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三联供”能源站调研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1.45 MB
- 文档页数:33
小机组大效益——浅析降低广州大学城华电新能源公司综合厂用电率的方法【摘要】一直以来,有效降低综合厂用电量是个大企业的重中之重,也是需要攻克的难题,而对于广州大学城华电新能源公司,综合厂用电率有效的控制在在2.0%左右,虽然相对燃煤、及燃油类电厂来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对于我们新能源电厂来说,还是有降低的空间,也有降低的手段。
只是调整难度相对较大,调整风险相对较大,调整方式相对较少。
通过这次分析,力争将我厂综合厂用电率控制在1.92%以下,尽量控制在1.85%左右,为“节能减排”做出最大的贡献。
【关键词】电量;综合厂用电率;节能减排0.前言广州大学城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2月,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是广州大学城重要配套建设项目,为广州大学城一期18平方公里区域内10所大学提供冷、热、电能三联供,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站。
能源站规划容量为4*78兆瓦,分二期建设,一期2*78兆瓦已于2008年7月28日开工建设,2009年10月份实现“双投”。
大学城能源站以天然气为一次能源,通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利用发电后的尾部烟气余热生产高温热煤水,用于制备生活热水和空调冷冻水,向广州大学城区域同时提供冷、热、电三种能源,是典型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作为全国首个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站,示范效应,获得了2010年“中国分布式能源十年标志性项目”称号,与广东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引领地位相得益彰。
必将成为我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事能源集约化发展、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机组情况介绍2.制定目标影响综合厂用电率的主要因数有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环境(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燃机、余热锅炉、汽机的热效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运行方式辅机运行方式的调整以上原因包含到部分不可抗拒因素,电厂建设技术经济的考核指标主要有厂用电率、汽机热耗、锅炉效率、发电机效率、变压器损耗等,这些指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厂长期运行的经济效益。
一、实习背景为了进一步了解能源行业的实际运作,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我于2023年6月1日至7月15日,在XX能源站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XX能源站是负责区域内能源供应、调度、维护和管理的专业机构,承担着保障地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任务。
二、实习目的1. 了解能源站的基本情况,包括组织结构、职责范围、运营模式等。
2. 学习能源调度、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4. 为今后从事能源行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初期,我首先参观了能源站的生产现场,了解了能源站的总体布局和主要设备。
随后,在站长的带领下,我熟悉了能源站的组织结构、各部门职责以及工作流程。
2. 在设备维护方面,我跟随维修人员学习了设备检查、故障排除、保养维护等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设备的日常维护方法,并对设备故障原因有了初步的认识。
3. 在能源调度方面,我参与了能源站的生产调度工作,学习了如何根据负荷需求、设备运行状态等因素,合理安排能源供应。
同时,我还了解了能源站与上级调度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流程。
4. 在安全管理方面,我学习了能源站的安全管理制度,参与了安全检查、隐患排查等工作。
通过这些实践,我提高了自己的安全意识,学会了如何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5. 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能源站的技术培训,学习了能源站相关设备的操作原理、性能参数等知识。
此外,我还与其他实习生一起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四、实习收获1. 了解了能源站的运营模式、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等,为今后从事能源行业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2. 掌握了能源调度、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了如何与同事沟通交流,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4. 提高了安全意识,学会了如何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实习体会通过在XX能源站的实习,我深刻认识到能源行业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能源站概要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与广州大学城一江之隔,占地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是广州大学城配套建设项目,为广州大学城18平方公里区域提供冷、热、电三联供,也是全国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站。
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和广州大学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按55%和45%的比例共同出资成立广州大学城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的投资、建设及经营管理。
二、装机规模能源站总体规划为4×78MW,分二期建设,一期2×78MW于2008年7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10月20日通过72小时和“72+24”小时试运行,满足并网运行条件,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能源站内景图三、主要设备能源站采用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为美国普惠公司的FT8-3 Swift Pac 双联机组(60MW);余热锅炉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三研究所生产的两台中压和低压蒸汽带自除氧、尾部制热水、卧式自然循环、无补燃型、露天布置的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组供货商为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分别选用一套带调整抽汽的抽汽凝汽式蒸汽轮机发电机组和一套双压补汽式蒸汽轮机发电机组,配套18MW 和25MW 发电机各一台。
三、主要设备能源站采用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为美国普惠公司的FT8-3 Swift Pac双联机组(60MW);余热锅炉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三研究所生产的两台中压和低压蒸汽带自除氧、尾部制热水、卧式自然循环、无补燃型、露天布置的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组供货商为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分别选用一套带调整抽汽的抽汽凝汽式蒸汽轮机发电机组和一套双压补汽式蒸汽轮机发电机组,配套18MW 和25MW 发电机各一台。
四、生产流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工作原理是由两台燃气轮机和一台发电机组成--两台燃气轮机通过联轴器直接连接一台双端驱动发电机(额定出力60MW),通过叶轮式压气机从外部吸收空气,压缩后送入燃烧室。
64 | 创新世界周刊 | 2023.12广州大学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注册资本3.25亿元,是广州大学城投资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隶属于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全国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公司已通过ISO 9001∶2015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中国设备维修企业制冷空调行业A 类Ⅰ级和通用类(Ⅰ类)一级资质等证书,主营业务包括为广州大学城区域集中供应冷气、生活热水和部分市政设施及商业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等。
广州大学城区域集中生活热水系统主要是利用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燃气电厂)的尾部烟气余热进行生活热水制备和供应。
系统包括热水制备站1座,分散热力站14座,一、二次热水供水管网长约110千米,末端用户IC 卡热水表约4万块,设计日最高生活热水负荷3200吉焦,供水量达15000立方米;年生活热水负荷44.5万吉焦,供水量达344万立方米,可满足大学城24万人口的生活热水需求。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公司管理层秉承“知冷知热、贴心服务”的质量管理方针,坚持总结、推广先进的管理创新成果和经验,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重点推进大型节能环保项目、新型市政配套设施的投资、运营。
同时,通过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强化行业技术优势,努力打造领先的区域集中供应冷气、生活热水服务品牌。
一、实施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集中生活热水系统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生活热水供应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面临诸多挑战,亟需通过现代化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应对。
(一)新形势带来的管理理念挑战在2004年广州大学城建设之初,所有高校生活区都用上了集中生活热水。
然而,由于供应区域广,用户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处理,用户使用体验差。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热水质量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广州大学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迫切需要从管理理念更新出发,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运营管理体系,通过 “精心”维护、“贴心”服务,进一步提高用热客户的满意度。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三联供系统设计时的相关问题黄德炼【摘要】天然气是目前经济发展中利用的一种重要能源,实现其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能够将资源利用优势做最大化发挥.就当前的具体分析来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供应站在做三联供应系统设计,旨在通过系统的优化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提升能源利用的综合效果.对三联供应系统设计做具体的分析,如果设计内容考虑不充分,整个系统的利用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因此,就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相关讨论,旨在为系统的完善性和应用性提升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8(044)009【总页数】1页(P34)【关键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三联供应系统;问题【作者】黄德炼【作者单位】华电福新江门能源有限公司,广东江门 529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1.52分布式能源是当前能源利用的一种主要模式,具体指的是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对分布式能源做具体的分析,发现一次能源以气体燃料为主,可再生能源为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二次能源以分布在用户端的热电冷(值)联产为主,其他中央能源供应系统为辅,实现以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能源梯级利用,并通过中央能源供应系统提供支持和补充。
1 三联供应系统概述三联供应系统是目前能源利用的一种主要系统模式,其实用性价值突出,做好关于系统的分析显示意义显著。
1.1 三联供应系统概念分析三联供应系统具体指冷热电三联供应,而所谓的冷热电三联供,即 CCHP (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是指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带动燃气轮机、微燃机或内燃机发电机等燃气发电设备运行,产生的电力供应用户的电力需求。
系统发电后排出的余热通过余热回收利用设备(余热锅炉或者余热直燃机等)向用户供热、供冷。
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
还可以提供并网电力作能源互补,整个系统的经济收益及效率均相应增加。
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一、能源站概要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与广州大学城一江之隔,占地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是广州大学城配套建设项目,为广州大学城18平方公里区域提供冷、热、电三联供,也是全国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站。
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和广州大学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按55%和45%的比例共同出资成立广州大学城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的投资、建设及经营管理。
能源站鸟瞰图二、装机规模能源站总体规划为4×78MW,分二期建设,一期2×78MW于2008年7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10月20日通过72小时和“72+24”小时试运行,满足并网运行条件,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能源站内景图三、主要设备能源站采用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为美国普惠公司的FT8-3 Swift Pac双联机组(60MW);余热锅炉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三研究所生产的两台中压和低压蒸汽带自除氧、尾部制热水、卧式自然循环、无补燃型、露天布置的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组供货商为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分别选用一套带调整抽汽的抽汽凝汽式蒸汽轮机发电机组和一套双压补汽式蒸汽轮机发电机组,配套18MW 和25MW 发电机各一台。
四、生产流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工作原理是由两台燃气轮机和一台发电机组成--两台燃气轮机通过联轴器直接连接一台双端驱动发电机(额定出力60MW),通过叶轮式压气机从外部吸收空气,压缩后送入燃烧室。
同时气体燃料也喷入燃烧室与高温压缩空气混合,在定压下进行燃烧,生成的高温高压烟气进入燃气轮机膨胀做功,推动动力叶片高速旋转带动发电机,燃机效率可达39%,排出的479℃烟气进入余热锅炉循环利用。
余热锅炉再生产出蒸汽供应给汽轮发电机进行发电。
发电后的尾部烟气余热再生产高温热水,制造生活热水和空调冷冻水。
五、能源的梯级利用能源站为了充分利用一次能源,提高机组的热效率,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基础上,还采取了以下措施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第5卷第2期2009年4月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I nstitute of Engineering (Natural Science )Vol 15No 12Ap r .2009收稿日期:2008-09-05作者简介:华 贲(1937-),男,沈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过程系统能量分析和综合优化的理论研究.广州大学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项目的启示华 贲(华南理工大学强化传热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摘 要:简介了广州大学城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系统(DES/CCHP )项目的背景、技术方案、效益和运作机制以及项目的进程;分析了项目进展曲折在法律、机制等方面的内在因素.同时初步归纳出几点有益的启示:①电力系统的早期规划、早期协议非常重要;②规模化、大型的DES/CCHP 适合中国;③南方地区基于区域供冷和集中供热水的大规模DES/CCHP 是高效的、可行的.最后,基于CCHP 项目收益对天然气价格的灵敏度分析数据,指出了DES/CCHP 对将会占天然气下游市场一半左右的工商业用户来说,是最高效利用天然气的系统集成技术;也是中国能够承受进口高价天然气的关键.关键词:分布式能源;天然气利用;广州大学城中图分类号:T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03(2009)02-0097-061 项目建设的背景、规划、进程1.1 项目建设的背景2003年1月,广东省政府按照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理念,高标准地建设了一个占地18k m 2、容纳25万大学生的大学城.由于广州市98%以上的煤炭和油品需从省外调入,电力主要依靠省网供应,夏季峰期空调负荷比率高达40%以上,峰电缺口达100多万k W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全省酸控区面积已达63%,直接经济损失40亿元/年;“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况,能源结构、水环境等都离生态城市有一定的距离”[1].鉴于此,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委托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制订了《广州大学城能源规划》,包括800万m 2建筑物主体节能设计规范、基于区域供冷(DCS )的冷热电三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系统(DES/CCHP )、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和能源系统建设运营机制等内容.DES/CCHP 和DCS 方案先后于2003年6月和7月通过了国内权威专家的评审,随后付诸实施.1.2 项目规划的技术方案[2]广州大学城区域能源站一期,是以2×78MW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基础的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燃气能的38%先经燃气轮机转换为电能,500℃左右的烟气在余热锅炉产生4.0MPa 蒸汽,然后进抽凝式汽轮机进一步作功发电;可以抽出部分0.5MPa 蒸汽供给第一制冷站的溴化锂吸收制冷机.余热锅炉排出的约50℃~100℃烟气用于加热生活用水,不足热量用蒸汽透平冷凝潜热补充;集中生活热水系统60℃,供应24万人.燃气能源利用效率达到80%以上.其中,分布式能源系统为2×78MW 燃气轮机—余热锅炉—汽轮机分布式能源站DES,包括电力接入系统和热水部分的建设总投资为12亿元,等价可满足大学城17万k W 的高峰电力负荷.按照测算的大学城电网峰荷为18万k W ,以传统的电力建设模式(电厂+主干电网的投资1万元/k W 、输送损失7%)计,须增加初投资为19亿元;采用DES/CCHP 可节约投资约7亿元,同时可节约一次能源7.7万tec /a,节能25%.区域供冷系统DCS,总容量为11万冷吨(RT ),规划4个带有冰蓄冷系统的冷站,一期承担350万m 2建筑物的空调负荷.其中,与能源站在一起的第一制冷站部分采用蒸汽吸收制冷;其余3个冷站由能源站直供电压缩制冷.各站均设有蓄冰装置,采用内置翅片换热器外融冰式金属盘管共计342套.系统通过蓄冰可降低高峰负荷用电量,实现削峰填谷,同时实现大温差供冷,加上水泵采用变频控制技术,可大大降低冷量的输送能耗.冷冻水主干管网采用直埋地敷设的DN200至DN1000预制发泡聚氨酯保温的碳钢管,总长约110km;末端换热间总数283间.自控部分采用工业以太网硬冗余系统,以光纤和电缆介质组建大型Pr ofibus 现场总线通讯网络,控制点数超过11000点.自控系统能自动、实时采集系统所有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末端・98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卷负荷状态等参数,并实施过程控制;采用先进的空调负荷预测和优化控制软件,系统可满足末端用户波动较大的冷量需求[3].DES/CCHP 的流程如图1所示.图1 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规划流程[2]1.3 规划的效益和运作机制按照规划,DCS 和DES -热水系统总投资分别为7亿元和12亿元,10年左右可以回收投资.各大学冷、热用户可以获得比市场价便宜5%的优惠.与传统的火电厂、单体建筑设置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锅炉供热系统相比,制冷总装机容量大约减少45%~55%,电力装机容量减少50MW ;与设置分体空调相比可减少电力装机容量120MW.同时节约了用地和建筑面积,10所大学共节省设备用房面积3.9万m 2,仅此就节省投资约8.6亿元.此外,项目可减排CO 2:24万t/a 、S O 2:6000t/a,NO X 的排放比常规燃煤电厂减少80%,比燃气电厂的国家排放标准减少36%;并且极大地降低了噪声污染,达到了高效节能、优化能源结构、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目标[3].规划提出了按照社会化和市场机制进行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分布式区域能源系统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主体招标建设.由中标团组组建广州大学城能源服务公司,为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独立法人机构;所有制多元化,即由政府主导的大学城投资公司牵头,鼓励外资、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投资占股,鼓励用户参股.建成后,由政府(大学城管理委员会)协议下的能源服务公司特许经营.专营权经营期为25年,政府负责统筹协调能源服务公司与电网公司的协议(购电、上网电价)和能源站用的天然气价格.空调冷水和生活热水供应价格由政府—能源服务公司—用户三方协议,按照当年广州市物价局和相关立法部门规定的听证会决定.该项目依靠高科技和现代化的科学经营管理,达到了用户、公司、电网、市政“四赢”的目标[2].2 项目建设的进程2.1 招标和流标按照上述规划安排,2003年8月由大学城建设指挥部公布了基于上述能源规划方案的《广州大学城区域能源站招标书》,并附技术文件[4].这是国内首个同类的招标项目.在1个月的时间内,先后有包括美、日、法、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和内地多家公司的10个组团购买了招标文件,初步形成了3个组团激烈竞争的局面.然而在投标截止日期的前夕,以某电力集团为首、实力最强的组团放弃了投标.余下的2个投标组团与招标代理方多次协商未果,最终宣布流标.2.2 供冷、热系统的建设和过渡方案运行情况招标失败后,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组建了由大学城能源投资公司与广州永大集团公司、迪森公司合组的“广州大学城能源发展公司”,按照原定的进度计划,开始了上述方案中集中供热和区域供冷DCS 部分的建设.DCS 部分在2004年8月配合主体建筑物施工完成过渡方案,向第一批入校学生供冷;2005年8月第2期华 贲:广州大学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项目的启示・99 ・建成2#、3#、4#3个冷站,共装设双工况离心式冷水机组25套,形成了7.7万冷吨的总装机容量.在能源站未竣工投运之前暂用网电制冷,但系统控制和冰蓄冷部分迄今未投用.在能源站未竣工投运之前,生活热水暂以附近市头电厂低压蒸汽为热源,通过16台换热器加热储存于65000m3的蓄水箱.热水用泵经约26k m长的主干管网和支管输送到用户.最高日供应量约16000m3,年供应量350万m3.主干管网采用DN450直埋管到综合管沟,在综合管沟内形成环形;支管由综合管沟呈放射状直埋接至各大学校区内的14座分散热力站.站内设置加压水泵、电辅助加热装置和共计1500m3的蓄水箱.在各末端用户安装约4万块I C卡热水计量水表,按量收费.该热源也在2004年第一批大学生入校后陆续投用.2.3 能源站建设的波折能源站的建设于2004年招标,确定了采用普惠公司2×78MW FT-8双联机组设备和相应的热水生产方案.但受到天然气供应、电力供应机制、建设模式3个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工程建设一直未能开展.规划中天然气依靠将在2006年投运的进口澳大利亚LNG接收站项目供气,气价1.5元/m3;在能源站建成到2006年之前的1年多期间,曾拟购买槽车运输的广汇LNG 为过渡气源,气价2.2元/m3.因建设推迟,未构成制约.电力供应机制是主要的制约.由于大学城项目建设进度极快,2003年7月,南方电网公司完成了岛上原有电力设施的拆除工作,付出了1亿多元的费用;并已经开始设计和着手建造220/110/10kV的输变电系统、10kV的到各用户10k V/380V变压器电缆.而DES/CCHP是一种全新的电力供应模式.显然,能源站方面应当在政府支持下主动与电网公司协商,变更输变电系统设计方案,达成DES与电网公司联网的接入系统方案、相互支持的运营方案,以及购、售电价格等技术和经济关系的合作协议.由于大学城能源站方面没有及时和主动沟通,随着按照原方案设计建造的输变电项目的不断进展,电网公司对DES项目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坚持执行电力法第25条,不准DES向各大学直供电,所发的电必须上网售给电网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从2004年开始,在许多专家致信省领导、省政协委员提出提案等的敦促下,广东省政府先后4次召开广东电网公司与大学城DES的协调会,发布制定“广东省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的文件[5].经委托国电公司动经所起草,几易其稿,于2006年8月由省政府发布[6].这是一个妥协方案,规定一期DES发电除可直供制冷站外,余电须售给电网公司,上网价格为成本加微利.各大学仍由电网公司供电;DES南岸二期工程可直供用户.与此同时,建设模式也经历了几番变化.2005年7月,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有意向接收大学城DES项目.经过几个月的考察与谈判,最终没有达成协议.2006年夏,法国达尔凯国际股份公司、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经与广州大学城能源发展公司谈判,于8月8日在北京签订了合资意向书.协议规定由法方占股60%,其他二方各占20%,10月份组建合资公司并开始建设.后来因控股问题,协议废除.直到2007年11月,达成由电集团新能源发展公司投资占股55%,华电工程清洁能源公司EPC承包建设的协议.目前工程建设已经开始,将于2009年2月建成投运.3 广州大学城D ES/CCHP项目的启示2003年8月,国际招标网上广州大学城DES/ CCHP项目招标的消息,在国际的业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各国相关的公司纷纷前来.几个组团的标书,都以上述规划方案为基础,给出了较好的投入产出分析评价.鉴于该项目的内容、规模和区位条件,如果能够按计划招标、建设,成功投运,无疑将会极大地促进中国以天然气为一次能源的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同时对天然气下游市场的开拓、城市能源供应系统的革新、电力建设的战略走向,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然而近5年时间过去了,在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暴涨的格局下,项目迟迟不能完成和给出全面的示范效果,加上种种原因造成过渡方案运营的售冷价格较高,使人们对该项目的可行性产生了许多疑问,并对后来陆续拟上的项目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总结迄今为止的经验教训,从中得到重要的启示.3.1 电力系统的早期规划、早期协议非常重要在DES方案刚刚通过评审的2003年6月末,电网公司为了配合新上任的省委书记亲自抓的大学城重点工程,对供电系统建设抓得很紧,对DES的态度也比较积极.广东分公司技术开发部的负责人员表示,只要DES方面尽快沟通,双方共同修改输变电系统设计方案,不致影响非常紧迫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根据国外的DES/CCHP与电网公司多年交锋和磨合的经验,在广州大学城DES的具体条件下,双方必须尽可能早议定的事项有以下几点:・100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卷1)建设阶段,由能源站而不是电网公司投建岛上110/10k V变电站,在110k V与电网联接,并自建10 k V供各用户的电缆网络.原来设施的拆迁费用,由省财政负担,不让电网公司吃亏.2)正常运行时,能源站通过自建10k V系统向各大学直供电,不足部分按市场价格从110k V侧向电网公司购电,并应按照季节、昼夜负荷变化规律提交年用电计划,以利于电网调度平衡负荷.3)DES停机,需由电网临时供应较大负荷时,按照国外惯例以正常电价的110%~115%支付电费; 110/10k V备用变压器的容量电费,双方协议确定,该缴就缴.4)7、8月暑假期间,DES充当电网的调峰机组,按电网调度开停机,亦按峰电价格上网.上述既是DES的成功安全运行所必须,也是双方互利双赢的前提.如果当时能够意识到在上述各点与电网公司沟通,在省政府的支持下,第一时间与电网公司达成协议,电网公司是有可能成为大学城DES项目的支持者和合作者的.因为在它的辖区内新增190MW 峰荷和8亿k W h/a的供电量,它既可以省去数亿元建设110/10kV级(以及扩充500或220/110级)输、变电设施的资金,又能够坐收容量电费和补充供电的电度电费,还可以在暑假峰荷期间得到1个2×78MW的调峰电源.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干呢!电网公司完全知道,它可以依据《电力法》第25条,阻挠能源站向大学供电,但类似的直供事实上并不乏先例.南方某大城市的1个数k m2的城区由一家电厂部分直供电,电网公司补充的部分电量也由该厂“代收电费”至今已有20年;许多大型企业也一直向附近居民售电.可见,任何法律的修改,如果没有相当多“合理但不合法”的成功实例为佐证,也都是难以推进的,何况又是省领导明确让自己支持的重点工程.问题是,由于对DES电力部分的实践经验不足,在《广州大学城能源规划》和DES方案中,没有特别阐明上述1)、3)两点具体安排,没有考虑电网公司利益的实施步骤.在规划实施的初期,也未能坚持说服决策方,抓住领导支持的有利时机与电网公司沟通解决问题.这是可供后来者借鉴的.3.2 规模化、大型的D ES/CCHP适合中国[6]国外大型的分布式能源系统(DES)数目不多,但容量很大.以美国1999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平均装机容量78MW的大型DES有27座,只占全国DES总数的2.8%,发电容量却占42.8%.而平均装机容量0.7MW的小型DES有770座,占总数的78.6%,发电容量却只占10.3%.就是说,1个大型的DES就抵得上100个小型的或更多微型的DES;但投资的经济和节能效果则好得多.我国人口众多,居住密集,90%的城市居民住在公寓而不是别墅中.目前正值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城镇化、新城区建设快速发展,现有公用建筑能量系统的改造已提上日程.采用规模为50 MW或更大的DES/CCHP系统,配合几万RT的DCS、几百万m2住房的DHS(集中供暖系统),形成高效、规模化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乃是我国建筑节能和天然气高效利用的一条极重要的战略途径,也是国际能源组织(I EA)给中国天然气市场开拓的重要建议.对广州大学城已投运的DCS和将完成的CCHP部分的调查和经济分析可以肯定上述论断.近年来正在建设及策划的几个大型DES的规划数据也表明,因同时提供冷、热水服务而获得的能效和经济收益均约为发电收益的50%以上,大大提高了天然气发电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随着按国家能源战略加速开发和进口的天然气陆续进入各大城市,在中国必将掀起一个建设大型DES/CCHP系统的高潮[7].3.3 南方地区基于DCS和集中供热水的大规模D ES/CCHP高效、可行[8]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90年代开始在国内外大规模快速发展的区域供冷系统(D istrict Cooling Sys2 te m,DCS),类似于北方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DHS),是在一定规模的区域内,由专门的制冷站集中制造冷冻水,通过二次管网络向各用冷建筑物输送,从而提供制冷空调服务的系统.DCS可视为超大规模的中央空调系统,不同的是,它可以包括公寓、写字楼、酒店、商场、机关、医院以及住宅等多个用户.但它比传统的中央空调有很多优势:多个大型制冷机,总在高负荷率下运行,效率高.向同时使用系数可以小到0.7的不同种类和用冷特性的建筑物供冷,主机的装机容量和初投资可节省30%.运行管理人员少,维护质量高.噪音少,可采用氨等环境友好的制冷剂,消除CFC等对臭氧层的破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有利于采用水源热泵的地方环保优势更明显.有利于大规模采用蓄冷技术,更好地帮助电网“移峰填谷”.可提高建筑美观性和空间利用率,节省75%的在建筑内安装设备室所需的空间.目前我国的中央空调系统与家用空调能源均为电驱动,致使夏季各大电网的峰谷差越来越大.2004年上海的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6G W,其中空调负荷为第2期华 贲:广州大学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项目的启示・101 ・8G W.2005年广东的统计也类似.规模化的DES/ CCHP梯级利用一次能源,既发电,又通过供冷和生活热水节电,再加上利用夜间低谷电制冰蓄冷,帮助电网调峰的作用很大.在广州大学城18k m2的小谷围岛上,DCS的上述6个优势除第5项外都已经得到体现.随着设计先进的控制系统的投用、运行管理的改进完善、冷负荷不断增加,以及能源站的建成,DCS系统方案的先进性和示范作用必将充分展现.最新的研究表明,采用大型DCS采用串极制冷、二次冷水11℃~15℃大温差循环、新风换冷、除湿与空间降温梯级用冷的末端新技术,可以把二次水循环系统的总费用降低30%以上,DCS的优越性将更显著[9].3.4 D ES/CCHP项目建设运营机制的思考如前所述,广州大学城DES/CCHP项目未能充分按照原定的市场机制运作.虽然成立了大学城能源发展公司,但实际上还是以政府机制开展招标、建设和运营.政府运作较多着眼于政治考虑,成本控制较松,建设进程中超预算较多.例如因设备参数、材质选择过大、过高而增加的投资不少.2#、3#、4#3个冷站的冷机全部一次到货安装完毕,而供冷负荷4年来才从20%增到50%;仅闲置设备积压资金的利息,每年就须付上千万元;因工程项目迟迟未收尾而致运行费用增加的负担也很沉重.项目5年来的经历表明,如果以包括设备公司、电力公司、工程公司、DES/DCS运营公司等的股份多元化的能源服务公司能按照市场机制来投资、建设和运营,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4 高天然气价下的D ES/CCHP广州大学城DES/CCHP规划所依据的进口澳大利亚LNG项目的离岸价为2.85美元/MMbtu,折合到能源站的天然气价为1.6~1.7元/m3.而就在这几年里,国际能源价格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涨价.我国最近签订的LNG长期合同的离岸价已超过9美元/ MMbtu,而国内电价并没有大的变化.这就难免使许多人对天然气DES/CCHP项目是否还能在经济上可行产生了疑问.4.1 如何认识国内天然气的消费价格发达国家从30年前开始大规模使用天然气,一直到本世纪初都在享用很低的天然气价格,当国际油价涨到60美元/桶时,发达国家如美国天然气的终端消费价格是0.33美元/m3,也不过占收入的1.65%(注意:终端消费价格并非与离岸价呈线性关系[10]).虽然增加了负担,但他们可以承受.中国则完全不同,既未发达,又须进口国际石油天然气.0.33美元/m3的价格,即使按照美元/人民币汇率7来折算,也是2.3元/ m3了.实际上广州居民炊事用天然气价为3.8元/m3,而贫困家庭月入不过1000元人民币,就算省着烧,20 m3/月,也得76元/月,占收入的7.6%.事实上中国的广大城市居民大部分还在使用价格比天然气高得多的LPG,这也是中国的恩格尔系数高的原因之一.中国对高天然气价格的承受能力,只能随着因经济快速发展而致的人民币汇率渐渐提高而逐渐增强,但这是一个渐进的、相当长的过程.中国内地四川、新疆、陕西等产气地区的消费者,曾经享受到0.5元/m3左右的低价.去年发改委宣布天然气出场价上涨0.4元/m3后,也不过1元/m3多一点.这些产气地区恰好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那里的天然气价格保持比广州等东南沿海稍低一个差值是可以的.这个差值应当是在两地经济发展程度对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之差所需,和西部天然气输送到东南沿海的成本两者之间,不可能过大.因为一方面,中国人均天然气资源只有世界人均的7%,进口不可避免.另一方面,过低的价格会造成浪费.因此,逐步完善征收资源税机制,可使国产与进口石油天然气价格按照市场机制的协调一致[11].4.2 D ES/CCHP是承受高天然气价格的关键技术1973年第一次“能源危机”以来,逐渐提高的能源价格,促使发达国家一直在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DES/CCHP,就是美国在1978年开始发展的.DES/CCHP是高效利用天然气的最重要途径,是节能减排的最重要手段已成共识.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其节能率为46%,CO2减排为30%.不论用于工业还是商业用户,都是如此.2006年所做的南方某5km2新城区一期DES/CCHP工程规划中,按照当前的经济数据对天然气价格影响系统的经济性分析表明,DES/CCHP比联合循环发电能够承受更高的天然气价格,是因为联产和就地联供的冷和热水使项目经济收益大大增加,并且天然气价格越高联供冷热的收益比重越大(见表1).4.3 D ES/CCHP在天然气下游用户中的位置我国迄今进口LNG项目的规划,都把下游用户定位于发电和城市民用.20~30年前LNG较便宜时,为了适应LNG项目“照付不议”的特点,项目初期这样安排是不得已的.而目前,在成熟的世界天然气下游消费市场中(90%是在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和中东、俄罗斯等产气国家),天然气主要是用作能源.其中,发・102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卷表1 天然气价格对D ES/CCHP系统经济性的影响[12]天然气价格(元/Nm3)2.32.52.7发电税前成本(元/k W h)0.6610.7010.742扣除成本后年发电净收益(万元)1374977608年供吸收制冷用蒸汽净收益(万元)294294294年供生活热水净收益(万元)540540540总年净收益(万元)218018111442动态投资回收期(年)4.525.266.29内部收益率26.5%23.0%19.4%电和民用约占5成,其余5成是工商业的燃料,如加热炉、锅炉、采暖设施等.天然气要起到替代燃煤、节能减排的作用,民用市场容量有限,单纯发电在我国更是无法与煤电竞争,因而天然气进入工商业燃料市场,替代大量的锅炉燃料是不可避免的.简单地把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单位热值能源价格提高3倍,任何用户都难以承担.只有抓住当前推行新型工业化道路、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城镇化、建筑节能等的有利时机,大力采用DES/CCHP,特别是规模化的工业和建筑物DES/ CCHP,以大幅度提高能效来消化高价,降低成本,才能使我国的天然气产业快速、健康发展[13].参考文献[1]广州市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R].广州: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2003.[2]华 贲.广州大学城区域能源规划[R].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3.[3]广州大学城集约化建设中节能、环保、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能源集约化综合利用[R].广州: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2008.[4]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广州大学城区域能源站BOT项目招标文件[G].广州: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2003. [5]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供电改革试点实施方案[R].广州: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2006.[6]华 贲.解读分布式能源的规模效应[J].博燃资讯,2006(18).[7]王振铭.分布式能源[C].中国电机工程协会热电联产专业委员会,2005.[8]康英姿,华 贲.区域供冷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289-293.[9]华 贲.集成创新可使中国建筑物能效加倍[J].建筑科学,2007,23(2):9-14.[10]华 贲.试论国际LNG价格走势与下游供气成本控制及价格策略[J].国际石油经济,2006(12).[11]华 贲.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刍议I———资源、价格、上游市场[J].天然气技术,2008(2).[12]华 贲.萝岗中心区能源规划[R].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6.[13]华 贲,龚 婕.分布式能源与天然气产业在中国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J].能源政策研究,2007(5):14-20.An i n spi rati on to guangzhou un i versity town’s DES/CCHP projectHUA B en(The Key La b o f Enha nce d He a t Tra n sfe r and Ene rgy Co n se rva ti o n,M i n istry o f Educa ti o n,So u th C h i na U n i ve rs ity o f Techno l o gy,Guangzho u510640,C h i na)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schem e,p lanned perfor m ing m echanis m,as w ell as the p rogress of guangzhou un iversity tow n’s D ES/CCH P p roject;analyzed the facto rs w hich frustrated the p ro ject.Som e lesson and revelation w ere deduced:1)Early p lan and agreem ent of electricity connection to grid is significant;2)L arge scope CCH P fitted C hina;3)D ES based on D CS and hot w ater net w ork in sou thern C hina is high efficien t.Finally,based on the sensibility analysis,it’s po inted out that D ES/CCH P is the highest integrated technology w hich enab les C hina to undertake the high p rice of natural gas i m p orted from international m arket.Key words:distributed energy;gas u tiliz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 tow n。
广州大学城“三联供”能源站调研报告一、为解决公司机房项目供电需深入调研“三联供”为解决我公司机房建设项目供电问题,在可研报告中提出建立“三联供”能源站是方案之一。
但对建立“三联供”能源站的投入、占地、规模、运营等理解不多。
公司领导决定对该项目再做深入调研,并安排对目前国内标志性工程广州大学城的分布式“三联供”能源站进行调研。
随即确立由宋汉民、陈明哲、范平组成调研组开始工作。
9月6日经过联系广州大学城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总部朱主任安排,我们一行三人与九月11日傍晚到达广州大学城。
第二天广州大学城华电新能源站曾总派车接我们至“三联供”能源站,并安排站里安监部长陪同参观。
看到花园式的站区、整洁的站房、安静的环境、漂亮的主控大楼不觉肃然起敬。
站区布置井然有序,远处有燃气计量间、冷却塔、制水车间、维修间,近处很紧凑的放置燃汽轮机(双轮发电机)间、余热锅炉间、蒸汽轮机(发电机)间、制冷机间。
为减少噪声干扰整个车间都是被隔音板封闭。
四台入网升压变压器露天整齐摆放。
设备布置相当合理,占地约4万平方米。
安监部长带领我们边参观边介绍,从能源站系统流程到投资建设及运营智能化管理,介绍的非常清晰。
又带我们进入生产区参观了余热锅炉、燃气发电设备、4台上网升压变压器、输电控制间、制冷室间及总控室。
看到总控室里电脑自动随机显示的各分区的温度、压力等数据,真是感到该“三联供”能源站的分散控制,集中智能化管理的运行是多么的先进。
随后我们又和总控室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交流和索取了一些文字资料。
下午我们返回驻地。
第二天,我们调研小组对调研情况进一步深入学习及讨论,形成了许多共识。
我们于14日晚回到北京。
二、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三联供”介绍广州大学城分布式“三联供”能源站占地11万平方米为广州大学城18平方公里区域内10所大学20万人提供、热、冷、电能,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站。
该能源站规划容量为4x78MW(4x7.8万kW),分两期建设。
一期投资6.8亿元(包括四台上网升压变压器)的2x78MW已于2009年9月实现“双投。
正常运行每年上缴5000万利税。
该项目能源利用率78%。
相当同容量火力电站机组,相比较每年减少CO2排放24万吨;减少SO2排放6000吨。
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下面是广州大学城能源站“三联供”规划系统图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规划流程燃气轮机→发电机→余热锅炉↘(热水)→蒸汽轮机→蒸汽发电机→压缩制冷(以上能量数据以下建成论述为准)。
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依靠2台燃烧天然气7.8万千瓦机组,向大学城内10所大学及周边20万用户提供全部电力、生活热水和空调制冷。
“天然气进来以后,进入燃气轮发电机发电,这是第一次利用。
它产生的高温烟气送到余热锅炉,生产中温、中压的蒸汽,继续推动蒸汽轮机做功发电,这是第二次利用。
第三次是把前一过程中产生的低压蒸汽重新补充回蒸汽轮机里做功发电,增加发电量。
第四次是将整个发电过程中形成的150摄氏度高温烟气利用起来制备热媒水,供大学城的生活热水。
第五次利用是把热媒水给热水型溴化锂机组作为动力热源进行制冷。
”该能源站的燃气轮机用美国普惠的FT8-3wift双联60MW;余热锅炉是中船重工集团703所研制的两台中压和低压带自处氧,尾部制热水卧式自燃循环、无补燃型露天布置的预热锅炉;蒸汽发电机是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生产。
配18MW、25MW发电机各一台。
锅炉补水用RO横+ED1(电去离子)系统制水,无强酸、强碱产生。
生和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用于绿化广州大学城能源站CDM①获联合国EB批准注册,开辟了国内唯一项目成功注册CDM先河。
该项目由广东天联工程有限公司和广东电力设计研究院设计。
三、广州大学城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系统(DES/CCHP)项目建设的背景2003年1月,广东省政府按照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理念,高标准地建设了一个占地18平方公里、容纳25万大学生的大学城。
由于广州市98%以上的煤炭和油品需从省外调入,电力主要依靠省网供应。
夏季峰期空调负荷比率高达40%以上,峰电缺口达100多万kW;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全省酸控区面积已达63%,直接经济损失40亿年;“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况,能源结构、水环境等都离生态城市有一定的距离”。
鉴于此,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委托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制订了《广州大学城能源规划》,包括800万平方米建筑物主体节能设计规范、基于区域供冷(DCS)的冷热电三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系统(DES/CCHP)、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和能源系统建设运营机制等内容。
DES /CCHP和DCS方案先后于2003年6月和7月通过了国内权威专家的评审,随后付诸实施。
四、广州大学城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系统(DES/CCHP)项目规划的技术方案广州大学城区域能源站一期,是以2×78MW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基础的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燃气能的38%先经燃气轮机转换为电能,500℃左右的烟气在余热锅炉产生4.0MPa蒸汽,然后进抽凝式汽轮机进一步作功发电;可以抽出部分0.5MPa蒸汽供给第一制冷站的溴化锂吸收制冷机。
余热锅炉排出的约50℃~100℃烟气用于加热生活用水,不足热量用蒸汽透平冷凝潜热补充;集中生活热水系统60℃,供应24万人。
燃气能源利用效率达到80%以上。
其中,分布式能源系统为2×78MW燃气轮机—余热锅炉—汽轮机分布式能源站DES,包括电力接入系统和热水部分及输送管道的建设总投资为l2亿元,等价可满足大学城17万kW的高峰电力负荷。
按照测算的大学城电网峰荷为18万kW,以传统的电力建设模式(电厂+主干电网的投资1万元/kW、输送损失7%)计,须增加初投资为19亿元;采用DES /CCHP可节约投资约7亿元,同时可节约一次能源7.7万tec/a,节能25%。
区域供冷系统DCS,总容量为11万冷吨(RT),规划4个带有冰蓄冷系统的冷站,一期承担350万m2建筑物的空调负荷。
其中,与能源站在一起的第一制冷站部分采用蒸汽吸收制冷;其余3个冷站由能源站直供电压缩制冷。
各站均设有蓄冰装置,采用内置翅片换热器外融冰式金属盘管共计342套。
系统通过蓄冰可降低高峰负荷用电量,实现削峰填谷,同时实现大温差供冷,加上水泵采用变频控制技术,可大大降低冷量的输送能耗。
冷冻水主干管网采用直埋地敷设的DN200至DN1000预制发泡聚氨酯保温的碳钢管,总长约110km;末端换热间总数283间。
自控部分采用工业以太网硬冗余系统,以光纤和电缆介质组建大型Profibus现场总线通讯网络,控制点数超过l1000点。
自控系统能自动、实时采集系统所有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末端负荷状态等参数,并实施过程控制;采用先进的空调负荷预测和优化控制软件,系统可满足末端用户波动较大的冷量需求。
五、广州大学城DES/CCHP项目的启示鉴于该项目的内容、规模和区位条件,如果能够按计划招标、建设,成功投运,无疑将会极大地促进中国以天然气为一次能源的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
同时对天然气下游市场的开拓、城市能源供应系统的革新、电力建设的战略走向,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然而近5年时间过去了,在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暴涨的格局下,项目迟迟不能完成和给出全面的示范效果,加上种种原因造成过渡方案运营的售冷价格较高,使人们对该项目的可行性产生了许多疑问,并对后来陆续拟上的项目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因此,总结经验教训,对得到重要的启示分析如下:电力系统的早期规划、早期协议非常重要。
根据国外的DES/CCHP与电网公司多年交锋和磨合的经验,在广州大学城DES的具体条件下,双方必须尽可能早议定的事项有以下几点:(一)建设阶段,由能源站而不是电网公司投建岛上110/10kV变电站,在110kV与电网联接,并自建l0kV供各用户的电缆网络。
原来设施的拆迁费用,由省财政负担,不让电网公司吃亏。
(二)正常运行时,能源站通过自建10kV系统向各大学直供电,不足部分按市场价格从110kV侧向电网公司购电,并应按照季节、昼夜负荷变化规律提交年用电计划,以利于电网调度平衡负荷。
(三)DES停机,需由电网临时供应较大负荷时,按照国外惯例以正常电价的110%~115%支付电费;110/10kV备用变压器的容量电费,双方协议确定,该缴就缴。
(四)7、8月暑假期间,DES充当电网的调峰机组,按电网调度开停机,亦按峰电价格上网。
上述既是DES的成功安全运行所必须,也是双方互利双赢的前提。
六、对广东大学城分布式“三联供”能源站的共识(一)循环经济节能高效能源站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基础上,还采取多种措施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进一步提高效能。
系统输入一次能源后,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蒸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余热锅炉供低压蒸汽和利用余热锅炉尾部烟气制备热水几个环节,实现一次能源的多次利用。
高品位的一次能源用于发电;低品位的高温烟气用于供热制冷和二次发电,系统的综合能效达78%。
而且经余热利用后,余热锅炉排烟温度由140摄氏度降至90摄氏度,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实现了“安全、高效、环保、低碳”的理念。
(二)综合利用效率高能源站建在大学城附近(5km),实现区域内各种能源的就地生产、就地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能源输送损耗,加上能源的梯级综合利用,一次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
项目又符合我国关于优化天燃气实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天燃气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关规定,在节能排序中仅次于水电和核电。
正常经营年份可向国家财税上缴5000万。
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清洁能源绿色环保能源站以洁净的天燃气为燃料,才用先进的燃汽轮机发电设备,大大减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
其中氮氧化物的排放与同规模的燃煤发电厂相比减少了80%,与燃气电厂的国家排放标准相比减少了36%;二氧化硫、粉尘的排放几乎为零;二氧化碳排放与同规模常规燃煤发电厂相比减少了70%,二氧化碳减排量理论上每年可达18万吨。
同时锅炉补水采用RO膜+EDI(点去离子)系统制水,武强酸性、强碱性废水排出。
生活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厂区清洗、绿化灌等,从而实现废水零排放。
噪音治理达到城市二类标准(白天60分贝,夜间50分贝)。
(四)分布式热、冷、电能源三联供前景广阔发展分布式能源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进过运营实践其优势尽显无疑。
传统的活力发电厂,煤燃烧的利用率是35%;用煤做燃料的发电供热的热电厂,能源利用率仔45%而大学城能源站的能源利用率在78%的基础上还有提高的余地。
广州大学城能源站作为全国首个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站示范效应显著。
并获得2010年“中国分布式能源十年标志性项目”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