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23
初中-历史-打印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明代对外关系两件大事:
交往:郑和下西洋冲突:戚继光抗抗倭
一、明朝的对外开放和交流:郑和下西洋▲▲▲
(1)目的: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主要目的)。
B、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西洋:明朝时期,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叫做西洋)
(2)条件:①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②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船上配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③明朝政府的支持;④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3)概况:时间:1405~1433年;次数:七次;经过: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泉州灵山圣墓内的郑和行香碑上,记载了郑和第五次航行前来此处行香的史实。
)
(4)意义: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
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明朝的对外冲突:戚继光抗倭▲▲▲
(1)倭寇: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掠夺和骚扰,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2)概况:16世纪中期,戚继光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
“戚
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前往福建、广东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
(3)性质: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4)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点+练习郑和下西洋▶目的o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时间规模o1405--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
▶航行地区o郑和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地位及影响o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戚继光抗倭▶倭寇o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惊现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抗倭经过o在东南倭寇最猖獗之时,明朝派戚继光抗倭。
o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进行严格训练,操练阵法,组建“戚家军”。
o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
o此后,戚家军消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倭患基本解除。
▶性质o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o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下列哪些地区()①马六甲海峡②红海沿岸③印度半岛④非洲东海岸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诗中的“危”指()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3、“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材料反映出“戚家军”的历史功绩是()A.荡平东南沿海倭寇B.收复台湾全部领土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抗击沙皇俄国入侵4、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B.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5、1405—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红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C.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6、戚继光受到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爱戴的最主要原因是()A.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B.戚家军纪律严明,受到人民的欢迎C.戚继光坚持抗倭,反抗外来侵略D.戚继光是民族英雄7、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A.抗元的决心B.抗倭的决心C.抗清的决心D.收复台湾的决心8、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回答:(1)郑和远航的出发点是哪里?最远抵达哪里?(2)当时你若是一名商人,你会携带哪些你认为销路好的商品?(举两例)(3)郑和作为“世界海洋第一人”,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的?(4)请说说纪念郑和远航对我们今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