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应用系统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285.55 KB
- 文档页数:15
随着安全问题频发以及网络环境的变化,也让企业意识到原有的边界安全防护产品已不能全面防御现在的各种网络攻击。
Web应用防护系统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Web应用防护系统将安全防护代码直接嵌入到应用程序中,可以实时检测和阻断攻击,还能分析应用行为和行为情景进而持续分析系统安全态势,无需人工干预就能实现自我保护或者自动重新配置系统。
铱迅Web应用防护系统(也称:铱迅网站应用级入侵防御系统,英文:Yxlink Web Application Firewall,简称:Yxlink WAF)是铱迅信息结合多年在应用安全理论与应急响应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一款应用级防护系统。
在提供Web应用实时深度防御的同时,实现Web应用加速与防止敏感信息泄露的功能,为Web应用提供全方位的防护解决方案。
产品致力于解决应用及业务逻辑层面的安全问题,广泛适用于“政府、金融、运营商、公安、能源、税务、工商、社保、交通、卫生、教育、电子商务”等所有涉及Web应用的各个行业。
部署铱迅Web应用防护系统,可以帮助用户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各类网站安全问题,如:注入攻击、跨站攻击、脚本木马、缓冲区溢出、信息泄露、应用层CC攻击、DDoS攻击等常见及最新的安全问题。
高性能攻击特征检测引擎铱迅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攻击特征检测引擎(英文:Yxlink Fast Attack Detect Engine,简称:Yxlink FADE),支持千万级别的并发连接、四十万级别的每秒新建HTTP 连接,轻松应对电信级的Web应用处理首创“攻击混淆解码引擎”针对Web攻击的各种编码、特征变换进行迅速、准确的解码处理、防止被绕过再次攻击、十余年Web安全攻防研究经验,拥有超过万名用户验证的实战型规则库,抵御OWASP TOP 10攻击,解决0Day攻击,有效应对新型攻击支持包过滤、阻断、入侵检测等防御手段,采用多检测引擎并发处理流量数据返回报文Gzip解码检测,支持chunked encoding网站统计交互式统计视图地域视图可按国家、省、市交互式体现可以统计客户端访问的浏览器、操作系统信息可以统计客户端访问来自于哪些搜索引擎、搜索词以及访客排行,以便用户更好的了解自己网站的访问信息网络层即插即用软硬件的即插即用式设计,无需管理员进行复杂的配置;对于标准的Web业务系统,可以达到接入即防御的能力智能阻断设备将根据设定的触发条件,动态识别频繁尝试入侵的来源IP地址,并在一段时间内拒绝该IP地址对网站的入侵行为和正常访问BYPASS支持及高可用性支持电口、光口(某些型号)软、硬件Bypass,在设备断电或者异常故障情况下,保证网络传输直连,保障业务系统的正常访问支持双机热备部署(HA),自动检测网络是否正常,发生异常时可切换到备机继续运行,保证了无单点故障,使业务系统具有7×24小时的可用性多功能报表攻击类型、攻击次数、攻击来源的自定义统计Webshell脚本木马统计Webshell脚本木马与攻击事件关联统计网站访问统计、流量统计Web应用安全防护防御黑客Web攻击:如SQL注入、XSS跨站脚本、CSRF、远程包含漏洞利用、Cookie 劫持防御非法HTTP请求:如PUT、COPY、MOVE等危险HTTP请求防御脚本木马上传:如上传ASP/PHP/JSP/脚本木马防御目录遍历、源代码泄露:如目录结构、脚本代码数据库信息泄露:SQL语句泄露防御服务器漏洞:如IIS代码执行漏洞、Lotus缓冲区溢出漏洞等防御网站挂马:如IE极光漏洞防御扫描器扫描:如WVS、Appscan等扫描器的扫描防御DDOS攻击:自动进行流量建模,自定义阈值,抵御SYN Flood、UDP Flood、ICMP Flood、ACK Flood、RST Flood等防御CC攻击:如HTTP Flood、Referer Flood,抵御Web页面非法采集URL自学习建模保护自动网站结构抓取:自动抓取网页结构并建立相关模型访问流量自学习:根据正常访问流量建立模型自动建立URL模型:自动建立可信的URL数据模型与提交参数模型URL模型自定义:支持模型自定义以及对自动建立模型的修改网页防篡改实时监控网页请求的合法性,拦截篡改攻击企图,保障网站公信度;防篡改模块运行在WAF中,不占用主机资源,隐藏自身,提高安全性应用层ACL高级访问控制设置精确到URL级别的目的、来源IP的访问控制支持针对防御规则的高级访问控制:具有5种状态控制内置50多种搜索引擎保护策略可制定计划任务,根据时间段进行访问控制网络虚拟化支持使用单个公网IP地址,绑定多个主机头名。
随着计算及业务逐渐向数据中心高度集中发展,Web 业务平台已经在各类政府、企业机构的核心业务区域得到广泛应用,Web 业务的迅速发展也引起了黑客们的强烈关注,他们将注意力从以往对传统网络服务器的攻击逐步转移到了对Web 业务的攻击上。
Web 应用防护系统的出现,给当前的安全市场打了一针兴奋剂,Web 应用安全的问题迎刃而解。
各政府、企业纷纷要求安装Web 应用防护系统。
Web应用防护系统技术原理是什么:Web应用防护系统技术原理是什么:“Web应用防护系统”支持多种灵活的部署方式,如透明网线模式、旁路反向代理模式、路由模式、混合部署模式、虚拟化部署模式。
主要部署方式1.透明网线模式2.混合部署模式机模式3.旁路反向代理模式4.路由模式5.混合加密部署模式6.单IP虚拟化部署模式其中,“铱迅Web应用防护系统”的透明网线模式尤为出色,管理员在不需要修改原网络拓扑结构的情况下,“铱迅Web应用防护系统”相当于一根网线串入网络中,对Web攻击进行防御。
而混合部署模式更是对较为复杂的网络应用环境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均衡部署能力。
“铱迅Web应用防火墙”的透明网桥模式,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有着先天的优势:1.透明网线模式透明网线模式指在两台运行的设备中间插入“铱迅Web应用防护系统”,但是对流量并不产生影响。
在透明网线模式下,“铱迅Web应用防护系统”可以阻断、过滤来自Web应用层攻击,而让其他正常的流量通过。
透明网线部署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快速、简便,对于标准的Web应用(基于80/8080端口的Web应用),可做到即插即用,先部署后配置。
采用“铱迅Web应用防护系统”透明网线模式部署模式主要应用于如下五种场景:1)单一混合型服务器(Web应用、DB在同一台服务器上)2)单一分离式服务器(Web应用、DB采用不同的服务器部署,但Web服务器只有一台)3)集群式Web服务器(多台集群型Web服务器)4)半分散式Web服务(Web服务器分布在局域网的部分子网中)5)全分散式Web服务(Web服务器几乎分布在局域网的任何子网中)单一混合型Web服务部署模单一混合型Web服务主要体现在采用一台服务器提供Web服务,在该服务器同时存在数据库服务,这种情况主要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Web服务器模式。
web应用防护系统致力于解决应用及业务逻辑层面的安全问题,web应用防护系统广泛适用于“政府、金融、运营商、公安、能源、税务、工商、社保、交通、卫生、教育、电子商务”等所有涉及Web应用的各个行业。
部署铱迅Web应用防护系统,可以帮助用户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各类网站安全问题,如:注入攻击、跨站攻击、脚本木马、缓冲区溢出、信息泄露、应用层CC攻击、DDoS攻击等常见及新的安全问题。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web应用防护系统主要功能是什么?Web应用安全防护:防御黑客Web攻击:如SQL注入、XSS跨站脚本、CSRF、远程包含漏洞利用、Cookie 劫持;防御非法HTTP请求:如PUT、COPY、MOVE等危险HTTP请求;防御脚本木马上传:如上传ASP/PHP/JSP/脚本木马;防御目录遍历、源代码泄露:如目录结构、脚本代码;数据库信息泄露:SQL语句泄露;防御服务器漏洞:如IIS代码执行漏洞、Lotus缓冲区溢出漏洞等;防御网站挂马:如IE极光漏洞;防御扫描器扫描:如WVS、Appscan等扫描器的扫描;防御DDOS攻击:自动进行流量建模,自定义阈值,抵御SYN Flood、UDP Flood、ICMP Flood、ACK Flood、RST Flood等;防御CC攻击:如HTTP Flood、Referer Flood,抵御Web页面非法采集;URL自学习建模保护:自动网站结构抓取:自动抓取网页结构并建立相关模型;访问流量自学习:根据正常访问流量建立模型;自动建立URL模型:自动建立可信的URL数据模型与提交参数模型;URL模型自定义:支持模型自定义以及对自动建立模型的修改;网页防篡改:实时监控网页请求的合法性,拦截篡改攻击企图,保障网站公信度;防篡改模块运行在WAF中,不占用主机资源,隐藏自身,提高安全性;应用层ACL高级访问控制:设置到URL级别的目的、来源IP的访问控制;支持针对防御规则的高级访问控制:具有5种状态控制;内置50多种搜索引擎保护策略;可制定计划任务,根据时间段进行访问控制;网络虚拟化:支持使用单个公网IP地址,绑定多个主机头名。
数据库的Web应用与前端开发近年来,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数据库成为了重要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手段。
同时,Web应用和前端开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本文通过介绍数据库的Web应用和前端开发,分别从概念、技术特点及应用场景等多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据库的Web应用1.概念数据库的Web应用是指将数据库应用于Web应用系统中的一类应用程序,也是当前开发Web应用的主要手段之一。
Web应用系统通过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之间搭建一个数据服务层,实现了与数据库的连接,从而实现Web应用系统对数据的存储、查询、更新等操作。
2.技术特点数据库的Web应用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数据安全性高:系统通过对系统进行权限控制,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记录等多种方式,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2)应用开发效率高:开发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库的Web应用开发框架,进行快速应用程序的开发,从而提高应用开发效率。
(3)应用范围广泛:数据库的Web应用无论在商业还是非商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3.应用场景数据库的Web应用在互联网应用场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在线教育等。
在电子商务领域,Web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商品信息、交易记录的查询和订单的管理等;在社交网络领域,Web应用系统可以实现用户的注册、好友关系的管理和动态消息的发布等。
二、前端开发技术1.概念前端开发技术是指在Web应用程序中,将图形界面和交互功能都实现在用户的浏览器端,并通过一系列的前端技术实现向后台服务器发送请求和获取响应数据的技术。
2.技术特点前端开发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开发效率高:前端技术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实现Web应用的用户界面和交互功能。
(2)响应速度快:前端技术可以通过使用Web缓存、预加载等多种方式,缩短Web应用的响应时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3)可维护性强:前端技术可以通过使用模块化、组件化等方式,提高Web应用的可维护性,降低项目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web应用安全评估系统
Web应用安全评估系统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检测Web应用程序的安全性的系统。
它通过自动化工具、扫描器和手动测试等方式,发现Web应用程序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安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修复建议和安全措施。
Web应用安全评估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功能和模块:
1. 漏洞扫描:系统使用各种自动化工具和扫描器对Web应用程序进行全面扫描,以发现常见的安全漏洞,如跨站脚本(XSS)、SQL注入、文件包含等。
2. 手动测试:系统还提供手动测试功能,让安全专业人士可以模拟攻击者的行为,深入评估Web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手动测试可以发现一些常规的扫描器难以探测到的漏洞。
3. 报告生成:系统生成详细的评估报告,包括发现的漏洞、风险级别、修复建议等。
报告通常包含图形化的漏洞概况、趋势以及统计数据,以便用户更好地了解Web应用的安全状况。
4. 漏洞管理:系统提供漏洞追踪和管理功能,帮助用户跟踪漏洞修复的进度,确保漏洞得到及时处理和修复。
5. 安全建议和指导:系统提供相应的安全建议和指导,帮助用户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和修复漏洞。
Web应用安全评估系统的目的是帮助组织识别和解决Web应
用程序中的安全问题,降低被攻击的风险,并提高Web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同时,它也可以用于符合合规要求,如PCI DSS、ISO 27001等。
WEB开发三层架构概述关于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删、改、查。
概述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
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成为领域层)、表示层。
三层结构原理:3个层次中,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
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
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表示层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
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无疑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
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
例如Martin Fowler在《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一书中,将整个架构分为三个主要的层:表示层、领域层和数据源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