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中的运用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11
思维导图在初中名著阅读中的探索与运⽤⼀、问题提出的背景(⼀)新课改形势下对名著阅读的新要求名著阅读⼀直是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初中⽣的课外阅读就曾明确提出:“⼴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014年1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出台《北京市中⼩学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更进⼀步指出:“初中扩⼤学⽣阅读视野,提升学⽣的思维品质。
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较阅读,读懂⼀般科技类和说明类⽂章。
”要求“教师要注重阅读⽅式和⽅法的指导,引导学⽣提升阅读品位,增加⽂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
”⾃此,各种形式的名著阅读活动开始如⽕如荼地展开。
如今,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名著阅读也愈来愈受到⼴⼤师⽣的重视。
纵观近⼏年北京市的中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名著阅读的分值已从2009年开始的3分提升⾄2016年的10分,预计未来的分值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考查⽅式也从单⼀的类似⽂学常识的填空转变为对名著⼈物与情节的综合性、多⾓度考查。
2016年1⽉,《北京市⾼级中等学校招⽣考试考试说明》⼀⽂更是⾸次以附录形式列出了名著考查的具体范围,包括《论语》《三国演义》《⽔浒传》《西游记》《朝花⼣拾》《骆骆祥⼦》《红岩》《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等9本书。
这也就意味着,曾经依靠考前恶补突击就能勉强应付的名著阅读已⽆法适应如今的考试,要想实现语⽂的教学价值和学⽣的精神成长,踏踏实实读名著已是⼤势所趋。
(⼆)我校初中⽣的具体学情及在名著阅读⽅⾯的困难研究者所在的北京市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原北京市⼤望路中学)是⼀所九年⼀贯制学校,也是朝阳区的区级⽰范校。
学校地处朝阳区西⼤望路的通惠河旁,由于曾长期正对着外来务⼯⼈员较多的东郊市场,因此,我校外来务⼯⼈员⼦⼥的⼊学⽐例⼀直居⾼不下。
以研究者所教班级为例,40名学⽣中有30⼈来⾃京外,这些孩⼦的⽗母都是外地来京的务⼯⼈员,其中超过⼀半(58%)的⽗母只有⼩学或是初中学历,受学历所限,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多是个体、服务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