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案例 成年晚期)
- 格式:ppt
- 大小:199.50 KB
- 文档页数:10
成年人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概述该文档旨在分析一位成年人的心理咨询案例。
这个案例提供了深入了解成年人心理问题和咨询的机会。
案例背景该案例涉及一位名叫张雪的成年女性。
张雪来自一个繁忙的家庭,她的父母在她成长过程中非常忙碌,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她。
这导致张雪在成长过程中感到孤立和缺乏关爱。
问题描述张雪在近期感到焦虑和孤独。
她发现自己很难与他人建立深层连接,并且对未来感到迷茫。
这些问题对她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咨询过程张雪决定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来解决她的问题。
她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预约了会面。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张雪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模式。
他们共同探索了张雪童年时期的经历以及她对未来的期望。
在几个咨询会话后,张雪逐渐开始理解自己在与他人建立关系时面对的挑战。
咨询师引导她探索自我认知和建立自尊心、自信心的方式。
解决方案与结果在咨询过程中,张雪逐渐学会了与他人建立更深层的连接。
她通过逐渐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提高了自己的情绪稳定性。
她学会放下对过去的固执,关注当前的幸福和未来的目标。
通过心理咨询的帮助,张雪逐渐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心和生活动力。
她开始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取得了积极变化。
结论以上是一份成年人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展示了心理咨询对于帮助成年人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善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合适的咨询过程和解决方案,成年人可以找到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的平衡,从而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获得成功和满足。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十一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内容提要】成年晚期即老年期,一般指从60岁到衰亡这段时期。
本章首先概括叙述老龄、老化及其理论以及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继而分别阐述成年晚期的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变化,最后讨论成年晚期面临的挑战、发展任务、心理卫生问题,以及长寿心理特点、面临死亡的情绪反应。
【学习目标】1.了解老龄、老化及其理论以及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
2.掌握成年晚期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或特点。
3.了解成年晚期面临的挑战、发展任务、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及长寿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4.了解人类对死亡态度的历史演变、个体对死亡的认知发展以及濒临死亡的情绪反应。
【关键词】成年晚期老龄老化濒死情绪反应第一节老龄、老化与发展成年晚期,亦称成人晚期、老年期,一般指从60岁到衰亡这段时期。
成年晚期个体身心变化的基本特点是:尽管个别差异很大,但其总的趋势是逐渐表现出退行性变化。
从生理上而言,神经、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内分泌以及骨骼等系统,均趋于衰退,功能减弱。
由于生理上的退行性变化、年龄的增长以及退休后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变和非规范事件的发生,导致心理上的种种变化:认知活动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易生消极的情绪情感,但生活满意度一般较高;个性有所变化,但持续稳定多于变化。
可见,老年期是一个在退行性变化的总趋势下仍保持诸多优势的时期,是衰退与获得性发展并行的时期。
研究老年期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关爱老年人,服务于社会。
一、老龄与老化(一)老龄与人口老化老龄指进人老年期的年龄。
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从各自的角度研究老龄问题,所使用的年龄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分别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等概念。
但历龄(历法年龄)或时序年龄,即按出生年月计算的年龄,是各学科一致通用的。
发展心理学所说的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这里的年龄指历龄。
人到多大年龄算是老年呢?各个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的划分标准不一。
成年晚期是一个人生命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们晚年生活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身体逐渐衰老,健康状况开始变差,这对心理健康产生了一
定的影响。
为了保持成年晚期心理健康,有几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和重视。
首先,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成年晚期的心理健康非常关键。
身体逐渐
衰老,可能会伴随一些身体不适和功能衰退,但是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来应
对这些变化。
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人们保持乐观的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
和希望,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变化。
此外,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保持成年晚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身体健
康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当身体出现问题时,心理健康也容易受到影响。
因此,老年人在饮食、运动和睡眠等方面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
进行体检和健康检查,及时治疗和管理健康问题。
此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也是保持成年晚期心理健康的重要策略。
社
会资源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居住条件等,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帮助
老年人减轻生活负担,提供支持和保障。
因此,老年人应该积极了解和利
用社会资源,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社交和人际交往,保持身体健康,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积极寻求心理健康的帮助是保持成年晚期心理健康的
关键。
通过这些措施,老年人可以保持心理健康,提高生活满意度,享受
晚年的幸福和安宁。
第11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认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减退是由于不能有效地抑制无关信息所致是()的观点。
A.感觉功能理论B.加工速度理论C.抑制理论D.工作记忆理论【答案】C【解析】抑制衰退理论由Hasher和Zacks提出,认为抑制主要负责控制工作记忆并通过两种机制实现:一是防止无关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干扰有关信息的加工;二是防止那些不再相关的信息继续留在工作记忆中,二者一起影响着有关信息的编码和提取。
随着个体的衰老,这两种抑制机制的效率逐渐下降,干扰因素更容易进入到工作记忆中,减少其有效工作容量,降低活动效率,从而导致整个认知过程的衰退。
2.老年人采用一些助记方法,其记忆力可能表现并不差,这说明老年人()。
[2007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再认能力下降B.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C.记忆力没有减退D.信息加工速度慢【答案】B【解析】老年期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的减退或下降。
从编码过程而言,老年人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
如果提醒他们使用记忆策略,其记忆力表现得并不是很差。
从提取过程而言,和回忆相比,老年人的再认能力下降得不是太多。
因此,老年人“知道”很多事情,只是不能很快地把这些事情从大脑中提取出来。
3.老年丧失期观认为()。
[2005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心理发展是可以逆转的B.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C.老年期的心理机能不断衰退D.老年期的心理机能的衰退也可以叫做“发展”【答案】C【解析】老年丧失期观认为从出生到成年,心理机能是不断发展的,而到老年期以后便开始衰退。
这种变化只能称作“老化”,不能称做“发展”。
这种观点把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并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并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
4.老年人长时记忆衰退的主要表现是()和组织加工的效率降低。
[2004年12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再认能力减退B.对材料的加工缺乏主动性C.回忆能力明显减退D.理解性加工能力减退【答案】B【解析】在长时记忆的组织加工方面,老年人记忆衰退的主要表现是:对材料的加工缺乏主动性;组织性加工的效率降低。
第十一章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成年晚期,是人生历程中最后的、颇具特色的然而又是相对较少被研究的时期。
人到成年晚期,身心都有逐渐衰退的表现。
由于生理上的退行性变化、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变,导致了心理上的种种变化。
第一节成年晚期的一般问题一、年龄阶段成年晚期,亦指老年期,一般是指60岁至死亡这一阶段。
二、基本特征与儿童、青少年、成年前、中期相比,成年晚期心理的一般特点是:认知活动发生了一系列退行性变化;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个性持续稳定而又有所变化。
第二节成年晚期的认知发展成年晚期的认知活动,尤其是感知觉和记忆,总的发展趋势是发生了一系列退行性变化,而高级的认知活动(如思维、智力)的变化情况则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感知觉方面在成年晚期的各种心理活动中,感知觉的变化最明显。
成年晚期几种主要感觉衰退的一般模式是:在各种感觉中受老化影响最明显的是听觉和视觉;最早开始衰退的是听觉感受性,许多人不到60岁,衰退就非常明显;其次是视力,直到55岁仍然十分稳定,以后便出现相当急剧的衰退;味觉的衰退和视觉相似,在60岁之前的几年还相当稳定,但随后对咸、甜、苦和酸等物质的感受性便陡然下降。
(一)视觉人随着年老,由于眼睛晶状体弹性变小,调节力逐渐下降,时常看不清近物,出现所谓“老花眼”。
除此之外,老年人对弱光和强光的感受性也明显下降。
由于对光感受性的降低,老年人的颜色辨别力也有所下降。
此外,老年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运动物体的视知觉也比年轻人差,对视觉信息的加工速度也有较大下降,视觉的注意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尽管有上述种种退行性变化,但由于老年人有长期的视觉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视觉能力的不足。
(二)听力与视觉相比,老年人有听觉缺陷的为数更多。
我国的调查发现,63.6%的老年人听力减退,对高音的听力减弱更明显,有些人听力减退到接近耳聋的程度。
研究还发现,50~59岁是中国人听力老化的转折区,言语听觉理解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在70~79岁开始有明显下降,80岁以上下降尤为明显。
11.2 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老龄与老化?简述老化理论、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及其对我们的启迪。
答:(1)老龄与老化老龄是指进入老年期的年龄。
老化是指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
(2)老化理论①遗传预设理论该理论认为身体是按照基因决定的正常发展时间表而衰老的。
这类理论主要有预设衰老说、内分泌说、免疫说和进化说等。
②可变速率理论该理论认为老化是因人而异的随机过程。
主要有磨损说、自由基说、生活速率说以及自体免疫说等。
其中大多数理论认为老化是生物系统偶然的错误或环境对生物系统的损坏造成的,另一些理论则强调新陈代谢的内部过程可能对老化的速率有直接而持续的影响。
③新近理论该理论吸取了遗传程序和生命过程变异理论的观点,认为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得能量资源只能维持到繁殖,繁殖以后,身体中的剩余能量不足以继续维持身体细胞和系统在分子水平上的完整。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随机发生的恶化超越了身体的修复能力,从而使个体在疾病和死亡面前变得脆弱不堪。
(3)老年心理发展观①传统发展观人自出生到机体成熟直到进入青春期,其心理活动的变化属于“发展期”;青春期过后,进入稳定的成年,然后便开始衰退,老年期各种心理机能处于衰退阶段,不再发展,年龄越老,心理活动的衰退越明显,这种变化只能称作“老化”而不是“发展”。
②毕生发展观毕生发展观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巴尔特斯,基本观点包括:a.个体发展是贯穿一生的,发展中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可以在人生中的任何一个时候发生,即从胚胎形成到衰亡的整个一生都在发展,发展不仅仅限于儿童和青少年,中年、老年也在发展。
b.发展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发展的方向因心理和行为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有的心理能力发展较早,衰退也较早;反之亦然。
有的心理能力的发展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期,而有的则很快衰退,有的却很少变化。
在同一个年龄阶段内,不同的心理能力可以处于不同的发展方向。
c.任何一种心理或行为的发展过程都是复杂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朝着功能增长方向的运动,而是由获得(成长)和丧失(衰退)组成的。
《发展心理学》成年初期、中期和晚期_案例分析1.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每章的案例和有关的现象,通过自学和讨论,运用每章知识去分析每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并做课堂报告;2. 每个小组都要做报告,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宜太长;3. 每章的课件已经发到共享中,请大家下载。
第九章成年初期的心理发展1.案例分析:步入成年的奥泽与泽支奥泽与泽支兄妹两个是父母的骄傲,奥泽21岁时、泽支19岁时,二人同时进入国家的同一所名牌大学学习。
奥泽在化学系,泽支在人文系。
在大学期间,他们都是学校的活跃分子,四年中,兄妹二人每年都会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奥泽先后获得了学校长跑比赛的第一名和第二名、跳高比赛的第二名和第四名;泽支则先后获得了学校女子百米第二名和羽毛球比赛第一名。
他们还多次参与领导和组织了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预防义务宣传运动。
在大学毕业期间,他们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奥泽将来想通过继续攻读生物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将来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事业,他认为这种职业更适合自己的兴趣,而且将来的社会地位也高;而泽支选择了毕业后去政府的妇女儿童福利办公室工作,她认为这不仅有利于独立支撑自己的实际生活,而且有利于社会,而且她做出这个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她正在热恋中,男朋友要与她同年参加工作,如果她继续深造,二人会长期两地分离。
他们在选择自己职业时,都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变故,为自己设计了多种可能的选择,在他们申述论自己选择的理由之后,获得了父母的支持。
毕业以后,奥泽和泽支都如愿以偿,分别成为研究生和妇女儿童福利工作者。
他们都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感到自信,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与家庭和父母的"分离",通过自己的工作,他们独立地偿还了大学期间的贷款,并筹建了自己的家庭,泽支与她最初的男朋友结了婚,奥泽也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友,成家立业。
在工作中,他们各自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始发挥了重要作用,勤勤恳恳的工作成绩斐然,奥泽与他的同事们承担了生化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了震动业人士的科研论文;泽支则与她的同事一起努力,获得了"社会公益活动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