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剖析23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23
易错点06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时间汉宣帝在位时(公元前60年)概况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其管辖的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意义(1)管辖新疆: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2)推动西域发展:加速了西域地区的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3)对东西方交流:促进了汉族与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保障了往来商旅的安全,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2、唐政府: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3、元政府(1)东南边疆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2)西北边疆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3)西南边疆地区: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统辖;并在西藏当地统计户口,设置驿站、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使西藏地区在元朝时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4、清政府:a、清朝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清朝经营台湾(1)清朝在稳定对内地的统治后,为进一步推进国家统一进程,于1683年打败郑氏子孙,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b.清朝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册封达赖顺治帝时期,五世达赖被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后来清朝还重修布达拉宫。
自此,达赖由中央政府册封形成定制册封班禅康熙帝时期,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自此,班禅由中央政府册封形成定制,监督西藏地规定驻藏大驻藏大臣掌管,金奔巴瓶c.清朝西北边疆的巩固【素养提升】1.历代中央政府与新疆的关系2.历代中央政府与台湾的关系3.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01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1.历史遗迹是古人历史活动最有力的证据。
经过三年的发掘与研究,通过对出土文物尤其是云纹瓦当的分析,考古学家确定昌吉石台县石城子古城遗址为东汉时期,基本可认定为东汉时期戊已校尉耿恭所驻守的“疏勒城”遗址。
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史专题三《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教育资源专题三: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一(知识归纳1(东北边疆:(1)隋唐:唐玄宗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开元初,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渤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2)宋元: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
(3)明清:明朝在东北地区设奴尔干都司;清朝在东北设立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为了抗击沙俄的入侵,康熙帝率军大败俄军于雅克萨,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2(西北边疆:(1)秦汉: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归属中央政权;东汉时,重设西域。
(2)隋唐:唐太宗在东突原地区设都督府,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在西突厥地区,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又置北庭都护府。
(3)宋元:元朝时,设甘肃行省。
(4)明清:乾隆帝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西南边疆:(1)秦汉:汉武帝时,在西南的少数民族,,“西南夷”地区设郡。
(2)隋唐:唐玄宗册封南沼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宋元:元朝时,设四川、云南行省,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同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4)明清:明朝在乌思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在西藏还建立僧官制度,对各教派首领酌情封赐;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永乐年间开始部分“改土归流”;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后,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4(台湾地区:(1)三国:230年,孙权曾派卫温等率军到达夷洲。
(2)隋唐: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
第20课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第20课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根据没时代背景阐释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归纳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史实的能力。
3、要求学生描绘《清朝前期疆域图》,标出清朝疆域的四至,培养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措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发展和巩固。
2、运用讨论、比较、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肯定康熙帝、乾隆帝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斗争中所做的贡献,弘扬热爱祖国、维护统一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评价郑猪八戒政权从抗清到顺清、吴三桂从降清到反清叛乱的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平叛和反分裂的斗争。
教学难点:1、如何看待郑成功抗清和他的后代归顺清朝;2、如何看待吴三桂降清和反清。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郑成功为什么收复台湾?台湾的收复有何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上节课内容。
总结: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为了把台湾作为反清复明的根据地。
郑成功把荷兰殖民者从我国神圣领土台湾赶出去,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不仅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
【新课教学】:一、设置台湾府1、郑氏政权归顺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去世,他的子孙在台湾维持了一段时间的统治。
1683年,清政府派水师攻取台湾,郑氏政权归顺清朝2、清朝设置台湾府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海防的巩固。
◆有人认为清朝统一全国具有积极意义,那么郑成功抗清是否值得肯定呢?如果肯定郑成功抗清,那么他的后代归顺清朝岂不是有违祖训,成为叛逆?讲解:正确认识上述问题的关键,离不开对当时历史条件的分析。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一、知识梳理1.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①秦:夺河套,在此筑城设县;征服越族,设象郡、桂林郡、南海郡,管辖珠江流域。
②西汉: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管辖今新疆地区。
汉武帝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
③唐朝: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东北设黑水、渤海都督府。
④元朝:设岭北、云南、辽阳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派官吏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⑤明朝:东北设努尔干都司。
在西藏设乌斯藏都司.任用藏人担任各级官吏,建立僧官制度,法王是最高僧官。
⑥清朝:清军人关前,漠南蒙古已归属清。
后来漠北和漠西蒙古也臣服清朝。
1696年,清军(康熙帝)在昭莫多战役中平定噶尔丹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
l733年,清朝(康熙帝)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
1759年,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被清军迅速平定(乾隆帝)。
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乾隆帝),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清朝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达赖和班禅;雍正时期,清朝设驻藏大臣,标志着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1684年清设台湾府(康熙帝),隶属福建省。
1884年中法战争后设行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2.分区概况:新疆。
①西汉: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这是新疆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②东汉:重设西域都护。
③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新疆地区。
④清朝:设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分区概况:东北。
①唐: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这标志着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归唐朝版图;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
从此粟末靺鞨以渤海为号。
渤海也正式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州。
②元:辽阳行省。
③明: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
④清:在东北设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省级行政单位。
4.分区概况:西南。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首先,古代中国的政府对边疆治理非常重视,他们采取了多种方法来维护边疆的安全和稳定。
在汉朝以前,政府会通过加强守卫、修筑城墙等物理屏障来保护边疆。
在五胡乱华时期,北魏政府开始给予边疆民族特殊待遇,例如允许他们保留一定的部落自治权力,这种政策得到了后来的北魏、北齐等政府的继承和发展。
其次,古代中国的政府对边疆民族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治理策略。
对于敌对的民族,政府采取了强硬手段进行打击,如秦始皇时期的灭六国,唐朝时期的吐蕃征讨等。
对于与中国文化相似或已经同化的民族,则采取了和平融合的方式,如汉朝时期的匈奴、隋唐时期的吐蕃、回、蒙古等。
通过这种方式,政府既能够消除潜在的安全威胁,又能够将边疆民族同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第三,古代中国的政府对边疆地带的开发和资源的管理也非常注重。
为了加强边疆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修路、修建运河、开垦荒地等。
同时,政府也需要管理边疆的资源,如控制盐铁、马政等行业,以保证自己的权益。
第四,古代中国的政府对边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非常注重。
在政府的支持下,边疆民族的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匈奴的文字、蒙古的蒙古文、满族的清初满文等。
同时,政府也通过推广汉族文化、修建寺庙等方式影响各民族的文化,以便使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更加深入。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的识认是一件非常复杂和多维的任务。
政府通过强硬手段打击敌对民族,采取和平融合的方式消除安全威胁,加强边疆的开发和资源的管理,对边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以及影响边疆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治理。
这些措施都为中国历史上边疆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样也对今天的边疆治理提供了借鉴和启示。