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总周数:1,学分数:1)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为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教学课程,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电子技术课程学习之后进行,是车辆工程专业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任务与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巩固电子技术知识,并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实践,掌握电路的设计方法,熟悉一般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过程,提高电路的调试、分析故障及设计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基本内容: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基本要求:1、设计准备:阅读设计指导书,明确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准备好工具包;准备好电路板、元器件、相关参考资料;2、设计计算:计算放大器的静态参数、动态参数;全面分析放大器,并了解放大器中每一个元件的作用;计算单稳态触发器的暂稳时间,全面单稳态电路的原理及每一个元件的作用;3、焊接与调试:严格按工艺要求、工艺顺序焊接电路;进行电路分析,调试电路,排除故障,达到预期要求;4、试验报告:整理数据,写出设计计算说明书或实验测试报告。
5、答辩:综合阐述课程设计的内容、目的、过程。
三、时间分配表(天)四、有关说明(一)本大纲是根据车辆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统一要求制订的。
(二)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
(三)教学建议:本课程应与《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同步进行。
(四)教材及参考书:《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指导书自编秦增煌《电工学》(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9 第5版秦曾煌《电工学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9 第5版(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结束后,学生必须按要求写出设计计算说明书或实验测试报告;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完成情况,结合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分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等做出成绩评定。
模拟电子技术及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常用电路;2. 理解并分析常用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3.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如Multisim、Proteus等)进行模拟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2. 能够分析和解决模拟电路中存在的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动手实践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模拟电路设计和分析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基本电路的定义、分类及功能;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放大电路:以晶体管放大电路为核心,讲解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性能及设计方法;教材章节:第二章3. 滤波电路:介绍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原理、特性及应用;教材章节:第三章4. 振荡电路:分析LC振荡器、RC振荡器等常用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教材章节:第四章5. 模拟电路仿真与设计:利用Multisim、Proteus等软件,进行模拟电路的仿真与设计;教材章节:第五章6.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完成模拟电路的设计与制作;教材章节:第六章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第二周:放大电路;第三周:滤波电路;第四周:振荡电路;第五周:模拟电路仿真与设计;第六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电类专业实践课时:一周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之后,集中安排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动脑又动手,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某一专题独立地开展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它是高等学校电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进行的一种综合性训练。
二、课程的任务与要求从课程设计的任务出发,应当通过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达到以下教学要求:(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电子电路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电路方案的分析、论证和比较,设计计算和选取元器件初步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电路以及元器件的工程技术规范,能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完成设计任务,编写设计说明书,正确地反映设计与实验的成果,正确地绘制电路图等。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安排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课程设计题目选择的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学生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
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水平、能完成的工作量和实验条件,恰当的选题。
争取让不同程度的学生, 经过努力能完成课程任务,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和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电了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其主要内容均是电了电路课程中学过的知识,而且多是应用集成电路组成的实用电子装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反映了电子技术的新水平。
噂题目有的以数字电路为主,有的以模拟电路为主,还有包含数学和模拟电路的综合性题目。
它们的设计指标不仅符合教学要求,并且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定的课题内容,设计方法难易适中。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课程设计环节代码:210410课程设计环节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urricular Design of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课程设计周数:1学分:1适用对象: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先修课程与环节:高等数学电路理论电子工艺实习二、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课程设计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核心——信号放大,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考验我们所学知识的成果,学校安排我们这次课程设计,它是有助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将是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方向的实际问题方面得到系统性的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把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能力,增强了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作为在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第一生产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所应具备的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模拟电子电路的设计、分析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方式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以硬件电路的设计与焊接实现为设计方式。
由于学生处于大学二年级,还没有学习EDA开发软件,因此硬件电路原理图的设计以手工画图完成。
而硬件电路的制造采用人工焊接的方式,材料由指导老师统一购买提供。
四、课程设计教学(或指导)方法与要求指导学生回顾《模拟电子技术》课堂上所介绍的典型输入、输出、放大电路,回顾运算放大器的使用和设计方法。
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模拟电子电路,然后由指导老师检查纠正,最后焊接制造成品。
要求:1)熟悉常用电子测试仪器、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分立元件传统手工焊接技术;2)熟悉基本模拟电子电路的功能原理,熟悉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原理;3)设计声音放大电路,并焊接制造成品。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基本情况学时:30学时学分:1学分课程设计代码:07120102适应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二、进度安排本设计共安排1周,合计4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实习动员及准备工作:2学时总体方案设计:4学时查阅资料,讨论设计:10学时撰写设计报告及答辩:12学时总结:2学时教师辅导:随时三、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模电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之后,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根据实际要求进行独立设计的能力。
初步掌握模拟电子线路的安装、布线、焊接、调试等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电子电路基本元器件的使用方法,训练、提高读图能力;掌握组装调试方法。
其中理论设计包括总体方案选择,具体电路设计,选择元器件及计算参数等,课程设计的最后要求是写出设计总结报告,把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若有实践条件,把实践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
2、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模电课程设计的教学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进行,以班为单位全班学生集中到设计室进行。
做到实训教学课堂化,严格考勤制度,在实训期间累计旷课达到6节以上,或者迟到、早退累计达到8次以上的学生,该课程考核按不及格处理。
在实训期间需要外出查找资料,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方可外出。
课程设计的任务相对分散,每3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完成一个课题的设计。
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要协作,同一小组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探讨、协商,可以互相借鉴或参考别人的设计方法和经验。
但每个学生必须单独完成设计任务,要有完整的设计资料,独立撰写设计报告,设计报告雷同率超过50%的课程设计考核按不及格处理。
四、设计题目及控制要求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1)任务与要求设计制作一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电源(2)主要技术指标与要求:①输出直流电压1.5~10V可调;②最大输出电流Icm=300mA;③稳压系数Sr≤0.05;④具有过流保护功能。
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试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试讲的教学内容为模拟电子技术相关知识,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电子元器件的特性;3. 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在通信、电力、医疗等领域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常见电子元器件的特性等。
教学难点: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次试讲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
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分析案例、进行实验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模拟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热情。
2. 讲解基本概念(15分钟)首先,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包括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等内容。
3. 案例分析(20分钟)接着,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讲解模拟电子技术在通信、电力、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4. 实验演示(30分钟)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模拟电子电路的实验演示,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模拟电子电路,观察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加深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最后,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展望模拟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和研究。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作业考核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合工大模拟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关键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2. 学习并识别常见的模拟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并了解其特性及应用。
3. 掌握电路分析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和分析,并解读模拟电路的原理图。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适当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对模拟电路进行搭建、调试和故障排查。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课程设计项目,独立完成小型模拟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并优化模拟电路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模拟电路及电子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课程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学会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实践操作的安全性和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合肥工业大学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模拟电路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电子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课程设计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同时强调实践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路基础理论- 放大器原理及其分类- 滤波器、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模拟电路中常见的反馈类型及作用2. 模拟电路元件- 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及应用- 二极管、晶体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参数- 运算放大器、比较器等集成电路的功能与应用3. 电路分析方法- 简单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交流、直流电路分析方法- 模拟电路的频率响应分析4. 课程设计项目- 小型放大器电路设计- 滤波器、振荡器电路设计- 模拟电路综合设计案例5. 教学大纲与进度安排- 第1周:模拟电路基础理论- 第2周:模拟电路元件及集成电路- 第3周:电路分析方法- 第4周:课程设计项目启动,分组讨论- 第5-7周:课程设计项目实施与调试- 第8周:课程设计项目验收与总结教学内容关联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1-3章,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内容;《电子线路》第4-6章,涉及电路分析方法和模拟电路元件;《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指导书》作为课程设计项目参考。
51模拟电子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模拟电子琴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电路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知识,分析并解释模拟电子琴音调、音量、音色的调控原理。
3. 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能够识别并演奏简单的乐曲。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拟电子琴的组装和调试。
2. 学生能够通过操作模拟电子琴,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演奏实践,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子技术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养成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3. 学生通过学习模拟电子琴,增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电子知识与音乐艺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修养。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知识和音乐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与实现,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模拟电子琴的基本原理与电路组成- 音调、音量、音色调控原理- 音乐基础:五线谱、音符、节奏等2. 实践操作:- 模拟电子琴的组装与调试- 模拟电子琴演奏技巧- 创作与演奏简单的乐曲3. 教学大纲:第一周:认识模拟电子琴,学习基本原理与电路组成,了解音调、音量、音色调控原理。
第二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如五线谱、音符、节奏等,并进行模拟电子琴的初步操作。
第三周:分组进行模拟电子琴的组装与调试,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第四周:学习演奏技巧,练习演奏简单乐曲,提高音乐表现力。
第五周:创作小组作品,进行演奏展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章节进行安排。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课程编号:本大纲主笔人: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开设目的本课程是在前导验证性认知实验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命题设计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查阅资料、设计、安装和调试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
综合设计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电子工程素质和科学实验能力非常重要,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必由之路。
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的综合性试验。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模拟、数字、高频电路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了解一般电子电路与单片机构成简单系统及简单编程的方法。
促使学生积累实际电子制作经验,准备走向更复杂更实用的应用领域,是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前的技能培训课程。
目的在于巩固基础、注重设计、培养技能、追求创新、走向实用。
二、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以电子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设计实验分为基础型和系统型两个层次,基础型指基本单元电路设计与调试,系统型指若干个模拟、数字、高频基本单元电路组成并完成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的设计、调试;2、熟悉常用电子仪器操作使用和测试方法;3、学习计算机软件辅助电路设计方法,能熟练应用Protel 99 SE、Protel 99 PCB SE或Protel DXP进行电路设计和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制作;4、学习电子系统电路的安装调试技术;5、拓展电子电路的应用领域,能设计、制作出满足一定性能指标或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设计任务。
实验方法1、学生自学与指定设计题目有关的参考资料;2、在规定时间内学习使用有关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电路设计的方法3、学生针对实验课题的要求,查找资料提出设计方案,写出设计步骤,并进行初步设计;4、学生必须完成基本设计任务后才能进行选作实验;5、教师在课内外给予及时指导和答疑6、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应适当讲授。
大学模电数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电路组成;2. 掌握常用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的功能、应用及相互转换方法;3. 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在现代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并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如Multisim、Proteus等)进行电路仿真和测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电子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理论基础,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信号与模拟电路概念;- 基本放大电路原理与类型;- 模拟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 模拟信号处理技术。
2.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概念;- 逻辑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 时序逻辑电路与触发器;- 数字集成电路及其应用。
3. 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 模数转换器(ADC)原理及类型;- 数模转换器(DAC)原理及类型;- 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4. 仿真与实践:- 使用Multisim、Proteus等软件进行电路仿真;- 设计并搭建简单的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 进行电路测试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电路设计及应用。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课程设计环节代码:210410
课程设计环节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Curricular Design of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设计周数:1
学分:1
适用对象:电子信息通信工程
先修课程与环节:高等数学电路理论电子工艺实习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课程设计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核心——信号放大,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考验我们所学知识的成果,学校安排我们这次课程设计,它是有助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将是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方向的实际问题方面得到系统性的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把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能力,增强了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作为在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第一生产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所应具备的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模拟电子电路的设计、分析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方式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以硬件电路的设计与焊接实现为设计方式。
由于学生处于大学二年级,还没有学习EDA开发软件,因此硬件电路原理图的设计以手工画图完成。
而硬件电路的制造采用人工焊接的方式,材料由指导老师统一购买提供。
四、课程设计教学(或指导)方法与要求
指导学生回顾《模拟电子技术》课堂上所介绍的典型输入、输出、放大电路,回顾运算放大器的使用和设计方法。
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模拟电子电路,然后由指导老师检查纠正,最后焊接制造成品。
要求:1)熟悉常用电子测试仪器、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分立元件传统手工焊接技术;
2)熟悉基本模拟电子电路的功能原理,熟悉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原理;
3)设计声音放大电路,并焊接制造成品。
五、课程设计内容和时间安排
(一)放大电路的复习(第一天)
上午:复习模拟电子技术中各典型放大电路的原理。
下午:复习运算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实习地点:英东楼318、319。
场地要求:黑板。
(二)设计声音放大电路(第二天)
上午:讲解声音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声音放大电路。
下午:检查学生设计的电路。
实习地点:英东楼318、319。
场地要求:黑板。
(三)焊接制造声音放大电路(第三天)
上午:说明各电子元器件的引脚定义,开始焊接制造电路。
下午:焊接电路。
实习地点:英东楼318、319。
场地要求:黑板、电烙铁、焊锡。
(四)调试、验收(第四天)
上午:未完成成品制造的同学继续完成;已完成的同学进行电路调试。
下午:成品验收。
实习地点:英东楼318、319。
场地要求:黑板、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烙铁、焊锡。
(五)书写课程设计报告(第五天)
上午: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下午:交课程设计报告、打扫实验场地。
实习地点:英东楼318、319。
场地要求:黑板。
六、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一)放大电路的复习
1、要求
(1)熟练掌握模拟电子技术中各典型放大电路以及运算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2)强调学生课程设计的安全教育和注意事项。
2、重点、难点
重点:模拟电子技术各典型放大电路以及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
难点:典型放大电路及运算放大电路的适用范围。
3、说明:复习各种差分放大电路、共射放大电路、互补输出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
(二)设计声音放大电路
1、要求
(1)掌握声音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2)根据已学的模拟电子技术知识设计实际的声音放大电路。
2、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电路。
难点:典型放大电路以及运算放大电路的挑选。
3、说明:指导讲解驻极式声音传感器的引脚及其使用方法,要求学生绘画声音放大电路的原理图。
(三)焊接制造声音放大电路
1、要求
(1)了解各电子元器件的引脚定义;
(2)掌握焊接技巧。
2、重点、难点
重点:元器件合理布局,连接正确。
难点:元器件布局合理,引线连接可靠。
3、说明:指导学生学习各电子元器件的引脚定义。
(四)调试、验收
1、要求
(1)熟练掌握电子电路的调试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电子电路的调试方法。
难点:电子电路的调试方法。
3、说明:指导学生使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对成品进行调试,学会通过观察电路的输出波形来判断电路存在的问题。
(五)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1、要求
(1)书写规范的课程设计报告。
2、重点、难点
重点:报告中应突出设计思想、所设计的电路原理图的分析、成品的调试方法和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分析。
难点:无。
3、说明:验收课程设计报告,打扫实验场地。
七、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
(一)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教学成绩考核按平时成绩和“声音放大电路”成绩和课程设计报告考查综合的方式进行。
考核形式多样化,按平时考勤、表现成绩,“声音放大电路”验收成绩和课程设计报告考查综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按照《实践教学计划书》完成各类课程设计教学任务,经考查合格者,给予相应学分。
(二)成绩评定标准
考查采用五级记分制(五级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实习表现占30%、实习报告内容占20%、“声音放大电路”验收成绩占50%。
八、课程设计指导书(小四黑体)
童诗白、华成英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九、其他说明(小四黑体)
强调使用电烙铁的安全。
大纲修订人:刘毅修订日期:
大纲审定人:审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