿龈,伤及龈肉血络,龈肉腐化渗血溢脓,久则龈萎根露,牙齿松动。
牙周炎百科名片牙周炎图解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本病多因为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创伤等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同时使菌斑堆积加重,并由龈上向龈下扩延。
由于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龈下菌斑中滋生着大量毒力较大的牙周致病菌,如牙龈类杆菌,中间类杆菌,螺旋体等,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造成牙周炎。
目录[隐藏]牙周炎简介牙周炎预防牙周炎治疗牙周炎症状老年人牙周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治疗复合性与快速进展性牙周炎牙周炎简介牙周炎预防1. 哪些不良习惯可引发牙周病牙周炎治疗1. 几种防治牙周病的食物牙周炎症状老年人牙周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治疗复合性与快速进展性牙周炎牙周炎Periodontitis[编辑本段]牙周炎简介牙周炎已被医学界定论为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也是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
牙周炎出现的一些前期症状,也成为口腔“亚健康”恶化的主要特征。
绝大多数牙周炎患者都伴随着牙龈萎缩的症状,调查发现,在45岁以上的人群,9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龈萎缩现象,而牙周炎牙龈萎缩,也一向被口腔医学界视为不可逆转的生理退化现象。
值得重视的是,由于遗传、环境、食物安全方面因素的影响,牙龈萎缩生理退化现象有逐年低龄化趋势,据最新的研究发现,由于成年人脑垂体某些生长激素分泌的减少或停止,会导致口腔及牙龈对于维生素C的吸收出现严重障碍,从而带来口腔和牙龈严重的营养不良,这种营养不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反应在牙龈萎缩生理退化现象大大提前的现实,这也是尽管人们对于刷牙等口腔清洁重视之后,牙龈萎缩仍旧日趋呈现低龄化的根本原因。
牙龈萎缩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作为保护牙齿及龈下牙周组织的天然屏障被打开,导致口腔内各种食物残留及污垢,得以越过健康牙龈的保护而侵入龈下,在这种常规刷牙无法清洁到的口腔卫生“死角”,长时间地累积形成牙石。
牙周炎有哪些病症牙周炎病症和治疗方法牙周炎的主要病症病症一、牙龈出血是牙周炎最常见的病症,牙龈出血是牙周炎最早期的病症之一,是机体发出的信号,告诉你牙龈发炎了,如果你不重视这个信号,那么牙周炎就会继续开展下去。
病症二、牙齿有松动、位置改变或咀嚼无力,牙齿有松动、位置改变或咀嚼无力这是因为牙周病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牙齿的支持力缺乏,引起牙齿松动、位置改变或吃东西用不上力。
实际上这是牙周病到了中期或晚期的一种表现。
病症三、有持续性的口臭,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牙周炎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牙周炎造成牙龈出血,组织发炎,致病的细菌产生代谢产物都会造成口臭。
病症四、感觉牙缝越来越大,这也是由于牙周病造成牙龈和下方牙槽骨的退缩,引起牙间本应由牙龈和牙槽骨占据的空间暴露出来,使患者感觉牙缝越来越大。
牙周炎的常见发病病症有哪些1.有持续性的口臭口臭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很多,牙周炎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牙周炎会引起牙龈出血,组织发炎,致病菌产生的代谢产物都会造成口臭。
2.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正常情况下牙龈是不会出血的,许多人发现自己有牙龈出血认为是口腔“上火〞,买个败火的牙膏刷牙或吃点败火的药就可以了。
实际上,牙龈出血是牙周炎最早期的病症之一,是机体发出的信号,告诉你牙龈发炎了,如果你不重视这个信号,那么牙周炎就会继续开展下去。
3.感觉牙缝越来越大牙周病会引起牙龈和下方牙槽骨的退缩,引起牙间本应由牙龈和牙槽骨占据的空间暴露出来,使患者感觉牙缝越来越大。
4.牙齿有松动、位置改变或咀嚼无力牙周病会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导致牙齿的支持力不够,引起牙齿松动、位置改变或吃东西用不上力。
实际上这是牙周病到了中期或晚期的一种表现。
牙周炎吃什么鸭梨:饭后吃些鲜梨,通过细嚼慢咽洗刷牙面、按摩牙龈来消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防治牙龈充血、萎缩,改善口腔末梢血液循环。
尤其对胃火上炎引起的牙床红肿和风火牙痛有辅助治疗作用。
核桃:核桃仁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和酸性物质能渗透到牙本质小管内,起隔离作用;核桃中的蛋白质脂肪和钙也可通过化学变化辅助治疗。
中医如何治疗牙周炎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和困扰。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对于牙周炎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中医认为,牙周炎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等密切相关。
从整体观念出发,中医将牙周炎的病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胃火上炎。
平素饮食不节,喜食辛辣、油腻、炙烤之品,导致胃火内生。
胃火循经上炎,灼伤牙龈,从而引发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等症状。
二是肾阴亏虚。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
若肾阴不足,骨髓空虚,牙齿失于滋养,就容易出现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等情况。
三是气血不足。
气血亏虚,牙龈失于濡养,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邪侵袭,进而引发牙周炎。
基于上述病因,中医治疗牙周炎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中药内服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辨证论治,开具相应的方剂。
对于胃火上炎者,常用清胃散加减,以清泻胃火;肾阴亏虚者,多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滋阴补肾;气血不足者,则以八珍汤加减,益气养血。
针灸治疗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合谷、内庭、足三里等,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清热泻火、滋阴补肾、益气养血的目的。
此外,中医还有一些外用的治疗方法。
比如,使用中药漱口剂,常用的有金银花、连翘、薄荷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中药煎水漱口,能够减轻牙龈炎症。
推拿按摩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按摩面部的穴位,如颊车、下关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牙周组织的紧张和疼痛。
在日常生活中,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对于牙周炎治疗的重要性。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清淡、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避免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中医治疗牙周炎的优势在于注重整体调理,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与西医治疗方法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牙周炎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要有耐心,坚持治疗。
牙周炎百度百科牙周炎,也被称为牙龈炎,是口腔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主要由牙龈与牙齿周围的组织发生炎症所引起。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口腔健康问题。
1. 概述牙周炎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定居在牙齿上形成牙菌斑。
如果不及时清除牙菌斑,它会渗入牙龈组织,引起炎症反应。
最初的炎症仅局限于牙龈,称为牙龈炎。
如果炎症继续发展,侵犯到支持牙齿的组织,就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牙周炎。
2. 症状牙周炎的早期症状包括牙龈红肿、出血和牙齿周围的牙龈下陷。
如果不加以控制,慢性牙周炎还可能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严重影响牙齿的稳固性。
3. 诊断牙周炎的诊断通常由口腔专业人士完成。
牙医会评估患者的症状、口腔清洁度以及任何潜在的风险因素,例如吸烟、糖尿病等。
他们还可能使用探针来测量牙周袋的深度,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4. 治疗治疗牙周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口腔卫生措施、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口腔卫生措施包括刷牙、使用牙线、漱口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牙龈凝胶、抗生素和口腔漱口药水。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如牙周袋剥离术、牙周组织再生术等。
5. 预防预防牙周炎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洗牙都是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步骤。
此外,戒烟、限制糖分摄入、保持均衡的饮食也有助于预防牙周炎的发生。
6. 结语牙周炎是口腔健康领域的常见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牙齿松动、牙齿脱落等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口腔卫生,及时就诊,定期洗牙,以保持口腔的健康和舒适。
以上是关于牙周炎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对该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并意识到牙周炎的重要性和预防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口腔护理和定期的口腔检查,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牙齿和美好的笑容。
牙周炎分度标准
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牙龈周围的牙周组织受到菌斑的侵袭而引起的。
根据炎症的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牙周炎可分为不同的分度。
常见的牙周炎分度标准是根据美国牙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riodontology)的分类标准,将牙周炎分为四个分度,分别是: 1. 分度Ⅰ:轻度牙周炎(mild periodontitis)
牙周炎局限于牙龈上方,没有明显的牙槽骨吸收,牙周袋深度浅于3毫米。
2. 分度Ⅱ:中度牙周炎(moderate periodontitis)
牙周炎波及牙龈下方和牙周韧带,牙周袋深度为3-5毫米,有轻度的牙槽骨吸收。
3. 分度Ⅲ:重度牙周炎(severe periodontitis)
牙周炎波及更深的牙周组织,牙周袋深度超过5毫米,有明显的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
4. 分度Ⅳ:极重度牙周炎(very severe periodontitis)
牙周炎严重到影响全口牙齿的支持力,有明显的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
这些分度标准有助于牙医评估和诊断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牙周炎是可以逆转的早期病变,及时的治疗和维护牙周健康可以预防疾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