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标准化建设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74.83 KB
- 文档页数:16
生猪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标准(试行)发布时间:2006-8-4一、产地环境(一)场址选择1、猪养殖场应建在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排水便利、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
2、周围1000米内无大型化工厂、采矿厂、皮革厂、肉品加工厂、屠宰场等污染源。
猪场距离干线公路、居民区、学校和公共场所或其他养殖场500米以上。
(二)水质水质符合ny5027-2001的规定。
(三)空气场区、猪舍内空气质量符合gb/t18407.3-2001的规定。
二、建筑要求(一)规划布局1、猪场周围设有围墙或绿化隔离带。
2、管理区、生产区、无害化处理区要分设,管理区位于生产区的上风向,废弃物处理区在生产区的下风向。
3、场内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二)设施设备1、猪场大门入口处要设置消毒池,长度为进场大型机动车车轮周长的一周半,宽与大门相适宜,消毒液的深度能保证入场车辆所有车轮外沿充分浸在消毒液中。
生产区入口设有更衣室、消毒室或淋浴室。
猪舍入口处设置消毒池(垫)。
2、猪舍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
3、猪只饲喂和饮水设备建造合理、材料坚固、无毒无害,易于清洗消毒。
4、设有与生产相适应的兽医室,并配备所需的药品。
5、设有保证通风良好、防晒、防潮、防霉变与生产相适应的饲料加工储存场所。
6、应具备防蚊蝇和啮齿动物设施。
三、饲养管理(一)品种养殖品种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及其二元和三元杂交猪以及斯格、冀合白、pic等配套系猪为主。
(二)饲料1、外购预混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产品必须来自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审计登记证的单位,有产品批准文号。
2、饲料原料不得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泔水、其他畜禽副产品和制药工业副产品。
3、饲料无发霉、变质、结块、异味、异嗅,符合gb13078的规定。
4、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并严格执行休药期。
5、严禁在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等违禁药物。
(三)兽药1、兽药来自有兽药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的单位,产品有批准文号。
2023年生猪标准化建立方案摘要:本方案旨在建立2023年生猪标准化体系,以提高猪肉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该方案主要包括制定标准化生猪养殖管理规范、加强养殖环境监测和改善生猪营养饲养,加强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和推广,以及建立生猪追溯体系等四个方面。
该方案的推行需要政府、农户、养殖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
一、制定标准化生猪养殖管理规范1.1 统一生猪养殖的国家标准,明确养殖场的规模、施工标准、卫生条件等;1.2 制定生猪饲养管理规范,规范饲料配方、喂养量和饮水管理;1.3 完善疫病防控措施,确保生猪健康生长,减少使用抗生素和激素。
二、加强养殖环境监测和改善生猪营养饲养2.1 建立生猪养殖环境监测系统,监测养殖场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污染情况;2.2 采取合理的养殖密度和空气流通设计,改善生猪舒适度和抗病能力;2.3 推进生猪营养饲养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品质。
三、加强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和推广3.1 开展生猪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3.2 引进优秀的生猪种源和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养殖技术;3.3 加强与农民合作社和养殖企业的合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四、建立生猪追溯体系4.1 制定生猪养殖追溯管理办法,实现生猪从出生到屠宰的全程追溯;4.2 开展生猪屠宰检验和质量抽检,确保猪肉质量安全;4.3 建立生猪标识和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消费者查询服务。
实施计划:1. 2020年制定2023年生猪标准化建立方案,并公开征求意见;2. 2021年制定标准化生猪养殖管理规范,并推广应用;3. 2021-2022年建立生猪养殖环境监测系统和生猪追溯体系;4. 2021-2023年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和推广;5. 2023年全面推行标准化生猪养殖模式。
关键词:生猪标准化、养殖管理规范、环境监测、营养饲养、技术培训、追溯体系、猪肉质量。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制定了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与设计、选育与繁殖、饲粮配制、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经营管理等七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养猪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性指导。
1选址与设计1.1选址与布局1.1.1规模化猪场建设用地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场址选择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禁止的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1.1.2应选择地形整齐、开阔,地势高燥、平坦、向阳,土质坚实、未被污染,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块建设猪场。
应距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或其它公共场所1000m以上,并应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距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旅游区2000m 以上。
1.1.3占地面积应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每头出栏猪占地面积为3~4m2。
1.1.4场区总体布局参照GB/T17824.1《规模猪场建设》,做到生产区与管理区分开,生产区内母猪区、保育与生长区分开。
并应设有粪污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
1.1.5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定猪舍的种类和布局,按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育舍、保育仔猪舍、生长猪舍、肥育猪舍和装猪台进行排列。
1.1.6应根据当地的主风向和地理位置确定猪舍朝向,黑龙江省猪舍的理想朝向是座北朝南偏东15°~20°。
1.1.7每相邻两栋猪舍的间距不应小于一栋猪舍的宽度,一般应为12~15m。
1.1.8场区内分设净道和污道。
净道一般位于场区中部靠近每栋猪舍管理间一端,用于饲养人员出入和饲料的运送,进口与场区大门相通;污道一般位于猪舍的另一端,用于运送粪污,出口与堆粪场相通。
1.1.9场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绿化带。
生猪养殖场(小区) 标准化建设规范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通过粪污综合处理、猪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通过粪污综合处理、猪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现根据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特提出本规范。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相对方便,猪场进出道路通畅,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猪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
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三)养殖场(小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设置防鼠带,并建设绿化带,但应保证围墙、绿化带不影响猪场的通风。
(四)在养殖场(小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
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一)猪场建筑设施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根据养殖场(小区)生产实际和不同猪群特点,分类别建设猪舍,舍内必须有相应的采食、饮水、通风、降温和取暖等设施设备,有条件的猪场要增加圈顶喷淋降温设施。
各类猪舍应采用轻钢结构或砖混结构,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放式或有窗式封闭猪舍。
猪舍朝向和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防疫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北向为宜。
圈舍应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尿沟处有一定坡度,不滑,易清扫和清粪。
地面结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养殖场(小区)管理区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饲料房、兽医室等生产辅助设施。
××县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建设标准为加强和规范我县生猪养殖管理,引导农民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降低养殖成本,改善防疫条件,提高生猪生产能力和猪肉消费安全,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兽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
一、资质要求(一)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场址不得位于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禁养区。
(二)具有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两年内无重大疫病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具有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登记证明;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养殖档案。
(四)饲养规模要达到能繁母猪存栏300头以上,且年出栏肥猪5000头以上。
二、选址与布局(一)场址选择1、场址应选在地势高燥,通风排水良好,有稳定的水源、电源的地区。
2、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公共场所及交通干线500m 以上的下风处或侧风处,周围500m以内无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大型化工厂及其它污染源。
3、猪场占地面积应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每头能繁母猪占地40m2以上。
(二)布局规划1、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明确区分,且各相距50m以上。
2、生产区内种猪区、保育与生长区分开,出猪台与生产区要严格隔离。
3、净道与污道严格分开,互不交叉。
4、猪场周围设有围墙或绿化隔离带。
三、设施与设备(一)栏舍建设1、饲养密度要合理,每头能繁育母猪配套建设12m2栏舍,其中种猪区每头能繁母猪配套建设5.5m2栏舍。
2、分娩舍、保育舍都要采用高床式栏舍。
3、后备猪隔离舍要独立建设。
(二)生产设施1、舍内配备猪栏、食槽、自动饮水系统、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
2、300头母猪至少配备72个产床。
3、设有保证通风良好、防晒、防潮、防霉变与生产相适应的饲料加工储存场所。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生猪规模化养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旨在提高生猪养殖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
为了确保生猪养殖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下是一份关于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的建议。
一、基本要求1. 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无洼地、无积水、通风良好的场地。
远离居民区、水源区、公共设施区等敏感区域,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居民产生不良影响。
2. 设施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场布局,明确不同功能区域,包括猪圈、饲养区、饲料储存区、粪污处理区等。
确保猪舍设施安全、卫生、舒适,满足生猪的正常生活和生长需求。
3. 水源供应:养殖场应有可靠的水源供应,保证饮水水质清洁、稳定供应。
建立饮水设施,确保猪只能随时获取清洁的饮水。
4. 饲料供应:建立科学的饲料供应体系,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养殖需要。
建立饲料储存设施,避免饲料受到日晒雨淋和霉变的影响。
二、管理要求1. 疫病防控: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制度,包括养殖场入场前及时检测和隔离猪只,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卫生消毒措施,确保生猪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2. 人员管理:养殖场要配备专业的养殖管理人员,掌握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知识。
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3. 养殖记录:建立完善的养殖记录系统,记录生猪的生长发育情况、疫苗接种、用药情况等。
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为养殖管理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
4. 粪污处理:建立科学的粪污处理系统,包括粪污收集、储存和利用等环节。
合理利用粪污,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化利用。
三、环境保护1. 废物处理:建立固体废物和液体废物的处理系统,定期清理和处理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
2. 水质保护:确保饮水水源的质量符合卫生标准,定期监测养殖场周边的水质,防止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3. 气体排放控制:建立科学的气体排放控制系统,减少养殖场产生的气体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
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气体排放。
四、品质和安全1. 饲料质量:建立饲料质量监控制度,确保饲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养殖需求。
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
作为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猪肉一直是我们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野生病毒的爆发和交叉感染,已经引起
了公众对生猪屠宰问题的关注。
因此,标准化的生猪屠宰建设是至关
重要的。
一、建立标准化的环境
请确保生猪屠宰场的环境是卫生的,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同时保持温
度适宜,使猪只在宰杀期间没有任何明显的不适症状。
二、加强员工培训
培训员工要求他们必须了解生猪屠宰的标准程序,始终注意卫生细节,不仅是对猪而言,还包括其它环境的控制。
确保每个员工在操作过程
中必须戴手套和口罩等人身保护装备。
三、做好检疫检测
在生猪屠宰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指引,进行必要的检疫和检测。
确保
猪只在到达屠宰场前就已经接受过足够的疫苗预防注射。
四、建立完整的存储过程
注意猪只血液和器官的存储以及消毒程序,使猪肉可以安全的分发到
市场并且保证新鲜的出售。
五、监督反馈和更新
在标准化建设完成后,需要不断从生产现场的员工获取反馈,以使标准可以得到维护和改善。
同时也要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以保持高效优良的生猪屠宰标准。
以上几点是让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变得成功和实用的要点。
清洁和卫生的环境、培训员工的重要性、检疫检测、存储过程以及更新技术设备的更新均应在建立标准化生猪屠宰方面考虑。
只有在这样的妥善安排下,公众才能放心的食用到新鲜安全的猪肉。
生猪规模养殖标准:一、制定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平面布局图。
二、根据动物防疫要求合理布局场地和建筑物,各区之间设置有效防疫隔离带。
三、管理区须设有饲料房、饲料加工房、兽医室等功能用房。
四、生产区门口设立门卫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
五、生产区布局合理,分阶段分群饲养;粪污水处理、病畜管理区设在生产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七条执法人员执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任务,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佩带统一标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2023最新随着人们对生猪产品需求的增长,生猪养殖业成为了一个极具潜力的行业。
然而,由于一些不规范的养殖方式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动物疾病传播等问题,因此,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建设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2023年最新的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以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动物健康。
一、养殖场选址养殖场选址是养殖业建设的基础环节。
根据2023年最新规范,生猪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学校等人口密集地,并应距离河流、湖泊等水源地一定距离。
此外,选址要考虑土地的基础设施,如供电、供水和交通等条件。
二、场所规划养殖场的场所规划直接关系到动物的舒适度和养殖效益。
根据最新规范,养殖场应建立合理的舍饲区划分,确保动物有充足的休息和活动空间。
同时,合理规划饲料存储和处理设备,以确保饲料的安全和卫生。
三、基础设施建设生猪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厂房、水池、排污系统等。
根据规范要求,建设者应根据场地情况合理布局相关设施,并确保其牢固和耐用。
污水处理设施要满足环保要求,防止水污染。
四、环境管理生猪养殖场的环境管理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和保护周边环境至关重要。
根据最新规范,养殖场应建立科学的动物排泄物处理系统,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
此外,养殖场应设置合适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减少异味排放。
五、疫病预防与控制为了防止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养殖场需要遵循相关的疫病防控措施。
规范要求养殖场应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并建立健全的防疫档案。
此外,隔离和处理病死动物也是预防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六、人员管理和培训养殖场的人员管理和培训对于确保养殖业的规范运营至关重要。
规范要求养殖场应有足够数量的专业人员,具备相关的养殖知识和技能。
同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意识和能力,以确保养殖场的顺利运营。
结语: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保障生猪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选址、场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管理、疫病预防与控制、人员管理和培训等方面的规定,可以有效地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生猪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