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法学的历史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17
西方法学主要流派一、西方法学的历史发展(一)萌芽和形成时期古希腊:法学的萌芽时期古罗马:法学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二)衰落和恢复时期中世纪前期:法学的衰落时期。
法学成为“神学的婢女”,但神学体系中也包含有一些法学思想。
中世纪后期:法学的恢复时期。
出现了注视法学派和人文主义法学派。
注释法学派和人文主义法学派是连接古代法学和近代法学的纽带。
(三)繁荣和发展时期17世纪,英法形成古典自然法学派18、19世纪,德国形成哲理法学派和历史法学派19世纪中期,英国产生分析法学派20世纪,社会法学派出现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分别以新的面目出现;此外还出现了行为主义法学、存在主义法学、新马克思主义法学、经济分析法学等新的法学派别。
二、自然法学派(一)古代自然法学派1.古希腊(1)智者实在法背后有一个自然法;自然法的内容是公正和正义。
欧里庇得斯:只有自然法才是公正的;奴隶是社会制度和城帮法律造成的。
阿基马丹:自然并没有使任何人成为奴隶。
(2)苏氏三师徒深信存在着实在法的某些不变标准;法律是正义的具体体现。
苏格拉底:法律体现是非善恶,是人类幸福的标准;遵守法律是一种美德。
柏拉图: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
法律包含整体的美德,是理性的命令,因此人们应该服从。
亚里士多德:主要著作有《伦理学》、《政治学》、《雅典政制》。
法律是正义的具体体现;法律也有好坏。
(3)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有芝诺、克吕斯帕斯等。
自然是某种和谐的秩序,是人类的理性;根据理性,一切人是平等的;法律应体现这种理性。
2.古罗马(1)西塞罗:《论共和国》、《官吏篇》、《法律篇》①法律是正当的理性②制定法应符合自然法(2)五大法学家乌尔比安、伯比尼安、盖尤斯、保罗、毛特斯丁①法律以公平正义为原则②公平、正义来源于自然法,而非基于功利3.中世纪(1)奥古斯丁:《上帝之城》、《忏悔录》①教父学②天国、地国说③君权神授论(2)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论君主政治》①法律是理性的命令②法律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二)古典自然法学派1.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著作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霍布斯:《利维坦》洛克:《政府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2.基本观点(1)制定法背后有一个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2)自然法的核心是公正(或正义、权利、理性)(3)制定法应以自然法为基础(4)人们通过理性可以认识和运用自然法3.主要理论:(1)自然状态论霍布斯:敌对、战争(狼社会论)洛克:和平、善意、互助(中性论)卢梭:和平、平等、自由(黄金时代论)(2)天赋人权论①起源与特质:生而具有不可剥夺②与权力机关的关系:非其赋予由其承认和宣告③内容:自由、平等、博爱、财产、安全和反抗(3)个体本位论①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个体是基础、目标,拥有优先权②个体权利的限制:社会无权剥夺个人权利;其对个体的干预必须是最低限度的(4)社会契约论①契约的社会基础:个体人的独立、自由和平等②国家和法律产生的原因和目的:保护个体人的自然权利③公权力行使的依据和界限:基于契约的法律④公民为什么要守法:信守承诺⑤违约的救济:收回让渡权利乃至进行革命(5)人民主权论①主权的含义:主体自主处理自己事务的权力(权利)②主权的内容:个体主权国家主权③主权能否分割和转让(6)法律理性论①理性的含义:人的自然能力,行为或信仰的理由,是非善恶的标准(洛)②理性的效力:绝对的效力(格)③理性的把握:基于理性(霍)④法律与理性:理性是法律的本质(三)新自然法学派1.新自然法学派与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区别(1)改良性;(2)可变性;(3)认识论;(4)兼容性。
西方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是指西方世界在法律领域的思想发展历程,它涵盖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法律思想、中世纪的教会法、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法学、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法思想以及近现代西方法学的发展等内容。
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演变不仅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全球法律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开端,古希腊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
柏拉图认为法律应当服从于正义,而正义是一种理念上的东西,它应当由哲学家统治者来决定。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法律和正义的区别,认为法律是由人制定的,而正义是客观存在的。
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罗马法大全》中,这部法典为后世的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的教会法是西方法律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法是基督教会管理信徒的法律体系,它在中世纪欧洲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教会法的发展为后世的宗教法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世俗法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法学是西方法律思想史的重要时期,人文主义法学家们开始重视个体的人权和人的尊严,提出了法律应当以人为本的理念。
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法思想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的自由和平等,对西方近代法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现代西方法学的发展则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包括实证主义法学、法律现实主义、法律形式主义等不同的法学流派。
这些法学流派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不同的法律理论和观点,为当代法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总的来说,西方法律思想史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过程,它反映了西方法律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对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法律思想的渊源和内涵,为当代法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西方法学历史介绍古希腊和古罗马法学在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城邦国家中,相对地说,成文法并不很多,也谈不上有独立的法学。
例如法是神授还是人定,法的基础是权力还是自然、正义或理性,是法治还是一人之治,以及法和民主、自由、平等的关系,法和国家的关系,自然法和实在法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思想对后世法学一直有很深的影响。
与古希腊不同,古罗马奴隶制社会的法极为发达。
从公元前5世纪的《十二铜表法》到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时编纂的法律12世纪时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可谓蔚为大观。
罗马法的发展带来了罗马法学的相应发展,反过来,罗马法学又是推动罗马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哲学家、政治家M.T.西塞罗,根据斯多葛派哲学,首先较系统地提出了自然法学说,为罗马法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西方历史上,正是在罗马帝国前期,第一次形成了职业法学家集团,第一次出现了法律学校和法学派别:拉别奥派即普罗库卢斯派和卡尔托派即萨宾派,见罗马法学,第一次写下了大批法学著作。
罗马五大法学家之一盖尤斯的《法学阶梯》,是一本迄今所知最早的并且完整保存的西方法学著作。
罗马法学家以其法律学说、法律解答推动了罗马的立法和司法工作,对当时已相当发展的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律关系,有比较完整的论述,对其后欧洲民法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西欧封建社会的法学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法不同,呈现出极为分散的状态。
在西欧大陆长达几百年以至一千多年间,除罗马法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日耳曼法、教会法、地方法封建法、城市法、商法以及国王的口令等,错综复杂地相互并存、结合或竞争,因而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法律学说。
由于罗马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上占有很大势力,在思想领域中,基督教的神学居于垄断地位。
象哲学、政治学一样,法学也成了神学的附庸,以教义代替法律。
经院主义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提出了当时最系统的神学法律思想,把所谓上帝的意志奉为最高的永恒法,即使是高于实在法的自然法也被认为是从属于永恒法。
法理学西方法学历史西方法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代。
古希腊有着丰富的思想和哲学传统,其中的一些观念对于法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古希腊,人们对普遍正义和道德价值的探索成为了法律思想的基础。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为西方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性和正确的组织形式,而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发展和实施方式。
他提出了一种理想的政府形式,即共和国,其中法律是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准则。
亚里士多德对法律和正义的理解更加注重实践和经验。
他认为理性和道德是评判法律的基础,并通过对不同政府形式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合理的政府构建方式。
罗马法律是西方法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
罗马法律以它的普遍性和容忍性而闻名,它以成文法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得到广泛应用。
罗马法律的重要原则包括公正、平等和法治。
这些原则奠定了法律的基本框架,并成为后来法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开始渗透到法律制度中。
基督教教义强调道德和正义,对于法律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托马斯·阿奎那被誉为中世纪法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试图将基督教和哲学思想与罗马法律的原则相融合。
他的著作《真理之大》对以后法律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运动催生了对自由、权利和法律合理性的新的思考。
伟大的法学家巴尔多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个人自由和法律制约政府权力的重要性。
他的著作《战争与和平的法律》对现代国际法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8世纪启蒙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法理学的发展。
启蒙思想家们强调人的自由和平等的原则,并对统治者的权力进行了相应的限制。
蒙台古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自然法的概念,认为所有人都有一定的天赋权利,法律应该保护这些权利。
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对法治和制定合理法律的原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19世纪,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法学思潮开始兴起。
实证主义主张将法律研究与自然科学方法相结合,强调以实证研究取代抽象理论。
第二章法学的历史第一节西方式学的历史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法学理论、法学进展古希腊的民主、政体理论,古罗马的私法对后世的法律有着深刻的阻碍。
古希腊的哲学、伦理学、政治学、逻辑学超级发达,在相关著述中涉及到公平、自然、正义、民主、政体、理性等一系列法学理论问题。
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摇篮,与其它科学一样,西方式学也肇始于古希腊。
古希腊很早就开始立法活动,进行法制的建设。
但各城邦(国家)的成文法不多,主若是对适应法的整理和系统化,法律的制定和适用通常采纳直接民主的程序和方式,没有健全的专门法律机构和职业法学家集团,因此也没有独立的法学。
有关法律问题的研究要紧分散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宗教学、文学、美学高作当中。
在历史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等思想家和思想流派关于法学的进展做出了重大的奉献。
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又一个源头,古罗马商品经济发达,为其私法的进展提供了经济基础,显现了闻名的五大法学家(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伯比尼安、莫迪斯梯努斯),形成了法学家阶级,他们的争辩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罗马的概念、法律术语等对其后西方式学的形成、进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恩格思给予其很高的评判,说他是简单商品经济社会中最完善的法。
二、中世纪罗马法的振兴、法律注释与法学进展随着城市的繁荣与经济的进展,罗马原法律文本是从头发觉,大学的兴起和法律教育的推动,公元11世纪,罗马法得以振兴,于是显现了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和法学流派。
法学家通过注释与说明法律来解决日趋复杂的社会问题。
前后形成了注释法学派与人文主义法学派中世纪时期,宗教成为西方文化的核心,基督教神学居统治地位,哲学、政治学、法学等成为神学的附庸,教义代替了法律,国家托庇于教会,法学处于衰落时期。
只是,在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的著述中包括着相当多的法律思想。
教会是西方中世纪社会的最重要的组织,近代社会的法律体系就诞生于教会法。
西方刑法学发展简史
西方刑法学发展简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但现代刑法学的基础则始于17世纪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思考刑法的原则和目的,并开始系统地研究刑法的规则和程序。
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了“法治国家”的理念,强调法律的绝对性和普遍适用性。
他还提出了“罪行与惩罚”一书,探讨了刑罚的正义性和合理性。
19世纪,德国法学家朔门和法国法学家杜布罗卡分别提出了“犯罪学”和“刑法学”的概念,将刑法研究从实践中抽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此时,刑法学也开始注重研究犯罪的原因和预防,而不仅仅关注惩罚和制裁。
20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刑法学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在美国,学者弗兰克福特提出了“犯罪社会学”的概念,将犯罪视为社会问题来研究。
在德国,学者哈特提出了“罪刑法理论”,强调刑法制度应该符合道德和公正原则。
今天,刑法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刑法的内容和原则也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目的仍然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维护公正和法律的权威。
- 1 -。
西方法律思想简史
西方法律思想简史指的是自古希腊时期以来,西方国家在法律思想方面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的主要阶段:
1. 古希腊时期(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时期,诸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就曾对法律和政治体系发表过深刻的思考。
他们主张通过理性和道德的方式来塑造人类社会,强调法律的正义和公平以及国家的合法性。
2. 古罗马时期(公元前753年至公元476年):罗马法律是古代欧洲法律的基础。
在罗马法律的发展过程中,公民权和合同法成为重要的法律领域。
罗马法律的特点是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私法的保护性,并且一直被认为是法律思想的典范。
3. 中世纪(公元476年至公元1453年):中世纪时期的法律思想,主要是基于基督教教义而产生的。
教会法律逐渐成为欧洲法律的一个重要学科,而封建制度则塑造了欧洲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4. 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至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强调个体的尊重和自由。
此时,法学的兴起与人文主义紧密相关。
人们对于理性的追求促进了对法律的重新审视,而国家的统一和中央政府的出现,也对现代法律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近现代时期(公元17世纪至今):近现代时期,随着工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人们对法律和政治的认识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理性。
法律制度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社会的治理和组织方式。
现代法律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国际化和普惠性。
法学的历史法学的产生是有条件的:(1)要有法律现象的材料的一定积累;(2)要有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
一、西方法学历史1)起始——古希腊:习惯法为主体的法律制度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2)顶峰——古罗马:法学获得相对的地位,成为罗马法渊源之一。
最早并保存完整的一部西方法学,盖尤斯的《法学阶梯》。
(ps:古罗马的法律制度是西方世界法律制度发展的顶峰)3)最灰暗——中世纪:基督教主导,独立法学消失。
4)复兴——中世纪后期:出现法学教育、法学研究(ps:这时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以复兴罗马法为中心任务),出现注释法学派(前注释法学派的侧重点是通过对查士丁尼时代所编纂的各个罗马法文献的文字、语言、逻辑的解释和旁征博引,澄清罗马法文献的精确意思。
后注释法学派则致力于使罗马法与城市法规、封建法、日耳曼的习惯法、教会法的原理相结合和同化,把古罗马法改造成现代意大利法,以便为实际的社会)。
5)世俗化——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法学派产生。
(ps:人文主义法学派主张把罗马法作为整个古典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待, 把哲学方法和历史方法运用于罗马法研究,以便更有说服力地复兴罗马法)6)蓬勃——资产阶级革命:出现法权世界观,表现为“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提出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原则。
自然法学派(ps:反对神性和神权,主张人性和人权;反对专制和等级特权,主张自由和平等;反对人治,要求法治)7)流派——18世纪末:哲理法学派(ps:以抽象的概念、保守的理论形式、费解的哲学语言传播天赋人权、自由主义、宪政、法治等启蒙思想)、历史法学派(ps:反对古典自然学派、强调法律的民族精神或历史传统)、分析法学派(ps:标志法学作为独立学科出现;以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哲学为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以对实在法律的逻辑分析为己任)。
8)社会化——20世纪初:社会法学派(强调研究法律的社会作用、法律的时效、法律规则生效的手段、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方式的联系)、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新康德主义法学派。
17、18世纪西方国家法学发展脉络17世纪和18世纪是西方国家法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包括了法学思想的变革和法学体系的建立。
以下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法学发展的主要脉络:1.自然法思想的兴起:17世纪是自然法思想的兴盛时期。
自然法理论主张法律源于自然法则,具有普遍性和不可撤销性。
著名的法学家如洛克(John Locke)和洛伊特利尔(Samuel Pufendorf)在这一时期提出了自然法的理论,强调个人权利和社会契约。
2.法理学的发展:17世纪的法学界开始重视法律的逻辑和体系化。
法理学的发展使得法律的研究建立在更加系统和结构化的基础之上。
著名的法学家如虎斯(Hugo Grotius)和拿破仑(Napoleon)都做出了对法理学的重要贡献。
3.情理学的影响:在18世纪初,在荷兰和德国的影响下,情理学(Jurisprudence of Concepts)逐渐发展起来。
情理学强调通过理性思考和分析来推导法律原则,反对仅依赖于先例和权威。
4.法律体系的建立:18世纪后期,欧洲各国开始建立更完善的法律体系,呈现出明确的法学学科和研究方法。
许多国家制定了具体法典,如普鲁士的《通用民法典》(Allgemeines Landrecht)。
5.制度学派的兴起: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制度学派开始兴起。
这个流派的代表有蒙泰斯基(Montesquieu)和布兰卡(Francesco Carrara)。
制度学派关注法律的社会功能和法律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
总体而言,17世纪和18世纪西方国家法学的发展经历了从自然法思想到法理学和制度学派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法学思想为后来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现代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学的历史期末重点总结一、古代法学的发展古代法学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
希腊的法学主要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对法律思想的影响,还有希腊城邦的法律制度的形成。
罗马法学是以罗马法典最为著名,通过罗马帝国的扩张和疆域的统一,罗马法被广泛应用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二、中世纪法学的兴起中世纪法学主要受到基督教教会的影响。
教会制定了《教会法典》,成为全欧洲最重要的法律文书。
此外,还有宗教学者托马斯·阿奎那对法律思想的贡献,他将哲学和神学与法律相结合,影响了中世纪法学的发展。
三、近代法学的形成近代法学是在欧洲启蒙运动的推动下形成的。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自由和法律平等,成为法学思想的重要基石。
众多法学家如蒙台奇埃、孟德斯鸠、霍布斯、洛克等提出了自己的法律思想,并对当时欧洲的法律体系进行了批判。
四、现代法学的发展与分支现代法学基于前人的经验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主要有自然法学、实证法学、法律形式主义和法律实体主义等不同的学派和观点。
其中自然法学主张法律应该符合自然规律和普遍道义;实证法学注重对法律实践的观察和研究;法律形式主义认为只关注法律的形式,而不关注法律实效;法律实体主义则认为法律应该关注实质而不是单纯的形式。
五、当代法学的发展趋势当代法学在不断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着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法学正在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如法社会学、法心理学、法经济学等。
此外,法学还面临一些挑战,如全球化带来的法律多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法律运行方式的影响。
六、中国法学的发展中国法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诸子百家的法家思想。
中国传统法学主要有法律解释学派和法家学派。
近代以来,中国法学在接受西方法学思想的同时也保留了自身的特点,如民族法学和社会主义法学。
当代中国法学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面临了法治建设和人权保障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与挑战。
七、法学研究方法的演变法学的研究方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