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大题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元明清文学史试题一一、填空(计10分)1、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称________与《赵氏孤儿》两部元代戏剧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2、清代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_________代表了清代戏曲的最高成就。
3、明清神魔小说成就最高的是吴承恩的《西游记》。
成就仅次于《西游记》的是许仲琳的__________.4、《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_______________、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5、__________在当时被视为“开国文臣之首”,以文才长期受到朱元璋的宠信。
6. 侯方域、魏禧和汪琬并称“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文以文气见长,富有激情,行文纵横恣肆,人称_________;魏禧为文强调“积理炼识”,“有用于世”,长于议论,人称“策士之文”;汪琬文疏淡迂回,雍容尔雅,人称儒者之文。
7.杨维桢在元末被视为文坛的领袖,他的诗歌受李贺影响很深,追求新异,往往流于怪诞,其诗被称为_________。
8、清代诗歌创作中,“神韵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
9、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________________!10、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_______________,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三、联线题(人物形象与作品、作品与作者联线,计10 分)1.人物形象与作品赵五娘《桃花扇》桃杌《婴宁》柳遇春《琵琶记》王子服《窦娥冤》李香君《杜十娘怒沉百宝箱》2.作品与作者《汉宫秋》汪中《西湖七月半》李梦阳《解佩令·自题词集》朱彝尊《哀盐船文》张岱《石将军战场歌》马致远三、名词解释(计20分)1、临川四梦2、章回小说:3、拟话本:4、桐城派四、作品分析题(计12分)【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一、名词解释1、四折一楔子2、南戏3、散曲4、台阁体5、章回小说6、历史演义7、四大声腔8、明清传奇9、三言二拍10、性灵说11、神韵说12、桐城派13.诗界革命??二、默写《牡丹亭·游园》中《皀罗袍》、《好姐姐》二曲。
《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最后两支曲子《一煞》、《收尾》。
三、简答题1、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2、简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3、《琵琶记》“三不从”关目及其作用。
4、简述汤沈之争。
5、简述《三国志演义》成书过程。
6、《西游记》的题材演化过程。
7、什么是拟话本?有哪些著名作家作品?8、公安派的主要作家及其主要理论主张。
9、简述《桃花扇》的戏剧结构特点。
(与论述题6同,只要讲一题)10、试述《聊斋志异》花妖狐魅的形象特点。
11、简述《红楼梦》的两大版本系统。
12、简介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
四、论述题。
1、以《窦娥冤》为例分析关汉卿的悲剧创作2、为什么说明代四大奇书清晰地展示了古代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3、试比较《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特点。
4、论述《牡丹亭》的艺术特征。
5、试析杜丽娘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6、孔尚任在《桃花扇凡例》中说:“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
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观者当用巨眼。
”试谈谈你的认识。
7、论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8、试举例说明《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元明清文学试卷试卷1一、填空题(本大题20空 ,每空1分,共20分)1.元杂剧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和马致远。
2.元前期杂剧作家群中,除关汉卿、王实甫外,还有、等数十人;后期杂剧作家成就最突出的是。
3.南戏之祖、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是高明的《琵琶记》,作品女主人公是赵五娘。
4.“临川四梦”是指《牡丹亭》、《紫钗记》、和。
5.第一部用昆腔演唱的传奇剧本是梁辰鱼的。
6.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
7.冯梦龙的“三言”指的是《喻世明言》、和。
8.清代“常州词派”的领袖是。
9.“南洪北孔”指的是洪昇和孔尚任。
10.《闲情偶寄》的作者是李渔。
11.代表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最高成就。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荆刘拜杀2.公安派3.桐城派三、默写(本大题2小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四、简答题(本大题3小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
2.《金瓶梅》在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3.简述清代诗坛上重要的诗歌流派。
五、论述题(本大题2小题,3选2,每小题20分,共40分)1.《西厢记》取得了哪些艺术成就?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阐述。
2.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形象。
3.结合《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具体内容,谈谈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哪些特点。
元明清文学试卷2一、填空题(本大题18空 ,每空1分,共18分)1、元早期杂剧中本色派的代表是《》,文采派的代表是《》。
2、南戏,是的简称,因它起源于浙江温州一带,所以又称之为或。
3、赵五娘、孙二娘、杜丽娘李甲分别是《》、《》和《》中的人物。
4、明代公安派提倡“,不拘格套。
”5、“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
6、《水浒传》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实质是。
7、《四声猿》和《闲情偶寄》的作者分别是、。
元明清文学史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元朝时期,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剧作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和__________。
2. 《红楼梦》是清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作者是__________。
3.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因其桀骜不驯的性格和神通广大的能力,被尊称为“__________”。
4. 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是一部脍炙人口的诗话作品,其中提到了“诗言志”的观点,这一观点最早出自于《__________》。
5. 元朝的《西厢记》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戏剧作品,其作者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位作家不属于“元曲四大家”?A. 关汉卿B. 白朴C. 郑光祖D. 吴承恩2. 《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谁?A. 施耐庵B. 罗贯中C. 吴承恩D. 曹雪芹3. 以下哪部作品是明代罗贯中的代表作?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4.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A. 吴敬梓B. 曹雪芹C. 袁枚D. 李渔5. 下列哪个不是清代文学的特点?A. 诗歌的繁荣B. 小说的衰落C. 戏曲的发展D. 文学批评的兴盛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元曲的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论述《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 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及其象征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明代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创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评析清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特点。
五、综合题(20分)请结合元、明、清三代的文学作品,分析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变革,并探讨其对现代文学的启示。
注意:答题时请务必书写清晰、条理分明,论述题和综合题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元明清文学(第一套)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1、元曲包括“杂剧”和“------”。
2、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
3、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___________>>.4、南戏是________________的简称..5、<<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是史书和_________的结合.6、<<水浒>>七十回本点评者是______________.7、明中期三大传奇是《宝刽记》、《浣纱记》和《__________》。
8、明中期戏曲两大派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9、“临川四梦”指《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________>>.10、李玉后期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三不从”2、“一人永占”3、“吴江派”4、《绿牡丹》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是什么?2、《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实质是什么?3、简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
四、论述题(任选两题,每小题20分)1、比较分析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
2、《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比《三国演义》有何发展?3、试析“‘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正是封建礼教与反封建礼教的对立”的观点。
元明清文学(第二套)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1、元杂剧角色:旦、末、净、_____.2、《救风尘》的作者是_________。
2、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________〉改编而写的。
3、<<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最优香的章回体历史小说。
4、<<水浒传>>(七十回本)系_______用百回繁本作底本的修改删节本。
5、冯梦龙的“三言”是和_《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______》.6、<<风筝误>>的作者是__________.7、朱权的戏曲理论著作是__________.8、“临川派”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9、<<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_______________为素材的长篇小说。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一、填空(40空,每空分,共 20分):1.元杂剧是以_________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
2.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是西厢记、_________ 、墙头马上、_________。
3.元杂剧在剧本体制上采用_________形式。
4.有关元杂剧作家、作品的着录,首见于钟嗣成的_________。
5.元朝统一全国后,杂剧演出的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_________ 一带。
6.在文学要素上,杂剧剧本包括唱词和_________两大部分。
7. 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有单刀会、_________ 、《哭存孝》等。
8.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所评的是_________。
9. 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来源于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 _________。
10. 金人董解元的_________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12.《西厢记》是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
明人鉴于它体制上的创新,称其为_________。
13.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_________。
14. 明人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评语“《牡丹亭》格调全祖此”指的是剧作家的杂剧代表作倩女离魂。
15.元前期剧作家郑廷玉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 。
16.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着_________。
17.元代作家虞集的诗歌主张是_________。
18.贯云石的_________是最早出现的散曲评论文章。
散曲总集中最为着名的“杨氏二选“是指杨超英的 _________和19.《金瓶梅》小说的书名隐括的三个人物是潘金莲、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题:【元朝】1、关汉卿的艺术成就:A、杂居作品中洋溢着干预现实的强烈愿望和鲜明的爱憎。
B、善于塑造各类典型的戏剧人物形象,尤为擅长刻画女性的悲喜剧角色。
C、完善杂剧体制,创立戏曲艺术范式,重视舞台效果。
D、本色当行的语言。
2、《西厢记》的艺术创新:(一)独辟蹊径的杂剧体制:在杂剧艺术形式上的革新: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了一剧四折的结构体制,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
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
(二)独具匠心的戏剧冲突:体制宏大而结构严谨,剧情进展曲折,并且自然而富于变化。
相互制约的矛盾冲突环环相扣。
“中国古典戏剧情节艺术的孤独高峰”。
“曲”与“剧”的高度统一(三)独树一帜的心理描写:《西厢记》在塑造戏剧人物形象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高超的心理描写。
是塑造崔、张性格的重要手段。
邓绍基《元代文学史》:成功的心理描写不仅表现在“充分调动擅长抒情的曲词来表现人物的感情活动”,而且“说白也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内容。
”(四)独具特色的戏剧语言:辞采华美,清丽婉约,具有“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
作品擅长情景的描绘,善于吸收和融铸前人的诗词名句。
语言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
总之,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和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3、“长亭送别”赏析: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
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之一,在全剧占有重要地位。
这折戏以别宴前后为时间线索,主要通过精心安排的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曲词华美,充满诗情画意,集中刻写了莺莺送行时的复杂心绪。
这卷情景交融的别离图由三个紧密衔接的画面组成:赴长亭途中;长亭别宴;长亭分别。
通过莺莺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严重摧残。
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
(一)赴长亭途中【端正好】情景交融,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莺莺因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心情。
元明清文学史试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答题时间:120分钟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伤心秦汉经行处, _宫阙万间都作了土_______________,__兴,百姓苦;亡,百姓苦___________ 。
2、有日月朝暮悬。
……地也__你不分好歹何为地?____________________,天也__你错勘贤愚枉做天!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心乐事谁家院。
4、金玉其外,_______________ 。
5、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取材于唐人元稹的《__莺莺传___ ___》。
6、清初散文三大家指侯方域、___魏禧________________、____汪琬____________。
7、《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纪昀。
8、明传奇“四大声腔”指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和弋阳腔。
9、公安派在诗歌理论上提出的核心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10、明弘治年间茶陵诗派的领袖人物是李东阳。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南戏之祖”是对元末南戏(C)的誉称。
A《拜月亭》 B《荆钗记》C《琵琶记》 D《白兔记》2.元杂剧《倩女离魂》的作者是(C)。
A.王实甫B.马致远C.郑光祖 D张养浩3.“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A)语言的一大特色。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C《西游记》 D《儒林外史》4.在明代传奇中,经过魏良辅改造的声腔是(D)A.海盐腔 B.余姚腔 C.弋阳腔 D.昆山腔5.《宝剑记》取材于哪部小说?( B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封神演义》6.《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指的是宝玉和( C )的关系?A黛玉 B湘云 C宝钗 D袭人7.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作家出现于(B )。
A. 明中叶B. 明末清初C. 清中叶D. 晚清8.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B)A《词综》 B《闲情偶寄》 C《剧说》 D《花部农谈》9.孔尚任《桃华扇》善于刻画政治历史人物,其中被刻画成八面玲珑的政治掮客是( C)。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元代文学的代表体裁是:A. 诗B. 词C. 曲D. 小说答案:C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关汉卿的作品?A.《窦娥冤》B.《赵氏孤儿》C.《西厢记》D.《汉宫秋》答案:C3. 明代四大奇书指的是:A.《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B.《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C.《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金瓶梅》《红楼梦》D.《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答案:A4. 清代文学中,被誉为“诗史”的是:A.《红楼梦》B.《聊斋志异》C.《儒林外史》D.《镜花缘》答案:A5.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A.《官人》B.《画皮》C.《聂小倩》D.《白蛇传》答案:D6. 以下哪位作家不是明代的?A. 罗贯中B. 施耐庵C. 吴承恩D. 曹雪芹答案:D7. 明代文学中,以讽刺手法著称的是哪部作品?A.《金瓶梅》B.《水浒传》C.《西游记》D.《儒林外史》答案:D8. 清代文学中,以“红楼”为背景的作品是:A.《红楼梦》B.《聊斋志异》C.《儒林外史》D.《镜花缘》答案:A9. 以下哪位诗人不是元代的?A. 马致远B. 王实甫C. 郑光祖D. 李清照答案:D10. 明代文学中,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是:A. 冯梦龙B. 罗贯中C. 施耐庵D. 吴承恩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作品是元代的?A.《汉宫秋》B.《西厢记》C.《赵氏孤儿》D.《儒林外史》答案:ABC2. 以下哪些作品是明代的?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聊斋志异》答案:ABC3. 以下哪些作品是清代的?A.《红楼梦》B.《聊斋志异》C.《儒林外史》D.《金瓶梅》答案:ABC4. 以下哪些作家是元代的?A. 关汉卿B. 马致远C. 王实甫D. 曹雪芹答案:ABC5. 以下哪些作品是讽刺文学的?A.《儒林外史》B.《金瓶梅》C.《红楼梦》D.《聊斋志异》答案:A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元代文学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时期)复习资料选择题1. 《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B)。
A. 宇文虚中B. 董解元C. 元好问D. 党怀英2. 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是(D)。
A. 萧观音B. 党怀英C. 董解元D. 元好问3. 白朴所写的著名历史剧是(B)。
A. 《墙头马上》B. 《梧桐雨》C. 《赵氏孤儿》D. 《李逵负荆》4. 白朴所写的《墙头马上》是一部(A)。
A. 爱情喜剧B. 历史剧C. 神仙道化剧D. 讽刺喜剧5. 元初在梨园享有盛誉、被称为“曲状元”的剧作家是(C)。
A. 王实甫B. 关汉卿C. 马致远D. 白朴6.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C)。
A. 《陈抟高卧》B. 《青衫泪》C. 《汉宫秋》D. 《墙头马上》7. 在“元曲四家”中,擅写神仙道化剧的是(D)。
A. 关汉卿B. 王实甫C. 白朴D. 马致远8. 《柳毅传书》的作者是(B)。
A. 高文秀B. 尚仲贤C. 纪君祥D. 李好古9. 《双献功》的作者是(D)。
A. 尚仲贤B. 李好古C. 纪君祥D. 高文秀10. 《李逵负荆》的作者是(A)。
A. 康进之B. 李好古C. 高文秀D. 尚仲贤11. 《西厢记》共有(D)。
A. 一本四折B. 五本二十折C. 四本十六折D. 五本二十一折12. 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是(C)。
A. 王实甫B. 马致远C. 关汉卿D. 白朴13. 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A)。
A.《单刀会》 B. 《窦娥冤》C. 《救风尘》D. 《望江亭》14. 关汉卿的《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均属于(B)。
A. 历史剧B. 爱情风月剧C. 神仙道化剧D. 公案剧15. 关汉卿公案剧的代表作是(B)。
A. 《鲁斋郎》B. 《窦娥冤》C. 《蝴蝶梦》D. 《绯衣梦》16. 元代后期杂剧作家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C)。
A. 乔吉B. 郑光祖C. 钟嗣成D. 宫天挺17. 郑光祖表现才子佳人缠绵情爱的代表作是(A)。
A. 《倩女离魂》B. 《梅香》C. 《两世姻缘》D. 《杨州梦》18. “元曲四大家”是(C)。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元杂剧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的是( )A.《赵氏孤儿》B.《张生煮海》C.《墙头马上》D.《柳毅传书》2.《陈州粜米》是( )A.历史剧B.爱情剧C.公案剧D.家庭伦理剧3.元代“四大传奇”的共同创作倾向是( )A.针砭时事,揭露现实的黑暗B.颂扬男女之情的浪漫美好C.展示人生的变幻无常D.宣扬道德教化4.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 )A.理想高远,希冀隐逸B.风流倜傥,桀骜不驯C.勇猛刚强,杀富济贫D.修身养性,洁身自好5.现存的寺公大师创作的《醉义歌》在辽诗中是( )A.最长的诗B.最短的诗C.最早的诗D.最晚的诗6.《张协状元》对后来传奇作品的开创性贡献是( )A.创造戏剧中诗的意境B.创制以生、旦为主而各领一条线索的剧情结构C.追求词藻华美D.采用民歌的朴素风格,并含有滑稽表演的片断7.明初高启的诗歌风格是( )A.清新B.沉郁C.典雅D.豪放8.明代“前七子”的文学主张是( )A.文道合一B.独抒性灵,不拘格套C.文必秦汉,诗必盛唐D.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9.宋濂散文成就最高的是( )A.写景散文B.传纪文C.序文D.寓言10.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 )A.玩世主义说B.游戏说C.诛奸尚贤说D.滑稽说11.明代长篇小说《木寿杌闲评》是( )A.历史演义B.英雄传奇C.神魔小说D.世情小说12.吴江派戏剧理论的核心是( )A.注重合律侬腔B.推崇语言本色C.强调场上之曲D.注重文采才情13.沈德潜的诗歌创作主张是( )A.师法汉魏B.师法唐诗C.师法宋诗D.兼学唐宋14.陈维崧的词风是( )A.师法柳永,以赋为词B.师法周邦彦,典雅精工C.师法姜夔、张炎,清空婉约D.师法苏轼、辛弃疾,豪放苍凉15.下列文学主张中,与晚明公安派思想相近的是( )A.性灵说B.神韵说C.格调说D.肌理说16.《荡寇志》的题材类型是( )A.历史演义小说B.公案小说C.讽刺小说D.英雄传奇小说17.目前《红楼梦》的通行版本是( )A.脂评甲戌本B.脂评庚辰本C.程甲本D.程乙本18.下列作品中,与《长生殿》题材相同的是( )A.《梧桐雨》B.《临川梦》C.《比目鱼》D.《奈何天》19.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三项衡量标准是( )A.新意境、新语句、新风格B.古意境、新语句、新风格C.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D.新意境、古语句、新风格20.辛亥革命期间,“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狱中赠邹容》中的名句是( )A.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B.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C.临命须掺手,乾坤两只头D.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二、多项选择题1.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的显著特点有( )A.以文为诗B.以文字为诗C.以才学为诗D.以议论为诗E.以诗为词2.从三十首论诗绝句可以看出元好问的诗美追求是( )A.翻新出奇B.慷慨激昂C.天然浑成D.质朴浑厚E.阴抑穷愁3.关于《三国演义》主题的几种重要说法有( )A.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B.讴歌贤才说C.为英雄豪杰立传说D.反映三国兴亡说E.宣扬正统说4.下列总集中,属于清代民歌总集的有( )A.《白雪遗音》B.《霓裳续谱》C.《时尚南北雅调万花小曲》D.《古谣谚》E.《挂枝儿》5.清代曾国藩是( )A.咸同之际宋诗运动的倡导者B.桐城派古文的中兴缔造者C.湘乡派的领袖D.同光体的中坚E.湖湘诗派的核心三、简答题1.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指什么事?作者借此表达何种含义?2.姚鼐《登泰山记》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3、梅尧臣诗歌有何特点?4、辛弃疾的词有何特点?四、论述(每小题 15分,共45分):1 、试析《红楼梦》中凤姐性格的丰富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一、解释:1、勾栏2、对棚3、末本4、旦本二、填空1、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从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年朱元璋推翻元朝为止,其间约年。
2、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并与、、、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
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和两种类型。
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的创作,使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成为文坛的主干。
3、剧本包括、、三个部分。
杂剧一般由折组成一个剧本,脚色可分、、三类,全剧只能由或一人主唱。
南戏剧本由若干“出”组成,脚色分为、、、、等类,在剧中歌唱。
杂剧和南戏的唱词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具有强烈的性。
4、杂剧的曲调由民间歌曲、的乐曲和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由的民间音乐与的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两者在音乐文化方面均由传统衍繁,彼此;两者在音乐上的差别,实际是差异的表现,加上区域等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两大音乐系统。
5、北方戏剧圈以为中心,包括以北的大部地区,流行;剧作多以故事、故事、传说为题材,多给人以、的感受。
南方戏剧圈以为中心,包括地区,既流行,也演出;剧作更重视的描写和的宣泄。
6、散曲是一种新体,押韵较灵活,可以平仄,句中可以增加。
作家纯以曲体,与毫无联系。
散曲的语言往往呈现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化的状态。
散曲的艺术表现比近体诗和词更多采用“”的方式加以、。
7、元代文学创作,均体现出之美,与每以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大异其趣。
三、简答1、为什么说元代文学具有划时代意义?2、元代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什么?3、散曲为什么大盛于元代?为什么又会在元代走向衰微?4、王国维认为元曲的审美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王国维的看法是否可取?5、吴伟业说元杂剧“较昔之歌舞,更显而畅”,这“显而畅”的含义是什么?四、论述1、简析元代社会对元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2、简析元杂剧和南戏的异同。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元曲的代表人物是下列哪一位?A. 李白B. 杜甫C. 关汉卿D. 王安石答案:C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明代小说?A. 《水浒传》B. 《西游记》C. 《红楼梦》D. 《三国演义》答案:C3. 清代文学中,被誉为“小说之冠”的作品是:A. 《聊斋志异》B. 《儒林外史》C. 《红楼梦》D. 《金瓶梅》答案:C二、填空题1. 元代文学的两大支柱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元曲、元杂剧2. 明代四大奇书指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________。
答案:《金瓶梅》3. 清代文学中,________是小说创作的高峰。
答案:《红楼梦》三、简答题1. 简述元曲的特点。
答案: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包括:语言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明代小说的发展有哪些特点?答案:明代小说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3. 清代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清代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小说创作达到高峰,如《红楼梦》等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也有新的发展;文学批评和理论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四、论述题1. 论述《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它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内容,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全貌。
作品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悲剧。
《红楼梦》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2. 论述元明清时期文学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答案:元明清时期文学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从元代的元曲、元杂剧的兴起,到明代小说的繁荣,再到清代小说创作的高峰。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元明清部分)一、填空宋代说话四家的名目是、、、,传世的宋元话本可分为、、三类,古代戏曲剧本由、、三部分构成,元代戏剧包括、两部分,元杂剧在演唱体制上分和,南戏最著名的作品是的,“临川四梦”是指的、、、四部传奇作品,明代最重要的杂剧作家是,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的、的、的,明代后期戏剧最重要的流派是和,明代后期传奇的代表性作品有的、的、的、的,李玉的代表作是,以他为代表的戏剧流派被为,李渔的戏剧理论著作是,清初最重要的传奇作品是的和的,清代中期最重要的传奇作品是,清代中期戏剧发展上最重要的现象是和。
《三国志演义》之后的历史演义小说重要的有、,《水浒传》之后的英雄传奇小说重要的有、、,《西游记》之外最重要的神魔小说是。
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洪升、孔尚任、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的姓名字号。
二、解释词语话本元曲旦本末本三言二拍荆刘拜杀临川四梦四声猿三、简答题1、古代戏曲剧本构成简述。
2、元杂剧的剧本体制和演唱体制。
3、元杂剧发展简述。
4、关汉卿杂剧作品的题材类型和主要作品。
5、《西厢记》故事的演变。
6、元代前期杂剧的主要作家作品。
7、元代后期杂剧的主要作家作品。
8、南戏产生的时间、地点和名称,宋元南戏的主要作品。
9、明代小说的类型和各自的代表作。
10、《三国志演义》的基本思想倾向及其形成原因。
11、《水浒传》的主旨与内容。
12、《西游记》的主旨与内容。
13、《金瓶梅》在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14、《聊斋志异》的主要内容。
15、《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16、《红楼梦》的内容和主题。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元明清三个时期,文学风格的发展特点是()。
A.元代以史传为主,明代以白话小说为主,清代以文言小说为主B.元代以诗歌为主,明代以戏剧为主,清代以小说为主C.元代以词为主,明代以诗为主,清代以散文为主D.元代以诗、词为主,明代以戏曲、杂剧为主,清代以小说、散文为主2.以下哪位文学家是元代的代表性人物()。
A.白朴B.辛弃疾C.杨慎D.关汉卿3.明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小说是()。
A.《红楼梦》B.《水浒传》C.《西游记》D.《金瓶梅》4.明代的四大戏剧是指()。
A.《元曲》、《南戏》、《杂剧》、《明朝小说》B.《元曲》、《明朝小说》、《京剧》、《南戏》C.《元曲》、《南戏》、《明朝小说》、《好汉歌》D.《南戏》、《郭沫若剧集》、《京剧》、《好汉歌》5.清代以辛酉解甲归田和白话文学兴起为标志的事件是()。
A.八股文的厌倦和诗人的崛起B.八股文的厌倦和小说家的崛起C.辛酉解甲归田和戏曲的发展D.白话文学兴起和农村诗人的出现二、简答题1.简述元代白话小说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答:元代白话小说突破了古代小说以文言文为主的传统,采用了白话来叙述故事情节。
这使得小说更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
元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2.明代文学的主要发展特点是什么?答:明代文学的主要发展特点是文言文与白话文并重,戏曲和小说形式的兴起。
在明代,文言文仍然是主要的写作形式,但随着白话文的兴起,白话小说逐渐流行起来。
另外,明代的戏曲和小说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当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清代文学以何种形式代表着文学的发展?答:清代文学以小说为主要形式代表着文学的发展。
在清代,小说逐渐成为文人士子们表达思想和批判社会的重要方式。
清代的小说形式各异,既有以红楼梦为代表的长篇小说,也有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论述题元明清三个时期的文学在风格和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请谈谈你的观点。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元曲的代表作家是以下哪一位?A. 杜甫B. 李白C. 关汉卿D. 王安石答案:C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明代的四大奇书?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答案:D3. 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A. 吴敬梓B. 罗贯中C. 施耐庵D. 曹雪芹答案:A## 二、填空题1. 元代著名戏曲家______的《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关汉卿2. 明代小说《金瓶梅》的作者是______,该作品以______为背景,描写了封建社会的家庭生活。
答案:兰陵笑笑生;宋代3. 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一句,表现了作者对______的强烈渴望。
答案:变革## 三、简答题1. 简述元曲的特点。
答案:元曲是元代戏曲的总称,其特点包括:- 语言生动活泼,贴近口语,具有鲜明的民间色彩。
- 形式多样,包括杂剧、南戏等。
- 内容广泛,既有历史题材,也有现实生活题材。
- 表现手法多样,善于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法。
2. 明代四大奇书指的是哪四部作品,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案:明代四大奇书指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通过战争和政治斗争,展现了人物的英雄气概。
- 《水浒传》:描绘了宋江领导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反映了民间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
- 《西游记》:以唐僧取经为线索,通过神话故事,表达了对理想、信仰的追求。
- 《金瓶梅》:以西门庆的家庭生活为背景,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复杂。
## 四、论述题1. 论述清代小说《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答案:《红楼梦》是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深刻的思想内涵:作品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悲剧。
- 丰富的人物形象: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具有深刻的社会代表性。
古代文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元明清部分)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答题时间:110分钟试题一、填空(15分)1、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他们的文学主张是。
2、被明太祖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文人是。
3、明代历史传奇戏以“三记”为代表,“三记”分别是、。
4、高儒用、、、。
四句话概括《三国演义》的创作是极其精当的。
5、李贽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
6、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又叫,共篇。
7、“红学”史上第一个用近代文艺思想批评《红楼梦》的是,其论著是。
8、“以传记体叙小说之事”,是评价结构特色的精当之语。
9、清初诗坛盟主是,开宗唐诗风的诗人是,有“清代第一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10、代表清初词坛三种不同流派和风格的词人是、、。
11、清代剧坛,首先是以李玉为代表的名振一时;继之,享誉剧坛的是“”,乾隆以后,古典戏剧衰落,被正统士大夫称之为“”的地方戏兴起。
12、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专门致力于戏剧创作的作家是,他的戏剧代表作是。
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著作也出自他手,收入之中。
二、单项选择(20分)(1)《清平山堂话本》(2)《三言》(3)《京本通俗小说》(4)《熊龙峰刊小说四种》2、“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这是对谁一生性格命运的概括?(1)郑板桥(2)唐伯虎(3)邓伯翊(4)徐渭3、明末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一位作者是:(1)《虎丘记》的作者(2)《楚游日记》的作者(3)《西湖七月半》的作者(4)《答茅鹿门知县》的作者4、明代杂剧创作成就最高的一位作家是:(1)徐渭(2)康海(3)王九思(4)汤显祖5、下列《聊斋志异》人物形象中被科举折磨得精神扭曲变态的一个是:(1)王子安(2)王子服(3)孙子楚(4)余杭生6、下列人物形象中,在科学功名利诱下,曲纯朴的农家子弟,变成无行文人的一个是:(1)范进(2)万雪斋(3)匡超人(4)权勿用7、既继承了《浣纱记》的现实主义手法,又吸收了《牡丹亭》的浪漫主义手法的一部戏剧是:(1)《风筝误》(2)《长生殿》(3)《雷峰塔》(4)《桃花扇》8、作者自云“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一部戏剧是:(1)《桃花扇》(2)《长生殿》(3)《雷峰塔》(4)《秣陵春》9、清初,学《史记》笔法,以人物传记见长,当时推为散文第一的作家是:(1)魏禧(2)顾炎武(3)候方域(4)施润章10、乾隆年间,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1)翁方纲(2)衰子才(3)蒋心余(4)赵瓯北三、多项选择1、公安派的文学主张是:(1)反对复古摹拟(2)追求空灵隽永的意境(3)抒写“童心”(4)文学是发展变化的,反对厚古薄今(5)强调抒写性灵2、下列人物形象出自《还魂记》的是:(1)柳梦梅(2)陈最良(3)杜宝(4)杜十娘(5)春梅3、下列名句出自清代戏剧作品的是:(1)“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教总由情至。
中国文学史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南戏2.元曲四大家3.永乐大典戏文三种4.科范5.神仙道化剧6.台阁体7.茶陵诗派8.前七子9.后七子10.唐宋派11.公安派12.竟陵派13.章回小说14.四大奇书15.拟话本16.“三言”17.“二拍”18.临川派19.玉茗堂四梦(临川四梦)20.吴江派二、填空1.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2.王国维认为关汉卿的杂剧《》“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3.《窦娥冤》是关汉卿剧中最杰出的作品。
(情节类型)4.元杂剧每一幕称_______,南戏中则称_______;南戏中动作提示语“介”,杂剧为________。
5.元曲包括________和散曲两种体裁,因为它们都是以曲词为主,和乐歌唱的,故统称为曲。
6.《窦娥冤》的情节是从民间流传的“________ ”的故事演化而来7.王实甫《西厢记》取材于唐元稹《______________》,经金代________所作的《诸宫调西厢记》而获重大成功。
8.在元代杂剧作家中,有“小汉卿”之称。
9.白仁甫的《梧桐雨》是本戏。
10.窦娥的三桩誓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睢景臣《高祖还乡》:“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这是指仪仗旗队中的________旗。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
”这是指仪仗旗队中的________旗。
12.《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代传奇________________;《琵琶记》中的女主角是________________。
13.钟嗣成的是研究元杂剧最早的珍贵资料。
14.《救风尘》、《谢天香》和《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
15.元末杨维桢以诗得名,其乐府诗多揭露社会黑暗,竹枝词则饶有民歌风味,当时人称他的诗歌为。
(诗体)16.元代诗坛有“四大家”中,成就最高的是。
17.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
18.《四库提要总目》称誉明初诗人_______“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1、《桃花扇》的艺术成就、思想内容、来源艺术成就:(一)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
①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
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
④结局不落生旦团圆俗套。
(二)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①善于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性格。
②善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三)曲词、宾白刻意求工,安排合度。
①“说白详备,不容再添一字”②曲词以工整典雅见长。
思想内容:(一)剧本揭出阉党余孽既是造成侯、李(李香君和侯方域)悲剧的罪魁,又是导致南明覆亡的祸首。
(二)塑造了光彩照人的李香君等下层人物形象,表现出对等级贵贱观念的思索和突破。
(三)剧末马、阮败亡和侯、李入道,既蕴含民族的沦落、失意之悲,又表现出国家至上的思想。
来源:孔尚任淮扬治河时结识许多明末遗民。
在扬州登梅花岭,参拜史可法衣冠冢;在南京登燕子矶,游秦淮河,过明故宫,谒明孝陵;在栖霞山访过道士张瑶星,次年孔尚任被罢官,创作《桃花扇》。
2、《长生殿》的艺术成就、思想内容、来源思想内容:(一)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杨挚爱。
(二)穿插朝政事件,寄寓垂戒之意。
(三)“情缘总归虚幻”,点出全剧主旨。
艺术成就:(一)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很好表现了创作意图。
采用真幻结合手法写李杨爱情,既有生动的现实生活,又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二)在剧本结构上,以李、杨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大事为副线,表现“占了情场”与“驰了朝纲”的必然联系;爱情主线又以金钗和钿盒贯穿始终,金钗、钿盒、情节、人物,由合而分,由分而合。
(三)在曲词艺术上,清丽流畅,充满诗意,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来源:《长生殿》历时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始成”。
始为《沉香亭》,通过李白遭遇表现作者怀才不遇;后改为《舞霓裳》,增加李泌辅助肃宗中兴,表现对国运兴衰的思考;终成《长生殿》,表现“情缘总归虚幻”的主题。
3、南戏:是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
为有别于北方盛行的杂剧,故称之为南戏。
4、《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思想内容:作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意图十分明显,篇首赫然标明:“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
在开场中还通过副末说明,“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
表明他写这部作品是为了让“知音君子,只看子孝与妻贤”。
艺术成就:第一、在结构上它是双线交叉式的。
整个剧情沿着两条线索发展:一条线是蔡伯喈上京求取功名的发迹,一条是赵五娘在家步步陷入绝境。
两条线索分写两个地方、两种不同生活。
互相对比,交错展开。
第二、语言本色自然而个性鲜明。
他并不片面追求辞藻的华美,而是注重语言切合人物身份和环境气氛,使之收到“动人”的效果。
它的曲词,既通俗又富于文彩,也表现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和不同的身份教养。
5、“临川四梦”的比较(1)、“四梦”相同处:一是均系改编前人旧作而赋予新的内容;二是均以“梦”为关键情节而现出浪漫特色。
(2)、“四梦”不同处:第一,从题材内容看,前两剧属儿女风情戏,女性为主;后两剧属政治问题剧,男性为主。
第二,从哲学主张、理想皈依看,风情戏标举真情、至情,可歌可泣;政治戏揭示矫情、无情,可鄙可憎。
第三,从曲词风格看,风情戏艳丽多姿;政治戏尖锐深刻。
6、《牡丹亭》的艺术成就及思想倾向思想倾向:1.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2.对爱情的歌颂,因情而复活追求幸福,凸显爱情的伟大力量,解放个性。
艺术成就:1.剧中塑造了一系列以杜丽娘为主的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2.全剧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剧中主人公的不懈追求上,同时也体现在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上,有两点:剧中以浪漫抒情的笔墨写春光、春景、春情、春恨,用种种巧合来安排故事情节,具浪漫主义特征,另一电视作者以梦作为剧情发展关键,构思奇幻;3.牡丹亭曲词优美动人、典雅炫丽,充满诗情画意。
7、元杂剧的剧本体制及结构剧本体制:(一)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二)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
末分正末、小末;旦分贴旦、搽旦、小旦。
(三)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
(四)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结构:由四折足成或外加一个楔子8、《聊斋志异》的来源、主要内容及其艺术成就素材来源:1、从前人的著作中搜集素材。
2、注意在现实生活中搜集各种素材,不放过任何机会。
3、根据自身的经历、遭遇、处境、情感和理想编撰而成。
主要内容:1.书中许多作品直接或曲折地嘲讽和批判黑暗政治以及帝王官绅的罪恶,如《促织》;2.对科举制度也进行了无情地讽刺和揭露,如《考弊司》;3.还有大量篇幅描写青年男女爱情和婚姻的生活,这些作品情节奇幻动人,表现爱情的纯真美好,歌颂善良的人性,如《阿宝》。
艺术成就:1.人物形象具有特异性,它像其他小说名著一样,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特征的主要方面,如《婴宁》的“笑”,《阿宝》的“痴”,《小翠》的“谑”,《江城》的“妒”等;2.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它的篇幅短小,一般故事情节比较单纯,却极富变化,每个故事都有起伏、高潮、余味,多数故事发生在人和各种狐妖鬼魅的交往过程中,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是相通的;3.文章简短,语言精练传神。
语言适应文言小说的需要,简练而传神,叙述语言较一般的文言浅近,行文洗练而文约事丰,而且文辞优美流畅,描写生动传神;4.其人和物复合的形象,真幻相间的情节,文俚结合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一个波诡云奇、恍惚飘渺的美的世界。
9、《儒林外史》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艺术成就:1.在结构安排上,采用“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艺术结构。
它突破了中国古代传统小说的固定模式,没有把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种种行为集中在几个人身上,而是把几代知识分子放在长达百年的历史背景中去写,由许多分散的人物和自成段落的故事前后衔接而成;2.富有民族特色的讽刺艺术。
作者对生活中各种不良的人物和现象怀有悲伤、怜悯、愤怒或憎恨的感情,但他寓怒骂语嬉笑,用轻蔑和讥嘲的态度对待这些人和事,往往不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在具体描写中巧妙地戳穿不良现象的本质。
具体运用以下几种讽刺技巧:一、是前后对照法,即把一个人物前后截然不同的语言和行为相对照,使读者看清其真实面目;二、是当面揭穿法,即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言行,给予当场露底,让人物处在相当尴尬的境地,自我暴露,自我嘲讽,取得讽刺效果;三、是烛照心灵法,即善于揭穿。
思想内容:1、对科举制度(八股取士)的批判2、表达作者人生理想追求10、《红楼梦》的悲剧主题及其艺术成就悲剧主题:一是以宝玉、黛玉为代表的爱情、婚姻悲剧,二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庭的悲剧,三是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命运悲剧。
艺术成就:第一,小说采用了全方位的网状结构。
突破了中国古代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结又互相制约、有条不紊的网状结构。
1).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又由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下,这在全书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结构;2).作者把荣国府、宁国府和大观园划分为许多小的单位,然后抓住一些横的线索,把小单位连接起来,由一个生活场面转移到另一个生活场面;3).在表现家庭悲剧和人物命运悲剧时,是通过许多生动情节逐步展开的,而且多以三部曲的形式出现。
第二,小说塑造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1).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渲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2).小说还运用了逆笔和曲笔。
曹雪芹刻画人物时,有时先写一些与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相背的的次要方面,甚至先写一些假象,然后再逐渐显示其注意啊性格特征;3)运用对比和映衬,也是《红楼梦》刻画人物的一个特色。
《红》里有不少人物的身份教养相近,生活环境相似,年龄相仿,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等,作者没有把她们类型化、绝对化,而是利用对比或映衬来表现这些人不同的性格。
第三,小说运用了炉火纯青的语言。
它是一个语言艺术宝库,在古代小说中,它的语言是最规范化的,平淡而又含蓄,简洁而又深刻,通俗而又典雅;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极强的表现力,这些成就主要通过作品中人物对话、诗词以及成语俗语的加工改造等体现出来。
1).小说中人物对话能准确显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无论贵族官僚、纨绔子弟、僧道倡优、村媪市民,还是老太太、奶奶、小姐,都是一人一语,千人千面,绝不混淆;2).《红》中的诗词韵文,共两百多篇,其数量为中国章回小说之冠,而其中大观园中的诗词多半富有个性特色,从诗词中可以看出人的品格;3).运用俗谚,是话本以来的传统,《水》、《金》运用俗谚都比较出色,《红》则更上一层楼,它创造的或改造的更加贴切,更符合人物的声口和事物的本质,这些俗语、谚语完全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因而具有极其浓厚的生活气息。
11、《西厢记》的艺术成就艺术成就:一、《西厢记》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
二、人物性格和情节开展得到了高度的结合,成功地表现了事件曲折复杂的过程。
1、在戏剧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2、利用曲词和宾白进行心理描写;3、铺垫、烘托等侧面描写的手法。
三、作者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形成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
四、曲词华美,宾白本色,营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
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
五、在杂剧体制上也有所创造:篇幅扩大,由一人主唱变为多人主唱;音乐上也有个别突破之处。
12、”三言二拍“的内容、思想内容及其艺术成就“三言”的内容:1.关于爱情婚姻方面的作品,这类作品是“三言”中成就最高的,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2.“三言”中反映世态人情方面的小说,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3.还有一些揭露统治阶级残酷无情的小说,如《灌园叟晚逢仙女》;4.还有一些公案作品,直接涉及官府统治,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黑暗,如《沈小官一鸟害九命》。
“二拍”的内容:1、写缙绅名流厚颜无耻、凶暴残忍、忘恩负义之类行径的故事。
2、反映商人的经济活动和追求财富的人生观念方面。
如《乌将军一饭必酬》。
3、写爱情与婚姻如《闻人生野战翠浮庵》。
4、对传统的陈腐观念的冲击与反抗、所表现的市民社会意识。
如《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思想内容:一、商人成为社会的宠儿。
1、鲜明的重商思想。
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品官,二品客”。
2、全新的价值取向,婚嫁重金钱而轻门第、仕途。
如《韩秀才乘乱聘娇妻》。
3、“三言”商人往往“重义”,多为善良致富,辛劳发财。
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的布商吕玉。
4、“二拍”商人更加“逐利”,常是投机致富,冒险发财。
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的文若虚,海外冒险而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