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第六章控制测量
- 格式:pdf
- 大小:9.09 MB
- 文档页数:50
第六章控制测量单选题1、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就是确定该点的坐标和(C)。
A.已知坐标B.方位角C.高程D.未知点坐标2、国家控制网,是按(A)建立的,它的低级点受高级点逐级控制。
A.一至四等B.一至四级C.一至二等D.一至二级3、导线点属于(B)。
A.高程控制点B.平面控制点C.坐标控制点D.水准控制点4、下列属于平面控制点的是(C)。
A.水准点B.三角高程点C.三角点D.以上答案都不对5、导线的布置形式有(C)。
A.一级导线、二级导线﹑图根导线B.单向导线﹑往返导线﹑多边形导线C.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D.钢尺量距导线、GPS导线、三角网导线6、图根导线的角度闭合差的容许误差一般不超过(C)。
A.±20″nB.±30″nC.±60″nD.±80″n7、直接供地形图使用的控制点是(D)。
A.水准点B.三角点C.导线点D.图根点8、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A)。
A.选点﹑测角﹑量边B.埋石﹑造标﹑绘草图C.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D.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坐标计算9、对于小地区的平面控制测量,可建立独立的平面控制网,定向用的坐标方位角可用(D )代替。
A.真方位角B.象限角C.水平角D.磁方位角10、导线测量的外业不包括(C)。
A.测量角度B.选择点位C.坐标计算D.量边11、附合导线的转折角,一般用(A)法进行观测。
A.测回法B. 红黑面法C. 三角高程法D. 二次仪器高法12、图根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值是(B)。
A.1/1000B.1/2000C.1/3000D.1/500013、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C )。
A.坐标增量闭合差B.导线全长闭合差C.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D.角度闭合差14、用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来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公式是( C )。
A.K=M/DB.)//(1D D K ∆=C.)//(1D f D K ∑= D.)//(1∑=D f K D 15、导线全长闭合差D f 的计算公式是( C )。
第一章1、控制测量的根本任务是测定控制点的位置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建立水平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精确地测定地面控制点的位置,即平面坐标(x,y)和高程(H)2、建立控制网的基本方法(分平面和高程两方面)平面控制网:导线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边角测量、卫星定位测量高程控制网:几何水准测量法、三角测量法、光电测距高程导线高程测量法、GPS高程测量法3、控制网的布设原则(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2)应用足够的精度(3)应用足够的密度(4)应用统一的技术规格4、控制测量的工作流程1、任务书2、编写技术设计书3、完成控制测量的内外业4、编写技术总结5、质量检查验收第二章5、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应包含的内容1、任务概述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3、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4、设计方案(1)控制测量外业(2)控制测量计算(3)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5、建议和措施6、附图、附表(1)技术设计图(2)综合工作量表(3)工天利用表(4)主要物资器材表(5)预计上交产品和资料表等6、控制测量常用的坐标系:地心坐标系、参心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工程坐标系第四章7、导线测量实地选点工作结束后应提交的资料1、选点图。
选点图的比例尺视测区而定。
图上应注明点名和点号。
并绘出交通干线、主要河流和居民地点等。
2、控制点位置说明。
填写点的位置说明,是为了日后寻找点位方便,同时也方便其他单位使用控制点资料,了解埋设标石情况。
3、文字说明。
内容包括:任务说明,测区概况,已有测量成果及精度情况,设计的技术依据,旧点的利用情况,最长和最短边长、平均边长及最小角的情况,精度估算的结果、对埋石和观测工作的建议等。
8、全圆方向法一测回的观测流程、记录与计算、限差1、一测回的观测流程:①安置仪器后,进行盘左观测。
将仪器照准零方向,按观测度盘表配置水平度盘和测微器。
②顺时针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进行水平读盘和测微器读数(重合对径分划线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