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基本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396.50 KB
- 文档页数:3
长江上游港口根本情况港口码头对船型的限制主要表达在靠泊能力、港域航道情况及装卸设备能力等。
目前大型船舶停靠的长江上中游主要港口包括港、港、城陵矶、港等。
港下辖主城、万州、三个枢纽港区、奉节等五个重点港区及丰都等九个一般港区;码头河道一般较为顺直,流速、流态均较正常,除个别码头在洪水期有较弱回流外,其他均属正常水流。
现有大中型码头装卸设备均配备较好,主要码头与公路、铁路连接,集疏运能力较强;靠泊能力5000t级以上,8000t级船舶能正常装卸。
港、城陵矶港主要为作业港口,港港区自然岸线长度30km,陆域面积75万m2,水域面积2168万m2,码头泊位74个,总延长3 652m,最大靠泊能力3000t级,曾经作业的最大船舶5000t级以上。
城陵矶港港区自然岸线长度22km〔其中中心港区岸线长2.4km〕,现有码头泊位12个,其中两个为5000t级外贸码头可同时停靠2艘5000t级的船舶作业。
港辖九大港区,即金口重件港区,沌口汽车与油品港区,汉阳集装箱与散杂货港区,汉口旅游客运港区,青山矿石与钢材港区,阳逻集装箱港区,左岭危化品港区,花山集装箱港区和拟建的林四房煤炭港区。
目前拥有港区面积122.45km2,生产泊位51个,岸线全长7579m,库场总面积43.4万m2;铁路专用线20.9km;锚地3处、基地16个;各类大型装卸机械318台〔套〕;港作拖轮、驳船140艘。
最大靠泊能力10000t级,锚地一次系泊能力70万t,设备最大起重能力500t,集装箱吞吐能力150万标箱,货物吞吐能力5000万t。
从港口靠泊能力和港域航道条件来看,长江上中游各主要港口根本为浮码头形式,具备靠泊5000t以上船舶的能力,但130m长度船舶需占有两个泊位。
港口对于船型尺度的主要限制是装卸设备能力对于船舶宽度的限制,长江上游和中游主要港口岸边装卸设备能满足宽度为22m的船舶的卸船要求。
〔1〕港系国家一类口岸,拥有国际集装箱专用码头;九龙坡集装箱码头分公司是目前长江上游堆存面积最大、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的集装箱专用码头,年通过能力约为10万TEU,年外贸物资集装箱进出口占口岸的90%以上。
北海港基本情况地理位置:109°04′12″E21°28′8″N电话区号:+ 86 - 779自然条件气温:年平均气温22.6℃,极端最高气温37.1℃,极端最低气温2℃,7月气温最高,平均28.7℃,1月气温最低,平均14.3℃.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1663.7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2211.2毫米。
年最小降水量为849.1毫米,日降水量≥50毫米的年平均8.2天,最多14天,最少3天,日降水量≥100毫米的年平均2.2天,最多4天,多在夏、秋季.风况:年平均风速3.1米/秒,最大风速29米/秒。
冬季盛吹偏北风,夏季盛吹偏南风,常风向为北向,强风向为SE向。
台风每年2-4次,因受地理环境影响,风力减弱,一般为5-6级,10级以上少见,延时24小时。
据1954-1983年风资料统计,风速>17米/秒(约8级)出现天数,年平均11.8天,年最多25天,最少3天。
1975-1981年逐时风向记录,>6级风的频率仅0.07% 。
>7级风的频率为0.01%.雾况: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年平均日数13.2天,最多24天,最少4天,多出现在冬末春初,通常清晨有雾,日出雾消。
持续时间短,最长延时13-14小时。
通常不影响船舶航行及港口作业.潮汐:属不正规日潮为主的混合潮型,日潮月平均出现22天,半日潮8天,最高潮位5.55米,最低潮位0.03米,平均高潮3.90米,平均低潮位1.35米,平均潮位2.55米,平均潮差2.49米,最大潮差5.36米。
设计高、低水位分别是5米、0.7米,校核高、低潮水位分别为2.63米和2.58米,保证率为50%的乘潮水位分别为4.06米和3.99米(潮高基准面为北海零点,在黄海平均海面下2.182米).潮流:大潮汛时,涨潮平均流速0.13米/秒,落潮平均流速0.31米/秒。
小潮汛时,涨潮为0.11米/秒,落潮时为0.15米/秒.波浪:水据北海港地角测波站1975年至1981年测波资料统计,实测最大波高以北向的2.0米最大,出现频率以东北向的18.9%及西南偏西的11.9%为最多,该两向的最大波高分别为2.0米及1.3米.地质及地震:建港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港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交通状况北海市“一城系四南”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处于“四南”(中国的西南、华南、海南和邻国越南)的中心位置,海路距防城港62海里、海口124海里、湛江255海里、广州480海里、香港425海里、距新加坡1295海里、越南海防港157海里。
长江口潮汐特点与成因及应对措施作者:沈强来源:《珠江水运》2015年第06期摘要:长江口水域是世界上有名的航行复杂地段。
此水域船舶密集,水况复杂。
船舶航行在长江口水域,常感到对潮流把握不住,通过查询潮汐表,对流向与流速也不能预判。
不同的位置,有的地方呈现出往复流的特点,有的地方又呈现出旋转流的特点。
这些对船舶安全航行带来很大的隐患。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特征?航船又该如何应对?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供广大航海人员参考。
关键词:长江口水域潮汐船舶安全航行特征1.长江口潮汐特点1.1旋转流现象如图1所示,北槽北导堤南东南端至南汇嘴五米等深线连线以下水域,潮流常呈旋转流特征。
其中北槽D13灯浮下游,潮流呈旋转流特征,初涨水时流向SW流,顺时针旋转至落末时又是SW流。
在南槽S8灯浮以外,也同样出现旋转流特点,初涨水时流向亦为SW流,顺时针旋转急涨水为WNW流。
初落为NE流,急落与落末为SE流。
1.2往复流现象如图1所示,北槽北导堤南东南端至南汇嘴五米等深线连线以上至吴淞口水域,潮流呈往复流特征。
即南槽S7灯浮上游,北槽D13灯浮上游,潮流呈往复流特征,并且落流方向,基本顺着当地10米或5米等深线方向。
无其他因素影响时,初涨在当地高潮前3小时,初落在当地高潮后2小时,急涨在当地高潮前1小时至高潮后半小时。
急落在当地低潮前1小时至低潮后半小时。
1.3蛇行流现象长江口深水航道D13灯浮上游潮流不仅具有上述特征,还具有蛇行特点,即每段流压角不同,既不是沿着航道方向,也不是固定涨流向一个方向流压,落流向另一固定方向流压,而是同是涨流,一段向左流压,一段又向右流压,再一段又向左流压,呈现出蛇行流现象。
2.长江口潮流成因2.1旋转流成因长江口深水航道D13以外,以及南槽S9以外潮流呈形旋转流的形态,其根本原因在于东海,长江和杭州湾三者共同影响这片海域。
如图2所示。
当某一区域不是联接的两大水域,而是联接的三大水域,并且这三大水域呈品字形分布,则这片水域即呈现标准的旋转流的特点。
长江的基本资料长江,长度仅次于非洲尼罗河与南美洲亚马逊河,水量仅次于亚马逊河以及非洲刚果河,位居世界第三;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
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自西向东流经三级阶梯,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后在上海注入东海。
全长6397km,长江流域东西宽3219km,南北宽966km,总面积1808500km²,占国土总面积的18.8%。
长江,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中国古代文献中,常用“江”特指长江。
春秋战国时的古籍《尚书•尔雅》、《左传》等都有对“江”的记载。
关于“江”字的语源,罗杰瑞、梅祖麟认为“江”的上古汉语拟音与南亚语系某些语言的“河流”一词类似,提出“江”借自南亚语。
但郑张尚芳认为江的上古拟音与藏语“江河”类似,认为“江”的本源是汉藏语系还是南亚语系尚不能下结论。
自汉代起,长江开始被称作“大江”,六朝时出现了“长江”的名称。
东晋王羲之和孙绰是较早用此“长江”之名的。
王羲之写信给殷浩说:“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保淮之志非复所及,莫过还保长江!”(《晋书•王羲之传》);孙绰上疏曰:“天祚未革,中宗龙飞,非惟信顺协于天人而已,实赖万里长江画而守之耳。
”(《晋书•孙绰传》)★长江从源头至湖北省宜昌市之间为上游,长4504km,流域面积100万km²,楚玛尔河是长江的北源;木鲁乌苏河是长江的南源,流程较长,水量也较多,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其最长支流沱沱河应为长江的正源。
自当曲河口到青海玉树一段称通天河,长813km,河道较宽,水流舒缓。
自玉树到宜宾称为金沙江,古称丽水,从北向南流,穿过横断山脉,到云南石鼓附近折向东北入四川盆地,在宜宾与岷江汇合,全长2300km。
因流经四川盆地,故俗称川江。
从宜宾到重庆,河道颇曲折。
自奉节白帝山到宜昌南津关一段,江水穿过四川与湖北边境山区的大峡谷地带,自西至东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统称三峡,全长204km,滩多流急,江水落差甚大,自古称为长江天险。
2022-2024北京高二(上)期末语文汇编病句辨析修改一、病句辨析修改1.(2024北京朝阳高二上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大多数人对甜食有天然的爱好。
②因为甜味通过味蕾感受器传导信号到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内啡肽等兴奋性的神经递质,使人感到愉悦和满足。
③而这种反馈机制产生的效果存留在人的记忆中,使人们对甜食的接受度和渴望度更高。
④另一方面,通过摄入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甜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升血糖,快速缓解饥饿带来的焦虑感。
⑤但不论是以蔗糖为代表的添加糖,还是以甜蜜素为代表的人工甜味剂,甚至是以赤藓糖醇为代表的天然甜味剂,都不宜过量食用。
⑥摄入过量的糖,多种慢性病发生的可能性会加大。
⑦【甲】甜味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糖分的摄入,【乙】大量食用甜味剂会破坏人体对饱腹的感知,使人们更容易过量摄入食物,【丙】可能使人体的代谢和激素水平受到影响。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的“爱好”可以改成“好感”。
B.③句中的“而”不能换成“但”。
C.④句中的“通过”可以删去。
D.⑤句中两处画线的“,”可换成“;”。
(2)请在第⑦句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2024北京昌平高二上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19届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坚持“杭州为主,全省共享”的办赛原则,高质量推进亚运会的筹办工作。
②亚运会整合了数字城市18种场景,围绕亚运参与者“票、食、住、行、游、购”六方面,打造了“智能亚运一站通”一站式观赛平台并正式上线。
③亚运会除设置31个奥运项目外,还设置了9个非奥运项目。
④多个充满亚洲特色的非奥运项目,促进了亚洲多彩体育文化。
⑤亚运会共建设有56个竞赛场馆,确保了赛事要求得到满足,助推城市建设,展现城市形象。
⑥总之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为体育和文化交相辉映....、博采众长、....提供了舞台,是亚洲文化兼收并蓄充满活力的生动写照。
长江口水动力学及其泥沙运输规律一、长江口概况:长江河口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受到来自流域径流、泥沙和外海潮流、成水入侵、风、波浪及河口科氏力和复杂地形等绪多园了的影响,动力条件多变,泥沙输运复杂。
从陆海相互作用的角度看,长江河口至少存在几个水沙特性不同的典型河段,而每个典型河段又存在不同性质的界面,如:大通河段(潮区界)、江阴河段(潮流界)、徐六径河段(盐水入侵界)、拦门沙河段(涨落潮流优势转换界面)、口外海滨区(泥沙向海扩散的外边界和长江冲淡水扩散的外边界)。
每个典型河段及关键界而都涉及到物质和能量的传输;每个典型河段及关键界面都有其固有性质,且相互影响,可以说河口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被发生在每个典型河段的界面上各种现象所制约。
二、水动力方程及验证1、长江口水动力过程的研究进展(长江口水动力过程的研究进展)在过去20多年中, 长江口水动力过程研究成果大量来自河口海岸学家、物理海洋学家、海岸工程师、环境流体力学家的文献、著作。
本文的目的是力图把这些文献(以正式发表的文献为准,不包括研究报告)汇集起来,对长江口潮流、余流、波浪、盐水入侵的研究进行总结, 究竟我们对长江口水动力过程了解多少?究竟长江口水动力过程还有哪些问题值得研究?1.1 长江口余流、环流、水团、长江冲淡水基于现场实测资料, 胡辉等1985年对长江口外海滨余流的运动变化特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长江口外余流约为潮流的1/ 2~1/ 5 , 上层余流以向东为主, 中层余流多偏北, 底层余流有偏西的趋势。
径流是长江口外上层余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冲淡水的形式存在; 中、下层余流则与台湾暖流的顶托和牵引有关。
王康、苏纪兰1987年研究了长江口南港的横向环流、垂直环流及其对悬移质输运的影响。
在前人基础上导出了长江口相对观测层次的物质断面传输公式,增加了反映环流及振荡切变的各种相互关系的有关项。
基于现场观测资料,Wang等1990年研究了长江口水团、长江冲淡水团等的基本特征。
地区基本情况汇报
我所在的地区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方。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口情况、经济发展等方面对该地区的基本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所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南濒
长江口,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地带。
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交通便利,是连接江浙沪的重要枢纽。
其次,该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春秋时节
宜人。
年降水量适中,适宜农作物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再者,该地区人口众多,是中国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
人口结构相对年轻,劳
动力资源丰富,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最后,该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以制造业为主导,涵盖纺织、机械、
电子、化工等多个领域。
同时,该地区也是中国的外贸重镇,拥有多个国际知名的港口,对外贸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我所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未来,该地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概况崇明岛位于长江口,是我国的第三大岛,它是一个典型的河口沙岛,三面环江,东濒东海,砥柱中流,镇守着长江的门户,素有“东海瀛洲”之称。
界于东经121°09′31″~121°54′00″,北纬31°27′00″~31°51′15″,东西长约80km,南北宽13~18km,2002年全岛总面积1222km2。
具有一个独立完整的水系,为上海市14个水利控制片之一。
外部水系特征:长江河口段为东西走向,东西狭长,平面外形呈喇叭形,长江干流经崇明岛分为长江南支和北支,目前长江下泄径流基本由南支承担。
长江口是中等强度的潮汐河口,口内为非正规半日浅海潮,潮流界在江苏镇江和江阴之间,潮区界可达安徽大通附近。
每年的枯水季节,受潮水和长江径流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咸潮入侵南北支,造成咸水包围崇明岛,时间长达数月(如1979年1~4月)。
内部水系特征:崇明境内河网密集,现有市、县级骨干河道33条,长390.22km,共同组成骨干河网,是岛内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河道,是主要的引排水河道。
其中市级河道南横引河一条,横贯于南部地区,东西走向,贯穿31条南北走向的县级竖河,部分县级竖河南北两端分别建有水闸,以作挡潮拒咸,水资源调度和控制水位之用,北横引河还有乡镇级河道447条,长1191.26km,全岛水面积109.42km2,占总面积的9.0%。
崇明地表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是长江水,长江是本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地。
在枯水季节,由于咸潮入侵,造成水闸引淡能力大幅度下降,给崇明带来了一定程度上水资源危机(季节性淡水资源不足),必将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见图1)2咸潮入侵的现状与初步分析长江至崇明段分为南支和北支,枯水季节长江中上游地区降雨量减少,使长江下泄径流量减少,受潮水顶托和平面环流作用等影响,引起南支咸潮上溯,北支咸潮入侵倒灌南支,形成咸潮包围。
加上长江沿线众多的节制闸、抽水站和水库等水利工程的运行,使区间来水量减少,形成对长江径流的分流,加重了河口咸潮入侵程度。
长江的基本资料长江,长度仅次于非洲尼罗河与南美洲亚马逊河,水量仅次于亚马逊河以及非洲刚果河,位居世界第三;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
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自西向东流经三级阶梯,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后在上海注入东海。
全长6397km,长江流域东西宽3219km,南北宽966km,总面积1808500km²,占国土总面积的%。
长江,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中国古代文献中,常用“江”特指长江。
春秋战国时的古籍《尚书•尔雅》、《左传》等都有对“江”的记载。
关于“江”字的语源,罗杰瑞、梅祖麟认为“江”的上古汉语拟音与南亚语系某些语言的“河流”一词类似,提出“江”借自南亚语。
但郑张尚芳认为江的上古拟音与藏语“江河”类似,认为“江”的本源是汉藏语系还是南亚语系尚不能下结论。
自汉代起,长江开始被称作“大江”,六朝时出现了“长江”的名称。
东晋王羲之和孙绰是较早用此“长江”之名的。
王羲之写信给殷浩说:“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保淮之志非复所及,莫过还保长江!”(《晋书•王羲之传》);孙绰上疏曰:“天祚未革,中宗龙飞,非惟信顺协于天人而已,实赖万里长江画而守之耳。
”(《晋书•孙绰传》)★长江从源头至湖北省宜昌市之间为上游,长4504km,流域面积100万km²,楚玛尔河是长江的北源;木鲁乌苏河是长江的南源,流程较长,水量也较多,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其最长支流沱沱河应为长江的正源。
自当曲河口到青海玉树一段称通天河,长813km,河道较宽,水流舒缓。
自玉树到宜宾称为金沙江,古称丽水,从北向南流,穿过横断山脉,到云南石鼓附近折向东北入四川盆地,在宜宾与岷江汇合,全长2300km。
因流经四川盆地,故俗称川江。
从宜宾到重庆,河道颇曲折。
自奉节白帝山到宜昌南津关一段,江水穿过四川与湖北边境山区的大峡谷地带,自西至东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统称三峡,全长204km,滩多流急,江水落差甚大,自古称为长江天险。
长江河口近期演变基本规律
本书以长江河口近期演变基本规律为主线,从动力沉积学和动力地貌学角度在宏观上揭示近半个世纪以来长江河口冲淤变化的特点,时间尺度的上界从1958年起始,原因在于:①20世纪以来,长江流域最大一次洪水过程——1954年特大洪水,塑造了长江河口三级分汉四口分流的基本格局;②1958年是我国自主在长江口系统开展大、中比尺水道测量、海图测深及大规模同步水文测验的起始年;③1958年是我国交通部和水利部共同组织队伍对长江口进行全面调查、试验和分析研究的起步年;④1958年以来,河口上边界徐六泾节点逐步成形,长江口大规模护岸围垦工程的实施,人工工程加速了河道成形。
本书写作以长江河口发育模式为理论基础,充分利用历年的水文测验成果、系列水下地形图和多时相卫里遥感图像的数字化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揭示长江河口近期演变的规律和机理,试图起到“拨云见日”的效果,使广大读者能从复杂的自然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以便为长江口综合治理战略和宏观决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一、流域基本情况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支流布及甘肃、陕西、贵州、河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8个省(自治区)。
长江自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公里,集水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宜昌至江西鄱阳湖出口(湖口)称中游,长约955公里,集水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长约938公里,集水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
长江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8条。
至2005年底,长江流域人口约424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5%。
全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约60332亿元,占全国的32.8%。
耕地面积约2237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27.8%。
长江流域防洪区面积为15.38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上游(主要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及重庆市)面积为1.3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区面积为14.04万平方公里。
长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总面积11.81万平方公里,占防洪区的84.1%;人口约9188万人,占防洪区人口的89.9%;耕地面积472.2万公顷,约占防洪区的86.2%;地区生产总值为22136亿元,占防洪区的97.0%。
二、洪水特征长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除青藏高原外,流域内各地均可能发生暴雨。
暴雨发生季节一般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
由于暴雨发生季节的差异,一般年份干支流各河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支流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
但如气象异常,干支流洪水遭遇,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
长江流域暴雨量大、历时长,致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
长江的洪水,按暴雨地区分布和覆盖范围大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全流域型洪水,如1931年、1954年、1998年洪水;另一类是区域性洪水,如1981年、1935年洪水。
长江口深水航道现状及实用航法作者:董立国来源:《珠江水运》2015年第09期摘要:随着上海港和长江内各个港口的快速发展,以及船舶的大型化和南槽水道水深变浅,经由长江口深水航道进出上海港和长江各港口的船舶越来越多,目前长江口深水航道已经超饱和运行,对航行在其中的船舶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更对船长和引航员安全操纵要求大大增加。
本文通过简单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基本情况以及基本航法提出一些肤浅的论述,希望借此和广大航海界同仁和广大引航员共同探讨并为进出深水航道的驾引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江口深水航道现状航法1.长江口深水航道概况长江口深水航道(简称北槽航道),是指长江口船舶定线制A警戒区西侧边界线至圆圆沙警戒区东侧边界线之间航道,总长约43海里。
A警戒区西侧边界线至D12灯浮航道底宽400米,设标宽度550米,D12灯浮至圆圆沙警戒区东侧边界线航道底宽350米,设标宽度500米。
北槽航道底宽维护水深为理论最低潮面以下12.5米。
2.气象水文上海港气候是属于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季风风向的变化十分明显。
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
6级大风每月均有出现,年均60天,风力大于7级的大风年均约42天。
上海港每年的5月—11月均可能受到热带气旋(或台风)的影响,其中7月—9月为热带气旋(或台风)活动最频繁的季节,占全年影响总数的78%。
大风发生频率较高的风向为偏北和偏南风,最大风速均在20m/s以上。
每年4月和5月为第一雾季,10月和11月为第二雾季,年平均雾日28.8天。
但是由于近年来空气污染的加剧,使得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均为雾季。
上海港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每次潮水涨潮平均5小时,落潮平均7小时。
长江口灯船至D12为顺时针旋转流,流速在夏季大潮汛时可达到5节,对船舶航行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对大型深吃水船舶影响更大。
D12至圆圆沙灯船之间基本为沿着航道方向的往复流,平均涨潮时间为5小时,落潮时间为7小时。
长江自江苏江阴以下进入河口段。
江阴附近江面宽1.4公里,至徐六泾江宽5公里,然后向东南迅速扩展,至长江口北端的苏北嘴与南端的南汇嘴之间,江面宽达91公里。
整个长江河口段呈喇叭形,全长200公里。
长江口江流浩荡,但河床比降甚小,流速平缓,加之受海潮顶托影响,长江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附近形成沙洲和河坝,在两岸形成沙嘴。
河口沙洲的出现便使河道分汊,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主流往右偏移,使河口的南汊道刷深、扩宽,且呈发展趋势;北汊道则日渐淤浅、束窄,呈衰退趋势。
当南汊道成为长江径流主要通道后,新的沙洲、沙坝发育,使河道再次分汊,继续向东南偏移。
随着河口汊道的发展演变,河口三角洲便不断向大海延伸。
长江口南北两支汊道被崇明岛所分隔。
崇明岛系中国第三大岛,面积达1083平方公里。
18世纪后,由于长江主泓流经南支汊道,使南汊发育迅速,泥沙淤积形成了中央沙、长兴岛和横沙岛,它们把南支分隔成南港和北港两个汊道。
随后,南港汊道淤积形成了九段沙,又把南港分隔为南槽和北槽。
其中,南槽原为长江主泓道,近年来又发生变化,淤积增加,水深变浅,北槽出现刷深趋势,南槽长江主泓已渐渐转向北槽。
长江泥沙主要经南支向东和东南沿海输移,入海泥沙的分布情况大致为:60%左右在口门外向东扩散,扩散范围一般限于东经123°以西,相应水深50米左右,已形成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的长江水下三角洲;20%~25%左右的泥沙沿海岸向南运移,夏季因台湾暖流西偏,浙闽沿岸流受偏南风影响贴岸北上,长江南移泥沙受阻,主要沉积在杭州湾以外,部分被潮汐拥入杭州湾内;冬季台湾暖流退缩东移,浙闽沿岸流受
北风吹送影响南下,长江泥沙向南可达浙南、闽北沿海;余下15%~20%左右的泥沙向北运移不远,因受苏北沿岸流阻挡,反被潮汐拥入崇明岛以北,沉积在长江口北支内,故长江向北部沿海的输沙量甚少。
长江口潮汐属半日周潮,平均潮周期为12小时25分,影响范围甚远。
汛期,潮流可至江阴,江阴以下为潮流河段。
枯季,潮流可达镇江附近。
江阴以上为感潮河段,汛期影响到大通,枯季可达安庆。
河口潮差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南京多年平均潮差0.66米,江阴为1.63米,吴淞口达3.0米以上。
河口段两岸为长江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以镇江为顶点,北界新通扬运河和东串场河与淮河水系相通,分界不明显;南界杭州湾与钱塘江水系相通;东为东海和黄海(长江口为东海和黄海的分界)。
长江三角洲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