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质量感观鉴别
- 格式:ppt
- 大小:7.24 MB
- 文档页数:16
黑色玉米的鉴别黑色玉米的鉴别1、色泽鉴别进行玉米色泽的感官鉴别时,可取玉米样品在散射光下进行观察。
良质玉米——具有各种玉米的正常颜色,色泽鲜艳,有光泽。
次质玉米——颜色发暗,无光泽。
劣质玉米——颜色灰暗无光泽,胚部有黄色或绿色,黑色的菌丝。
2、外观鉴别进行玉米外观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样品在纸上撒一层,在散射光下观察,并注意有无杂质,最后取样品用牙咬观察质地是否紧密。
良质玉米——颗粒饱满完整,均匀一致,质地紧密,无杂质。
次质玉米——颗粒饱满度差,有破损粒,生芽粒、虫蚀粒,未熟粒等,有杂质。
劣质玉米——有多量生芽粒,虫蚀粒,或发霉变质、质地疏松。
3、气味鉴别进行玉米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样品于手掌中,用嘴哈热气立即嗅其气味。
良质玉米——具有玉米固有的气味,无任何其他异味。
次质玉米——微有异味。
劣质玉米——有霉味、腐败变质味或其他不良异味。
4、滋味鉴别进行玉米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样品进行咀嚼品尝其滋味。
良质玉米——具有玉米的固有滋味,微甜。
次质玉米——微有异味。
劣质玉米——有酸味、苦味、辛辣味等不良滋味黑玉米的功效和作用黑玉米是玉米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籽粒角质层不同程度地沉淀黑色素,外观乌黑发亮。
黑玉米的功效和作用如下:1、提高身体免疫力黑玉米中的氨基酸含量特别高,是普通玉米的六到八倍,而且它含有的氨基酸有十几个不同品种上,它们都是人类身体正常代谢的必须成分,其中赖氨酸的含量最为出色,它进入人体能提高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对提高身体免疫力作用比较明显。
2、降压降脂黑玉米中有多种微量元素存在,像钾以及铁和锌等就是黑玉米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特别是钾这种物质的含量特别高,人们每天食用一百克黑玉米,就能满足身体对钾的需要,另外人们食用黑玉米以后还能抑制身体对钠的吸收,因此食用黑玉米也能减少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发生,对心脏病和血体有很大的好处。
3、护肤美容黑玉米中最诱人的元素当为黑色素。
众所周知,黑色入肾,可有效地改善肝、心、脾、胃“五脏”功能,使之良性循环;能有效地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脂质堆积,平衡人体肥瘦,使人保持最佳体形,能有效地防止可见光和紫外线的辐射,防止不良色素沉积,护肤美容,使人青春常在。
玉米水分的感官检验在收购中的应用辛邈宋国敏刘永志王志强(中央储备粮赤峰松山直属库)粮油感官检验,就是凭借人体各种感觉器官(眼、耳、嘴、鼻、手)接触粮油产生的客观感觉,根据质量标准和以往实践经验直接鉴定粮油质量、粮油品质的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及不需要仪器、药剂的优点。
当今随着多功能、高灵敏度、微机化的精密仪器的应用,会降低感官分析的重要性,但不能取而代之,原因是一方面理化分析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简单实用,另一方面,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即简捷、快速。
在粮油保管工作中,也经常用感官检验来判定在储存过程中粮油品质的变化情况,从中找到发生品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如发热、结露等,以确定正确的处理方法。
在正常的粮油质量、品质检验工作中,感官检验对粮油的外观价值和粮油的色泽、气味和滋味等项目的鉴定则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粮食主产区的潮粮收购中,感官检验尤为重要,它即快速又简捷,可以大大加快收购进度,是最行之有效的检验方法。
如:东北、华北地区秋冬季征购期,因为时间集中、车辆多,通常一个大型粮库每天要承担数百份乃至上千份样品检验任务,去一份份的用仪器检验费时,影响收购进度,只能采用感官和仪器相结合的方法去解决,所以感官检验在粮油收购检验中还是占很重要的位置的。
下面就多年来在收购玉米的实践过程中总结一下玉米水分的感官检验:1 听听声音:用扦样器扦样时,听玉米落入样盘中的响声,发出沉闷响声的,说明此玉米水分在25.0%以上;发出清脆响声的(除冬季的冻粒玉米外),说明此玉米水分在21.0%以下。
2 看一看品种:如黑单、叶单类等品种,在年景差、成熟度低时要比别的品种的水分高2.0-3.0%。
二看色泽:看色泽要背光,即不能在大阳光直射下观看,也不能在日光灯下观看。
在日光灯下观看玉米,它的色泽较强(比较光亮),同一样品在日光灯下观看要比在正常光下观看水分要高出2.0%左右。
一般来讲,光泽强的玉米水分在25%以上。
感官识别杂交种子质量
核心提示:1、杂交水稻:新稻种有光泽,颜色发青,有清香味;陈稻种色泽发暗,颜色发黄,有的会有霉味。
水分低而干燥的种子,握在手里有哗哗的响声,牙咬发1、杂交水稻:新稻种有光泽,颜色发青,有清香味;陈稻种色泽发暗,颜色发黄,有的会有霉味。
水分低而干燥的种子,握在手里有哗哗的响声,牙咬发出的声音响亮,种子断面光滑。
杂交水稻种的颖壳中部有一圆圆的小黑点,是种子在扬花授粉期间留下的柱头遗迹,这是真种子的一种标志。
2、杂交玉米:质量好的种子,籽粒均匀一致,饱满度、整齐度好。
同一品种,粒型要一致。
玉米品种的粒型主要有硬质型、半马齿型、马齿型。
硬质型玉米的籽粒顶端不凹陷,如苏玉10号;半马齿型的玉米籽粒的顶端略微凹陷,如郑单958、浚单20;马齿型的玉米籽粒凹陷最深,如济单7号。
粒色要一致,玉米种子颜色有黄色、淡黄色、橘红色、紫色、白色、黄白相间等;如郑单958的颜色是淡黄的,没有光泽;而浚单20籽粒的颜色是黄色的,大华玉2号籽粒的颜色是橘红色的,鲁单981的籽粒是黄色和白色相间的,它们的光泽度都很好,很亮。
种子胚最下端(玉米嘴子),常带有从玉米轴上脱落下来的鳞片,不同的轴色具有不同颜色的鳞片,也是区别玉米品种的依据。
如郑单958、浚单20是白轴的,籽粒上常带有白色的鳞片,大华玉2号、济单7号是红轴的,籽粒上常带有红色的鳞片,特别是新收获的籽粒上鳞片较多。
植物性饲料原料一、玉米1.感官鉴别因玉米的品种不同,其籽粒大小、形状及软硬度各有不同,要求籽粒整齐,均匀一致。
无异物、虫蛀及鼠类污染等。
黄玉米颜色呈淡黄色至金黄色,其他玉米呈白色至浅黄色,通常凹玉米比硬玉米的色泽浅。
具有玉米特有的甜味,粉碎时有生谷味道,但无发酵酸味、霉味及异臭。
2.显微观察一般用于饲料的玉米都是经过粉碎的,粉碎后的玉米其各部分特征都比较明显。
在体视镜下观察可见玉米皮层薄且半透明,并带有平行排列的不规则形状的碎片物。
角质性淀粉为黄色(白玉米为白色)、半透明、较硬。
粉状淀粉为白色、不透明、较软。
许多粉状淀粉颗粒和糊粉层的细小粉末常沾附着角质性淀粉颗粒和玉米皮表面。
另外还可见漏斗状帽盖和质轻而薄的红色片状颖花。
在生物镜下观察,可见玉米的表皮由一层细长的细胞组成,细胞壁厚有凹孔。
角质性淀粉的淀粉粒小,为多边形;粉状淀粉的淀粉粒大,为圆形。
每个淀粉粒中央都有一个明显的脐眼,脐眼中心向外有放射状裂纹。
3.品质判断(1)玉米同其他谷实类一样,品质随贮存期及贮存条件而发生变化贮存中品质降低,一般可分为玉米本身成分的变化,虫、鼠及霉菌污染产生的毒素及动物利用性的降低。
(2)玉米的产地及上市季节与品质关系密切,美国产玉米完全采用机械收割,机械运输及机械干燥,加之凹玉米易碎,故玉米粒不易保存完整,破碎率较高,受霉菌污染机会也大。
泰国玉米受地理环境影响,高温多湿,加之贮存设备不良,故褐变多,黄曲霉毒素含量高。
一般来讲,南美、南非玉米外观纯净,籽粒完整,品质较佳。
同一产地不同季节品质也不相同,以美国玉米为例,1~2月上市者水分较高,7~9月的则较低,粗蛋白质含量也随之变化,冬低夏高。
我国玉米以冬季上市者水分较高,夏季则水分较低。
(3)受霉菌污染或酸败的玉米均会降低动物食欲及营养价值,如已产生毒素则有中毒危害,故购买玉米时应订有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有异味的玉米应避免使用。
(4)影响玉米耐存的因素主要有:水分含量:温差会造成水分移动,高水分玉米极易霉变。
玉米的感官检验方法及其作为饲粮的注意事项作者:崔艳丽来源:《吉林农业》2017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介绍了玉米的起源、品种的分类、感官检验的定义,重点介绍了玉米水分及生霉的感官检验。
玉米高水分及生霉对畜禽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总结出玉米在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感官检验;水分;生霉;危害;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7.0551玉米的简介及分类玉米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作物,株形高大,叶片宽长,雌雄花同株异位,为异花授粉的一年生禾本科植物。
俗称棒子、苞粟、苞芦、大芦粟、苞米、苞谷、玉茭、珍珠米等,学名玉蜀黍,起源于南美洲。
大约在16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公元1511年《颖州志》最早记载玉米。
最先传入东南沿海,后逐渐向内陆传播,我国种植玉米的历史已有400多年。
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位,平均单产居首位。
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2位。
玉米是最主要的食用、饲料作物,近些年也被大量用来制作乙醇,成为重要的能源作物。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玉米种皮颜色可将栽培玉米分为以下三类:黄玉米;白玉米;混合玉米。
根据玉米籽粒胚乳质地类型和稃壳的有无,可将栽培玉米分为九大类别:硬粒型;马齿型;爆裂型;粉质型;糯质型;甜质型;甜粉型;有稃型;半马齿型。
按生育期可将栽培玉米分为以下三类: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
2 感官检验感官分析是利用人的内、外感觉器官和一定的方法接触待检样品,产生客观感觉,根据质量标准和以往实践经验,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待检样品的感官质量特性(如色泽、形状、气味、口感、质地、硬度等)进行评价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评价样品的可接受性和鉴定样品质量。
人的内感觉器官是指人体内部能产生各种感觉的各类器官的总称;外感觉器官是指人们的五官和皮肤。
此外,感官分析中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感官分辨能力。
玉米水份含量的感官鉴定
含水量在14%以内:籽粒干燥,颜色正常。
用牙咬有震动感和清脆的响声,碎粒大小不一,断面光滑。
用手抓玉米籽粒或插进种子堆时有滑流刹手的感觉,在堆内搅动时会有“哗哗”的清脆声。
玉米的胚部凹陷,干枯贴底。
含水量在15%~16%:玉米较为干燥,颜色正常较新鲜。
用牙咬时有震动的感觉,响声不清脆,用手抓握或搅动时流利发滑但不“刹手”,胚部收缩凹陷,用手指可轻微掐入,指甲边缘有发亮的油迹。
含水量在17%~19%:玉米粒感觉不十分干,但也不很潮,颜色新鲜。
牙咬时有响声,不震牙。
胚部有凹陷,用指甲很容易掐入,指甲带有湿痕。
含水量在20%~24%:玉米籽粒发潮湿,颜色鲜艳有光泽。
用手触动种子堆时,声音低沉,感觉潮涩,向玉米堆插入时感觉有阻力,胚部与粒面基本相平,牙咬时易碎,稍有低沉的响声或无响声,碎渣常连在一起。
含水量25%以上:玉米籽粒潮湿,籽粒颜色鲜艳,光泽强并发亮,胚部饱满或稍有突起,用牙咬时很容易压扁,无响声,手很难插入种子堆内。
含水量在30%左右:玉米籽粒特别潮湿,籽粒涨大,粒色鲜艳明亮,胚部膨胀突起,用指甲掐胚部有水渗出。
另外也有这样的鉴别经验
一看:玉米粒顶部的细纹越多越干。
二抓:抓一把紧握,外溢多的玉米较干。
三咬:牙咬时声音清脆,杠牙的玉米较干。
四再看:胚芽干燥,干白色,横断成碎粉状,表示水分约为13%。
五掐:用手指甲掐玉米胚部上部两边凹边:稍有点痕迹,表示水分约为14%,若痕迹较大,有破皮现象,水分约为15% :若掐玉米胚部上端发软,粒色阴暗,水分约为16%。
如何辨别优劣玉米
1、色泽鉴别进行玉米色泽的感官鉴别时,可取玉米样品在散射光下进行观察。
定因素良质玉米——具有各种玉米的正常颜色,色泽鲜艳,有光泽。
次质玉米——颜色发暗,无光泽。
安劣质玉米——颜色灰暗无光泽,胚部有黄色或绿色,黑色的菌丝。
2、外观鉴别
进行玉米外观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样品在纸上撒一层,在散射光下观察,并注意有无杂质,最后取样品用牙咬观察质地是否紧密。
良质玉米——颗粒饱满完整,均匀一致,质地紧密,无杂质。
次质玉米——颗粒饱满度差,有破损粒,生芽粒、虫蚀粒,未熟粒等,有杂质。
劣质玉米——有多量生芽粒,虫蚀粒,或发霉变质、质地疏松。
3、气味鉴别进行玉米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样品于手掌中,用嘴哈热气立即嗅其气味。
良质玉米——具有玉米固有的气味,无任何其他异味。
次质玉米——微有异味。
劣质玉米——有霉味、腐败变质味或其他不良异味。
4、滋味鉴别
进行玉米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样品进型咀嚼品尝其滋味。
良质玉米——具有玉米的固有滋味,微甜。
次质玉米——微有异味。
劣质玉米——有酸味、苦味、辛辣味等不良滋味。
浅谈三种常用饲料原料的鉴别技术饲料原料质量直接关系着配合饲料的品质,是保障畜禽生长发育的重要前提。
劣质掺假的鱼粉、豆粕、麦萩,霉变的玉米,不仅降低了原料品质,使饲料厂和养殖户蒙受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导致营养不达标、加大动物患病几率。
下面介绍玉米、鱼粉、豆粕这三种常用饲料原料的鉴别技术。
玉米鉴别技术1.感观鉴别优质鱼粉颜色一致,呈红棕色、黄棕色或黄褐色等,细度均匀,颗粒大小一致,有咸腥味,可见到大量疏松的鱼肌纤维以及少量鱼刺、鱼鳞、鱼眼等,用手捏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黏;劣质鱼粉为浅黄色、青白色或黑褐色,细度和均匀度较差,有腥臭或腐臭味,手捻有沙粒感,手感较硬,质地粗糙磨手,如结块发黏,说明已酸败,强捻散后呈灰白色说明已发霉;掺假鱼粉为黄白色或红黄色,可见颗粒、形状、颜色不一的杂质,少见或不见鱼肌纤维及骨、刺、鳞、眼球等,呈粉状且颗粒细,易结块呈小团状,手握成团块状,发黏,色味淡,有异味。
2.掺假鱼粉鉴别由于鱼粉价格高,容易出现掺假现象。
鱼粉中常掺有菜籽粕、棉籽粕、羽毛粉、血粉、皮革粉、花生粕、芝麻粕、大豆粉、虾粉、蟹壳粉、贝壳粉、肉骨粉、尿素等,有些掺杂品很难直接感观分辨,需要通过专项试验观测。
(1)气味检测法气味检测法主要检查鱼粉中是否掺有尿素。
具体方法:取样品20g 放入三角瓶中,加入Iog大豆饼和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min,去掉盖子后,如闻到氨气味,说明掺有尿素。
(2)水浸检测法水浸检测法是检测鱼粉中是否掺有杂质最快捷的方法。
具体方法:取3g鱼粉样品,置于IoOm1玻璃烧杯中,加入5倍水,充分搅拌后,静置10~15πιin,若掺有砂石或其他矿物质则沉到试管或玻璃杯底部,若有棉饼、羽毛粉、麦萩皮等,即会浮在水面。
真鱼粉无此现象。
若鱼粉、沙子均沉于底部,再轻轻搅动,鱼粉即浮动起来,随水流转,而沙子密度大,稍旋转即沉于杯底,此刻可观察到沙子的存在。
(3)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简单、直接。
玉米粒1.感官指标1.1外观:金黄色均匀颗粒,无霉变色泽。
1.2滋气味:具有一批玉米固有气味,无砂齿感,无异味。
1.3杂质:无肉眼可见杂质(如玉米棒、石子、碳渣、砂粒等)。
1.4 品种:本原料要求为马齿型玉米粒:又叫马牙型。
籽粒扁平呈长方形,顶部的中间凹,形似马齿。
籽粒表皮皱纹粗糙不透明,粒型与标样相符。
1.5品尝评分值:≥602.晾晒及存放时间要求:本原料需自然通风晾晒,不经过烘干设备强制烘干,为一年内存储玉米。
备注:1.不完善粒:指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包括下列几种: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热损伤粒。
各类不完善粒的定义描述如下: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破损粒(籽粒破损达本颗粒体积五分之一(含)以上的颗粒)、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的颗粒)、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热损伤粒(受热后外表或胚显著变色和损伤的颗粒)。
不完善粒检测方法按GB 5494 规定执行。
2.杂质:通过规定筛层和无使用价值的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有机杂质。
各类杂质定义描述如下:筛下物(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杂质)、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杂质)。
杂质检测方法按GB 5494 规定执行。
3. 异种粒:指样品中混有其它种类玉米粒、粮粒的比率。
备注:1.以上卫生指标要求供应商每半年提供一次官方检测证明。
2.其余卫生指标、农残指标应符合GB 2715、GB 2763 及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并请供应商提供保证函。
3.请供应商提供不含转基因保证函。
5.包装、贮运指标5.1 用符合食品卫生法要求的塑料编织袋包装;且要求外观整洁、无污染、受潮或泄漏、破损现象。
5.2外包装上应标明:食品制造商名称、地址、生产日期、品名、净含量、级别、保质期等符合GB 7718的要求,不允许将合格证放置于外袋与内袋之间,可在外袋进行合格标示(如在外袋上盖合格章或以鲜艳色彩将合格证缝合于封口处)。
玉米色泽气味判定标准
玉米的色泽和气味是判断其新鲜程度和品质的重要标准。
首先,我们来谈谈色泽。
新鲜的玉米通常具有鲜艳的黄色或者白色,而且
表皮应该光滑而有光泽。
如果玉米的颜色暗淡或者出现斑点,可能
意味着它已经过了最佳食用期或者受到了损坏。
此外,玉米粒应该
饱满而且排列整齐,没有明显的空隙或者变形。
接下来是气味。
新鲜的玉米应该具有清甜的气味,类似于玉米
的天然香味。
如果玉米散发出不正常的气味,比如发霉、腐烂或者
发酵的味道,这很可能意味着玉米已经变质。
另外,如果玉米散发
出化学品或者其他异味,也可能意味着它受到了污染或者存储不当。
总的来说,新鲜的玉米应该具有鲜艳的色泽,清甜的气味,而
且没有明显的瑕疵或者异味。
当选择玉米时,我们应该注意这些标准,以确保选购到高质量的产品。
同时,在存储和食用玉米时,也
要注意保持其新鲜度和品质,以免影响食用体验和营养价值。
希望
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白玉米的风味品质与感官评价白玉米作为一种常见且广泛种植的食用农作物,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消费和喜爱。
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价值,还有独特的风味品质和感官评价。
本文将详细探讨白玉米的风味品质和感官评价。
风味品质是指食物所具有的香气、味道和口感等特点。
而白玉米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作物,其风味品质也具有独特之处。
首先,白玉米具有浓郁的甜味。
相比于其他品种的玉米,白玉米的糖分含量更高,因此味道更为甜美。
这使得白玉米在食用时带来了独特的口感和愉悦的味觉体验。
此外,白玉米还具有坚实的质地和爽脆的口感。
它的颗粒饱满而紧密,吃起来既有嚼劲又有水润感,给人一种口感上的满足和享受。
除了风味品质外,对白玉米的感官评价也是决定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感官评价一般包括视觉、嗅觉和味觉等方面。
首先是视觉评价。
白玉米通常具有鲜明的色彩,外表呈现出浅黄至乳白色,颗粒饱满,外观整齐。
这些特点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感,也反映了白玉米的新鲜和卫生程度。
其次是嗅觉评价。
白玉米具有独特的芳香气味,轻微的玉米香使人感到愉悦和食欲增加。
最重要的是味觉评价。
白玉米的甜味是其最吸引人的特征之一。
由于其高含糖量,白玉米带来的味觉满足感更强,令人回味无穷。
在对白玉米的感官评价中,风味品质和感官特性的评估十分重要。
对于风味品质,专家评委一般会对白玉米的色泽、外观、质地、甜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他们会对颜色的明亮度、颗粒的饱满度、颗粒之间的粘性等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其品质的好坏。
此外,味觉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品尝和口感测试,评委们会对白玉米的甜味、咀嚼感和后味进行评估,以确定其风味品质的优劣。
对白玉米的感官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借助专业评委的意见和参考标准来确定。
目前,世界各地都设有专门的风味评估机构和专家团队,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他们能够准确评估各种食物的风味品质和感官特性。
在实际评估中,常常采用盲测的方式,以尽量消除主观因素的干扰。
评委们会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对白玉米的风味品质和感官特性进行打分,并给出评估意见和建议。
优质玉米的标准
优质玉米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特征:优质玉米应具有饱满、均匀的颗粒,外表清洁、无霉斑、无裂缝,并且颜色鲜亮。
2. 内部质量:优质玉米的籽粒应饱满,无虫蛀、无霉变、无异味,籽粒间没有空荡感,有较高的品质保证。
3. 味道和口感:优质玉米在煮熟后应具有香甜的味道,口感饱满而嫩滑,不粘牙,且有一定的嚼劲。
4. 营养成分:优质玉米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有助于身体健康。
5. 种植环境:优质玉米应该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种植,如温暖的环境,充足的阳光和适量的降水。
6. 检验合格:优质玉米需要通过相关的质检机构的检验,符合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确保没有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
总之,优质玉米应该具有良好的外观特征,高质量的籽粒,口感好,营养丰富,并具备合格的种植环境和质检合格的标准。
判别常用饲料原料优与劣玉米、麦麸、豆粕和鱼粉是畜禽养殖中常用的几种饲料原料,由于品种、产地、收获期、加工方式、贮存条件的不同,品质存在差异。
使用品质不好的原料配制饲料,会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
虽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这些原料品质都有明确规定,但在生产实际中,品质优劣也难控制,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现场感官分析和实验室化学检测方法来判断原料优劣。
其技术要点是:1.玉米的感官指标:好的玉米颜色、光泽应该一致,颗粒饱满,有谷物的香味儿,没有异味儿,杂质含量≤1%、生霉粒≤2%。
杂质含量高的玉米,使用时要筛除杂质;水分含量高的玉米,使用和贮存时要防止其发霉变质;对于明显的发霉颗粒要进行剔除,使用时饲料中应适量添加脱霉剂。
2.小麦麸的感官指标:外观呈细碎屑状,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儿。
小麦麸容易虫蛀、酸败,水分超过14%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发霉变质。
3.豆粕的感官指标:呈浅黄褐色或浅黄色不规则的碎片状或粗粉状,色泽一致。
无发酵、霉变、结块、虫蛀;豆皮少、不含豆荚、秸秆等杂质;有正常的豆香味儿,无生味儿、焦糊味儿、霉味儿及其它异味儿。
4.鱼粉的感官指标:红鱼粉呈黄棕色、黄褐色,白鱼粉呈黄白色。
组织膨松、纤维状组织明显、含少量鱼眼珠、鱼鳞碎屑、鱼刺或鱼骨,无结块和霉变,有鱼香味儿,无焦灼味儿和油脂酸败味儿。
5.实验室化学分析:采集代表性样品,进行营养指标的检测。
几种原料的粗蛋白质和水分含量应达到的指标为:玉米粗蛋白质含量≥8%、水分≤14%;小麦麸粗蛋白质含量≥15%、水分≤13%;豆粕粗蛋白质含量≥43%、水分≤12%;进口鱼粉粗蛋白质含量≥63%、水分≤10%。
其它指标可以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综合判定。
好饲料课堂:玉米的品质控制玉米是主要的高能量饲料。
其品质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饲料的品质。
正常的玉米感官特性:籽粒整齐均匀,色泽呈现黄色或白色,无发霉味、酸味、和杀虫剂残留,感官检验玉米一般采用下列方法:1 视觉检验法:将样品放于盘内或手掌上,水分高的籽粒粒形膨胀,整个籽粒光泽性强。
2 触觉鉴定法:将样品放在盘内或手掌上.用于指触摸,通过手对籽粒捻、压、捏等来感觉软、硬,如籽粒较硬,则水分小,反之水分大。
3 齿碎鉴定法:将样品放人口中,用牙齿咬碎,根据破碎程度,牙齿感觉和发出声音高低,判断其水分大小,具体判断方法如下:玉米安全水分不超过14%(新玉米不超过15%)。
玉米水分在14%~15%时,胚部水分收缩明显凹下,基本与胚乳相平,有皱纹,经齿碎时震牙并有清脆的声音;用指甲掐比较费劲,大把握玉米时有刺手感;水分在16%~17%,胚部明显凹下,经齿碎不震牙。
但能听到齿碎时发出的响声,用指甲捏胚部,稍费劲;水分在18%~20%时胚部凹下,很易齿碎,外观有光泽,用手指甲掐不费劲;水分在21%~22%,胚部不凹下,基本与胚乳相平,牙齿极易破碎,有较强的光泽,用手指甲掐后能自动合拢;水分在23%~24%时,胚部稍凸起,光泽强;水分在25%~30%时,胚部突出明显,光泽特强,用手掐胚部有水渗出;水分超过30%的玉米籽粒呈圆柱形,用手指压胚部有水渗出。
水份超过30%的玉米多数是由于成熟度较差,没有进入成熟期,这样的玉米,当水分降到14%~15%以内时,就会出现呆白并有脱皮现象,胚乳组织疏松,角质胚乳很少,因此在配制浓缩料和预混料时,如果所利用的玉米成熟度不好,配制时就应当适当增加浓缩料等精料的用量或提高其它蛋白质的用量,以达到配制出符合畜禽生长的饲料。
国标按饲用玉米的容重、粗蛋白质、不完善粒以及卫生指标进行分级如下(实际检测中对粗蛋白质不做要求,或粗蛋白质要求在以下标准上减一个百分点):。
【玉米】玉米的质量鉴别方法(感官鉴别法)粮食人必须懂!收藏玉米的质量鉴别方法(感官鉴别法)(一)玉米类型与品种:玉米属颖果,有八个品种。
按籽粒形状,胚乳的结构及择的有无,可分为:马齿种、硬质种、腊质种。
软质种、甜质种、甜粉种、爆裂种和有浮种八种。
一般说来;马齿型玉米的特征是顶部凹陷,籽大,产赞高而品质欠佳。
硬质种玉米为古老品种。
籽粒外部全为角质淀粉,籽粒小,品质较好。
(二)玉米粒色和品质:玉米有黄色,白色,紫色,红色。
有粳性、糯性两种,糯性玉米剖开呈粉状不透明,粳性玉米呈半透明玻璃状。
注;旱玉米( 春种) 籽大饱满,不完善粒少,色泽鲜明,胚芽整齐,水分低。
晚玉米( 夏种) 籽粒略小于早玉米,色泽正常,胚芽较整齐,水分在同等情况下要大于早玉米。
(三)玉米感观鉴定方法:1.玉米色泽、气味鉴定:玉米具有它的固有色泽和气味。
如果脱粒后水分高,不及时晒干,遇上连续阴雨,容易发高热、生发、生芽、变质等情况中现。
凡发过高热的玉米,色泽发暗,光泽正常与正常籽粒显著不同。
气味失去了固有新鲜味。
2.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感观鉴定:黄曲霉毒素B1是强致癌物质。
(1) 含黄曲霉玉米的特征:据化验分析,严重黄曲霉的玉米籽粒呆白无光泽,重量减轻,胚部破损、发黑,破损处有大量黄绿色霉菌孢子,这种玉米每粒含黄曲霉毒素B1约2 微克。
轻度霉变的玉米籽粒胚部暗淡,结构疏松,破损或虫蚀处有少量黄绿色霉菌孢子,这种玉米每粒含黄曲鑫毒素B1约0 .5微克。
轻微霉变的玉米籽粒胚部瘪缩,胚乳破损,较正常籽粒小,这种玉米一般每粒含黄曲霉毒素B1约0 .01微克左右。
(2) 检验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感官鉴定难于定量。
从玉米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以后的外观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估计出一批玉米的污染程度。
第一、用手抓一把玉米,仔细观察该批玉米色泽正常与否,上下翻动看籽粒是否干洁、饱满. 完整。
破损,虫馋等要挑出单独检验。
一看破损、虫蚀的部位是否在胚部,二看胚部结构是否疏松,三看破损,虫蚀处是否有霉菌孢子,四看胚部色泽是否有暗淡,呆白,发黑,发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