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第一章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661.50 KB
- 文档页数:31
概论一、什么是国际贸易实务?二、国际贸易通常被人们分为三大部分, 即:货物进出口→有形贸易;技术进出口→技术贸易;服务进出口→无形贸易。
其主要内容包括买卖货物的品名和品质、数量、包装、价格、交付货物的时间和地点、运输方式、保险、价款的支付、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仲裁等。
三、出口贸易的基本业务程序1.出口前的准备工作(1)对国际市场的调查研究、分析和预测(2)制订出口商品经营方案或价格方案(3)落实货源、制订出口商品生产计划(4)广告宣传(5)选定客户和建立业务关系。
2.出口交易磋商和订立合同一般要经过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等几个环节。
3、出口合同的履行准备货物。
商品检验。
(2)落实信用证。
催证、改证。
(3)安排装运。
办理租船订舱, 报关, 投保等手续。
(4)制单结汇。
缮制各类单据, 交单结汇。
4.缮后或索赔与理赔工作第一章国际贸易惯例与贸易术语第一节国际贸易惯例一、定义: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些通用习惯做法和通例。
要点: (1)是经过长期反复实践而形成的(2)有赖于国际认可(3)内容比较明确和具有规范性(4)与现行法律没有冲突(5)需要有国家方面的承认, 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二、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普遍采用的主要惯例【重点的几个】价格术语: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第二节支付方面: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托收统一规则》(URC532)第三节贸易合同方面的国际惯例一、我国已提出保留的事项, 不适用《公约》, 不受其约束。
第三节适用范围:我国不同意扩大《公约》的适用范围, 仅同意《公约》适用于成员国之间签订的买卖合同。
第四节合同形式: 我国规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修改和终止都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第五节贸易术语方面的国际惯例一、贸易术语二、用一个简单的概念或英文缩写字母来表示价格的构成以及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 有关手续、费用和风险的责任划分。
第一章货物的品名与品质第一节品名与品质1.1 商品的品名1.2 商品的品质1.3 制订合同品质条款的原则1.1 商品的品名1.1.1 品名的含义1.1.2 构成合同标的物的条件1.1.3 品名的规定方法及注意事项1.1.1 品名的含义1. 品名的概念品名即商品的名称,法律上称为合同标的物(The subject matter)。
2. 合同标的物的概念(1) 我国合同法的概念:是指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共同指向的交易对象。
(2) 英美法的概念:是指用于换取对价(consideration)的物或事。
1997年10月,香港某商行向内地一企业按FOB条件订购5000吨铸铁井盖,合同总金额为305万美元(约人民币2534.5万元)。
货物由买方提供图样进行生产。
该合同品质条款规定:铸件表面应光洁;铸件不得有裂纹、气孔、砂眼、缩孔、夹渣和其他铸造缺陷。
合同规定(1):订约后10天内卖方须向买方预付约人民币25万元的“反保证金”,交第一批货物后5天内退还保证金。
合同规定(2):货物装运前,卖方应通知买方前往产地抽样检验,并签署质量合格确认书;若质量不符合同要求,买方有权拒收货物;不经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终止合同,否则由终止合同的一方承担全部经济损失。
要点评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外商利用合同中的品质条款进行诈骗的案例。
铸件表面“光洁”是一个十分含糊的概念,没有具体标准和程度;“不得有裂纹、气孔等铸造缺陷”存在的隐患更大,极易使卖方陷入被动。
对方的实际目标是25万反保证金。
这类合同的特点:价格诱人,工艺简单;技术标准含糊,并设有陷阱;预收保证金等后逃之夭夭,或者反咬一口;被欺诈对象多为合同管理不严、缺乏外贸经验、急功近利的中小企业。
1.1.2 构成合同标的物的条件1. 卖方必须对货物拥有所有权(title of property)(1) 卖方无所有权的情形●越权出售的货物。
例如:代理人、共同拥有人、公司负责人等在无授权情况下(without power of attorney)出售货物;●偷窃、诈骗、侵占来的货物;●侵犯工业产权(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技术诀窍)出售货物;●所有权受限制的货物(without clean title)。
2024年国际贸易实务全部知识点合同目录第一章:合同概述1.1 合同定义1.2 合同类型1.3 合同法律效力第二章:合同主体2.1 合同当事人2.2 合同代理2.3 合同主体资格第三章:合同内容3.1 合同条款3.2 合同标的3.3 合同价格第四章:合同形式4.1 书面合同4.2 口头合同4.3 电子合同第五章:合同签订5.1 合同谈判5.2 合同起草5.3 合同签订程序第六章:合同履行6.1 合同履行原则6.2 合同履行方式6.3 合同履行障碍第七章:合同变更与转让7.1 合同变更7.2 合同转让7.3 合同权利义务的转移第八章:合同违约8.1 违约责任8.2 违约赔偿8.3 违约预防与处理第九章:合同解除9.1 合同解除条件9.2 合同解除程序9.3 合同解除后果第十章:合同争议解决10.1 争议解决方式10.2 仲裁与诉讼10.3 争议解决机构第十一章:国际贸易合同11.1 国际贸易合同概述11.2 国际贸易合同条款11.3 国际贸易合同履行第十二章:国际贸易支付与结算12.1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12.2 国际贸易结算程序12.3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第十三章:国际贸易保险13.1 国际贸易保险概述13.2 国际贸易保险条款13.3 国际贸易保险操作第十四章:合同签订与备案14.1 合同签订方14.2 合同签订时间14.3 合同签订地点14.4 合同备案程序第一章:合同概述1.1 合同定义合同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就某一具体事项,基于共同意愿,依法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1.2 合同类型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内容,合同可以分为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服务合同、技术合同等。
1.3 合同法律效力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各方当事人应当遵守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合同主体2.1 合同当事人合同当事人是指参与合同签订并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2 合同代理合同代理是指一方当事人通过代理人进行合同签订的行为。
第一章商品的名称和质量说明商品的名称和质量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主要条款之一。
第一节商品的名称一、商品的名称(品名)的定义:是指能使某种商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一种称呼或概念。
商品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用途以及主要的性能特征。
命名商品的方法:一、以其主要用途命名二、以其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命名三、以其主要成分命名四、以其外观造型命名五、以其褒义词命名六、以人物名字命名七、以制作工艺命名第二节商品质量的含义和要求一、商品质量的含义商品的质量是商品的外观形态和内在质量的综合。
商品的外观形态:是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获得的商品的外形特征。
商品的内在质量:是指商品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生物特征、技术指标和要求等,一般需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分析测试才能获得。
二、商品质量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商品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商品的使用效能,影响着商品售价的高低、销售数量和市场份额的增减,买卖双方经济利益的实现程度,而且还关系到商品信誉、企业信誉、国家形象和消费者的利益。
我国政府把―以质取胜‖作为扩大出口和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战略之一。
三、对进出口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一)对进口商品质量的要求1 在进口贸易中,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
2 选购进口商品时,还应考虑我国国内现实的消费水平。
(二)对出口商品质量的要求1 强化出口商品生产厂商或销售商的质量观念。
2 发展适销对路的商品出口。
3 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
实例: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4 实行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制度。
5 出口商品质量应符合进口国的有关法令规定和要求。
第三节商品质量的规定方法一、用实物样品表示商品质量的方法1 定义:P302 分类:(1)凭卖方样品买卖(2)凭买方样品买卖3 基本概念:(1)原样:卖方所提供的能充分代表日后整批交货品质的少量实物。
(也称代表性样品)(2)复样:向买方送交样品时,卖方应留存的一份或数份同样的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