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力量的崛起
- 格式:ppt
- 大小:810.50 KB
- 文档页数:20
专题九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崛起师:通过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在两极格局下,起主导作用的是美苏两国。
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有一些力量在崛起和发展。
请问有哪些力量?生:欧盟、日本、第三世界。
师:这些力量的崛起,日益冲击着战后的两极格局。
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欧盟。
一、联合的欧洲(投影图片)师:这是今天的欧盟总部大厦,大家知道它在哪里吗?生:比利时布鲁塞尔。
(投影图片)师:这是欧盟的会旗和会徽,上面都是12颗星,请大家思考:12颗星象征什么?围成了一个圆形有什么寓意?(12颗金黄色的星象征着欧盟当时的12个成员国:1986年发展为12国,欧盟诞生时也是12国;围成一个圆形象征着欧盟各国的团结、统一)。
(一)联合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投影归纳)1、经济前提: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2、现实需要:经济发展内在需求,要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抵御来自美国的控制,重新树立西欧的形象;3、历史教训:缓和民族仇恨,消除法德矛盾,实现不再战;4、客观条件:欧洲国家共同历史文化、共同的价值观、宗教信仰以及经济结构、体制和发展水平接近,经济和贸易关系历来密切,而地域又相连。
师(过渡):了解了为什么而联合,下面我们继续了解怎样联合(即联合的过程)。
(二)联合的过程第一步:学生看书,完成表格第二步:教师地图演示,学生观看(略)——主要让学生感知欧盟成员国是不断扩大的。
第三步:学生结合表格和地图,思考: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何特点?特点:1、成员国不断增加,由西欧扩大到东欧。
2、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
(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师(过渡):那么,欧洲的联合,对国际关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投影材料)材料一:1958—1969年间,欧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6.5%。
1984年,欧洲共同体10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3747亿美元,超过美国1.43倍。
(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教师说明:今日世界经济已经是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
材料二: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美国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历史ⅰ人民版9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崛起【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进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形,明白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进展,多层次、多角度把握历史进展的时期特点。
2.通过阅读地图、图片,了解和把握识别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的差不多技能;通过分析和明白得所搜集的历史材料,把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差不多技能;通过对相关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差不多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史料,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相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采纳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制造必要的前提,并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客观恰当评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进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明白得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展的专门性。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进展大势,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差不多学习了关于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相关知识;学生有实际参与课堂能力和自主、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过程及阻碍。
教学难点: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阻碍【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表格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连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显现和保持。
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固性。
第2课新兴力量的崛起历史时空坐标核心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美苏的威胁和西欧自身的衰落,欧洲开始走向联合,共同维护欧洲经济的发展成为根本目的,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历史解释:通过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中国等新兴力量崛起的史料,认识综合国力是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细致梳理·核心点]一、“欧洲人的欧洲”1.背景(1)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
(2)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2.进程(1)经济一体化①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
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④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一体化①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②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③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④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共同体内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
[轻巧点拨·关键点][思维点拨]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
欧共体成立后,在政治经济领域展开多方面合作,实力大大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和两极格局,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
[轻巧识记]共同体的形成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原因(1)经济上: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教育、科技上:重视教育,发展高科技。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课标要求] 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欧洲人的欧洲”1.背景(1)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
(2)欧洲各国联合有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2.进程(1)经济一体化:①进程:1951年,建立________________。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
②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______、人员、劳务和______的自由流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一体化:①欧洲各国奉行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②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③1975年,共同体立法机构“__________”成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④20世纪80年代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
思考1 欧洲一体化启动的原因有哪些?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原因(1)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并制定一系列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外交上坚持以____________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关系。
(3)重视教育,发展______________。
2.表现(1)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3)80年代末进入泡沫经济时代,但在世界经济中仍然举足轻重,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3.影响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推动日本谋求“____________”的目标,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思考2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迅速勃兴,你认为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三、中国的振兴1.经济建设成就(1)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教案标题: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目标:1. 了解新兴力量的概念和特点。
2. 探索新兴力量的崛起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新兴力量的定义和背景。
2. 分析新兴力量的崛起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学生小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
3. 与新兴力量相关的案例和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多媒体展示新兴力量的定义和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你认为新兴力量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探索新兴力量的崛起: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新兴力量的案例,并分析其崛起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小组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案例,并讨论其影响。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意见。
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1. 设计创新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一个创新项目,可以是与新兴力量相关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
2. 小组展示和评价: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新项目,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和建议。
总结:1. 总结新兴力量的概念和特点。
2. 回顾新兴力量的崛起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3. 强调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在应对新兴力量挑战中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不同新兴力量的案例,并分析其影响。
2. 组织学生参观或参与与新兴力量相关的展览、活动或社区项目。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评价学生小组展示和创新项目的质量和创意。
3. 收集学生的书面反馈和思考。
教学资源:1. 多媒体展示材料。
2. 新兴力量案例和资料。
3. 学生小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姓名。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一、课标内容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学习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形成基本过程;简述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与概况及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作用;知道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了解不结盟运动的作用;说出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主要表现;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说明:学习本课要抓住“新兴力量”与“崛起”这两个关键,了解战后出现了哪些新兴力量及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历史阶段特征。
二、教材分析:1、新课程非常清晰叙述了四支崛起的新力量,条目清楚。
2、新课程把两极格局下的新兴力量合为同一模块,淡化了意识形态的标准强调了多极力量的存在与发展,突出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
三:教材重点、难点重点:有哪些新兴力量冲击着两极格局;他们是怎样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难点:如何理解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1、从课标的要求看,更多地是要求简述各历史事件,所以首先要完成记忆层次的内容。
如:欧共体形成的过程、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等。
2、让学生完成表格,用表格的形式把四股新兴的力量呈现出来,一目了然。
新兴力量的崛起3、让学生体会多极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感受世界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4、要充分利用学习思考题与课后练习,因为新的课程在这些方面的设计比较实用,深刻。
如学习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请你谈谈,中国进一步发展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我个人认为让学生谈谈优势固然重要,更应让学生谈谈问题,并谈谈解决的办法。
五、教学流程1.出示世界地图,回顾美苏争锋,引出新兴力量的崛起,初步明确四股新兴力量的空间位置。
2.阅读教材,出示表格,完成表格中的各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