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花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4
观察花的实验报告观察花的实验报告花朵,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礼物。
它们以各种各样的形状、颜色和香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花朵的生长和变化过程,我们进行了一项观察花的实验。
实验过程如下: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的花朵,分别是玫瑰、郁金香和百合。
每种花朵都经过精心挑选,确保它们都处于生长的最佳状态。
我们将每种花朵放置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
首先,我们将一朵玫瑰花放置在室内,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
我们每天都会仔细观察花朵的变化,记录下来。
在第一天,玫瑰花的花苞还紧闭着,没有展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花苞逐渐张开,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花瓣的颜色由淡粉色逐渐转变为鲜艳的红色。
同时,花朵的香气也变得更加浓郁。
我们发现,阳光的照射对于玫瑰花的生长和开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一朵郁金香花放置在室外花园中。
我们每天都会观察花朵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在第一天,郁金香花还没有完全开放,只有一部分花瓣展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花朵逐渐完全开放,展现出它们的美丽。
郁金香花的花瓣颜色多样,有红色、黄色、紫色等不同的品种。
我们还观察到,郁金香花的花瓣在阳光下会发出闪闪发光的效果,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这表明,阳光的照射不仅能促进花朵的生长,还能增加花朵的美感。
最后,我们将一朵百合花放置在室内,放在阴凉的地方。
同样地,我们每天都会观察花朵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在第一天,百合花的花苞还紧闭着,没有展开。
然而,与前两种花朵不同的是,百合花的花苞展开的速度较慢。
在第三天,花苞才逐渐展开,展示出白色的花瓣。
百合花的花瓣纯洁而优雅,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我们发现,百合花更适合在阴凉的环境中生长,阳光的直接照射可能会对它们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花朵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我们发现,花朵对于阳光的需求程度各不相同。
玫瑰花和郁金香花都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和开放,而百合花则更适合在阴凉的环境中生长。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花朵的基本结构,包括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2. 观察并分析花朵内部结构,如花药、花丝、柱头、花柱、子房等。
3. 掌握解剖花朵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二、实验原理花朵是植物生殖的重要器官,其内部结构复杂,与植物的繁殖过程密切相关。
通过解剖花朵,可以深入了解其内部结构,为植物繁殖、育种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花朵(如玫瑰、牡丹、梅花等)、解剖刀、镊子、放大镜、解剖盘、酒精、生理盐水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解剖台、解剖剪、解剖针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准备阶段:将实验材料洗净、晾干,备用。
2. 解剖花朵:a. 将花朵放置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刀沿花托与花瓣之间的连接处切开,暴露花朵内部结构。
b. 观察并记录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位置、形状、颜色等特征。
c. 用镊子将雄蕊和雌蕊分别取出,观察花药、花丝、柱头、花柱、子房等部分。
d. 将解剖好的花朵放入装有酒精和解剖针的解剖瓶中,固定并保存。
3. 观察与记录:a. 用放大镜观察花朵的内部结构,如花药、花丝、柱头、花柱、子房等。
b. 记录观察到的特征,如花药的颜色、形状、花粉粒的形状等。
c. 对比不同种类花朵的内部结构,分析其异同。
4. 数据分析与讨论:a. 分析解剖结果,总结花朵内部结构的特点。
b. 讨论花朵内部结构与其生殖过程的关系。
c. 探讨解剖方法与技巧的改进。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a. 萼片:保护花朵,防止外界伤害。
b. 花瓣:吸引传粉者,增加繁殖机会。
c. 雄蕊:产生花粉,为授粉提供物质基础。
d. 雌蕊:接受花粉,形成种子,实现植物繁殖。
e. 花药:产生花粉,位于雄蕊的顶端。
f. 花丝:连接花药和花瓣,将花粉传递给雌蕊。
g. 柱头:雌蕊的顶端,接受花粉。
h. 花柱:连接柱头和子房,传递花粉。
i. 子房:雌蕊的下部,形成种子。
2. 讨论:a. 不同种类花朵的内部结构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植物的繁殖策略有关。
花的结构实验报告《花的结构实验报告》花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以各种形态和颜色绽放着,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好和愉悦。
然而,花的美丽并不仅仅停留在外表,它们的结构也是如此精致和复杂。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花的结构,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首先,我们选取了几种不同的花朵,包括玫瑰、向日葵和郁金香。
然后,我们使用显微镜对这些花进行了观察。
我们发现,花的结构主要包括花瓣、花蕊和花托。
花瓣是花朵外部的一层薄膜,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异,组成了花朵的外观。
花蕊是花的生殖器官,包括雄蕊和雌蕊,它们负责花的生殖过程。
而花托则是连接花瓣和花蕊的部分,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接着,我们对花的结构进行了解剖。
我们发现,花的内部结构也十分复杂。
花瓣下面有着许多细小的血管,它们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使花朵能够维持生长。
而花蕊中则包含着花粉和子房,它们是花的生殖核心部分,负责花的繁殖。
我们对不同种类的花进行了对比,发现它们的内部结构也各有不同,这进一步证明了花的结构之复杂和多样性。
最后,我们对花的结构进行了功能分析。
我们发现,花的结构不仅美丽,还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花瓣和花托能够吸引昆虫和鸟类,帮助花朵进行传粉和繁殖。
而花蕊中的花粉和子房则是花的生殖器官,负责花的繁殖和传承。
这些结构的功能使得花朵能够生长、繁殖并延续种族,成为了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花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欣赏了花的美丽外表,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它们内部的复杂和神奇。
这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也让我们对花的美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愿我们能够更加珍惜大自然的美好,保护好这些美丽的花朵。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和要求:初步掌握花形态的常用术语;认识花、花序、和果实的形态类型,为分类识别植物打基础。
2、实验条件和设施:[1]解剖扩大镜或或放大镜、刀片、培养皿、玻璃在片、镊子、解剖针、;[2]各种类型的植物的话的新鲜材料或标本。
3、实验方案与步棸:根据提供的新鲜植物花、花序、和果实材料或标本,认识花的形态和各部分的形态特征,花序的形态特征以及果实的形态类型。
在试验时,取一朵花,如大红花进行形态解剖观察。
用刀片从花柄处开始作一纵剖面,放在解剖扩大镜下观察花托、花萼、雄蕊、雌蕊等组成部分,完成一下表格。
[1]花萼。
花萼通常为绿色,是花的最外一轮或最下一轮。
花萼由若干萼片组成。
完成分离的萼片,成为离萼,有些植物的萼片多少连合,成为合萼,其连合部分称为萼筒,分离部分称为花萼裂片。
在萼的下面有的植物还有一轮花萼,称为副萼。
应重点观察离萼或合萼、颜色、形态、对称情况、大小形态特征。
[2]花冠。
有若干花瓣组成,花瓣完全分离的称为离瓣花,多少合生的称为合瓣花。
合瓣花连合部分称为花冠筒,分离部分称为花冠裂片。
花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十字花形、唇形、钟形、坛形、漏斗形、管形、舌状、轮状等。
一般根据对称性分为两类:整齐花或辐射对称花,具有数个通过花心的对称面,不整齐花没有或只有一个对称面。
应注意观察花瓣的数目、颜色、大小、对称情况、有无附属物等特征。
[3]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
常见的雄蕊类型有离生雄蕊、单体雄蕊、二体雄蕊、、多体雄蕊、聚药雄蕊、二强雄蕊、四强雄蕊、应注意观察雄蕊数目、着生位置、离生合生、雄蕊的类型及花药形态等。
[4]雌蕊:位于花的中央。
完整的雌蕊由子房、花柱、柱头三部分组成。
子房是雌蕊主要的部分。
由单一心皮构成的雌蕊,称为单雌蕊。
一个雌蕊由两个或更多心皮合生时,称为复子房或复雌蕊。
应该注意雌蕊、花柱和柱头分叉的数目,子房在花托上着生位置的类型等。
[5]花托:花柄顶端膨大部分,花被和雄蕊、雌蕊群着生的地方称为花托。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花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花结构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花是植物生殖的重要器官,其结构复杂,功能多样。
通过解剖花,可以了解其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的玫瑰花、百合花、金鱼草花等。
2. 实验仪器:解剖刀、解剖针、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实验材料洗净,去除杂质。
(2)将实验仪器准备好,检查是否完好。
2. 花结构解剖(1)将玫瑰花或百合花放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刀沿着花柄与花托交界处切开,观察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部分的结构。
(2)观察花柄:花柄是连接花朵与茎的部分,起到支持花朵和输送营养物质的作用。
(3)观察花托:花托是花柄顶端膨大的部分,着生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4)观察花萼:花萼是花的最外层,由数片绿色萼片组成,起到保护花蕊的作用。
(5)观察花冠:花冠位于花萼内层,由花瓣组成,花瓣的颜色、形状各异,起到吸引传粉者、保护花蕊的作用。
(6)观察雄蕊:雄蕊是花的生殖器官之一,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丝连接花药,花药内生花粉。
(7)观察雌蕊:雌蕊是花的另一生殖器官,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柱头是接受花粉的部位,花柱连接柱头和子房,子房内生胚珠。
3. 花结构观察(1)用放大镜观察花药,观察花粉的形状和颜色。
(2)用显微镜观察子房,观察胚珠的形态特征。
(3)观察花瓣的形状、颜色和排列方式。
4. 实验记录(1)记录花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记录观察到的花粉和胚珠的形态特征。
(3)记录花瓣的形状、颜色和排列方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花的结构组成和功能(1)花柄:支持花朵,输送营养物质。
(2)花托:着生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3)花萼:保护花蕊,防止昆虫侵害。
(4)花冠:吸引传粉者,保护花蕊。
(5)雄蕊:产生花粉,进行传粉。
花卉学实验报告近期,我们进行了一项花卉学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环境下花卉生长及开花情况的差异。
本次实验共选取了两种花卉,分别是紫丁香和桔梗,以及三个环境因素,包括阳光、水分和温度。
实验设计为了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花卉生长的影响,我们将两种花卉随机分配至三个不同的环境中,包括阳光、水分和温度。
阳光实验组:将花卉放置在阳台上,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每天保证至少6小时的阳光照射。
水分实验组:将花卉放置在室内,并将其置于一定的水分条件下,每天定时浇水并保持土壤湿润。
温度实验组:将花卉放置在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0℃左右,避免昼夜温差过大。
实验结果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实验观察与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的实验结果。
紫丁香在阳光实验组中,紫丁香在两个月内生长出了高约15厘米的树干和约10个花蕾,并且大多数花蕾已经开花。
而在水分实验组中,虽然花卉也保持着正常的生长状态,但是开花数量和品质都有所下降。
在温度实验组中,紫丁香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健康,但是开花时间相对较晚,大多数花蕾仍然未开放。
桔梗在阳光实验组中,桔梗生长速度相对较缓慢,但是花的颜色和品质非常好,大部分花能开放。
在水分实验组中,桔梗花的开放数量和品质都有所下降,但是花的颜色仍然很鲜艳。
在温度实验组中,桔梗开花比例最少,大多数花蕾仍未开放,而生长枝条长度和花的颜色也比较一般。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环境因素对花卉生长、开花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种类的花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也存在差异。
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助于花卉的生长和开花。
适当的水分条件对花卉的生长和开花影响较大,但过多或过少的浇水会导致花卉的损伤和死亡。
适宜的温度范围能促进花卉的健康生长,但是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对花卉生长、开花产生负面影响。
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对于种植花卉的朋友们,除了环境因素,土壤的养分和肥料的施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加强对花卉养分需求、肥料类型及施用量的探究,以期能够为花卉种植和爱好者提供更科学、可靠、实用的技术和经验。
花的结构实验报告花的结构实验报告引言:花朵是自然界中美丽而神奇的存在,它们以各种各样的形状、颜色和香味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花朵的结构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花朵的结构,深入了解花朵的构造和功能。
实验方法:1. 收集不同种类的花朵样本,包括玫瑰、百合、郁金香等。
2. 将每种花朵样本分解为花瓣、花蕊、花托等部分,并记录下每个部分的数量和特征。
3. 使用显微镜观察花蕊的细节结构,如花粉、花丝和子房等。
4.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花朵的结构,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
实验结果:1. 花瓣:花瓣是花朵最显眼的部分,它们通常具有丰富的颜色和各种形状。
不同花朵的花瓣数量和形状各异,有些花朵只有几片花瓣,而有些花朵则有数十片。
花瓣的主要功能是吸引传粉媒介,如昆虫和鸟类。
2. 花蕊:花蕊是花朵的生殖部分,它包括花粉、花丝和子房。
花蕊的结构在不同花朵之间有所差异,但基本组成是相似的。
花粉是花朵的雄性生殖细胞,它通过传粉媒介传递到其他花朵的子房中,从而完成授粉过程。
花丝是支撑花粉的细长结构,它们通常围绕着子房排列。
子房是花朵的雌性生殖器官,其中包含了胚珠,经过授粉后会发育成种子。
3. 花托:花托是花朵的基部,它起到固定花瓣和花蕊的作用。
花托的形状和大小因花朵的种类而异,有些花朵的花托非常小,几乎看不见,而有些花朵的花托则很大,形成了花的底部结构。
讨论与分析:通过对不同花朵的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花瓣的形状和数量与花朵的传粉方式有关。
一些花朵的花瓣呈管状,这种结构有利于吸引长舌昆虫,如蝴蝶和蜜蜂。
另一些花朵的花瓣则呈钟状或碟状,这种结构适合吸引短舌昆虫,如苍蝇和甲虫。
其次,花蕊的结构与花朵的传粉方式也有关系。
一些花朵的花蕊较长,花粉位于花蕊顶端,这种结构适合吸引长嘴昆虫,如蜜蜂和蝴蝶。
另一些花朵的花蕊较短,花粉位于花蕊基部,这种结构适合吸引短嘴昆虫,如苍蝇和甲虫。
各种花实验报告各种花实验报告引言:花朵是大自然的艺术品,它们以各种各样的形状、颜色和香味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为了更好地了解花朵的奥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花实验。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希望揭示花朵的生长过程、花色的形成原因以及花香的分泌机制。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花朵的生长过程我们选择了郁金香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它们从种子到开花的整个生长过程。
首先,我们将郁金香种子种植在适宜的土壤中,并给予充足的水分和阳光。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种子开始发芽,细长的绿色幼苗逐渐冒出土壤。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苗逐渐长高,并形成叶片和花蕾。
最终,花蕾逐渐绽放成美丽的花朵。
实验二:花色的形成原因我们选择了玫瑰花和百合花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花色的形成原因。
我们观察到,不同品种的玫瑰花和百合花拥有不同的花色,如红色、黄色、粉色等。
通过对花瓣的取样分析,我们发现花瓣中含有不同种类的花色素。
这些花色素通过吸收和反射光线的不同波长,形成了花朵的颜色。
此外,我们还发现环境因素,如土壤的酸碱度、阳光的强度等也会对花色产生影响。
实验三:花香的分泌机制我们选择了茉莉花和康乃馨花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花香的分泌机制。
通过观察花朵的结构,我们发现花朵中有许多细小的腺体,这些腺体是花香分泌的主要部位。
我们提取了茉莉花和康乃馨花的花香成分,并使用气味分析仪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茉莉花的花香主要由挥发性油脂组成,而康乃馨花的花香则含有多种化合物。
这些花香成分通过腺体分泌到花朵表面,随着风的吹动散发出来。
实验四:花朵的传粉方式我们选择了蜜蜂和蝴蝶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它们对花朵的传粉方式。
我们发现,蜜蜂主要通过吸取花蜜的同时,将花粉粘附在身上,从而实现花粉的传播。
而蝴蝶则通过触碰花朵的雄蕊和雌蕊,将花粉粘附在身上,并在飞行中将花粉传播到其他花朵上。
这些传粉方式保证了花粉的传播和花朵的繁殖。
结论:通过一系列的花实验,我们对花朵的生长过程、花色的形成原因、花香的分泌机制以及花朵的传粉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花的解剖实验,了解花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深入认识植物的生殖过程。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桃花、剪刀、镊子、解剖刀、放大镜、透明胶带、实验报告纸。
2. 仪器:显微镜、解剖镜、培养皿、解剖台。
三、实验步骤1. 观察桃花整体结构,记录花的外部特征,如花瓣、花萼、花托、花柄等。
2. 用剪刀从花柄处剪下桃花,用解剖刀轻轻切开花托,观察花托的内部结构。
3. 用镊子从外向内依次摘下萼片、花瓣,观察萼片、花瓣的形态、颜色、排列方式等。
4. 摘下雄蕊,观察雄蕊的形态、数量、花丝、花药等结构。
5. 摘下雌蕊,观察雌蕊的形态、数量、花柱、柱头、子房等结构。
6. 用解剖刀轻轻切开子房,观察子房内的胚珠、珠柄、珠被等结构。
7. 用放大镜观察花药内的花粉,记录花粉的形态、数量等。
8. 将各部分的解剖结构用透明胶带粘在实验报告纸上,并绘制解剖图。
9. 分析桃花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总结花的生殖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花瓣:桃花的花瓣有5片,呈粉红色,排列整齐,具有保护花蕊和吸引传粉者的作用。
2. 萼片:桃花的萼片有5片,呈绿色,排列整齐,具有保护花蕊的作用。
3. 花托:桃花的花托呈绿色,肉质,具有支持花瓣、花萼和花蕊的作用。
4. 花柄:桃花的花柄连接花托和花蕾,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
5. 雄蕊:桃花的雄蕊有5个,每个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内含有花粉,负责产生精子。
6. 雌蕊:桃花的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柱头负责接收花粉,花柱连接柱头和子房,子房内含有胚珠,负责产生卵细胞。
7. 子房:桃花的子房内含有胚珠,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后发育成果实。
8. 花粉:桃花的花粉呈黄色,具有黏性,便于黏附在柱头上。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桃花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桃花的花瓣、花萼、花托、花柄等结构共同构成了花的整体形态,雄蕊和雌蕊是花的生殖器官,负责产生花粉和卵细胞。
观察花的结构实验报告结论教学目标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一、花的结构1.花托2.萼片3.花瓣4.雄蕊5.雌蕊小结: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方案一: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桃花(鲜花、冰冻鲜花或浸制标本)或当地常见的典型的一种被子植物的花。
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二:四人合作,根据假设,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桃花模型,认识花的结构,分析、交流,明确雌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验证假设,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三: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性学习,回忆平时常见的被子植物的花,对照彩图进行联想、观察,认识花的结构,相互交流合作,解答疑惑,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四: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花的结构,对照已经解剖开的桃花(鲜花或挂图)黏贴图,根据疑惑,进一步认识花的结构,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组织学生画花、说花,围绕困惑: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关的结构可能是什么?进行学法指导,利用CAI组织学生探究花的结构,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利用桃花模型质疑: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它还能发育成果实吗?请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模型,认识结构,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用优美的诗句带领学生回到那鲜花盛开的季节,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请学生带着疑惑,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花的结构,明确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花卉实验报告2(5篇范例)第一篇:花卉实验报告2实验二花卉繁殖技术(一)花卉的播种繁殖(苗床整地及育苗)一、实验目的学习苗床整地及播种育苗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实训器件:花卉种子、肥料、塑料膜、遮阳网、铁锨、卷尺、平耙等。
三、实验步骤(一)花卉的播种繁殖1.翻地作畦。
去除残根、杂草、砖砾等杂物。
2.将充分腐熟的细碎有机肥铺撒于表面,再翻整耙平,使肥料与土充分混合。
3.用铁锨将畦面拍打一遍,或穿平底鞋踩踏一遍。
然后用平耙将畦面刮一遍,把畦面整平整细。
4.向畦面灌满水。
5.水渗透后播种。
根据种子大小、花卉种类可采取点播、条播、撒播等播种方法。
大粒种子可点播,细小种子可掺入细沙土混匀后撒播。
6.用细沙面土覆盖种子,根据种子大小,覆土要均匀,厚薄适当。
7.针对好光性种子,可直接用塑料薄膜覆盖。
对忌光种子加盖遮阳网。
8.经常检查出苗情况。
出苗50%后可逐渐去除覆盖物,进入正常管理。
(二)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1.培养土配制与消毒(1)培养土配制:可用腐叶土、田园土、河沙以及有机质肥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2)培养土消毒:可使培养土在阳光下暴晒1-2天,或用福尔马林溶液浇灌消毒。
2.上盆:旧盆洗净,新盆退火后,用碎瓦片盖住盆底排水孔,装入一层培养土,将花苗放入,再装土压实,留出盆沿下2cm左右。
3.换盆:为满足花卉生长发育的需要,将幼苗先脱盆,再用其它花盆进行上盆。
注意换入大小适中的盆,不可换入过大的盆,造成管理不便。
4.转盆:为使花卉整个植株都能接受阳光,每隔一定时间,将室内的花盆转动一下,这样可使株形丰美。
5.倒盆:为满足花卉对温度、光照的需求,经常将温室的盆花调换一下位置。
6.松盆:为保持盆土疏松通气,经常用竹片等松动盆土。
7.施肥:在花卉生长过程中,根据需要对植株进行追肥。
可随水浇施,也可叶面喷施。
8.浇水:视情况而定。
9.整形修剪:根据花卉种类和生长期等对植株进行摘心、疏枝、剥蕾、疏花等。
10.防治病虫害。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花卉造型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花卉艺术的认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掌握花卉造型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二、实验过程1.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鲜花、花器、剪刀、丝带、胶带、花艺胶、花泥、保鲜剂等。
2. 实验步骤(1)选择合适的鲜花:根据花器的形状、颜色和风格,挑选与之相匹配的鲜花。
(2)整理花材:将鲜花进行修剪,去除多余的枝叶和杂质。
(3)固定花泥:将花泥放入花器中,用胶带固定。
(4)插入鲜花:将整理好的鲜花插入花泥中,注意花材的层次感和疏密度。
(5)调整造型:根据个人喜好和审美观念,调整花材的位置和高度,使整体造型更加美观。
(6)装饰:在花器周围添加丝带、花瓣等装饰品,增加艺术氛围。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完成了花卉造型的创作,使原本普通的花器变得生动有趣,具有观赏价值。
2. 实验分析(1)花材选择:在选择花材时,要充分考虑花器的形状、颜色和风格,使花材与花器相得益彰。
(2)修剪技巧:修剪鲜花时,要保留花茎和花蕾的部分,以便插入花泥,同时去除多余的枝叶和杂质,使造型更加美观。
(3)层次感:在插入鲜花时,要注意花材的层次感,使整体造型更加立体。
(4)疏密度:插入鲜花时,要适当调整花材的疏密度,使整体造型更加和谐。
(5)装饰:在花器周围添加装饰品,可以增加艺术氛围,使花卉造型更加生动。
四、实验心得1. 提高审美能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花卉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审美能力。
2. 培养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亲自动手操作,锻炼了动手能力。
3. 学会基本技巧: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花卉造型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4. 丰富生活:花卉造型可以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提高生活质量。
五、实验展望1. 深入学习花卉艺术: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花卉艺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创新花卉造型:结合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创意,不断创新花卉造型,为花卉艺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地理科学学院植物地理学课实验报告12 年级 A 班实验日期 2014 年 05 月 20 日实验名称植物叶的形态观察学生姓名温晓婧学号 20122601012 专业地理科学指导教师张林英实验评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识别植物叶的形态类型,掌握描述植物叶形态的术语和方法。
二、实验条件和设施:解剖针、显微镜、镊子、载玻片、大红花、小驳骨叶、夹竹桃叶、黄槐。
三、实验内容观察所给的植物叶子,重点观察叶的形态,依次对叶序、叶片形态、叶柄、叶托、叶尖、叶基、叶缘、叶脉等进行观察,将观察结果详细记录。
1、叶序。
叶在茎上的排列次序称为叶序,叶序可分为互生、对生、轮生、簇生和基生。
2、单叶和复叶。
凡是一个叶柄上生一个叶片称单叶;在一个总叶柄上,生有两个或多个小叶的称为复叶。
单叶和复叶一般可以根据芽的着生情况判断,复叶的形态有三出复叶、掌状复叶和羽状复叶等。
3、叶片的形态有:卵形、椭圆形、长圆形、圆形、倒卵形、批针形、倒披针形、线性等。
4、叶尖的形态:钝形、渐尖、急尖、刺尖、尾尖、微凹尖。
5、叶基的形态有:锲形、圆形、心脏形、箭形、戟形、偏斜形、耳形、抱茎、穿茎。
6、叶缘的形态有:全缘、波状、锯齿、牙齿、重锯齿、钝锯齿。
7、叶脉的形态有:羽状叶脉、掌状叶脉、直出平行脉、横出平行脉、射出平行脉、弧形脉、叉状脉。
四、实验结果:叶的类型植物名称白兰花夹竹桃黄槐大红花小驳骨叶序互生轮生互生交错互生对生叶柄短叶柄上下压扁形长叶柄长叶柄圆形托叶无无有有无叶片形状长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窄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阔卵形或狭卵形线性叶脉羽状网脉羽状网脉羽状网脉网状叶脉掌状叶脉叶尖渐尖急尖微凹渐尖急尖叶基楔形锲形钝形圆形或楔形锲形叶缘全缘全缘全缘锯齿形波状单叶或复叶单叶单叶羽状复叶单叶单叶五、总结1.叶形是指叶片的外形或基本轮廓,叶形主要根据叶片长和宽的比例和最宽处所在位置来确定;2.观察叶尖时,渐尖和急尖容易混淆,渐尖的尖头延长,但有内弯的边,叶尖较长,或逐渐尖锐:急尖的叶尖较短而尖锐;3.单叶,复叶很容易和叶裂相混,要注意区分;4.常见的叶片形态的判定:(1) 针形,叶细长,先端尖锐,横切面菱形或近圆形,称为针叶(2)钻行,狭长,自基部至顶端渐变细瘦而顶端尖,横切面菱形或近圆形,常为革质的叶片。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花朵的生长变化,观察花朵在不同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下的生长状态,从而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实验材料:1. 同种品种的花朵若干(如郁金香、玫瑰等)2. 不同类型的土壤(如沙土、泥炭土、腐叶土等)3. 不同光源(如自然光、LED灯等)4. 水分控制装置(如滴灌系统、喷壶等)5. 温度计6. 记录本实验方法:1. 将同种品种的花朵随机分为若干组,每组数量相同。
2. 分别对每组花朵进行以下处理:- A组:正常光照、正常水分、普通土壤- B组:弱光照、正常水分、普通土壤- C组:正常光照、充足水分、沙土- D组:正常光照、正常水分、泥炭土- E组:正常光照、正常水分、腐叶土3. 将各组花朵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中,定期记录花朵的生长状态,包括高度、叶片数量、花朵开放情况等。
4. 每隔一段时间,调整实验条件,如改变光照强度、水分供给、土壤类型等,观察花朵的生长变化。
实验结果:A组(正常光照、正常水分、普通土壤):花朵生长状态良好,高度逐渐增加,叶片数量稳定,花朵开放时间正常。
B组(弱光照、正常水分、普通土壤):花朵生长速度较慢,高度增长不明显,叶片数量减少,花朵开放时间推迟。
C组(正常光照、充足水分、沙土):花朵生长迅速,高度增加明显,叶片数量较多,但花朵开放时间较晚。
D组(正常光照、正常水分、泥炭土):花朵生长状态良好,高度适中,叶片数量较多,花朵开放时间正常。
E组(正常光照、正常水分、腐叶土):花朵生长状态最佳,高度最高,叶片数量最多,花朵开放时间最早。
实验分析:1. 光照对花朵生长有显著影响。
弱光照条件下,花朵生长速度减慢,叶片数量减少,花朵开放时间推迟。
2. 水分对花朵生长至关重要。
充足的水分有助于花朵快速生长,但过多水分可能导致根部腐烂。
3. 土壤类型也会影响花朵的生长。
沙土有利于根系生长,但可能缺乏养分;泥炭土和腐叶土则含有丰富的养分,有利于花朵生长。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对花朵生长的影响。
校园花卉调查实验报告
为了了解校园内花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校园花卉调查实验。
我们在校园内随机选择了10个点位,每个点位面积为10平方米。
然后,我们记录了每个点位内出现的花卉种类和数量,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校园内共有15种花卉,分别是玫瑰、月季、牵牛花、紫罗兰、向日葵、郁金香、百合、康乃馨、茉莉花、桂花、梅花、杜鹃花、海棠花、樱花和菊花。
其中,玫瑰、月季和牵牛花是数量最多的三种花卉,分别占总数量的20%、15%和12%。
我们还发现不同区域的花卉种类和数量也有所不同。
例如,校园南侧的花卉种类较为丰富,而北侧则以玫瑰和月季为主。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校园内花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还对花卉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保护和繁荣校园花卉的重要性,希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美丽的自然资源。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花朵的生长发育过程;2. 观察花朵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现象;3. 掌握花朵实验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百合花、玫瑰、郁金香等;2. 实验工具:放大镜、显微镜、记录本、相机等;3. 实验试剂:蒸馏水、盐酸、氢氧化钠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花朵形态结构:使用放大镜观察花朵的整体形态,包括花瓣、花蕊、花托等部位的结构特点。
2. 观察花朵生长发育过程:观察花朵从花蕾到盛开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记录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
3. 观察花朵生理现象:观察花朵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如花瓣的颜色变化、花蕊的分泌等。
4. 观察花朵解剖:使用解剖刀、镊子等工具对花朵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结构。
5. 实验数据分析: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花朵形态结构:(1)观察百合花:使用放大镜观察百合花的整体形态,记录花瓣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观察花蕊的位置、数量和颜色;观察花托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观察玫瑰:使用放大镜观察玫瑰花的整体形态,记录花瓣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观察花蕊的位置、数量和颜色;观察花托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3)观察郁金香:使用放大镜观察郁金香的整体形态,记录花瓣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观察花蕊的位置、数量和颜色;观察花托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 观察花朵生长发育过程:(1)记录百合花从花蕾到盛开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花蕾形态、花瓣展开、花蕊形成等阶段。
(2)记录玫瑰花从花蕾到盛开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花蕾形态、花瓣展开、花蕊形成等阶段。
(3)记录郁金香从花蕾到盛开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花蕾形态、花瓣展开、花蕊形成等阶段。
3. 观察花朵生理现象:(1)观察百合花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颜色变化,记录花瓣颜色的变化过程。
(2)观察玫瑰花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花蕊分泌现象,记录花蕊分泌的多少和速度。
(3)观察郁金香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花瓣形态变化,记录花瓣形态的变化过程。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花朵在不同条件下颜色变化的原因。
2. 了解植物色素的特性及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植物花朵的颜色主要由花青素、黄酮类化合物、胡萝卜素等色素决定。
这些色素在植物体内受pH值、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颜色变化。
本实验通过改变花朵生长条件,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探究植物色素的特性。
三、实验材料1. 红色玫瑰、白色玫瑰、紫罗兰各5朵。
2. pH试纸、pH值为3、5、7、9的溶液。
3. 水培瓶、剪刀、标签纸。
4. 恒温箱、温度计。
四、实验步骤1. 将红色玫瑰、白色玫瑰、紫罗兰分别放入水培瓶中,并贴上标签。
2. 将pH值为3、5、7、9的溶液分别倒入四个水培瓶中,观察花朵颜色变化。
3. 将水培瓶放入恒温箱中,分别调节温度为20℃、25℃、30℃,观察花朵颜色变化。
4. 将水培瓶放置在光照条件下,观察花朵颜色变化。
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花朵颜色变化的原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pH值对花朵颜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pH值为3的酸性溶液中,红色玫瑰颜色加深,白色玫瑰变红,紫罗兰变紫;在pH值为5的酸性溶液中,红色玫瑰颜色加深,白色玫瑰变粉,紫罗兰变深紫;在pH值为7的中性溶液中,花朵颜色无明显变化;在pH值为9的碱性溶液中,红色玫瑰变粉,白色玫瑰变绿,紫罗兰变蓝。
分析:pH值对植物色素的影响较大,酸性条件下,花青素等色素会发生变化,导致花朵颜色加深;碱性条件下,部分色素会分解,花朵颜色变浅。
2. 温度对花朵颜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20℃的温度下,花朵颜色变化不明显;在25℃的温度下,红色玫瑰颜色加深,白色玫瑰变红,紫罗兰变紫;在30℃的温度下,红色玫瑰颜色加深,白色玫瑰变粉,紫罗兰变深紫。
分析:温度对植物色素的影响较大,高温条件下,植物体内色素分解速度加快,花朵颜色变浅;低温条件下,色素分解速度减慢,花朵颜色加深。
花的解剖实验报告花的解剖实验报告引言:花朵是大自然的杰作之一,它们以其美丽的外观和迷人的香气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然而,花朵的内部结构却是一个神秘的领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花朵的构造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次花的解剖实验。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解剖花朵,观察和了解其内部结构,探索花朵的功能和生命过程。
实验材料:- 不同种类的花朵(例如玫瑰、郁金香、百合等)- 显微镜- 刀具(如手术刀或剪刀)- 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 水和显微镜染色剂(如碘酒)实验步骤:1. 选择一朵新鲜的花朵,尽量选择未开放或刚开放的花朵,以确保其内部结构完整。
2. 仔细观察花朵的外部形态,记录花瓣的颜色、形状和数量等特征。
3. 将花朵放在显微镜下,用手术刀或剪刀小心地切开花瓣,观察并记录其内部结构。
4. 将显微镜调至适当的放大倍数,将花瓣放在显微镜玻片上,加上一滴水或显微镜染色剂,然后盖上盖玻片。
5. 通过显微镜观察花瓣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质等。
6. 重复上述步骤,观察并记录花朵的其他部分,如花蕊、花粉和花托等。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花朵的不同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我们的观察结果:花瓣:花瓣是花朵最显眼的部分,通常具有各种颜色和形状。
我们的观察结果显示,花瓣由许多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之间通过细胞壁连接在一起。
花瓣的细胞质中含有色素,这解释了花瓣的颜色。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花瓣上的细毛和腺体,它们可能与吸引昆虫传粉或分泌花香有关。
花蕊:花蕊是花朵的生殖器官,包括雄蕊和雌蕊。
我们的观察结果显示,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内含有花粉。
花粉是花朵的男性生殖细胞,可以通过风或昆虫传播到其他花朵,完成授粉过程。
雌蕊由柱头和子房组成,子房内含有胚珠。
胚珠是花朵的女性生殖细胞,与花粉结合后会发育成种子。
花托:花托是连接花瓣、花蕊和花梗的部分。
我们观察到花托的结构与花瓣相似,由细胞组成。
花托的主要功能是支持花瓣和花蕊,并帮助花朵吸收水分和养分。
正文至少包括以下几部分1校园概况,各区情况。
2校园各区域植物种类情况,如多少科、属、种,各属哪些类群;野生和栽培的比例;乔木、灌木、草本各占比例等;数量应用最多最少情况;区域植物花期情况。
3各区域植物生长情况。
4各区域植物应用情况,观花,观果等的比例,说明应用的多样性。
(我觉得可以把第二点的花期放在这里说)51-2个重点景观分析。
华师植物调查报告华师石牌校区地处亚热带,是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
校园绿化率高,环境优美,主要以广东常见绿化园林植物为主,栽培种居多,而野生种较少。
在校园植物调查综合实验中,我们行政五班第一实验小组调查的区域是教育信息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和旧美术学院所在范围,人流量居中。
这一区域的植物以栽培的园林植物为主,野生植物占的比例很小。
乔木比较高大,由于不是密植,灌木和草本接受的阳光比较充足。
整体来说,这个区域的植物生长情况良好,植物种类丰富。
在我们的区域中,苔藓类有青苔;蕨类有凤尾蕨科、金星蕨科、海金沙科、龙舌兰科共4科4属,裸子植物有棕榈科、苏铁科、罗汉松科、南洋杉科共4科10属,被子植物有桑科、豆科、漆树科、楝科、榆科、桃金娘科、木兰科、樟科、芸香科、木犀科、大戟科、马钱科、茜草科、马鞭草科、禾本科、莎草科、酢浆草科、天南星科、菊科、紫茉莉科、鸭跖草科、姜科、千屈菜科、葡萄科、金缕梅科、紫草科、堇菜科、荨麻科、竹芋科、锦葵科、五加科、百合科、美人蕉科、海桐花科、番木瓜科、无患子科、旋花科、木麻黄科、芭蕉科、露兜树科共40科。
裸子植物中棕榈科的植物种类较多,有大王椰子、假槟榔、短穗鱼尾葵、蒲葵、软叶刺葵、棕竹、三药槟榔、鱼尾葵;被子植物中桑科和豆科的植物种类比较多,桑科有小叶榕、黄金榕、对叶榕、高山榕、垂叶榕、菠萝蜜、黄葛树,豆科有中国无忧花、朱缨花、红花羊蹄甲、遍地黄金、落花生、豌豆、南洋楹;而禾本科的植物数量比较多,为草本层的地毯草、淡竹叶、求米草、马唐、黑麦草。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__黄晓希_____学号__20092601011___
专业__地理科学____年级、班级__09级地科1班__
课程名称_植物地理学____实验项目___植物观察_____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___4月_______实验指导老师__张林英___实验评分____________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植物地理学》之植物花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初步掌握描述花形态的常用术语;认识花、花序的形态类型,为分类识别植物打基础。
二、实验条件与设施
解剖放大镜、刀片、培养皿、载玻片、镊子、解剖针;各种类型的植物花、花序的新鲜材料或标本,如大红花、菊花、菜心。
三、实验方案与步骤
(一)实验步骤
根据提供的新鲜植物花、花序材料或标本,认识花的形态和各部分的形态特征,花序的形态类型。
在实验时,可取一朵花,如大红花、菜心等,进行形态解剖观察。
用刀片从花柄处开始作一纵剖面,放在解剖放大镜下观察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组成部分。
1 花萼
花萼通常为绿色,是花的最外一轮或最下一轮。
花萼由若干萼片组成。
完全分离的萼片,称为离萼,有些植物的萼片多少连合,称为合萼,其连合部分称为萼筒,分离部分称为花萼裂片。
在萼下面有的植物还有一轮花萼,称为副萼。
应重点观察离萼或合萼、颜色、形态、对称情况、大小形态特征。
2 花冠
有若干花瓣组成,花瓣完全分离的称为离瓣花,多少合生的称为合瓣花。
合瓣花连合部分称为花冠筒,分离部分称为花冠裂片。
花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十字形、唇形、钟形、坛状、蝶形、漏斗状、管状、舌状、轮状等。
一般根据对称性分为两类:整齐花或辐射对称花具有数个通过花心的对称面,不整齐花没有或只有一个对称面。
应注意观察花花瓣数目、颜色、形态、大小、对称情况、有无附属物等特征。
3 雄蕊
包括花药和花丝。
常见的雄蕊类型有离生雄蕊(雄蕊彼此分离的)、单体雄
蕊(雄蕊花丝合成一单束的)、二体雄蕊(雄蕊花丝分成两束)、多体雄蕊(雄蕊花丝分成多束)、聚药雄蕊(花药合生花丝分离)、二强雄蕊(雄蕊四枚,其中二长二短)、四强雄蕊(雄蕊六枚,其中四长二短)。
应注意观察雄蕊数目、着生位置、离生合生、雄蕊的类型及花药形态等。
4 雌蕊
位于花的中央。
完整的雌蕊由子房、花柱、柱头三部分组成。
子房是雌蕊主要部分。
由单一心皮构成的雌蕊,称为单雌蕊。
一个雌蕊由两个或更多心皮合生时,称为复子房或复雌蕊。
应注意雌蕊、花柱和柱头分叉的数目,子房在花托上着生位置的类型等。
5 花托
花柄顶端的膨大部分,花被和雄、雌蕊群着生的地方称为花托。
雄蕊的子房着生在花托上,两者相接位置有以下几种类型:上位子房下位花;上位子房周位花;半下位子房周位花;下位子房上位花。
6 花序
花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花序。
花序的主轴称为花序轴,只在花轴顶端着生一花,称为花单生。
花序轴上如有多数花,则花序类型包括两大类。
无限花序类:开花时由花序轴的基部向顶部依次开放,或由花序周边向中央依次开放。
常见的有总状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穗状花序、柔荑花序、肉穗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
有限花序类:花序轴顶部花先开放,再向下或向外侧依次开花,又称为有限花絮类,可分为单歧聚伞花序、螺状聚伞花序、二歧聚伞花序、多歧聚伞花序等。
(二)注意事项
1 对花的各个部分形态要认真观察,区分各种植物的花属于什么类型、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形态等。
2 花序的类型要注意区分是总状花序或聚伞花序等。
3 重点掌握花的构造。
四、实验作业与总结
(一)通过观察所给植物的花和花序类型,得出下表:
表:植物的花和花序类型
(二)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验观察,我初步掌握描述花形态的常用术语,如整齐花、不整齐花、离萼、合萼、双被花、单被花、无被花、两性花、单性花、无性花;也初步认识花、花序的形态类型,为接下来的庐山植物地理实习中对植物的识别及分类打好基础。
同时,通过这次实验,在实验观察过程中也碰到许多问题,如菊花要分内外讨论,通过向老师的请教,我也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远远不足,更加要学好植物,学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