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作文之生活老师经验交流会

  • 格式:docx
  • 大小:19.49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老师经验交流会

【篇一: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材料

王亚男

很荣幸能代表获奖教师在此发言。谨以此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体会。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

生学得愉快。然而,如何界定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目前教育界还缺

少科学的、具体的、量化的衡量标准。这就对建设“高效课堂”产生

了制约。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

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是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新课程

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什么是“高效课堂” 我觉得高效率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

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

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在课堂上就是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探

究为核心,让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课堂”优点的同时,也解决了“传统

课堂”中一直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低”、“知识掌握被动”等问题,拓广

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亲身体会到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提高了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这个意

义上说,“高效课堂”绝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颠覆和全面否定,

而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

我在平时的课堂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效施教”?

(一) 优化课前准备,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

提升课前备课质量。无论我对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多么的熟悉,也

要在课前反问自己三个问题:1、如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实现新旧知

识的迁移?2、后续学习应该做出那些铺垫?3、哪些问题最值得学

生去进行交流和探究?

(二)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规划时间,才能帮效率加分” 课前候课、下课不拖堂。教师以自己

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制订时间

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下的策略去经营

课堂40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策略之一:把握课堂最佳时域,突出教学重难点。抓住了心理学上

提出的开课5分钟到20分钟的最佳时域;策略之二:构建以学生学

为中心的课堂时间管理模式。学生学习占用的时间大于教师讲解的

时间;策略之三:师生、生生互动的时间充分。重视课堂上的生生

之间的相互评价,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思辨中完善概念,

使知识科学化、系统化。

通过对课堂教学时间实行“经济化管理”,发现课堂有了这样的几个

变化:教师学会了适度“让位”的角色转变;师生互动时间充分,实

现课堂民主化的转变;生生合作探究,实现倾听与对话的转变;学

生专注学习的时间得到落实

(三)优化练习设计,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在对练习功能的认识上,教师较多地偏重使学生形成解题技能技巧

的操练功能,重视练习的短期功利价值,不太顾及长远的教育价值。对如何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数学练习在培养学生正确数学观念,促进

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造才能功能的研究不够。

要提高练习的效率、效益,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练习设计的针

对性。这个针对性我理解为三个方面要求:一是针对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二是指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易错、易混、易忘的

知识点或技能环节。三是能体现学生主动探究规律、寻找解决方案

的设计。

(四)归纳总结教学反思,为后续的“高效课堂”服务。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亦如此。有人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缺憾,如果不

进行反思,

这些缺憾或许永远隐藏在背后,或许会“重蹈覆辙”。教学中的缺憾对

教师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教师要反思失败的原因,从而发现教学

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一是反思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对败笔之处要作深刻的剖析,并设计有

效的改进方案,让我的教学少走了许多弯路。二是对已发生的教育

事实加以追忆和思考,提炼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有价值的教学理念把自

己好的经验记录下来,用于以后的教学。使有效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

论高度,进而转化成自己可持续发展的底蕴和实力。

反思必须即时迅捷、必须持之以恒、必须付诸文字、必须提炼深化、不需他人强迫、不需专门时间、不需一次成文、不需突击应付……”

这才为教师成长之术。古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我想,将反思作

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反思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既是一名教师专业成

长之径,更是一个人综合素养得以提升之道。

听杜老师《体积与容积》反思

王亚男

昨天听了杜海良老师的《体积与容积》,这一课是五年下学期的内容。杜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体会空

间概念,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并掌握比较体积大小的方法。杜

老师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的意义:让学生比

较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里所装水的多少,形象而直观地揭示容积的

意义,知道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其实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形成体积和

容积的两个具有抽象性的概念,并能初步分清物体体积和容积的联

系和区别。

概念形成一般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1)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

作出新的探讨。(2)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找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

(3)由这些本质属性或特征,概括成一般的概念。

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来说是由直接感知到概念的形成。而直观演

示就是学生直接感知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概念理解的重要环节。在帮助学生认识体积概念,接着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

感知物体的大小。杜老师让学生比较两个容易分清的物体所占空间

的大小,如:出示两块橡皮泥,一个饼状一个球状,引出观察法;

用两根胡萝卜放水里而引出水测法;用纸盒子引出数数法。这些方

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唤起学生对日常所见事物的表

象和感受。

然后比较两个难以分清的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学生动手实验,把胡

萝卜和白萝卜放入两个水面高度相同的杯中,通过观察水面升高来

理解胡萝卜和白萝卜占有空间,通过水面上升高度的不同来理解胡

萝卜和白萝卜的空间有大有小。然后问:“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吗?

液体,比如水。气体,比如空气,是否有体积呢?”这样的设计的意

图是打破学生的定向思维。这样,学生就非常容易的理解了体积的

概念。

这节课的难点是体积与容积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时,杜老师设计了

五个思考题:1、一个木箱能装入与它体积相等的物体吗?为什么?2、木箱的体积与容积一样大吗?3、一瓶喝了一些的饮料体积和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