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 格式:docx
- 大小:15.7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通假字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回去)2、古今异义词一百许里(古义为“左右”,表示约数;今常指“应允”,“许多”,“或者”等。
)鸢飞戾天者(古义为“到,到达”,今常指“罪过”或“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为为“筹划,治理”,今常指“政治规划”。
)3、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猿则百叫无(动词,停止。
)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上边,上面)百一百许里(数词,十的十倍)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4、词类活用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急湍甚箭(副词用作动词,快)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向高处伸展。
邈,争着向远处伸展)《五柳先生传》1、古今异义词因以为号焉(古义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两个词,今常用作一个词,认为)或置酒而招之(古义为“有时”,今常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造饮辄尽(古义为“往,到”,今常指“创造,制作”等)2、一词多义如亲旧知其如此(动词,像)晏如也(名词,……的样子)得家贫不能常得(动词,得到)忘怀得失(名词,得到的(东西))3、词类活用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马说》1、通假字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表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其真无马邪(通“耶”,吗)食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2、古今异义词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为“有时”,今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执策而临之(古义为“马鞭子”,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一词多义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顿,餐)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能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虽有千里之能(名词,才能,能力)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子)4、词类活用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策之不以其道(名词帮作动词,用鞭子打)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尽,竭尽)《送东阳马生序》1、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能“披”,披着)2、古今异义词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义为“问”,今常指“敲”等)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为“热水”,今常指“汁水”等)略无慕艳意(古义为“欣羡”,今常指“鲜艳,艳丽”等)日再食(古义为“两次”,今常指“又,再次”等)3、一词多义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故故余虽愚(连词,所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副词,特意)质援疑质理(动词,询问)非天质之悲(名词,资质)至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至舍(动词)4、词类活用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动词用作代词,此,这)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挂)《小石潭记》1、古今异义词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2、一词多义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见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明灭可见(动词,看见)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明灭可见(副词,可以)差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3、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近岸(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潭中鱼可百许头(动词用作副词,约,大约)日光下澈(形容词用作动词,照射)斗折蛇行(两个词均为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凄神寒骨(两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凄凉;使……寒冷)《岳阳楼记》1、通假字百废具兴(通“俱”,全,都)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嘱托)2、古今异义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古义为“做州郡的太守”,今常指“守卫、守护”等)越明年(古义为“到”,今义为“超过”)越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常指“今年的下一年”)则有去国怀乡(去,古义为“离开”,今常指“到,往”。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规律:(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②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上述几例中,“舍”后带了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寿”活用为动词“祝寿”。
(2)几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如: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②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③藉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④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主谓关系,那么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王”即分别活用为动词“称王”。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动宾关系,那么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刑、藉、瓮、绳”都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杀、登记造册、用破瓮作、用草绳系”的意思。
(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置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例中,“罾、志、虏”本来都是名词,意思是“鱼网”、“志向”、“俘虏”,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捕捉”、“立志”、“虏获”。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汝幸而偶我。
(《与妻书》)②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上述几例中,名词“偶、蹄、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为“嫁给、用脚踢、命名”。
(5)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敢、未”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②未果,寻病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知识点总结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知识点总结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2、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二、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1、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4、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5、范增数目项王。
目:示眼色三、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2、汗牛充栋汗:使……出汗3、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任命……为将四、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2、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3、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部编语⽂⼋年级⽂⾔⽂词类活⽤及解析部编语⽂⼋年级⽂⾔⽂词类活⽤现象(⼀)⼋年级⽂⾔⽂篇⽬统计⽐起七年级上下册13篇和九年级上下册的9篇⽂⾔⽂,⼋年级上下册17篇在整个初中的分量还是⽐较重的。
同时,七年级⽂⾔⽂理解较为简单,九年级⼜较难,所以⼋年级的⽂⾔⽂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
七年级已经逐步在讲词性、短语结构和句⼦成分了,所以为⼋年级深⼊讲⽂⾔⽂词类活⽤提供了依据,因此⼋年级⽂⾔⽂词类活⽤的规范对于以后⽂⾔⽂的学习⾮常重要。
(⼆)浅析⼋年级⽂⾔⽂中词类活⽤现象1.⼋年级上册(1)《三峡》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飞奔的马)动词⽤作名词解析:“奔”原本是动词,但处在动词“乘”后⾯宾语的位置,由于宾语⼀般由名词充当,所以,“奔”动词活⽤作名词。
②回清倒影。
(清,清波)形容词⽤作名词解析:“清”本是形容词,现作“回”的宾语,形容词⽤作名词。
③晴初霜旦。
(霜,下霜)名词⽤作动词解析:“霜旦”两个名词连⽤,两者并不是并列或者同位语关系,所以必须有⼀个名词活⽤为动词,结合语义和语境,第⼀名词“霜”活⽤为了动词。
④空⾕传响:(响:回声)形容词⽤作名词解析:“传”动词作谓语,“响”形容词,却处在宾语的位置上,所以活⽤为了名词。
(2)《答谢中书书》①五⾊交辉。
(辉:辉映)名词⽤作动词解析:“辉”本是名词,这⾥⽤在副词的后⾯充当了谓语,所以名词⽤作动词。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奇:奇丽的景⾊)解析:“奇”本是形容词,这⾥⽤在动词“与”(领悟、欣赏)的后⾯作宾语,充当了名词的功能,所以“奇”形容词作名词⽤。
(3)《与朱元思书》①风烟俱净。
(净:消净、散净)形容词作动词解析:“净”原本形容词,现放在副词“俱”的后⾯,副词后往往加谓语动词,所以“净”形容词⽤作了动词,翻译为“散净、消净”,表⽰性状的变化。
②任意东西。
(东西:向东或向西飘荡)名词作动词解析:“东西”⽅位名词,前⾯是副词“任意”作修饰语,且后⾯再⽆动词,所以“东西”名词⽤作了动词。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词类活用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词类活用)21课风烟俱净,一切都变得干净了。
任意东西,随意漂浮。
猛浪若奔,海浪像跑马一样汹涌。
负势竞上,顺势向上攀爬。
横柯上落蔽,树枝横在上方,遮蔽住阳光。
互相轩邈,争着向高处或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看着山峰,平静心情。
22课亦不详其姓字,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姓氏。
亲旧知其如此,老朋友知道他的情况。
以乐其志,以他的志向为乐。
性嗜酒,喜欢喝酒。
23课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只能受奴隶的侮辱。
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饭可能吃光一石的谷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可以跑千里。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马不按照它的性。
食之不能尽其材,吃不尽它的美味。
24课手自笔录,亲自写下来。
腰白玉之环,腰间挂着白玉的腰带。
主人日再食,主人每天吃两顿饭。
戴___饰之帽,戴着红缨珠宝饰品的帽子。
余则温饱敝衣处其间,我则在这里温饱,穿着破旧的衣服。
25课病树前头万木春,病树前面的其他树都已经春天了。
怀旧空吟闻笛赋,怀旧之情,空闲吟咏,听着笛子的曲子。
26课从___西行百二十步,从___向西走了一百二十步。
___取道,砍竹子来修路。
下见___,往下走看到了小池塘。
近岸,靠近岸边。
潭中鱼可百许头,池塘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条。
日光下澈,阳光透过水下。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蜿蜒曲折。
其岸势犬牙差互,岸边像狗牙一样交错。
凄神寒骨,感觉凄凉,寒冷。
心乐之,感到快乐。
似与游者相乐,像和游客一起嬉戏。
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像在空中游荡。
潭西南而望,向西南方向望去。
隶而从者,跟随并侍奉他的人。
27课___谪守巴陵郡,___被贬到巴陵郡当太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百废具兴,各种事业都兴盛起来。
刻画贤明之人今天的诗歌和散文,向北穿过巫峡,向南远至___,总是忧虑谗言和恐惧诽谤,有时长烟消散,有时则充满心理斗争。
在先天下的忧虑中,他们感到忧虑,在后天下的欢乐中,他们感到欢乐。
在山上行走六七里,有一个亭子搭在泉水边,周围散发着野花的幽香。
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八下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霜林菊影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养。
“材”通“才”,才能。
5、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9、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1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1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 ,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1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
二、词类活用1、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向高处伸展和向远处伸展。
2、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5、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7、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8、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10、下见小潭: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11、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2、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
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1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15、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16、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17、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八下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八年级下册
【知识精要】
词类活用
1. 复前行,欲穷其林(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2.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3.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下:名词作状语,向下面)
4.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6.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8.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9. 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
10.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记号)
11,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多髯:名词作动词,长着浓密的胡须)
12, 石青糁之(糁;名词作动词,用颜料等涂上)
13,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14. 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15.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澈;形容词作动词,穿透)
16. 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取乐,一词欢乐)
17.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8. 渔人甚异之(异: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19. 如鸣珮环,心乐之(乐:意动用法,以。
为乐)
20. 其视下也(下;名词作状语,往下)
21. 故外户面不闭(外;名词作状语,从外面)
22, 《齐谐》者,志怪着也(志;名词作动词,记裁)
23. 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马鞭赶)
24, 一食或尽票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完)
25. 弗学,不知其善也(善: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26. 选贤与能(贤: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贿的人:能;形客词作名词,才于出众的人)
27.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形客词作名词,社年人,中年人: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28. 《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29, 故人不独亲其亲(亲:意动用法,以。
”为亲)
30, 不独子其子(子:意动用法,以“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